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土地管理

时间:2023-10-09 11:02:12

导语:在土地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对策

1.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如何协调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2]。很多农村存在建筑批准审核程序不严格以及未批先建的情况,一些地方的耕地荒芜或者毁坏情况严重。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部门对于大量土地违法行为缺乏必要的控制,更谈不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转。此外,我国缺乏相应的土地流转评估、咨询和仲裁等机构,土地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一些职能部门的权责界定不清晰。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如果牵涉到多部门的利益,很容易出现各部门相互制约、推诿的情况。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混乱

我国很多农村在土地管理和使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例如农村随意建房的现象较普遍,并且在没有经过批准的情况下向外延伸。一些农户在建房过程中只关注了生活便利这一方面,对于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影响农业生产等缺乏考虑,因此在建房过程中随意侵占农田。一些农户在生活水平提高后纷纷盖起来新房,原有的房屋被闲置一旁,这也让农村"空心房"的数量越来越多。此外,部分农村土地在转让后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或者出现使用耕地作为墓地等现象,这样导致农村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

1.2缺乏健全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

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目前还缺乏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出现土地违法案件后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同时缺乏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部分法律中虽然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但农民对土地没有处置权,因此在土地征收等工作中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作为农村土地的主人,在缺乏土地处置权的同时也丧失了所有权,容易出现土地管理松散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土地违法等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而且部分土地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以及缺乏合理的土地流转体制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3农村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缺乏规划

我国很多农村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缺乏必要的规划,如建筑规划不合理,道路缺乏维护以及生活环境恶劣等。由于农村土地管理中没有可供参考的规划编制,增大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一些农民和土地管理人员缺乏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大多数认为谁使用土地就归谁,在划分建筑用地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建筑用地的使用权十分模糊,很容易引发各种土地纠纷,这也是导致农村建设混乱的原因之一。一些农民由于受到封建和迷信思想的影响,在划分宅基地过程中过分看重风水,严重阻碍了科学划分土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部分村庄的地形较为特殊,在建房等方面很难统一规划。

1.4农民逐渐减弱了对土地的依赖感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生产获取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部分农民的需求,因此很多农民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收益,寻找非农业途径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样农民逐渐减弱了对土地的依赖感,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也不再是相依为命的关系。

2.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对策

农村土地是农民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农民获取收益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做好土地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加快推进新农村集体土地规划的编定,提高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力度。

2.1强化农村土地的规划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改善我国农村土地的整体状况,首先应该调整农村土地管理的整体格局,制止和杜绝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违法拆建等问题,将一些规划不合理的建筑拆除,对农村房屋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以此让农村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达到美化农村居住环境的目的。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协调规划,处理好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到统筹兼顾,保障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相协调,做到城镇建设中有法可依,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城镇和县域的发展能够得到促进。通过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将粗放型的土地经营管理变为集约型的管理,提高土地管理中的集约程度,以此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加大土地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定期开展巡查活动,对于土地违法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指导农民在建设房屋过程中按照规划执行,组织集中建设房屋以便于统一管理,对于空闲房屋、闲置土地等应该合理利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一些农民的错误观念,让他们了解到土地属于公共财产,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过于随意。在农民宅基地的划分工作中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杜绝随意扩展建筑范围以及侵占耕地等情况,对于土地违法行为应该给予合理的处罚,以此减少和杜绝类似的情况,为农村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构建良好的环境。

2.3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农民由于各种原因转让土地承包和经营权的行为称为土地流转,在土地转让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做到"依法、有偿、双方自愿"。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管理措施,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同时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权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集体建设用地出现的流转,首先做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价格管理工作,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制度等进行必要的完善与规范。此外,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为土地流转管理提供法制保障,不断完善土地流传法制体系。

2.4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增强保护土地意识

对于土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民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促进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认识,可以从长远性、全局性、生态发展等角度进行考虑,摒弃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观念,减少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

3.结语

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努力强化农村土地的规划意识,加大土地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体制,以此保障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浅析当前土地整理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3).

