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5:44:14
导语:在皮肤管理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综合护理;鼻咽癌;放疗;满意度
鼻咽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放疗治疗,放疗就是利用电离辐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门临床学科[1]。由于多数鼻咽癌属于低分化癌,对放疗治疗敏感,效果满意,但是由于放疗容易引起副作用及并发症,因此,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必须给与综合护理,先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临床放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1~60岁。所有病例均经鼻咽部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肿块40例(80%)、涕血15例(30%)、耳鸣16例(30.2%)、鼻塞16例(30.2%)、头疼12例(24%),其他疾病,糖尿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
1.2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放疗方案相同,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治疗,鼻咽癌放射剂量DT66-70Gy,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剂量60-66Gy。两组鼻咽癌患者在年龄性别、放疗方法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3 护理对策
综合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教育、放疗部位护理、口腔部位护理、全身皮肤护理、放射性损伤护理、放疗后心理护理、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放射治疗部位功能锻炼等方面。常规护理仅局限于临床基本护理。
3.1放疗前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鼻咽癌的发病及放疗方案、疗程、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全面了解基本信息,避免因缺乏基本知识导致患者对放疗过渡紧张和焦虑,影响治疗效果。
3.2放疗局部护理 鼻咽癌基本病理是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往往导致鼻腔阻塞,放射线治疗后加重局部刺激,产生水肿,从而造成阻塞症状明显,因此,放疗前后给于生理盐水冲洗,有利于减轻症状。放射线还可以造成唾液腺的损害,使空腔粘膜充血水肿,为了避免放疗对粘膜的损害加重,可以多饮水、含漱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出现溃疡影响功能时可以暂停放疗,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问题时,应给于补充流质维生素及营养物质,并经常做张口运动避免因放疗影响肌肉纤维化,导致张口困难。
3.3皮肤护理 放疗对于皮肤的损害主要取决于放射源、剂量、照射时间等,主要引起放射性皮炎,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等,严重可以出现感染。放疗时密切注意皮肤的变化,出现不适及时处理,严重时应暂停放疗并治疗皮炎,出现大泡给于抽泡液,出现渗出可以采取湿敷治疗,有感染的外涂抗生素药膏,百多邦、湿润烧伤膏等外用。并避免日光照射,防止各种不良刺激。
3.4放射性损伤的防护 部分患者在放疗时出现放射性食道炎,应及时发现并给与复合维生素B、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复合剂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具体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加重。
3.5心理护理 鼻咽癌是以颈部肿块、鼻腔阻塞、涕血等症状的常见肿瘤性疾病,目前鼻咽癌多数还是采取放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由于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在对患者进行放疗时给于适时的心理干预,才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放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资料也显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均有助于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2]。
4 结论
由于鼻咽癌放疗疗程长,射线对于正常组织、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局部不良反应[3]。我们观察发现,对于鼻咽癌的放射性治疗,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口腔粘膜的损害和张口困难为表现的不良反应,其次是皮肤放射性皮炎、食管炎、等,还有的表现为心理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因此,我们对于鼻咽癌的放疗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采取有计划有目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合护理执行依从性的关键在于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在动态过程中评价护理效果,对患者依从性动态监督,从而保证综合护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护理措施,使综合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发挥更大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余子豪,谷铣之,殷蔚伯,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8,(993):796-798.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24-01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3-4%,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是继心、脑、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的,通过对患者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基本知识的告知
告知患者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低血糖的症状、预防措施,告知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病人的生命。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健康教育的目标
使血糖达到并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并在饮食治疗,用药指导,运动方法教育,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防治和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主动的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能力。
3科学饮食
原则上控制总热量,使体重达到并维持标准水平,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或禁忌含糖量高食品;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谷类是基础,多吃粗粮蔬菜等纤维食物,减少盐的摄入,烹调时使用植物油,坚持定食、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控制体重,告诉患者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通过宣教,更正患者及家属饮食疗法上的误区⑴过度节食或全素食,致营养摄入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代谢产物酮体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⑵限制饮水,有些患者疾病早期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因此限制饮水,这是不妥的,口渴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的水份,所以口渴就应该饮水,否则引起脱水,高粘血症及血栓形成。⑶不敢吃水果,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的含糖量高,进食后会加重糖尿病,因此不敢吃水果,其实水果中含有很多微分元素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很好帮助作用,因此在血糖监测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吃些各种水果对人体是有宜的。现在很多的病人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定嗜好及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喜欢高脂肪、高胆醇食物,因此要矫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使糖尿病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体育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有减肥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运动,首选的方式是步行,最好是每天饭后30分钟至1小时运动最合适,活动频率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同时告知患者运动时携带含糖饮料或饼干,出现乏力、饥饿、头晕、出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进食含糖的食物或饮料以纠正低血糖症状,同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5糖尿病足的预防
