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系统需求

时间:2023-10-09 11:02:13

导语:在管理系统需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系统需求

第1篇

关键词: 医学 教务管理系统 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招生专业的增多,许多医学院校由过去单一的医学专业逐步发展为多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学校由“小而精”逐步向“大而粗”转变,教学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教务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1]。要适应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革新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借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因而教务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但由于教务管理系统最初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他们教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且已运用完全学分制培养学生,而医学院校由于规模较小、师资和教学场所设备不足、实践环节较多等特点,无法套用工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教务管理系统无法适用医学院校,虽然经过个性化改造,但已面目全非,性能不稳定,无法实现智能排课等重要功能。

1.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教育逻辑性强,教育先后次序较严格,且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管理上区别于一些理工科院校,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多。以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通常开设52~60门考试和考查课课程,总学时约3900学时,另外有选修课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因此教学任务繁重,基本上每天要安排6~8学时。

1.2实践学时多,安排较复杂。实践性非常强是本学科的特点,也是确保医学生质量的关键环节,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学时通常占总学时的1/3,且一般有严格的授课顺序,加之实践学时的不规则性(有的实验项目只需2学时,有的要4学时,有时甚至要8学时),上课教师既要承担理论教学,又要承担实验教学,而实验与理论又通常交织在一起,导致实践教学非常复杂,难以安排。

1.3参与教学的人数太多。公共课和基础课等课程通常由2~3位教师承担,但临床课程,由于附属医院主要任务为临床工作,加之学科分化较细,教师既要承担医疗任务又要接受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医生对教学不太重视、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等,教学任务难以落实,导致一门课程授课教师人数较多,甚至出现一门课程有30多位任课教师的情况。

1.4节约资源,合班上课。随着招生人数和专业的增加,地方医学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教师、教室和设备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安排时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即4个班一起上课,有时不同专业也安排在一起,如临床医学专业和麻醉学专业等。

1.5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分制是目前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理想模式是全学分制,受教学资源的制约,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一般实行学年学分制,它既适应医学教育教学计划性强的特点,又用学分积点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具可操作性。而对于公共选修课以实行选课制,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难以理顺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关系,增加教学安排难度。

2.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调查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务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传输、存贮和处理等工作,进而支持教学管理决策和操作的信息服务系统[2],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环境,其含义有所侧重。由于不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为此专门设计了《赣南医学院教务系统功能设计调查表》,向全校教师和学生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其中教师发放100份,实际收回98份,收回率98%;学生发放200份,收回187份,收回率93.5%。

对于是否有必要结合学校特点设计教务管理系统,9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希望和校园办公系统紧密结合;在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时必须保留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与运行习惯,如课程表等。希望有智能的调课(如调课、停课、补课等)功能,改变过去调课到处跑的情况,实现网络一步化;通过系统完成一些数据处理和报表等工作,如成绩分析、教学工作量实时查询等;希望增加短信提醒功能,特别是个人课表,调课等可每天提醒。

3.教务管理系统总体需求

3.1教务管理系统应界面友好、使用简单、运行稳定、高效、易于维护。由于教务管理系统面对的是教师与学生,他们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时应在重视先进理念的同时,注意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同这一特点。在确保系统速度与性能的时候尽量保留以往教学管理习惯和师生使用习惯,以实现操作界面友好、简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

3.2具有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系统必须具备扩展性能,同时设计一些接口,方便其他管理系统快速连接,如继续教育管理、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等,一旦需要可以进行扩展或连接。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犯罪的较多,黑客、病毒等已司空见惯,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策略,重要数据必须设置访问权限,能够自动备份数据,并在需要时能够恢复,特别学生成绩是重要数据,关系到学生毕业,必须确保安全。

3.3基本功能。教务管理系统应具备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学籍异动管理、毕业生管理及毕业学位资格审查、课程库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管理、排课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试题库管理、灵活的数据导入和导出、个性化报表等功能[3]。

参考文献:

[1]徐琳.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47-48.

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

Yang Zongmo

(Gui Zhou Sheng Dian Zi Gong Ye Xue Xiao,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continuously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use becom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power.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ppear precisely because this demand,according to lend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management function requirements for design,mee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management.With the deman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great advantage,to be promoted,further produce effect.

Keywords:Library;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Functional Requirements;Superiority

随着图书馆形态的变化,其资源形式、组织形式、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管理模式乃至用户的信息行为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将转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传统封闭式信息服务模式将向开放式网络化电子信息服务转变。为了适应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中推广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利用当前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建设成果,方便读者查询、借阅操作,解决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总体目的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实现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减少工作量,增加效率及可靠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了信息再生值的功效。

一、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集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及会员各项基本信息的管理,对日常图书借阅的管理,对图书信息及会员信息的查询等。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图书管理、分类、查询和借阅工作繁杂,图书管理员和借阅者都迫切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推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进步。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十分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不但要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也要为借阅者提供必要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一直以来,人们仍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系统,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工作量大等缺点。图书数量的增加,对于图书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目前,部分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仍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已配备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两方面的需求,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需求。

1.借阅功能需求。图书借阅者需要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还需要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个人信息维护。这都能通过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借阅需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此项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图书信息检索、读者借阅情况及个人资料查询、读者欠款情况的查询、读者图书续借的办理、读者个人密码的修改等。

2.管理功能需求。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所以需对图书馆管理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管理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图书馆管理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此项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读者基本信息的管理、图书基本信息的管理、借书信息的管理、还书信息的管理、办理罚款、数据的统计、各种报表的生成等。

三、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及推广前景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从书籍的订购,编号,入库,更新操作,到书籍的借阅,归还,续借等全部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化,从而避免了由人工管理出现的问题。此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使大量图书以及用户数据的存储、管理、更新等成为可能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且具有人性化特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它可以与其他系统配合使用,来实现图书的自动归类,自动检索,自动出库等智能化操作。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也是图书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实现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四、结论