第2篇

加强土地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进一步增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意识。今年6月25日是全国第十六个土地日,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时机,广泛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营造全社会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坚持依法集约用地,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的,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新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一)实行项目用地双控制度。工业项目用地,要严格按投资强度配置土地资源。省级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投资不得低于320万元人民币;镇级工业集中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投资不得低于2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投资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一般不予独立供地,鼓励采取租赁土地使用权或租赁厂房方式取得生产经营场所。工业项目规划指标必须符合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总体上建筑系数应大于0.5、容积率大于0.8。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二)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凡工业性建设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标准按区政府办政抄()字第2号精神执行。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工业用地不改变用途,允许工业厂房原地翻建提高容积率,并不再补缴土地出让金。翻建至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原建筑面积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增部分按政抄()字第2号规定标准收取。

(三)坚持集中开发原则。严格控制村级项目的开发,防止“村村点火、村村冒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经济薄弱村的物业项目建设,由镇(街道)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管理,标准厂房一律进工业规划区。建成后的物业,产权归村所有,其收益除物业管理费及其他配套服务费外,均归村所有。项目用地由各镇(街道)通过置换、调剂等办法解决。

三、进一步严格土地审批程序

(一)切实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各镇(街道)编制的总体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各类规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供地。从严控制开发区和城镇规划区以外的项目用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提升本地区产业升级项目和急需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供地;对第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实行政策倾斜;严格控制限制类、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

(三)严禁低价出让土地。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办、区政府办《转发区国土局、监察局〈关于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议事规则的意见〉的通知》(委办[]33号),各镇(街道、区)协议出让土地时,不得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保护价。对投资数额大或科技含量高、上缴税收多的特殊项目,必须坚持集体会审制度。

(四)严禁未批先用、边批边用。土地利用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开发建设;使用挂钩指标的项目,必须经市国土管理部门现场踏勘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五)严禁擅自改变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建设。确需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的,必须经原出让方和规划部门同意,依法报经市政府批准,并按照规定补交土地差价。凡商业、旅游、娱乐、金融、办公、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方式供应土地。

四、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检查

(一)加强建设用地批后跟踪监管。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土地出让合同明确的交地时间起,满1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向土地使用者征收土地闲置费,工业用地每年按照土地出让合同金额的15%收取土地闲置费,经营性用地和其他用地按照土地出让合同金额的10%收取土地闲置费;对取得土地使用权超过2年未使用的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完善动态监察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监察网络,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动态巡查,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对擅自扩大规模、未批先用、边批边用等违法用地行为,要认真查处,依法整改;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基本农田等重大土地违法行为,尤其是对顶风违法的重大土地案件,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该追究行政责任的,由土地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3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30-02

土地的合理应用需要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特别要重视土地测绘的应用。合理科学的土地测绘技术会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反之,不科学的土地测绘会严重地浪费土地资源,给土地管理带来困难。

应用科学的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实施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运用测量技术在对地籍调查、土地的详查以及耕地动态的监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论述土地测绘与土地管理的关系以及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的作用,重点分析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我国制定一些政策之前,一般会对这个地区进行实地的测绘,然后对土地进行科学开发管理。例如,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土地宏观调控等政策,应用合适的土地测绘有利于保持土地的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减少土地管理成本,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地测绘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土地测绘是测探和调查土地及其附属物的现状等基本概况,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探和调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弯取直作业对一些没有规则性的界线进行划分,通过测绘对土地进行详细的测量,这些精确的数据和信息方便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工作。在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创新下,丰富完善了基础地理信息,提高了测量土地所得的数据精度,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土地管理是指在制定的土地资源内,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按照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管理专项规划制定的目的及用途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协调社会需求与土地自然资源的科学化管理过程。土地管理是一个繁杂的面向全社会的系统性的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土地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来制定土地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依据土地发展总体规划的需求,研究和分析土地管理的方式,在制定土地管理时,注意比较所在地的综合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从我国土地发展的现状来看,保护耕地面积是我国日后土地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在控制建筑、工厂等非耕地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更大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益,合理调整土地用地结构,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前提下,适当地发展建筑用地,禁止以建筑用地为借口,侵占耕地面积。为了保护耕地面积,确保人民的粮食安全,土地管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有关部门要充分积极地配合土地管理工作的进行,发挥各自的职能,保证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土地测绘为土地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两者密不可分,土地测绘是土地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土地管理为土地测绘技术提供创新平台。

土地测绘是土地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表现在:第一,土地测绘所得的数据是土地管理之前必须准备的材料,这些数据包括地籍、地形、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信息资料,是土地管理过程的依据;第二,土地测绘为落实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土地管理过程中,例如征地、划地等土地管理工作,土地测绘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技术支持。

