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时间:2023-10-09 11:02:12

导语: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地图设计信息数据库图集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编制《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以市,县域为单位,将资源分布及开发状况、产业发展序列、经济规模等元素,以地图,图表,文字,图片的手法表现,从而梳理清楚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状态,为县域经济发展、县际合作、政府决策、招商引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资源整合,培育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总体设计与内容结构

1、设计原则

图集的总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①整个图集分几个图组,各图组包括的图幅数大体均衡;②各类图的比例尺应具有的简单倍率关系,便于不同比例尺地图之间的比较;③根据地图主题、用途和区域,采用统一常用的地图投影系统,使投影变形最小。④在图幅编排上,应采用科学的逻辑结构和国家制定的排列顺序,使图集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都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2)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①在自然地图方面,应按类型标志或区划标志的原则设计图形,并采用多级制的分类方法。②在工业地图上,应以工业中心为制图单位,统一采用结构符号表示具体工业部门的分布。③在农业地图上,应以某一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位,以统计制图方法表示。

(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对相互联系的现象,应选取可以相互比较的指标和共同的表示方法,使同类现象在不同图幅上保持一致。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包括图例和内容的统一协调两个方面:①图例的统一协调应体现共同的地带规律与区域特点;有统一的图例系统;采用统一的图例结构与排列顺序。②内容取舍、概括时的统一协调应使同类地物在不同的图幅上保持其相似性。

(5)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①在不同地图上,相同性质的现象应采用形状、大小、颜色相一致和协调的符号或线划表示,超比例符号与相应符号的颜色保持一致;②同区域的地图应采用基本一致的图面配置原则,使整个图集原则一致,风格协调。

(6)采用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①在数学基础方面:整个图集或至少同类的地图,投影应该相同。统一投影、统一比例尺的各底图经纬网间隔应相互一致。②在地理基础方面:同系统中用一种底图作为基本底图,其他底图由此而派生。随主题和比例尺不同,地理内容作不同取舍并逐渐删减。不同比例尺地图,则底图内容逐渐删减。不同系统的底图,要保证各相应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③在地图整饰方面:虽底图的系统不同,但整个图集的底图的线划粗细、符号大小、注记字体和走向、颜色的浓淡、同类地图图框和图例框的配置应该一致。

(7)采用统一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于《图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用统一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做基础资料,一是数据可以统一处理,地图可以统一编绘,图幅可以统一裁切,图幅之间可以无缝拼接。二是可以保证内容要素的统一,减少接边带来的麻烦。三是杜绝了重复编绘,减少了错漏,提高了编图效率。

(8)采用统一权威的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是编制统计地图的基本依据,图集中所用到的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均应来自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各专业部门统计机构,并要进行统计分析和政府确认,确保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权威性和一致性。

(9)采用体例一致和风格统一的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专题信息的重要来源,包括地理考察资料、各种区划资料、政府文告、报刊消息和各种地理学文献等。在编写文字时,应尽可能采用政府或政府网站提供的文字资料,以确保文字资料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10)采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优质图片:高清晰度、色彩逼真的图片既是专题地图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又起到了美化地图的作用。在选择图片时,图片内容与地图主题的相关性及对主题内容的说明程度比图片本身的效果更重要。

2、选题内容

选题是体现《图集》内部结构系统性的重要内容,本图集的功能是服务于“县域经济”,所以在选题上,要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紧紧围绕“县域经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包括人力资源以及所创造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第二资源,着重反映县域的一般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社会经济现象,系统阐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未来规划,按照概况、普通图、资源图、社会图、经济图、规划图的层级和顺序,依次把普通地理图与普通地理内容密切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专题图纳入选题。充分反映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支配作用以及资源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

《图集》分地市出版,为突出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便于阅读,避免市县之间图幅数量不平衡,拟采用“1+N”结构,即:“1”个地级市和“N”个县市区,原则上每个市县一个图组,部分面积较小且相邻的市辖区可合并到一个图组。市县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按照行政区划代码的顺序依次编排。

《县域图组》是图集的主体,可以让人们再从微观方面详细了解N个县域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交通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选题依次有:县域概况、县域政区;县域地势(中心城区);人口构成、社会发展;综合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旅游;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内容。在总体内容结构一致的同时,还应突出各区域特色。

