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2:13
导语: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的是教科书中的一些文章,而课外阅读则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教科书之外的一些文章或者名著。对于小学生群体,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有限,学生想要拓展自身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故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带领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过多地推荐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平时想要阅读书籍,只能自己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是去书店购买,小学生在选择书籍时会偏向于一些故事类的小说,如:《鲁宾逊漂流记》、《格林童话》等。但现在书籍良莠不齐,在书店中有着许多不利于小孩子身心健康的书籍,书店中这些小人书以及一些小说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无益处,并且其中涉及的一些暴力因素会带坏学生,将学生引入歧途。故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为学生对课外书进行筛选,将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籍排除在外,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在筛选书籍时,要注意书籍中的故事情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注意书籍的知识点是否处于学生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例如:高尔基所著的《我的大学》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理解书中作者所描述的事情以及情感。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为学生挑选阅读书籍。避免学生阅读一些“小人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误入歧途。
二、合理为学生推荐书籍
教师在为学生推荐书籍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籍置之不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籍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讲课本中的文章时,便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将对课本中文章的兴趣带入到课外阅读中,教师需看准时机,在学生对课本中文章有兴趣的时候向学生推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白雪公主》时,便可以向学生推荐去看《格林童话》,在讲《一粒种子》时,便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的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教师在推荐书籍时也可以先选取故事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创设一个情境,将学生带人到情境中,让学生对书本中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选取的情节需要有悬念,在情境中设置悬念可以让学生产生去阅读书籍的欲望。例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时,可以先为学生创建一个情境:鲁宾逊在出海时碰到了大风浪,结果他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周围全是海,又没用船只从附近的海域经过,鲁宾逊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便会在课外主动阅读书籍,查看故事的后续情节。
三、建设舒适的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课外书需要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细细品味书中的故事,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安排半个小时,让学生专门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学生便可以每天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阅读书籍,对于一些不阅读书籍的学生,也会产生从众心理去阅读书籍。当然,对于一些吵闹的班级,教师需要严格约束学生行为,整肃班级纪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一个最大的区别便是课外阅读的自由时间更多,课内阅读中学生只能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并且无论是学生喜欢的类型或者是学生不喜欢的类型,学生都需要去阅读、理解。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类型自主选择书籍,当然前提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自由发展自身的思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
五、分享读书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43-01
语文课程标准对进入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量上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高年级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教师就要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布置形式新颖的课外作业
教师的要求,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学生刚开始大多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主动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乐于阅读。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要及时检查,明确检查的时间和方式。
例如,根据高年级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尝试的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三亚落日》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交流,课外收集描写太阳的文学作品,创作一幅“落日”的图画,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评比,看哪组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更到位、更独特。学生对这种课外阅读的作业形式特别感兴趣,讨论时非常热烈,创作时有热情,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合理推荐书籍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渴望读到一些内容更深的书籍,从中获得新知,同时因为阅历尚浅,希望得到长辈和老师的指导。如果不注重引导,高年级学生往往乐于读网络上的热门书籍,或是同学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结果要么是读了无益的书,要么是读了不懂的书,甚至是读了有害的书。因此,要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推荐。
(一)根据教材内容推荐。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内容涉及面日渐广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的单元,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自然景观的书籍,或者是人物游记。再如教学描写人物的单元,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人物的故事或者作者的其他著作。
(二)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逐渐浓厚,阅读的面也比之前更广,对历史、人文、科学、传奇人物等相关读物很感兴趣,教师要对这方面的课外读物做好重点推荐。高年级学生以现有的认知,要完全读懂一些名著,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例如,学生觉得《三国演义》的故事不容易看懂,教师就推荐他们看精简本或图画本的《三国演义》,并和他们讨论书里的名篇名段和历史人物。
(三)倡导个体性阅读。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不可要求他们读相同的书籍,而应该在统一推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一些学生或某位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教师要与学生互动
(一)参与讨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他们喜欢的书籍,即使学生的读物比较幼稚,也要善于引发学生对书中人物或故事进行思考。例如,笔者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学生坐在一起,谈一谈他们最近阅读的图书,然后再提一些问题向他们请教,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
(二)积极评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或写日记的时候,内容尽可能与课外阅读的读物有关,可以写读了某本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用摘录的方式描写故事的梗概,让他们学会科学、有效地阅读。教师对这些作业要积极评论,鼓励学生阅读更好更多的书籍。
四、指导阅读方法
