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业会计的成本核算

时间:2023-10-08 15:44:14

导语:在工业会计的成本核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业会计的成本核算

第1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 会计核算 收入与成本 计量

一、路桥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意义

对于路桥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来讲,经济获益是其进行生产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加强对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对于企业成本的分析和预测以及经济数据的考核意义重大,同时其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还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运用成本核算,路桥施工企业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将其作为生产消耗的重要根据,继而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加以分析,最终方便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的计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可以生产消耗以及成本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加以有效的反映,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消耗,最终实现对各种问题的有效控制。核算过程能够查明企业生产中的各种优势和劣势,继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最终切实改善企业的经营情况,降低路桥企业的成本消耗。

路桥企业运用产品的成本核算方式,对于固定资金的增减以及流动资金的增减情况可以进行及时的反映,最终能够有效强化对产品资金的管理,而且还能实现对使用资金的节约,最终为其相关决策提供有用的依据。

路桥企业借助产品成本核算,对于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加以有效的计算,同时可对产品成本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加以修正,最终确保其与实际更加贴近。

二、路桥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的控制力度较弱

很多路桥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运用的核算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路桥企业的增收方式主要通过加大产量来落实,对于成本费用的消耗并不会太过关注。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控制进行单一划分,对于技术方面的成本控制和经营方面的控制过于忽略,仅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导致生产过程受到很大的局限。这对于企业而言,不但会影响到其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对其产品技术的变革也会产生影响。

(二)路桥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没有完整性与合理性

当前路桥施工企业中,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由于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人工成本的收集不完整,而且生产建设过程中对于人工的庞大性和繁杂性没有充分的考虑,仅仅是将对象范围局限于一线技术人员,对于参与生产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研发、市场等人员都未加以考量,最终致使成本信息缺失,人工消耗得不到及时的反映。

(三)没有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

很多路桥施工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在核算过程中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核算方法的错误最终与自身的实际不相符合。另外,其次,一些路桥施工企业以及单位在会计核算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和特点,采取的核算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其准确性降低,核算的效果也大幅度下降。

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一)明确路桥施工企业收入与成本的组成结构

路桥施工企业合同收入的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和客户签订合同时规定的总金额;其二主要指的是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对施工人员的奖励以及工程索赔或者工程变更而产生的费用。对于以上两类收入的确定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确定。

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成本就是路桥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达成某一约定而产生的相应的费用。合同成本的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所有费用的确定必须是在订立合同以后。例如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合同订立后出现的投标费、差旅费等各种费用,此类费用要当做合同成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根本条件:其一,费用可以被可靠的计量,费用也能被单独加以区分同时合同必须是签订后的。如果合同成本在确认过程中发现无法满足上述的几个条件,就应当将其计入到损益中去。其二,在执行合同或者签订合同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其三,路桥工程施工环节中产生的各种零星收益。

(二)当能够可靠估计结果时,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情况

当合同结果能够被可靠估计时,对于合同的收入和费用需要路桥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完成的百分比来加以确认,针对固定造价合同而言,有三个鲜明的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准确可靠。其一,对合同总收入能否可靠计量需要加以确认,例如某一合同时有效的,且对合同中的总金额有明确的规定,则证明其是能够被可靠加以计量的;其二,与合同产生联系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会流入企业内部,也就是说该合同可以被正常加以履行,企业也可以收到合同规定的价款;其三,对已经实际发生的合同应进行独立的区分,并且合同能够被加以可靠的计量,也即是企业可以根据固定好的成本加以核算,对当期成本和下期成本之间的界限有明确的划分。

(三)当无法可靠估计结果时,选择的合同成本与合同收入的确认

计量路桥企业成本与收入需要对两种情况进行区分,其一就是对能够可靠回收成本的分析,根据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来确认合同收入,其二就是当合同成本无法收回时,当发生时就应当将其作为合同费用,不能将其确认为合同收入。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路桥工程在我国建设程度的不断成熟以及持续性发展,对其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显得十分的重要。路桥施工企业的收入与成本的核算关系着企业管理会计以及业务管理的效率效果。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收入与成本的确认与核算,积极应对确认与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确保其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博.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收入确认中的运用[J].北方经贸,2015(07):367-368

第2篇

成本是企业控制各种劳动耗费的手段,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成本管理有助于落实责、权、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传统手工核算成本的时效性、准确性受到限制,已很难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会计领域工业会计最难,而工业会计中成本会计最难!