2 土地测绘对土地管理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迅猛发展,社会需求与土地供求的矛盾逐步尖锐,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土地管理工作影响着人民日常的生活,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土地测绘的基本任务。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为土地测绘技术提供了技术保证,科学系统的土地测绘数据资料为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详细的土地概况。土地测绘的科学化不仅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效率,还及时发现、解决了在土地管理中的问题,测绘出的数据为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提高了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总之,科学系统的土地测绘是土地管理的基础,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 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管理中,主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测绘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的详细数据。

3.1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测绘新技术,随着信息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例如车载导航、手机、电脑等领域,在土地测绘中发挥着重要测绘作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优点是以最快方式固定每个测量地点的物理坐标,通过信息技术改善测绘的精度。GPS实现土地测量一般采用静态工作模式,可以避免点与点间的通视,能够高精准度地完成土地测量工作。采用GPS-RTK技术,能及时掌握定位数据,获得精确的测绘精度。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

GPS-RTK技术应用广泛,是土地空间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规模大的土地管理工作中,运用GPS技术可以及时获得土地的准确概况。GPS测量是三维的地理数据,可以避免传统测绘方法在多次清绘、转绘中带来的

误差。

3.2 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RS)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内容。它具有全天候、信息丰富、信息获取速度快、多光谱特征等优势。其0.61~30m范围内的测绘数据均可在各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其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

作中。

3.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形成输入、检索、存储、更新、数据库管理、图形编辑、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因而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调查、统计、登记、评价、地籍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了资料参考。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从而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的分析、管理与输出操作等。

3.4 3S技术

未来土地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3S技术的有效结合,3S技术是土地管理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3S技术主要是以GPS为数据源,由野外调绘得到的遥感影像为参照,利用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然后对各地状况进行标注,从而直接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任务。另外,也可以将遥感资料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或直接在GIS中数字化处理后导入到数据库。通过发挥GPS、RS、GIS的各自优势,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3S技术的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

第4篇

6月13日,《人民网》和《中国经济周刊》同时报道,山东济宁北湖景区湿地公园里秘密建造了一个名为北湖壹号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据了解,该高尔夫球场从3年前就开始建设,占地2000余亩,国际标准18洞,目前已经建好了9洞,还有9洞正在建设中。此外,球场规划的五星级酒店与会所已开始动工。下一步,高尔夫别墅项目也将启动。

如此大规模占用原本就十分稀缺的土地资源,当地的北湖新区管委会竟然表示“并不知情”,涉事的高尔夫球场负责人倒是故作镇定地声称:“建设高尔夫球场是我们企业自己的行为,现在高尔夫球场的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当中,确实有很多手续还没有办完”。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开发商想建高尔夫球场就可以擅自“圈地”修建吗?为何国家三令五申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政策禁令在某些地方变成了一纸空文?为何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某些地方总是不能落地贯彻?

且不说早在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其后我国针对高尔夫球场的禁令先后下发过十多个;这些禁令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

单从土地管理方面来看,《土地管理法》第43条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换言之,没有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土地搞项目建设。即使个别地区个别项目侥幸未批先建,也绝无可能长时间逃避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处理。

近些年来,国土资源部每年都要搞一次覆盖全国的土地卫片执法大检查,据说已经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土地报批、供地、用地、违法违规用地查处等环节建立起了“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监管系统。

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堪称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对于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有着明确的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但一些地方在一些具体的土地执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等问题。近年来,针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土地管理部门多次通过卫片执法、“百日行动”、检查督察问责等形式进行查处,但其中大多数的处罚结果仅仅停留在党纪、行政处罚上。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尚方宝剑”,更多时候都处于一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状态,这又反过来助长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蔓延。

俗话说“牛栏里关不住猫”,解剖上述土地管理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土地管理制度本身有漏洞是济宁高尔夫球场得以“隐身建设”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筑牢土地管理的制度樊篱,才能关住像济宁高尔夫球场这样违法违规用地的“大猫小猫”,才能真正做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才能真正做到节约集约用地。

二、完善土地制度的几点建议

筑牢土地管理的制度樊篱,首先是将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制度执行到位,在土地执法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土地管理法》没有修改、废止之前,现行土地法律制度还有效的情况下,土地管理的法律就必须得到尊重,土地管理的制度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是法治国家起码的要求。

