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理财托管

时间:2023-10-09 11:02:15

导语:在理财托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理财托管

第1篇

关键词:信托;委托;

在信托的起源问题上,理论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信托起源于英国,尤斯制度是现代信托制度的雏形。在19世纪,以民事信托为主的英国信托传到美国以后,则以营业信托为主,出现了具有金融性质的信托公司,而后形成现代信托。中国的信托则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输入的。长期以来,由于国外信托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交叉,使信托这一独立的金融概念比较含糊。我国信托业现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对其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清有关。因此全面认知并理解信托的内涵及其与其他财产管理制度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托及其构成要素

1.信托的含义

随着信托制度的变迁及更新,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角度的信托定义。

早在1985年的国际私法会议上就通过了《关于信托的承认及其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其中提出了被许多国家都接受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托概念:信托是一种委托人在生前设立的法律关系,出于受益人的利益或某种目的的考虑,使其财产受受托人的控制。

通俗地讲,信托就是在充分相信他人的基础之上,由他人替自己管理财产,受托人将充分履行专业化财产管理的职责,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信托收益的获得者谋取利益,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我国关于信托的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委托人充分相信受托人。一般来讲,受托人可能是委托人的亲友或某种组织、机构,若受托人接受了委托人的委托,则应慎重地处理各项受托事务及财产。

(2)信托是以信托财产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关系。如果没有该财产,委托人也就无法将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信托关系也就不可能成立。财产权就是以财产上的利益为标的的权利。若受托人为信托经营机构的,则要以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财产或财产权设立信托。

(3)受托人受托后会以自己的名义处理受托事务及财产。一旦委托人将财产委托于受托人,则立即失去对财产的直接控制权。受托人将会以自己的名义对受托财产或事务进行处理,并不会涉及到委托人或其他人的名义,这是信托的一个突出特点。至于处理财产或事务的具体内容,应该依据双方签订的信托文件,若文件中无详细或明确规定,则依据民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4)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前提是充分考虑受益人的利益。其一,在处理受托财产或事务时,受托人务必依据委托人的意愿,不得擅自违反;其二,处理受托财产或事务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得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不允许受托人利用受托事务为其自身或其他人谋取利益。

2.信托的特点

(1)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是信托关系存续的基础。委托人在充分信任受托人的前提下,将财产权利转移给受托人,在法律上和形式上归受托人所有,而受托人又应对受益人负担忠贞无私的义务,不得谋取私利,要为受益人的利益尽其职责。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财产将该权利的名义人与受益人分成了不同的主体。名义上,信托财产是受托人的,但是受托人对该财产并无充分的处置权。一旦受托人解散或破产,该财产并不属于其清算财产;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或同一委托人的不同类别的信托财产相区别。

(3)所有权与利益权相分离。这是信托的根本特性。信托的目的是为受益人谋求利益,是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为了受益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处理、管理信托财产的。信托合同一旦签订,财产所有权转移到信托者手里,在受托人自有资产与信托资产相互独立的条件下,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承担管理与处理的责任,并从委托人处得到相应的报酬,信托关系一旦成立,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归属于委托人,受托人只拥有财产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受益人拥有财产的受益权。

(4)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权能的有限性。信托关系中受托人受让的信托财产所有权,不是为受托人的利益而享有,而是为受益人之利益所享有。受托管理、经营或处理财产的权能,必须受到信托目的、性质和范围的限制。

(5)信托管理的非中断性。信托关系一旦成立,除按照协议保留撤消权以外,委托人不得随意中断、撤消委托;受托人受托后,也不得无理由地随意离任;即使受托人更换,也不会使得信托关系中断。

(6)信托设计具有弹性。双方可以根据委托人的各种要求及目的来定制信托。有的信托可以持续到身故为止,有的信托也可随时终止;信托财产可以重新分配,信托受益人也可根据需求更换。

(7)具有合法节税的效力。现今很多国家都开征了遗产税,如美国、加拿大等,税率为50%左右,且须在财产转移前付清。由于通过设立信托,财产可以不受委托人死亡的影响,使得该方式成为大部分财产所有者规避被税的最佳手段。

3.信托的构成要素

(1)信托行为。是一种依据法律设定的,并且以信托为目的的行为。信托行为的主要根据是双方约定,也就是说该关系的成立要有相关的协议或文件作为保障。信托行为的实施与进行需要委托人与受托人予以约定。

(2)信托主体。是指实施并完成信托行为及约定的主体方,即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

委托人是基于不违法的目的而将财产交付他人占有管理的人,必须是法律定义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机构。委托人出具信托财产,并由其确定受益人及受益权力的内容。委托人一旦定受托人,则有权利监管受托人及其行为,这一点在我国的信托法律条文中是特别强调了的。

受托人是按照约定的协议或文件受托财产或事务,并对财产或事务进行经营或处理的人,他必须是法律定义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是委托人充分信任的对象,因此必须严格履行慎重经营及处理财产的责任。在依据协议及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得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

受益人是享有受益权的人,除了公益信托的受益人是社会公众外,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受益人根据协议或文件规定享有一定的利益,具有放弃受益的权利。除了协议或法规的限制性条款外,该受益权可以被继承或转让。此外,与委托人相同的是受益人同样对受托人享有监管的权利。

(3)信托客体。它是指信托关系的标的物,是委托人设立信托的客体,是受益人受益权之所系,也是受托人为达到信托目的所管理、处分的标的,主要是指信托财产。信托财产就是信托关系中,由委托人转移所有权予受托人的财产,它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甚至可以是无形财产权,但如果是专属于委托人一人之权利,或依据相关法律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得委托于受托人的,该财产就不应当作为信托财产了。

二、信托与其他财产管理制度的区别

信托与委托、很相似,都是以当事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为基础而成立的,都可以运用于财产管理。但是信托与委托、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的前提不同。信托设立的前提是要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如果委托人没有合法拥有的信托财产,信托是不可能设立的。但是委托及则不一定要以财产作为前提,即使没有财产,委托及也有可能成立。

2.实施行为的名义不同。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事,而一般委托和关系中,受托人或人以委托人或被人的名义行事。

3.财产占有权不同。委托及标的物的占有权一直由委托人或被人控制,并没有发生占有权的转移。

4.财产的特性不同。在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独立于受托人的自有财产和委托人的其他财产,委托人、受托人或受益人的债权人一般不得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

5.权力和责任不同。一般来讲,信托的委托人及受益人只能要求受托人按照协议或文件实施信托,而受托人依据协议或文件经营及处理信托财产的时候,享有自,委托人即受益人通常不能干预,其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较大。委托、管理中,委托人可以随时向人发出指示,人必须服从,其行为受到委托人或被人的严格限制,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较小。

参考文献:

[1]徐峥.我国信托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1(30)

[2]李宪明.完善信托法律制度[J].中国金融,2011(16)

[3]席月民.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的重要问题[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第2篇

【关键词】委托 管理 军队科技人才

一、关于委托理论

在信息经济学文献里,通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人”(Agent),而将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者称为“委托人”(Client)。委托理论就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委托双方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一个合作项目通常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人,我们一般把他们区分为委托人、人。这两个概念分别有两个不同的定义。一个定义来自法律层面:在法律上,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关系就发生了,A称为委托人,B称为人。另一个定义来自经济学层面:经济学上的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在委托人和人利益不协调的情况下,委托人怎样保证自己的利益实现,是委托理论研究的重点。由于人占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会影响委托人的利益,或者说,委托人不得不为人的行为承担风险。因此,委托人就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其他机制来促使人努力,避免损害自己的利益,从而使委托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在本文讨论的军队科技人才管理中,人才即为人,部队(主要指军队技术密集型单位,比如军队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为委托人。

二、基于委托理论的军队科技人才管理的模型设计

委托理论认为,一个参与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变量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因此,在军队科技人才管理过程中,任一人才能否根据管理者的期望作出行为选择,管理者是无法知道的,只能观测到其工作结果。而影响人才工作结果的因素除其本身行为选择和工作能力发挥以外,还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外生随机因素的影响。管理者无法观测得到人才是如何工作的,其行为本身和随机因素影响状态究竟如何。所以,人才能否按照管理者的预期选择行动使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目标是不确定的。军队科技人才管理工作必须对人才的行为选择加以约束,从他们行动的观测结果中来实施奖惩,这样才能降低管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从而实现最佳管理效果。