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要做到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每晚用温水泡脚,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坏疽,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②每日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舒适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
6糖尿病的自我防治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大血管损害、微血管并发症,因此,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教会患者识别化验单的正常值。
7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一种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取得病人的配合,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根据病人的个性特征,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技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做好对糖尿病人的健康宣教有着重要意义。
我院自2010年以来共收治12例,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9岁,平均32岁。损伤部位: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8例,腰髓及马尾损伤1例。致残原因:交通事故10例,重物压伤1例,高处坠落1例。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康复教育。SCI发病突然,对患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且治疗效果常与患者的期望相差甚远,使患者担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出现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2],如不及时疏导会影响其整个治疗过程或远期生存质量。在康复治疗中,康复教育是康复成功的关键,脊髓损伤患者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心理因素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在护理脊髓损伤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我们既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脊髓损伤的严重后果及可能的预后与转归,又不能操之过急,要让患者逐渐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讲解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及需患者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患者、家属掌握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和康复的基本原则,掌握间歇导尿、ROM训练、翻身、移乘等康复基本技术,提高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
2.2 系统性康复训练。
2.2.1 处理。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休息时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仰卧时膝下不宜放枕,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以对抗内收挛缩;踝足要用尺板、沙袋固定保持于功能性中间位,以防止足下垂。
2.2.2 被动运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对于截瘫患者,伤后早期开始每日1次作被动运动,能防止下肢浮肿的发生或使其迅速消散。后期痉挛严重者,通过反复的被动运动可以降低肌能力,以便于接着进行功能运动。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足下垂的发生[3]。先近端大关节再远小关节。根据各关节功能做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达到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3次。已形成异生骨者,被动运动更是保存动度所必需,否则静止会加快动度丧失。当下肢恢复部分肌力时,仍须进行被动运动。由于截瘫患者易发生跟腱挛缩与下肢内收挛缩,必须重点牵伸训练跟踺,、小腿三头肌、腘绳肌和大腿内收肌群等,以利于日后进行站立行走。
2.2.3 增强肌力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对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瘫痪手术法宜轻,时间宜长。每日2~3次,每次约15min。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以主动锻练为主,提高上肢及躯干肌力,以带动下肢运动。教会患者床上翻身方法,并进行起坐训练。训练病人掌握床与轮椅的转换,扶架站立及扶步行车行走。逐渐过度到拄拐行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助力运动或抗阻训练。随着肌力的增强,注意加强患者的耐力训练。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预防压疮形成。局部压迫和持续压迫时间过长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患者每2h应更换一次,翻身时防止剪力造成的皮肤损害而形成压疮(裂口),避免在床上直接拖拉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床单位平整无皱褶,减少摩擦和局部的压力和切力。禁忌按摩压红的软组织(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如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受损,按摩将使受压部位肌丝断裂加重损伤),有红斑时翻身时间应缩短,可使用气垫床或柔软的海绵垫、软枕将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托起,气垫床可使全身骨突处受力面积分散,有利于预防压疮,但不能代替变换。转移和放置患者时要注意避免剪力。不能使用气垫圈,因圈内皮肤循环不良,反而易使中心区呈淤血状态。
2.3.2 泌尿系管理。脊髓损伤病人宜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ml以上,以稀释尿液,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对留置尿管者,要定时开管,在每次前10分钟开始排尿意识训练和反射性排尿训练,对尿潴留者,每次导尿前,应配合使用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建立排尿反射机制。排尿时尽可能用腹压,同时按摩挤压膀胱区,以促进膀胱排空,减少残余尿量。对残余尿量>100ml者采用间断导尿或留置导尿法。残余尿量在400ml左右时,导尿4~5次/d;残余尿量为300ml左右时导尿3次/d;残余尿量在200ml左右时导尿1~2次/d。国际上已经普遍将间断导尿应用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由专人负责,每4~6h导尿一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超过500ml。对尿失禁患者要注意训练膀胱张力,以不使尿液外溢为原则,养成定时排尿习惯。
2.3.3 预防肺部疾患。肺部疾患多以高位脊髓损伤者多见。是脊髓损伤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因呼吸肌的神经支配出现障碍而瘫痪,不仅通气功能差,咳嗽力量也显著降低。同时因患者长期卧床,分泌物在呼吸道内堆积,不易咳出,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坚持每天拍打、叩击患者的胸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雾化吸入,防止分泌物在气道内潴留。定时开放门窗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
2.3.4 便秘。脊髓休克期后易发生排便障碍致便秘。主要是脊髓损伤缺乏胃结肠反射,结肠蠕动减慢以及直肠的排便反射消失而使水分过多被吸收所致。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肠蠕动及训练排便反射。可让患者每天3次按摩下腹部,每次40~60下。也可适当手指刺激按压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应用缓泻剂、灌肠、针灸等。指导患者多食含纤维的食物。
2.4 日常生活独立能力训练。SCI康复目标一是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二是使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创造性生活。不仅让其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后,应充分应用康复训练和护理在病房延续的模式[4],指导、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后的延续治疗,减少“替代护理”,以“自我护理”为主[5],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训练患者提高生活独立能力,逐步减少对患者的帮助,让患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使之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性,以达到日常生活完全独立。经ADL训练,除四肢瘫患者外,90%的患者均能达到日常生活自理或较少的帮助,能自行更衣、入厕及处理个人卫生,如洗头、沐浴、洗衣等。40.2%的患者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整理床褥、洗菜、烧饭等。颈髓损伤患者能自行吃饭、坐轮椅进行户外活动。5%的患者已重返社会,进行一些社会工作。