1979年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总帐、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管理等模块已经非常成熟,唯独没有一个象样的、通用化的成本核算及管理软件。98年底,金蝶公司成功推出了《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这一运用电子计算机现代化手段进行自动化的成本核算、分析及管理的先进工具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轻松的解决方案。

二、适用范围

目前,《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适用于采用品种法或类品种法的工业、加工、制造企业。

三、模块结构

四、系统特点

(一)界面清晰、思路流畅、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完整地保持了WINDOWS的操作风格,并继承了金蝶财务软件的一贯风格,使得系统在界面上看起来清晰流畅。操作起来简单易懂、易学易用,快速上手。

(二)与金蝶软件其他模块无缝联接,自动获取费用发生数?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自动和金蝶软件的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业进销存、总帐等模块挂接,挂接时能自动获取工资、物料耗费和固定资产折旧数及其他任何要素费用的发生数,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能自动生成记帐凭证(含费用发生的凭证、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分配的凭证和完工入库的凭证三大类)。生成的凭证可传至总帐系统。成本系统和其他模块之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科学的整体。这样不仅减少了重复输入,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成本计算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三)高度自动化

成本管理被称为工业会计的一大难题,难就难在数字繁琐、计算复杂。因此,成本管理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自动化问题,金蝶成本管理系统目前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高度的自动化。

1.自动从金蝶总帐、工资、固定资产、进销存等模块获取各项要素费用的发生数。

2.自动完成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自动完成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自动完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5.成本计算过程中自动产生记帐凭证并传至总帐系统。

6.自动生成成本计算过程中的一系列帐表。

7.自动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

(四)规范而清晰的成本核算流程

第一步:进行要素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的归集和分配

第二步: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步: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步:进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这样的流程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对用户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即使是对成本会计原理不太熟悉的用户通过系统的操作也能快速领略成本计算的奥妙,在短时间内学会成本核算的庞大体系和原理。

(五)丰富的报表体系

软件的最终结果是输出一系列报表,用户通过这些报表达到对业务的控制和分析。金蝶成本管理系统不仅全自动完成成本计算,而且还能输出成本会计所需的一系列成本核算帐表。这些帐表包括以下四大类:

1.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表类: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2.成本计算的过程表:辅助生产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

3.成本计算的结果表:生产成本明细帐、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4.成本分析报表:要素费用分配分析表、产品成本结构分析表、产品成本比较分析表、产品成本趋势分析表。

(六)灵活的处理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可以说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系统除了提供一系列自动输出的报表和规范的成本核算流程之外,还提供了用户灵活处理的余地,表现在:

1.可以自由定义成本科目体系,可有选择地修改系统产生的凭证。

2.可以设置自己需要的费用分配部门、费用要素、成本项目等。自由选择成本会计政策。

3.既可与金蝶软件的总帐、工资、固定资产、工业进销存几个模块无缝联结,又可独立运行,独立运行时须由用户输入费用发生数。

(七)系统提供了多达七种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

(八)强大的自定义成本报表功能

系统提供了按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数据性质(期初数、本期发生数、期末数)四个标志随意组合的成本数据和类似于EXCEL的表操作功能,让用户自定义成本报表。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现阶段企业会计工作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发展作用下产生的经济产物,主要标志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企业价值核算以及采用复式记账法形成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会计工作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专业的会计工作系统。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同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只有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区分二者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差异、防止核算失误,才能切实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一、建筑企业会计

建筑企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因素,其经营活动具有项目多、周期长、涉及广等特点,在资金来源、资金筹措、资金运作、工程预算级工程量等方面价款的结算方式与其他行业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会计信息直接影响企业工程招标、工程质量、工程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的确定。建筑企业会计需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安排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建账,并且应用复式记账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准确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定期进行会计报表,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建筑企业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建筑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性质的影响具备许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标志性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会计核算的分散性、会计对象的单向性、会计工作的周期性、价款结算的多样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最大特点就是具备一定的分散性,由于建筑企业所参与或经营的工程项目众多,难以运用统筹管理的模式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因而针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应该赋予更多的会计核算权限,而且每个工程项目都会有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且及时向上级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与工业会计只针对工作车间进行会计核算相比较,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法更加广泛。