以《朔州市县域经济地图集》选题为例:

《市域图组》:是图集的总纲,首先让人们从宏观方面全面了解这个市域的主要特色、行政区划、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交通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基本情况,选题依次有:市域概况、市域政区、地理区位、煤炭之都、电力之城、陶瓷之地、乳品之乡、生态之园;市域地势(中心城区)、历史沿革;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人口构成、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建设、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综合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旅游;市域经济发展规划、市域经济空间布局等内容。

3、表示方法

《图集》以普通与专题地图为主题,辅以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类元素,将经济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结合,综合展示制图区域经济发展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类型特征。

(1)普通地图:参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图式,在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内容的选取指标、图例符号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方面,进行灵活的设计和处理。

(2)专题地图:底图要素作为背景要素退居第二层平面。专题要素要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变量的功能和特征,设计形状多样、色彩丰富的地图符号,通过地图符号的图形、颜色和尺寸等的变化,突出表示各种专题要素或现象的现状、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以及现象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规律。

4、装帧设计

(1)封面设计:封面的构思与设计十分重要,要充分了解图集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合题意、庄重大方、富有艺术感染力,要体现出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和系列图集的特点。

(2)目录设计:目录设计应摆脱过去规范化的束缚,打破和颠覆传统的目录设计模式,将文字、数字、图片、色彩、线条及各种视觉元素进行创造融,创造出多彩多姿、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致用与审美并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目录效果。

(3)扉页设计:扉页包括扩页、像页、卷首插页或丛书名、正扉页(书额)、版权页、赠献题词或感谢、空白页等。扉页设计可附有一些装饰性图案或与图集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等。扉页设计应庄重简约,留有大量空白或色块,好似在进入正文之前有块宽松明亮的空间。

(4)版式设计:图眉中的标题在图集中起着层次结构和导读的作用,图组为一级标题,图组内的各图幅为二级标题,图幅内各地图、图表、图片、文字的标题为三级标题,三级标题一般不列入目录。

(5)版面设计:普通地图版面应精简,主要由整幅地图充斥版面。专题地图版面可以采用两栏或三栏的编排结构,使图型各异的专题地图、统计图表编排有序,使各类文字、照片具有规律,体现出版面统一、形式活跃的视觉效果,使信息在阅读时具有明确的节奏感和美感,同时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6)开本设计:根据GB/T78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的有关规定,《图集》拟采用A4(全张890×1240mm)开本,印刷装订完成后成品尺寸为210×297mm,双页展开面为A3幅面,尺寸为420×297mm。内图廓设计尺寸为396×265mm,双面彩印,精、简装成册。

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然、社会、经济朝着更加均衡、和谐的方向发展。《图集》编制出版在空间尺度和发展时序上,将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可靠工具,为区域对外宣传提供有力媒介。

参考文献:

.廖克.中国专题地图学[M].地图学的研究与实践.109-112.

.张龙生.中国国家农业地图集的设计和编制[?].地图学的开拓与进展.29-35.

第2篇

俄罗斯推进信息社会进程

2010年,俄罗斯正式批准《信息社会(2011-2020)》国家规划。2011年,该项规划正式取代实施多年的《电子俄罗斯》规划。俄罗斯-政府每年为《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的实施拨出1231亿卢布,负责该规划的部门包括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经济发展部、联邦警卫总局、联邦税务局和科学教育部。

根据俄罗斯联邦《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建设和发展俄罗斯信息社会的总目标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俄罗斯竞争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借助信息和通讯技术完善国家管理体系。把构建信息社会作为解决更高层次发展问题的平台,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现代化,目的是通过提供平等获取的信息资源、发展数字内容、应用创新技术和提高国家管理效力来使个人和公司得到发展。

多年来,俄罗斯国产的软硬件产品并没有获得预期发展效果。对此,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编制《2018年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从规划内容看,俄罗斯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路径,主要包括创建创新研发中心、建设IT基础设施、提高IT程序员综合素质和减税。为推进规划的实施,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三项发展重点:首先,重点实施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支持创新研发,俄罗斯政府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40亿卢布建设50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发展和改善IT基础设施,包括创立科技园。2015年前,11个科技园项目的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将为社会创造不少于2.5万个高新技术领域的就业岗位。俄罗斯政府将大力支持IT产品出口,力争在2018年前使俄罗斯IT产品出口额从2012年的44亿美元增长两倍以上,达到90亿美元。最后,解决系统技术人员缺乏、减少人才流失问题。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IT产业从业人数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这与发达国家3-5%的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法国提升信息消费基础服务能力