在现实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但收获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此,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专题指导。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课外书籍,什么样的书值得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如何根据书籍的种类选择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等等。
(二)纠正阅读行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要及时解答,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趋势要有很好的把握,不能让学生沉迷于某一类对他们的学习无促进作用的书籍,并防止这股阅读之风在班级内蔓延。
【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当前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
1. 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1)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3. 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3)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4. 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炜.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第5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读书,也很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他们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课业负担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教师很难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阅读重读“图”,轻读“文”,很多学生觉得读图要比看文章来得容易,因此,电脑游戏类、篮球类、流行画报、卡通类的书是学生主要阅读的课外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课外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算完成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抄了几个好句子或几个好词。而且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现在的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设立特定阅读课
高中学生课业繁重,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高中学生设定特定的阅读课,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挑选读物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从而让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祖国作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优美散文,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如文学名著类,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海明威《老人与海》以及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如同龄人的优秀文章类,由学生在阅读《语文报》《语文世界》《青年文摘》《读者》《学习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书籍时自主收集。这类“短、平、快”的读物,建议在教师安排的每周阅读课上进行。
三、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
就感。
四、让课外阅读与诵读积累“链接”,厚积知识储备
早读时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放声地读,沐着晨光、浴着清风诵读,任琅琅的书声飞出窗外,牵出如火的朝阳,唤来啁啾的小鸟……身心沉浸在美文华章所营造的诗一般的氛围里,口耳相传,怡情启智,妙谛无穷。
晚自习时刻,学生手捧《语文报》《语文世界》《作文》及林林总总的作文图书,一头扎进了课外阅读的广阔海洋。那里没有喧嚣的声浪,只有偶尔溅起的银色浪花;那里没有战马嘶鸣的豪壮,只有春蚕咀嚼桑叶的轻响。荟萃一组常用词、积累一组熟语、摘抄一组妙句、自学一首古诗词等。美的自主阅读,立体式的积累,加上及时反馈、彰显优秀,让学生渐渐上瘾,乐此不疲,一学年结束,近1/2的学生写了厚厚两大本,成为鲜活、丰富的知识储备。
五、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高中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假期课外阅读。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高中学生还充分利用了假期的宝贵时间。
另外,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代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代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一、端正思想,创造条件,积极鼓励
鲁迅先生就鼓励学生要多看课本以外的收,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书,也要“浏览。”课外阅读可以起到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行为,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老师和家长怕小学生看课外书耽误了学习,便加以制止,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相反,应当端正思想,改变认识,创造条件,鼓励小学生阅读课外书。
应当认识到,儿童在学校所进行的学习和生活与读课外读物所进行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并不矛盾。那种认为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观点也是由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的。如果孩子对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能挤时间多读书,对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因为多读书,学生与各种字、词、句见面的机会多,对它们的掌握就能更巩固,同时还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式,掌握一些表达方法,有利于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另外,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说,儿童好奇心强,渴望学习新知识,捕捉新信息,明白新道理,课外阅读是满足孩子这方面需求的最好办法。限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孩子智能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依据年龄能力,帮助选择或推荐读物
适龄儿童入学后,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而各种课内课外活动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他们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但是,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他们的智商和习惯会有一定的差异。此外,小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一般来说都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依据小学儿童所表现出的以上心理学特征,老师或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应当依据每个学生或一部分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帮助选择课外读物,或者经过精心筛选后向学生推荐必要的或一般的书目。
小学儿童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带有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非常喜欢童话故事;从中年级起,对带有惊险情节的读物开始感兴趣;到了高年级,便对科普读物发生兴趣。但是,学海浩瀚,书林无边;书本身有深有浅,有好有坏,这就要求老师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看、有益于身心健康、专为儿童创作、改写、翻译的读物。老师还可以列出推荐的书目,让学生家长帮助解决图书。如《格林童话选》、《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革命故事等等,都不失为能扩大儿童的眼界、提高儿童的觉悟、美化儿童的心灵的好书。
三、正确指导,强化兴趣,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硬件方面的条件。如丰富学校图书馆,开设阅读课等。老师在学校、家长在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同时,对他们的阅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有不少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如有的学生读书贪多图快,只注意有趣的情节,不注意体会书中的深刻教育意义;有的学生常常被情节吸引,急于知道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只顾追随情节,而把那些心理描写、自然景色、周围环境、作者议论都忽略了;有时甚至大段大段地跳过去,这对学生理解全书思想内容、学习书中的语言艺术都十分不利。老师或家长可以在学生阅读时提出明确要求,或者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书的内容、人物、艺术特点,避免学生在阅读中追求故事情节或不加理解,印象肤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07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阅读水平,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课内外都要积极指导学生加强阅读。