建筑企业会计对象是指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内容,具体指代独立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单位工程或工程中的单个项目,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会计工作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单项性特点。同时,建筑企业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周期比较长,会计成本核算、会计信息整合、会计监督以及资金流量管理等工作的实行是在一定时间限制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还应根据工程项目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定期进行工程核算及合同方结算,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资金有效收回,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多样化,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都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建筑企业价款结算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工业企业会计

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与建筑企业相似,都是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和进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在应用最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下,将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劳动产品的需求。工业企业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会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和销售渠道得到合理的费用补偿,生产收入一部分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再生产活动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一部分用于企业税费上缴,作为国家积累资金。综合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可以概括为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为辅,通过建账、结账、报账等会计方法反映出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消耗与变化。

三、建筑企业会计和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相同的工作内容,如果难以有效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核算失误,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继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明确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将二者的会计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对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企业进行存货核算、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及收入核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会对材料采购方向及采购成本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除了包括材料买入、物流费用、材料损耗等方面的经济投入,还包括材料的存储费用和增值费用;工业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存储费用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会计核算中,工业企业关于材料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税的核算方式与建筑企业相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企业进行材料存储费用的计算时对分次摊销易耗品按照在用易耗品、在库易耗品及低值易耗品几种科目进行明确的分类核算;工业企业则按照材料的原价值进行价值易耗品和待摊费用的转换,同建筑企业应用的平均摊销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内容不同,建筑企业的长期资产核算在名称、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对象主要是资产工程,建筑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对象既包括建设运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又包括建筑企业参与建设或独立承担的临时性工程。建筑企业的流动性较强,工程项目建设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因而建筑企业长期资产核算对象明显区别于工业企业。在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往往在运行生产项目内进行,不仅对生产项目固定资产及生产活动形成的成本支出进行会计核算,而且对生产施工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承包项目和付款项目都会进行系统的核算。工业企业的长期资产核算科目既属于企业成本核算,又属于企业盘存核算,同时也是企业对生产项目的结算,反映出生产项目长期资产建设的全部内容。建筑企业的长期资产结算主要是对资产工程和临时性工程进行会计核算,核算内容包括工程设施投入和专项工程支出等,以工程项目具体施工环节的成本支出为基础,加上工程项目的专项物资成本,既是对工程项目的长期资产进行准确的计算,同时也是明确工程盘存数量的重要手段。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主要包括成本种类、成本项目、成本计算周期、核算方法几个方面。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具体指代建筑工程成本、工业产品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成本的计算一方面包含工程实际成本,同时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也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通常指代直接工资、生产材料、生产费用、直接支出等方面的计算。建筑企业工程的特点导致了建筑工程成本的划分和工业产品的成本划分存在明显差异,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即使进行简便的工程耗用计算方式,还原成工业企业的产品计算模式,与工业产品的成本计算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收入核算上的差别,不仅表现为经营收入的分类,在明确收入原则、核算收入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建筑企业在进行收入和算时,会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将经营收入尽心明确的分类,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将工期较短、资本价值较少、且能够按照项目合同按时完工的工程项目确定为经营收入的组成部分,所有工程项目的经营收入核算都按照合同收入中确定的经营收入进行计算的。工业企业进行收入核算主要以企业确定发出的生产产品、劳务提供、价款凭证等作为主要核算依据,而且具有明确的收入核算原则。

四、总结

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联系,切实保障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晓飞.浅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J].民营科技,2007(03).

[2]袁梦生.建筑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2).

