时间:2023-10-08 15:43:52
导语:在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从农业物流的发展政策上看
国家并没有针对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由于物流业发展较迟缓,农业物流由于自身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时间性较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运行机制。国家也难以就农业物流发展提出合适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农业处于条状分割状态,发展的盲目性很大。农产品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难以形成很大的货源。有关农产品管理标准化和检测手段的不完善,农业物流从业人员多没接受过正规训练、素质不高。诸多问题都对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1.2从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上看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决定了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普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一流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发展综合平台,农业物流中心的建设更是滞后,农产品的流动多各自为政,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很欠缺。运输多为小型物流企业所承担,仓储和流通加工环节相对落后,在全国布局上东部地区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没有达到通过物流创造利润之目的。
1.3从农业物流的供需状况来看
农产品布局具有点多面广、需求和供给量大等特点。而每种农产品供应又有地域性很强的因素,因此大多数农产品都就近供应、消费。需广泛应用的产品较少,如大宗商品,资源分散,农业生产加工多在产地进行。从供应角度难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大物质流动的格局,也难以形成大的农业物流供应市场。从需求角度看,农产品需求普遍,且多就近消费,新鲜农产品保鲜期短,不适合长途运输。由农民自营运输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现代农业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也很难实施。
2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
2.1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的目标
积极采用现代的物流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发挥各经济区域行业协会的作用,改造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物流产业信息化、标准化。充分利用现存农业物流资源,建立全国、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种层次,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2.2构建的体系设计
从逻辑角度上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包括农业物流供应主体、需求主体、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平台及信息保障平台。从层次结构上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应从国家、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次上对农业物流体系进行构建。以国家统筹的方式协调现代农业物流的供需服务关系,在探讨现代农业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处理好农产品的产需平衡。需求主体:体现了农业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比如是功能性还是综合性物流,是保值物流需求还是增值物流需求,是企业物流需求还是行业物流需求,国内还是国外物流需求等等,它是现代农业物流在农业物流市场上需求选择上的具体表现。供应主体:体现了不同层面上,提供不同水平的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生态结构和服务范围来看,农业物流供应主体应包括,自营或兼营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通过对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规划设计,结合农业物流布局的特点,合理安排农产品运输途径,完成对物流设计规划功能的实现。国家还要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合适的平台。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应以满足国内外物流发展战略为基础,根据所在不同地区物流流量、产业结构、交通等现状,协调国家、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优化现有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包括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仓储设施等。信息平台式以现代软件为基础,以农业领域信息,结合基础设施,为农业物流企业、客户、管理协调机构提供数据服务的枢纽,构建应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国家、区域行业物流企业一级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通信网络。政策保障平台,是由国家、行业及各地区物流政策环境构成,包括农业物流发展中的各种产业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区域行业和企业配合落实各种政策和法规,做好实施准备工作。在三个层次中,国家层次在构建中起着主要作用,建立以国家为中心的物流网络基础,结合农业物流特点以市场为原则,重新组合农业资源,降低农业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提供先进的物流技术,协调好全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关系,调动社会各业为农业物流发展服务,满足全国农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区域行业层次是根据不同区域根据国家层次物流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布局,结合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农业物流发展规划,加强本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区域主要是指经济区域,打破行政区划的框框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区域行业协会的作用。结合农业物流的特点,做好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为农业物流企业服务。
3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3.1改革现存的农业物流管理体制
农业物流管理体制目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相应的农业管理部门,但各部门、地区之间管理交叉重复,人为分割现象严重。因此要改革这种现状必经进行体制改革,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建立农业物流协调机构,创造良好的物流宏观环境,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全国农业物流网络,打破部门、系统、地区间的界限,推进现代农业物流行业协会发展。
3.2加强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农业物流信息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一切物流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沟通,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施为基础,建立起人机系统,对有关农业物流运作,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信息集成。通过客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GPS等,对农业物流各环节进行协调,控制,全面有效地实现农业物流的价值。国家要从宏观角度运筹规划开发农业物流资源。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信息标准化进程和对农业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区位商;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太原市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以大城市为依托、为都市经济服务的都市农业逐步形成,部分都市农业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大城市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取向。然而,要发展都市农业经济,首先应该分析研究区域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扶持优势产业,确立主导产业。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并将现代化都市农业作为农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1 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
主导产业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提出的。罗斯托认为:在任何一个时期,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具有或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由于若干个“主导部门”迅速扩张的结果。这些主导部门在自身扩张的同时,还对其他部门产生了影响,最终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1]。同时,他指出选择具有扩散效应(回顾,旁侧,前瞻)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显然,罗斯托强调的是主导产业部门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革新的力量。上述主导产业的概念是基于国家层面的研究。刘伟认为,在特定的时期内, 主导产业有快于其他产业的增长势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比重;主导产业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能够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挥明显的主导性作用[2]。本研究认为农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农业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部门。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问题,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都根据各地区具体的经济发展概况,提出了相当多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区域比较优势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关联效应基准等[3]。每一基准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可操作性,然而其理论基础普遍都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本研究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基准来选择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
2 农业优势产业的研究方法
对于农业优势产业的研究方法有许多,如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成本法、显示比较优势法、竞争优势分析法等。但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2001年的研究表明: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是庞大的厂商群体选择、竞争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先验确定而后封的。在地区间形成的具体产业活动的密度差异,构成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赋予各个区与其禀赋条件高度相关的、能占有区位外市场的优势产业。地区优势是在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因此,各地区优势产业的标志就是在全国市场上占有较大区外市场份额。该研究运用区位商来认定地区的优势产业。