2011年年底,法国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部了“数字法国2020”,该战略主要围绕发展宽带网络、推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等主题展开,到2015年,让7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到2025年,让10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在2015年前,所有在售电视都为互联网电视;2020年前,法国所有的电视频道都能以高清和移动形式播出;同时,3D电视以及互动电视服务也将得到推广。

2013年9月,法国宣布新的“工业法国”战略规划,预计投入35亿欧元支持34项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嵌入式软件和系统计划、大数据计划和云计算计划。法国拟采取三项措施促进上述计划:一是加强软件出版、鼓励创新、鼓励出口,促进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发展;二是培训大数据专家、建立技术资源中心以鼓励创业、支持研发、组织技术和垂直市场、为企业提供创业基金,促进大数据发展,并成为全球产业标杆:三是支持创新、辅助软件出版商向软件即服务转型、推广云计算安全使用规范和范例、关注云计算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促进云计算发展,增强用户消费信心。

英国谋划信息经济战略

2009年6月,英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名为“数字英国”的计划,主要涉及数字网络、数字内容和数字参与以及数字公共服务的推广,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数字英国”战略要点包括:出台三年期国家规划,增加国民数字参与度;到2015年年末,实现数字广播升级;到2012年,实现宽带服务普及,实现移动频谱自由化,增加3G覆盖率,提升下一代移动服务;出台相关法律打击网络侵权;鼓励公共服务内容合作。

2013年6月,英国政府了《信息经济战略2013》,确定了四个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的创新型信息经济部门,向世界出口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促进英国企业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据:保证公民从数字时代中受益:巩固英国信息产业发展。该战略从技术创新、集群发展、市场产业链、公众需求、人才教育以及其他专项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了英国信息经济近年的发展方向。

德国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德国十分注重创新对产业和市场的推动与影响作用。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主要通过创造创新友好型环境和支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行为来支持企业创新,实施资助“中小企业ICT创新计划”,建立“ICT创新创业竞赛”,提供创业资金,在企业最初阶段进行扶持,提高中小企业对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第3篇

长春推出“四大板块”新规划 建设(国际汽车城、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际影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指的是什么?

从2020年开始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

3.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包括哪些?

“一主”:即《长春经济圈规划》;“六双”:一是“双廊”,即《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和《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发展规划》;二是“双带”,即《沿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三是“双线”,即《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四是“双通道”,即《长白通(丹)大通道发展规划》和《长吉珲大通道发展规划》;五是“双基地”,即《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专项规划》和《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建设规划》;六是“双协同”,即《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规划》。(掌握一下就行,不用完全背诵)

4.长春市“专班抓项目”主要包括哪些专班?

按照“1+2+5”模式设立组织领导体系,“1”代表一个领导小组,即长春市重大项目专班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专班领导小组);“2”代表两个服务推进办公室,即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督查考核办公室;“5”代表五个重大项目专班(以下简称专班),即: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专班、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专班、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重大项目专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专班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专班。(现在又新成立个征收专班,掌握一下即可)

5.长春551发展规划是什么?

把长春建设成为:(1)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2)建成区500平方公里以上;(3)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19年考过,百分之九十多人都不会)

6.长春十五个县市区、开发区名称、大概位置、主导产业:

五个主城区、五个开发区、五个外五县。

朝阳区:商贸服务业、科教文化(红旗街、桂林路、重庆路)

南关区:商贸服务业、金融(市政府)

宽城区:轨道交通、工业服务业(长春站)

绿园区:轨道客车制造、农产品蔬菜(长春西站、皓月)

二道区:服务业、长吉图发展重要区域(物流业)

经开区:汽车零部件和生物化工

净月区:绿色产业、旅游(净月潭,长影世纪城)

汽开区:汽车产业(一汽集团总部)

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工业、新兴产业(医药)

莲花山:生态旅游

九台区:工业、金融(龙嘉机场)

双阳区:梅花鹿之乡,生态旅游

榆树市:农业(玉米)

农安县:农业(马铃薯、三辣、畜禽)、黄龙戏

德惠市:农业(大米、肉鸡、肉牛、生猪)

7.着力打造“两个万亿级”“五个千亿级”指什么?