[3]甘霞.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

[4]伊军红.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构建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创新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欠缺实践环节, 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交流,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三)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瑜.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第5篇

会计内控体系是一项系统过程,它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工业会计的基础性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而伴随企业运营活动的开展,经营资金也在不断运动中。那么,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对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建立的若干思考

(一)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需要融入工业企业的战略决策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通常将会计内控制度看成是财务机构的工作,与公司其它部门和领导层没有关系。如此一来,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困难重重;而即使建立了会计内控体系,往往也不健全,进而无法进行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将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融进工业企业的战略决策中,该内控体系才能发挥作用。

(二)要重视会计内控工作

工业企业要强化会计内控意识,深度了解和意识到会计内控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现实意义。企业领导层应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此外,应做好宣导工作,让全员参与到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来,并在内控过程中承担起应负的职责。要依据企业本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订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计划,加强企业材料采购、生产运营、营销、收付款、成本消费、投融资等方面的会计管理工作,使会计内控工作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三)建立、完善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工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健全会计核算体制;探寻和建设科学、规范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模式。同时,还应建立会计内控管理的责任指标体系,以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营目标和文化观念作为内控工作的基本取向,并对企业各类管理职能机构进行详尽的说明,以此保障会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行。另外,应强化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内控工作的公正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建立以下内控体制:货币资金内控体制、营销与收款内控体制、采购与付款内控体制、成本消费内控体制、固定资产内控体制、对外担保内控体制、对外投资内控体制、筹资内控体制等等。

(四)以会计内控目标为中心,分层次贯彻执行

企业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备,它能预防会计信息产生损伤或被盗窃。企业应以该目标为中心,至上而下、分层次进行,而目标的分解应权衡目标的可计量性。这是由于如果目标不能计量,就无法得知工作的进度,也就无法进行考核,从而无法有效激励员工。会计控制目标的策划还应权衡上下级目标的连接,应使企业中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假如通过极大的努力都无法完成会计内控目标,那么工业企业职员就会在工作中迷失。目标分解后需要贯彻和落实,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流程和举措以保障目标被贯彻执行。例如:要让财务会计报告体现其可靠性,这就牵涉到单位内部控制的各方面,仅财务部门来说,就牵涉到财务会计部门的职位设置以及单位内部会计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的订立。此外,应建立资产盘存和清查体制、建立内部稽核体制,并定期审计财务制度和内外部对账体制。至于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也必须明确。工业企业应强化各机构间的会计信息交流和协作,更新财务软件的办公版块,提升软件在会计核算、财务解析、风险估测等方面的准度和质量,从而实现工业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三、补充

第6篇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随着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改革、定编、定性等活动的进行,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创新性的转化为按照准公益型、公益型、其他型管理。但是,近几年来,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仍然采用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这些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随意性比较大,会计核算的种类五花八门,同时核算过程不符合相关规定。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不断有新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出现,但是,有些水利单位保留着旧的思想观念,停留在老制度上。还有些单位没有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都阻碍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

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第二种是企业;第三种是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他们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随着我国政策的改革和深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会计的基础工作普遍性薄弱,财会人员素质差

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度强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从事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符合该工作的要求。近几年来,财务管理不断增加投资幅度和投资渠道,同时财务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管理中设立了相应的财会机构,并且也有财会人员,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财会人员都是从事业会计转过来的甚至是兼职人员,并没有专业的证书作为凭证,缺乏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无法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制度,不能对水利施工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

2、项目法人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如国债)使用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指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收支审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财务责任制。

会计并不是一个具象的概念,他是所有会计方面事物的总称。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工业会计等都是会计的范畴,但又有区别。因此,相关专业领域的会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才能从事相应的会计职务。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相应的人才才能进行。然而,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人员任职的混乱。

3、资金不能按计划到位

目前,一方面,我国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不能及时进行发放,这主要是由于资金的流转环节多,并且滞留在地区的财政部门当中。另一方面,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普遍较低。地方配套资金是水利投资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和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同时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也出现了逐渐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地方的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无法达到配套资金的数量要求,因此大约有超过半数的资金无法到位。这就会影响到资金的发放工作。如果资金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国家的资金补助也a会无法按时发放,中央将会依据相关文件,停止安排补助投资,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造成不利影响。

就实际情况来说,现实中还会出现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故意压低标价,建筑工程的资金主要依靠预算内专项资金的支持的现象。这不但会影响施工材料的选择,同时还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隐患。

4、成本核算不真实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会计核算当中,常常会出现建设单位的成本核算没有按照相关的批复项目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实际成本不真实,虚假报告成本,利用计划成本来代替实际成本,摊派现象严重,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准确。