3 结果
我院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以动为主,动静结合,负重矫形,强化训练”的方针,经综合性康复治疗和护理,使90%以上患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除四肢瘫患者外,24.6%能拄拐行走,54.7%能扶助步器行走,18.7%可自坐、翻身,完成床与轮椅的转换。大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改善了关节僵直、挛缩和畸形等情况。46.5%建立了自主膀胱,使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金,王楚怀,刘艳,等.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及心理的影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 ation,2008,23(4):282-283
[2] 周贤丽,汪琴,刘宏亮,等.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6):363-363
[3]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9-390
1.1研究对象
随机将我院40名护士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名,均为女性。A组护士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34.2±2.3)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名,大专12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0名。B组护士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34.0±2.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名,大专13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9名。两组护士在文化程度、职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教育、职业安全知识学习等,一般是通过晨会形式开展。B组护士在A组的基础上行职业安全健康与艾滋病防护知识宣传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艾滋病防护知识教育: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及专业知识考核,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性质、传播途径)、防治方法、态度(对患者、对职业、对相关行为)等内容,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护士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知晓护士侧重艾滋病深层知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对部分了解护士则给予艾滋病防护等知识教育;对不了解的护士,则行理论和实践结合、一对一指导等干预。②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职业安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学习,让护士认识到艾滋病防护的重要性,进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操作、消毒管理等制度,避免感染艾滋病。同时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及时上报,对症处理。两组护士教育均维持半年。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艾滋病态度等情况,均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完成,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知识掌握越好、态度越好。②记录两组干预后职业防护能力变化,包括严格按照规章操作、治疗盘合理应用、防护用品正确利用、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态度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B组护士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态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士干预后职业防护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后治疗盘合理应用、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护士干预后严格按照规章操作、防护用品正确利用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糖尿;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3-01
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类疾病,长期患有此病可以引起患者的器官损害。增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教育,弥补患者的有关糖尿病知识,缩减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对于患者提升对生活的期望具有重大意义[1]。2013年1-10月,58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后,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达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0月间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58例,入组患者均神志清楚,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人院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34―7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例,初、高中32例,高中以上15例。住院时间为9~13d。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定时测量体重并记录,为饮食治疗、疗效观察作参考。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饮水量、食量、尿量及尿液的颜色和气味。观察患者的神志、视力、血压、舌脉象及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口腔感染、皮肤感染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因病程长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悲观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2],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其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用恰当的语言循序渐进解释情志与疾病的康复关系,并使其了解自己病情基本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从而使情志保持最佳状态,以利于配合医疗护理的需要。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病痛的折磨,常有、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关爱和温暖,感觉有所依靠。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不要在患者面前伤心流泪,以免给患者造成更 的精神压力。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治病和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 ℃~20 ℃、湿度在50%~60%为宜,尽量避免紧张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遵守饮食计划。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肥甘、厚腻、醇酒、烧烤及辛辣之品,禁食含糖高的水果。饮食量可根据患者的体重、运动量、性别、年龄和具体病情来计算。
2.4 运动疗法护理。糖尿病人适当运动,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轻体重,改善代谢和恢复胰岛β细胞的贮备功能。运动疗法与饮食疗法并用,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根据病情,与医师商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勿使感到疲劳,每日坚持定量运动。 指导患者选择在饭后血糖高时进行。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切勿超量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
2.5服用药物护理