1、模型的建立

以某军事科研单位为例,假定X表示单位某专业领域相同研究或相同技术开发方向上的人才在接受工作后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集合,x∈X表示一个特定行动,为工作努力水平的一维变量。令y为不受人才和管理者控制的外生随机因素变量。Ω是y的取值范围,y在Ω上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分别是F(y)和f(y),且y是连续变量。当我们把连续变量y离散化为有限个可能值时,f(y)为分布概率。当人才选择行动x,则外生变量y实现,那么x与y共同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p(x,y)和一个单位的科技产出效益v(x,y)。若给定y,人才工作越努力,v(x,y)值越大,但努力的边际效率递减。较高的y代表较有利的随机变量出现。所以,v是x的严格递增凹函数,是y的严格增函数。令v表示人才工作成果,且是唯一可观察的变量,则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设计一套具有强约束力和有激励作用的管理方案g(v),根据观测到的v对人才实施奖惩。

实际上,激励就是委托人如何使人在选择与不选择委托人标准或目标时,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行动。从科技人才管理的实际要求和管理学基本原则上来看,结合有关“道德风险模型建立理论”,方案g(v)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假设管理者和人才的冯纽曼效用函数分别为w(v-g(v))和u(g(v))-c(x)。其中,c(x)为人才的成本函数;w′(・)>0,w″(・)≤0,u′(・)>0,u″(・)≤0,c′(・)>0,c″(・)>0,表明管理者和人才都是风险规避者或风险中性者,且人才努力的负边际效率是递增的。则管理者和人才双方的冲突来自假设?藿v/?藿x>0和c′>0。

(2)假设管理者和人才双方对分布函数F(y),产出效益v(x,y)及效用函数u(・)-c(・)和w(・)的认识是一致的,对于v(x,y),管理者能观测到y即可知道x,观测到x即可知y。则科技人才管理者的期望效用函数应为∫w(v(x,y)-g(v(x,y)))f(y)dy。欲使期望效用函数最大化,管理者必须对产出的可能目标和激励方案g(v)作出选择。说明激励方案g(v)应具备系列多样性可选择特征。

(3)管理者要想使自己的管理效用最大化,又面临两种来自人才的行为约束。一种是理性约束,即人才工作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其偷懒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而人才偷懒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由他面临的其他选择机会决定,一般称之为保留效用。则该约束可表述成:

∫u(g(v(x,y)))f(y)dy-c(x)≥u

这里省略了定积分的上下限,下同。

另一种约束叫激励相容约束,即管理者的激励效用不能小于人才任一行为选择后的效用。由于管理者不能观测到人才的行动x和外生随机因素影响y,在任一具有管理约束规则或方案g(v)下,人才总是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x,管理者希望的x只能通过人才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亦即,当x是管理者希望的行动,x*∈X是人才可能选择的任一行动,当且仅当下式成立时,人才才会选择x,即:

所以管理激励方案g(v)还必须能够具备满足人才行为选择的理性约束要求和激励相容约束要求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激励方案的设计一定要考虑人才的可能行为选择,而决不能仅仅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军队科技人才管理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即管理者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的任务就是:依据管理要求,选择决定研究或技术开发产出目标和激励方案g(v),使人才管理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同时满足人才的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2、模型的最优解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军队科技人才管理模型的求解,可利用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求得。

给定y的分布函数F(y),对应的x存在一个v的分布函数并通过v(x,y)从F(y)中导出。一般情况下可以假定v=x+y,即人才的自身努力x和随机影响因素变量y共同决定了研究或技术开发的产出v。若y服从均值为x方差为?啄2的正态分布,表明人才努力水平决定产出方差。用=?姿和?籽(v,x)为分别给定x下v的条件分布函数和条件密度函数,且表明当人才选定了行动x就类似地选择了分布函数u′(g(v))=?姿。对v取期望后,可将模型改写如下:

该条件就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人才实施激励、制定激励方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该条件中?滋?籽x(v,x)/?籽(v,x)代表了激励相容约束的作用,?籽x/?籽是似然率,表达产出v中人才行动x的信息。当管理者不能观察人才的行动时,为使人才积极努力工作,人才必须要承担一定被惩罚的风险。因为在管理者不能观察人才行动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管理者和人才都能达到效用最优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保证?籽x/?籽对v是单调递增的,则人才工作越努力,科研或技术开发工作产出高的概率就越大。g(v)严格随v增加而增加。较高产出作为较高努力的一个信息,对管理者制定激励方案将具有较大的操作意义。

三、基于委托理论的军队科技人才管理模型的理论指导意义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科技人才管理模型集中体现了人才管理效用最优化的目标和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应用该模型实施管理,对新时期我军军队科技人才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模型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人才管理的系统运行目标,而且要努力研究影响人才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既从系统管理优化自身考虑,又从激励人才积极性发挥需要出发,制订科学的人才激励方案,降低或减少管理随意性。

2、对盘活现有科技人才资源,优化科技人才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模型中对g(v)的引进,说明了影响人才工作产出结果中随机因素变量的作用,从侧面又恰当地强调了人才系统的开放性。管理者如果不能实现人才的有效激励以满足个人的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就很难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范围,那么人才流失也就在所难免。同时,管理者对激励方案g(v)的制订和选择本身就是对人才管理机制优化的一个重要检验过程,可使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差距和继续努力的方向。

四、应用上述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1、要科学认识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科技产出效益v(x,y)

对于不同研究和技术开发方向上的产出效益,要确定出一整套成熟的、合理的、并且是能够取得一致共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2、必须满足人才的激励相容约束

对于任一激励方案,只有在满足人才的激励相容约束时,才是可实施的方案。

3、综合考虑评价因素

在军队科技人才队伍这个大系统中,不同的人才能力特征不同,管理者应根据可视的信息(如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及其他能力方面的历史评价等),将系统中人才按照能力素质高低进行区分以完善g(v)的设计。

4、排除共同因素的影响

同一专业方向上不同人才的工作产出除了受自身能力大小和特有的外生因素变量影响外,还受到一定的共同因素的影响,如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硬件设施及政策环境等。为了剔除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准确地把握奖惩与个人努力的关系以调动更大的积极性,在确定g(v)时,要假设:除v以外,若管理者能够不费成本地观测到另一个变量z,使g=s(v,z),z为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外生随机变量。若z与x和y有关,即z=z(x,y),则当z能提供的有关x和y的信息不全部包含在v中时,z对g(v)会产生影响,此时s(v,z)应作为比g(v)更优的激励方案加以确定。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赵晓莹、晏钢:员工管理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管理科学文摘,2002(3)。

[3] Holmstrom.B.: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

[4] 陈禹:信息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第3篇

关键词:新制度;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思路创新

随着新制度进一步推广,我国医院财务领域也逐步地加快了新制度的建设。自从新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财务是影响医院效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医院的社会效益以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做好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对我国整体的医疗民生事业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医院能否顺利地为人民生命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各项政策中的关键组成内容。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一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职能作用,仅仅起到了日常财务管理一般性作用。例如对于医院资金安全方面的管理、医院资金的日常报销、医院科室的成本预算控制等多个方面工作内容,基本上明显落后于新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所提出的基本目标。因此,当前在新制度这一基本环境下,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模式,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创新对医院财务的影响

目前管理创新对医院财务在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创新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医院的接受度。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各种财务模式不断出现,然而尽管创新性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很多的客户最熟悉、信赖的依然是传统的财务模式。不仅仅是因为财务业务的习惯问题,也是处于对业务的安全方面考虑。我国医院财务在管理创新方面大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各种创新措施的反馈效果并不太好,在管理创新的宣传以及推广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创新的表现是互连网财务系统,这给医院财务在效率上同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网络角度来看,一些学者认为网络财务是管理创新蓬勃发展下的一种产物,可以很好地降低财务的人为干扰化,在降低医院财务管理成本的同时降低医院财务面临的风险。但是,在管理创新对医院财务的影响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管理创新的分类以及管理创新的性质问题,在面对不同形式的管理创新,往往对医院财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二、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地区医院财务管理并没有实现明显的创新性,长期以来一部分从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存在缺乏专业知识的现象。一些医院是通过一般医生员工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从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使得现今仍有很多医院的新制度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性工作不够规范。很多地区的医院财务管理方面仍然采用人工查账的方式,这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对后续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不利于统一的财务处理。而且,由于缺乏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性,给医院上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也带来不便。

