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44:05
导语:在股票分析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市场是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领域,业内领先者的普遍共性是精力充沛、热情向上、学识丰富、高度自律与极强的自我约束力。说起投资银行家的生活,浮现在你眼前的或许会是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及其丰富的收入等,然而,这并不是他们真实人生的全部,在成功的背后,每个人都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付出了异乎常人的巨大努力。在我的生活工作中就结识了这样一位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分析师――孙雅娜。
能够与股票分析师孙雅娜女士相识是我的荣幸,作为她的好朋友我对她的情况特别了解。孙雅娜现为国内知名投资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部门负责人、执行总经理。孙女士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称号,在宏观和行业分析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2007 年开始,孙女士作为公司战略研究部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为多个行业和公司的战略发展提供纵深和比较研究。2010 年,得知她们公司又组建了一个财富研究部门,孙雅娜已是这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董事总经理。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十年专注于股票分析行业,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步步为营的孙雅娜,坚定地用自己宏远的目光,把握每一次机会,从各方面获得智慧,孙雅娜从2004到2007年连续四年被新财富评为最佳分析师。如此荣誉对任何一个在此行业中的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
股票分析师这是一个高智慧、高风险行业,要求参与者不但要具有理论根基和实战经验,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股票分析师时刻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对象:一方面是股票市场上的海量信息,包括一些错误信息和鱼目混珠的建议;另一方面是股票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投资群体,他们的需求甚广而又具体,差异又较大。而分析师对股市的影响往往立竿见影,形成市场口碑效应也非常直接,这就要求股票分析师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和智慧,独立思考,去伪存真,提炼出有价值的投资策略或建议。
因此,股票分析师在股票市场上的职责是重大的,任务也是非常明确的,所以股票分析师要具备8种素质:一是广博,能广泛博取并占有大量高质量信息,眼观大局,前瞻性强;二是深度,在涉及到的领域能够专注、独立研判,提炼出真知灼见;三是客观,思维理性并且思路清晰,不带任何情感因素;四是发现,具备创造性发现能力;五是观察,勤奋学习和思考,有充分挖掘、获得细节的能力;六是纪律,组织和制定计划并果断执行;七是目标,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八是灵活,逻辑辩证,因势而变,乐于变通。孙雅娜就是这样一个集这8种素质于一身的一位杰出的股票分析师。在工作中孙雅娜必须每天浏览包括《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大量专业财经报刊,同时还要关注来自彭博资讯、路透社、CNBC和CNN的最新金融报道。在仔细研读、消化和吸收后,她需要分析出这些新闻将如何影响客户的投资,将自己对信息的领悟与见解传递给客户。所以说,在孙雅娜成功的背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付出了异乎常人的巨大努力。
股票市场的第一种人,是市场的引导者,他们是会赚钱的人。大家熟悉的如巴菲特,李嘉诚就是属于这样的投资者。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巴菲特高调购买高盛的股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先股,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李嘉诚在中国股票市场顶峰时,选择退出。他们不仅做了,也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行动,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吗?有可能。我们跟着他们去投资了吗?未必。一方面,我们认为他们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次他们会看走眼。另一方面,我们当时手头也没有太多余钱。
巴菲特和李嘉诚能成功,一方面是他们的胆识过人,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大。有的时候想,曹操和袁绍大战以前,两方面的谋士都分析到了各种情况,但是主帅的判断能力起最后的决定作用。同样,财经媒体每天都有人在那里头头是道地讲,但做决定的却是我们自己。
除了个人的胆识以外,还有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巴菲特和李嘉诚做投资决定时,不需要谁同意。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也没有生存压力。这一点,许多投资经理做不到。很多投资经理表现一般,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承担不了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有人说,投资回报高不高,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看你有多大风险承受能力。
股票市场的第二种人,是市场中的智者。这种投资人,一般是股票分析师或者是股票基金经理。他们没有第一种投资者的胆识和资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提高自己对市场和各种行业的了解,选择表现不凡的股票。
大的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智者。彼得・林奇就属于这一类投资者。他们兢兢业业地做事,把各个要投资的股票公司的环节搞明白,做到对多错少,最后取得高回报。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投资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念两本书就可以成为专家的。也要基本功训练和全时间投入。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就找彼得・林奇那样的投资经理就好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米洛(Bill Mill)就是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连续多年取得高于股票指数的回报,但2008年,他管理的基金损失40%,让人知道他也是个普通人。黎曼兄弟宣布破产的时候,他正在讲值得投资黎曼兄弟的股票。林奇管理的基金在他离开以后,一直萎靡不振,至今没有起色。基金资产锐减。
股票市场的第三种人,是自以为聪明的投资人。股票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这种优越感是人类的本性,全世界都一样。股票市场上涨以后,第三种人开始投资股票。他们的特点是,他们买股票的时候,往往是股票最热的时候;他们购买的股票,一般是市场上最热的股票。2009年股票暴跌以后,他们卖掉股票去购买债券。许多人那时发誓永远不再进入股票市场。五年以后,美国股票市场上涨了近200%,根据彭博新闻报道,现在普通投资人开始大举进入股票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投入股票市场的钱达到1000亿美元。类似的情况在2007年和2000年股票市场顶峰时都发生过。
11月,受IPO开闸、注册制渐近、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纳入SDR多重因素影响,A股在创下反弹新高后再度陷入震荡,全月沪深 300 上涨 0.91%,创业板指上涨 7.84%,二八行情分化。私募风云如何变幻?