通过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了解到此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需求。大力推广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目前网络技术迅速的普及和推广,为汽车服务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在当前与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已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面对现代化的需求,一个仍然使用传统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的汽车服务企业是不可能适应现代化汽车服务与现代人的管理服务要求的,了解和掌握汽车维护维修管理智能化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全方位管理、利用和监控汽车维护维修管理信息对汽车服务行业及时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技术以及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都十分重要。

本课题为了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的汽车维护维修管理与服务,根据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维护维修的管理业务流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汽车维护维修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对该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考虑到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工作模式的改变,对比目前多种网络开发技术,提出了采用先进的JSP开发平台、利用B/S模式Web应用程序的汽车维护维修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JSP平台构建汽车维护维修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是综合应用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WEB开发技术等多个技术。如何有效地在汽车维护维修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应用多个技术,如何使整个系统更加灵活与稳定,以适应在管理服务上汽车维护维修的业务扩展等多个问题都具有一定理论意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1.系统目标

汽车维护维修客户服务系统是一个涉及管理、服务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现代汽车维护维修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全面化,满足汽车用户的需求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需求;二是数字化,实现数字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信息记录、检索;三是先进性,体现时代需要,使维护维修管理更细致、深入。作为现代汽车维护维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系统在其中应达到以下目标:

汽车用户能够预约,工作人员进行预约管理,并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在外界环境(如网络病毒、停电等)干扰本系统时,系统可自动保护原始数据的安全。

数据查询方便灵活。操作过程、方便、快速。

提供简洁、标准化的管理过程。

完善的权限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能够快速得到业务相关的各种数据与报表。

操作界面统一,友好美观,具有可扩展性、易操作性和易维护性。

2.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由于该系统是针对汽车维护维修公司内部使用的系统,所以系统建设前需要分析该系统的基本用户以及他们的需求,然后设计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和应包含的信息内容,从系统用户的性质来看,该系统主要有系统管理人员、汽车维护维修公司管理人员这两类。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该系统用户的需求,这两类用户对系统基本功能和信息内容呈现着不同的需求。

2.1系统管理人员的功能的需求

系统管理员有最大权限,可完成对系统的管理。内容包括对员工权限的设置、对汽车维护维修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等。

系统管理员对员工权限进行管理,如增加、修改、删除权限等,并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

为了避免操作或者病毒感染而造成的数据损失,系统管理员应能够对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库的恢复进行操作。

2.2公司管理人员的功能需求

汽车维护维修公司管理人员主要完成公司日常的工作事项,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预约管理、配件信息管理、供应商管理、入库管理、库存报警管理及维修管理等。公司管理人员功能需求如下:

前台登记管理主要对客户信息、预约信息、维修管理信息进行管理,从而对公司客户的情况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登记汽车用户的姓名、身份证、电话、地址、车牌、车型等信息,并对客户信息进行浏览、修改以及删除;当客户进行了提前预约,前台人员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需进行预约查询,以确保及时为客户服务,并对预约记录进行浏览、修改、删除;及时浏览维修记录,以确保向用户反映正确的维修信息。

汽车维修人员主要对维修信息进行管理,做到及时反馈信息,让前台人员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让库管人员对现有配件信息及时做出调整。登记用户姓名、车牌信息、车型、身份证、故障描述,以及使用的配件信息、数量等信息。

库管人员主要对配件信息、供销商、入库等进行管理。

登记配件类别,对配件信息进行登记、修改和删除;并对配件做入库管理,添加、修改、删除配件名称、入库数量以及供销商等信息;其中还对供销商进行管理,添加、修改、删除供销商公司名称、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以便于以后正常开展公司的管理工作,其中某些数据将为汽车维护维修公司在配件出现一些问题时提供重要依据。

3.性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性能需求一般是指正确分析协议、顺利传递相互消息,友好界面,运行时间能满足使用需求,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在高网络宽带、高系统配置容易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最先考虑的性能需求就是系统安全性问题。本系统是针对公司内部使用,不涉及到联网操作,在非工作人员不当操作的情况下,该系统能够得到安全保障。但考虑到操作人员的特质,先做出以下要求:

(1)在操作成员输入一些不合理的数据的时候,能够进行一些合理的提示信息,不能因为输入错误而导致系统的错误,或者程序停止运行。

第4篇

2009 年 9 月 21 日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 1 1.3定义 .................................................................................................................... 1 2.任务概述 .................................................................................................................... 1

2.1目标 .................................................................................................................... 1 2.3需求特点 ............................................................................................................. 3 3.功能需求 .................................................................................................................... 3 4.系统分析 .................................................................................................................... 4

4.1系统数据流图 ...................................................................................................... 4 4.2数据字典…………………………………………………………………………………9 5.性能需求 .................................................................................................................. 10

5.1精度 ................................................................................................................. 10 5.2时间特性 ............................................................................................................11 5.3灵活性 ..............................................................................................................11 5.4故障理要求……………………………………………………………………………..11 6.运行需求 .................................................................................................................. 12

6.1界面设计 ........................................................................................................... 12 6.2硬件设备 ........................................................................................................... 12 6.3支持软件 ........................................................................................................... 12 6.4接口………………………………………………………………………………………12 7.参考资料 .................................................................................................................. 13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需求分析文档说明描述了“运输管理系统”项目的要求,作为系统设计、项目目标及项目验收的依据。需求分析详细描述了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对性能的需求以及对运行环境的需求。软件开发小组每位成员应该阅读本需求说明,以明确项目最后所要求完成的软件产品的特点。为系统的概要设计特工指导。 1.2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特别发达的当代,每个行业都与其他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各大联锁超市的开设,缺什么只要电话通知,都可以送货上门。我们设计的系统正是针对个大型连锁超市的商品供应问题开发的物流配送系统。供商品供应中心随时查看供应情况,及时做好调整,已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好的提供准确、快捷、方便的服务。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两大趋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将世界带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时代。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身的物流配送中心,在这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里,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迈向21世纪的国际物流技术的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