“两个万亿级”:一是汽车产业,二是电子信息产业。

“五个千亿级”: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二是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三是医药、医疗服务、医疗仪器产业,四是影视文创产业,五是现代服务业。

8.重点打造“一点”“两线”“三片”“五区”指什么?

“一点”: 即以南部新城“四塔一中心”为重点,建设城市新地标。

“两线”:即以新凯河为依托,建设城市西部发展新轴线;以吉林大路为重点,高质量建设城市迎宾大路。

“三片”:即打造红旗绿色智能汽车小镇,重点是推进红旗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打造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年内启动36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打造长春新区创新发展核心区。

“五区”:即打造西客站城市客厅、长春站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吉大新校区扩建、空港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长春机车厂老厂区,形成城市新功能、新形象、新文化、新品位。

9.长春公主岭同城化“五统一”指的是:

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城市规划。

第4篇

荣誉榜

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区)11年跻身“十强县”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背景介绍

旌阳区隶属德阳市,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南靠广汉市。旌阳区是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30年来,旌阳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级经济综合实力极大增强。在四川省连续17年的“十强县”评比中,有11年跻身“十强县”行列,20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第6名。2012年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市第六。到2016年,旌阳区将在全省提前四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亮点

经济总量:30年增长89.9倍

经过30年的大力发展,旌阳区经济总量空前扩大。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0亿元,比1983年增长89.9倍。位居全省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大关,达到51725元,比1983年增长83.1倍。

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长156.0倍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汽、东电、二重、得阳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国家级经济技术经开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能力增强。2012年,旌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6.7亿元,比1983年增长156倍,年均增长14.5%,装备工业占旌阳区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64.3平方公里

旌阳区城市功能不断强化,1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旌东、亭江城市新区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到2012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64.3平方公里。其中,绿化覆盖面积25.6平方公里。铺装道路总面积653万平方米,有20多条公共汽车营运线路。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先后被评为“园林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由1983年的19.5%提高到2012年的63.7%,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29元,位居全省13位,比1983年增长45.9倍,年均增长达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9元,位居全省19位,比1983年增长28.8倍,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1615元,比1983年增长569.1倍,年均增速高达24.5%。

数字旌阳

广汉:3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68.2倍

荣誉榜

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百强县

背景介绍

广汉是三星堆的故乡,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幅员面积为548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60万。2010年,广汉市被评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列四川省第七位、德阳市第一位。

5.12汶川地震后,国家大力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支持灾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发展亮点

两大优势产业形成。广汉市形成了以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械冶金制造行业;以益海粮油、米老头食品、川粮米业为重点的食品行业两大优势产业,是全国第二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2012年二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4亿元,占规上企业6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3亿元,占规上企业51.6%;实现利润总额45.1亿元,占规上企业61.4%;实现利税总额54.1亿元,占规上企业59.5%。

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全省第6位。近年来,广汉市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2010年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全省第6位;2011年进入四川省“1525”工程五百亿园区行列。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1.5亿元,比1983年年均增长15.3%,销售收入434.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亿企业87家,实现利润33亿元,实现利税47亿元。分别占广汉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1.4%、82.2%、45%、51.5%。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广汉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3年的44.4∶29.9∶25.7调整为2012年的12.5∶61∶26.5。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跨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广汉市的综合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广汉

什邡:2012年公共财政收入12.3亿元总量全市最高

荣誉榜

全国著名的雪茄菸之乡、矿泉水之乡和书法之乡。

背景介绍

什邡市,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南距成都市50余公里,幅员820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人口约43万。山区拥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磷矿、原煤、石灰石、花岗石等矿藏和多种林木、药材资源;坝区平畴沃野,水旱从人,是四川重要的油菜、晒烟、肉猪、蔬菜等生产加工基地。

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什邡市紧紧抓住“扩权强县”、“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什邡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发展亮点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30年来,什邡已形成了以食品、化工、冶金、医药、机械和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拥有以什邡烟厂、宏达集团、蓝剑集团、科新机电、川恒股份、蓥峰集团、美大康药业、亭江皮化、斯凯制衣、蓥山钢管为代表的享誉西南乃至全国的强大企业方阵。2012年,什邡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7.7亿元,占GDP比重由1983年的45.7%上升到2012年的62.4%。