区位商是空间分析中用来计算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它可明确地计算出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现状优势产业,对未来优势产业的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又称区域专业化率,通常认为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4],计算公式为:
LQij=(Lij/ΣiLij)(ΣiLij/ΣiΣjLij)
关海玲等:山西太原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期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指标,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其中:当LQij>1时,意味着i地区j行业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本地需求而有余,可以对外提品(大于1的部分意味着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当LQij
用区位商确定农产品优势产业的方法有一个缺陷[5],即在反映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上,比较优势指标有问题。与1以下的观察值相比,该方法在回归分析时更加看重1以上的值。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指数从1/2提高到1,则比较优势指数提高到了2倍。同样,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从1提高到2,其比较优势指数也提高到了2倍;然而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却分别是1/2和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雪等建议用改进的新形式,表示如下:
RSCAij=(LQij-1)/(LQij+1)
其结果介于-1到1之间,RSCAij被称为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这个指数的值大于0,说明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比较优势越大,说明专业化程度越高。
3 太原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太原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地处山西高原中部,汾河中上游地带,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东西山之间是太原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现辖6区1市3县,即: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6个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3个县。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尤其90年代以来是太原城郊型农业发展的高速时期。在此发展进程中,城郊农业以城市市场为依托,生产适宜就近安排的商品型农业,推动了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深入,大大焕发了城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太原城郊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在农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极大的变化。从1990-2007年太原市三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来看,1990年第一产业产值为5.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到2000年第一产业产值提高到15.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9.64亿元,其比重降至1.6%,而第二产业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占有绝对优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产值占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38.3%上升到2006年的51.2%,表明农村经济结构正向现代化发展。
“九五”以来,太原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逐步减少了粮食的播种面积, 增加了蔬菜的播种面积,以充分提升农用土地的利用价值。在种植业中,随着粮食作物的大大减少,蔬菜、瓜果面积的产量与产值大大增加。
目前,太原市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由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常规农副产品为主的满足温饱型的城郊农业,逐渐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农业。
4 太原市各区县优势产业选择分析
4.1 农业内部产业优势分析
从2007年太原市各区县蔬菜和谷物区位商及RSCA来看,太原的谷物在农业内部的优势较明显,专业化程度较高,蔬菜次之,这说明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加强以蔬菜为主、谷物为辅的特点。见表1。
蔬菜和谷物具有争夺水分和土地的关系,一方的消长会造成另一方的长消,这种趋势可以从图1可以看出,蔬菜专业化优势大的地方一般是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水分和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更大,在进行都市农业的布局时,一定要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太原市各区县蔬菜和谷物的区位商以及RSCA见图1,这表明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与资源状
近年来,太原市的畜牧业与水产业有较快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太原大市场的需要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同时,也为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畜禽养殖业在太原大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功固与加强。特别是肉禽、牛奶的生产,为“十一五”期间太原市畜牧养殖主导产业的定位明确了方向。但是,太原畜牧业内部产业存在着差异,由表2分析,2007年以来,太原市羊、猪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家禽的生产优势不太明显,奶的生产则没有优势可言。由于太原市场对猪肉的消费量很大,但是养猪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因此太原市
政府正逐渐限制猪的饲养,转而发展牛、羊等草食性动物,可能导致目前的这种状况。
由以上分析可知,谷物和畜牧业是目前太原大农业中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两个产业,同时,蔬菜产业的生产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4.3 农林牧渔业内部优势产业分析
从2007年太原各区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看(见表3),农业优势区域是太原的平原区域,尤其是尖草坪区、清徐县和小店区,这些地区依靠高新技术支撑农业,重点是蔬菜、园艺等农业产业,各种农业形式如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较发达。
从林业生产的优势看,小店区和清徐县优势较弱;其余地区林业优势较明显,迎泽区最高,其次是杏花岭区和娄烦县,其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这与当地重视退耕还林及农业企业较多有很大的关系。林业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再加上本地特有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优势也较明显。
从牧业的优势生产区域看,优势区域集中在杏花岭区、阳曲县、迎泽区等区县,在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时,要注意对畜禽排放物的处理,避免对水源、环境造成污染。而畜牧业优势最低的是尖草坪区和万柏林区,这与太原市控制城区养猪,全部迁出到郊区和远郊区等政策有关。
渔业的生产优势区域为,娄烦县、晋源区和迎泽区;而杏花岭区渔业生产没有任何优势。这是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结合的产物,如进行设施养殖鱼类及进行鱼类的深加工等。
5 太原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太原农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太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但具有自然资源、资金、区位等优势。在对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产业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各区县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进行合理规划[6]。同时,应根据区域资源要素的禀赋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产业现状,选择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7]。
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10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太原城市化进程中,应协调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本文把太原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划分为几个圈层,即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合作农业圈,进一步强化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和展示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品质。
太原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议按照规模化经营要求,对农业生产区域按照以下几个圈层进行布局[4]。
观光休闲农业圈:主要包括迎泽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娄烦县。该区域应重点发展绿地、农艺公园、花卉、林木等绿色产业,强调农业为太原市民提供观光休闲、放松心情、减压的生活功能,通过发展循环农业,为市民提供清新宜人的生活休闲环境。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适度发展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等。
特色种养农业圈:主要包括娄烦县、古交市、杏花岭区和阳曲县。该区域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特色惟一性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科技示范农业圈:主要包括小店区、尖草坪区和清徐县。清徐县应重点发展以优质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形成以葡萄等为主的种植、生产加工、酿造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该区域强调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特别是充分体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作用,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等特征。
合作辐射农业圈:主要指太原周边省份,是太原农业发展空间的必要补充。由于太原市劳动力成本过高、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政策等限制,一些传统农业产业不得不逐步退出,转而与外省市合作加以弥补。该区域要重点发展加工农业、配送农业、标准化农业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9-10.[Rostow. Economics from Takeoff Geting into a Period of Sustain Growth [M]. Chengdu: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8:9-10.