1.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财务管理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制度不够透明,没能实现民主全民管理。很多财务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大多形同虚设,对医院财务管理只是由部分人员安排决定,管理制度的公开化、规范化没能得到落实。还有部分地区的医院财务管理方式落后,仍然缺乏创新性,经常出现账目混乱、账务丢失情况,给管理报表统计计算等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资金管理不便利,人力资源上也存在浪费,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避免了一些突况的发生,完善创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对促进医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缺少专业的财务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已经把解决好医院财务问题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专业的财务人才缺失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中包括非专业人员职务状况,对财务专业知识比较匮乏。此外,医院财务内部缺乏专业软件,管理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突况问题。

3.财务监管流程不规范

在医院财务监管管理中,资金检查是基础,是医院财务规范管理的保证。然而,现在医院财务监管管理存在严重的资金检查问题,很多医院财务监管部门对资金检查不够重视,把关不严,造成许多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出现。比如说,现在部分地区的医院存在违规的形式化检查以及不合规定的支出,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具有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必须要加大内部资金检查的管理力度。

三、新制度下如何开展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

1.积极落实新的医疗政策配套制度

由于当前处于新制度的环境之下,因而公立医院在整体的制度方面正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国家卫生监管部门属于是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按照新制度的要求积极的建立一些制度来推行新制度的实施进度,形成一套医疗政策系统,进而促使医院的各方面的稳定运行,这样有利于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种制度上的要求。其中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属于是医院经济工作的主要方面,必须要格外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属于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状况。所以说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除了要推动新医疗政策的落实,同时还需要同步的形成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在新制度的规范下更高效的开展,改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一些缺点。

2.改革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确保财务部门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职能。除此之外,上级方面也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一定的支持,及时地对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医疗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其能够协调发展。上级部门必须要全权负责所管辖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推进工作,加强财务规范化宣传工作,要采取成立领导小组的方式,负责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对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懂得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原则,尤其是于账目处理相关的操作,此外基本的会计知识也是必须的。这就需要加强对专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各医院应该统一招聘优秀的从业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明确医院财务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型财务人才,这一类型的财务人才未来不是从事一般的工作,而是从事医院财务新制度发展的推进工作。这就要求这些财务管理人才除了有实践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到在实践中应用和创新。所以,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符合医院未来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据调查发现,部分比较落后的地区医院仍然没有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性发展,忽视了创新性的重要性,也没有积极地利用创新性开展实际的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财务管理方面都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亦是如此。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医院运营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逐步暴露出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模式,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珍.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3):47-49.

[2]张斌.浅谈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商论,2008,(23):91-92.

[3]高占祥.论医院财务管理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67-68.

[4]尹旭.浅谈营改增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加强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03-104.

第4篇

[关键词]托夹石;收尾技术;采煤工作面;西铭矿

0引言

现阶段我国煤炭生产多以长壁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为主,随着煤炭产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采煤工作面长度及推进距离不断增加,高产高效工作面长度大多在200m以上,推进距离超过2000m。但受地质条件、采煤技术方法等条件的影响,采煤工作面收尾工作中常常伴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在煤层内含有夹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确保工作人员安全、设备低损耗及安全生产,是采煤工作面收尾技术管理要探索的关键内容。本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结合工程实际对采煤工作面托夹石收尾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

1工程及地质概况

西铭矿北七盘区48709工作面位于原王家沟村下方,地表盖层多为黄土,主要开采8#煤层。工作面推进长度1845m,工作面斜长220m,工作面标高1010~1036m,所处1018水平标高1236~1485m,工作面面积398520m2。停采线设置在距离北七采区集中皮带巷约30m处。该工作面所掘8#煤层节理发育,结构复杂。煤层上部夹石为厚2.45m的泥岩或砂质泥岩;下部夹石为厚0.29m的页岩或炭质页岩。8#煤上分层厚度0.50~0.70m,平均0.62m;下分层煤层厚度2.90~3.40m,平均3.11m,厚度变化不大,属单一稳定的中厚煤层。该工作面煤层倾角最小处2°、最大处约17°,平均5°,属近水平煤层。可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8%。

2采煤工作面收尾技术方案

为确保西铭矿北七盘区48709工作面收尾工作的安全进行,拟采取中间段挑夹石,两端头各20多架托夹石收尾,这样可与原掘进巷道保持一致。为保证回收率,在原巷道掘进时采取了沿夹石掘进的措施。具体操作方案如下:①48709工作面切割长度220m,安装ZY8000-25/50掩护式支架27架,工作面托2.8m左右夹石采煤。进行收尾工作时中间段支架25#~100#接石灰岩顶板。过渡段127#~100#架、25#~1#架托夹石收尾。②工作面距停采线45m处开始抬高刮板输送机位置,采煤机每采一刀抬升刮板输送机0.15m,30刀后见8#煤层顶板回采。因停采线位置两巷均采用架棚托夹石掘进施工,所以过渡段由两边向中间逐步挑夹石,每一架比靠外一架挑顶起底0.2m,机头机尾过渡段要求平缓过渡,确保过渡段相邻2个支架间的错差不大于侧护板的2/3。③由于打通道过渡段夹石较发育、破碎采煤机截割控顶面积较大,所以2个过渡段采用风钻打眼毫秒爆破的方法[1]。炮眼布置3排,间距0.875m,排距1.2m,采用TTP-26型高频风钻湿式打眼,毫秒延期电雷管、煤矿许用III级乳化炸药正向装药爆破。④爆破所采用的炮眼深度为1m,装药量为1卷/眼,1个水泡泥封满泡泥。通道内过渡段顶板支护除刀刀上圆木外,另外还需补打规格覬17.8mm×5400mm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三花形布置,间排距为3500mm×1600mm。通道内煤壁采用挂帮网锚杆的方式支护,通道内净高保证不小于3.5m,支架前探梁梁端至贴帮柱间距不小于4.0m。

3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措施

(1)过渡段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认真细致观察周围顶板及巷帮岩性变化[2],及时发现工作面顶板及巷帮上的活矸浮石并妥善进行处理。过渡段的采高控制在3.5m左右,顶板必须保持平缓,支架严禁出现错差。过渡段与工作面正常割煤段循环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溜子明显弯曲。过渡段支架必须由专人操作,支架拉移要坚持带压移架,及时移架,防止误动作伤人。过渡段支架必须升紧接顶,达到规定的初撑力,每班都必须进行洒水灭尘。应当在工作面前方未开采的地方对顶板及顶煤进行爆破预裂,绝对不可在工作面内的液压支架间或者液压支架后进行爆破作业。过渡段要加强支护,严防所托的夹石漏渣,如有变化,一定要构顶处理。(2)放炮作业必须在液压支架间依次进行,放炮后必须及时联网移架控制顶板。检修班人员应当加强对支架的检修,提前处理支架的跑冒滴漏现象,必须保持液压支架设备完好无损。放炮后工作面通风系统内瓦斯体积分数小于0.8%,方可恢复生产作业。爆破前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切忌在有突水预兆情况下进行爆破。(3)放炮作业流程:打眼、装药、联线、放炮及处理残爆、拒炮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打眼工作与装药工作禁止同时开展。打眼必须打开洒水开关,严格禁止干打眼和空顶作业。进行爆破时必须安排专职爆破员,放炮母线必须超过100m,严格执行“一炮四检”、“三人联锁”放炮及放炮停电制度。爆破前安排瓦检员仔细检查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瓦斯体积分数低于0.5%时,方可进行爆破作业。专职爆破员应严格清点核查炮眼数目,避免漏装漏放。(4)进入刮板输送机道或者其他机械作业前,必须关闭刮板输送机,断开采煤机隔离开关,并拉开滚筒离合器,同时排专职人员敲帮问顶。当顶板结构破碎不完整或片帮严重时,必须进行护帮护顶。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作业空间,且在作业时设专人监护安全。采煤机严禁硬割岩石,对放炮达不到要求的地段要重新放炮。当值队长在爆破前应向矿调度室报告工作面内瓦斯、煤尘、支护等情况,经同意后方可进行爆破[3]。

4结论

(1)在收尾过程中,移架的顺序及移架的操作方式对顶板管理及过渡段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进行收尾时,应当在现场分析顶板稳定性并综合考虑顶板岩性及老顶垮落步距,确定移架的操作方式。本次收尾采取的中间段挑顶、两端头托夹石的方式,经实践证明是可以确保采煤工作顺利进行的。(2)在收尾过程中遇夹石较发育、破碎采煤机截割控顶面积较大时,可选取风钻打眼毫秒爆破的方法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采煤机的损伤。爆破炮眼深度、装药量等参数必须视现场情况、根据岩性硬度进行选择。爆破操作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现场设备。(3)具体施工操作细节应当考虑周全,针对各个施工环节均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由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特别是涉及爆破作业的安全措施,必须宣讲到位,执行严格,否则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经实践验证在西铭矿48709工作面的收尾技术管理措施,完全合理可靠,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机械设备完好。

[参考文献]

[1]宋旭堂.综采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快速收尾技术[J].煤,2014(3):42-43.