第5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研究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存在这很多自然资源的滥用与浪费的现象。土地作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在得到开发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滥用的现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样都受到了损害,为避免这一现象的恶化,采取一定的手段管理土地资源非常必要。为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其进行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就成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1 土地信息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将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录入掉资源管理系统中。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与此同时,对土地资源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也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上的准确定位,从而为管理人员的考察工作提供方便。另外,信息化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准确的适应土地资源的分散性,也能进一步帮助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较为轻松的分辨出分散的土地的不同特性。而且,科学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提供出合理的参考意见。

2 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的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处于世界第三名的位置。广阔的国土面积,也决定了我国的土地资源信息法多样化,这也加大了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难度。而目前的社会现状要求对土地资源的信息管理应该做到科学、准确。但目前我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仍是传统法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管理所提出的严格要求。

2.1 信息更新的时效性

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所应用的信息采集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所需的信息大多需要人工手动采集,这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又由于旧有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人工采集的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在系统中得到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管理的时效性。而且土地资源属于一种很特殊的自然资源,随着时间的改变,资源自身很容易发生变化,这也会导致人工采集的信息准确度发生变化,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信息的时效。在信息的采集、录入、变化、再采集这样的循环中,信息始终不能及时、准确地被系统收入,这将对国家相关部门的土地资源管的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很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2 没有完整的数据库

传统的土地管理系统中,土地资源相关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手段获取。这在严重消耗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无法做到将土地资源相关信息整理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之中。与此同时,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又为数据库的完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实现对土地信息的了解。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不仅降低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一定程度上给土地资源信息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可预知的困难,这也就造成了土地资源工作难以取得进展,甚至会对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造成麻烦,因此急需得到改善。

2.3 维修以及应用问题

土地管理信息信息系统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而传统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纸质档案为载体,由于土地的复杂性就会导致纸质档案浩如烟海,不易于管理以及维修,而采取多媒体作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是由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极为广泛,而这种广泛性就造就了网络的不安全,从而造成信息的外漏,而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文件极易损坏,这也就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在应用方面,纸质搜索不易,多媒体存储的文件易于检索也极易泄露,这也造成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实用性。

3 改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掌握土地资源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采取措施改善目前土地向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3.1 更新结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电脑的普及,信息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改善土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措施之一。而为了信息更新的及时就需要建立结构性的土地管理资源系统,利用计算机构建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的总体结构框架,更新信息采集的设备,每一乡级单位都有着一到数位的土地信息采集人员,并及时的更新本地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上级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的根据下级的更新内容及时的更新,从而提高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初次之外,系统应该采用操作简单的B/S作为系统的真题框架。

3.2 扩容数据库

数据库是土地信息存储额载体,而土地资源信息多且杂,且土地信息具有失效性,需要定期的进行更新,因此数据库的容量必须够大。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不仅存储着各地土地资源的信息,更加存在着历年土地的分配、评估等,而容量足的数据库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管理人员对土地资源的信息有着充分的认识,因此扩容数据库是完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措施。

3.3 根据实际具体设计系统

一个恰到好处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令管理人员的工作事半功倍,更可以更好的为法律等其他促进社会发展的条例的制定提供更为具体的参考,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建设是保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性的重要措施。而就需要开发人员根据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功能以及应用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将更模块完整的综合到一起,除此之外,还要定时的对系统进行维护,便于系统的运行。

4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意义

土地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各方各面都有着其他自然资源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将土地的信息具体化,便于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的规划,而信息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有别于旧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使得检索更为方便,而且更在一定程度上及时的更新的各地的土地信息,方便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土地规划,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土地资源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寻找到符合实际生活要求的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要及时、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使土地资源能够完成现代化的建设。这也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昊洪涛,蒋文彪,项家硒.关于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考虑[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1(5):162.

