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业经济发展

时间:2023-10-08 15:43:56

导语: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业经济发展

第1篇

一、*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牢牢抓住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进,工业发挥第一引擎作用,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趋好的良好势头,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一)速度加快,后劲增强

今年是直辖以来工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提高,一季度增长16.3%,上半年20.7%,1~9月21.8%,预计全年超过2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与*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了8个百分点,增速在西部地区居前。

预计全年工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比*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规模扩大,结构趋优

预计*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50亿元,是*年的2.5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4000户,分别是*年的3.3倍和1.9倍。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9户,其中长安集团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实现产值约占全市工业88%,一大多强的产业架构逐步形成。预计生产汽车68万辆,其中轿车比重达到60%;摩托车有望达到620万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提档升级;铝材产量突破80万吨,精深加工率不断提高。

(三)效益提升,质量改善

全市实现工业利润将超过220亿元,同比增长42%,是*年的5.5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0%,为直辖以来最高,较*年提高6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万元/人,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是*年的2.4倍。

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可完成降低5%的预定目标,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改善。

二、*年工业发展出现新亮点

通过直辖以来加快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呈现既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今年有六大突出亮点。

(一)工业领跑全市经济

*年我市工业形成“5421”的可喜局面: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0亿元,进入每年增长千亿元以上的新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4000户;工业利润超过220亿元;工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工业在全市经济的地位增强,今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出现2∶3∶1的构架,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0%左右,标志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大提速,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二)“一圈两翼”赛势发展

“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全面展开,呈现一圈领跑、两翼助推的可喜局面。“一圈”集聚效应明显,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全市92%的工业总产值,逐渐成为全市极核发展区;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发展提速,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77.1亿元、90.2亿元,同比增长45.5%、52.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1和26.7个百分点。

(三)产业呈现板块联动

在“一圈两翼”战略的指导下,有关区县根据经济联系、生产要素流向,共谋打造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高技术、综合性轻纺食品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互动发展的工业经济板块。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等5区县共同打造西部新城;渝北、江北、北碚、北部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等共建“四北六方”区域增长极;南岸、巴南联合谋划长江南岸经济带;涪陵、长寿、万盛、南川、綦江携手打造重化工产业带;万州、开县、云阳统筹规划综合产业发展区。

(四)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五个一体化”原则,加强园区特色产业培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产业进一步集聚。1~10月,特色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59.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6.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大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其中,长寿化工园区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雏形初显;万州、涪陵两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西彭铝产业区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加强招商引资,推动“铝加工之都”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县特色工业园区逐渐明确了发展的主导产业,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吸引培育上下游产业链,产业特色初步显现,正逐步成为带动区县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创新对口支援的园区建设新模式,“一圈”与“两翼”区县园区结对帮扶,已启动九龙坡-云阳、江北-开县、北碚-巫山、沙坪坝-奉节四个对口支援工业园区建设。

(五)重大项目成绩突出

通过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储备,全市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项目库,在“*”规划基础上,新增重大项目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储备工业项目的投资总规模达到6500亿元。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百亿、50亿级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引领全市工业加快发展。与中石油、中石化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00万吨炼油厂、百亿川维工程、重钢环保搬迁、MDI一体化、己内酰胺、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茂德8英寸芯片、中铝80万吨氧化铝、“1+2”冷连轧、东方希望60万吨PTA、上海双钱轮胎、玖龙和理文的造纸等项目建设有序展开。

(六)循环经济发展加快

认真总结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按照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市“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一批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向国家发改委推荐了长寿化工园区、重钢集团等4家单位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75%,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三、*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机遇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今年我市又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新阶段发展“定向导航”,中央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些都将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投资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国内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将为我市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驱动力;我市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门类和较好的产业基础,能够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直辖十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大为缓解,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但工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流动性过剩、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等诸多问题,中央将通过土地、环保、信贷等闸门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市发展提速面临国家日益趋紧的宏观政策约束。二是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将推动企业利润向上游环节转移,人民币利率上调、加息压力加大,将给制造业的竞争成本和利润空间带来影响。三是我市经济重化工化特征明显,结构调整周期较长,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去年单位GDP能耗降低3.4%,虽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未实现年度目标,完成“*”后三年任务的困难不少,环保的硬约束加强。四是产业竞争已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链、产业集群的竞争,我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产业链条缺失,创新能力较弱,生产业发展滞后。上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思谋对策予以化解。

四、*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任务

*年,紧扣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条主线,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全市工业发展全过程,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5%左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进“一圈两翼”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一小时经济圈领头领跑、渝东北提速提档、渝东南做特做优。“一圈”工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火车头,要进一步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通过制定一小时经济圈工业发展鼓励和限制指导目录,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推动“一圈”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强化对口支援,加强“两翼”与“一圈”之间的协作配套,做强特色板块,积极承接产业延伸和转移,实现共同发展。

(二)延伸产业链条,助推城乡统筹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重化工产业的牵引作用,促进优势产业延伸链条,形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工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

(三)抓好重大项目,促进投资增长

围绕六大产业集群的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策划一批、启动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思路,前瞻性、高起点地策划并实施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全年工业投资达到1300亿元。引导新建项目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四)强化产业规划,提高引资水平

编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建设规划,形成市级重点规划、区县专项规划有机结合的多层次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招商工作方案,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求差、找点、补链”,积极引进有助于提升全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通产业链节点的大项目、好项目。

(五)推进区域合作,缓解资源瓶颈

针对我市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树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观念,利用好国内、国外区域合作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融合,围绕发展重大产业集群,谋划利用市外铁矿、铝土矿、铜矿、煤炭、天然气、原油、木材等资源,用好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缓解我市工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制约。

(六)把握宏观形势,确保运行稳定

中央正在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新兴的直辖市,发展刚刚起步加速,要实现“加快”、“率先”的目标,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应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经济形势的分析,抓住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信贷、环保等杠杆,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

(七)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关小上大”工作力度,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注重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技进步成果,多管齐下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相应的激励性措施,扶优汰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2篇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一)工业企业用地政策

1、企业用地以熟地形式出让。配套设施由县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开发,实现“七通”(通水、通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邮、通讯、通宽带)“一平”(平整土地)。

2、在规划工业用地的区域内,经批准可以出让给企业的土地价格每亩6-10万元,出让限期为五十年。

3、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和省、市县产品导向目录的企业优先安排用地:(1)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产品精加工的企业;(3)高新技术产业;(4)三资企业。

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照土地出让价格的20%分三年返回企业(从销售之日起算):(1)年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年度实际纳税额2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年度实际纳税额100万元以上。

5、县域内企业由于拆迁、搬迁等原因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县财政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弥补工业用地成本及扶持企业扩大再生产。

6、对符合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企业利用低山缓坡开发兴办工业,自行解决“三通一平”,固定资产投资在150万元以上,年产值在400万元以上的,其土地、林地相关规费留县部分全额返给企业。

7、企业自行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企业在十年经营期内转让土地使用权,应补交转让时土地评估价与当年土地受让价的差额部分,并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二)工业企业的财政政策

8、凡在我县新办企业,从第一次销售日起三年内,由财政按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的25%安排企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扩大生产;之后二年,均以其上年缴纳的增值税为基数,由县财政按其缴纳的增值税的环比增量部分的25%安排企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扩大生产。

9、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通知》(浙政发[1995]11号),“凡在景宁县范围内新办的企业从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投资方在景宁县所办的联营企业中所分得的税后利润,回原地后不再补缴所得税,景宁县的企业从外(包括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分回的税后利润,经批准后不再补缴企业所得税”。

10、县财政按上年工业实际纳税总额的3%按排支持工业发展,其中1.5%为招商引资专项经费,1.5%为工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对乡镇、工业经济综合部门的奖励,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信息化示范企业、外贸中介机构补助;支持重点行业的行业协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组织赴国(境)外参展补助;招商队伍建设、重点招商活动和重大项目推介、招商引资奖励;投资软环境建设等有利工业经济发展的其它补助和奖励