第5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 ERP 战略决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等同于过去那种单纯的会计出纳工作内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高级管理手段,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水平也就成为了目前众多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所非常关注的现实问题。ERP是一个企业管理综合系统,它贯穿于企业产品制造、产品销售、财务处理、会计处理、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现代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其基础就是ERP系统,所以ERP系统的有效运用与推广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以财务为核心选择ERP管理系统

从财务软件发展到企业管理软件,从MRPII到ERP,财务管理始终是核心的模块。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体现,因而财务信息系统一直是企业实施ERP时关注的重点。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ERP系统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1、预计的财务绩效为ERP项目的核心目标

ERP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绩效,有直接的、间接的,有近期的、远期的,有战略上的、有战术上的,有可计算的、有不可计算的。企业决定启动ERP项目时,将目光聚焦在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上,认真细致地计算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测算降低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带来的财务绩效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实现,要比空谈“将管理水平提升一个台阶”等空洞的目标更有利于系统的实现。

2、实施ERP建设一个以财务绩效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销售、生产、供应,甚至人力资源、新产品开发等,都有着特定的衡量标准。例如,市场占有率、收入增长率是考核营销管理的指标,人均产值、设备利用率是评价生产管理的标准,到货及时率、采购质量合格率是供应部门的考核指标,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有着自然的目标冲突。企业需要将各个管理层次与管理职能的考评标准统一在财务绩效指标下,通过实施ERP要打造一个以财务目标为终极目标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指向为企业创造利润、创造价值。

3、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管理手段的ERP系统

在集团化管理的企业中,各个企业大小不一、行业各异,在ERP建设中,无法通过一套标准的ERP产品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只能通过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财务应用,以财务控制为核心进行管理。

二、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思考

企业加强ERP的大力引进能够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但是在ERP引进这个问题上来说,对于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财务人员需要做到统览全局、思路清晰、明确目标、掌握方法,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

现代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就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所以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也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资金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对现金存量的管理,对现金收支的管理,对信用状态的管理。包括如下几项工作:及时了解资金状况,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准确展望资金变动,短缺时的资金筹措,闲置时的资金增值。

ERP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自动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及时收集与整理,进而在第一时间提供内容详实丰富的财务报表。同时能够通过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集团企业当中各类资金账户余额状态,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进而能够加强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环节的控制与重组,加强各部门、单位对集团企业内部各类数据的及时共享。此外还能够将数据收集与信息交流的范围扩展到物资采购环节、商品销售环节,让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全方位掌控所有数据信息,提升信息交流的效率与速度。

ERP系统保证各类收付款业务即时登记账簿并生成报表的同时,掌握了发生额与现金流量;通过银企直联等方法,规范支付、完成对账,保证资金不被挪用;规范信用政策,加强对企业往来账目的核查工作,确保企业资金的有效回收,避免人为违规截留。ERP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时,要进一步利用其信息数据交互功能,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掌握,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ERP渗透,加强对账务、数据统计、财务结算等各方面的跟踪把关。同时利用ERP对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加强企业资金预算工作,有效制定资金计划,实现从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实际生产合同洽谈到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等各个方面的资金管控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使用环节中的漏洞与违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ERP所提供的数据资源加强企业客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关注客户的财务状况与运作情况,加强对客户企业的信誉度跟踪调查,提升企业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及时制定与更新企业的客户信誉度考核体系与指标,根据设定的信用与收款条件、客户类型与账龄等信息,随时监控应收账款条件与时间,按照约定催收货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质量

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之间联系紧密,成本核算能否做到精细化、准确化是财务管理成功的关键。ERP系统能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组织提供详细完整的信息数据,同时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各部门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本部门的实际成本支出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部门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上述信息,因此能够通过有效及时的数据掌握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从而确保财务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产品销售、原料采购以及物资库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销售业务要从细致的客户档案管理开始,客户档案包括地区、行业、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账号、税号等基础资料,都要一一录入;针对客户规模、商业信誉、成交量、历史信用等信息,制定包括信用限额、信用周期等在内的客户信用政策;完善标准合同文本与常用条款,针对不同客户与产品,不同的销售批量、销售价格、付款条件等,采用不同的审核批准流程,监控合同的执行;随时监控应收账款的条件与时间,及时提醒销售人员催收货款。

供应方面首先要统一物资的分类、命名和编码;做好供应商管理,如供应商档案归集、可供物资和报价收集、资质评定标准制定与执行;采购订单跟踪、接收、质检、付款;物料出入库、调拨、分装、运输、盘点;供应活动数据存储分析;总购得成本分析。

库存管理评价标准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客户服务水平,要求企业的库存物料与库存量既保证销售需要又保障生产需求;其次是库存占用的资金量,要求控制在企业的预算允许范围之内;再次是库存资金的周转次数要超过或接近同行业领先水平。ERP的目标也是如此,使用ERP使以上目标的实现更加成为可能。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

ERP的信息收集整理功能以及有效分析技术能够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及考核标准制定提供可靠基础,同时能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及时数据收集跟踪了解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在编制工作中的漏洞或执行过程中的疏漏,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及执行水平。

4、财务分析更及时详尽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是通过财务报表中提供的各项内容及数据开展工作的,所以财务报表的内容是否详实、充分、及时、有效对于财务分析工作而言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不断提升财务报表的编制水平及数据收集能力非常重要。

在传统财务报告体系中,财务人员只在年终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改进的财务报告虽然增加了中期的财务报表,但依然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的需求。

由于ERP系统的支持,企业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数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以不同的核算方式和计算方法,可以随时获取基本财务报表、采购价格分析表、物料收发汇总表、地区销售状况报表、特定产品的利润报表等各种形式的详尽的财务报表。财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这一便利,随时更新各类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具实效性的资料。

三、结语

ERP系统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被动的机械的类似会计,而是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助推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壮大。ERP系统能够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及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数据收集、汇总、分析等工作效率的提升,能够大幅度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助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转型,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什么是ERP中的E[J].AMT前沿论丛,2006(3).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210-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对医院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提高决策水平,通过科学决策促进自身长远发展。但几乎每一项决策都需要资金作为支持,这就需要医院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利用财务来辅助决策。

一、信息化为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提供了便利

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存储、查询,甚至预测,从而能够为财务管理功能的拓展提供信息支持。

1.信息化能够为财务管理功能拓展提供基础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存储设备能够将医院财务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类别进行存储,并且可以将发生的时间、经济活动的类型等予以记忆;此外,这种存储能够叠加,即不同月份、年份的数据能够顺序存放,而不会相互替代,从而能够为财务管理功能拓展提供信息基础。其次,信息化条件下医院财务信息能够实时查询,即如果医院须要某一类信息,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实时查到,而无须去查看纸质账簿,从而提高了查询的效率。此外,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存储、查询还更具有安全性,只要设置足够强度的密码钥匙就不会出现信息泄露,不会由于时间的变化等而产生损毁。

2.信息化能够为财务管理功能拓展提供手段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分析功能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便利,通过设置计算公式,或者编制信息软件能够方便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如需要分析医院资金流入与流出的特征,可以通过对历史上10年甚至2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资金流出的方向、流出的季度性或者月度特征,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为医院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提供参考。并且这种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都有保障,相比较于人工分析,更能挖掘体现数据挖掘的功能。其次,信息化手段为财务风险预警等提供了便利,医院经营过程中需要与病人、医药企业、器械公司、物业公司、医保局等单位发生业务往来,这就涉及到资金的划入或者划出,而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安全。如对于划出资金中超过一定额度的进行自动预警,以提示具有相应审核权利的负责人审核资金是否正常划拨。

二、信息化条件下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的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功能拓展表现为自动化、联网化和智能化,从而能够为医院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1.财务管理功能表现出自动化