降糖药宜在饭前15~30min服用,护士应亲自监督患者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注射胰岛素时应首选普通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注射时间以饭前30min内为宜,应经常更换皮下注射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在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宜先抽吸普通胰岛素,后抽吸长效胰岛素,避免影响普通胰岛素的速效特性。
2.6 对症护理
2.6.1 对多饮、多食症状,要结合病情,严格执行饮食治疗规定。对饥饿感明显而非低血糖所致,可给粗纤维食物充饥。对多尿者,要注意便后清洁,防止感染发生。合并感染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的护理措施。如给肺结核者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皮肤瘙痒、疖肿者,要按医嘱及时止痒或清洁换药。泌尿系感染者,应针对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症等表现进行对症护理。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者,应嘱适当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低盐饮食,警惕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的发生。随时备好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2.6.2出现低血糖反应,如疲乏、饥饿感、头晕、出汗、心悸,应立即给患者吃糖果或点心,以缓解症状;昏迷者,立即作血糖检测,继之静推50%葡萄糖40~80ml。
2.6.3酮症酸中毒者,表现为精神倦怠,极度口渴,食欲减退,尿量增多,伴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加深加快,呼气有烂苹果味,严重者明显脱水、尿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以致昏迷。此时,护士应立即配合医生做好血糖、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4~6单位/h)持续静脉点滴胰岛素,大量补液,以纠正失水、酸中毒,改善电解质平衡。
2.7保健指导
传授糖尿病防治知识,如测定尿糖、控制饮食方法,药物治疗法注意事项等。避免情绪激动,做好膳食及运动方式、运动量的指导。注意皮肤、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到医院复查,随身带治疗卡。
3 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常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病情反复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除药物治疗之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逐步加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等严重后果[3]。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治疗的5项基本措施: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被称为“五架马车”,综合护理干预是公认治疗糖尿病成败的关键。很多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的控制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鼓励和主动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向其展示种种选进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自觉遵守饮食运动疗法,按时服药打针,定期监测有关指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自觉性,从而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香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38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
【关键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压力性溃疡,压疮最初称为席疮,再发展称为褥疮,现称之为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多种状况,很容易发生压疮。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龄26~82岁,平均62.5岁;原发病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脑出血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梗塞57例,病毒性脑炎9例,癫痫6例;入院时皮肤都完好无破损。按照随机原则,设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防压疮护理方法:
1.2.1动态评价
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动态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2保持皮肤干燥
常规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清洁平整,每日擦浴1~2次,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被服,对于大小便失禁、呕吐、出汗等患者,应及时清理、更换,尤其是老年患者,必须确保和消除其共发病因。留置尿管的患者,翻身时特别注意避免身体任何部位压住管路,尤其是尿管连接头部位。
1.2.3护理
经常改变患者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因为能维持身体局部微循环的畅通,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常规是2h翻身1次,有研究表明与侧卧位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有利于某些解剖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
1.2.4营养支持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进食量少,致使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控制感染,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2.5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预防压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预防压疮的方法指导,如翻身技巧、床上擦浴的方法、营养饮食配方及选择,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燥,不厌烦,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到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治疗操作要轻柔准确,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使之配合治疗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1]。
2 讨论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已有研究表明,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局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重、体温[2],老年人、消瘦者、体温过高或过低者、精神抑郁者均易发生压疮。另外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长期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心情抑郁,精神紧张,主动活动及配合性较差,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组织容易被分解,易诱发、加重现有的疾病,从而促使压疮发生。
压疮发生率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真实反映,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体重较大、长期卧床、皮肤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发生后很容易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3]。实施预见性的压疮护理和管理,能有效预防院内压疮的发生。1、2期压疮护理原则是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多采取暴露疗法。而对3、4期压疮护理原则是保持清洁疮面,促进愈合,有坏死组织时应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对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每1~2h翻身1次,做好记录。加强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告知患者及家属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只有掌握了全身和局部以及心理到生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有助于压疮的预防愈合。
综上所述,压疮虽然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一大难题,但只要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结果,针对不同危险等级制定不同标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计划,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20.