(三)加快景宁经济开发区建设,着力构筑产业集聚平台

11、充分发挥县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品牌优势,加大建设力度,使之成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和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12、建设新区,拓展县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把握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机遇,整合鹤溪、外舍、澄照工业用地资源,按照组团式开发的理念,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县经济开发区的规划。

13、在我县规划经济开发区租用厂房的投资企业,由县财政按该企业每年应奖励总额的工业发展资金70%先给予兑现,其余部分,在企业经营期满十年后一次性兑现。

14、在我县规划经济开发区内投资办厂企业,须符合规定的投资密度和投资强度,投资密度:在征用的土地范围内,建筑占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60%以上,非生产性建筑的占地面积控制在建筑占地面积的15%以内。投资强度:以厂区面积为基数,每平方米土地投入量(厂房、办公用房和生产设备)不得少于1200元。项目投资若达不到相应的投资密度和强度,企业不得享受优惠政策,并补足相关税费。

15、理顺县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力度。强化管委会职能,赋予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内有规划定点权和入园企业选择权。

16、创新县经济开发区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将县经济开发区建设资金列入政府基本建设预算,统筹安排,县经济开发区为基本建设向银行贷款的利息由县财政资金予以安排。

17、按照“企业贷款、土地抵押、政府承诺、公司担保”的贷款机制,为入园企业提供每亩5万元的土地前置贷款担保。

(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

18、加大对医药、金属制造行业的扶持力度。对医药企业、金属制造企业,经县财政局、县经贸局认可的,可适当延长财政扶持政策,第四、五年按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25%安排企业发展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19、鼓励发展竹木精深加工业。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竹木产业。

(1)对产品附加值高,有较好发展前途或出口创汇成绩较好的竹、木精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实行“特许证制度”。申办特许证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年度实际纳税额2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它有必要给予特许的产品。申办特许证需由企业提出申请,由县经贸局和税务部门签署意见后交林业部门审核,报县政府审批。

(2)持特许证可以直接进山向林农收购有林木采伐证而采伐的竹、木原材料。竹、木制品(成品或半成品)经营由厂家(或公司)制作码单,到企业所在地林业工作站开具销售证明书,直接向出口办按登记计划办理运输证。

(3)允许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县内自由流通。持有特许证的企业不得变相操作。

(4)企业办理制品出运时,林业“两金”竹黄、竹丝等半成品0.32元/支,成品0.10元/支标准征收。)

(5)利用废料以及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料生产的产品,经林业、经贸等部门认可,其废料以及加工剩余物不计入耗折率,并不征收相关规费。

(五)外贸出口奖励措施

20、生产性自营出口(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出口本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实行外贸出口奖励,本地产品出口额以上年海关统计实绩为基数,基数内每美元奖励0.05元人民币,超基数部分每美元奖励0.08元人民币。

21、自营出口流通性企业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含500美元)以内的按每美元奖励人民币0.01元,超过500万美元以上部分奖励人民币0.02元,组织出口本县生产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部分,给予每美元奖励人民币0.03元。

22、对于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按海关监管的原材料进口额为准,给予每美元奖励人民币0.08元。

23、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交易会、博览会、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企业凡参加由政府或县外经贸部门组织认可的国(境)外展览会或参加国内大型展销会(华交会、广交会)的,凭展会相关资料,经确认后,对参展企业每个标准展(摊)位补助人民币0.5万元。

24、出口奖励资金由企业申报,县外贸局审核,再由县财政局审查核准后拨付。

(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25、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规模企业集群。

26、设立“企业跨越奖”。凡首次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企业,给予该企业经营者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凡首次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的企业,给予该企业经营者一次性奖励3万元,凡首次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一次性奖励1万元。

27、建立企业“创业绿卡”制度,对县外来我县投资额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法人,实行“绿卡”保护。“绿卡”由县经贸局认定,县政府发放。

(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8、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经贸部门立项或备案,报经政府审批,投资额在200万元-500万元(含500万元)项目,按设备部分实际投资额的2%扶持;500万元-1000万元(含1000万元)项目,按设备部分实际投资额的2.5%扶持;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设备部分实际投资额的3%扶持。单厂(公司)技改项目年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

新办企业在建设期间的设备投入以及同一技改项目已享受市以上补助的,不再享受县技术改造扶持补助。以上设备投资额以购进设备发票的金额为准。

29、鼓励企业进行“零地技改”,对企业利用原有场地进行厂房加层或增加设备实施技术改造的,免收相关审批规费。

30、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标准检测中心,经验收合格,国家级的奖励人民币10万元,省级的奖励人民币5万元。

31、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万元;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安全管理体系、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SA8000企业劳动用工审查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万元。列入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或示范企业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万元;经过省级清洁生产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万元。

32、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市级著名商标”、“市级名牌产品”的,国家级奖励人民币6万元、省级奖励人民币3万元、市级奖励人民币1万元。

(八)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培养

33、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构筑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子女和引进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地员工、技术人才的子女就学、入托,享受本县常住人口同等待遇。

34、重奖优秀企业家。从2006年起,年度实际纳税额首次超过300万元的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人民币10万元;实际上交税金首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人民币15万元;实际上交税金首次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人民币30万元。

35、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企业经营者参加省内有关大专院校培训班学习;每年对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经营者进行免费体检;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为企业家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

36、扶持发展连锁经营,认真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凡连锁经营总部在县城登记注册,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网点,单家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额(含装修)达30万元以上,且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资助3万元。

37、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扶持企业硬件建设。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商业网点,县财政对新建设项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扩建、改建项目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含装修、不含土地投资额,以工程决算财务实际支付额为准,下同),按工程实际支付额给予2%的资助。新建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扩建、改建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5万元。

38、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设施实际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且运行正常的,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5%的资助。此项资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39、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凡在县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商贸企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缴纳增值税在15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第一次销售之日起三年内县财政按其实际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安排企业发展资金;之后的二年,以其上年缴纳的增值税为基数,由县财政按其缴纳的增值税的环比增量部分的25%安排企业发展资金。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第一年由县财政按其实际缴纳增值税的10%安排企业发展资金,之后的两年内,以其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为基数,由县财政按其所缴纳的增值税的环比增量部分的20%安排企业发展资金。对进入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经营。

40、新办的商贸企业和其他企业均可享受本意见第9条规定的优惠政策。

三、大力优化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环境

41、简化新办工业企业的审批程序。成立投资审批项目服务机构,重点工业企业的项目审批、办证等手续,审批机构要在规定的工作日内予以无偿办理。

42、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规范检查制度,杜绝对企业的不必要检查。建立落实企业对部门及部门负责人的评议制度。

43、各部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对出现有政策不执行、相互推诿、故意刁难等坑工、害工、损工现象的一经发现,依据《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实施意见和处理办法》从快查处,从重处理。

四、其他

44、县经贸局、县国税局、县财政地税局、县经济开发区等有关部门按本意见制定政策兑现的具体认定和实施办法。

45、本意见中企业“年度实际纳税额”是指企业向国、地税部门申报缴纳的各税,不包括免、抵、退税额,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以及被税务部门机关查补的税款。

46、本意见中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47、县民族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其他企业经认定后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政策。

48、对企业的工业发展资金及各项奖励在年度结束以后6个月之前兑现。

县财政安排的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分两次拨付,当年9月底前预拨一次,次年3月底前据实结算,由县财政局拨给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发放到企业。新办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县地税局、县国税局、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实施。

49、企业在一个年度内享受以上各项由县财政支出的奖励资金以及县财政拨付的扶持金总和,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年对县财政的贡献总额(指营业税等地方各税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县财政所得部分)。

50、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烟草企业以及福利企业不享受企业工业发展扶持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奖励的优惠政策。