二、具体分析水利工程中的会计核算

1、固定的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核算

在取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时,应当区分好自身购置和投资投入这两种情况,同时还要增加“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方面的收入。

同时,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并没有实际的经营职能,所以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其应该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于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和企业来说,与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相比,应当遵守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而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选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相关文件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会计核算。但是对于非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并不需要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对于其他两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除了计提折旧的方式,还要判断是否出现了减值现象。如果在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下,出现了减值的现象,那么在今后的会计核算期间不能对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转回。

(3)固定资产处置

根据我国目前相关文件的规定,我国的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应当将计提的累积折旧和原值转入到固定资产清理。最终固定资产逐渐反映为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两种。但是,上述的相关规定和方法并不适用于非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非公益性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上缴财政,“应缴财政专户款”主要是残值变价收入转化的。其他两种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计提固定资产很可能会出现减值的现象,要做好相关的准备。也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清理同计提的减值准备结合在一起进行。

2、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核算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核算中,营业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综合经营成本、电力成本、排水成本以及经营业务的销售成本。水管单位的营业收入成本主要包括综合经营收入、电力收入、供排水收入。

对于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主要是由于其没有相应生产经营条件,没有相应的经营收入。支出核算应当是通过“营业成本”进行。收入可算应当是“应缴财政专户款”。在其他两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中支出和收入的取得以及核算都是要按照现行规定的标准进行。对于财政代管不用上缴,只需要进行有关税费的上缴即可。在进行支出核算时要通过“其他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种方式进行。而收入的核算主要是“其他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这两种方式进行。

3、利润分配及上缴所得税的核算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利润分配主要是针对当年的净利润。同时应当上缴当年度经营所获得的利润的所得税。对于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来说,就不适用上述方式。应将当年度形成的结余转入事业结余中,随后进行分配工作。对于其他两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就可以按照开头所说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核算过程当中,如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规模比较小,那么核算应当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相反,如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那么核算时就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

4、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是通过“应付福利费”进行科目核算,福利费是按照工资总额进行提取。对于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来说,工资额的百分之六会充当为福利费用。对于其他两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说科目核算主要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付福利费”这两种方式进行。福利费用的提取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主要是按照现在通常使用的企业标准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通常是将工资额的百分十八点五作为福利费。

三、新会计制度下水利工程管理会计核算整改措施

1、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不同

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2月财政部正式修订通过,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是我国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还在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1998年版),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有许多不同点,例如:新准则第四条就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应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以及新会计准则引入“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理做法,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及使用说明。

2、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建议

新会计制度在制度以及制度执行上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突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亮点,充分掌握和利用新会计制度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快速的掌握和消化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不同,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及时适应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调整,从而满足单位会计核算需求。

第7篇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一般是具有一定会计岗位工作经验,持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及各项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就是校内所学转化为岗位工作所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其专业教育目标,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必须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传统上,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设置因循本科教育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毕业实习四部分设置,主要强调会计知识体系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单说,就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简单版本。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理论研究上没有本科院校学生素质高,同时又不具备职业岗位要求的过硬职业素质,从而造成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社会普遍现象。虽然近几年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中增强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往往是换个课程名称,围绕某一门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从整个课程框架体系来看,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不能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树立全程实践教学的观点,构建“4+1+1”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仅仅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组和改变课程名称,而是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根本性变革。

1.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会计岗位工作要求。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会计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基本能力(主要指职业通用能力如团队合作、沟通等)和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基本技能(包括会计书法、珠算能力和电算化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出纳业务、会计核算、成本计算分析、资金统筹管理、纳税筹划、内控设计等)、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既要同会计工作岗位相衔接,又要体现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能力要求。根据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出纳业务操作》《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纳税实务》《成本计算与控制》《资金统筹管理》《财务监督与控制》等。

课程体系构建应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体现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求课程教学必须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考虑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将相关的课程按照实践岗位工作技能要求整合,避免重复。

课程体系构建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助理会计师证书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与这三个证书相衔接,即,将取得证书所需的考试科目作为课程体系的内容,按照时间安排建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取得上述证书。

