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6:50:16
导语:在特殊教育学校师德考核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全面部署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验交流现场会。启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示范区建设。
2.努力推进教师编制待遇向农村倾斜。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学校编制。全力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工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3.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推动地方通过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就业导向的教师培养新机制。整合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和改革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增加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数量。推动地方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定向培养和补充高素质农村幼儿园教师,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
4.抓好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大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专兼职体育、美育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比例。着力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二、深化教师工作综合改革,
着力破解教师队伍治理体制机制障碍
5.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命题改革。
6.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启动中职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研制中职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将教授、副教授评审权下放到具备条件的高校。研制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意见。
7.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加强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领域44项试点的指导工作。推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45类示范项目,探索顶层推动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全新路径,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启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专项研究。
三、变革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8.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新机制。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规范和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研制“国培计划”改革方案。启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全面推进校长培训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教师校长常态化研修制度。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研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政策。
9.健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研制《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健全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依托大中型企业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教师培训,支持职业院校自主选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制度,继续实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和出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改革,创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10.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提高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制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推广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产学研践习制度,探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新机制。
11.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四、创新教师工作管理模式,
推进教师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加速推进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基本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师管理效率和水平。继续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推广优质教师教育MOOC课程。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大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13.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出台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颁布中小学教师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价标准。研制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启动研制高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五、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14.深入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在发展中,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有许多特教教师之前是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普教等工作,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期间,靠自己点滴摸索,难免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应该聘请知名特殊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培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引专家入校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学校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学校校还努力应该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有效促进了他们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特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有压力就有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学校要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坚持手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详细的布置基本功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将手语、三笔字等学习安排到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期末进行单项的基本功验收考核或竞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走进去。安排有一定特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更新专业知识。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培训,有计划的培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带任务学,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内容,达到一人学习多人提高的目的。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特教专业领域上立足和发展。
4、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课题研讨会、读书汇报会,承办省、市各类大型教学活动,接待参观、调研等人员,从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使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发展愿望,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追求。
5.加强教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 专业发展 研究综述
分类号:G760
1 引言
特殊教育教师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包括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一线教师,还包括培养从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师;狭义的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指前者,即在各类特殊学校直接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在普通学校中承担附设的各类特殊班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承担随班就读辅导的教师及相关训练员。本文所提的特殊教育教师是广义上的。特殊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他们承担着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特教特办”,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9月20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规划目标,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期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些要求给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在内的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绘制出了美好的未来发展蓝图。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迅速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教师专业结构层面看,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我国内地引进范宁编译的《霍姆斯协会报告:明天的教师(1986)》之后,很快掀起了一股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潮。受此研究热潮的影响,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学者也开始涉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本文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总结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内容极其广泛,研究范围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发展阶段和途径、发展内容、影响因素及评价等诸多方面。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检索发现,我国专门针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具体的检索方法是: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项”栏中选择“主题”,在“检索词”中分别输入“专业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师”,关系栏中选择“并含”,时间选择“1986-2012”,匹配选择“模糊”,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共检索到492篇期刊论文。运用同种方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共检索到学位论文773篇。通过对所检索的文献进一步整理后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策略三方面人手。