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公路通车里程由1983年388公里增加到2012年1235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公路网络进一步健全。

消费品市场逐步繁荣活跃。2012年,什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9亿元,比1983年增长42.5倍,年均增长13.4%。

数字什邡

绵竹:30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7.7倍

荣誉榜

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个获批的县级全域性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

背景介绍

绵竹市地处德阳市西北部,幅员面积1246平方公里。距成都市83公里,绵阳74公里。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绵阳机场,位于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内以及成都经济区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全市辖19镇2乡,155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2012年底户籍人口50.7万人,非农业人口13.9万人。辖区内矿石、林木、水等自然资源丰富。

30年来,绵竹市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变。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成德绵经济体的形成给绵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多年进入四川省十强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白酒之城、中国年画之城、中国生态城市和中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建设之中。

发展亮点

全省首个县级全域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获批。改革开放以来,绵竹市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2012年全市编制完成了全省首个获批的县级全域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启动实施了规划中的万亩高标准农田、万亩猕猴桃核心示范区等24个项目。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已形成以剑南春为白酒龙头,龙蟒集团为化工龙头,天仟重工为机械龙头,新建园区和引资企业为新生力量的绵竹工业体系。2012年,绵竹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4.0亿元,是1983年的257.7倍,年均增长21.1%。食品、化工、机械三大产业占绵竹市工业的比重已达80%,支柱地位进一步提高。

入选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2012年,绵竹市成功列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被国务院评为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本、专科综合上线率达到98.9%。绵竹职中与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实现合作办学,成功引进四川天一学院等项目,教育文化园建设全面启动。

绵竹年画社添彩。2012年绵竹年画社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年画村被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数字绵竹

中江:3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31.3倍

荣誉榜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全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县

背景介绍

中江县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英雄的故乡,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临成都,北依绵阳,南靠遂宁。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760个村,总人口143万,是四川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县。

30年来,中江县围绕建设四川丘区强县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总体取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亮点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中江县建成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108家;新开发建设的辑庆・兴隆园区协议签约工业企业184家。

中江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建成4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培育了优质粮油、生猪、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86.5万吨,实现“六连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新农村示范村扩大到70个。全县坚持因地制宜、产村相融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了新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启动了9批220个新村扶贫项目,新农村示范村扩大到70个,其中25个村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数字中江

罗江:16年GDP翻三番

荣誉榜

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国家级平安畅通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

背景介绍

罗江人杰地灵,经济繁荣,史上有名,几度撤并,因发展所需,1996年12月10日从德阳市市中区分离为罗江县,复归为县建制。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距省会成都市区75公里,距德阳市区23公里,交通便捷。

发展亮点

输变电能力居四川省首位。罗江是全国重要的电力走廊,有500千伏变电站和500千伏换流站各1座、350千伏变电站7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

罗江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面积12.2平方公里,水电气配套设施完善,入驻企业已达百户,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第5篇

“十二五”时期的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着新而鲜明的发展形势,肩负着新而重要的历史任务。

一方面,经历了“黄金十年”发展期的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着万亿元规模的产业基础,也需要应对好外部竞争和自我提升的双重压力,只有在把握和遵循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规律的同时,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特别是与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需求紧密联系,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高端位置。

另一方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不仅仅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存在,其天然具有的渗透性使之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着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必须尽快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围绕产业发展两大历史任务而构建起的《规划》,将创新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融合,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市场驱动、应用牵引、创新支撑、融合扩展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延续并扩展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用立业、以用兴业、以用强业”的发展理念,并将其与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契机,能够夯实产业的发展根基,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从而以应用实践带动产业向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而“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应用牵引、融合发展,培育龙头、协同发展,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等四条原则,在呼应主线的同时,能够兼顾产业生态体系建立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推动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载体集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做大

做强。

规划提出的十大发展重点和八项重大工程,既注重产业传统领域的稳固和提升,又强调新兴领域的培育发展,即使是传统领域,也结合产业发展形势提出了发展跨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平台和提高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集成能力等具体任务。重点范围的拓展和重点内容的变化,必将有力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而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等发展重点的提出,必将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重要工业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需求紧密结合,与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下一代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对策