第6篇

1.把握供地导向

重要基础民生工程、重特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等是无锡供地的主要方向,这些项目优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必须实现应保尽保。对新兴产业可以按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出让土地,鼓励和吸引一些高新产业企业落户无锡。一般性、传统性工业项目,尽量不使用新增指标,主要靠盘活存量用地来解决发展问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产能落后项目和其他不符合产业调整政策项目,则一律不予供地。

2.严格供地条件

严格规划约束,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安排用地计划,对于通过审批的项目,其用地要严格限制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严格项目投入、产出标准,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并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履约保证金制度。严格落实项目用地共同评估机制,通过各部门共同评估,将土地资源配置给最佳用地项目,通过用地杠杆调节产业转型发展。

3.优化供地流程

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做到“五个及早”:及早掌握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及早排定用地保障计划,及早拟定用地方案,及早完成用地手续报批,及早完成项目供地。按照用地需求,区别轻重缓急,科学编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计划。对一些建设工期紧迫、前期手续完备、符合报批要求的重大项目,优先使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对一些特急项目,坚持挂图作战,落实专人负责,强化推进管理要求,严格实施监督问责,确保项目用地不受影响。

二、全力统筹土地资源,确保项目及时落地,为发展用地“铺好路”

1.行之有效开展对上争取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将适度削减自持用于调剂的节余用地计划,这无形之中压缩了对上争取土地资源的空间,增加了对上争取的难度。但是无锡也有自己的优势,近几年通过争取国家传感网、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锡澄运河航道整治等项目,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将通过强化项目深度开发设计、加大报批力度、实施专人专项全程负责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对上争取土地资源的成效,缓解用地压力。另外,将进一步加强与江苏省厅、苏北苏中城市以及沿海开发集团的沟通合作,妥善化解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确保用地指标顺利使用。

2.千方百计统筹城乡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无锡市农村建设用地保有量大。一面是城市发展急需土地资源而无地可用,一面是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两者形成鲜明反差。前些年通过依法依规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使得无锡城乡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平衡,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接下来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些工作,深入推进城乡资源统筹,努力改善城乡发展面貌。当前全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累计完成7.1万亩,完成率达93%,整体上进入攻坚收尾阶段,国土资源部门将不折不扣地履行部门职责,鼎力衔接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努力把这项使“一产着力提升、二产有效支撑、三产繁荣兴盛”的重要工程办实办好。

3.想方设法盘活存量土地

无锡市低效建设用地面广量大,与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符。全市每年通过盘活存量解决的用地需求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盘活存量工作十分重要。全市尝试推行了一些新办法,如推行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推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使用与存量用地盘活相挂钩制度等机制,极大地激发各地盘活存量用地的热情,年度目标任务得到超额完成。

4.难中求进活跃土地市场

最近两年,由于受大背景影响,土地市场建设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土地收益有所下滑。面对困难,国土资源部门将迎难而上,难中求进,做到摸清实情、拿出实招、取得实效。深入做好市场摸底分析,切实把握市场需求,制订灵活务实举措。积极学习和借鉴杭州、苏州等地土地收储工作好的做法,适当调整土地收储工作思路,调节市场供需矛盾,实现土地最大增值。积极优化土地网上交易流程,完善土地交易网站建设,配合做好深度招商工作,确保出让地块得到充分的推介和宣传,吸引高品质地产开发主体参与城市建设。

三、大力维护用地秩序,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为规范用地“站好岗”

无锡市用地秩序总体规范良好,从2010年至今,全市连续三年实现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零问责、零约谈”目标。但是,局部地区违法用地时有反弹,且由地方政府或部门主导的违建工程占有一定比例,给依法用地管地带来很大压力。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将加大整改查处力度,确保新一轮卫片执法检查顺利过关。

1.积极开展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举措加大宣传,让两个“最严格”(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土地管理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倡导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积极向政府机关和部门做好政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教育片、开办培训班等途径,增强政府和部门依法用地管地的意识。积极向用地主体做好政策宣传,组织专人定期上门宣讲,普及用地主体的土地政策知识,指导用地主体依法依规用地。积极向社会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在广播报纸网站开辟国土专栏,利用走进新闻直播间、全国土地日广场宣传等契机,广泛开展宣传,力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用地氛围。

2.坚持落实日常监管

扎实开展动态巡查督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土资源动态区域划分、职责履行、责任追究等要求,确保对违法用地做到及时掌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报告、及时查处等“五个及时”。定期联合监察、公安、检察及新闻媒体进行联合巡查,通过实地踏勘、查阅台账、听取汇报等方式,督促各地区落实依法用地要求。完善违法用地群众举报机制,拓展和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第7篇