年度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在五万元以下的企业不享受企业扶持资金的优惠政策。

51、享受本意见的各项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帐证健全,能够准确进行会计核算。

第3篇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形势,部署全年工业经济工作任务,确保首季工业经济开门红。刚才,我代表市政府与重点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重点工业乡镇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刘方岩同志通报了一季度工作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情况比较好。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责任书的内容和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这次会议,也是我到市政府以后第一次主持召开规模较大的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下面,我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当前宏观形势,就做好下一步工业经济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继往开来,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把“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确立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全市工业战线同志和经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为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推进率先崛先、打造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年到*年,我市工业总产值从45.6亿元提高到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07亿元提高到96.3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2.3亿元提高到38.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5.4%提高到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0.96亿元提高到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5:42.6:31.1优化为15:50.5:34.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5%增长到56.4%,比重不断增大。

2.产业竞争实力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建材、化工两大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机电、竹木、电光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偏重型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机电、竹木产业的经济总量排名前移,位居第一、第二位,建材由老大地位退居第三。*年,“六六”产业共实现产值7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50.5%;机电、竹木、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群产值均超10亿元。形成了“小巨人”企业群体。至*年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亿元企业13家。冒出了一批“拳头”产品和区域产业品牌。DMF、双氧水、节能灯管等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或全国的单打冠军,拥有工业类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9件、浙江名牌产品5个。竹木加工产业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在浙闽赣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消防器材产业人员遍布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3.工业平台基础夯实。经过清理和整合,我市工业平台基本形成了“二区、四基地、五功能区”的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允许开发的三级梯度空间格局,规划面积达9.8万亩。至*年底,“二区四基地”已开发面积10760亩,集聚企业922家,规模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入库税金分别占全市的71.5%、47.8%、40.64%,平台的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年,新批近7000亩工业用地指标,为今、明两年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基地滚动开发的良性机制基本形成,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4.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企业改制。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其中省级15家,衢州市级33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亿元,比2005年增长19.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68%,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5.政策体系较为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创业绿卡、市长特别奖、项目审议协调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几乎涵盖了促进产业提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平台建设、加强节能降耗、优化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团结一致,尽心尽力,合力扶工,强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

二、审时度势,理性分析,准确判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这是金德水副省长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判断。认清形势,才能找准方向;摸清实情,才能对症下药;承认差距,才能奋勇争先。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体制条件、市场环境等,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压力、有动力,有制约、有促进。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把握大局,摸清实情,找准问题,进而达到借力用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效果。

1.总体利大于弊的外部环境。

一是高度重视全球化,积极融入。我国从2001年10月加入WTO,5年的过渡期结束后,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行业,都直接、间接地与国际企业有市场上的联系,市场扩大,竞争对手也更多、更强大,而且遵循的是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中,对外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比如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动态、汇率政策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需要地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作相应的调整。我市沃克、华顿、三友等部分企业已直接参与了国际分工协作,有一些经验。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分析判断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切实增强国际贸易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积极融入其中求发展。

二是积极看待宏观调控,顺势而为。这一轮宏观调控重点是把经济发展推向“减缓调好”的轨道,控紧土地和信贷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目前看,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的门槛上,不断强化落地项目的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环保水平等要求,同时,实行电价差别化等政策。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助使用行政手段,运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调控目标。如果对着干,不仅要冒政策风险,更重要的是冒市场风险。所以必须顺着干,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虽然,对于主要以新增投资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我市来说,有制约因素,但只要我们运用好项目决策咨询审议协调等制度,把住项目质量关、产业布局关、政府服务关,灵活对待,就能够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需要,达到发展质量与速度的均衡协调,加快发展。

三是重新审视资本市场,借梯登高。当前,国家的资本市场发生了积极变化。从背景来看,资本市场已经逐步放开,置身于国际资金供应链中;从制度建设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到位,实现了全流通,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基本完成;从功能来看,在发挥融资功能的同时,对于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和企业的并购、资产资本的重组都有重大作用。资本市场已经发生转折性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利用江化公司成功上市的契机,推动意向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借机促进家族制企业转化为现代法人治理机制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现代企业、公众企业;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培育股市*版块,借机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市场环境,扩大资金供给,提高区域知名度。

四是清醒认识区域竞争,奋勇争先。目前,在区域竞争中,我们是前有标兵,差距仍在拉大;后有追兵,差距缩小,形势很不乐观。从跻身全国两百强的目标来看,市统计局将我市与温州的永嘉县进行对比,两县同属省经济欠发达地区。1992年,两县在同一个起跑线上,2005年,永嘉县在全国排名202位,我市排名225位,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衢州范围,从今年2月份的数据来看,龙游的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994万美元、1.2亿元、8803万元,*是539万美元、1.6亿、9415万元,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差距已经很小。虽然这组数据不能反映全年的运行动态,但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确立紧迫感,加快发展。

2.正在过渡转化的发展阶段。阶段决定性质。认清处于怎样的阶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目前,全省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国际化提升期。而我市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虽然,2003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一般来说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实究竟如何,需要我们进一步冷静分析。

一是从人均生产总值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按1982年的美元标准人均GDP在1456-2912美元之间,如果按照1982-*年的平均汇率美元标准来测算,则标准为2356—4704美元。我市*年人均GDP约1740美元,换算后的数值为近2200美元,还处在级阶段,说明我市总量还是太小。

二是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40%-60%之间,同时,第二产业在加快上升时带动三产比重上升。*年,我市三产结构比由上年的16.5:49.2:34.3调整为14.9:51.5:33.6,达到标准,但三产比重上滑波动,这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三产发展滞后。

三是从就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8.6:30.7:40.7。*年,我市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0.9:34.1:25,与标准要求相差很远,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即使扣除统计因素,还是难以达到标准要求,表明我市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

四是从城乡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年,我市城市化率为41%,超过较多,表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是从工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轻重工业比重为4-1.5之间,(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20%),后工业化阶段是0.5以下(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40%)。*年,我市轻重工业比为0.25(规模以上产值比),即使考虑全部轻工业数字比重偏大,也已达到后工业化阶段标准。但我市重工业是化工、建材产业,不是机械工业,严格来说不能算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个主要判别指标,有四个不能说明完全进入工业化中期。因此,只能说我市实际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五个指标不能说非常准确,但至少可以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确定存在问题,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高度。

3.影响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按照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的理论,下一步我市发展的特征应是增长加速、技术进步、重化工化。但我市要顺应这一理论特征,实际支撑条件比较乏力。主要问题有:

一是平台档次偏低,土地储备不足。土地是实现起飞的基础。目前,我市已形成省、市、镇三级开发平台。但从开发水平看,即使是*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标准也不过是“五通一平”,每亩配套4万元左右,远未达到省级6.6万元的要求,其他市级工业基地只是勉强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档次明显偏低。从土地供应来看,去年批下来的7000亩地,只解了燃眉之急,近几年能拿到手的土地不多,而且可用土地分布不均衡,土地欠账很多。到现在,“山海协作示范园”还没有合适的大面积地块。

二是产业集聚度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是实现起飞的支柱。目前,我市能排上号的产业已有12个之多(两个传统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从产业布局看,未达到“一区一业”的集聚要求,实际上的产业分布与产业布局又有较大差距,整体上还是偏散、乱。从企业规模看,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平均只有3545万元,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个数是0.17个,而全省水平是4529万元、1.84个,规模偏小、个数偏少。从产业发展后劲看,化工、建材基础最好,但化工受制于环境容量、建材受制于市场容量,不可能大发展;在特色产业中,机电产业产品太散、竹木产业层次太低,其他产业规模太小,能担当带动一方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暂时还未形成。

三是产品质量偏低,管理水平不足。产品是实现起飞的发力点。我市的产品种类很多,但拥有的品牌产品数量很少,而且以水泥、化工居多(国家免检产品有虎山、红火、*虎、飞博照明,省著名商标有江变、江纺、富土特、*虎、虎山、健康、恒亮、虎霸、红火,浙江名牌产品有虎山、红火、*虎、江化、三友)。多数工业类产品属于低端产品。而且,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采用标准低,品牌意识弱。除江化、虎山集团等企业外,多数企业还是家族制管理,管理的手段、方式、技术不高,与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科技创新水平偏低,骨干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创新是实现起飞的动力。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我市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只有5家,而且分布在化工产业居多,多数企业的研发中心只是实验室,还谈不上开发。*年,全年我市的专利申报数才达到100件。同时,有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又都集中在水泥、化工产业企业,对拉长产业链、促进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的带动、转化能力非常有限。