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专注于商品的到货、发货、保、搬运、运输等作业的计划、控制和反馈过程的信息搜集、汇总、查询和分析,达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目的。 1.3定义

静态数据――系统固化在内的描述系统实现功能的一部分数据。

动态数据――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后,系统输出给用户的一部分数据,也就是系统要处理的数据。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中的名字都是一些属性与内容的抽象和概括,他们的特点是数据的严密性和精确性。

2.任务概述 2.1目标

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与应用方向,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市场细化。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可将客户分为以下几类: 市场一:传统储运公司 市场二:第三方物流企业

市场三:有城市配送需求的连锁经营企业 市场四:生产制造型企业

市场五:快递公司 城市货的

软件平台方面:根据用户规模的不同,将用户区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1、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一需求(迫切需求)

对自有车辆和签约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 对车辆的可靠调度,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度指令,并保证

指令的有效执行 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传统大型运输公司继续壮大发展的前提

2、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二需求(基本需求)

通过迅速配货与路线选择等手段,缩短承运周期 移动终端单元具备如条形码扫描输入等附加功能 需要高度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如(车辆、货运)信息的收集、记录、分

析、汇报等 实时货运状态信息,例如:货主(通过电话传真、Internet等)实时

查询货物状态(包括所处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或主动向货主报告最新货运信息

3、大型物流运输企业第三需求

货物、车辆信息繁杂,需要根据实时车货信息进行智能化匹配,并及时

作出一定反应(如自动提示、自动下派车单等) 自动计算最优化路线,支撑中途非固定路线运输服务 智能选择车辆/司机实施运输。 为客户(货主)提供灵活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形成特色

4、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第一需求(基本需求)

物流运输企业通过平台搜索、雇佣运输车辆,通过平台解决雇佣车辆的

安全问题 对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调度管理 有效的广播、统计、报告功能,掌握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如装货

地)的车辆数量、车况信息等

对车辆的可靠调度与有效数据通信,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

度指令(如发送取货单,车辆确认指令,主动报告状况等),并保证指令的有效执行 有效调度以保证货物安全、准时(Just-In-Time)、完好到达

5、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第二需求

根据货运成交结果自动计算的财务系统 必要的ERP与CRM管理 企业愿意与尽可能少的服务商打交道 企业ASP服务的很多原始数据都来源于前述调度管理ASP平台 解决方案建议:

大型用户:特别是对于内部职能部门较多而且对应用需求不完全一致,

需要在GPS技术应用上有很高的扩展性与综合应用能力的用户,需要自建功能完备的GPS监控调度管理中心来满足需求。监控中心由用户独立运营,独立核算运营费用,基本上独立于E-truck。 中型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组建自己独立的GPS监控调度

管理中心,也可以选择利用E-truck基础平台,采用肥客户端软件结合E-truck平台的来满足需求。 小型用户 基本上采用瘦客户端结合E-truck平台即可以满足需求。

2.2需求特点:

- 业务覆盖地域广

- 车辆众多,信息量大

- 区域与线路监控要求突出 - 与货运单据配合紧密 - 对货物安全保障要求高

- 对系统响应要求灵活、及时 - 需要位置服务信息的用户多 - 数据共享程度要求高

- 运行中的车辆位置分散流动信息沟通困难 - 需要完善车辆统一信息管理 系统需求分析

货运车辆是一种大范围活动的移动目标,对物流公司来讲,对货运车辆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车辆、司机和货物的安全

对车辆(货物)位置和状态的及时掌握 及时与车辆进行信息沟通

分析这三点,我们可以发现,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量并不大,但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小数据量的通信方式,即使系统将来扩展为可实时传输货物条码信息,或者发送调度信息,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PRS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

3.功能需求

物流系统需求共性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可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

运输企业都在争取用优质的服务,去争取更好的、更大的客户,而这样的客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同时都要求运输服务商能够提供对订单的跟踪查询。

第二、满足不断发展的运输网络服务

运输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运作点逐步从原来的1-2个开始变多了,一旦形成一个运输网络,就必须需要有个系统将发生在每一个运作点以及多个运作点之间的每一票收入、支出记清楚,把所有的信息集中地管起来,否则信息的混乱一定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第三、 支持运输资源的整合及协作

运输企业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通过不断添置车辆满足业务需求、扩大规模外更多地还是要将社会资源纳入自身的管理体系。大量的外协车辆管理,尤其是繁杂的往来结算都需要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 物流应用需求共性:

此类需求总结起来包括:

(1) 对参与运输货物的车辆的监控,包括: a. 车辆位置(经度,纬度,具体地点) b. 车辆状态(速度,方向)

c. 车辆主要部件的状况(车门,车灯,箱门) d. 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其他数据

(2)对参与运输车辆的调度。管理或指挥人员可以远程向操纵车辆的人员

调度指令。方式可以有多种,如LCD显示,语音,短信等

(3) 运输车辆与管理调度指挥人员具有双向交互能力

(4) 对运输车辆的特殊控制:如断油,断电,上油,上电等 (5) 行驶数据统计:行驶路线(轨迹),里程数,油耗等

(6) 特殊形式路线的规划:包括行驶路线,行驶区域,管理或指挥人员可以即

时或事后知晓车辆是否有超出规定路线的记录

(7) 运输货物的安全性,如是否有被劫掠,偷卸倒卖等情况 (8) 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 (9) 低应用成本,高使用效率