在2015年11月“钜牛私募基金经理50人”的股票策略榜单中,40位基金经理2015年11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03%,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01.02%,近一年的平均月度复合回报率为6.56%,25位基金经理近一年的夏普比率在2以上。
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诚盛投资完永东、丰岭资本金斌和景富投资祝巍。诚盛投资完永东证券从业23年,对价值投资有深刻理解,他管理的“诚盛1期”三年多以来实现累计收益率223.60%,展现了优秀的绝对收益能力。同时回撤控制较好,近一年最大回撤幅度为11.12%,通过灵活的仓位管理控制了投资风险。
丰岭资本金斌先后供职于国泰君安(香港)有限公司研究部、国泰君安研究所、银华基金等机构,担任股票分析员、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具有跨市场的投资研究经历,擅长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金斌管理“丰岭稳健成长1期”两年来实现累计收益率154.83%,近一年最大回撤为17.78%。
景富投资祝巍,10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在富友证券、德邦证券、恒泰证券等多家券商担任高管,其管理的“景富趋势成长1期”五年来实现累计收益率214.36%,近一年最大回撤为13.21%,长期业绩大幅超越市场。
从短期业绩表现看,近3个月爆发力最强的是洪昌投资龙苏云,近3个月收益率81.13%,回撤控制能力尤为突出,近一年最大回撤仅2.42%。龙苏云是金鹰基金公司原副总经理兼投资研究部总监,金鹰中小盘、金鹰优选和金鹰红利基金的基金经理,善于自下而上把握个股,先人一步发掘黑马。
从风险角度看,净值回撤控制最好的是黑森投资周涛、中睿合银刘睿、通和投资石玉强、众啮瓮蹲逝:暧詈屯醣楠、华银精治张广欣、道谊资产潘剑、框特投资丁斌、银帆投资王涛,在经历6~8月黑色股灾之后,他们近一年的最大回撤仍控制在10%以内。
市场中性策略中,5位基金经理2015年11月平均收益率为2%,近一年平均最大回撤为4.03%。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宽智投资董安、富善投资林成栋和嘉石大岩资本汪义平。宽智投资董安,17年投资从业经历,长期从事证券组合投资,擅于识别、捕捉不同组合间的相对收益,管理“宽智阿尔法对冲2号”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里实现累计收益率35.3%,近一年最大回撤为2.31%。富善投资林成栋,超过11年股票投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博士毕业,攻读博士期间对中国股市的特征,价值策略、反转策略、机构投资者行为等进行过深入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金融工程研究的专业人士之一。林成栋管理的“安进19期富善对冲1号”一年里实现累计收益率17.81%,近1年最大回撤为2.51%。嘉石大岩资本汪义平博士,90年代进入华尔街,曾任职于美国投行史密斯巴尼、所罗门兄弟和花旗集团,在量化投资方面具有丰富的海内外经验,管理“大岩绝对”两年多实现累计收益率50.82%,近1年最大回撤为2.79%。
随着环球经济复苏有序,已发展国家的商品需求亦将会回升。
11月的香港,天气已微寒。习惯了快节奏的经济增长,慢下来似乎需要一点适应时间。
摩根大通的投资者会上,机构云集。“圣诞节前的年会渐渐临近,对于机构来说,现在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即2010年的投资方向何去何从。”一位与会的投行人士如是说。
11月7日,G20财长会议维持入市刺激经济的决定公布,击退了市场对于美股“抽水”的疑云。华尔街股市在11月中旬大幅反弹,三大指数均创出年内新高。然而,这不代表经济已开始回到往日光景。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及全球经济研究主管BruceKasman 11月12日在会上表示,全球经济加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4~8个季度将是为全球经济同步回升打基础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需求带动了全球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发达经济体进行深层调整的时候,要看亚洲的需求能不能支持全球经济了。”Bruce Kasman预计,新兴市场将广泛提前进入经济政策的正常化。
另有经济学家则更为悲观。“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本该从市场流出的资金,却被刺激经济政策锁在资本市场,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好事。”法兴银行全球策略师Albert Edwards表示。
“现在已经到了通货再膨胀阶段,但我认为这比‘通货紧缩’好,至少资金还在运转,经济不至于瘫痪,人们都有工作。”摩根大通全球资产配置执行董事Jan Loeys向记者坦言。
大宗商品跷跷板
恰恰是通货再膨胀推升了大宗商品的价格。
汤森路透香港基金研究总裁Eric Wong分析,一方面,对于经济恢复增长以及通胀的预期,推高了原油等自然资源的价格,10月原油价格上涨了9.5%。“而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及通胀的预期,黄金和白金价格10月分别上升了3.7%和2.1%。”他说。
富达投资12日表示,随着环球经济复苏有序,已发展国家的商品需求亦将会回升,故看好商品以及亚洲市场股票,并预期明年第二季起各地央行将会调高息率。
富达资产配置总监Trevor Greetham认为,环球经济已自去年第四季的谷底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对商品尤其是工业类金属及能源的需求将会回升,有别于中国主导商品需求的市场共识。
“我们在商品的增持比重较股票还要高。现在有很多流动资金,就通胀而言,商品是很好的对冲工具。”Greetham在记者会上说。
贝莱德亦有相似的看法。贝莱德董事总经理奥荣认为,股票估值仍有吸引力,特别是在盈利持续回升的情况下,商品及另类资产显得特别吸引人。
Eric Wong表示,除受益于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预期外,G20保持经济刺激计划的决定亦意味着,廉价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供应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削减。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更多的商品投机交易,从而继续推升大宗商品的价格。此外,这种投机性投资行为可能助长长远的通货膨胀,而投资者又因有通胀预期,而继续投资到大宗商品,尤其是黄金、银、铂等对冲工具上,这会对商品价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能源价格仍然很低?