五是要素保障能力偏低,生产配套不足。要素是起飞的保障。资金方面,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年实施的138个项目中,贷款需求5亿多,加上配套的流动资金,资金供给压力很大。技工方面。技术工人供应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2月7日的全市企业用工招聘会上,企业是“招聘条件降低、工资待遇提高”,提供了7000多个岗位,最后只有1149人达成用工意向,缺口较大。同时,我市的生产配套滞后,科技、融资、劳务等各类中介机构不发达,生活娱乐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六是环境容量越来越小。这将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市的大部分产业、企业都是资源型、消耗型的,以前环境容量指标是预期性指标,影响不大,但今年开始变成约束性指标了,免费使用环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从衢州市分配给我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度减排指标来看,完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省里对我们的检测监管会越来越严,在线监测系统是24小时运作,如果被发现并一旦被启动实施区域停批制度,就一年不能上需要环评的项目,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暴露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予以解决。

三、顺时应势,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工业经济的主抓手

基于上面的分析,面对新的形势,我归结了七句话,即:形势决定方向,结构决定性质,企业决定实力,品牌决定效益,环境决定生存,科技决定进步,人才决定竞争。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立足*市情,进一步强化十大抓手:

1.强化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决定发展路径。所谓前瞻性研究,不是个别人在个别层面上的研究,而是在吃透上情与摸清下情相结合、学术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多层面研究的结果。加强前瞻性研究,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阻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国家、省等上级政策理论,增强敏感性,达到预见性;要加强研究发达地区及超常规发展区域的成功经验,增强实用性,达到实效性;要深入调查掌握我市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平台开发、科技创新、政策绩效等方面的实情,增强规律性,达到适用性。通过前瞻性研究,努力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性应对意见,突出工作成效。

2.强化产业规划。规划是龙头,是灵魂。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进行产业布局和制订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是谋划、实施项目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从有利于促资源的整合和形成集中的规模优势,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乘数效应,来编制产业规划。同时,要注重结合*的发展资源特色,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排斥性,注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产业潜力,确保规划的质量及时效。

3.强化工业平台建设。平台决定发展基础。实践证明,以工业平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工业平台建设面临阻力。一方面,受农保田政策的制约,扩容难度很大。但无论难度有多大,市委、市政府抓平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全力突破各种制约,推动开发建设,决不走过去“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老路。另一方面,工业平台的基础配套水平太低,对项目的吸引力不强。在供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后,各基地开发主体也必须调整开发思路,遵循高标准规划、高档次配套的要求,在土地平整、基础配套的速度上进一步提速,以熟地推出公开出让,切实增强基地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要积极开展节地工作,采取建设标准厂房、“零土地技改”、设定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等办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强化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是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当前,我市以中小企业居多,分布太散,单打独斗没有胜算,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推进企业集聚,发挥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走向错位竞争,降低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形成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完整的链条式产业,加快做大做强。要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平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平台分工,科学设定产业布局,并严格实行。“两区”要细化产业分工,促进产业内同类产品关联项目的集聚;“四基地”要强化功能区块分工,促进产业相对集聚。同时,要强化项目落户审查,支持老项目按产业集聚要求转产或搬迁。

5.强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正式集群和创新型集群。创新型集群的特征就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关系。我市特色产业总量是在不断做大,但产业集群还是处于发展雏形阶段,更多的是竞争,合作方面还很缺乏,属于非正式集群。因此,要全力推动向正式的和创新型的产业集群方式提升。要加大对成长性产业、潜力型产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开发上下游产品,推动差异化竞争。要按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引进新的缺环项目,加强终端产品的开发,防止成为原料基地;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切实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X”产业发展的研究、培育,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

6.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力。我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现实发展需求来看,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还非常欠缺。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研合作还停留在松散型阶段,研发中心档次很低,而且分布不均衡。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区域(行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制造”尽快向“*创造”转变,打造*品牌产品。

7.强化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就是增加效益,减少排放就是改善民生。节能减排是“*”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国家环保总局已开始推行区域限批制度,我市又是钱塘江源头生态保护区,监管力度将更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腾出环境容量空间,为有机胺制造中心建设,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化工项目创造发展余地。

8.强化借力发展。我市经济的发展,更大层面依靠的是内生性发展,但潜力是有限的。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激发内生性潜力的同时,在更大的层面上做好借力发展文章。要加强研究国家、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积极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善借政策之力。要不拘一格,为我所用,通过有效的载体,包装优质的项目,积极向银行融资,善借银行之力。要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尤其重视引进境外资金,善借外来资金之力,要充分利用*人人脉关系,善借老乡之力。通过借力,助推发展。

10.强化执行力建设。强化执行力建设,目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软环境已超过硬环境。说白了,软环境就是部门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我们说的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的能力。很多事情,市委、市政府已经表明了态度,但部门在执行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拿着法规来说事的现象,简单做事,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拿不出好的落实方案,提不出好的操作办法。对市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及时、高效完成,参谋角色不到位。同时,对涉及服务企业的事项,工作效率还不够高。要以正在开展的“两年活动”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环境的能力;坚持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做到政令畅通,切实营造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环境、以项目为中心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来江投资。

四、立足当前,抓实工作,确保年度经济目标全面完成

*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非常重要。今年的目标任务,市委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已作了全面部署,关键是狠抓落实。主要是抓好12项工作:

1.着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一是深化规划编制。市园区办要站在打造*工业新城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我市工业平台的整体布局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启动工业新城规划研究,进一步促进工业平台的整合,增强连结度和互补性。市国土局要根据省国土厅下达我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多少,突出工业优先发展区,进一步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开发主体要对照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开发时序规划、企业平面布局规划等平台规划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每个工业平台的规划体系,以规划推进平台高标准建设。规划一经审批后,各开发主体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二是要加快征地供地进度。从前阶段调研情况看,各基地征地工作进度总体情况较好,但土地平整工作进展不一,供地情况不是很理想。各基地开发主体要集中精力,组织充足力量,进一步加快土地征收进度,尽快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在供地过程中,对连片100亩以上的土地,尤其是“二区”内的成片土地,要尽量预留,为引进大项目留下空间。市园区办要排清底子,排出方案。对市政府要求预留的成片土地,在考核中可视同完成供地。要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促进企业内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上新项目。三是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各开发主体要用好市财政的借资,并多方融资,精打细算,年内完成3个亿的基础配套建设投入。其中,*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做好“一桥一路”、四期“五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以及开发区办公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其他市级工业基地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量力而行,尽量提高基础配套水平。要有重点的引进、设立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生活配套设施,以较为完善的功能配套,进一步提高基地对项目的吸引力。市规建局、供电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结合基地建设内容,对接上级政策,积极包装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要促使企业做好内部配套标准,做美每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提升基地的整体形象。四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主要是抓好“三个三”:即,建好三支队伍(土征收服务组、项目服务组、招商引资工作组),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坚持三项制度(工业项目审议协调会议制度、工业项目投资协议制度、工业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进一步强化项目入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完善三项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通过平台建设例会、日常督查、年终考评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处理,推动平台高效开发。具体工作,市政府近期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2.着力提升产业特色竞争力。主要是做好“五个一”:要做强一批,推动产值20亿元以上的机电、竹木加工产业向创新型集群发展。要提升一批,着力推进机电产业向大型化、特种化发展,支持江变公司、申达公司等企业上马110KV、220KV变压器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制造水平,带动培育一批配套型生产企业,形成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格局。要做深一批,大力开发竹木产业的终端产品和高档产品,缓解同质竞争,推动竞争与合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重点扶持电光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三友电子公司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玻璃窑生产能力和整灯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水晶新产品。加快联城国际消防公司的组建进度,努力探索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信用度和合作度。要做精一批,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蜂产业、食用菌产业的质量标准,促进产业稳健发展。要巩固一批,全力推动虎山集团、*虎集团日产5000吨干法回转窑生产线项目的动工建设,支持三大水泥集团到外地抢占市场和资源,增强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江化公司发展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型项目,年内重点支持实施年产4万吨DMAC等项目。要做新一批,积极发掘培育“X”产业。对发展势头较好的生物工程、汽摩配、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新产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突出一批带动性强和辐射性强的领军企业、亿元企业、规模企业,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大支持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活力的梯度企业团队。二是培育一批新的规模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推行贷款风险补偿,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促一批企业跻身规模企业行列。*年,实现新增规模企业50家,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78家,不断状大规模企业总量。三是要支持企业上市。这是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市经贸局要精心筹备组织好4月份的企业上市培训活动,指导帮助意向企业做好股份制改造,尽快促使一批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程序。