自动化即在财务软件的帮助下,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地开展相关的工作。首先,数据自动收集功能,即在财务人员将数据录入到财务软件后,软件能够自动的进行存储、归类,而无须人工编号等工作。其次,自动汇总等数据初级处理功能,在将数据录入到财务系统后,通过会计科目数据能够直接进行汇总,从而可以为医院提供直观的数据服务。特别是,在涉及到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时。

2.财务管理功能表现出联网化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医院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不在局限于财务部门提供专门的服务,而是得到全面的拓展。首先,具有相应权限的责任主体可以异地查看财务信息,如医院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的查看公司的财务数据,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可以利用网络进入财务信息系统了解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等,这就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其次,财务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向相关责任主体传递相应的信息,如可以将科室(部门)经费使用情况传递给部门负责人等。此外,如果医院有分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分院的财务数据进行动态的监测,从而可以更好地保障财务安全。

3.财务管理功能表现出智能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可以与信息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符合医院要求的软件模块,如可以开发出医院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自动预警,可以建立智能化的财务分析系统,通过预先设置各种计算公式,动态的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及时的获取医院财务数据,并做出各种判断。这就体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智能化。

三、信息化条件下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信息化可以在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功能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在,财务分析尚未成为医院决策的必要依据,财务分析应用的渠道还不广泛,在应用当中被动性过大,主动性有待增强,即更多的是被动地按照医院的要求提供财务数据,而没有定期地、主动地向医院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系统不完善、人才供给不足等方面。

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带来的挑战

虽然医院会计信息化已经迈出了较为坚实的步伐,但总体来看这种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从而给财务管理功能拓展带来了挑战。首先,信息系统还不健全,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更多的是一个财务软件,这个软件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既没有与医院内部办公系统等系统进行连接,也没有与合作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连接,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功能拓展的渠道受到限制。其次,系统本身的功能不完善,表现在系统内部功能模块还不能完全满足财务功能拓展的要求,如大多数财务软件缺乏财务预测、风险预警功能等方面。

2.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带来的挑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业务不熟悉,如虽然经过培训能够开展会计核算等工作,但对于各财务指标所代表的深层次含义、财务指标变化对医院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不熟悉,从而在财务功能拓展中无法深入的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限制了财务功能的拓展。其次,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仅仅对财务软件较为熟悉,对Excel办公软件,SPSS统计软件等辅助类软件不熟悉,从而难以利用这些软件辅助财务数据的处理,也难以挖掘出财务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再次,对财务报告撰写等工作不熟悉。部分财务人员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撰写出内容深刻、格式规范的文书,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存在内容不全、分析预测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3.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外部环境不佳带来的挑战

首先,财务管理功能应用环境有待改善,由于目前我国医院仍然存在大量的财政拨款,并且总体来看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医院的收入规模不断增加,部分医院更多的考虑如何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对如何控制医院管理成本,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考虑响度要少,这就客观上限制了财务管理功能的拓展。其次,从医院内部来看,各科室虽然关注如何增加科室收入,但由于科室没有药材、器械等定价权,在药材、器械的选择上也只能根据卫生部门或者医院招标后中标企业的产品,这就使得科室不会过多的关注财务问题,更多的可能期望通过增加产品消耗来增加收入,这就难以为财务功能拓展提供支持。

四、信息化条件下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功能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必须把握住历史机遇,推动财务管理功能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持续健康发展服好务。

1.高度重视努力营造财务功能拓展环境

首先,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功能拓展工作,在医院内部决策等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辅助决策行为,在一些重大投资活动中还可以直接邀请财务部门负责人列席相关会议,直接向医院决策层报告财务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活动提升财务部门在医院的地位,促进财务功能的拓展。其次,医院内部各科室(部门)要积极参与到财务功能的拓展中,科室(部门)负责人要高度关注其运行成本,了解成本支出变化情况,了解收入-成本比例,为改进自身管理,降低部门管理成本提供帮助。再次,医院要加大投入,积极与软件供应服务部门沟通和协调,开发出能够满足财务功能拓展的信息系统,为财务功能的拓展提供便利。

2.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财务部门服务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医院的业务特征如资金流出集中在月度或者季度末期,应收未收账款收缴难度较大等,制订富于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帮助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了解资金运行情况。同时,还要帮助财务人员了解资金需求预测等相关的财务处理能力,为财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利用信息化工具能力的培训,帮助财务人员了解医院开发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能,从而为财务功能拓展中应用这种信息化手段提供帮助。其次,要加强对财务分析报告的管理。财务部门本身对于向医院、各科室(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既要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又要有深刻的分析,甚至是对未来的预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3.完善制度调动财务部门的积极性

首先,要明确财务部门财务功能拓展中的基本职责,即医院内部要明确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中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如按照月份、季度、年度定期向医院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在医院重大决策中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向医院提交财务分析报告等,并且要明确报告中财务人员、主管会计和财务科长的权责,做到谁签字谁负责。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即对于财务报告质量高,对医院决策起到积极作用的个人要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对于,不履行自身职责的个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种制度的完善调动个人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宛玲.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22-23.

[2] 李多.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内蒙古中医院,2011,(23):172-173.

第7篇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推行和公司改革的深化,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将针对当前资本结构在我国特殊重要的地位,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者希望通过对资本结构和委托问题涵义的介绍,对委托问题与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分析,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得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结论。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推行和公司改革的深化,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委托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对资本结构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但大多数只是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因此本文作者将针对当前资本结构在我国特殊重要的地位,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者希望通过对资本结构和委托问题涵义的介绍,对委托问题与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分析,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达到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向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经济首当其冲,国有企业的转制,以及上市公司中国有股的减持,同时又要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等等一些问题,都涉及到国家这个委托人与企业受托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深层次讲必将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以及产权结构的改变。国家在探索优良的改制途径,企业力求取得优良的绩效,这两方面都与本文的主题有莫大的联系。

而一向作为中国经济生力军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没落。追根求源,关键在于企业经营体制的陈旧,以及政府机制过多干预,家族制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局限。这种种情况无不涉及产权机制的不够明了,关系的疏落,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二、委托问题

(一)委托关系

1.委托关系的涵义。当我们开始认识委托问题,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理论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得从委托关系说起。委托问题实质就是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理论则分析了委托人-人关系。利益关系人对公司的求偿权可描述为委托人-人关系,其中人是代表委托人行为的。其实,现实社会中包含着很多的委托人-人关系。从短期资本经理、律师以及在不动产、旅游、保险等等方面的人这些情形,最容易看出来明确的委托人-人关系。许多其他环境也可用委托人-人关系来描述,即使一方并不是另一方的人,也可把双方看成好像是委托人和人。实际上,几乎任何环境,只要其中的一个人或集团的决策权能影响到他人,都可用委托人-人关系来描述。例如,虽然大多数雇员并不能被明确地划归为雇主的人,但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是作为人而行为的。总而言之,在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各项权能通过系列分解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其一,全体股东通过公司董事会与经理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以及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关系;其二,企业内部经营的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只涉及经营者内部的管理控制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重点,如下图所示。

2.委托问题存在的原因:人和委托人在利益上存在潜在的冲突。而其直接原因则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1)从委托人方面来看,第一,股东或者因为缺乏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至于没有能力来监控经营者;或者因为其主要从事的工作太繁忙,以至于没有时间、精力来监控经营者。第二,对于众多中小股东来说,由股东监控带来的经营业绩改善是一种公共物品。对致力于公司监控的任何一个股东来说,他要独自承担监控经营者所带来的成本,如收集信息、说服其他股东、重组企业所花费的成本,而监控公司所带来的收益却由全部股东享受,监控者只按他所持有的股票份额享受收益。这对于他本人来说得不偿失,因此股东们都想坐享其成,免费“搭便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加强监控有利于公司绩效和总剩余的增加,即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但只要每个股东在进行私人决策的时候,发现其行为的私人收益小于私人成本,他就不会有动力实施这种行为。

(2)从人方面来看,第一,人有着不同于委托人的利益和目标,所以他们的效用函数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第二,人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人会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委托-关系的产生,会造成一种危险:公司经理可能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个人目标。经理们可能会给他们自己支付过多的报酬,享受更高的在职消费,可能实施没有收益但可以增强自身权力的投资,还可能寻求使自己地位牢固的目标,他们会不愿意解雇不再有生产能力的工人,或者他们相信自己是管理公司最合适的人选,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二)成本