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及建筑材料加工业,以及铸造业的破碎、磨粉、包装、运输等环节。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入的粉尘量、粉尘侵入途径、粉尘沉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在众多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石棉尘不仅引起石棉肺,且具有致癌性: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病,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2微米至10微米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此外,荷电粉尘、溶解度小的粉尘、硬度大的粉尘、不规则形状的粉尘,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表现如下:粉尘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引发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刺激作用等病症;如果粉尘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混浊、眼睑水肿和急性角膜炎等病症;粉尘侵入皮肤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肤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根据粉尘的种类、浓度、接尘时间,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规定,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符合卫生条件),Ⅰ级(轻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高度危害),Ⅳ级(极度危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各级卫生部门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卫生监察工作的重点。经分级检测,粉尘危害达到Ⅳ级的企业,必须在一年内消除,否则卫生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在试生产时必须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凡有Ⅲ级、Ⅳ级粉尘危害的,不允许正式投产;有Ⅱ级危害的,不应升入国家二级以上企业。
目前,粉尘对人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尘肺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因此预防粉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十分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一级预防――主要措施包括: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定期检测――即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实施定期检测,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健康体检――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证、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
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的基本知识。
加强维护――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1.建立健康档案
1.1设计问卷。
登记接受健康教育的老年人的家庭住址和个人联系方式。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预防知识、糖尿病病因、表现、治疗等知识。
1.2分析问卷。
通过分析问卷,找出接受健康教育的老年人所缺乏的糖尿病知识的共通问题,确定健康教育内容,以便于缩短健康教育时间,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1.3多次调查,反复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半途而废,要让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渗入生活,深入人心。
2.健康教育方式与内容
2.1健康教育宣教者的选择。
选择有多年临床经验并且有扎实理论基础、沟通能力强、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医护工作人员或者医护教育者作为健康教育宣教者。
2.2健康教育方式。
2.2.1“看图说话”互动式教育。“看图对话”的理念是根据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启发式提问代替单一灌输的方式[5],是以图画为媒介,结合小组讨论的新型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2005年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009年4月在我国推广应用[6]。
2.2.2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制作并发放浅显易懂的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做专题讲座、联系社区举办座谈会、放映糖尿病相关知识录像、请糖尿病患者现身教育等。
2.3健康教育内容。
2.3.1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患病后入院易产生焦虑心理,对疾病充满担心,健康教育宣教者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告诉患者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康复的信心。
2.3.2糖尿病基本知识宣教。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习俗,向其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概念、病因、流行病学特点、高危人群、分型、诊断、临床表现特点、潜在危害,等等。
2.3.3糖尿病饮食要求。让受教育者认识到长期的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饮食治疗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高算出标准体重;根据标准体重和工作负荷计算每人所需总热量;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将总热量分配到每餐中,每餐的热量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来提供,并适时补充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饮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主副食数量基本固定,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要随便增减食物。并且动态监测体重,及时调整饮食。最关键的就是要长期坚持饮食治疗。
2.3.4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干预。运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清楚合理有效的运动不但可以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的负荷,而且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并发症的减少,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性,从而使得患者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制定运动计划时,要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并发症、各项治疗等情况来决定。运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运动过程中以不感觉疲劳为度,如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状况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能量;如出现胸闷胸痛,则要及早就医。
2.3.5药物的护理。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很多患者坚持出院后的家中治疗。要让患者遵医嘱服用口服降糖药,告知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的服用时间、副反应及服药的注意事项,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者药物的计量。对于使用胰岛素者,则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方法,观察胰岛素使用的不良反应,并学会自我处理。
2.3.6糖尿病足的认识。用图片让受教育者认识糖尿病足,介绍糖尿病足产生的原因。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检查足部一次,教会他们评估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足部皮肤颜色、温湿度情况。注意选择合适的鞋袜,每天适量地运动,并保持的清洁,避免感染,预防外伤。观察到足部有异常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2.3.7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包括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体重、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体格检查,识别处理和低血糖等[7]。自我监测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最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办法的主要进展之一,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教育人员提供一种动态数据,应用便携式血糖计可以经常观察和记录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8],要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血糖计和观察血糖数据。糖尿病国际联盟强调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成功自我管理和控制疾病的前提[9]。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当前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0]。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6.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third edition)[R].2007.