2.1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受全纳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我们只需要一种教师,没有必要把教师细分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教师。故主张打通传统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分隔,突破二者在教师专业素质“线性”排序或“面上”并列的局限,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智能、专业情怀和专业规范四大子系统,其中专业理念起统帅作用,其余三者是基础,四个系统内部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工作复杂程度非普通教育工作所能相比,专业性更强。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除要具备普教教师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崇高的专业道德和人道主义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信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型能力结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品质等特殊的专业发展内涵。
2.2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个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该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继续教育情况。赵巧云(2009)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北省15所特殊学校教师从专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个性特征、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7个维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良好,但整体素质内在构成因素间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重视,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与特殊教育训练能力急需扩充与加强,专业发展意识与工作需要及学校要求有关。陈芳(2011)也以此问卷为蓝本,对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查。郭启华(2012)基于对安徽省56所特殊教育学校1498名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得出结论,目前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专业修养不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欠缺和专业认同感不足等现象。田寅生(2011)对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就继续教育的认识、培训课程和教育模式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培训课程、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或策略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外部环境、文化、制度等“外因”和教师自主学习等“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外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职前培养、入职标准、职后培训和构建保障制度等方面人手。有关“内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强调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2.3.1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外因”的研究
(1)关于职前培养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特师班和由此类学校转型的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其师资培养目标跟不上国内外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存在培养目标滞后、课程结构不合理(如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工作一般是由康复教育、基础文化课教育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三大部分组成,但师资培养的课程中并没有体现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课程整合性、综合化的水平较低等现象。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应完善培养目标、实行课程分层和分流、增强课程的综合化和实用性。申仁洪(2004)提出,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特殊教师教育体系,做到培养目标定向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同时要注意教育培养实践性和养成方法多样性。
(2)关于提高教师入职标准方面。有学者通过国际比较认为,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职前)的做法来体现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证,我国也应顺应形势,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和地区需要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有效地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准。
(3)关于教师职后培训方面。有学者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但存在培训工作不够规范、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死板、参培人员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对一线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不够和培训管理部门不够协调等问题。因此,要改变培训模式,倡导校本培训、交互式培训、研究型培训、远程培训和短期培训相互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也有学者认为,校本培训是当前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多采用“以学代训”、“以研代训”等校本培训形式。
(4)关于构建保障制度方面。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制度。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执行力度较差。因此,政府要争取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法规,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要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精心规划,给予制度、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如保障进修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完成学业者奖励制、年终考核专项加分措施等,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继续教育环境。
2.3.2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内因”的研究
受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成果的影响,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学者们主要强调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科学研究。有学者指出,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要懂得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的同行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也有学者强调,科研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利器,要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科研活动的规范性,逐渐引领教师走向科研的“幸福之道”。
3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现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特殊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对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显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3.1 研究视角比较开阔
综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的视角越来越开阔,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角度进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不同学科层面探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较为详实
目前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策略等方面。尤其是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或策略方面,研究者不仅从基本原理、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剖析,而且还从教师个人教学经验、职后培训等多层面探索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3.3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我们知道,教育研究从方法论层面看,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三类,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从目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情况上看,研究者比较注重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实证方法,研究成果显得比较真实、可靠,这对于探索出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路径意义较大。
3.4 研究队伍逐渐壮大
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的主力军还是高校教师,但已有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涉入这一研究领域。另外,已有较多研究生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硕士(博士)论文选题开始选择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样一支多元化的研究队伍无疑会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水平越来越高。
4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特殊教育改革与建设的科学化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其研究与实践毕竟还处于初始阶段,与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比,存在研究成果相对太少、研究内容比较零散、研究范式模仿痕迹明显和基础特殊教育研究多、高等特殊教育研究少等问题。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4.1 创新研究方法。彰显特教特色
从我国目前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范式模仿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范式痕迹明显,有些甚至是套用。例如,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所提出的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三种策略,基本上就是参照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办法而来的。当然,我们可以模仿和借鉴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成果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但不能完全模仿或者套用研究模式、方法,还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寻求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融入特殊教育特色元素,这样才能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4.2 拓展研究视野,加深研究深度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既有教师职业的特性,又有特殊教育和任教学科的特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更关注后两者特性的研究。从目前研究情况看,特殊教育体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更多,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者应该拓展研究视野,加大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力度。另外,或许是研究者过于重视实证研究方法的缘故,研究成果中高水平理论并不多见,这将会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研究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造诣,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理论研究深度,扩大研究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院校;学前教育;特色课程