2. “4+1+1”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

“4+1+1”中的“4”是指职业能力课程学习在前四个学期完成,第一个“1”是指第五学期在学校集中职业拓展能力培养,第二个“1”是指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在“4”的模块里,我们设置了“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两个模块。其中“职业基本能力”模块设置了会计职业入门、会计基本能力训练、出纳业务操作三门会计专业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设置了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成本核算与分析、会计信息化、企业纳税实务、资金统筹管理和财务监督与控制六门会计专业课程。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常用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核算与软硬件维护等知识和技能,取得会计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初步具备助理会计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技能、能够满足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资金管理分析岗位、会计监督岗位的需要,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第一个“1”的模块里,我们设置了“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这个模块以校内集中模拟实训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主要行业会计拓展。模块课程设置如下:工业会计模拟综合实训,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涉外企业会计实训,酒店会计实训,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预算会计实训。通过本模块的训练,让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相应行业会计工作的从业知识和能力。

第二个“1”模块,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3、“4+1+1”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特色

在整个教学体系构建中,我们贯穿的是全程实践教学的思想,体现了以下特色:首先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全部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利用仿真实训软件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其次,在整个教学中,我们贯彻的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我们每位教师都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执行。

第8篇

关键词:变压器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重点,而成本更是其中的关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即为成本竞争。成本是综合程度最高,对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作为成本会计,既要真实、完整地做好成本核算,又要协助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既要深入到“点”,又要涵盖到“面”,需在企业中起到桥梁与沟通的作用。

一、成本管理应提倡的几个方面

(一)宜文化先行

做好成本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自上而下管理意识的加强问题。当今市场中,成本已成为洽谈、合作的焦点和竞争的优势。企业内应达成只有低成本运营,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共识。员工是成本形成的最直接参与者,要逐步培养其成本意识,鼓励参与到成本工作中。天威集团特变电气有限公司负责特种型号变压器的生产,在总装配车间的辅助材料库房架中,每种常用零部件均标有价格,方便职工清楚各道工序的成本支出,警示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到“先算后干、干中勤算”。公司与五个生产车间签订经营业绩责任合同,每月对成本进行一次考核分析,与全员的经济利益相联系。将成本压力变为动力,形成全员降本增效的局面。

(二)宜夯实基础工作

变压器行业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机械加工行业,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定额比例法,因此,修订并完善原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外购配套件定额等标准,力求达到先进、合理至关重要。成本核算人员应经常深入生产车间,熟悉各种型号变压器所用的材料,向库房管理员了解按定额领发料及余料退库情况,并将产品的实际消耗与定额用料相比较,以及时发现定额制定、材料使用、原始记录准确性等问题。例如,2010年10月之前铁心工序矽钢片使用情况超定额3%以上,工艺、设计部门设立了“铁心叠片工艺系数是否应增大”的课题,对三种不同规格变压器铁心直径、厚度、重量等进行实地检测,确定修改大产品的定额系数并与员工共同探讨节材措施。从矽钢片套材开始,每级按负公差尺寸减少供应量;切铁组尽量减少料头、料尾消耗等。经过一年的管理,铁心矽钢片用量比定额节约了0.12%。

(三)宜有体系导向

管理体系约束所有人员向共同目标前行,具有导向作用。成本管控存在多维度视角,因此,特变公司制定了一套相对全面、相互关联、前后呼应的成本领先方法体系。从战略布局到技术研发,从整合资源到精益生产,逐点详细介绍,举实例说明企业各部门运用整套指导意见,根据各自不同工作对象、按照不同的降本方法,全面审视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习惯意识和既有做法,改变思维方式,放弃陈规陋习,从而强化成本管理。这种实施者掌握足够知识进行正确推动、使各岗位员工思路清晰的方式,避免了由于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导致的目标不清晰、管理易出现漏洞、工作低效等问题,保证了整个业务流程以至整个业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四)宜明确奖惩

《成本管理制度与考核细则》中规定正常损耗的工具应以旧换新,对拿不出旧工具者,坚决不予更换;特殊产品制造过程中要跟踪调查材料使用情况,掌握相对定额节约或超耗的第一手资料,扣罚也要有据可依;违反《管理制度》操作造成材料损失的情况要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的结果是挖掘出管理中的死角。