4.着力开展工业招商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做好外源式增长文章。各工业基地开发主体、各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招商局首先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依据我市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谋划项目,结合产业发展阶段谋划产业提升项目、关联配套性项目。要以项目为载体,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专业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产业内项目;发挥干部外挂锻炼、同乡会、联谊会等平台,积极对接发达地区,以“山海协作示范园”为平台,努力引进产业群整体转移项目;继续推进“回归工程”,努力引进*人回归创业;要切实加大外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合作。在招商引资中,要招商选资,不胡子眉毛一把抓,坚决杜绝引进一个项目、污染一方环境的现象发生;要引导项目有序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要集中精力引进大项目,年内力争引进亿元项目8个以上,3亿元项目1个以上。*年,实际到位工业引资额达10亿元。

5.着力加大工业投入。要按照项目落地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项目达产率的“四率”要求,重点抓好“*—310工程”25个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市经贸局跟踪服务的138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努力推动当年新招商引资工业项目的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全年力争完成32亿元的工业投资任务。对新建项目,尤其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必须要求项目投资主体做好项目平面布局设计,列入“310项目”和用地规模在20亩以上的项目,需报市政府审核后方可实施,其他项目由项目落户所在地负责审核,市经贸局全程参与,协同把好关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做美项目。

6.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继续扎实开展环境污染三年整治行动方案的实施,认真做好机立窑生产线和粘土砖瓦企业关停工作。要根据钱塘江流域主要污染物削减要求,抓紧制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重点排污企业的重点监控,分解落实约束性指标,建立动态跟踪分析和通报制度。4月份,市政府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请市经贸局抓紧做好准备工作。要深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垃圾发电和虎霸集团利用燃煤锅炉烟气生产丁酮肟等重大环保型项目建设;抓好试点,有序推进竹木加工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工作。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对化工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鼓励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创建绿色企业。年内,力争新增清洁生产试点企2家,新增绿色企业1家。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实现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以上的年度目标。

7.着力提升产品品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宣传为手段,加快我市工业产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大力开展质量知识培训,强化企业主、中层管理人员质量品牌意识。以深化消防器材产业质量振兴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在机电、竹木、绿色食品等产业中推行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广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原料采购、质量管理等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保持质量稳定。要加大品牌培育指导。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分别指导,引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一般企业制订自身产品宣传计划,扩大对外宣传,增强产品行业知名度。要加强品牌权益保护。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打击侵权行为。同时,鼓励支持在行业内实行有偿合法的品牌、证照共享,促进企业将品牌等无形资产收益最大化。

8.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要抓实创新载体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协作,争取年内设立消防器材产业、电光源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帮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机构,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新增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研机构2家。大力实行重点技术项目攻关。要积极探索,通过政企联手、企企联手、企院联手等多种手段,紧扣机电产业高端变压器项目、竹木产业高端板材项目、消防器材产业智能化项目等重点,实行重点技术攻关,尽快突破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要扎实做好*年度衢州科工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继续组织好*年科工会参会工作。

9.着力化解要素制约。未雨绸缪,做好土地报批工作。市国土局、园区办和各基地开发主体要加强协作配合,分析各市级工业基地近、中期用地需求,编制用地计划。市国土局要努力通过宅基地清理、土地复垦等方式,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在用地指标分配上,要重点满足优先发展区。突出“二区”重点,继续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努力满足工业发展的用地要求。要积极帮助企业融资。市经贸局要及时收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要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要与“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相结合,针对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需求,有重点的开设技术培训班。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委托培训,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回归就业。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办好劳务集市;要组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外出招工活动,着力解决招工难问题。

10.着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要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市统计局、经贸局、财政局要从部门职能出发,在原有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围绕经济运行、经济质量、发展后劲、能源消耗、资金流转、工业贡献等重点,进一步深化、细化基础管理,加强数据汇总分析,并以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具体由市府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要实行工业口局长例会制度和市级工业基地工作例会制度,切实加强对工作情况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1.着力营造发展环境。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家环境。加快组建全市性的企业家协会,通过构建企业家协会这个平台,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具体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要通过实施“两年”活动,建立企业家与职能部门领导的对话机制,增强部门与企业的双向沟通,进一步融洽关系,营造企业至上的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工业政策体系。要根据我市财力和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突出产业培育、平台建设等重点,进一步补充完善“工业30条”、技改贴息、市长特别奖等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素市场培育、促进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政策性意见。政策出台后,要认真兑现落实到位。要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的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把干部培养成业务精、会干事的经济型干部。要切实增强服务经济、服务经济主体的强烈意识,努力做到能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能少收费的尽量少收费。市行政服务中心要按照能进则进的要求,提高中心办事项目内容。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指导,加快推进分中心建设,尽量简化办事程序,促进规范服务。

第4篇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部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占年计划的89.7%,同比增长30.5%;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6亿元,占年计划的86.4%,同比增长30.8%。

元至十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占年计划的92.6%,同比增长36%;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占年计划的90.9%,同比增长37.5%,预计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占年计划的97.8%,同比增长56.2%,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7.2亿元,占计划的80%,同比增长39.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税金8亿元,占年计划的88.9%。同比增长55.7%;累计产销率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亏损企业10户,亏损面6.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预计亏损额3600万元。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计划106.4%,完成工业增加值90亿元,占计划10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占计划109.4%,同比增长36.5%;完成工业增加值65.5亿元,占计划108.3%,同比增长37%,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占计划117.6%,同比增长55%,预计增幅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实现利润9亿元,占计划100%,同比增长39.8%,预计增幅居全省第十位;预计实现税金9.5亿元,占计划105.6%,同比增长38.5%;累计产销率98%,与年计划持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高于计划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户,亏损面5%,与市定目标持平,亏损额3500万元。

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预计29家,比2004年增加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预计28家,比2004年增加11家。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

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6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换

从全国工业增长趋势来看,工业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减缓,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的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上海、广州、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速度回落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9.7%,亏损明显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在全国来讲,处于工业链条的低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如高端产业。在发达地区遭遇效益回落时,其滞后影响在2006年将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与此同时,受资源约束矛盾的影响,今年以来涉及工业领域的电价、油价、运价、水价、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较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从我省情况看,进入10月份以来,电力、煤炭和运力供需发生较大变化。从用电上看,到10月24日,省网用电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发电量增长4.27%,比正常负荷低100-120万千瓦时。电力需求减弱,电源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同时,煤炭、铁路运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企业的部分煤种开始积压,煤炭价格下降,铁路运输货源不足,近两个月铁路运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据郑州铁路局的资料显示,六月底全局铁路请车满足率为60%,九月底上升为80%。煤、电、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这种状况的出现,预示着我省工业经济增速将极有可能出现回落。