1地方综合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部分院校缺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研发
泰勒在《课程研究入门》中提到:“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体现价值的媒介。”[2]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外显途径,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但当前部分院校在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便已经开始着手申报增设该专业。多数院校秉持“尊重传统,避免出错”的原则,唯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利益至上,采取简单复制的方式设置学前教育课程。但对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构建何种课程体系、能够开设何种特色课程缺乏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今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难以突出特色、彰显优势。
1.2部分院校缺少对学前培养方案的定期研讨
当前,部分院校地处地级市而非省会城市,且新设专业缺少影响力、知名度较低,受地域和专业知名度的双重影响,难以引进高素质的博士人才或高职称资深教师,而优秀的硕士人才则因学历限制而难以获得相同的待遇。这使得部分院校学前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个别课程须由外聘教师进行授课。此外,部分院校无法成立学前教研室,或教研室的教师数量较少,难以保证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不能及时发现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也难以研发凸显学校及专业优势的特色课程。
2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
长春大学作为新一批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地方性院校,早在制订培养方案前就认识到提高学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必备前提。这就涉及了学校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即“教什么”的问题。课程作为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长春大学结合自身特色和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专业优势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如下特色课程:
2.1明辨性思维课程
当前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仍沿袭中学时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缺乏对新事物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就导致多数学生毕业后难以融入创新型与学习型社会,无法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全面客观地思考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此,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明辨性思维课程。该课程是国家基金委引进的国外本科互认课程(ISEC)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教育课程。课程以开放、民主、互动、批判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对已有结论进行质疑。[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专业性与批判性视角看待当前的教育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雅思英语
在教育国际化浪潮下,英语仍是学校考核的重点科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掌握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所在的国际教育学院与俄罗斯的孔子学院联系密切,且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升学压力,创新性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雅思英语课程。学校希望通过雅思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学生的就业优势。[4]
2.3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2017年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由此可见,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形式,能够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对儿童进行差异化教学也是当前学前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能力之一。长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残障人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学校,在特殊教育方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结合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优势和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开设了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既具备普通教育的知识体系又具备特殊教育的知识体系,既能了解全班儿童的知识性学习,还能探究如何在班级中和谐容纳特殊儿童。[5]
2.4提高实践学分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的职业基本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指出教师须注重知行合一。由此可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现实需要,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而长春大学作为应用研究型大学,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技能,在保证学生取得毕业总学分的前提下,始终坚持分阶段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学分。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不仅每学期都会保证两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而且增加了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学时,引导学生适时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除了开展上述特色课程教学以外,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也会定期组织教师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状态与课堂表现进行研讨,及时发现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在遵循学生专业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养成良好的专业品质,培养学生独特的专业技能。
3地方综合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探索
地方综合性院校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体要求如下:既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也要有独特的培养方式;既要考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也要考虑高校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既要着眼于当前教育的整体形势,也要结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长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模式,地方综合性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专业发展:
3.1完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在课程理念上,学校要彰显育人价值,强调学前专业人才的人文情怀培养,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努力培养具有教育情怀、具备高尚师德、心系幼儿发展的学前教师。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须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专业情感与专业道德的养成。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也要着眼适应幼儿园发展的新需求,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可充分调动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将各相关专业优质课程进行共享,适当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可提高实践学分,给予学生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场域空间,延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全方位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本领,更合理地定位学前教师的角色;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完善、实践丰富的优质学前教育“课程群”。
3.2搭建多样化教师学习平台,提高教师能力
一是要搭建专业能力提升平台。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应落实一对一、老带新的导师制,聘请学校的骨干教师或教务督导组教师定期为新教师传授经验,可通过观摩课程、共同备课、同上一堂课等方式提高新教师的授课水平,并及时发现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学校也应定期组织专业研讨,在研讨中及时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优化课程科目,并结合社会教育热点及学校发展特色,共同研讨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全方位优化学前培养方案。二是要搭建科研能力提升平台。由于多数新教师缺少独立组织科研的能力,且部分院校禁止教师在入职前三年申报课题,因此可以鼓励新教师参与到骨干教师申报的科研课题工作中,并为学前教师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引导教师借鉴其他高校学前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模式,思考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并深入探究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4结语
公告
为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推动修水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实施2021年度教育系统“归雁计划”,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实施范围
(一)修水籍在外地任教的教师;
(二)配偶为修水县常住户籍在外地任教的教师;
(三)父母为修水县常住户籍在外地任教的教师。
二、基本条件
(一)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经过统一招聘的、在编在岗的公办学校正式教师;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5年4月1日以后出生),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放宽至40周岁(1980年4月1日以后出生);
3、具有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
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师范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5、自愿接受工作安排和岗位调整;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归雁计划”实施范围:
1、近3年内教师年度考核及师德考核有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的;2、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或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处分的;3、因病不能正常工作的;