一、引言

河南省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出台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的发展目标。虽然国务院、河南省都非常重视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乐观,面临着整体实力不强、文化资源开发不够、产业附加值较低、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等问题。[1]为此,文章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期望能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一)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诸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甚至已发展成为这些地区与城市的亮点。另外,成都、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也纷纷凭借各自的区位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优势,创建充满特色与个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更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创新型产业形式,其主要包括视觉艺术、书刊、表演艺术、出版业、电视电影、设计策划、文物古董、计算机等行业。这些行业既包括传统艺术部门与数字化经济部门,也含有商业化传媒部门。

(三)区域经济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

一是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和规划会对文化创意产业要素供给产生影响;二是政府制定的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等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战略与竞争结构产生影响;三是政府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文化创意行业的运行标准,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条件。总之,文化产业政策直接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成效。

三、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含量

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其重点在于抓住了消费群众的内在需要,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文化与精神等方面的诸多需要,并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要,重要举措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含量。[2]因此,强化文化创意产品物理形态的制造技术,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种类,积极利用计算机、手机等新型媒介终端设备,采用视频、通讯等数字化标准终端的符合功能,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河南省区域经济的高质高效发展。

(二)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

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河南省可以从自身独有的中原优势出发,打造充满特色的中原文化创意品牌,从各方面着手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例如,依托功夫文化、中华姓氏、甲骨文、轩辕故里、禹州钧瓷、朱仙镇木板年画等丰富的中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间演艺、民间工艺等,将其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只有不断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才能真正增强增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效促进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三)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效应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功能。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增强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这些企业进行大力创新,实现龙头企业与骨干企业引导示范功能的最大化,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有效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促进跨行业、跨地区的整合重组,推动大规模、集约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鼓励个人企业与个人资本的深度对接等。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贸易组织的中介作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大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规划管理目的是在认真调查城市地区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化与落实总体规划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框架,布局快速交通网络系统,重点对自然生态地带、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等基本要素进行整合、布局和控制,划定规划建设范围和近期发展方向等,为城市地区的次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地区快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

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城市功能与其物质性设施之间总处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之中。城市规划管理就是为了使城市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趋于平衡。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表现为:

1.1使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经济的结构、规模、发展阶段和水平等内涵的不同,对城市的要求也不同;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规划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与经济发展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

1.2使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城市社会由不同的人群和利益集团所组成,适应城市社会的变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及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是城市规划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1.3使城市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空间的拓展需要与交通设施的建设相匹配,建筑量的增加要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扩容相结合,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呼应,城市物质财富的积累要与城市人文氛围的优化相同步。这一切都有赖于通过城市规划管理来加以解决。

2、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一个城市只有在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指导下,城市的建设才能沿着正常的方向发展,并促进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针对我们现在城市规划过程的一些现状,我们发现了城市规划过程的进行经历着非常坎坷的历程,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是纷繁复杂的,不同于我国其他很多行业管理的垂直性特征,相反,其管理权限一直处于被严重肢解、分割的状态。导致了城市规划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变成了各个行政实体的自主行为, 城市的整体规划被彻底的瓦解了。为了达成与各种地方政权的妥协,规划行政管理权被一再肢解、一再下放。这种对于城市规划权力的不断转换,使得城市规划没有了一个明确的计划,随时有可能被更改。更加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步伐的减缓。

其次是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不强,国外“公众参与”经历了从物质建设规划、数理模型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几个阶段,规划工作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由政府行为转向市民的角度,由理论性、专业性和集中的权力转到感性、具体、由下至上的参与。这一成果还没有被我们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很好的利用,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存在,城市最起码的要求是是满足人正常生活的要求,然后是精神上的需求,忽视了公众的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实际上必将导致城市发展走弯路。目前我国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就已经把“公共参与”纳入了法律的内容,我国各地也在制定各项公开、公示的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事业,必须解决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是首先要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如解决好即上述体制内部出现的问题,基本工作方式的问题才能有机会去解决工作中技术,操作上的问题,否则,就会犯舍本逐末的毛病,就解决不了设计的问题,不能为城市发展注如活力。