1.成本的涵义。存在委托-关系,就存在成本。对成本的理论解释是:假设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人的努力程度可以观察到,那么,即使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委托人也能在保证人得到其保留效用和努力激励的约束下,找到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对于人的支付方案。如果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人的努力程度观察不到,那么,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由于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人的努力,而且取决于表示环境条件的不同的自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求解支付方案便遇到了最优风险分担和最优激励之间的两难选择。要使经理有动力采取合乎股东心意的行动,则报酬是与业绩挂钩的,而业绩又不完全取决于经理的努力,所以股东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而通常都认为,股东对待风险是采取回避态度的,因此,这在风险分担的安排上就不是最优的。反之,如果要满足最优风险安排,把风险留给风险中性的经理,即在合同中最能承担风险的一方,同时也将风险收入给予经理人员,委托人的效益就不能最大化,通常这种情况下的支付方案被称为次优方案。次优方案与最优方案的偏离,就构成了所谓的成本。成本是让作为人的他人替代自己工作所产生的净增成本。在一个完善的世界里,支付给人的报酬是完全公平的,没有任何浪费。在我们这个不完善的世界里,成本是制度中固有的一种浪费。

2.成本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直接的合约成本,包括订立合约的交易成本,例如销售佣金和发行债券的法律费用;各种制约因素强制产生的机会成本。这些制约因素使本来会是最理想的决策被排除在外。如因为存在一项限制性的债券契约条款而不能进行某项正净现值投资;激励费用,例如雇员的奖金。向人支付此类费用,为了鼓励他们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为。第二,委托人监督人的成本,如审计费用。第三,尽管存在监督,人仍会有不当行为,如雇员用途不明的过量开支,此时,委托人的财富会遭到损失。

找到能使委托-关系的总成本最小的决策,是主要目标。在某些情况下周期性的行为不当所产生的成本,比进行监督所需成本要小。但在多数情况下,最理想的解决办法需要对三种组成成本中每一种都加以注意。

(三)产生利益冲突的环境

在我们做出最优化决策的过程中,找出那些自然产生利益冲突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当然,消除所有的潜在冲突是不可能的。下面分析几种易于产生这类冲突的重要关系及环境。

1.股东-经理冲突

上文中已具体阐述了股东-经理关系产生的原因,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在企业中,一般情况下,具体的财务行为表现为:

(1)在筹资行为中,经营者对增资持积极的态度,因为雄厚的资本可以使经营者更为充分地行使其经营决策权,同时许多非货币收益也随之实现,而所有者对增资则持慎重态度,因为产权融资涉及“稀释效用”,债券融资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增大,两者的权衡和妥协促成了以杠杆利益为核心的筹资决策技术的形成和应用,以寻求筹资成本、风险、收益三者的均衡点。(2)在投资行为中,委托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社会平均的或预期的资本报酬率,而人除了考虑这一条件外,还要综合其他目标,如扩大市场份额、形成集约化规模优势、经营者任期内的绩效等。因此,投资者在将投资权授予经营者行使的同时,会在委托过程中设置一些决策流程、分权监控制度或利益挂钩约束体系来制约经营者的投资行为。(3)在收益分配行为中,为了在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使既定的委托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公司所有者除了要求支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外,还得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利润留存在公司以备扩大再生产和其他用途。董事会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在对股东现实利益与未来预期收益权衡的基础上,决定支取红利和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另外,委托人往往会让渡一部分剩余索取权给经营者,以促使经营者从长远的角度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4)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干扰委托关系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人掌握着企业内部大部分的财务信息,委托人的信息需求全部来自人的披露和报告,这容易导致人隐匿实情、虚报陈报,诱发道德危机。因此,必须实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有关财务信息的披露政策与质量约束机制,以实现委托双方在财务信息了解方面的均衡。

从具体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问题的所在。

(1)股东和经理两者目标的分离。财务理论认为股东的目标在于使自己投资的现值最大。同样根据自利行为原则,财务理论允许经理的目标不同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2)雇员职务待遇。道德风险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雇员做出的会影响个人利益即职务待遇的决策。职务待遇包括直接好处和间接好处,前者如使用公司的轿车或办私事时用公费开支,后者如过分花哨的办公室装饰品。在这类事上花费过多的钱,对股东来说就是损失。

(3)雇员的努力。一些雇员希望不做出任何努力就得到报酬。据说,20%的人能干80%的工作。这种不使出全部劲儿的难题被称为规避义务。

(4)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散性。个人独有的能力和专长被称为人力资本。通常,人力资本受雇佣约束,雇员只能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一家公司。因此,雇员不容易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分散化。他们在自己所服务的公司里和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专家。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散性。它直接影响到资本投资的选择。大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在金融投资组合里,通常持有多种不同股票。因此,对于某家公司价值的偶然波动,他们并不过分在意。原因在于多种不同股票间价值的偶然波动会相互抵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价值的一次偶然波动,足可将其经理“消灭”。

因此,投资时股东和经理的激励因素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但是,通常做出公司投资决策的人当然是经理。激励因素的背离导致投资决策中存在偏见。因为雇员在非常坏的结果中失去的更多,所以他们对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会产生偏见。而且由于这种偏见是基于风险(而不是报酬),因此,即使投资会带来很大的正净现值,仍然会存在这种偏见。

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散性对成本的另一个影响,牵涉到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如果产品和服务是专用的(相对于普遍的),那么雇员人力资本的分散化程度甚至会低于一般水平。高度专业化的雇员可能只能在这家公司工作,因为在这一行业中并不存在其他公司。这种情况下,股东不得不向雇员支付额外报酬,以对雇员在工作上缺乏选择性进行补偿。毕竟,能够做更常见的工作的雇员能选择其他公司工作。

总之,资本选择权问题和资产的专用性问题从不同方面产生强制成本。与资本投资选择有关的成本是放弃正净现值投资的可能性,因此是对新投资的选择产生影响。与专用资产相关的成本是为了使雇员为公司工作而支付更高的工资,因此是对现存投资产生影响。

2.债权人-股东冲突

在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关系中,股东的角色由股东和经理关系中的委托人转变成人,而债权人则是这一关系中的委托人。债权人希望自己不受人(股东)行为的侵害,而股东又是通过公司经理来制定决策的。

(1)资产替换难题。

在债权人和股东关系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资产替换难题。资产替换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用现金购买设备或原料。实际上,在每项投资中都是以一些资产替换另一些资产。谨慎的经理会权衡投资的风险和报酬。我们知道,如果一项投资的风险越高,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就越高,这样该项投资的现值就会越小。所以当存在风险性负债时,会促使股东用风险更高的资产来替换公司现存资产。当用风险更高的资产来替换公司现存资产,以此从债权人手中谋取价值时,就出现了资产替换难题。资产替换难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股东可选择违约,而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要实现资产替换,可以通过进行新投资或通过售出某些现存资产并购入新资产。虽然公司的总价值可能不变、上升或减小,但由于违约可能性增大,债权人求偿权的价值会减小。因为在求偿的两方之间存在零和博弈的情况,所以债权人价值的下降会引起股东价值有一个刚好相抵的增加额。

(2)投资不足难题。

投资不足在本质上是资产替换难题的相反面。当存在未清偿的风险性负债时,若公司进行低风险投资,那么股东会损失价值。而且,即使该投资净现值为正,股东还是会受到损失。所以投资不足的情况是,股东会拒绝从事一项效益好(净现值为正)但风险低的投资,使财富不会从自己这里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当然,虽然风险变化会带来损失,股东还是可以从一项投资中获利——只要该投资的正净现值足够大。然而,如果由于降低资产风险导致的股东价值的减少额,超过了该投资的正净现值,股东就会拒绝从事该项投资。

(3)通过股利政策进行求偿稀释。

支付大量现金股利会稀释现有债权人的求偿权。支付股利同时减少公司的现金额和股东权益总量。权益总量的减少,会使公司的负债融资比例提高,从而增加了负债的风险并降低了负债求偿的价值。这不过是不同形式的一种资产替换。替换后,公司除了现金额减少之外,其余方面是相同的。因为现金是无风险资产,减少部分现金(支付给了股东)会提高剩余资产的平均风险。现在你可以知道,由此提高的风险会降低公司未清负债的价值。