[2]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47.[Liu Wei. Industrial Structure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M]. Beijing: Chinese Renmi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1995:247.]
[3]李微,万志芳.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林业经济,2009,(2),66-73.[Li Wei, Wan Zhifang. Analysis on Selection of Forestry Leading Industry of Heilongjiang Stateowned Forestry Area[J]. Forestry Economics,2009,(2):66-73.]
[4]果雅静,高尚宾,方放,等.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4),976-980.[Guo Yajing,Gao Shangbin, Fang Fang,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Beijing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Techniqu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08,(4):976-980.]
[5]邱化蛟.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6.[Qiu Huajiao.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Beijing[D].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6.]
[6]果雅静,高尚宾,吴华杰. 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 (2):495-501.[Guo Yajing, Gao Shangbin,Wu Huajie. Evaluation Method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8, 16 (2) : 495-501.]
[7]果雅静,吴华杰,马铃, 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 2007, (11):131-135.[Guo Yajing,Wu Huaujie,Ma Ling. Study on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J]. Ecological Economy, 2007, (11):131-135.]
Selec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Taiyuan City
GUAN Hailing1,2 CHEN Jiancheng1 CAO Wen1 LI Hengying2
(1.School of Economy &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 ina;
2.School of Economy & Manage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China)
Abstract Urban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ion of urban agricultur 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y about leading industries and selec tion criteri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quotient and revealed symmetr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RSCA), the a rticle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subsectors in Taiyu a n over surrounding provin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gion that is superior
in 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are Jiancaoping district, Qingxu coun ty and Xiaodia n district,the region that is superior in forestry is Yingze district, Xinghuali ng
district and Loufan county and the region that is superior in fishery is Jinyua n di strict, Yingze district and Loutan county. Consequently, in c ombinat ion with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tion, the ove rall arrangement of in dustrial development in urban agriculture in Taiyua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ou r different cycles: circle of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circle of cha racterized
agriculture, circle of scitech demonstration agriculture and circle of coopera tive agriculture,
关键词:为农服务发展现状;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 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农业安天下,气象保农业。目前,以“观测自动化、预报精细化、评估定量化、服务社会化、流程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科研集约化、队伍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在河南初步形成,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气象向现代农业气象转变。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的构建,使得河南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内涵日益丰富,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保障河南粮食总产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连续九年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1.1 确立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新理念 经过三年试点建设,以服务现代农业需求为牵引,确立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新理念,实现了七个转变。
1.2 创建自动化观测、精细化预报、定量化评估、规范化管理核心业务体系 一是科学调整站网布局和观测项目。新建了5个国家农业气象二级观测站。二是增强自动化观测能力。布设了16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了全省自动土壤墒情监测网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同时为各级台站配备了142部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并为部分基层台站配备了一批便携式叶面积仪、叶绿素仪、糖度仪等专业观测仪器。
2 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进展情况
2.1 加强部门合作,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通过加强部门合作,积极促进资源共享,探索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新路子。气象部门加强与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电力、农业、林业、卫生、安全监管等部门建立了联合预警制度;与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合作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通道;与通讯管理局合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的监督管理机制;省气象局目前已与10余家省直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或联合发文,共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建设。
2.2 坚持省级指导,规范推进各项工作 充分发挥省级技术、人才优势,加强总体规划设计,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率推广,高质量服务。一是集约化开发了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全省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监控平台,实现了多种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服务指标的快速查询及服务产品的快速,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了建立农业气象技术规范。建立了20多项现代农业气象规范、流程、指标、标准,夯实了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基础;三是规范观测方法。针对现代农气业务服务需求,编印了《河南省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及对应的观测薄、年报表。
2.3 推进农业气象标准化建设 2012年申请气象行业标准共3项,涉及到农业气象灾害等级以及农业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考核规范等方面,包括《夏玉米大风倒伏等级》、《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静态测试和动态考核方法》和《冻土与干土层的观测-FDR和地温法》,完成申报《夏玉米大风倒伏预警标准》。目前均已上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2011年申请立项的气象行业标准《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正在按年度计划推进。
3 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南在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在机构建设、基层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滞后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速度。
3.1 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 虽然目前大部分市县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或者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但是还有少部分市县气象为农服务机构不健全,没有解决地方编制。尽管我省各级气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争取地方机构编制仍面临很大困难,新设立具有地方编制、地方财政支持的防灾减灾机构难度较大,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难以确保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持续支持,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运行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
3.2 气象为农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地方法规规章予以规范。
4 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思路
4.1 基本原则 按照“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需求牵引、科技支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4.2 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县乡气象为农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县级机构可解决一定的人员编制。县级可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防雷减灾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气象信息员管理办公室和气象防灾减灾中心等组织机构。
4.3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与地方工作的对接融合 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融入和保障“三农”工作。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融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5 小结
几年来,我省在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试点建设当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建立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和方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气象为农服务内涵得到很大提升。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惠及全国广大农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一、工作目标