(10)能够和内部管理与其他应用结合,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的一部分

4.系统分析

4.1系统数据流图

4.1.1(0层)顶层数据流图

上图附加说明,0层数据流图表示整个运输管理系统在数据流的处理上与边界之间的传输关系。

4.1.2 1层数据流图

附图说明:1层数据流图即对中心的运输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来划分为:1、订单录入,2、订单审核,3、计划管理,4、订单执行,5、费用结算。

2、运输进口业务 2.1(0层)顶层数据流图

附加说明:0层数据流图表示整个运输管理系统在数据流的处理上与边界的传输关系。

2.2 1层数据流图

附图说明:1层数据流图即对中心的运输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来划分为:1、订单录入,2、订单审核,3、计划管理,4、订单执行,5、费用结算。

4.2数据字典

客户说明如下表1所示:

表1客户数据字典

入库单数据流数据字典如下表2所示:

表2入库单数据字典

数据存储定义数据字典如下表3所示:

表3数据存储定义数据字典

处理过程定义数据字典如下表4所示:

表4处理过程定义数据字典

5.性能需求

5.1精度

物资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价格精度要求到0.001元,最终划价结果按四舍五入取到0.01元。

5.2时间特性要求

系统应可达到全键盘操作,尽量减少鼠标键盘切换。

5.3灵活性

该系统要能够很好的运行在Window NT, Window 2000 Server, Window9x,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环境下。针对不同医院工作习惯的差异,本软件有多处需要进行功能开关的设定。

5.4故障处理要求

可能的硬件故障有:突然断电、网络中断、死机等。短时间可以修复的故障,待故障修复后继续工作。如故障不能马上修复,可用手工方式继续工作,待故障修复后将数据补充输入计算机。

6.运行需求

6.1.界面设计

系统运行时的主界面大致要求为windows的运行界面,既可以是单文档界面,即每个窗体之间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多文档界面,即有一个主窗体,可以包含其他窗体。建议本系统采用多文档界面,这样可以更加实用和美观

6.2.设备

CPU:P41.8GHz以上

内存:256MB以上

6.3.支持软件

客户端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 XP /Vista、Liunx、UNIX

浏览器:IE6.0及以上版本、FireFox等

服务器端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或更高版本、Liunx、UNIX

Web服务器:Tomcat5.5及以上版本

数据库产品:SQL Server 2000及以上版本

6.4.接口

客户机与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连接

7.参考资料

[1]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2]龙马工作室.典型网站建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校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高效

一、系统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要分析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问题和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深入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以及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为满足目标系统用户的需求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并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其步骤为:第一,需求获取:用户对新的软件系统所希望的功能、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和对话方式等需求。同进还要考虑对质量的要求,包括性能、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提高用户对软件的满意程度。第二,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从当前具体系统中去除非本质因素,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所谓本质的因素是指系统固有的、不依赖运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非本质因素不是固有的,随环境不同而不同,随现实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分析模型包括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状态转换图。第三,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当前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差别,把来自用户的信息加以分析,通过“抽象”建立起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二、系统调查分析

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校园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代高校管理人员及从事研究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收费管理、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是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设计一套实用的校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一致要求。系统的应用应该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使高校能够快速运转。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中专、大专综合的高职院校。该校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在校生6000多人,但校园的管理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档案管理、交费管理和教职工的人事管理还采用原有的人工方式,工作效率低,误差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和学校的收费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要开发一个高效实用的校园管理系统。校园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档案的管理、学生交费管理和教职工人事管理。

三、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其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四、系统的用户需求描述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对用户的需求调查,本管理系统主要设计功能有:

(1)学生交费管理:包括交费数据录入、交费情况查询、交费情况分析统计、欠费情况统计、交费数据报表与打印等。

(2)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档案录入、学生档案查询、学生人数分析、学生档案报表与打印等。

(3)教职工人事管理:教职工档案录入、教职工档案查询、教职工档案资料综合分析、教职工人数图形分析、教职工档案报表与打印等。

(4)系统设置功能:修改密码、用户信息、权限设置、使用提示、重新登陆。

五、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也称为可行性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它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硬件方面,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硬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其硬件平全能满足此系统的需要。

(3)时机可行性:学校原有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学校目前的需求,这样一个高效实用的管理软件正好能够满足现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工件者的要求。学校原有的优良管理方案、管理工件者良好的管理能力及其对计算机熟练的使用技术为校园管理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大力支持,校领导认同,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科学,规章制度齐全,原始数据正确等。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此系统开发目标已明确,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可行实用,并且投入较少、见效快。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六、数据流图(简称DFD)

数据流图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外部实体)等项目。

在本系统中,有三个主要的数据流,分别是学生档案信息数据流、学生交费信息数据流和教职工人事信息数据流。在每个数据流中,分别有数据流名、别名、说明、组成、数据流来源和数据流去向等元素组成。以学生档案信息数据流为代表,其数据流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塞奎春,郑骁鹏,郑齐心.Delphi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新成.Delphi程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一、系统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的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但是这一阶段的任务还不是该怎样完成系统的工作,只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更进一步的说,应该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性能,系统要求的运行环境,并且预测系统的发展前景。必须仔细分析系统中的数据流又要分析长期使用的数据存储。通过此阶段可以知道该软件主要有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奖惩情况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模块。

 

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工作阶段性强,涉及面广,涉及诸多细节。目前,学校学生管理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是:

 

1.为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就业前的校内管理效果不明显,须加以改善。

 

2.大部分学校逐渐走上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管理工作更需要规范化。

 

3.毕业涉及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处理,效率低。

 