投资大宗商品观点的另一个铺垫是,有机构认为现在价格并不高。
施罗德石油及天然气股票分析专员Ben Stanton表示,他认为目前石油价格仍然处于低估值状态。“看看中国投资公司在做什么投资,你就知道能源股的价格是否还有涨的可能性了。”施罗德环球及国际股票专员John Coyle对媒体表示。他认为,中投的投资标的其实很清晰,就是寻找政治相对稳定地区的能源。而这可以反映出未来中国对能源矿产的需求。这种未来的需求也意味着价格继续成长的可能性。
Jan Loeys表示,虽然他并不看好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价格,但他不认为大宗商品出现了资产泡沫。
青涩的炒股记忆
第一次涉足股市是在大学时代。我的专业是金融学。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开张,同宿舍的同学曾买了一张认购“老八股”的认购权证,上市后一夜赚了1万多元,当时我们被深深地刺激了,感叹这个“万元户”来得太容易了。当时,还没有股票分析软件什么的,同学们凑钱去买股市行情报纸、每天按时听股评,然后几个人凑了5000元钱去开了个户,每天开会讨论买什么股票,意见不一致时就每只股票买一两手。第二天收盘时,大家聚集在一起算账,将赚的或亏的全部记录下来,画K线或柱状图,分析下一日的走势,搞得很认真。现在想起来,觉得既有趣又搞笑。那时我们的想法似乎是想破解股市技术分析的法门,大家买了一堆的技术分析的书猛啃,什么MACD、RSI、乖离率等,试图找到股市生财之道。杨百万、应健中等名人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偶像。现在看来,我们是相当幼稚,纵观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始终摆脱不了政策市、消息市的影响,技术学派的东西或许在某段短时间内有用,但一旦受政策、消息的左右,技术走势将毫无作用,甚至沦为机构、大户套牢散户的工具。大学合伙炒股的最初经历以微弱的亏损收场,当时大家说就当练兵了。
大牛中我依然赔了
第二次踏入股市是工作2年之后的事了。1996年在股市大牛的时候,我受不了诱惑,拿出工作节省下来的1万多元入市了。当时身边的神话天天有,一位同事50多元买的四川长虹,过了两三天60多元卖了,赚了几十万元;一位客户贷款持续买了咸阳偏转,几年不动,竟成其10大股东,成了千万富翁。深圳老太持有深发展原始股,一直没卖,成了百万富翁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那时,闲人、老板都泡在证券交易厅,时刻盯着几分钟才翻一个轮回的股市行情,大家都兴奋、紧张地望着,心中计算着自己的得失。好多次,我从办公室溜出来,想进去看看行情,结果挤不进去,没有人愿意给你挪位置,只好自己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去看行情,真苦啊。那时候,委托没有电话委托、网络委托,只能到柜台委托或者去大厅的委托终端刷磁卡,于是柜台、终端机前人都排得满满的,别人买啥、卖啥,后面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迎来了指数几个跌停板,到处是唉声叹气,我买的股票也跌去60%,在等了一两年还没有起色后,我只好认赔出局。
新千年股市依旧动荡
第三次踏入股市是2001年的事。那时换了工作,省下些钱,想投入股市捞一把。最初投了4万元,后来追加到7万元。当时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大券商的研究员,他每天给客户朋友发该券商的一些调研报告和每周分析报告。后来,他电话给我说,东北制药不错,值得买入。于是我全仓杀入,结果当天上冲了两三个点后,尾盘收盘还略跌,此后数天阴跌。赶紧联系该研究员,他让我等等看。再后来,某天直接来了个跌停,我彻底无语。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别人推荐的股票,也不请所谓的专家、牛人推荐股票。此后,几年不动,一直放到2005年,7万元大概还剩4万元左右,也未追加投入。
第四次踏入股市是2005年末,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我感到这是重大的改革机遇,行情要来了,于是将东北制药割肉,再投入5万元。此后自己选股、自己决策,遇上2006年大牛市,终于赚钱了,但在别人赚了几倍的情况下,我也只是翻了一倍,除将之前的亏损抹平外,赚了几万元。但是2007年末到2008年,从6000点跌下来,不仅让曾经赚的几万元化为乌有,还出现亏损,终于在3000点时割肉出局。此后我调整策略,进行波段操作,在攀钢权证、ST金瑞、ST金叶等操作成功,也有很多操作并不成功,都是微亏或止损出来,到目前为止,大致抹平亏损。最终,我投资股市的整个生涯大致是不赚不亏的结果。
我决定退出
2012年8月,我对自己的股市投资生涯进行了彻底的反省,觉得自己并不适合投资股市,决定彻底告别股市。理由如下:
一是经过风险测试,自己其实是一个低风险承受者,并不适合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我稳重的个性如此,总想在注重保本、安全的前提下才提高收益。我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考虑整个家庭的负担和将来的养老问题,资金的保本、安全是第一位的。
二是投资股市真的很累人,事先要做好多功课,国内外的政治、经济信息都得关注,还要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前景、财务报表等,但是收益与你的辛苦努力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有时候还得亏损。在我整个的股市生涯中,失败的操作多于成功的操作,辛苦多于轻松,痛苦多于欢乐,因此还是拜拜吧。
股指期货推出使市场的单向交易模式改变为双向交易模式,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为市场引入了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对冲整个系统性风险,使市场的定价机制更加合理。作为风险对冲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但是,股指期货是一个全新的交易模式,因为它的杠杆作用会有风险,所以投资者要慎用,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才可以使用。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股指期货在稳定市场、释放风险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场外交易的信用衍生品不同,股指期货非但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而且在金融危机中还有效地减缓了市场的抛售压力,成功地将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转移和再分配,避免现货市场出现更大的跌幅。股指期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冲机制。开设股指期货后,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合约间接调整其投资组合来规避风险。
股指期货功能浮现