[3]王佳梅,张丹.门诊健康教育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6):757.
[4]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教育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8-118.
[5]李兵晖,张超,朱文娣.“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8-49.
[6]石莲桂,张利娟,吴艳平,刘立君,刘艳平.看图对话教育方式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水平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3A):6.
[7]王玲玲,陈立英,付春华,耿纪录.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82.
[8]王宁,王永红.糖尿病防治的社区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33.
关键词: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02-01临床上为了抢救生命,维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术已成常用治疗手段。由于气管切开后空气不再经鼻腔过滤而是直接进入呼吸道,会出现呼吸道干燥、肺不张等现象,增加了感染机会[1],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但多数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可能长期住院,需佩带套管出院的越来越多,而家属正是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的直接提供者,护理干预作为出院后一种连续性护理方式,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防止疾病复发和再入院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9月出院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干预组,年龄21~74岁,其中女7例,男37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同期归档病例37例为对照组,年龄19~72岁,其中女4例,男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健康知识掌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整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建档,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并发症、出院状况等,干预组由随访护士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2次,每月进行上门指导,随访护士为该患者的责任护士,对病情较熟悉,相互信任度也较好。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导相应的护理操作和健康宣教,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和门诊随诊。
1.3 干预措施
1.3.1 出院准备:对家属进行感染知识宣教,使其意识到呼吸道感染的严重危害,掌握预防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口腔护理、吸痰护理、鼻饲护理等。针对患者出院时的病情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备齐一次性无菌用物出院。
1.3.2 湿化呼吸道
1.3.2.1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温度20~22℃,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湿度60~70%。气切套口上覆盖2~4层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湿过的纱布,纱布应每日更换或随脏随换。
1.3.2.2 湿化:间歇湿化:将糜蛋白酶400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每隔30~60分钟沿气管壁缓慢向气道内注入2~3ml,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持续湿化:将湿化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4~6滴/分。通常情况下每昼夜不少于250ml[2]。
1.3.3 预防感染
1.3.3.1 空气消毒:隔离患者,入室一律戴口罩,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陪伴和探视。每日开窗通风2次,30分/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日,30分/次。湿式清扫地面,如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1.3.3.2 气管切开护理:用无菌棉签沾取0.5%碘伏溶液,以切口为中心,由内向外以环形法涂擦切口周围皮肤,直径在10cm以上,2次/日,注意观察切口处皮肤有无红肿和异常,内套管每6h取出,每次清洗内套管或消毒切口皮肤时更换切口处“Y”型纱布垫,分泌物过多时随脏随换。
1.3.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闻及痰鸣音时,宜先翻身、叩背,刺激患者自行咳痰,效果不佳时再行吸痰。掌握正确的吸痰指征和吸痰要领,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模式的改变,同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
1.3.3.4 预防肺部感染:每日定时测T、R,每2h翻身叩背,每一肺叶需叩击1~3分钟,120次/分[3]。多取侧卧位,以利肺和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每日口腔护理2~3次,预防口腔感染。严格掌握鼻饲方法,以免胃内容物返流造成误吸,引起肺部感染。
1.3.3.5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前后规范洗手,一次性无菌用物做到一次一更换。吸引器、贮液瓶每天清洗,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彻底清洗气切内套管壁附着的黏痰和堵塞的痰痂,煮沸消毒半小时,冷却后戴上单只无菌手套取出重新置入。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调配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感染率等方面,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a= 0.05。在P
2 结果
详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统计
组别例数居家一周(%) 居家一月(%) 居家二月(%) 居家三月(%)干预组
对照组44
37 0(0%)
2(5.4%) 7(15.9%)
21(56.7%) 3(6.8%)
13(35.1%) 5(11.3%)
16(43.2%)卡方校验x2值 2.44 14.841.62 10.64 P值 0.399 0.000 0.001 0.0003 讨论
对照组虽了解感染相关知识,但因要细致护理,又无专人督促指导,以致各项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加之工作繁琐,病程漫长,往往会产生懈怠心理,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由于通过随访护士的定期随诊和上门指导,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上述的护理干预措施,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得到了持续性医疗照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进和维持了患者的健康,也增强了家属的从医意识和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华卓君.ICU气管切开病人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2006.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