基于以上,开发了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二、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就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问题的需求。系统功能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模块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等。

 

三、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总体设计过程中确定的系统功能及模块,可以分析出系统的流程。系统的启动首先要通过用户权限的验证,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系统无法运行,点击确定按钮将重返登录界面。

 

四、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应该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一)学生管理:学生能够查询自己的资料以及考试信息、课程信息等。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在课程考试后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以及成绩排名情况。

 

(二)教务人员管理:教务人员能够查询并修改自己的资料及密码,可以增加、查询、修改、删除学生基本信息,查看学生成绩以及总分、单课排名情况。可以增加、查询、修改、删除课程信息、考试信息、教师基本信息等。

 

五、可行性分析

 

(一)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目前,在不少大、中专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都是单机的MIS,甚至有的还是手工方式。这种单机的管理系统不仅工作方式效率是极低,而且存在许多弊端,主要包括:

 

1.档案录入效率低下:例如每学期开学,数以千计的学生档案都由学生处负责录入,这个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2.查询不便:例如,某个系部要调出某个学生的档案,由于系部没有管理档案的权限,他就必须到学生处去调这个学生的档案。

 

3.毕业生转档不便:每年大量毕业生,他们都要转走个人的档案。在这个过程中,若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参与,工作繁重不可言喻。

 

可行性分析对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对此系统进行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两方面的系统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C#语言,用Microsoft Access 2005数据库完成。由于C#的与平台无关性,所以在任何有C#运行环境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运行。

 

为了方便交互式应用和数据的大型存储,大学综合管理系统必须采用B/S框架模式而且支持大型的后台数据库,而Asp.NET、SQL、Server 2005数据库正好满足了交互与大型存取两方面。可见使用Asp.NET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操作可行性。

 

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了教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考试信息管理,用户只要会上网就应该会使用本网站,网站各个部分都有说明和提示,引导用户达到他们的目的。

 

对于用户来说,本系统只要求使用者掌握一般的上网经验,经过仔细设计和测试之后的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足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方便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用户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只要动一动鼠标键盘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3)经济性可行性。

 

通过网络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才的利用率,使之创造了更大价值;减少了工作人员,同时减少了学校开支;人才利用率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管理要求。

 

(二)可靠性方面。

 

采用代码较检逐项检查录入的各项资料,保证录入资料的正确性。遵循软件工程规定,保证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和可靠性,达致整个系统的可靠。同时加强服务器维护工作,保证服务端稳定可靠地运行。

第7篇

[关键词] 需求分析;Scrum;业务流程;三维模型;需求变更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8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5- 03

1 前 言

1.1 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缺陷

管理信息系统(MIS)因其在创造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全球化、增加企业价值和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青睐。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开发管理上的难题。传统的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原型模型等方法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和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效率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重复开发上;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后期服务费用大;技术积累困难,常常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失而消失;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等。

1.2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及不确定性

开发有效的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做好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因为好的需求分析可以为信息系统的编写提供任务范围的框架,对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信息系统的完成提供基线,为信息系统最终交付提供依据[2]。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来讲,也就是要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的规划、管理及控制,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和进度顺利完成,并保证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最终的顺利实施。TTE、TRM和IBM三家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发现错误的时间越晚,修改所需要花费的费用越大,如图1所示。另外,需求定义不准确会对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以及用户实施信息系统的信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阶段在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许多成本分析表明,系统60% ~ 80%的错误发生来源于需求的错误定义[3],这又归结于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用户本身需求的不确定性:用户自我认识不清、员工因为利益原因故意隐藏需求、市场环境变化、业务调整等。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开发方法的局限性,使得需求不够明确,不能及时控制需求变更。而Scrum作为一种敏捷开发的代表,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2 Scrum指导下的需求分析

2.1 敏捷开发Scrum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高度协作的开发环境中,使用迭代的方式进行增量开发,经常使用反馈进行思考、反省和总结,不停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采用敏捷开发不仅保证了软件的质量,而且开发速度也提高了3~10倍。Scrum作为一种典型的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旨在寻求充分的发挥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开发方法,是对迭代式面向对象方法的改进,尽快让需求者看到结果[4]。越来越多的公司,例如Google、Microsoft、IBM、Oracle等,开始采用Scrum来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将项目开发过程视为一个黑箱,那么Scrum能更好地加强黑箱内部的混沌性,使项目组工作在混沌的边缘。不过,Scrum并没有提供核心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也缺乏具体的实践方法。本文借助Scrum的思想,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复杂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需求层次

信息系统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和分类,一般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包括非功能需求)3个层次。为了便于本文的研究和体现迭代思想的优越性,按照需求发现的难易程度,从纵向上将需求分为以下3个层次。①基础性需求:实现用户需求,用户主动提出的、显性的、基础的、迫切需要实现、必须满足的需求。②满意性需求:符合用户预期,此类需求相对独立,并且不对主要业务实现造成很大影响。③兴奋性需求:超出用户预期,深度隐性需求,主要为系统与用户未来需求的吻合度。

2.3 需求分析建模

在关于不确定性、不一致性和优先系数的分析中,开发团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每一项工作制定一份比较完整的评分细则,防止评分过程中的随意性。开发团队需要根据需求不确定性、不一致性以及优先级系数为坐标建立如图2所示的三维模型。将调查得到的每个需求的属性按(不确定性,不一致性,优先系数),例如需求A5(30,10,1)进行绘图定位。我们将整体分为8个象限,根据图形情况,开发团队和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某一项需求的具体情况。

Ⅰ和Ⅴ区域是基本需求的集结区,是确定开发和优先开发区域,此处的需求得到用户和开发团队的一致同意,在此区域的需求的成功能够给员工工作带来很多的方便,完成基本作业流程,增强用户企业的市场优势。