按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以科技、生态和安全农业为重点,健全体系,创新模式,强化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突出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在全面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六大设施农业要素中心,形成世界蔬菜中心。
一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心,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设规模化农业园区,普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开展绿色、有机生产和品牌申报,力争绿色有机园区达到10万亩以上,建设绿色有机园区化生产体系。
二是国家设施农业标准形成中心,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推广及应用,引导园区、企业按标准规程生产标准产品,健全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力争成为设施农业行业标准形成中心。
三是全国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冷链加工配送模式,力争全市90%以上的园区农产品以品牌的形式直供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社区等中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同时大力发展外埠基地,建立内外联动、相互支撑的冷链直供配送体系。
四是全国设施农业实用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引导市内大型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专家开展合作,建设种业研发、病虫害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日光温室改造技术和设施农业测试等研发中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五是全国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团队技术培训中心,积极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模式,面向全国各地开展设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知识培训,将模式和生产标准推向全国。
六是中国蔬菜育种中心,推进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商业化蔬菜育种体系,力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0个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新品种5个以上,引进、建设科研机构、研发型种子企业15家以上,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同时推进中荷农业合作项目,加快荷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设施引进,向世界蔬菜中心迈进。
二、重点任务
抓住省部共建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按照全省“两区”特色产业园的要求,明确农业功能区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羊青路、羊田路、大沂路三条现代农业走廊,加快推进41个重点农业项目建设。
三条现代农业走廊:
一是羊青路现代农业走廊,核心区南北长12公里、占地3.5万亩,规划建设“一基地(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四园(国际交流合作园、设施标准示范园、生态循环示范园和高效农业示范园)、两区(南、北综合配套服务区)”七大功能区,着力打造高端农业聚集区。目前已入驻科技型、生态型农业项目30个。下一步重点抓好高端项目引进,加快绿港、国际生态农场、中荷共建示范园等项目进度,抓好冠宇、海德等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力争率先建成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
二是羊田路现代农业走廊,南北长10公里,占地2.5万亩;南部重点建设300亩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配套建设专家公寓;北部重点发展蔬菜育种试验基地和绿色有机生产农业园区,着力打造蔬菜育种研发和绿色有机农业聚集区。下一步,重点搞好总体规划编制,尽快启动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组织有关镇街加快土地流转,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
三是大沂路现代农业走廊,南北长15公里、占地3万亩,主要承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园区、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生产聚集区。下一步,以沿途镇街为主体,编制特色园区发展规划,积极吸引畜牧、蔬菜等各类高端农业项目落户园区。
41个重点项目:(见附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对新建拟建的现代农业项目,优先在三大走廊内安排和落户,促进项目集约、集聚发展。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对落户在三条走廊的41个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引导他们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展科技研发、绿色有机生产和品牌配送,配套沼气、冷链、水肥一体化等新型设施设备,使三条现代农业走廊尽快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推广中心、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同时,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搞好规划建设。三大走廊沿途镇街区要尽快对各自辖区内的农业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园区建设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后,加快落实推进。羊田路、大沂路沿途镇街要加快土地流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果。对走廊内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由市财政统一解决;以镇街区为主,抓好高端农业项目的引进工作,有关部门搞好指导和服务,全市农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招商工作推进力度,力争引进项目尽快落户、尽快建成、尽快投产。
【关键词】金融;创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同时又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独立自主。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经济角度来看,一方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并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同时又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二)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农业发展关系社会稳定。“民以食为天”,只有农业发展,农副产品的丰富,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需要。从社会角度来看,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只有农业发展,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才有基础,社会安定才有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三)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大发展的趋势下,国家的独立自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自给程度。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也逐步提高。从政治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需要保持农副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过度依赖进口,以防国际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冲击。
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现代化
考虑到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低的现实国情,以及农副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对农业自给的压力,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即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专业化,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一)农业发展的瓶颈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农业经营分散,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国农村人口8亿多,农业劳动力4.8亿,而耕地18.3亿亩,户均耕地只有7.3亩。农业规模化水平低,不仅造成现代技术难以大范围推广,而且造成专业化水平也比较低。
同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尚待完善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供水管网改造、区域综合治理、大型灌区改造等“硬件”基础上的。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对农业发展作用明显,但是却投资巨大,收益甚微,农业企业普遍无力承担,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除了“硬件”不足,农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强“软件”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供需周期性变化幅度较大,市场化定价机制有待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较难有效缓释。
(二)农业发展的方向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发达国家通过的高额补贴来实现,比如日本政府全方位补贴农业各个环节,从装备到技术,从生产到流通,一补到底,用高额补贴“制造”和维持农业现代化。这种做法在我国难行得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现状无法支撑高额的农业补贴。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市场手段,走市场化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实现农业企业的现代化。这是因为,农业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力量,农业发展需要以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才能实现。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比较准确和及时地掌握供需变化;一头连着广大农户,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统一管理、技术支持等市场手段,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广大农户的媒介,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与市场的脱节。
(三)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即实现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过程。
规模化是前提,只有农业企业规模做大,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改善目前行业整体分散度高、生产效率低的现状。比如中粮集团就是规模化经营的表率。中粮集团是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在企业做大的过程中创建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纵向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构建种植基地、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品牌推广和贸易物流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各行业、各环节的协同协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科技化和专业化是农业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农业具有区域性差异明显的特点,而且产业链普遍环节多、链条长,参与企业多而分散,为有技术竞争优势或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隆平高科作为经营农作物种子、种苗的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其科研实力及品牌优势, 选择适宜的集中成片的农业区域向分散的农户提供亲本种子、技术及服务等,使得该地区成为其稳定的、有质量保证的种子供应地。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就利用了科技优势,推广农业技术,降低规模化生产风险,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离不开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撑。从根本上讲,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做好发展和稳定两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资金支持促发展