2.调查对象
我校五年级二班54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3.调查人
杨晓琳
4.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4.1调查目标。本调查是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现状,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通过调查,发现我校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令人担忧:不能正确的领会课外阅读的价值,不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提供给他们阅读的书籍不够,阅读的科学方法不能掌握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在发现调查中的问题同时也思考了若干对策,并对家长和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4.2调查方法。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5.调查结果分析
5.1阅读习惯差:调查表明,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大多数已成为负担。读书,也只是看课本,看作文书,看辅导资料。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校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仅有20%,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6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80%人从不动笔;阅读时能身心投入的仅有15%,50%的人阅读完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35%学生感觉自己阅读时比较认真。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不知道为何阅读,他们的阅读质量自然不高。
5.2阅读内容单一:身为五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3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8%。由于年龄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不懂得如何欣赏名著,更加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而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往往低于他们年级应该要阅读的书籍。
6.调查反思
6.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大部分父母忙于农活,农闲时出外打工挣钱,根本没有读书的习惯。晚上睡觉前与电视为伴。打工者春节回家时天天打牌逛街,文化素养较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更不能为孩子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这样直接影响学生,使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6.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无策。只一味指责孩子,盲目购买一些他们认为的"好书"强塞给孩子阅读,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态,更加不愿意阅读。
6.3学生无知识积累,理解能力低下。课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对于文字描述性的问题或需要加以主观分析的习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导致错别字、语病连篇,理解能力明显低下。
6.4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不需要老师家长去督促,当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可调查表明:只有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也只有15%,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的达6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在读书的同学当中其中4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只有33%是种爱好。究其原因,很多调查表明电视、电脑游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而对课外阅读明显兴趣缺缺。但是如果让他们过分地沉迷于这些游戏、电视、网络,长期发展下去会削弱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7.改进措施
7.1科学引导。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让课堂上的知识通过课外延伸,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全面了解课本内外的故事,增强他们学习和阅读的兴趣。(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完课外书籍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对这些书籍的看法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积极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在学校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比如"读书节""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读书的快乐,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
7.2读书交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交流心得。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做好好书推荐,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月一交流。在阅读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还要经常性的和同学们交换读物,以增加阅读量。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如:写读后感;指名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自觉自愿的把目光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7.3营造读书氛围。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下有目的地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并展示自己读书所积累的优美语句,是他们更愿意自觉去读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4-01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
阅读中对学生的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字,词以及语法和修辞的运用。小学生在小学结束时要求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并且要求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这种对基础知识的硬性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锻炼,但是在阅读中不经意的浏览会记住更多的汉字。
2、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语言和抽象号合理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所经历的事情。课外阅读量增加,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等基础知识的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在说话时更具有说话的艺术,使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可以在阅读中体现并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熟练的运用。
3、有利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阅读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于它本身的性质,因为它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课外阅读中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各种书籍中吸取营养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书。有了感兴趣的书,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4、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受到道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同样对他们来说都是道德行为养成的一种方式。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内心更加丰富,抵御负能量的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的。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现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增加的“提高阅读品味”教育部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内容不精的这个事实。书籍选择的好坏对于学生们性情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书籍层出不穷。孩子们在选择图书时,大部分都喜欢漫画那种插图较多故事情节性强的书籍。这种书籍适合放松心情,对愉悦身心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没有明确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应该选择名人传记、中外名著、自然科普类书籍作为阅读对象。