从2000年开始,我市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01年工业生产增速18.3%,比2000年增加6.1个百分点;2002年工业生产增速2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2003年工业生产增速29.1%,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2004年工业生产增速3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的不合理,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导行业全部在国家的重点调控范围之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加强和全国、全省经济增长的逐渐减缓,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逐渐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2005年工业经济增长预计为37%,增速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06年预计工业增速将回落到20%左右。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年度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2004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2006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06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2005年少75.6亿元,年度投资比2005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2005年年度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由于2006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年度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基数的膨胀也是造成2006年增速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5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0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74亿元,较2003年增加了124亿元,是2003年的2.44倍。基数的大幅提高,也使得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难以保持较高增幅。

根据对我市工业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全市工业主要经济增长因素的调查,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2006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8.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6%。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2.2%。

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6.3%。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计划98%。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不超过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划180%。

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豫光、济钢),超20亿元的企业1家(沁北电厂),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电),超5亿元的企业6家(中原特钢、电业公司、恒通化工、丰田肥业、万洋冶炼、金利铅业),超亿元的企业23家(济源煤业、太行水泥、高压开关厂、奔月浮玻、天龙焦化、亿华铁路器材等)。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25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37860万元。市直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300625万元,年度计划投资926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46000万元;新开工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46600万元。乡镇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93630万元,年度计划投资4526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3230万元;新开工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32030万元。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植经济增长点

2006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2006年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现在已排出56项,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一是要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包括百万吨捣固焦、12万吨树脂粉等,要针对这些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二是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联创化工、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再生铅、PPS、济钢环保改造工程等,确保2006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三是要抓好新建项目。中原特钢总投资1.6亿元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太行水泥百万吨水泥扩建、奔月浮玻二期生产线等。

四是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能否利用好,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上档升级至关重要。

一是要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二是要把明年定为"工业结构调整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掀起结构调整。

三是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铅锌、树脂、焦炭要拉长产业链条;对深孔加工、白云制药、水晶、液压支柱等,要做大做强,膨胀规模,形成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不管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目前的环境压力和企业利润空间,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要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行性,与环保部门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综合利用的时间表,一块一块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明年重点要抓好铅锌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以豫光集团为试点,促其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铜、锑、铋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钴、镉等金属的回收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万洋冶炼、金利铅业也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全市铅冶炼企业要从200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艺,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在抓好铅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都要加大力度,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针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引进的大项目不多等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要切实以企业为主体,实行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资。

二是要进行对口招商,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要主动上门对接,采取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吸引其前来合资、合作,拓展我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产业招商,按照结构调整目录,有针对性地招商。对于一些企业产品有市场、生产有规模,但缺乏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要搞好产品招商,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五)强化政策支持,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目前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构调整,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

第5篇

刚才,大家听取了区工经委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有关领导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使我们对全区上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上半年的运行情况看,总体态势比较好,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全区的工业经济工作讲几点个人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

听了同志们的汇报和发言,我认为上半年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比较快。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增加值同比增长了82.6%,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要想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必须保持这样的高速度。二是经济效益比较好。20户限上企业中,持平和盈利的有16户,占80%,亏损企业4户,占20%;而且盈利多,亏损少,盈利额达到了1834万元,而亏损额仅有58.2万元,盈利额同比增长了120%,实现了翻番,三是重点企业发展态势好。1—6月份,有几户企业的产值、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增长了1倍以上。福瑞制药产值同比增长155%,增加值增长了157%;华北双汇产值同比增长115%,增加值增长了117%;乌盟电业局产值同比增长107%,增加值增长了109%,仅这三户企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就占全部限上企业的60%。因此说,工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总体上与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同步的,我们既做好了迎建市的各项工作,也没有放松经济工作,这可以从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上表现出来。今年1—6月,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951万元,同比增长了23.4%,占年初任务3.05亿元的45.7%,接近过半,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

总的来说,这些成绩令人振奋,鼓舞人心,但我们绝不能只看到成绩而忽略了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排除困难,加快发展。

我认为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完成任务的困难比较大。到6月底,完成年度产值任务过半的限上企业仅有2户,其中:电业局完成了81%,自来水公司完成了50.3%;完成40%—50%之间的仅有4户;有2户还不到10%。如果以这样的进度,要想完成全年的任务,困难很大。而且瑞泰、利泰、虎山乳业等企业已不可能完成既定任务。二是企业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去年同期产销率超过100%的有11户,而今年只有1户。瑞泰是受到了钢材价格的影响;利泰是受流动资金的影响;虎山乳业受到安徽劣质奶粉的影响;纳尔松受到火灾的影响,等等,都说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三是重点项目进展缓慢。盟里确定的7个重点工业项目中,青铜冶炼项目、降解塑料母粒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津新药业胡萝卜素胶丸项目不能正常启动生产;西北化工10万吨电石项目受限电的影响很大,这些都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四是后续项目缺乏。我区的招商项目中,城市建设的多,工业经济的少;现有项目多,后续项目少;洽谈联系的多,具体落实的少;签订合同的多,实际开工的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五是工业园区建设速度慢。今年,我们集中精力搞了长庆重工业园区的建设,总体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但建设速度很慢,半年过去了,土地还没有全部征回来,影响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项目的引进。此外,还有转制遗留问题,福瑞制药上市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二、理清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各兄弟旗县市的发展速度很快,集宁区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要想实现兴区富区的目标,就必须牢牢确立工业立区的目标。特别是今年已过去了一半的时间,要想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依托地区实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今年的党代会上,刘书记重新修订了我区工业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我们在抓工业经济时必须坚持的,也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我们确定的产业,都是符合国家、自治区政策要求的,有些还是国家、自治区重点支持的项目,如农畜产品加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造,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不折不扣地抓落实。

发展工业经济,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个月自来水水源地被污染的事件,尽管原因还没有最终查明,但也与企业的随意排污有一定的关系,连霸王河大桥桥桩中都有污水。这个事件给我们工业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整体健康、协调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

进入下半年以后,大部分企业进入了生产旺季,而且一些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也趋于平稳,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说,十分有利。因此要抓住生产经营的大好时机,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华北双汇后半年因当地牛羊大量出栏,对生产十分有利,要开足马力生产,弥补上半年因淡季欠产的产值;福瑞制药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早日上市;纳尔松酒业因为到了销售旺季,需要抓住机遇,拓宽市场,开足马力生产;奈伦公司要在土豆大量收获前做好设备检修、资金筹措等准备工作,抓住今年淀粉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确保完成5000吨的生产任务。瑞泰、利泰也要积极克服存在的困难,尽可能实现满负荷生产。

经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各企业的生产任务,该增的增,该减的减,但全区的总任务不能少,要必保完成。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首先,要全力以赴抓好水泥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水泥热电联产项目是近年来我区引进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是一座现代化、高科技、集水泥生产、发电、集中供热、废水处理、粉煤灰利用、城市垃圾利用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综合水泥生产企业。其中热电厂建在绒毛厂院内,熟料生产在原内蒙第二物质储备库院内,水泥生产线建在原钢铁厂院内,检修车间建在原铸造厂院内,原集宁仓库还拟建为水泥储存基地。这个企业建成后,可直接增加1200人就业,还能带动运输、加工、建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争取这个项目,区委、政府费了很大的力气,也做出了不少让步,目的就是使项目尽快建成。目前,项目的资本金已基本落实,设备已经定货,“三通一平”已经开始。计划2005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运行,第二台机组2006年一季度并网发电。鉴于这个项目巨大的带动作用,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搞好配合和服务工作,使项目早日建成。任何人、任何单位影响到项目的建设,都要追究责任。

二是要抓了其它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主要有:西北化工的二期工程,要确保9月底竣工投产;奈伦集宁精细化工分公司的变性淀粉、缮食纤维、精细粉丝项目,要争取9月底试运行;津新药业胡萝卜素胶丸项目要多渠道积极融资,努力实现正常生产;稼源兴土畜产品加工项目、三明胶业都要全面启动生产。