理论上来讲,股指期货主要具备如下功能:价格发现功能、改变单边交易机制、中长期平抑现货市场剧烈波动、提供套利的机会。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开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通过仿真交易活动发现股指期货不但在上升趋势中有预警作用,在下跌过程中同样会发出预警。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差异性导致的。这种领先――滞后现象正是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必须强调,股指期货市场的所谓价格发现,只是基于交易机制的优势,在信息反映上快于现货市场,而不是发现了现货市场不能发现的信息,更不会因此而改变现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走势。
改变单边交易机制。目前国内股票现货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投资者只能在牛市状况下才能盈利,在熊市状况下则亏损严重。开展股指期货,使得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有机会获利,这将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有利于推动那些注重长期投资的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人证券市场,最终有利于证券市场中,成熟理性投资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投资者只有通过做多市场才能获利的市场结构,从而增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度。正是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买空卖空的双向交易机制,因此一旦股指期货推出,市场便增加了通过做空市场获利的交易动力。
中长期平抑现货市场剧烈波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的不健全以及投资者的不理性,很有可能使我国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的短期内,股票现货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当然,由于国内股指期货历经三年多的准备和仿真交易,部分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充分把握推出初期的套利机会,由此也可能引发市场更大的波动。另外,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引人股指期货短期内可能纠正我国目前股价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引起股指发生一定的波动。但从长远来看,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使得一些被低估或者高估的股票重新实现价值回归,将会提高股市的有效性,一旦价格发现功能完成后,并不会增加股指的波动性。另外期市的信息传递通常会先于股市,使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市迅速公开。一方面便于投资者的分析预测,另一方面打破了机构投资者和大户在消息上的优势局面,有利于股市的公平性。
股指期货如能推出,最大的作用是提供套利的机会,增加A股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可以纠正目前银行板块过分低估的局面。同时,市场的大小盘股风格转换也有望出现。股指期货等政策的推出有可能成为大盘风格转换的导火索,一旦推出,大盘股特别是沪深300成份股的机会将受益于结构影响。
从周边市场看股指期货
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对于现货市场短期走势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它具有特殊性。由于不同地区推出股指期货时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造成了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短期走势的影响有所不同。
在标普500指数期货上市之前,美国经济在1980年至1982年期间,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处于衰退中,GDP年均增长率仅0.047%,股票市场随之大幅下跌至阶段性低点。此后美国经济迅速回升,从1983年1月至1990年9月持续92个月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3.6%。在此期间,随着共同基金规模的大幅上升以及股票分析师的乐观预期,美国股市在1982年7月触底反弹后一路攀升,迎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在日经225指数期货上市前,日本股市已经处于比较疯狂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于1985年9月,发达国家5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广场协议”,旨在稳步有序地推动日元、马克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升值。与此同时,1986年初,石油价格意外下跌,促使日元开始飙升,在此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入日本,导致股市和地产均出现持续的暴涨。另一方面,日元大幅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使得日本经济经历长达51个月的景气之后,于1991年2月开始陷入萧条,直到1993年10月才得以摆脱,历时长达32个月。伴随着日本经济由盛走向衰,以及日元升值走势在1989年底开始缓和,日本股市在1990年初开始掉头向下。
从国际市场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市场往往有一波上涨行情。推出之后,对于现货市场短期走势可能会因地因时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决定股票市场长期趋势的根本因素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而期货市场只是一个依存于现货市场的衍生产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货市场的趋势。由于具备价格发现的功能,股指期货可能会提前反映出这个趋势,但是不会改变整个趋势。
投资策略分析