关键词:资源稀缺;绩效体系;目标分解;绩效审计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对主体从事活动过程中和达到组织目标而耗费的各项资源以及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评价并且依据相关评价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的制度。绩效管理不仅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体。任何割裂过程和结果的认识都是对绩效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表现。 土地资源利用绩效指依据土地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构成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土地绩效管理是检验和评估政府完成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市场调控和土地利用等职能任务时所取得的业绩、效率和效益的方法和手段。土地绩效管理评价必须带着发展的眼光来考量土地资源使用效果的全面系统科学发展,绩效考核建立的指标架构和指标选取也必须符合上述的要求。

二、我国政府土地绩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绩效管理指标的架构没有动态适应当代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指标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差。

现在评价指标日益不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和土地资源管理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其中某些指标伴随的经济指标已经严重不满足现阶段的绩效管理。目前的指标体系不能够完全评价土地管理现状,也不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该建立一种适度超前,未来更具竞争优势的土地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导向性管理。

1. 目前的指标体系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由于土地所在的区位,资源分布,资源结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都影响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地理环境不同,城市发展地位不同,地区发展战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所选指标不能很好反映土地资源管理实质。

2. 目前的评价指标缺乏战略性眼光

土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构。如果土地发展缺少战略眼光,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为经济的有质有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 指标评价内容上存不全面部综合

现在绩效管理指标只注重经济效应,违背土地资源发展规律和原则,不注重土地资源使用的综合效应。在构建生产函数时候将经济指标作为函数唯一因子考量。这种评价方式违背了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来使用土地资源。目前的很多土地评价依靠定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不能给出准确的评价标准,也无法给下一步提供改进依据。所以定性的评价不能完全满足评价的各项要求。只有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相关权数做出最终的科学评价。

三、进行土地绩效管理的思想和建立绩效评价架构的原则

1. 要有综合平衡的思想

综合平衡发展思想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仅仅将眼光聚集在某一方面,导致评价的不科学性。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关键资源也是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伴随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只能越来越稀缺。所以土地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中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各项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环节。

由于土地绩效改革合涉及多方主体,比如国家,地方政府,军队,军工企业,民营企业,普通民众。各方利益关系交错纵横,很复杂,不容易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点,不容易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各方跳出各方自由利益的圈子从全局出发,在顾全全局利益的同时发展自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土地绩效的发展。

2. 要有集约化发展的思路,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发展的困境在于如何节约化发展利用土地资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前进,土地资源必然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时刻关注土地集约化的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和投入产出比。提高投入产出比,就是要依靠最小的经济代价获最大的产出。这些产出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各个方面。力求各个方面的综合效应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寸土地一寸金。

3. 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概念

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除了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架构体系。还要有进一步的绩效审计体系。建立绩效体系是为进一步扩大绩效架构使用的效果,要绩效发现绩效管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找出要提高的地方。不断的完善架构体系。最终实现土地资源使用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自配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4. 要用战略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们既要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也要有高屋建瓴的认识,提前做出战略性规划,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战术最终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用的最终目标。

5. 要互利共赢WIN-WIN模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土地绩效管理的发展是建立在各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互利共赢就没有合作。土地资源使用涉及到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等等各方利益。在考量土地绩效管理的时候,必须关注对各方利益的关注。否则会激化矛盾,最终不利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如何使用土地关键是要明确产权关系,确定政府土地评价的价值和应享有的价值回报。

四、如何建立土地资源绩效管理的体系

1. 加强科学规划和明确路线设定

之所以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图,明晰的路线图,有清楚的时间节点图,有充足的应急方案。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按部就班的建立起土地资源绩效管理的大厦。也只有做好这些战略基础工作,土地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才不会陷入重复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局面。低水平的建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战略目标的形成。

2. 建立多元的指标体系

建立多元的指标体系有助于综合评价土地使用效率。目前指标体系把奥扩财务指标体系和非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之上的。这种指标体系具有客观真实可信的特点。但是不具备对无法数量衡量因素的考核。所以要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指标体系加上非财务指标体系才能符合综合平衡的战略要求。

3. 建立关键指标体系

我们建立关键指标设计的原则是关注投入产出关系,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是评估绩效的重要指标。建立的定量指标如下:考核指标关键考核发展能力,发展质量能力,安全能力,可持续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其中发展能力是指该地区的经济增加值的同比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能力是指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可持续能力是指开发资源除以存量资源,投入产出能力是指经济增加值除以土地成本。

4. 注重发展指标的阶段性发展

绩效评价要注意发展的阶段性。不注重阶段性,就没有无法知道自己所处于的阶段和发展阶段,也没有方法对相对应的阶段性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措施。