(4)通过发行新债进行求偿稀释。

负债的大规模增加也会稀释现有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求偿权。如

果新债使不能向现有债权人偿还承诺金额的可能性增大,那么就存在求偿稀释。同资产替换的情况一样,风险的增加降低了公司未清负债的价值。再一次,因为是零和博弈,而且股东有或有求偿权,所以股东会在债权人价值损失时得到收益。

(5)资产的专用性。

一般来说,若公司资产用途是专用的,指其适用于特定的经营领域,当必须进行处理时,处理这些资产的风险会更大。因此,这类资产提供给债权人的担保价值较低。虽然这类资产由于其专用性会受到青睐,他们同时也可能由于专用性变得一文不值(或者甚至要花巨资去处理)。当然,实质还是风险-报酬权衡。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拥有专用资产的公司必须付出较高的利息成本,以补偿债权人增加的风险。

三、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即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的永久性长期融资方式组合。我们研究资本结构,就是要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资金达到良性循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经济效益。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我们知道有传统的资本结构的理论、理想状态的M-M理论以及存在所得税和市场缺陷条件下的M-M理论。在本文中我们不再对这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考察资本结构并不是就其本身理论进行详细的研究,而是要探讨资本结构对研究委托问题、研究资本结构与委托问题的关系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导致了我们研究的重点放在资本结构与问题交叉的部分,也即资本结构中涉及理论的部分。下面简要回顾一下几种资本结构理论。

(一)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和估价的传统方法认为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而且管理当局可以通过适当的使用财务杠杆来增加企业的总价值。该方法认为企业在开始时可以通过增加财务杠杆降低它的资本成本并提高总价值。

(二)M-M理论

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的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简称为M-M理论。M-M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证券持有人的总风险不会随企业的资本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不论企业的融资组合怎样,企业的总价值必然相同。简单来说,M-M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无论你将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债务、权益和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如何划分,总是存在一个恒定的投资价格。也就是说,由于公司的总投资价值取决于它的基本的获利能力和风险,对于资本结构的改变,企业的价值保持不变。因此,如果不存在税收和其他市场缺陷,企业的价值在被分成债务、权益、和其他证券时不会发生改变。

对这一观点的支持是根据这样一个想法,即投资者能够用个人的财务杠杆来替代公司的财务杠杆。因此,投资者通过借款能够达到企业可能采用的任何资本结构。由于企业不能够为它的股东做他们所不能做的事(指利用财务杠杆),在M-M所假定的完全资本市场世界中,资本结构的改变没有价值。因此,仅在资本结构方面有差别而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必然具有相同的价值。否则,套利就成为可能,而套利的发生又会使这两家企业最终在市场上按相同的总价值出售。换句话说,套利使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东西不可能在同一市场上按不同价格出售。

(三)存在公司所得税条件的M-M理论

M-M理论突破理想环境,考虑缴纳公司所得税条件下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他们的结论归纳为:

1.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税蔽的现值。

2.负债公司的普通股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加上财务风险增益。而财务风险增益等于负债权益比率、1减去税率和无负债公司的资本成本与负债利率之差三因式的乘积。

而当我们考虑个人所得税的时候情况就变得更复杂了。将债务和股票收入的公司税与个人税结合起来考虑,上述结论中税蔽现值可能会降低。最终的避税利益的数量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论的经验性问题。但是,一般都同意个人税只会减少,但不会消除与债务有关的公司税的好处。结果是最优的杠杆策略仍要求公司持有很大比例的负债。这一结论是考虑到了在极端的财务杠杆下,避税利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减少税的“净”影响这一事实。由于总的来说公司的财务杠杆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在公司改变它的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比例时会影响公司估价的其他因素。

(四)市场缺陷对M-M理论的影响

对于完全资本市场来说,套利作为论据可以证明M-M理论的观点,即企业的资本成本与总的估价和它的资本结构无关。但是,当我们考虑到市场存在缺陷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1.破产成本。如果存在破产的可能性并且与破产有关的处理及其他成本很重大,使用财务杠杆的企业可能就不如没有财务杠杆的企业那么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中,我们是假定破产成本为零的。如果企业破产,它的资产就可按经济价值出售,而不会发生清算费用或法律费用。然后按照对资产的请求权的优先顺序进行分配。但如果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就可能存在处理成本,而资产就可能不得不按照低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进行清算。在债务和权益持有人看来,这些处理成本和清算价值相对于经济价值的短缺就代表整个系统的流出。

2.成本。对资本结构和价值产生影响与破产成本密切相关的是成本。在下文中将着重阐述问题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也就是企业的财务关系。

3.机构性的限制。对投资行为的限制可能会阻止套利过程的进行。许多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机构投资者需求的减少,而这种减少就可能对该公司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4.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也会限制套利过程。套利只有在交易成本所施加的限制之下才会进行,在此之后套利就不再有利可图。因此,使用财务杠杆的企业的总价值就会比理论上稍微高或低一些。这种缺陷的净效果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四、资本结构和委托问题的关系及解决

以上我们明确了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的理论,下面我们切入本文的关键点,委托问题和资本结构到底有什么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即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那就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成本,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优化资本结构,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资本结构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控制权约束机制。同时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就是资本结构和委托问题的关系。而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公司不同权益要求者之间的冲突必须以某种方式解决。可能的话,可以通过签订协议来解决这些冲突。比如,可通过限制性协议(如对杠杆比率的限制)来避免潜在冲突。当不能通过签订协议来解决某一冲突时,投资者们便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通过降低他们所愿支付给债务的价格来避免未来财富损失的风险。当公司发行证券时,证券的成本是所有特殊协议(如债券限制性协议。这种协议成本极高,因为他们限制了公司选择的余地。)的成本之和再加上其他潜在冲突导致的降价。

(二)公司资本结构也会影响与公司劳工协议有关的成本。请回想人力资本的不可多样化问题。为一个行将破产的公司工作的雇员为了找到新工作更可能发生寻找成本,而且这些成本各公司不尽相同。雇员找工作的预期成本取决于公司产品和劳务是否具有专用性。执行大众化工作的雇员相对于从事专用性工作的雇员,前者的预期寻找成本较低。人力资本反映了这种差别。因此,当其他条件一样时,与人力相关的成本对于提供相对专用化产品和劳务的公司而言更高。由于较高的杠杆比率会产生较高的成本,所以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产品和劳务的专用化程度将影响公司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三)债务筹资也可能会减少公司的成本,如债权人监督股东的成本和股东监督经理的成本。只要公司发行新债,潜在债权人就会仔细分析公司情况以确定该债务的公平价格。于是每发行一次新债,现有债权人和股东就免费享受了一次对公司的外部“审计”。这种外部审计降低了为确保人(公司经理)尽职尽责而花费的监督成本。

(四)另一种通过利用债务来执行监督功能的办法是利用偿债基金条款。通过偿债基金,公司可以满足每期除付息之外支付的需要。如果难于建立偿债基金,则它可能是一个较早的信号,预示着公司可能陷入了财务困境。如果无法按要求建立偿债基金则意味着公司可能到期无法偿付。显然,这种监督功能有益于债权人,也有利于股东对公司经理的进一步监督。

(五)在降低债务成本时,利用有形资产抵押来确保还款也可扮演着重要角色。带抵押的债务减少了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的潜在损失,因而也就限制了股东侵占债务人财富的数额。用于抵押偿债的资产在未得到债权人或破产法庭许可前不得出售。

(六)解决问题,达到优化资本结构,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以及其他监督手段,其实财务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均可作为监督手段,在常规的经营程序中,人们公开地提供并寻求信息,他们还通过自身地行为传递信息,政府执行法律法规时也会披露信息,甚至公司的声誉和结构也会传递信息。常见的监督手段有:

1.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是对股东-经理关系、债权人-股东关系的监督手段。财务报表提供了一个预警系统。

2.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可以从两方面充当监督手段。首先,公司未能宣布期望金额的现金股利会产生警报。虽然这也许是或也许不是负面信息,但会促使投资者进一步探究。他们必须弄清未能发放预计金额的股利意味着什么。其次,发放现金股利会迫使公司更频繁地寻求外部筹资,上面已经提到外部筹资地监督作用。

3.债券评级。由穆迪或标准-普尔公司之类结构进行地的债券评级在债券发行时提供了监督,而且在债券的整个偿还期里也提供了程度略低的监督。

4.债券条款。债券条款提供了一种预警系统。

5.政府法规。政府用于保护公众利益的监督手段在不断发展。例如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都可对公司进行监督,防范种种违法行为。