总体来看,股指期货提供的双向交易机制,能有效修正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股指偏差,并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再接受。作为配置和化解风险的市场,它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力量”。而借助融资融券提供的杠杆投资工具,投资者可获得在下跌市况中通过融券卖出而盈利的可能。融资融券具有的显而易见的形成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作用,无疑会改变市场在单边上涨时的盲目乐观,及单边下挫时的恐慌心态。
投资策略上,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投资机会:一是关注直接受益于新业务的券商股。
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券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就股指期货而言,目前主要券商均已获得IB业务资格,而且部分券商已经控股期货公司,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旗下均有100%控股的期货公司,而海通证券等上市券商也有自己的期货公司。券商系期货公司可以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网点优势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与证券市场紧密的联系,在股指期货上发挥天然竞争优势。
除此外,股指期货还为市场交易制度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基础,并革新了券商自营模式。在衍生品丰富的美国市场,期货和期权相关衍生品交易是券商经纪业务的重要来源,券商可由此开发各种衍生套利工具,由传统赚取股票二级市场价差的模式转型为套利为主的盈利模式。
而作为融资融券的主要参与方,这一业务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将更大。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券商可获得包括融资利息收入、融券费、手续费等多重收入来源。其中,大券商将从中受益更多。股指期货的IB业务对券商的网点数量、套利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规模、融资融券业务对优质客户的比重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新业务的推出将使各券商的盈利能力分化。资本规模领先、业务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券商将较大程度受益于这两项业务。
二是由于新产品推出后的资金流动对市场产生结构影响,因此可以关注标的股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能够改善市场流动性,股指期货对应的标的物是沪深300,市场对成分股的重视程度将提高,交易将趋于活跃。
莱利•海特在大学时代教授上金融课时在拿期货开“玩笑”时已开始与期货结下不解之缘。但在正式投入炒家的行列,其间经过甚为曲折的途径,大器晚成,是莱利•海特的写照。学业并不突出,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试过,每一个岗位停留时间都不长,1968年莱利•海特终于投身投机行业,第一个踏脚是股票经纪,数年后,成为全职期货经纪。
对系统“愚忠”
莱利•海特在刚开始接受股票培训时了解到“蓝筹”(blue chip)股票的来源可追溯到蒙特卡罗的赌场,最大的筹码是以蓝色印制的,因此引申出来,蓝筹股是代表第一线的大股,海特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这不就是赌博嘛!于是他将股票分析的书籍抛诸脑后,立即去买了一本名为《击败庄家》的书,看完后得出一个结论:“成功的投资方法就是掌握概率。只要你能算出入市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就能找到战胜市场的办法,足以克敌制胜。”莱利•海特后来研究和发展的电脑交易系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入行十年之后,莱利•海特开始捕捉到市场的节奏,订下进攻大计,成立了“明治投资管理公司”,先后罗致了两位人才,分别是统计学博士马菲士和电脑专家米马戴文,根据 10年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交易体系。通过他们的科学测试来验证自己的做单体系,结果非常理想。“明治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重点:在于平稳的增长,不追求超高收益,目标是稳定、持续的收益率。1981年来的七年时间,公司的收益率平均年增长超过30%,按年度结算,最低的一年也赚了13%,最高增长率为60%,连续6个月最大的亏损仅有l5%,如果以连续12个月作为结算期,亏损亦不超过计划1%。由于表现稳定而出色,公司旗下基金增长速度惊人, 1981年开始成立时只有200万美元, 10年后已累计超过8亿美元。
很多投资者都在使用电脑交易系统,但是赚钱还是少数,原因何在呢?莱利•海特在谈到电脑交易系统说,大部分投资者经常更改电脑交易系统,倘一失手,即时改用另一套系统,甚至在电脑系统发出入市信号,仍三心二意的不愿依照信号执行等等。在和许多投资者闲谈之间,经常的听到事后怨言:“我的电脑交易系统表现极为准确,可惜我并没有依计行事,否则可以赢到历年来最大的胜仗。”在使用电脑交易系统时一定要遵守交易原则,电脑系统是你的偶像,你的指挥官,神圣不可侵犯,要有像岳飞的“愚忠”,只要是有较高胜率的交易系统,长期的循规蹈矩,必会胜算在握。
风险高于一切
莱利•海特管理的基金是一直保持很低的亏损率,在高风险的期货行当是少有的。这与莱利•海特非常重视面对风险、控制风险和回避风险有密切的关系。
面对风险。在还是当经纪的时候,上司经常教导他:当你的客户出现大亏损的时候,必须立刻通知客户,否则必定有第三者代劳,破坏你与客户的关系。在某日联邦储备局FED突然改变政策,令到市场大势做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明治投资管理公司”其中一个大客户,一间瑞士银行,净值大跌,投资经理们手足无措,向莱利•海特请示,莱利•海特立即打电话向银行解释:“类似的突变市势几年内才会出现一次,纯属意外。而敝公司作战计划,是以长期性平稳增长为主,长远开看,信心十足。”这样一来可以降低了我们的心理压力,拖延作出反应的方法,是不同炒家常用的弊病,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后来该银行增加了一倍投资额,成为公司大重要客户。
在控制风险方面,莱利•海特认为不管你了解多少情况,心中多么肯定,总还是有错的可能,所以随时要有准备。所以风险控制一定要严格、决不要把身家性命押上去,对最坏的结果有所准备。莱利•海特的一位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炒家朋友,他清清楚楚的知道咖啡的运输过程,与主要的咖啡出产国的部长都甚有交情,可以说对基本因素及有关资料了如指掌。有一次请他到他伦敦的住所去作客,席间酒酣耳热,乘兴问莱利•海特:“海特,你怎么可能比我更懂咖啡期货呢?”海特回答说:“没错,我对咖啡一无所知,连喝都不喝。”“那你怎么做交易呢?我只看有多大风险。”那老兄不大相信,又问了不下5次,每次海特都是讲:“控制风险。”三个月后,那位朋友做咖啡期货赔掉l亿美元。看起来海特的话他没听进去。