金融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农民受益”的原则为农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增强企业资金实力,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和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业高度分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广开融资渠道,大力引导有成长潜力的农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吸纳直接投资进入农业领域,补充农业企业的资本金,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为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打下基础。
在对农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金融机构利用信贷方式通过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推动建设农民直接受益的农业水利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持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市场机制保稳定
农产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存量和价格的重大变化影响社会稳定。但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是波动的;考虑到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在农产品生产总量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严重地区差异,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在地区间也存在一定幅度波动。
为保证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可靠的供给,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专项储备制度,对农产品的合理吞吐调节价格,同时保障了广大农户的基本利益。在目前市场定价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支持,建立价格调节和稳定机制。随着农业期货市场逐步完善,国家以更市场化的手段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定价,通过对远期价格的发现,调动农业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平抑价格波动。
四、传统金融服务支持现代农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过去银行为金融主导主体的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的功能被简单地限定在单纯的中介功能,即银行的存贷款功能。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传统金融服务对现代农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14.6万亿元。然而传统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为农业企业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单一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企业是关键。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传统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单一,无法充分满足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传统金融对农业企业贷款多采用商业管理办法,抵押物品种多以土地、厂房为主,贷款门槛高。而农业企业大多以加工、营销农副产品为主,固定资产投资不多,而金融机构信贷抵押主要看固定资产,这点对于大多数小微型涉农企业就更为困难。最终导致农业企业贷款主要服务于农业龙头企业,小微型企业很难通过农业企业贷款完成扩大再生产。
(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受资本金制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看,是“行政性的单一主体投入”,而地方政府又因财力有限,使得金融机构发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受资本金不足的约束,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乏力。
(三)农业生产缺乏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
由农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决定,农产品面临较大不稳定因素。既可能面临旱涝、冻害、风雹等自然灾害风险,又面临农产品价格起伏等市场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把各种风险转移和分担出去。目前,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采取行政化的专项储备制度来调节,缺少市场化手段。
四、金融创新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植、科技的创新,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提供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农业企业的发展只发挥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功能,而在以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金融的功能得到不断丰富、扩展与提升,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分散等方面都对现代农业产生推动作用。
(一)农业企业现代化需要金融创新
大力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和推动。
1.农业产业链整合需要金融创新的助力
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分工,现代农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产业链整合有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是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二是专注于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深耕细作。
产业链整合是资金密集型投资,农业企业单纯依靠传统银行贷款往往力不从心,需要金融创新的助力。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分别发起设立规模在15亿元和10亿元的两只农业产业基金,成为推动各自企业实现“全产业链”策略的重要手段。2010年,国际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资本曾牵头投资寿光蔬菜物流园6亿美元,用于企业扩建市场以及建立期电子交易平台。
2.农业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相结合
科技研发是典型的资金消耗型活动,科技进步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依赖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所造成的,科技与金融“两张皮”现象突出,传统金融机构参与不足。因此,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创新的作用,构建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撑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配置,促进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创业投资是与科技创新风险收益特征最匹配的金融创新工具。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农业科技企业的风险收益结构是与创业投资相契合的,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在支持创新型中小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神农大丰”就依靠其在杂交水稻行业选育、制种方面的先进技术,获得红岭创投、湖南财信创投、浙江联盛创投三家公司的风险投资1亿7000万元,帮助突破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顺利的完成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推广和规模化生产。
(二)农业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金融创新
农副产品价格受供需变化影响经常大幅波动,农业自身生产受气候环境制约,抗风险能力差,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保护性收储和灾害救助,需要建立农产品定价和农业生产风险缓释的市场机制。如何建立市场机制,打破资金瓶颈?金融创新尤为重要。
农产品期货是解决市场化定价的金融创新。经过近20年发展,农产品期货正以其风险性低、价格提前发现、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等优势特点而被广大农产品生产企业所接受。截止2011年,我国已有包括粮、棉、油、糖在内的1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交易量达到5.73亿手,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
涉农保险是解决农业生产风险缓释的金融创新。2010年,保险公司在广东针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多发的情况,创新出“政银保”的涉农保险服务,通过保险公司专业保障系统分散银行信贷风险,解决中小型农业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贷款难的问题,加快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创新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入大、工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从总体上看,企业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实现的短期经济增长幅度较小,投资意愿不高。因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往往受制于财政资金的限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即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因建设速度慢,投资期长等原因,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难以适应农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债券融资就是金融创新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债券资金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建设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政府平台企业由于资本金不足,难以有效利用银行信贷的情况。杨凌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就通过发行15亿元企业债有效的解决所在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既保证所在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又解决了政府平台融资手段单一问题,促进其融资结构合理化发展。
总的来说,创新金融产品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有助于农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农业企业的产业化、科技化、专业化发展;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发展多层次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完善农业市场机制,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推广 模式拓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37-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科学技术,要通过农业推广工作把使用技术教给农民。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是应该对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的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之间的转化进行加强,农业推广是指通过对农民进行相应的示范与培训等,使之把农业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全部过程的活动。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人民温饱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等的深入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农业推广其思维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出现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新的挑战,必须随着体制转轨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通过农村的现状、农业的特点以及农民的需求,从农业推广的体制、理念、队伍以及模式等方面,对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以使农业推广工作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一、完善推广体制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发展起来的,它的运行都是按行政模式,目标也主要是体现政府的行为,已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推广体制滞后、机构分散、管理效率低、技术市场发育滞后等。为更好的推广农业,则应该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改造,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农业。首先,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同时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使其能够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并存的多元化的推广模式,探索并形成“政府十技术十示范”的政府组织型推广模式,产品先导型、龙头企业拉动型的“公司+基地十农户”的推广模式;行业引导型的“技术+中介组织十农户”的推广模式;大户带动、农户连动的“技术十大户能人+农户”的能人效应型推广模式。