绩效评价的阶段划分为成本收益绩效评价阶段,第二阶段是财务评价阶段,第三是价值评价价值,最高阶段是综合评价阶段。

五、进行土地资源绩效管理的意义

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缓解资源供给需求紧张的矛盾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物质载体。如何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比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土地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资源之一,给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土地作为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具有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国家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全面的土地资源绩效管理逐渐提上了日程。只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必然是解决土地资源使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2. 综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全年科学的审计建议能够为政府部门的土地决策提供依据

政府的科学决策有事实的依据。而全面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既能够给政府完整的数据要求也能够给政府以决策支持。由于土地绩效管理是全程的绩效管理也是结果的绩效管理,它在时空上是全面系统的,在关键要素是全面的,这些都有助于政府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改进。它为政府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郑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郑州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第8篇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涉及到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加强工作以及改进缺陷不足的重点环节。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第二,全面的查清各个地方土地的利用情况,并且对土地的分布状况、总体的质量和数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给予科学性的评价和管理政策;第三,在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土地登记,在登记之后才可以授权土地使用证书和土地所有权;第四,建立其科学化的、完善的、健全的统计制度,为土地的规划建设奠定基础;第五,加强土地和用地的管理,加强土地的建设,并且严格的控制出现非农用建设占地的情况,全面的、细致的、严谨的贯彻我国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依法对划拨土地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六,全面并且细致的制定出土地的利用规划,为今后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第七,严格的检查并且监督土地的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使用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妥善的处理土地利用过程之中出现的相关纠纷情况。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全面的加强并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关键性的政策制度。而国家政府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管理,还陆续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我国针对土地管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行的,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有社会主要公有制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有偿土地使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国有土地农田保护制度等等。总的来讲,土地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土地的使用并且增强利用效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项目进行细致并且深入的研究,可以对加强土地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力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来对工作的方向进行科学化的引导,促进土地管理水准和效益的不断提升。首先,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最为突出的是城市内部的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清晰,同时针对土地的登记制度也不够健全和科学,针对土地的使用划分和相关的界定也不够科学合理。另外,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针对土地的价格机制建设不够科学化,相关基准的价格不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出土地的实际价格水准,另外在地方政府之中也存在有垄断性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土地价格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之中,也存在有重大的缺陷。首先,现行的集体性的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存在有巨大的问题,针对各项权限的规定均存在有较大的缺失,而在部分的法律规定和政策之中,难以体现出农民作为集体式土地主体的所有权,部分地方政府不能够准确的贯彻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所以不少村民申请的住宅建设均由于规划方案的缺失而难以得到及时的审批。上述问题都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应当加以全面的改进。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研究

明晰土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应在法律上对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清晰地界定,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明确前者的控制管理方式渠道、后者的权限范围,以及两者的利益分配。通过政府监察和公众监督对地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使土地配置能够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土地相关权利法律体系,对土地使用权的各权力层次进行细化分割和明确规定,形成科学的权力层次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现实需要建立如土地发展权、地上通行权、空间使用权、地役权等土地权权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尽快建立全覆盖的土地权属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土地权属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土地权属变更信息的动态监测。采取措施督促土地使用者及时办理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必须要先理顺土地储备制度主体也即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土地储备一是要实现政府目标,二是要通过市场运作,必须把目标主体和运营主体分割开来,尤其在利益关系上分割开来,才能实现公共目标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双赢。应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由政府授权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高级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建立一种高度透明的信息机制,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政府管理的约束指标向社会公开,土地收购或出让、出租项目的信息提前公示,及时出让、出租的结果,建立土地储备相关信息定期的制度,以利于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全社会对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的监督。设置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

第9篇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

我县土地危机也依然存在,全县人均耕地已不足3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后还将占用部分土地,这将使全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但在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全县土地形势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考虑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多,考虑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少;在项目用地上,不注意节约用地,多征少占;农村不少干部和群众存在着集体土地可以自由支配的错误观念,以权代法、越权批地,不履行审批手续随意圈占土地、随意买卖、租赁集体土地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亟需广泛宣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强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能自觉地遵守土地管理法,树立起人人珍惜土地、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的良好社会风尚。

各乡镇及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的,要采取制作永久性宣传牌子,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土地管理宣传咨询活动,在电视台举办领导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加强土地管理节约利用土地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县形成依法管地,依法用地,自觉遵守土地管理法规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