4、申请调往修水县教育系统以外的工作单位的;
5、其他不宜调动情形。
三、归雁计划指标分配
(一)小学教师10人
小学语文2人、小学数学2人、小学英语3人、小学音乐1人、小学美术1人、小学体育1人。
(二)初中教师10人
初中语文2人、初中数学2人、初中英语1、初中音乐1人、初中美术1人、初中体育1人、初中生物1人、初中历史1人。
(三)普通高中教师10人
高中语文2人 、高中数学2人、高中英语2人、高中物理1人、高中化学1人、高中思想政治1人、高中体育1人。
四、工作流程
(一)个人申请。由符合条件的教师在2021年 6月1 日前向修水县教育体育局(良塘市民服务中心456室)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必须包括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教师资格证、职称证书、结婚证、最高学历证书原件(同时提供复印件)、带有二维码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查询)、现单位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及《在外地任教的修水籍教师调动申请表》和《在外地任教的修水籍教师调动汇总表》。
申报岗位以本人编制所在学段为准。本人学历专业须与申报岗位相关(参照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专业要求参照目录》)或教师资格证任教学科须与申报岗位相同。
咨询电话:修水县教体局:0792-7264533
(二)组织审核。由县“归雁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人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再将符合条件人员的相关材料报领导小组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定,确定参加笔试人员或直接入闱体检人员。
(三)组织笔试。笔试人员的确定:如岗位资格审查合格人员与相对应岗位计划大于1:1,则岗位资格初审合格人员参加笔试,按成绩高低确定入闱体检人员(若笔试成绩出现末位并列现象,则教龄长者优先;若笔试成绩、教龄均相同,则年龄长者优先);如岗位资格审查合格人员与相对应岗位计划数等于或小于1:1(大于1人的),则岗位资格初审合格人员直接确定为入闱体检人员,参加笔试;岗位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只有1人的,直接确定为入闱体检人员,不进行笔试。笔试考试时间与我县农村教师选调进城考试同步进行。
(四)组织体检。按照《关于修订“江西省申报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统计办法”(试行)的通知》(赣教发【2010】09号)标准,由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入闱体检人员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资格,由此产生的岗位空缺,不予递补。
(五)组织考核。对体检合格的申请人,由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和县委编办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完成,主要考核申请人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及违法违纪及个人档案等方面情况。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资格。由此产生的岗位空额,不予递补。
(六)张榜公示。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
(七)调入选岗。县教育体育局根据学校空编等情况,根据城区到城区、农村到农村的对等原则,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选岗到相应层级学校任教。若笔试成绩出现末位并列现象,则教龄长者优先;若笔试成绩、教龄均相同,则年龄长者优先。调入教师安排在缺编学校任教,并严格执行5年最低服务年限。
(八)调配办理。由县人社局和县委编办对拟调入人员办理调动相关手续。
修水县“归雁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3月29日
附件1:
2021年在外地任教的修水籍教师调动申请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民族
籍贯
出生地
参加工作时间
参加教师队伍时间
婚否
结婚登记时间
生育子女情况
联系电话
第一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
( 年度)
( 年度)
( 年度)
近三年师德考核结果
( 学年)
( 学年)
( 年度)
家庭住址
现单位及职务
申请调入单位
简
历
奖
惩
情
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及主
要社
会关
系
称谓
姓名
年龄
政治面貌
工作单位及职务
调
动
理
由
调出单位及主管部门意见
调出所在地区人事部门意见
调出所在地区编委办意见
附件2:
在外地任教的修水籍教师调动汇总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及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和年限
加入教师队伍时间和年限
最高学历
政治面貌
在修水的户籍地
在修水县居住地
婚姻状况
从何地申请调往何地
1
2
3
4
5
6
7
附件3: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岗位专业要求参照目录
说明:
一、本目录中的专业来源于教育部制定的专业目录,往届毕业生中新旧专业名称不一致的,可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二、本目录中的分类是按照中小学教师招聘岗位需要进行归类的,与教育学科分类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三、本目录仅适用于全省中小学及特岗教师招聘,考生应参照此目录进行报考。
四、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代码分别为:045115、040107、670103K)报考对应学历(及以下)层次要求的小学阶段任一学科岗位,均符合专业要求。
五、研究生学历的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120403)、教育管理专业(045101),如取得与报考岗位相同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均符合专业要求。
六、本目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招聘岗位
类别
相关专业目录
研究生专业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中专专业
1.语文教师
0501中国语言文学,045103学科教学(语文),0453汉语国际教育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040109T华文教育
670104K语文教育,670201汉语
2.数学教师
0701数学,0202应用经济学,0714统计学,045104学科教学(数学),0251金融,0252应用统计,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
020102经济统计学,0203金融学类,0701数学类,0712统计学类,120204财务管理,120203K会计学,0809计算机类
6102计算机类,670105K数学教育
3.英语教师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055101英语笔译,055102英语口译,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01英语,050261翻译,050262商务英语,0204经济与贸易类
670106K英语教育,670202商务英语,670203应用英语,670204旅游英语
4.道德与法治、政治教师
01哲学,0301法学,0302政治学,0305理论,045102学科教学(思政),0351法律
0101哲学类,0301法学类,0302政治学类,0305理论类,
6805法律实务类,670115K思想政治教育
5.历史教师
06历史学,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0601历史学类
670110K历史教育
6.地理教师
0704天文学,0705地理学,0706大气科学,0707海洋科学,0708地球物理学,0709地质学,060202历史地理学,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45110学科教学(地理),085215测绘工程,085217地质工程,0857资源与环境
0704天文学类,0705地理科学类,0706大气科学,0707海洋科学类,0708地球物理学类,0709地质学类,0812测绘类,0814地质类,082504环境生态工程,083001环境科学,0902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学类
5201资源勘查类,5202地质类,5203测绘地理信息类,5204石油与天然气类,5205煤炭类,5206金属与非金属矿类,5207气象类,5208环境保护类,5501水文水资源类,670111K地理教育
招聘岗位
类别
相关专业目录
研究生专业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中专专业
7.物理教师
0702物理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天文学,0706大气科学,070701物理海洋学,0708地球物理学,071011生物物理学,08工学,045105学科教学(物理),0852工程,0854电子信息,0855机械,0859土木水利,0861交通运输,095109农业机械化
0702物理学类,0706大气科学类,0708地球物理学类,08工学
53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56装备制造大类,60交通运输大类,61电子信息大类,670107K物理教育
8.化学教师
0703化学,070702海洋化学,070902地球化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601冶金物理化学,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210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604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90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1007药学,045106学科教学(化学),085216化学工程,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
0703化学类,070902地球化学,0804材料类,0805能源动力类,0813化工与制药类,0822核工程类,082403林产化工,0827食品科学与工程,083002环境工程,1007药学类
5209安全类,5306非金属材料类,5307建筑材料类,57生物与化工大类,5801轻化工类,5901食品工业类,5902药品制造类,670108K化学教育
9.生物教师
0710生物学,0713生态学,070703海洋生物学,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0831生物医学工程,0836生物工程,09农学,10医学,045107学科教学(生物),085230生物医学工程,085238生物工程,0857资源与环境,0860生物与医药,0951农业,0952,兽医,0954林业,1051临床医学,1052口腔医学,1057中医
0710生物科学类,082504环境生态工程,0826生物医学工程类,0830生物工程类,09农学,10医学
51农林牧渔大类,5701生物技术类,62医药卫生大类,670109K生物教育
招聘岗位
类别
相关专业目录
研究生专业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中专专业
10.音乐教师
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301戏剧戏曲学,045111学科教学(音乐),135101音乐,135102戏剧,135103戏曲,135106舞蹈
040105艺术教育,1302音乐与舞蹈学类,130301表演,130302戏剧学
650202戏剧影视表演,650203歌舞表演,650204戏曲表演,650205曲艺表演,650206音乐剧表演,650207舞蹈表演,650208国际标准舞,650211现代流行音乐,650212作曲技术,650213音乐制作,650214钢琴伴奏,650215钢琴调律,650216舞蹈编导,650217戏曲导演,650219音乐表演,650301民族表演艺术,670112K音乐教育,670116K舞蹈教育,670117K艺术教育
140800音乐
11.体育教师
0403体育学,045112学科教学(体育),0452体育
0402体育学类,040105艺术教育,040205运动人体科学
670114K体育教育,6704体育类
体育与健身
12.美术教师
1304美术学,1305设计学,045113学科教学(美术),135107美术,135108艺术设计
1304美术学类,1305设计学类,040105艺术教育,130310动画
670113K美术教育,670117K艺术教育,6501艺术设计类,650302民族美术,650303民族服装与服饰,650305民族传统技艺
142100美术绘画,142200美术设计与制作
13.科学教师
07理学、08工学、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
07理学、08工学、040102科学教育
670119K科学教育
14.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师
040110教育技术学,045114现代教育技术,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35软件工程,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71电子与信息,0854电子信息,095112农业信息化,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
040104教育技术学,0807电子信息类,0809计算机类,1208电子商务类
5203测绘地理信息类,5603自动化类,61电子信息大类,670120K现代教育技术,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
09信息技术类
03信息类
15.心理健康教师
0402心理学,045116心理健康教育,0454应用心理
0711心理学类
620804心理咨询,670121K心理健康教育
16.高中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
040110教育技术学,045114现代教育技术,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35软件工程,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71电子与信息,0854电子信息,095112农业信息化,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