二、创新推广理念
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推广的过程之中尚未认清工作的中心,没有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以人为本、以农为主、以经济为重点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之上,仍旧只是以技术为本。在新型的推广模式之中,应该树立起新的农业推广理念、拓展服务的领域,在当前的状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全程式的服务,使农民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及时的信息服务,并给农民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生活等带来切实的帮助。在进行现代农业推广之时,应充分注重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使科技推广不再是单纯技术推广,而是开始培养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入开展种活动,从而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新型农民,并带动其他农民发夹致富,充分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互结合,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管理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优化推广队伍
目前许多乡镇站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偏少,年龄普遍偏大。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中,掌握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技术的人员太少。因此,应该不断调整队伍的人才结构以及进行推广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对现有的推广人员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应该注重新技术与新知识并重。农业技术中心应该定期举办农业现场学习会,积极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推广员和农民参加。在培训方式上,以在岗学习为主,鼓励在岗人员进行在岗学习,从而提高在编人员的学历水平。同时,对年轻的推广人员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对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推广人员要鼓励他们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等。在考核方式上。不仅以编写论文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所承担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对农户所做的贡献。
四、拓展推广模式
在推广方法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合适的推广模式。根据各地农业资源禀赋程度、农民自身的特征、对技术的具体需求,逐渐建立起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解决当前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与当前的推广机制之间的矛盾,充分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各地的资源状况进行推广。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较先进、适用性强、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使农民能够把新型的农业技术转化成相应的成产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进村入户的到位率。同时还应该选出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善钻研以及乐于助人的农户,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并带动全村的其他农户学习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做到新技术入村到户。并逐步使之成为有效连接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
在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不断完善推广体制 、更新推广理念、逐步建立一批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推广模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参考文件
[1]王慧军主编 《农业推广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高启杰 现代农业推广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2月
[3]刘恩才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探讨 农业经济 2005(2):21
[4]方天坤 美国农业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2000(12)57-58
首先,全面考察俄罗斯远东农机市场,广泛结识客户,为大规模农机出口铺平了道路。公司董事长程世杰通过市场考察发现:俄罗斯远东地区占整个俄罗斯农业总用地的39%,土地广袤,80%的农业机械需要更新。其中仅更新拖拉机就需要13万台以上,出口额达20亿美元以上。还有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与俄罗斯农机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为此,他们先后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农机推广站、哈巴罗夫斯克物质供应公司等20多家客户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销售网络遍布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
其次,2005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在本公司自办对俄农机产品贸易洽谈会,100多家俄罗斯客商和数十家国内农机厂商参加洽谈。
再次,在佳抚公路与双桦路交叉口的“三江门户”,投资1千万元,创办了全省首家,也是最大规模地对俄农机出口基地,集产品展示、洽谈签约、仓储物流、报关出口、维修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一体,搭建了规范、便捷的农机出口平台。
最后,作为“国家级诚信单位”,多次回访俄罗斯用户,及时搞好售后服务,以诚信促合作,促发展。
公司先后把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如中国一拖的东方红牌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迪尔佳联生产的联合收割机、迪尔天拖生产的轮式拖拉机、常州拖拉机厂生产的东风牌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等。摘要: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作用。从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四方面研究了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2.017
0引言
现代农业装备是指用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农田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化装备等。
现代农业装备服务于大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先进的工业和工程手段促进农业生物的繁育、生长、转化和利用。现代农业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保护生态环境,高效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可以有效带动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可达到“四个带动,六项促进”,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集成组装,带动农民素质提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增收,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农业田间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76亿kW,平均每亩耕地的农机总动力39.68kW,大中型拖拉机总量572万台。
2013年我国机械耕整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11195万hm2,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61.8%、35.3%、3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0.3%。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85%和82%,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2%和38.8%;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3%和4.73%。
在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农机产品持续旺销,200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总产值1316.7亿元,同比增长25%。我国农机出口贸易总额首次出现顺差1.65亿美元,农机工业成为近三年机械制造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自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2004―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从0.7亿元、3亿元、6亿元、20亿元、40亿元到130亿元,到2014年已经超过230亿元,连续数年增长。
3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盛于80―90年代,目前正面临升级;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间,设施园艺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0余万hm2,其中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150余万hm2,两种类型各占50%左右,温室中日光温室面积约占70万hm2,大型连栋温室仅有1000hm2。设施园艺面积的70%以上分布在黄淮海及其以北地区,施蔬菜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2)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大产业,全国从小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总数约1亿人。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所得的现金收入已占到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加上所带动
的饲料、畜产品加工、兽药等相关产业的产值,整个产业链的产值约15000亿元。表明我国的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开始成为我国农业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3)水产养殖饲料生产、循环水处理、增氧机械、投饵、池塘清淤、水环境自动监测等装备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条件改善和节本增收效果等。截至2013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60万hm2,产量为2316万t;目前,从20~30m深线到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都蓬勃发展,且已形成多种模式并举,因地制宜,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内陆养殖面积达为84%万亩,产量为2692万t。
4农产品加工装备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加工程度精深化、企业发展规模化、科技研发创新化和产业布局优势化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要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年均11%的增长率,2015年突破18万亿元;力争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年均增加0.1个点,2015年达到2.2∶1。
5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财富机遇之一!
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本质是新型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过程,这种化学反应般的奇妙融合将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力量,颠覆我们对农业的一贯认识!