二、成本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忌孤军作战

财务是对结果的反馈,而成本管控是对源头的策划和过程的控制,远超出了财务的职能范畴。企业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必须同时重视和推动各个业务模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降低成本工作的有效进行。我公司实行精益生产,内涵是不断改善,将费用尽量压缩。采购部严格执行材料采购价格审核规程;物资管理部设立“精益生产计划与综合管理”看板,保证物料配送的顺畅;车间生产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设备使用、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实施“6S”现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等,真正提高了企业效益。

(二)忌抓大放小

成本文化的理念核心在于“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全员全过程降成本”。挖潜革新,“节约每一分钱”是每个企业比较容易做到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例如,变压器中的辅助材料品种多、价值小,白布带的随意裁剪,螺丝螺母的随手丢弃,点滴浪费积累起来的数字可能触目惊心。为了进一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车间制定了“攻坚克难”课题,将辅助材料管理这一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汇总上一年度各种辅助材料平均月用量,根据产量增加与产品结构的不同制定出每月考核标准。此外,赋予成本管理人员权力,每天到车间班组随时检查工作现场有无散落的皱纹纸、硼砂,焊条等,并随时记录,发现一次扣罚责任人一元。所制定的考核门槛较低,是为逐渐提高不同层次员工的节约意识。笔者所在企业2012年辅助材料使用定额1 270 561.30元,实际使用1 079 591.41元,节约190 969.89元。

(三)忌经验不做分享

特变公司通过《特变简讯》、改善提案会等宣传媒介,将先进经验传达到每个岗位,以引导相关岗位有效进行管理,形成一方面看到方法、学到经验,另一方面看到效果、树立对比目标的模式。此外,还编制了成本管控案例向各部门分发、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例如,修旧利废是一种节材降耗的手段,现在公司中不仅在车间内部积极实施,若物资管理部有积压圆钢,还会转给油箱车间代用;若总装配车间有返修、停产产品闲置的撑条、压板等,将转给绝缘车间改制。

(四)忌缺乏持续创新

就某个环节或流程来说,成本管控见效的难度不大,但如何巩固其效果,把暂时的成效变为长久的机制就显得较为困难。特变公司不断发展,制造出的变压器产品型号频繁变更,容量不断增大,各种费用的控制指标需要不断修订;具体到某种材料的控制,例如绕制线圈的主要材料电磁线,由于厂家不提供分轴定尺,因此对来线逐轴过秤,按定额控制重量;现要求厂家在保证线规长度的同时尽量负公差,剩余拉线长度由5米减少到3米,这样每轴节约导线约10kg,采购新导线54.30元/kg,废线卖35元/kg,每轴导线节约193元。可见仅依靠一次管控成果,不根据变化改善情况继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效。X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采购;商业企业采购;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42-01

一、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不同

首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货币流通模式不同。

工业企业货币流通要经过: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这么一个循环过程,包含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而商品流通企业包含:购进、销售两个阶段。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涉及原材料的问题,而工业企业则要认真核算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问题。

其次,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核算方式不同。

会计上,工业企业主要业务是生产环节,核算上也是以生产方面的核算为主,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成本核算,如材料的管理和成本分配等规律性的重复工作;商业企业的业务非常繁杂,从产品进销存,各项费用,到资金管理等,几乎常规会计涉及的内容都少不了,科目设置比工业会计要多,子目也要细得多,主要是核算比较繁琐。

二、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在采购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采购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近些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盛行,很多企业把采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企业开始照搬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采购模式和采购策略,但是,往往照搬过来的模式会“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从宏观上将,很多企业还是没有严格地区分开工业企业采购和商业企业采购的不同。我们知道,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采购管理不尽相同,无论是在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采购绩效管理方面。

(一)基于采购计划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工业采购还是商业采购,在采购计划的制定上,两者都需要分析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规划采购预算、签订采购订单等流程。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两者侧重点各不相同。首先,在计划决策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使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而商业企业会更多地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在整个流程上来说,工业采购需要增加采购认证的环节,即样品认证――中试认证――小批量认证――大批量采购环节,而商业采购不需要认证环节。再次,在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两者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比如在采购需求分析中,工业采购需要在MRP或JIT模式下进行需求产品的ABC分析,整个需求分析过程逻辑严密且用时较长,而商业企业采购一般都结合历史数据采用经验法来对需求数量进行确定,整个需求分析过程迅速果断,最后,在采购订单签订方面,工业企业采购审核审批较为复杂,考察考核时间较长,订单制作及订单签订都较为缜密,采购部门一般都会在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订单,一般不使用制式订单。但是在商业企业,订单一般采用制式订单,审核也较工业采购步骤简单。审核时间较短。