(一)改进项目用地审批程序

为了切实加强全县建设用地管理,改变过去建设用地单独选址分散审批的现状,要实行按项目分批次审批建设用地的办法,按照项目落地程序建立三项制度。

1、实行项目申报汇总制度。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含园区)所引项目要及时向县发改局汇报,并将项目简要情况以文字形式报发改局留存,县发改局建立项目台帐,并按照项目投资,产业结构及引入区域等进行筛选分类。

2、实行项目审定联席会议制度。县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引进、审定和落地安家工作,县发改局根据收集到的项目的多少,每半月或每一月定期向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上会议定的项目名单,并初步拟定召开项目工作联席会议的时间。按照预定时间,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国土、环保、建设、安监以及项目引进单位(含园区)、乡(镇)、村等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工作联席会议。

会议由发改局项目信息,项目单位具体介绍所引项目情况,通过部门集体研究会诊,确定应上或应下的项目,最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公布确定的应上项目,并发往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实行联合选址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联席会议确定的项目,共同配合完成项目选址工作,建设部门按照规划提供项目选址意见,环保部门按照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每个项目选址意见,安监部门按照项目的安全要求提供选址意见。国土部门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最终确定项目地址,并与涉及的乡(镇)村一起落实征地预案。最后按《建设用地申报审批办法》办理土地征用、转用手续,经上级批准后,按照供地政策进行供地。

国土资源局是土地管理的唯一职能部门,对全县土地实行统一管理,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批准占用土地。

(二)规范园区用地管理

县产业园区建立以来,为招商引资,拉动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土地使用上基本做到节约合理用地,但也存在一些项目投资小、土地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严格园区用地管理工作,使园区管理纳入依法、合理用地的轨道。

1、实行园区项目准入制度。要提高项目入园门槛,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提高项目入园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不符合控制指标的不得入园建设或核减用地指标,杜绝圈大院建小厂等浪费土地的现象。

2、依法合理利用土地,优先占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量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国土部门要利用土地置换、争取上级用地指标等措施,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使园区土地申报审批纳入依法轨道。

3、园区内土地必须由县政府统一管理,集体和国有荒山由政府统一整理,统一使用,坚决取缔个人平整或倒卖荒山的行为。

4、组织力量对园区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用地合理的在用地指标办理各项手续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投资强度低,圈占和浪费土地的要限期整改,退出浪费的土地;对于未经批准滥占乱用土地要严肃处理。

(三)强化临时占地管理

要切实加强临时占地管理工作,项目临时占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能占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一般农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要严格临时占地审批手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环评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临时占地。在临时占地上不得搞永久性建筑,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即恢复土地原状,归还集体。使用期满后确需继续使用的,必须向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重新办理有关手续。要落实好临时占地复垦制度。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全县临时占地的清理工作,对临时用地期满后不再继续使用的,要组织复耕工作,对于不经批准的临时占地要依法进行处理。

(四)完善住宅用地管理

住宅用地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加强对住宅用地的管理工作,严禁农村居民未经批准在自留地或承包地上建住宅,国土资源所要对本辖区的住宅用地实行巡回检查制度,发现违法建住宅的要及时制止,要严格住宅用地的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宅基地。严禁城镇干部职工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建住宅,城镇平房改建住宅楼,要统一规划土地并由县政府统一收回,实行“招、拍、挂”出让供地。

三、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土地基本国策得以贯彻落实的保障。要下大力量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遏止一切违法占地行为。

一是建立土地执法巡回检查制度。县国土资源局要与乡(镇)、村密切配合,组织土地监察力量开展全面巡回检查。对村中区等违法占地多发区要重点巡查。在违法行为的多发期要加大巡回检查力度,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动态巡查,把全县违法占地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

二是开展土地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每年在违法占地高发期,都集中人力,对全县土地市场进行集中整治,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乡(镇)村配合,对全县违法占地分别情况、分别类型、选出典型,重点处理。对查出的土地违法典型案件要重点打击。

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打击重点违法占地行为。县成立由公安、国土资源、建设、市政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大队,用强制手段处理重点违法占地案件。国土资源部门要掌握违法占地情况,提出依法处理意见,提交联合执法大队进行处理;涉及党员干部违法占地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情节给予土地违法行为人党纪、政纪处理;违法占地严重,触犯刑律的,由执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典型的土地违法案件要公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