现代农业“小三农”:“传统农民”变“黄金农夫”;“传统农业”变“多彩农业”;“传统农村”变“绿金农村”。
――黄福堂
20年前,隔海相望的两岸交流还不甚通畅,距离台北1400公里的河南郑州更鲜有台湾同胞的踪迹,但历史的机缘总是那样奇妙,中原大地孕育的伟大河洛文明、根亲文化,把一位名叫黄福堂的台湾青年带进了河南这片厚重沃土,并且在这里扎根生长、开花散叶。一晃20年过去了,在郑州商界,黄福堂先生的名头很是响亮,熟悉他的人言必称其“台湾老黄”。
9月1日上午,在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的一幢写字楼里,黄先生回忆起在河南的种种过往,仍然兴奋不已。他说,他现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祖籍在河南潢川,事业在河南大地,结婚生子在河南郑州。他热爱这片土地,他因河南的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吸引而来,也因河南的发展而成长,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因这片土地而得。至今,他仍不忘初心,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乡!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久经商战的老黄,如今外有业界名声、德望,内有贤妻孝子,既无经济之忧虑,又无世俗之烦恼,可谓幸福满满。但是,在今年年初,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停掉公司商业、投资等业务板块,专心致志做现代农业,并立下豪言壮语,要做中国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第一高端平台,三到五年内上市。这下,招来了很多人的规劝甚至还有不理解的非议,诸如“农业风险大”“农业不赚钱”等,但是他没有动摇,而是以行动来回答所有的疑问。短短6个月内便完成了公司在河南的筹备和开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客户络绎不绝。
“我在孤独中前行,但坚信中国农业一定有好的未来,也坚信自己的中原农业梦一定会实现!”眺望着窗外不远处的“大玉米”标志性建筑,老黄的眼神中透射着一种刚毅和坚强。
老黄的台湾鸿龙绿金生技控股集团总部设在台湾,是一家综合性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服务机构,一直把农业板块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性板块,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强化,不断研究、整合政府政策资源、行业产学研资源、跨界资本、品牌、营销资源,鸿龙绿金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和完善、高效、落地的执行团队。
老黄说,集团总部之所以把第一个分部选在河南,定在郑州,这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自己从小看到父辈的辛劳,深知农民的艰辛,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让中原父老乡亲在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河南是我的祖籍地,20年间,河南可谓是养育和成就了我,五十知天命,我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猛觉中原农业的现代化事业,正是我的人生归宿所在。我生长在农村,成长在农业大省,回报中原大地,是我这个台湾人的中原现代农业梦!”
他说,任何梦想的实现,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起点最低,成长空间最大,中央支持政策最多,并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所在,这是大势所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如此优质的资源禀赋,当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首先区域,“世界农业看中国,中国农业看河南”,这是地理优势;台湾面积约为河南的1/5,人口约为河南的1/4,地狭人多,自然禀赋与河南乃至全国基本类似,属于小农经济。但台湾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国际上很有名气,被称为台湾精致农业。认真研究、比较台湾和河南的差异、相同、发展阶段等等,发现台湾农业和河南农业有着很多的互补性,这是地缘互补。
“作为一个台湾人,我时常来往于两地,对两地农业资源的熟悉和认知,更让我看清了这种互补的现实可操作性,并且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种互补性的交流将逐步常态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台湾农业的精华,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河南,切切实实在河南落地生根,切切实实地推动河南乃至全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老黄说,我们种农田,是用亩来衡量产值的,而商业讲平效,讲的是一平方米要实现多少价值,当农业也变成平效绩效,传统农业才真正会成为高附加值的绿金农业,成为亿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他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个用来提升传统农业附加值,让农业成为千万、亿万农民兄弟成长、发展的平台。
“我们不讲虚话、套话,我们关注的是现状,聚焦的是难点,运用的是系统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老黄娓娓道来,慢慢地勾勒出了他的“中原农业梦想”。
老黄说,河南古称“豫”,“豫”者,象之大者。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叫“农象岛”的高端企业会员组织,以发展现代农业的广大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群体,提供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系统化服务。他解释说,“农象岛”既寓意河南农业的气象万千,又意涵河南农业万象奔腾。“农象岛”的近期愿景是培育100家中原中心农企,力争成为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同时要把“农象岛”打造成中原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价值共享平台,服务领域主要聚焦于目前广大农业从业者最需要的十大板块。
“第一块就是农业企业上市。因为农业融资体制不健全,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代表农业发展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心农业龙头企业融资更难,会扼杀农业新生长力或新增长点的美好前景。”老黄说,公司在资本市场,特别是私募基金领域有多年的经验和沉淀,可以能够精确地整合农业部委、财政、证券、证监、会计、法律等相关资源,服务于相关企业的上市工作。
“第二块要做大型文旅一体化综合农业开发。”老黄说,对于河南来讲,城镇化率还相对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避免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大型文旅一体化方案可以就地城镇化,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既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又能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农业全产业链规划是第三块,是帮助农企或农业生产组织构建高效产业结构、流通体系的一项服务。”老黄说,目前在河南乃至全国,农业产业链普遍比较冗杂,且效率不高,常常导致产销的矛盾,要不产品过剩要不突然短缺。他们主要是帮助农企逐步优化和形成真正和市场相匹配的覆盖种养、初级加工、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和全流通体系建设。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承担着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的一系列园区,都可以被称之为农业产业园,但有一个通病是形式大于内容,不但没有起到示范作用,反而浪费了政府资源。”老黄说,这是他们提供的第四块服务,鸿龙绿金有多年的产业园区咨询经验,在农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模式方面有独到方法,可以因地制宜地帮助农业产业园快速突破经营瓶颈,推动园区良好发展,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常说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农业要提高附加值,就要开拓眼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改变目前河南农业品牌化率不高、品牌美誉度不高的基本现状。”老黄说,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和自然禀赋的优势,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转化为价值,国际化的品牌运作,可以说是快速提升中原农业现代化的方法之一。因此,农业品牌国际化运营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五大服务板块。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2015年我国农业政策补贴高达1.6万亿元。但是,国家的农业补贴是针对有规模、有前途的经营主体,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和评估标准。老黄说,农业政策资源与项目对接是他们的第六大服务板块。公司正在广泛联系省市的涉农部门,结合自身的管理咨询优势,从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管理营销等环节全方位服务,来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企拿到应得的农补资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农业创业潮、农业投资潮下的投资者往往对农业不甚了解。老黄说,公司经过深思熟虑、精确定位,专门推出了第七大服务板块,那就是农业项目综合金融服务。“目的就是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向多角度、多层次的资产交易、财富管理、信息管理、企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展,服务千万个有发展前景、有商业潜力的优质农企。”说起来这些,老黄如数家珍,用商业发展农业的理念呼之欲出。
“农业发展中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复杂,上游供应商多为高度分散的农民,市场交易意识不佳;下游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价格敏感度高,违约率高,因此企业商业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尤为关键,搞农业,不会设计商业模式很危险。”老黄说,他们多年从事商业模式研究,不仅从垂直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上积累了众多的商业创新经验,还针对土地制度、劳动力、自然条件等纵向生产要素角度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商业模式,建立了具有实操性的商业模式库,他们的第服务板块就是新型农业商业模式的建立。