040104教育技术学,0807电子信息类,0809计算机类,1208电子商务类
17.幼儿园教师
040105学前教育学,045118学前教育
040106学前教育
670101K早期教育,670102K学前教育,670106K英语教育,670203应用英语,670112K音乐教育,670113K美术教育,670114K体育教育,670116K舞蹈教育,670117K艺术教育,690306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160100学前教育
1501幼儿教育
18.特殊教育教师
040109特殊教育学,045119特殊教育,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51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40108特殊教育,101005康复治疗学
670118K特殊教育,690304社区康复
一、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各类教育科学发展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补助公用经费及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891万元,免费教科书376万元,惠及义务段近8万学生。从5月1日起,扩大了“蛋奶工程”覆盖面,新增享受“蛋奶工程”寄宿生4241人,全县“蛋奶工程”享受人数达23094人,占义务段学生的31%。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止5月底,投入资金4100万元,完成29所校安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官村中学等8所学校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主体施工,马召镇群联小学等3所捐赠项目进行基础施工。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积极实施,竹峪乡育芳爱心小学等3所学校主体完工。西周中学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3、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编发了《学前教育工作手册》,指导民办幼儿园依法规范办学。评选表彰了20__年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成功举办民办教育成果展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圆满竣工,完成了学校领导班子配备,调配了文化课教师并全部进行了业务培训。
4、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分解下达了20__年招生指标,各职校招生工作扎实开展。落实职教扶持政策,拨付资金105.28万元,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658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320人。
5、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骆峪九年制学校、楼观台九年制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山区学生上学问题。特殊教育学校按期完工,为秋季开学奠定了良好基础。__二中、__六中成功晋升为__/:请记住我站域名/省标准化高中。辛家寨中学和永流中学“治薄”工作有序开展。哑柏初中被申报为“省规范化学校”,待省上评估验收。
6、教育信息化得到全面推进。完成102所学校基础教育专网的接入工作,注册用户1000余人,全县中小学基础教育专网覆盖率达43%。投资19.6万元,完成翠峰乡史务小学等7所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任务。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培训3期,培训224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遴选181了件作品参加西安市“第一届优秀基础教育资源征集评选”活动。
(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评选出省、市级三好学生352人,优秀学生干部45人,树立了一批学生榜样。重视学生时事教育,我局被《时事报告》杂志社评为时事教育先进集体。组织开展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献爱心活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县中小学捐款33.8万元,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深入基层进行课改调研,课堂研究,教学指导,积极开展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加强“语言”教学工作,二曲镇东街小学、辛家寨乡中心小学两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小学语言教学“国韵拼音”实验试点学校,提高了全县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展评活动,30人获西安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
9、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各校积极开展“两节一会”活动,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深入,丰富了学生活动内容。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赛,700多名学生参加比赛,提高了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在__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0、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教师转任交流工作和支教工作,选派19名城镇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安排42名教师转任交流。积极接收莲湖区对口支援21人来我县支教,加强对外交流,提升了教学理念。
11、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对全县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第十一期小学 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农村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专题培训、西安市第三十五期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艺体教师培训和寄宿制校长培训等,共培训395人。第三、四期师德培训及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启动实施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
(三)、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2、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保障、导向和激励作用。认真实施“__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对 37所幼儿园和59小学进行了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全县初中学生辍学率为0.32%。
13、教育科研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参与听课教师__9人。参观考察了山东、河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组织教研员深入辛家寨中学等进行有效课堂指导和调研活动。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参加西安市“新课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取得了优异成绩。
14、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工作不断完善。通过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热点学校校长研讨会、警示教育会等形式,完善了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制定下发了《__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细则》,组织全县义务段学籍管理员参加培训,进一步完善学籍信息化管理,使学籍管理做到了“四统一”。
15、依法治教工作不断加强。坚持教科书的“目录管理”。认真执行省、市关于用书及循环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规定,严禁盗版教材进入课堂。联合工商、公安等七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违法违规社会办班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所谓的“奥数班”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全县违规办学现象得到明显遏制。11 所学校被评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
16、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中小学安全管理培训400多人。组织市级校园安全宣讲团为1万多师生做了“平安创建”宣讲报告。针对今年全国各地连续发生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物防、技防现状进行了摸底统计,各校成立护校队,健全了各类安全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严格落实。为县城学校招聘专职安保人员16人,为各校统一配发四件套物防器材886套,为23所沿公路学校划定了斑马线,设置交通警示牌46块,为23所学校安装视频探头121个。安全工作的扎实开展,有效遏制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师生生命安全。
(四)、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17、机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取得实效。紧紧围绕“整顿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总体要求,扎实地做好学习自查、整改提高和总结完善阶段的各项工作,对影响全县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积极进行整改完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18、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制定下发了《中小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中小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为局机关公开选拔团委副书记工作有序进行,增强了用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用人的公信力。
19、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各项规定,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建立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廉政自律档案,为局领导任用干部提供了依据。严格监督检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以及项目审批工作,切实保证直属单位基建和招标工作的规范运行。及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事项,维护了社会稳定。
20、教育创强工作积极开展。对楼观镇、集贤镇“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和富仁乡“省级示范乡镇农技校”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现已申请省市验收。
21、创卫工作深入推进。巩固创卫成果,印发《创卫宣传手册》、《创卫知识读本》20__余份,师生创卫知识知晓率达100%。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创“国卫”工作有序开展。
22、教育宣传工作全面加强。重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高了宣传质量,为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在《西安市政府网》、《西安教育电视台》、《西安教育情况》、《金__》等刊发教育信息、播发涉教新闻100余条(篇),编发《__教育》35期,及时报道基层工作动态,教育发展赢得社会广泛关注。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滞后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学校需要维修和改造的项目较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5、安全隐患较多,各类矛盾时有发生,维稳安全责任依然很大。
三、下 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下年度,我们将按照“两手抓”(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项目建设)、“两加强”(加强重点工作推进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日常考核和综合目标考评)、“两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今年校舍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发挥三所省级标准化高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高中加快发展,提升全县高中发展整体水平。
三是紧跟市场发展形势,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圆满完成今年职教招生任务,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您对教育是怎样理解的?如何定义教育的本真?