Samsonite 至今已经有了90多年的历史。1910年,公司创始人杰希·绍威德开始涉足汽车后车厢和行李箱生产行业,公司原创地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公司最早的名称是绍威德汽车后箱制造公司,其目的很单一, 那就是生产特别坚固耐用的汽车后箱。绍威德汽车后箱制造公司生产的汽车后箱可以承受极其颠簸的长途旅行,即便是西部淘金的漫长道路上也能牢固不破,可以让那些淘金者顺利地到达他们心中的财富天堂。
该公司一开始只有10名雇员,产品有两种,分别为汽车后箱和简单廉价的手提包,主要销售市场也只局限于美国中西部。初创时发生了一件在公司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事,那就是杰希拍下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杰希和他的父亲以及三个兄弟,5个人加起来大约有1000磅重,他们站在一块木板上,木板下面则是由绍威德汽车后箱制造公司生产的旅行箱。这张照片成为了公司的标志,而且出现在日后公司的各种直邮信件上,成为家喻户晓、不言自明的公司广告。公司一开始就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根据消费者的切身需要,生产与其他箱包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不同的产品。绍威德的箱包不仅耐用,而且非常注重从外表上吸引人,这样做使得公司不必非得用低价来进行恶性竞争,因为优质的产品本身就是最佳卖点。
Samsonite的名字出现于1941年,当时绍威德汽车后箱制造公司向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名为Samsonite Streamlite 的箱包。箱包的设计颇为独特,用木头做框架,整个箱面是用由高温和硫化物处理过的纤维材料制成,然后经过石磨,使得表面看上去就像是真皮一样。这一新的设计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开始以箱包为主要产品。杰希采用这个名字有其独特的用意,Samson 是古代神话中的大力士,也一直是杰希心中的偶像,Samsonite 代表的就是坚固、强力和耐久性。Samsonite Streamlite 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是:在整个箱包历史上第一次使消费者能够不必花太多的金钱就能购买到看上去像是真皮的箱子。到了20世纪60 年代中后期,Samsonite 的名字已经在世界上传开来了,Samsonite的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各地的商场。公司的名字也从原先的绍维德汽车后箱制造公司改为Samsonite 。名字的更改也意味着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时代。
1993 年,Samsonite兼并了美国另一家大型箱包公司─美国旅游者公司,这一兼并使得公司可以拓展自己的目标市场,开始向年轻一代和假日旅游者们进行推广。但是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失误扭转了杰希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公司的命运。
这还得从公司开除了一只名叫Oofi的大猩猩说起。这并不是玩笑话。当年公司兼并了美国旅游者公司以后,同时也继承了那家公司传奇式的给公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广告:一只名叫Oofi的大猩猩狂野地将一只箱包向关闭它的铁笼砸去,虽然碰撞剧烈,但是箱包内的东西完好无损。这是美国广告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广告,Oofi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猩猩。这一广告不言而喻地展示了产品的主要特性,而且一直延用了很多年,消费者对此也是喜闻乐见,看到Oofi就会想到公司的产品。Samsonite刚兼并这家公司时,对这只大猩猩也是宠爱有加。但是时隔3年,新任总裁尼克拉斯为了将公司从不景气和负债累累中解脱出来,采取了全新的策略,这其中就包括要给公司设计全新的形象,于是可怜的大猩猩Oofi就被赶出了门外。新任总裁在给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解释他的新举措时,还沾沾自喜地说自己终于能赶走这只大猩猩了。
未曾想到,大猩猩的复仇来得非常快。表面上,由于新任总裁一上任就裁掉了几百个员工,重组了销售渠道,从而让公司的股票上升到50美元,这让华尔街暂时对公司恢复了信心。但是,在后来的两年中,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现在看来是极为错误的策略,使得公司股票价格一路狂跌,从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损失高达2.85亿美元。新总裁自己终于尝到了大猩猩当年被灰溜溜赶走的滋味。公司的命运被交到了一个只有26岁的年轻人手中,他必须很快设计出一个重整公司财务的计划并且开始执行,如果这一新的调整不能成功,Samsonite这个箱包界的巨人就会面临申请破产的威胁。
在欧洲,尽管Samsonite旗下有着大量品牌在市场上驰骋,但在箱包行业的竞争对手如Tumi、Louis Vuitton的挤压下已日渐萎缩。这么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箱包生产商,拥有着美国最著名、最强有力的品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落到这么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境地,至今都无法解脱呢?就算是大猩猩Oofi抓破自己的脑子,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一个清楚的答案来。
公司的主管们一直把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归结于很多他们所不可控制的因素,诸如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以及SARS恐慌等等。按照公司美国本部总管汤姆的说法,箱包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其实与旅游业、宾馆业和航空业一样巨大,只是并不像其他那些行业那样引人注目罢了。