生物技术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在美欧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台湾在这方面也有独到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借鉴台湾发展绿色生物技术的经验和模式,将绿色生物科技研发推广作为第九大服务板块,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国家政策及行业力量支持,探索和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台湾农业为农林渔牧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但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有很多成熟的资源、技术、品牌、资金资源需要寻求出口,而这正是大陆所不足的,因此两岸的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互动交流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老黄说,公司已经启动海峡两岸农业深度之旅项目,通过考察台湾农业的精髓所在,挑选台湾品牌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的著名厂家或运营商输出技术、人才、管理、资本等,或直接进行成熟的一站式整厂输出,努力加速中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至此,十大服务板块的内容清晰而完整,成为老黄中原农业梦的核心所在。
一、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们从投资单县农业的规模以上工商企业中(不含个体工商户)抽取5家典型企业作为样本,他们是:菏泽华英禽业、百寿坊食品、吉鲁生态农业、瑞方食品、莱河乳业,目前在农信社共贷款7990万元,投资额约4.3亿元,促进土地流转23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12897户。
(一)投资领域较宽
统计显示,在单县5家工商企业中,投资畜牧业的占比40%,投资特种养殖业的占20%;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占20%;投资规模种植业的占20%。
(二)投资总量较大
工商资本一般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投入农业总量较大。据调查,5家企业投资农业共4.3亿元。
(三)科技投入较多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为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普遍注重科技投入,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如山东瑞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按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良好卫生操作规范的具体要求,从事真空冷冻干燥脱水蔬菜和热烘干脱水蔬菜加工;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现代化“方便干燥固体羊肉汤”生产企业,先后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菏泽华英禽业有限公司具备年宰杀商品肉鸭1200万只的现代化生产线一条;山东莱河乳业有限公司现有一套先进的利乐砖乳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多吨,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四)投资辐射面积广
一般的工商资本投资项目流转土地绝大多数在200亩以上。如山东瑞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现已建成无公害合同蔬菜基地8000多亩,能够满足原材料的需求;山东吉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位于单县曹庄镇,占地面积300亩,主要从事羊的养殖;农业综合开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的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储存、销售等。公司集科研、养殖、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是鲁西南青山羊养殖基地,2011年被山东省菏泽市评为带动农户发展致富的先进企业。2012年青山羊出栏2.3万多只,收获紫薯28万斤,紫花生5万斤,大豆2万斤,白花生3万斤,鲶鱼2.5万尾,创造的效益很可观。
(五)与农户关系较密切
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企业更加注重基地建设,注重调动农户参与的热情,保持了与农户的密切合作关系。如山东瑞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原材料收购上采用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进行收购青红椒、胡萝卜、大蒜、蘑菇、洋葱、芦笋等。如菏泽华英禽业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合同订单养殖收购,现有标准化养殖基地30多个,辐射带动了单县及周边2000多户农户养鸭致富,合同订单占总产量的8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单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共赢,为单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六)看好发展前景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主要动机是为资本探寻新的增长点,对现代农业回报期望值较大。同时,不少现代农业由本地籍在外工商业成功人士投资,他们有很大的一部分动机是反哺农村、回报故乡。如山东莱河乳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由山东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全国农民企业家庞全岭等出资建立,位于单县莱河镇,主营奶牛饲养、液体乳、蛋白饮料、含乳饮料及其他饮料类。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山东省饮料行业十佳品牌获得者,企业已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公司现有一套先进的利乐砖乳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多吨,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已带动相关300多农户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当前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投资者实力不足
目前单县多数工商资本投资者是在最近几年进入农业领域的,仍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前期投资大、收益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很强的资本实力,而且一些工商资本法人欠缺农业生产经验,简单地套用工业生产管理方式,投资农业初期更是亏损严重,无法稳步积累资本、壮大实力。另外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贷款难、用地难、用人难等现象。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一是政策不到位。没有出头专门针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二是服务不到位。大多数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需要自己直接解决面临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与进入工业园区企业相比,难以得到政府的有力服务。三是指导不到位。由于缺乏统一引导,部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扎堆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行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四是投资环境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市场风险较大,缺乏优势项目选择,致使一些工商资本对投资农业心存疑虑。
(三)金融投入积极性不高
现代农业依托于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投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品,信贷品种设计与现代农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等原因,造成金融机构在支持工商资本投入的农业方面明显乏力。
三、加快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政策扶持,增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实力
政府要多吸引资本实力雄厚的工商资本投资者到农村投资兴业。逐步解决三个困难:一是解决贷款难。出台对金融机构奖励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此类贷款的支持力度。不断改进农户抵押担保贷款模式,创新推出“企业大联保体”“企业信用联盟”等信贷产品,探索开展产业链融资、农村土地产权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融资等新模式,加强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支持。二是解决用地难。解决农业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的问题,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倡导先进的流转和经营理念,提高农民现代农业意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土地经营模式。三是解决用人难。对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要积极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切实做到以优惠待遇吸引人,留住人。
(二)政府推动,确保农业引资措施到位
各级政府应通过设立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以及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部门职能到农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政策到位。出台专门针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二是服务到位。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需要得到与工业园区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相类似的优质服务。三是指导到位。政府加强宏观引导,力避企业少走弯路。四是投资环境到位。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专门面向“三农”的专业性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切实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政府建立由财政资金主导的专业担保公司,试点开展信用违约保险、企业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积极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信,有效分散和降低农业贷款风险。对投保增信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引导银行机构提高授信额度、简化审批流程、放宽抵押担保条件、适度降低贷款利率,提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金融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强力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