■我在区教育局做了9年业务副局长,又在乡镇干了2年,在这期间听到了基层对教育的真实客观评价,我感觉到,教育的功利色彩依然很浓,教育亟需摒弃功利,回归本真。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不是让人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多的知识、更“贵”的文凭,而是对人内心的提升,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进,使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都是教育在发生作用。不仅校长、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家长本身也是教师,社会上的人也对青少年产生着影响,教育无处不在。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社会认知,方方面面都是教育。找到人的兴趣、特点、优势,确定未来适合从事的职业,促使其为社会做积极的贡献,这才是教育要实现的目的。单纯用分数衡量教育是片面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适合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到以下两方面。
让教师做幸福的人。很多教师不幸福,教师社会压力大,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常常转化为教师的压力;教师心理压力大,教师们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好教”,独生子女的娇纵任性脆弱,家庭教育不当,给教师的教育提出不小的挑战;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业务培训、理论提升、学生发展,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身体得不到休息,大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家,影响了家庭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让教师在8小时有效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强求教师加班加点,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社会的评价也不宜只关注考上“重点校”学生的数量,教师转化“问题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付出的心力更多,贡献更大,社会也应关注和予以肯定。
让学生做快乐的人。很多孩子享受不到快乐的童年。“好”的教育与“不好”的教育区别在哪儿?家长可能并不理解,有的家长从孩子两三岁起就“开发”孩子智能,孩子疲于奔命,想按照自己意愿玩儿一天都变得奢侈。在小学,大多“拼”的是语数外,甚或奥数,孩子们很累。这样可能会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像被激素催熟的果实,打破了成长的自然规律。为此,我们应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上,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去学科知识,更多的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的荣誉感、社会的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沟通合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想象,这在单纯的文化课上是很难达到的,要为他们提供更广的渠道,去图书馆、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把文化课的评价功能弱化,给学生们动手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要对基础教育进行反思,过去,教师们关注的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学生记住了多少过去已有的知识,学生会做题,但不会发明不会创造。课业压力大,最大的恶果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再有,应大量削减各种各样的评比,评比基本上都带有功利性,人们为了功利目的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事,比如做假。不要再让各种功利行为损害教育的机体,蒙蔽了教育的本真。
您提到的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有启发意义。教育的成功不是靠荣誉称号堆砌起来的,也不是靠宣传就能树立口碑,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做法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教育的公平均衡是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北辰区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公平、均衡发展是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缩小校际差距的有效手段。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抓住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两条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就近入学,实现机会均等。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实施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两个纳入”政策,将随迁子女入学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全区教育经费预算。学校为随迁子女创设了平等的学习环境,在入学、升学、学生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队组织等方面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在免收学杂费、课本费,享受奖优助困基金以及减免相关费用等方面也给予同等待遇。同时,将三类残疾儿童全部列入招生计划。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其集教育、康复、矫正、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现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区特殊教育学校也于2012年通过天津市首批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验收。
改善办学条件,实现硬件均衡。近年来,全区先后改建、翻建、新建了50余所学校,所有农村学校实现操场无杂草、无扬尘、无积水,新建的现代化标准学校大都在农村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在教师教研津贴、班车补助、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近年来,北辰区涌现出的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均出自农村地区学校。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辰区积极确保小区级、居住区级配套教育资源的建设。
创新用人制度,确保师资均衡。自2008年起,北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每年考核一次,三年评定一次,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对教职员工实行岗位聘任制,分级负责、分层聘任、竞争上岗、按岗聘人,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工作潜能;三是在考核评定上实行绩效奖励制,推行“三个倾斜”政策,即,向名优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及干部教师培训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在教育发达国家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与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和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引进全国知名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出台《边远农村教育三年帮扶行动计划》,对区内东、西部边远地区的19所中小学实施帮扶,优先安排优秀教师赴帮扶地区任教,提高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中给予政策倾斜,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等。还开展“优质校对口帮扶”,让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子”,实现教师相互流动、共同组织教研、共享教学资源等。通过“结对子”,优质校的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模式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被帮扶校,有效地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缩小了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实施过程监控,促进优质均衡。制定《北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要求各学校必须开齐开足课程,区督导室每年对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不但计入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卫艺等单项工作考评,还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施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全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督学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内划分若干小组,每组辖管3至6所学校,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督学责任区网络,使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行“在校时间、课程课时、家庭作业、集体补课、教辅资料、考试次数、招生秩序、择校择班”等八个方面的严格管控。推进“优质初中校建设”, 采取校际结对、对口帮扶的方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也是解决基层中小学教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有效方法。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资源班班通、笔记本电脑人人有、空中课堂全覆盖。所有中小学都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全区所有教室都通入网络,都安装电子白板;全区所有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全区各学校实现10兆光纤全覆盖,2013年下半学期,部分学校率先实现百兆光纤入校;全区6所学校建立了“自动录播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和同步传输,有助于教师分析自身教学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全部实现信息化,实现了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说到教育信息化,北辰区可说是走在了同类地区的前列,这方面有何新的进展?