Ⅶ区域是兴奋性需求的集结区,也是高风险发开和争议开发区域,因此在处理这一部分需求时要格外注意。高风险可能带来高收益。风险主要为需求本身的变化性致使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减低,或者即使成功开发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它的价值更多的表现为满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应以战略的高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位于Ⅶ区域的需求上,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将其转化到其他区域,可以及时发现需求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开发团队要综合考虑单个需求中三者的权重以及需求间的逻辑依赖关系来决定需求开发的先后顺序。权重的确定不是任意的,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经验确定。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数据来源应为已经公认的开发案例数据、开发团队以往开发中的有效的成功的案例以及客户所在公司的实际情况。

2.4 需求分析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借助Scrum的核心思想,结合需求分析自身的特殊性,我们采取如图3所示的流程。

从一般流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个迭代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协调关系和协同设计[5]则贯穿始终。为此,我们采取如下策略:①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由粗到细,有宏观到微观,由外到内,逐步精深;②以部门为单位,以业务领域为主线,借助泳道图搞清楚每个部门负责的业务以及每项业务流经的部门。

(1)环境识别: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即要认识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又要认识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把握企业所处的地位[6]。将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纳入考虑范围。企业可以利用外部竞争威胁模型和价值链模型等来进行战略分析和选择,识别信息系统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经营领域,然后确定信息系统的战略[7]。系统战略必须服从服务企业战略,系统功能必须支撑企业战术要求。

(2)成立开发团队。开发团队领导须由资深的项目经理担任,由技术人员、业务分析员、管理人员组成,形成知识、技术、经验、沟通能力的互补。开发团队领导没有真正的实权,只是负责主持会议、协调成员、营造更好的交流环境,开发团队成员都应该是全职的。开发团队首先要对客户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解,包括企业传统、企业哲学、核心价值、员工价值、主营业务等,方便调查工作的顺利和深入开展。

(3)理解愿景,识别目标。理解愿景,既要理解上级的意图,又要理解下属的愿景,上下沟通,层层协调。识别目标,既要从横向上把握整体、要素、环境的有机联系,在大环境下规划企业的目标、方针、宗旨,又要正确处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连贯性,合理制定企业的长短期目标。

以下进入一个迭代式的增量过程,首先从每个部门入手,实现各个击破,形成部门级需求,然后再通过接口进行需求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公司级的需求文档和需求模型。

(4)模块分解和调查。首先根据公司现有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将公司划分为界限并不明显的职能/参谋部门,然后要对每个部门进行需求分析的时间做个排序,保持两个相邻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黏性,然后依次对每个部门分别进行需求分析。开发团队首先可以对部门内部进行问卷或者调查表调查,包括员工职务、职责以及对部门的整体描述,初步了解基本信息,这样可以在下一步的面谈中做到有针对性,节约时间。

(5)每日会议,需求发现。每个部门的需求分析将控制在一周内,开发团队会每天定时定点召集部门员工进行面谈,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为此我们建立一个“论战室”,提供公共的会议室,以保持客户和开发团队能够在协同工作下进行需求分析。客户将至少要回答下列问题:①你对昨天的需求陈述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②你今天有什么新的需求?③你明天将要做什么?有什么难度?④你认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⑤你认为你工作中的机会问题(probortunity)是什么?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头脑风暴[8]的优点,根据触发器放大原理,更大程度地发现每个客户个性化的理念理解和情景化的概念理解,实现各种需求最大化的外现。

(6)需求定义、编号及评审。开发团队根据以上活动记录总结、抽象出具体的需求文档并形成组件,同时要给每个需求进行唯一性编码。然后需要对此进行评审,评审会由开发团队、部门主管、员工代表组成,各人员可以对需求文档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需求评定优先级别。评审主要是针对需求的合理性、粒度、完整性、价值性(商业性)等方面给与一定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我们借助用例划分的测试方法“WAVE”,即What to do, Actor’s point of view, Value for the actor, Entire scenario,来检验每个需求的质量[9]。在需求评审最后评审会形成最终意见,开发团队对需求文档和组件进行修改。

(7)需求文档/组件集成:通过对各个部门的需求分析完毕后,通过需求间的接口进行集成。在集成中要注意是否有超出范围的需求以及各种需求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借助需求交互矩阵[10]来判断任意两个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判断是否独立、相似、重叠或者矛盾。相似的需求要进一步细化明确,转化为独立需求和重叠需求;矛盾的需求需要与需求部门和更高的领导进行讨论交流协商,在两者兼顾下达到整体化更优;重叠的需求应当消除,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在前几轮的迭代后开发团队会发现基础性需求并设计模型和编制文档,模型能够给用户更加清晰的认识,加速需求的确定,同时也可以被重复利用。随着每轮迭代工作的进行,用户的隐性需求和潜在需求会不断明朗,此时要对需求进行修改、扩充,逐渐发现满意性需求和兴奋性需求。最后将各层次的需求文档和模型进行整合,实现需求分析的成功。

3 模型质量保障措施

3.1 用户保障

在每次的面谈和评审会中要尽量保证客户自由地、无拘束地畅谈;要让用户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人,也是变革推动者,确保每个需求优先系数(Priority)评分、每个需求不确定性(Uncertainty)评分以及需求不一致性(Disagreement)统计真实可靠。

3.2 开发团队保障

开发团队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每个部门作为一次增量,在划分部门时并不具有随意性,而是既要保证部门的独立性,又要保持部门之间的黏性,主要依据是业务流程;为了体现部门划分的连贯性和优越性,就要使得调研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开发团队自治,在引入基于自我组织团队的变化驱动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到从高度个体自治、不注重团队自治向高度个体自治并且注重团队自治的转变[11-12];开发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没有专门的职责。开发团队是一个自组织、自管理的团队,项目的每个成员都具有项目中所有方面的参与权,不存在单一成员划分部门、问卷调查、构建需求模型的情况[3],这样保证了不会因为开发团队成员的减少而影响需求分析的进度。

4 结 语

需求及需求变更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影响较大, 是影响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14]。本文在敏捷开发思想的指导下,重在从实践的角度,以部门模块为单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数字量化已发现的需求后建立三维需求模型,有效的说明各种需求的关系以及其优先情况,有利于开发人员更好对信息系统需求变更趋势、需求变更主要原因进行掌控,方便后期开发工作的进行,有效的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美]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M].第8版.周宣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董红赞.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流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罗晓沛,姜同强,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信息管理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张智海,周国祥.Scrum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198-200.