学校教学没有为课外教学提供良好的读书位置,额外供学生读书的时间和可供外借的丰富的书籍。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们没有精力阅读课外书。学校教学没有充分的关注孩子自身个性的养成以及兴趣的培养,父母和学校一样功利性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兴趣需要在学习成绩面前让路。在不耽误课程的同时阅读课外书是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措施
1、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学校和社会应该多多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籍,供孩子们借阅和传看,鼓励学生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借书制度,并且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很好地阅读课外读物。 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但对所阅读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在不耽误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够反复运用上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内容。
2、监督下的阅读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既可以阅读教材后面的推荐书目也可以阅读童话故事,给小学生留下一个善良美丽的心灵,也可以阅读名人传记等书籍,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给孩子们的心灵注进力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有积极作用的书籍时,要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督促学生们形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喜好。教师除了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还要采用多种检查方式。要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促进他们高效的读。
父母也可以帮助学生们阅读,并且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有所奖励。通过不断的奖励激励孩子们坚持阅读,在阅读中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有促进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教学仅仅是引领学生走入学习世界,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基础知识的环节。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有重要的作用。把每一个地方打造成一个书斋,再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在用文字充实自己的内心的良好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2012(10)
[2] 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2013(06)
[3] 胡也红.《浅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1卷第3期;54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一提到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无可奈何地说:“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了,但是学生就是出不了佳作。”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脑海中没有优美的词句,归根究底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脑海中没有写作的基本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带着孩子走进书籍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是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基于功利性的心态,考试考到的内容,就让学生阅读,而考不到的就不让学生阅读。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总归是课外的,效果不好控制,所以也就随便学生阅读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六”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让课外阅读反哺学生的作文。
师:同学们,在“快乐阅读节”中,我们一起读了介绍革命前辈、英雄模范的书。大家都读了谁的事迹呢?(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
师:这些书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大家都非常崇拜这些人?这些人都做了哪些事让人崇拜呢?
一连串的问题让许多学生都低头不出声,我也看出他们读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师:我们先就本单元中的《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生: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过草地时没有吃的了,许多因为饥饿都晕倒了,在这种情况下,想把他的大黑骡子杀了给士兵吃。
师: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尽办法来描写过草地时的困难,对渲染环境、烘托故事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生答略。
师:我们在阅读课外书时,要品味作者的这些描写片断,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自己读过的故事)
师: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不光要了解故事情节,还要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理解故事的思想。好比《和他的大黑骡子》,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的情感,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战士们对的爱戴。那么,在这次阅读活动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环境和情节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下面,根据课外阅读的内容,完成本次习作,写你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课外阅读是基于教材的学习,是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阅读技能,运用到课外的读书生活中的过程。它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这一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教师事先利用“快乐阅读节”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习作相关的书籍。如果不先让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在完成这一次习作时就会感到写不下去。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课文来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人时要有事件来支撑,要写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作内容要为烘托人物形象服务。因此,通过作文教学,用课外阅读反哺作文教学,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启发。
首先是“读什么”——阅读内容要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契合。我们要结合习作内容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书目,要把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精品书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一次课外阅读活动,我就是结合单元的教学要求推荐一些介绍人物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在解决学生读什么的同时,我们教师要先阅读,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人。阅读时,我们要了解推荐书目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在交流时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
其次是“怎么读”——阅读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谋篇布局。就像案例中那样,学生读完之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解决让学生怎么读的情况下让学生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是起不到促进作用的。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向学生介绍阅读这一类书籍时要把握哪几个要素,作者的用词用句怎么样等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围绕这几个要素阅读了。在写作时,学生也就可以围绕这几个要素来写自己崇拜的人了。学生有了写作结构,就可以顺利完成习作任务,佳作也会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