■我区的教育信息化中心即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坐落于第四十七中学校园内,建筑面积5449.22平方米,设置教育信息化管理、教研、空中课堂、题库、督导等五个平台,形成技术应用与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化中心。同时,北辰区区域教育云平台将投入使用,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初步形成,教师、学生将充分享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将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届时,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将更加完善,将实现教育教学督导网络化、教研工作远程化、教育资源现代化、学科题库自动化、教育评价科学化,使北辰区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更加便于管理。云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课堂中带到自主学习中,向教师提问、讨论家庭作业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区域教育云平台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拓展,丰富教育资源超市,为构建北辰国民教育体系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在“十二五”末,北辰区将实现校园网络无线全覆盖。
天津市各区县都有针对师资培养的“三名”工程和本区特级教师评选等,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北辰区具有特色的师资培训工程。
■我想介绍一下我区的“三个工程”,即“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工程首期于2011年启动,“全覆盖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半,2015年结束。“三个工程”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
“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是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工作目标是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提升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考核与竞赛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建立手拉手联谊校,开展扎实有效的帮带培养活动,提高学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名校、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边远学校交流、指导,边远学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定期到优质校跟班学习、观摩;实施菜单式培训,通过任务驱动,进一步提升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教师教育工作者,打造优秀培训者团队,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全员岗位培训、全员校本研修和班主任全员专项培训外,还开展教师特色专项培训。深入研究师资短缺学科、交叉学科、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新领域,以及边远地区和特定群体急需的专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满足先进教育区县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特色专项培训的管理办法。
“千名人才培养工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100名区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使其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班集体建设、学校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论,形成教学特色、学生管理特色和办学风格;培养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班主任、一级校长,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取得学科教学、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300名区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使其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经验,并在全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效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培养600名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班主任、教学新秀、优秀青年干部,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实施通识类、学科类、拓展类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博客论坛、自主研修、阶段评估等方式进行研修学习,通过确定导师、本岗实践、挂职锻炼、境外培训、项目合作(借助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教育部信息技术实践基地、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等交流平台)、成果发表、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深度培养,通过成果交流、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典型提高。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方式与“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大体相似,培训类型有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校长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中层干部专题培训、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等。实施此工程,促使年轻后备干部快速成长、适应工作;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下的校级干部加快成长、胜任工作,并能够有效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经验;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校级干部成为优秀校长,并取得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在全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校级干部成为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名校长和教育家,并能以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针对学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比较突出的管理特色,取得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推广性的高水平学校管理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知名专家的首肯。
教育的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在北辰区的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当前,特色发展也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您对特色发展如何理解?北辰区在特色校建设上有何举措?
■学校特色可以表现在地域、时限、人文、历史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科、管理等诸多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一般具有以下标志:一是独到的办学思想基本形成,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得到肯定和传播;二是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并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三是办学思想已体现到学校管理的有关常规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四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素养。
学校特色形成的一般模式就有很多了,有“传统发扬式”:学校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辩证扬弃,使之再上新的台阶,成为更加鲜明的学校特色,例如第四十七中学的卓雅教育。这所学校是1954年杨连弟的父亲杨玉璞提议建立的市郊第一所中学,秉承杨连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增添时代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精神:君子应温文尔雅、气质高雅等,提出了“卓雅”教育。卓是卓越、卓识,是内在素质;雅是高雅、儒雅、文雅、典雅,是外在形象。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环境文化等。有“借题发挥式”:要求办学者具备追求特色的良好动机,否则就会对出现的机遇视而不见、错失良机,在机遇面前要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充分开发机遇的潜能,把难得的机遇用足用好,例如瑞景小学的书法特色。有“弊端矫正式”:教育上的弊端一般比较隐蔽,不太为人重视,即使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因难以克服而积习相沿,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合理存在。如果针对弊端除弊兴利,常能收到意外效果。典型的例子是陶行知创建晓庄师范,针对弊端提出了“打破死的教育,创造活的教育;打破假的教育,创造真的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北辰区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特色也属于此类。有“理想实施式”:从办学主体的主观的办学理想出发,通过办学实践使理想变为现实,例如北辰区华辰学校。有“困境奋起式”:例如集贤里小学科技特色的发展。在特色发展上,我区还有很多学校做得也不错,像普育学校、北仓小学、霍庄小学、宜兴埠三小,等等。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都能在认真分析本校资源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特色。
链接:北辰教育亮点拾零
在全市率先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性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先后投资近1.3亿元,在全市首批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
满足残障儿童接受15年一体化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学段,率先打造全市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教学质量检测和教育质量评估试验;
着力打造“感恩励志”教育品牌,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励志成长成才;
(一)以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为标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544.8亿元,增长45.7%,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3%,超过了中央规定的15%的目标,教育投入总量和比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
(二)以回应民生关切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46 %,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顺利。校安工程全面收官,3年共投入89.2亿元,建设和加固校舍744万平方米。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争取国家发改委投入1.6亿元,重点支持16所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我省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比原有翻一番(全国排名第10 位)。五是加强民族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高中改造,全面启动了首批少数民族文化基地学校建设工作,加大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教育援疆各项工作。六是保证学生吃上健康餐。收回了除个别合同未到期的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外承包食堂,省财政给农村食堂补贴资金7 000万元。七是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起草了《黑龙江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进入立法审批程序。八是进一步加强了助学工作。落实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全部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采购资金3.1亿元,农村寄宿生补助资金1.02亿元,高校各类国家奖助学金、伙食补贴及兵役资助6亿元,普通高中各类助学金1.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资金1.6亿元,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三)以重大改革试点项目为牵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
9个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试点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推进了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41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涉及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师资保障机制改革诸方面,对于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推进了省内边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涉及13个试点县区、267所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学校245所,标准化达标率91.8%,有6个县区达到100%。三是推进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四是启动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五是推进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与农业部共建东北农业大学、与教育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并分别签署了协议。六是扩大了教育对外开放。启动了黑龙江省教育对俄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启动了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招收了来自138个国家的留学生8 964人,学历生总数创历史新高。获教育部大学校长境外培训项目支持,派出大学校长12人,占全国派出总数10.9%,派出留学研修人员650人。全国第一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落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揭牌。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聚焦民生关切,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的全部工作都与民生相关。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决抓好教育民生实事的落实。
第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确保完成新建、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研究论证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全面总结校安工程,研究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完成标准化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大力推动各地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深入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下发指导意见,办好乡村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