三是未开工或未全面开工的项目要力争在年内全面开工建设。主要有:青铜冶炼项目、碧海塑业降解塑料母粒项目、万绽亚麻、康乐建筑门窗公司玻璃钢型村生产线等项目。

(四)依托地区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吸纳就业、搞活经济作用很大。过去,集宁的一些行业在周边地区十分有名,曾确立过皮革皮件、皮鞋、服务加工等多个主导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业反倒萧条了。以皮鞋皮件为例,96年6月建成了皮件一条街,在98年最繁荣的时候,全区约有5000多家大小加工企业,仅皮件一条街的经营户就达到500多家,但目前据统计全区仅为200多家左右,皮件一条街的经营户也仅剩80多家。这些优势行业的衰落,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政府引导扶持、服务不到位的结果,表现经营者无组织、无长远目标经营,技术落后、产品过时要不能及时改造,缺乏应有的信息和市场判断能力,等等。就以皮革皮件业为例,现在做皮衣人们穿的少了,但如果做皮包、皮沙发、皮具等其它皮革产品,市场还是很好的。以浙江海宁为例,目前是全国第一大皮革产地,仅皮革加工年产值就达130多亿元,但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中,主要是皮沙发、皮包、皮箱、皮鞋、皮票夹、皮装饰品,靠延伸皮革产品产业链,使海宁皮革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还有就是集宁的粉皮粉丝加工业,过去有4、5家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但现在没有一家生产,今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检报告》批露了山东龙口毒粉丝事件,我在这里不是强调质量问题,主要是想说粉丝的优质原料在内蒙,我们距离京津地区又很近,但粉皮粉丝加工确没有繁荣起来。因此,乡企、经委、二轻、流通等部门要加强引导,提供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帮助,使我区的一些传统产业,如皮革皮件加工、皮毛加工、肠衣加工、肉食品加工、粉皮粉丝加工等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为扶持个体私营者从事工业生产,我们要在税费收取、土地供应、执照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可参照专业市场、企业改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执行。具体办法由经委、乡企起草。

(五)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但也有一些企业反映办事比较难,拖的时间比较长,手续比较繁琐。因此,要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更宽松的工业发展环境。一是切实减少审批环节与手续。各审批部门一定要按照法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办理要求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不能任意增加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条件,人为设置障碍。要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建厂的手续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二是坚决克服部门利益驱动的问题。引进企业的时候,需办理的手续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双方的合同或协议中都有明显的规定,或者区委、政府的文件有明确规定,但有的部门从部门利益或部门的角度出发,怕担责任,怕损失利益,以种种理由不予执行,影响很不好,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去年以来,我们在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进了西北化工10万吨电石、水泥热电联产及水泥四期等大项目。但仅靠这几个项目,与我们的发展需求相比,与兄弟旗县市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且眼下正是施工黄金时期,对引进项目的开工建设十分有利,如果错过这个时间,越到年底引进项目越难,即使引进来也不能开工,所以要全力以赴进行工业招商,抓好后续项目的建设。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招商,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投资建厂;二是要利用闲置资产招商,努力盘活现有企业;三是利用现有企业招商,使一些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四是对一些已达成意向的项目,紧抓不放,力争尽快落实。五是充分利用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投资与支持。

(六)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规划的四个园区中,稼乐食品工业园区、星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主要工作是吸引企业入园。察哈尔园区的路、水、电已通,也有几户企业入园。目前主要是征地的问题,影响了一些项目的建设。长庆重化工园区是我区发展前景很好的园区,适合发展工业,应高起点进行规划建设,争取达到自治区级的标准。要加快征地、道路、供求、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尽快形成规模

此外,建设工业园区仅仅是一个基础工作,主要是利用园区的优势和各种优惠条件,形成“政策洼地”,吸引企业入园。因此,经委要着手制定园区的管理办法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第6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乏力突出矛盾,工业结构调整阵痛和转型压力与日俱增的困难局面,绥芬河市工业经济呈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本文在分析2015年绥芬河市工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角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绥芬河;工业经济;困境

面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全市工业企业,特别是木材企业,难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科技投入等手段来增加利润,以致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近半数规上企业亏损经营,生存发展面临困境。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首现负增长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3.8亿元,同比下降3.4%,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负拉动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转型升级进程较慢,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乏力的矛盾突出,工业结构调整阵痛和转型压力与日俱增,企业经营困难问题突出。

2.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面扩大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3家,其中亏损企业13家,同比增长8.3%,亏损企业面达56.5%,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年末有8家企业已经达不到规模以上标准,将会退出限上名录库。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到14390万元,同比增长76.0%。

3.木材加工业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357万元,同比下降30.3%。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612万元,同比下降36.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9.3%。规模以上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企业18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78.3%,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4.木材加工业整体利润下滑,收入下降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16.2%,利润总额下降12314万元,同比增亏10586万元。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14.5%,利润总额下降12772万元,同比增亏11177万元。

二、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内需不足销售困难受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市场需求下降,许多企业生产任务不足,部分企业生产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生产设备利用率降低。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3.8亿元,同比下降24.1%。市场需求不旺,加之工业产品单一,必然导致产能过剩,销售不畅,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2.外部环境影响明显近年来,由于卢布贬值、欧美经济制裁等不利影响,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各口岸竞争压力加大,2015年我市对外贸易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2亿美元,同比下降53.6%,其中出口6.4亿美元,同比下降77.8%。外部环境变化,致使有出口需求的工业企业纷纷转向欧美、日韩市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产品价格难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缩水。

3.工业投资减弱后劲不足2015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40.8%,前三季度分别下降39.6%、87.2%、38.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下滑,工业经济后期发展的动力不足。由于资金的限制,企业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缺少资金支持,加之我市工业产业高技术人才匮乏,生产技术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造成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关于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工业经济实现增长较为困难,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需求不足、资源和环境制约等问题日益凸显,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推动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有以下两方面考虑。

1.政府方面一是利用市场需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从单纯的设备更新向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转变,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材料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比重,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尽快走出经营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利用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给于扶持和帮助,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扩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发展。三是以优化投资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高投资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落实公平准入,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着力提高技术改革投资比重,对重点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于支持。切实发挥好各类政策资金,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发展前景 息烽县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情况

6月,息烽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万元口径,下同)完成13.49亿元,与去年同月的17.3亿元相比下降了2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7亿元,与去年同月的4.05亿元相比下降了24.11%。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8.44亿元,为市下达目标275亿的35.8%,同比增长4.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36亿元,为市下达目标66个亿的33.88%,同比增长3.11%。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时间进度分别差14.2个百分点和16.12个百分点。

(一)轻工业增速远远高于重工业增速。

1-6月轻工业实现总产值9.0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增长27.41%,重工业实现总产值89.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8%,增长2.99%,轻工业总产值增速比重工业总产值增速高24.42个百分点;1-6月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4%,同比增长22.4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6%,同比增长1.44%,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比重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1.05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工业与公有制工业增速一增一降。

1-6月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46.3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3%,同比增长16.54%,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52.0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87%,同比下降2.27%,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增速比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增速高18.81个百分点;1-6月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11%,同比增长13.24%,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1.3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89%,同比下降5%,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8.24个百分点

(三)高速增长与高速负增长并存。

1-6月我县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高于30%的企业有11家,其中增速高于100%的企业有4家;增速负增长的企业有8家,其中增速下降30%以上的企业有5家;增长速度在0-30%的企业有8家。另外7家是去年下半年后新建投产的入规企业,没有同期数。

(四)市场销售不佳、工业产销衔接持续走低。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86.03亿元。产销率为87.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低于85%的企业有7家。2-6月,对我县重点监测的3个大类行业中,有两个行业的产销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其中一个行业低于80%。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月的1.8逐月扩大6月的4.9个百分点。

二、全年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从1-6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若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能企稳回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3亿元左右,仅为2012年217.4亿元的93.4%,现价负增长6.6%,为市下达目标任务275亿元的7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6.3亿元左右,为市下达目标66亿元的70.2%,负增长8%左右。由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GDP的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2012年占54.4%),如不加以重视及时扭转,会导致一级核心指标GDP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市下达给我县GDP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我县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中的排位。