事实上,把失败都归于外界这些不可控因素是在逃避责任。Samsonite的策略失误要早于9·11事件的发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事件中,有两个专门从事公司杠杆并购的高手控制了Samsonite的股票权,随着垃圾债券事件的爆发,公司濒临破产,后来被两个德莱克大学的校友卡尔和布莱克所解救。布莱克所做的一件事就是引荐了新总裁尼克拉斯。就是尼克拉斯赶走了大猩猩Oofi ,同时还提高了箱包的批发价格,迫使零售商店和百货商店将这一部分提价转嫁给了消费者。他还将以Samsonite为店名的分销店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让这些店用接近批发价的价格销售Samsonite箱包,这也给了零售商更大的压力。这一新的价格体系所造成的结果是尼克拉斯所未曾意料到的,消费者开始反弹,公司的损失直线上升。不久,公司的两个最大的股东法国雷诺汽车财团控制的Artemis 集团,以及由布莱克所掌管的Apollo Advisior纷纷要求撤股。结果,Samsonite公司的股票又变成了垃圾股。到了1998年,公司不得不以高出市场价38% 的价位将公司从投资者手中买了回来。这一来一去,公司的损失就可想而知,一下子又回到了10多年前那样的悲惨境地,不得不负债经营。
年轻的新总裁凡内维面临着巨大压力,寝食难安。公司就如同一个深陷在债务泥潭里的大船,先要把它能从泥潭中拉出来,送回到水面,这将是关键的一步。凡内维先是砍掉了许多不盈利的业务,关掉了一些生产和配送中心,整顿了那些运行不良的零售分店,将没有竞争能力的高档鞋生产线关闭掉,并解雇了将近25%的员工。凡内维还在中国和印度分别建立了硬壳箱包生产基地,并将80%的其他箱包的生产转包给东欧和远东的生产商。就这样,公司生产部分的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接下来就是要调整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这两块前台业务。凡内维的措施是将公司的产品线由原先比较纯粹的旅行箱包向休闲包、背包和电脑包延伸,如今这些新产品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0%。
从目前看来,这些措施似乎收效不错:尽管毛收入仍然未见大的起色,但是5年来,Samsonite第一次在报表上可以不必用红字显示自己的净收入,不再是一大块的赤字,而且,令人鼓舞的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增长了将近3个百分点,在美国达到26%,在欧洲达到了28%。
现在,股票分析师发现,这一模式正在为审计师所借鉴,尽管对于我国的许多审计师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而言,经营风险审计(business risk based auditing)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
虽然经营风险审计的倡导者对这一新审计模式的有效性表现出信心,但从其实践不难发现,经营风险审计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行工作方式均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如果审计师在利益与独立性之间选择前者,再再精确的审计方式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关注战略
审计师的一大劲敌是管理层舞弊。管理层得以舞弊,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是罪魁祸首,这种情形的愈演愈烈帮助催生了经营风险审计。“在美国公司的重大错报中,80%有至少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涉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系主任艾拉。所罗门(Ira Solomon)说,“管理人员通常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进行财务欺诈,而且,为了使会计凭证和帐户余额符合要求,他们也会进行造假,比如让系统管理员更改系统日期等。因此,即使审计师检查了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的凭证,仍无法很好地评估风险。”所罗门是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作题为“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的演讲时说这番话的。除了学术方面的成就,所罗门还曾担任美国会计协会审计部部长。“为了提高风险评估质量,审计师还必须获得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相关行业和企业经营方面的证据。”
而这正是经营风险审计的核心所在。经营风险审计不再只关注财务数据,而是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宏观经济及行业)和内部环境上,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公司内控情况,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找出审计的高风险领域,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得出审计结论。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编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现代审计教材《审计:鉴证与风险》的佛罗里达大学会计学院审计学教授罗伯特·奈切尔(W.Robert Knechel)在题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与障碍”的演讲中举例说明了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
Rubbermaid曾是美国全球领先的塑料制品生产商,产品包括储藏罐和垃圾箱等。在90年代中期,该公司连续数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且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
对Rubbermaid进行战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对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因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原料是树脂,而树脂是通过原油炼制的。但Rubbermaid没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风险的措施-既没有集中采购,也没有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而实际上,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树脂消费商之一,以其采购规模,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很优惠的价格。但该公司没有利用集中采购所能赋予它的定价能力,而是在全球12个地方分别采购。当原油价格上涨时,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该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与最大客户沃尔玛的关系。沃尔玛拒绝接受价格上涨,并把Rubbermaid的产品放在靠里的货架上,而将Rubbermaid的低价竞争对手Sterlite的产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货架上。