3、城市规划管理的创新趋势

面向新世纪,我国自上而下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将进入攻坚阶段。城市规划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职能,处于这个关键性转折点上,迫切需要进行体制创新,探讨适应需要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3.1法制化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摆在每一位城市规划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这一“龙头”作用,把纷繁复杂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纳入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轨道,使整个城市的运行机制活而不乱,协调和谐,充满生机?很显然,只能依靠法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法制管理,既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规划管理热切呼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法制建设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生命线”;是实行“依法治市”、“依法治城”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市各项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3.2民主化

民主化实际上指的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共参与。在我国,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能不再是以往的直接干预、大包大揽,而是注重市场调节、法律引导,这为市场、社会领域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社会精神的变迁,促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组织,正是这些组织,成为了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新载体。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要素(土地、住房、公共设施等)进入市场领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部门所采取的单边、独断式的决策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了其不足和低效,难以平衡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利益;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决策越来越紧密地与私人的利益相关联,公共对于该领域的关注理所当然。“公共参与”的社会基础与日俱增。规划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调整角色,学会使用大众媒体的语汇,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大众媒体交流中,与公众参与者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合意,实现城市规划早方法论上的“交往理性”化。

3.3数字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高度密集,传统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城市数字化工程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符合高新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正确方向。数字化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扭转传统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式落后的局面,同时数字化城市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丰富表现手法,增加信息含量,提高分析能力和准确性;使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也能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动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深远的影响举世公认。数字化的意义不仅是体现了一种技术,而是向人类展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城市规划这个“龙头”部门入手,可以说抓住了关键环节,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数字化城市规划将成为建设“数字城市”的核心工程之一,并可提供基于网络化的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决策,同时要掌握新技术,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姚昭晖;从目前的问题谈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J];城市规划;2004 年07 期

2、吴欣;城市近期规划定位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年

第8篇

关键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方法;农村综合改革;规划原则;规划资料

前言

随着当前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乡镇水利规划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笔者根据现阶段的情况谈谈当前乡镇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1 规划的作用及规划原则

乡镇水利规划是乡镇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规划和县水利规划的基础,也是乡镇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科学根据的规划,既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又可更好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制定规划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乡镇水利规划除涉及防洪、除涝、供水、灌溉、排水、航运、小水电、水土保持、水产和水源保护,还涉及改良土壤、平田整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修建道路、新农村建设等。因此。乡镇水利规划应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对水、田、林、路、居民点和供水等具体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布置。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坚持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②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讲求实效。

2 规划内容与要求

一个完整的乡镇水利规划,应包括基本情况和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总体规划及布置方案,分项规划,工程量、资金、材料用量、设备、效益、分期实施意见,规划图等内容。乡镇水利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种植农田林网,筑堤坝、修渠道、开沟河、兴建排灌站、打井、发展喷滴灌、深耕整地、硬化农田道路等措施。进行水利综合治理。规划中要明确规定防洪、除涝、除渍、灌溉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标准,以其作为安排各类措施及确定各种设计规模的依据。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用水要求不一致,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标准不能强求一致。一般说来,水源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标准高,大型工程比小型工程标准高,自流排灌比机电排灌标准高,长远规划比近期规划标准高。

3 规划方法与资料

3.1 规划班子的搭建

要有一个专门的规划班子,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及科研有关单位参加,共同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大纲;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制定规划方案,提请当地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重要规划可提请人代会审议批准。

3.2 规划需要的主要资料

3.2.1 地形资料。为了便于使用并具有一定精度,进行乡镇水利规划,应采取1/10 000―1/25 000的地形图;进行村规划和工程布置,须采用1/2000~1/5000的标出村组界线的地形图或航测图片。

3.2.2 水文气象资料。应搜集和分析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水体及土壤冻融等资料。一般乡镇因没有水文站和蒸发站不能直接取得水文资料,规划时可用下列方法推求计划数据:①利用降雨径流关系和附近区域数字推求年径流量、洪峰、洪量等;②根据附近区域数字用《水文手册》、《水文图集》的公式估算。

3.2.3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①土壤类型及分布;⑦土壤质地和层次;③障碍层次的部位分布;④土壤容重、孔隙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透水性、酸碱度等土壤理化性状;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土壤养分状况及耕作层厚度;⑥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渍害低产等土壤的形式原因、机理和治理措施、经验等。

3.2.4 地下水资料。主要搜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埋藏深度;地下水位及其变幅;地下水流向、流速及补给条件;地下水的水质(矿化度及类型);设计计算参数(给水系统、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资料。