[5]陈丽. 基于共同价值的多维度组织协同机理和方法[D]. 天津:天津大学,2010.

[6]彭本红,吕永成,黎军.运用WSR方法探讨国有企业BPR的有效实施[C]//顾基发.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2002.

[7]杜栋.新编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潘绵臻,毛基业.ERP实施中用户的有效参与——头脑风暴会议的作用[J].管理学报,2010,7(7):1052-1063.

[9]Eric J Naibug,Robert A Maksimchuk.UML for Database Design[M]. Boston,MA:Addison-Wesley,2001.

[10]G Kotonya,I Sommerville.Requirements Engineering:Processes and Techniques[M].New York,NY:John Wiley& Sons,1998.

[11]Meo NB, Dingsoyr T.Understanding Self-Organizing Teaming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C]//19th Australian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08:76-85.

[12]杨帆,徐俊刚.一种改进的Scrum敏捷软件开发方法[J].电子技术,2011(9):22-23.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F426.61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能消费者改变用电方式,使电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用电管理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入到我国,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及部分省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对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电能计量集抄系统是DSM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集抄管理系统的构成典型的电能计量集抄系统主要由电能表、终端采集器、采集通讯系统、中心处理系统构成,通过网络还可以和电力公司的营业收费系统相连实现负控、抄表、收费一体化。整个系统的连接是由采集通信系统的2个信道组成:电能表:终端采集器,称为下行信道;终端采集器:主站系统。称为上行信道。

1.1终端采集器 终端采集器是整个集抄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分为单表采集器和多表采集器两种,单表采集器只能采集、存储1块电表的数据,多表采集器可同时采集、存储8、12、16、24、32或64块电表的数据,采集器除完成电表的各类数据采集、储存工作以外,还要根据系统的要求完成和主站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

1.2采集通信系统

1.2.1下行信道 按照采集数据的通讯方式及媒介的不同,分为RS485总线网、单导线脉冲采集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网。 RS485总线: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采用屏蔽双绞线(485总线),用于采集电能表数据。该系统适用于城市较分散的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每个电能表需安装内置式485模块,该模块将电能表的脉冲转换为数据,然后通过485接口传送到采集器。电能表和采集器之间的485网线长度不能超过1200m,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单导线脉冲采集: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用一般导线连接,用于脉冲采集。该系统适用于居民和商业户较为集中,并且电能表计已安装在集中表箱内。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讯方式,它利用低压线路进行多路载波调制、线性调频脉冲、双音多频调制、扩频、窄带通讯等多种方式。对低压电力载波通讯造成较大影响的因素有:低压电力网噪声干扰如交、直流两用电动机、配电变压器、电视接受器等等,会造成数据传输质量的降低;电力线路的阻抗特性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1.2.2上行信道 按照通讯介质的不同,常见的分为有线和无线。有线包括:①电话网(PSTN):投资小,但信息易堵塞;②光纤传输:投资大,传输质量高;③有线电视网:不易铺设。无线包括:①GPRS/GSM通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式,价格低廉、通讯速度快、可靠但容易发生信息堵塞造成数据丢失;②无线电台:信号不稳定、投资较大;③红外抄表系统:是南红外掌上电脑和主站系统组成,不需要终端采集器,降低了一部分成本但必须人员到现场,降低了自动化程序和信息数据的实时性。

1。3中心处理系统 中心处理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以及相应的软件构成。是整个电能计量集抄系统的数据管理层,同时也是其成果体现的地方。中心处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最终组成部分,根据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电力管理提供多项服务。中心处理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工作站具有快的运算速度和大的储存空间,对应用软件的要求是需满足电力需求管理的各项功能分析。

2集抄管理系统的功能集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电力营销管理功能、DSM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等。

2.1电力营销管理功能 集抄管理系统对电力营销管理支持功能包括远程抄表、电费回收、电能计量、用电秩序管理等。

2.1.1远程抄表 集抄管理中心实现定时实时远程抄表,保证结算电能表的及时和准确,与电力营销网相连后可随时进行电费收取、票据打印、报表统计等操作。

2.1.2电费回收 集抄管理系统可利用采集终端的信息功能,向用户发送相应催费信息,增加电费催收的途径;可利用负荷控制功能,对违反电力法和不按时履行缴纳电费义务的,限制用户继续用电。集抄管理系统还可通过预付费电能表提供预售电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电费回收的力度。

2.1.3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 集抄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端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为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集抄终端通过数据接口,连续(循环)将电能表数据传送至中心处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对掉电、断相、失流、逆相序、编程计数、时钟偏差等异常工况自动报警,同时记录事件和相关数据;为用电异常分析提供依据,开展负荷跟踪对比等综合数据监测分析功能。

2.2DSM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 电能计量集抄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DSM信息系统管理的服务支持:①系统对用户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正确反映当前电力市场的需求,为电力企业分析市场、平衡电力需求提供基础数据;②提供用户的负荷曲线,能够帮助用电企业对电力负荷和成本进行分析,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技术指导工作;③检测供电质量,为提高电压合格率提供数据;④能够及时判断电力故障,提高供电抢修的速度;⑤可落实和执行避峰、限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和方案。