第三,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推动我省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各项政策落实,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切实深化“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努力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年内完成20所特教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继续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改经验,增加10所实验学校。在国家支持下,积极实施绥化学院残疾人高等特教院校建设项目。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起草我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加强宏观设计,明确努力目标,细化工作要求,创造新鲜经验。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建设10个改革试点县,建成21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省级实训基地”的任务。
第五,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全面实施高教综合改革,推进“1161”工程,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扎实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抓好绩效检查评估。加大实施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力度,依托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科,与省内同类学科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优势学科投入力度,争取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评选中取得更好成绩。加强省级重点学科群建设,开展“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对俄合作相关的专业建设,重点建设300个本科专业、2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对俄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和培养创新工程。
第六,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省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12年指派专人对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供暖情况进行了调研,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把全省1 800所学校的“小火炉”全部改成暖气供热。各地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抓紧行动,制订好总体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务必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
第七,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争取中央幼儿资助奖补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建立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第八,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以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重点,提高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依托优势学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整合省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各种资源,面向我省在农、林、矿、药等方面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组建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拿出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成果。继续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计划。
(二)提高保障能力,为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强基固本。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要全面加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第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工作。一是继续筹好经费。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巩固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5%的成果,各地市要把此项工作当做年度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与财政搞好沟通,向主要领导作好汇报,确保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民间资源、市场资源、国际资源支持学校办好教育。适时启动高中化债工作。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协调物价财政部门,适时调整普通公办高中收费标准。积极对上争取义务教育取暖费补贴,增强经费保障能力。二是用好经费。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合理确定经费投入比例。要用好专项经费,明确支持方向,确定支持重点,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保证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进一步规范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做好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省属高校、厅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评价,对高校国有资产处置工作进行专项审计。三是管好经费。抓好新颁布的高校和中小学财务制度培训与落实工作。倡导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要做好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高校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监督,加大对专项经费、大型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第二,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要树立师德典型,推选教书育人楷模,深化对张丽莉等重大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二是抓好培养培训。要积极贯彻落实省人才规划纲要,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抓好“龙江学者”等专项人才计划实施和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推进“国培”“省培”计划,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三是加强科学管理。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相关职业标准,研制实施办法,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试点,深入实行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制度。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第三,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一是抓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高等教育要继续实行和完善质量年报制度;着手制订有关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试点;继续配合做好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工作,继续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二是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适应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测评要求,建立完善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实行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公开制度。要将各地、各高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订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继续健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以“龙学网”建设为依托,加快我省“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认真做好我省28个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推进工作。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实现全省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以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巩固义务教育
重点完善“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巩固“普九”成果。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四川省规定不低于45%的比例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审核、公示等管理办法,确保公正透明;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化解农村教育债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大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确保小学适龄人口全部入学,所有中小学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把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省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新建2-3个县级特殊教育中心;扎实开展好“随班就读”工作,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发展幼儿教育事业,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一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确保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启动创建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及艺体、劳技等教育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
以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提高普高教育
把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切实加大优质高中建设力度,基本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找准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快高中优质资源建设和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高的带动作用,以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为载体,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高中2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二是探索改革办学模式。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增加政府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考试体制和课程改革,创新改革思路,逐步构建新型高中办学模式。三是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为目的,扩大职业教育
科学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1:1的发展比例,把乐山建成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和学校界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重组职业教育资源,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3所。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发展壮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职业院校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四个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继续探索“提前渗透、职普衔接”的办学路子,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三是增强服务就业再就业实效。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突出抓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力争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8万人、高级技术人才3万人,完成各类城乡培训350万人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农村中学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子,实施职业预备教育,对初三毕业后不准备升学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引导其参加职业教育。
以实施“行动计划”为载体,促进民族教育
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精神,尽快改变乐山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继续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巩固提高民族地区“两基”成果,争创1个省民族教育示范县。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民族地区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初中和乡中心完小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杜绝随意变更项目学校、变更建设内容和调减建设规模现象发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建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
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为根本,推进民办教育
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为重点领域,努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的份额,力争到“十一五”末,乐山民办职业教育规模达到职业教育总规模的50%,民办学前教育规模达到学前教育总规模的60%,民办基础教育规模达到基础教育总规模的8%。认真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坚持民办学校在公益性用地及基本建设、税收、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用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学校和财团到乐山投资办学。积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力争在乐山民办学校中建成2-3所国家级或省级示范(重点)学校。
以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服务高等教育
加快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增强高等教育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支持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优化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大力提倡地方与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等大型科技文化设施,使地方与高校的设施和资源合成新优势。二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由在乐高校确定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由高校组织实施,开展联合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高校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难题。三是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按照政策要求,减免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收费,鼓励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高校捐赠,支持高校拓宽投融资渠道。四是抓好高校学生就业。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确定高校发展规模、办学层次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边远山区、民营企业就业。
以增强教师教育能力为突破,加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