(二)基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异同分析

两者首先还是在流程上基本是一致的,在供应商的管理上都需要经历供应商的寻找――供应商调查――供应商开发(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环节。但是在各个环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在供应商信息的寻找方面

工业企业采购主要通过(依次排序)国内外展销会、各类产品订货会、国内外的企业协会、国内外产业研究报告等信息方面寻找供应商;商业企业采购(依次排序)主要通过同行市调、厂商介绍、媒体广告、朋友亲戚介绍以及自行寻找等方面来对供应商进行寻找。其次,信息的范围上,工业企业一般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供应商的寻找,而商业企业一般在本区域内进行寻找。

2.在供应商选择方面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主要体现在选择标准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产品的质量、供应商产品中的技术水平、供应商商品的价格、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等。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相对于价格,更侧重于质量及技术;商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供应商快速的反应能力、供应商的地理位置等。由于商业企业一般不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进行商品的贩卖,因此,相对于商品的质量来说,更侧重于商品的价格。

3.在供应商的开发方面

在供应商开发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谈判上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谈判必须通过试样认证之后才能进行谈判,且谈判较为正式,一般谈判人员可分为主谈人、副谈人、书记员等;商业企业采购谈判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谈判,由于供应商的数量众多,谈判次数相较于工业企业多,供应商的更换也较为频繁,谈判时气氛也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相对随意一些。

4.供应商的评价方面

在供应商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考评侧重指标上的不同。工业企业更侧重质量指标和供应指标,质量指标如: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等。供应指标如:准时交货率、订单变化接受率等;商业企业相较于工业企业考评指标更侧重于经济指标,如:价格水平、报价行为、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付款方式、运输方式等。

(三)基于采购合同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首先两者的区分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上的差异。工业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流程相较于商业企业主要多了两个环节:招投标管理和公证环节。商业企业一般对于商品的采购不会进行招投标和公证。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的采购合同管理相对于商业企业要严谨的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采购一般涉及的采购资金较大,对于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较高,对产品审核较为严格。

其次,主要表现在合同的付款业务上,工业企业一般会严格执行合同的付款约定(多为货到付款),一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供应商的付款,结算时工业企业一般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款和支票等来进行付款;商业企业在付款业务上一般采用账期、实销实结等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非常有利于采购方,结算时多采用现金、银行汇款等方式。

(四)基于采购绩效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采购在绩效管理上的区别表现在绩效评估方法的侧重上。商业企业对采购人员进行评估一般会采用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多采用业绩评定表法或者关键绩效指标法。比如商业零售企业使用销售额、库存率、畅销品的比重、滞销品的比重、平均毛利率、客流量、客单价等来衡量采购人员;工业企业多采用行为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如多采用行为观察法或360度绩效评估法。工业企业一般评估时间较长。商业企业绩效考评更加追求效率,而工业企业会更加追求公平。

三、总结

两类企业间的异同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工业企业依据其生产环境或制造环境可分为按库存生产、按订单生产以及按订单设计生产三类。对于不同的生产环境,企业所采取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相应的采购管理也不同:对于按库存生产的企业一般采取流水作业,货物成批采购、标准化程度较高、采购功能相对简单,采购的商务化比重大;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生产组织灵活迅速,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或工艺布局,采购要求较高,针对原材料、零部件等不同的物料应采取不同的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方式;对于按订单设计生产的企业,生产往往要求现场作业,采购通常是接受订单并确定设计以后开始,采购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而商业企业采购商品品类较多,采购差异化较大,标准化较差;供应商较多,供应商管理难度较大;商业采购的技术性相较于工业采购来说,技术性较差,更侧重于谈判技巧的应用。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在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差异,这要求采购工作者要能够深刻地把握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各自的特点,同时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本企业的采购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基于电子采购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区域采购模式[J]. 建筑经济,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