三、建议

针对我县工业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立足当前,特别是下半年如何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市下达的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差距(从现情来看,要完成市下达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基本不可能),又要着眼长远,特别是明后年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正确处理好“近渴”与“远水”的关系,既要解“近渴”又要有“远水”的考虑。为此,建议:

第8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工业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凸现,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工业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力争在建设和完善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3、总体目标。力争五年内,我市工业企业在特色经济、配套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得到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显著提升,区域优势日趋突出,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由一般加工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由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形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力争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着力培育4家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公司、100家专业化配套企业和500家成长创新型企业,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带动能力。坚持以高新化、品牌化为导向,结合“十二五”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工业项目,选择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给予重点扶持,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金融与政策支持。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强与央企、优势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大对国际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提升发展。

2、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较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市工业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专利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

3、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承载能力。把“一区四园”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充分考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超前规划并建设一批能源、交通、物流、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功能区划合理、主导产业突出、上下游产品链接的高标准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在提升重汽产业园和重汽配套产业园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快经济开发区物流、金融等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排污管网配套,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全面加快城东工业园路网、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建设规划,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龙枣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努力打造以新材料、生物制药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4、着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市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电子商务进企业”和“镇村联网”工程,指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5个信息化示范镇(村)建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5、着力提升集群配套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提升集群经济的产业分工地位和整体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

三、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托龙枣新兴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发展质量。

2、制定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市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对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核准、备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计划,优先给予用地、信贷等支持。

3、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由市经信局牵头,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措施,强化配合,引进一批高端制造、高科技、低碳型企业,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金融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修改完善《关于激励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暂行办法》,设立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鼓励对税源经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发展,解决市属工业企业的遗留问题等。

2、引导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我市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及境外首发上市,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壳尽快上市,推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债券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壮大基金市场,引导国内外投资基金参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尽快成立企业上市办公室,聘请上市顾问,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结成企业上市战略联盟,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进程,努力打造政府推动、企业行动、中介互动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全面加强与国家证监会的沟通衔接,积极做好章鼓上市审批工作,力争年底实现上市;引导华凌电缆、圣泉集团、中森机械、博科生物等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力争五年内有3-5家企业实现上市。

3、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积极发展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用好用活中小企业过桥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为推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出现代偿损失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对推介企业实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费补贴政策。

4、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创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吸引金融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入驻,建立中小企业网上融资快速通道,实行涉企咨询、贷款办理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融资服务。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做”一批金融产品。探索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投资、企业期权股权融资等金融及衍生产品。放宽抵押条件限制,推广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使用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和股权质押等质押贷款品种。

5、加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重点向大平台、重大工业项目倾斜。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对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证供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耗地量大、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停止供地。加大对采用拆建、翻建、厂房加层等措施利用原工业用地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

五、积极构建企业服务平台

1、人才支撑平台。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清华、浙大等高校学习培训,提高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工业专家建设活动,鼓励企业以项目聘用、项目研发等形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重点引进“211”工程院校学科带头人,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市场服务平台。整合相关服务资源,定期组织区域性展销展示会、交易会、推介会、会,搭建企业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指导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活动,加快形成区域性产品市场。引导企业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国际合作活动,面向国内外市场深挖潜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网络信息平台。以经信网为载体,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升网站功能,开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专栏,为企业搭建宣传产品、信息、业务洽谈的快捷平台,加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快速融合。

六、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加大对我市的政策支持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税、地税和工商部门对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清理和检查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整顿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2、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直接为企业提供所需服务,同时联络和协调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适当集中提高服务效率。依托企业家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加强沟通合作,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专题座谈会、专业培训和诊断活动。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作用,适时对企业开展咨询、信息、资金、法律等全方位的服务指导,提高企业的规范运作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

七、加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

第9篇

 

绿色经济又叫循环经济或生态经济,是新型工业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目标是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效益目标共同协调发展,具体要求有五个转变,即工业经济的单一目标转变为生态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双重目标,消费需求的单一目标转变为消费需求与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的双重目标等。要实现这5个目标的转变,就要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产品,同时,要解决好生态保护、生产与资源、生态经济与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等问题。

 

一、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做好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就要做好产品的短、小、简、轻、薄等方面等工作。

 

(一)初始化时间和过程短的产品研发与生产

 

短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效能,减少产品使用时的初始化时间和过程,进而实现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速效充电、速效冰柜、速效空调等新产品。

 

(二)体积小的产品研发与生产

 

小是指产品体积的小型化,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或工艺创新,缩小产品的体积。体积小的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可以延伸到上游或下游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同时也能缩短产品生产时间,进而实现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如掌上电脑、微型耳麦等新产品。

 

(三)简约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简是指产品的结构、构件和数量的简化。在确保产品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简约化是提高产品构件或数量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能延伸到下游生产共计和生产设备的简约化组成。产品容易组装、拆解、维修,简约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能减少生产时间、简化生产过程,简化生产复杂性。

 

(四)轻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轻是指产品的重量具有轻型化特点,在保证产品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轻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同时也能延伸到上游或下游生产设备的轻型化。轻型化产品具有能耗低、耗材少、资源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五)薄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薄是指产品的薄型化,此类新产品有利于集成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液晶显示器、微型电子仪器等新产品。

 

(六)新产品的综合研发与生产

 

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有些产品难以小型化,如钢琴、办公桌椅、冰柜等产品,但研发过程中可在其内部构件和使用持久性上做好工作。不一样的产品具有不一样的使用性能,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分别对短、小、简、轻、薄中的某些特性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绿色工业经济目标对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要求。

 

二、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特性

 

绿色工业经济产品除具有短、小、简、轻、薄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特性。

 

功能特性主要是指产品短、小、简、轻、薄的工业与生态设计的最优组合,工业与生态技术的最优组合,产品功能与生态效能的有机结合,产品功能、消费特点与环保特性、生态特性的最优组合。造型特性是指产品的功能性和外观构成的视觉情况,能使人快速意识到产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主要有产品外型、产品功能与绿色环保的统一,产品材料、色彩和生态环境三者的视角统一。色彩是人们对商品的认识,是人们审美的标志,对产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环保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色彩结合产品的质地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绿色品位。绿色工业质量的特性主要有五个,一是资源利用率高、生态保护性强;二是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可再循环,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利用也可再循环;三是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使用化学物品,包装和使用过程中不使用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材料;四是生产过程清洁,不使用能耗高、污染重、耗材多的材料,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五是营销过程构建了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够实现产品的全过程跟踪调查和用户反馈,随时调整产品生产与使用的环节,使之与生态环境等相适应。绿色工业质量主要是指工业质量与绿色质量的有机统一,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产品按照绿色工业质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适应生态经济目标,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等指标的达标要求。

 

三、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经济效益

 

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除了要符合其特性外,还要将工业经济有效的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体现其经济效益:

 

(一)产品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要以市场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如果产品没有市场需求,则产品就失去了商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市场需求之间具有相互拉动的特点,只有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才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产品的生态设计和工业设计结合

 

生态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周期的各个环节的适应生态和保护环境的能力,相对缺乏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之间的构建能力;而工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产品的生产技术、使用价值和功能,相对缺乏对适应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科技手段。二者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存在很大差别,生态设计的成本和生态经济效益相对于工业设计都比较大,但所产生的成本和生态经济效益属于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因此,企业要通过设计整合和资源与材料的分析与整合两种途径提高两种设计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三)产品的清洁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经济性

 

产品清洁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消灭污染、提高资源和原材料利用率,在整个过程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适应性。企业一部份经济效益通过减少原材料使用和降低耗能所实现,企业的一部份经济效益被社会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共享。产品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生产,给社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因此,企业要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整合、采用先进工业和设备、优化配置清洁生产和工业生产要素来提高两种生产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绿色工业经济的目标是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效益目标共同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遵循目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以生态适应性和环境保护性为出发点,全面、系统、深刻的分析与设计,全面实现绿色工业经济的目标,将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付诸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