2.3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 集抄管理系统与电力营销网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为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数据支持。能够对各种行业的用电特性进行分析,作出行业负荷预测;对每个时段的电量动态监测,决策峰谷负荷;为售电量、线损等报表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为电力线路的负荷平衡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电量分析结果。

第9篇

关键词:竞赛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数据流程图;用例图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创新,是促进职业教育向技能培养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培养选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各个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院针对竞赛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方法、工具和软件,来帮助竞赛的各方面相关人员(项目干系人)来更加轻松、快速、准确、高效的完成各项竞赛管理事务,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

1 职业院校竞赛管理系统的目标

竞赛管理系统所达到的总体目标是:(1)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了解各个赛项的通知和获奖情况,并能够下载和使用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和教师或他人进行在线交流等;(2)竞赛辅导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竞赛过程中所用资源的管理,并可以和学生及他人进行交流;(3)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了解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情况,并进行在线报名,和参考相应的学习资源,并且在此平台中为教师提供一个针对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园地;(4)教务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学生或者教师因为竞赛而产生的调课/停课情况。同时可以教师参与竞赛获奖的统计信息;(5)竞赛协调员可以利用此平台关于竞赛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职业大赛的成绩统计等信息;(6)系部和院级领导可以利用该系统查看各赛项的参与人员及竞赛成绩等内容;(7)依据年度对竞赛成绩的统计分析,从而为学院评优和教师学术统计等信息提供坚实的依据。

2 竞赛管理系统的角色定义

通过角色可以针对竞赛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有效划分和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可以分为几类:

2.1 学生

面向学院的所有学生。主要学生用户为包括想要参加竞赛而提前进行了解和学习的学生,和被选入竞赛团队要参与竞赛的学生;学生通过校内网络进入系统后,可以浏览公告,下载学习资源,查看以往的竞赛成绩、发表博客文章,进行站内搜索等工作。

2.2 竞赛指导教师

各个赛项中指定的学生指导教师。该角色用户进行系统后,可以浏览公告,管理(增加、修改和删除学习资源),发表博客文章,进行站内搜索等活动。因为各个赛项主要是以系为单位来组织竞赛的,因此不同的指导教师只能对自己添加的竞赛资源进行管理。

2.3 赛项负责人

某个竞赛项目的指定负责人。竞赛协调员将竞赛通知分发给系部主任,由系部主任指定竞赛项目的负责人,赛项负责人要负责竞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选拔,负责与竞赛协调员联系进行竞赛各项任务的跟进,负责竞赛佳绩通告的,负责在竞赛完成后,将所有的资源整理后提交给竞赛协调员。

2.4 参赛教师

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师。教师也逐步参与更多的职业竞赛,参赛教师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竞赛资源和成绩等信息的浏览,并可以通过系统发表博客文章,同时可以进行评论。

2.5 教务管理人员

教务部门中进行竞赛管理的相关人员。该角色用户进入系统后可以浏览公告、管理公告(添加、删除、修改),发表博客文章,进行站内搜索,管理教师竞赛成绩的汇总等工作。教务部门的人员主要进行教师竞赛信息的和竞赛结果的公布等内容;

2.6 竞赛协调员

协调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员。竞赛协调人员各项学生竞赛通知、协调竞赛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并进行学生竞赛成绩的汇总和成绩(包括学生的成果和教师的成果)上报,以及进行教师分值和工作量确认等工作;

2.7 系统管理员

针对系统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的人员。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所有的内容管理、用户管理、系统配置、系统备份等方面的工作。是整个系统最高权限的用户。

3 竞赛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通过对竞赛管理系统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下:

3.1 竞赛公告管理

根据竞赛公告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竞赛通知、竞赛佳绩、调停课通知和其他公告等类型。竞赛公告可以由教务管理人员、竞赛协调员、系统管理员进行。竞赛公告内容主要包括公告标题、公告内容、公告图片、公告附件、人和时间等。

3.2 竞赛资源管理

竞赛资源划分为学生竞赛资源和教师竞赛资源。在学生竞赛资源中一级分类可以按照系部进行按照,二级分类按照该系部所负责的赛项进行划分,在每个赛项下,按照资源的类别例如竞赛总结、历年样题、学习资料等进行安排。竞赛资源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标题、资源类别、资源附件、人和时间等。教师竞赛资源按照年份进行一级分类,在年份下面按照赛项名称来进行二级分类。

3.3 学生竞赛成绩管理

学生竞赛成绩可以按照学年来进行显示,内容主要包括竞赛名称、竞赛时间、竞赛等级、获奖级别、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所属系部等信息。可以按照系部和获奖级别进行信息的统计。

3.4 教师竞赛成绩管理

教师竞赛成绩可以按照学年来进行显示,内容主要包括竞赛名称、竞赛时间、竞赛等级、获奖级别、参赛教师、所属系部和获得分值等信息。可以按照系部、获奖级别、和参赛教师个人进行信息的统计。

3.5 博客管理

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用户可以通过博客来发表或者转载文章。针对所有的用户来说,博客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博客内容主要包括标题、所属类别、博客内容等。其他用户可以对某个博客进行评论。

4 总束结

通过对竞赛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明确竞赛管理系统中各个不同角色的定义,在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之后,可以针对每种角色确定其功能权限。该竞赛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为各个职业院校的竞赛管理提供了一个较为基础和全面的需求说明。

参考文献:

[1]杨巨龙,周永利.软件需求十步走:新一代软件需求工程实践指南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澳]麦斯阿塞克著,马素霞译.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