该公司另一个战略方面的是制定的增长目标太高-试图维持14%的年增长率。实现目标的困难给管理层形成巨大压力,而这一点对于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它在欧洲的扩张也遭遇挫折。
基于这些情况,审计师可作出合理的财务业绩预期:销售增长放缓、销售毛利收窄、利润降低、研发费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形,如这一年的销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审计师就要打个问号。同时,审计师可能估计它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以达到业绩目标,这就需要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看它有没有改变产品配方来压缩成本;如果它产量过大而销售又不利,它的库存应该会增加;还有资本结构方面,它在欧洲投资失败,这些资本是否作为坏帐冲销掉;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评估,审计师可以判断出该公司风险较高的领域。
“经营风险审计就是分析研究企业在哪些方面的风险没有防范好、它对企业财务报表可能有什么样的,然后再通过相互印证的证据来判断报表是否是真实和恰当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建友这样说。他也是该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
挑战重重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经营风险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重点,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方式那样,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审计平台的扩大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师郑朝晖就表示,“在我国实施经营风险审计会遇到职业能力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和人员结构是否具备了执行能力;对审计师来说,是否具备进行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考核分析等的能力。”郑朝晖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马贤明教授共同撰写的《财务舞弊审计》一书指出:“审计师的知识重心将从的会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要求审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不能今天做银行、明天做商业,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还向审计师推荐了几种分析工具-战略分析(包括用于宏观分析的 PSET和用于行业分析的POPTER)、流程分析(包括价值链分析法VCA和SWOT)、绩效分析(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以及前景分析。
同时,在经营风险审计框架下,审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风险评估取代审计测试成为经营风险审计的工作重心;审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数据进行,也要分析非财务数据;对于风险不同的采用个性化审计程序,这意味着,审计师的工作将不再是单纯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而会因审计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最重要的是,审计师将不再主要依赖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提供审计信息,他们还将鼓励被审计企业员工举报管理层作假,并积极向供应商及销售商询问。而且,审计师还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尽管挑战重重,经营风险审计的支持者还是颇有信心。吴建友指出,相对传统的审计,“经营风险审计发现蓄意舞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且, “通过对企业战略经营的了解,审计师能够就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上海国家学院副院长谢荣也表示,风险审计如果能够被广泛采用,在技术上来说应该能减少审计失败。
但任何审计方法或技巧所能保证的也只是“从技术上来说”。审计师最大的敌人并非管理层舞弊,而是审计师自身。审计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发现管理层舞弊,但管理层却又是审计师的衣食父母,在这种责任与利益的平衡中,职业操守和独立性原则常常成为牺牲品。审计失败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审计师使用的方法或审计师能力存在缺陷,致使其无法发现,另一种则是审计师发现了问题,但不报告,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在后一种情况下,再的审计方法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由内而外”的变化经营风险审计六大特征
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审计不能适应报表审计需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不足或审计过量。
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风险评估以控制风险评估为主,但管理层舞弊的最大特点是绕过或逾越内控,造成控制风险低而实际上审计风险很高的问题。审计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评估重点是固有风险,但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因此评估联合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将战略分析引进审计,使风险分析结构化,既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作出综合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