3.2.5 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荒地面积等。

3.2.6 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应包括:现有排灌站等工程规模、机电设备情况;现有灌溉水源保证情况,灌溉渠系、建筑物的数量和布置;现有水井数量、质量及配套情况;现有排退水渠系建筑物数量和布置、排水出路和排水效果;土地平整状况,各种作物的田间耗水量,灌溉试验资料以及现有水浇地的灌溉保证程度;排涝、降渍、改碱等试验研究成果以及田间排水改良情况;水土保持面积及措施;历年受灾情况及现有工程设施的抗灾标准。

3.2.7 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劳力、年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每个劳力平均负担面积;历年粮、棉等主要作物总产和单产,每人平均占有数量,主要历史阶段增(减)产原因;历年农、林、牧、副、渔以及地域内企业的总收入和各项收入所占比例;历年分配和积累;历年农田基本建设和投工、集资和国家投资数量,每个劳力平均投工数,平均每人负担资金数,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发展情况;历年林、牧、副、渔业发展情况;农、林、牧以及地域内企业、厂矿等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用水要求;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产量、价格、运输情况等资料。

3.2.8 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要求。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和作物面积;产量增长;林、牧、副、渔业发展;城镇经济和空间布置发展情况;地域内企业发展等。

4 规划成果的编制

4.1 规划报告

4.1.1 提要。扼要说明规划地区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的主要内容、措施、投资、效益及结论。

4.1.2 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土资源、土壤、地质等概况和自然特点;②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农业机械、牲畜、农业区划、作物组成、耕作技术、作物产量、工副业状况、多种经营情况、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等;③洪、涝、旱、碱、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分析;④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治渍、改良盐碱地、水土保持、航运、小水电、水产等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⑤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4.1.3 规划原则和治理标准。论述规划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防洪、除涝、抗旱、水土保持等各项措施的治理标准。

4.1.4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全部规划的主体,主要包括:①规划布局和工程规格标准,综述山、水、田、林路等的总体布置,说明沟渠系统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分析计算各种规划设计参数,提出各类工程的规格标准和配套建筑物的形式、数量等;②分析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说明完成规划所需的工程量、劳力、材料、设备,计算其经济效益,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合理性;③分年实施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综合平衡投工和筹资能力,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以及完成规划所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4.1.5 分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分项制定更详细、具体的规划。各项规划中,应有劳力、物料、设备、器材和经费概算等,特别是对骨干工程要经过论证和方案比较确定。各分项措施规划,应作出效益和经济分析。

4.2 规划表

包括:①基本情况表。应列人人口、劳力、土地、作物、产量、投入、分配等项;②农业和有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表。分别列出近期与远景规划指标;③工程项目及数量表;④分项工程规划标准表;⑤规划工程概算表。包括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定额、投工数、工程单价、资金等;⑥规划物料预算表。包括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砖、石、砂子、石灰、铅丝、炸药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⑦主要设备表。包括施工和管理运行需要的各种主要设备;⑧分期实施进度表。按当地实际条件,量力而行,分年度列出计划完成的工程项目、工程量以及所需材料、设备、投工、资金等。

第9篇

一、运筹帷幄,规划先行

二十一世纪的竟争主要是城市间的竟争,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城市进行规划势在必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的总纲,对城市建设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规划理念直接决定作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一定要高标准,要有超前意识、前瞻意识,不能就城市规划抓城市规划,必须处理好几个重要规划间的关系,做到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各种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我们县在省会城市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城市发展,产业支撑

一个城市的永久经营发展离开不了产业发展的支撑,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合理布局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以经济开发区和向塘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培植和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以江铃控股为主轴的县汽车城品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有后劲的、低能耗、无污染世界500强企业,提高企业的竟争力,提升整个县的形象。企业品牌打响、县城形象提升之后,随之而来就会带来无限商机,全国及世界各地客户就会纷至沓来进行商贸活动,因此就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县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三、以人为本,健康发展

为打造我县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建设,就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环境,也要创造一个非常适合人居的环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人文关怀,建设人民群众共享的美好家园。只有宜居的环境好了,才能吸引人前来县城定居,才能提高城市人口机械性增长率,才能加快城乡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才能促使城镇化建设能够健康向上发展。

四、科学管理,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