6.整个法律制度。盗窃、诈骗以及许多其他形式的人不当行为都是非法的。法律制度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种种监督形式。

7.声誉。声誉及其所含的一般信息是一种监督形式。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声誉是有价值的,这会促进提供准确信息的动力,而准确的信息又便利了监督。

8.多级别组织。一个公司中,如果考察和评价各个决策需要通过众多权限级别,那么也提供了一种结构上的监督形式。当你的不当行为需要许多人配合才能做到时,就会困难得多。在这样的公司里,一项计划要取得批准,必须经过广泛的讨论。大群体中可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保守秘密。

五、结论

从委托关系的角度而言,资本结构的重要性,表现为债务相对于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理的过度投资。相反,债务也会增加委托成本。这种成本增加效应主要地表现为债务会导致经理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资本结构对经理的经营激励也具有影响。而同时债务也导致由于从声誉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公司或经理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能保证还清债务的项目,而不是真正价值最大化的项目。资本结构对于公司的清算或产业退出和收缩具有影响。同时,债务融资还会产生另一种成本,即在公司近期可能破产时,即便有好的可以导致价值增加的项目,股东也不会有激励去投资。因此从整体上看,资本结构对于解决委托问题是一个双向的作用。

总之,将资本结构和委托理论交叉起来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公司经营和治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用。随着该项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实现本文再三强调地目的:降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A.罗斯(StephenA.Ross)、罗德尔福·W.威斯特菲尔德(RandolphW.Westerfield)、杰弗利·F.杰富(JeffreyF.Jaffe)著,吴世农译,《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DouglasR.Emery)、约翰·D.芬尼特(JohnD.Finnerty)著,荆新译,《公司财务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美]戴维·拉姆齐(DavidL.Ramsey)著,卢小生译,《安全理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何维达著,《企业委托制的比较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齐寅峰著,《公司财务学》,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云伟宏、黄卫平、张生举、彭刚编著,《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李维安著,《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8]刘宏,“中国企业财务行为研究”,《会计研究》,2000(12):41-45、52。

[9]陈国辉、陆建桥,“企业产权组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会计研究》,1996(5):33-37。

[10]陈国富主编,《委托-与机制设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1]孙永详著,《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汤谷良,“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会计研究》,1994(5):6-10

[13]Walker,JohnS.,GeraldoM.Vasconcellos,AFinancial-AgencyAnalysisofPrivatization:ManagerialIncentivesAndFinancialContracting,AssociatedUniversityPresses,1997.

[14]Friedman,BenjaminM.,CorporateCapitalStructuresinTheUnitedStates,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5.

[15]Hart,AlbertG.,PerryMehrling,Debt,CrisisAndRecovery,M.E.Sharpe.INC.,1995.

[16]Gilson,S.,"Bankruptcy,Board,BanksandBlockholder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0.

[17]Stulz,ReneM.,JohnonH.,"AnAnalysisofSecuredDebt,"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5.

[18]Myerson,R.,"OptimalCoordinationMechanisminGeneralizedPrincipal-AgentRelationship",JournalofMathematicalEconomics,1992.

[19]Ross,S.,"TheEconomicTheoryofAgency:ThePrincipal’sProblem,"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63,pp.134-139,1973.

[20]Jensen,MichalC.,WilliamH.Mec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AndOwnership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

第8篇

【关键词】医用试剂;耗材;托管运营;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97-02

Discussion on Establishing Hospital Examination Reagent,and Consumptive Material Trust Mechanism

Liu Xiaoming Jiang Wenting Fang Li Tan Yanhong

【Abstract】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preliminary attempt that is universal existence in the medical consume material and the reagent management at actual chaotic problem in a large-scale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at present,enters at the hospital to implement reagent and consume material trust through introducing third party management structure,transforms the function of hospital on purchase,supplyment andmanagement,stresses on displaying supervision function,realizes a beneficial maximization for the reagent and consume material management,and will realize at medicine to be divided in future.

【Key words】Medical rengent;Comsume material;Trust operation Reform

国家卫生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优化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卫生服务行为,合理分配、利用卫生资源,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如何顺应卫生改革的潮流,在内部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是应该思考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如何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使广大患者医疗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或有所降低,又不至于使医疗服务单位造成亏损或效益下滑,而影响医院发展,同样是我们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当前,医院中医疗消耗成本过高,约占消耗性成本支出的50%以上,除人力薪资、设备维护等支出以外,其中药品、检验试剂、消耗性材料占绝大部分。这其中除药品实行统一招标、主渠道供应外,试剂、耗材尚难以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且这部分成本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甚至超过患者诊疗费用的大半。近些年来,虽然医院也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采取措施不力,加之试剂、耗材本身具有品种繁多、供应渠道复杂、使用随机性大、计划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收效甚微,且这种局面有继续发展之势。为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问题,医院经过充分论证,提出了检验试剂、消耗性材料委托管理的构想,并在全院开始逐步实施。

1 所谓托管经营

托管经营是指资产所有者根据一定的法规,将资产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具有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有偿经营,实现委托方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委托资产的增值保值[1]。托管经营形式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当时采用这种方式对原东德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所有权转移,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而我国的托管经营是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的。从性质上来看,德国的托管经营是一种财产交易关系,而我国的托管经营实质上是一种财产委托――关系[2]。当然,托管经营也存在着风险。它是指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状态下,由于委托方与方的目标、动机、利益、权利、责任存在差异,委托方承担将资产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转给方控制而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等风险[3]。

2 现行医用试剂、耗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用试剂、耗材缺乏使用采购的计划性和管理监督的有效性。客观上由于检验项目多、技术复杂、仪器设备档次悬殊、规格型号不一,医用耗材品种繁多,使用随机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等原因,加之在主观上缺乏高度重视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操作上的无计划,完全凭经验、凭感觉,或想到什么买什么,想买多少买多少,无消耗的采购依据,完全失去物资采购计划、审批、预约、出库入库、使用、结余的基本管理程序,尤其是急诊、急用、急救上耗材的使用变数更大,失去有效的监督管理,往往造成采购随意性盲目性大、库存量大,积压、失效、变质,造成浪费或不正当操作,增加了成本支出和管理的难度。

2.2 医用试剂、耗材供应厂商多、品种来源复杂、产品质控难度大。我院医用试剂、耗材品种至少在千种以上,有数千个规格,供应厂商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个,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可谓“竞争”激烈。这些供应商中有当地公司的,有外地公司代表,有跑单帮的;产品有进口的、国产的,有国家批号的、也有无批号的,有知名厂家生产的,也有小作坊生产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悬殊极大,有的甚至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低充高,造成管理的混乱、使用的混乱、价格上混乱的不良局面,如我院某专科常用的4类耗材,供应商达10余家,全院耗材供应商达40余家,化学试剂供应商则多达50余家,有的专科耗材该毁形的不毁形,有的重复使用,致使品种、厂家、数量、质量管理失控,为全面质量管理埋下隐患。

2.3 医用试剂、耗材使用消耗制度不健全,未能和利益挂钩。目前,我院试剂、耗材使用无完善的综合考核考评体系。比如医院消耗性总支出与试剂、耗材支出的定量考核,试剂、耗材支出与病人支出的比例考核,试剂、耗材消耗量与实际病例的考核,试剂、耗材总支出与实际总收入的定量考核,试剂、耗材纯收入与毛收入的考核等,而是用多少算多少,剩余多少是多少。由于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考评措施,导致试剂、耗材价格虚高、消耗量远远大于标本量、病例量;纯毛收益比例失衡、纯效益很低;成本支出过高,有的项目成本大于80%以上,甚至无纯收益;且这些指标没有从管理的环节和细节去把关,也没有和管理者本人的考核考评挂起钩来。

2.4 医用试剂、耗材国家地方政府尚未出台价格管理体系,监管询价无据。导致价格混乱,特别是高值耗材、特殊医用试剂,基本上是厂家定价,用户与商家协商约定,往往是价格水分很大,即使压低一定比例,商家仍有丰厚的利润空间。致使医疗成本支出过大,这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损害了医疗单位和患者的利益,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监管无据、监管无力。

2.5 医用试剂、耗材流通程序不规范,滋生了不健康的供销关系。试剂、耗材不像药品由医药公司专营,并有严格的药检、质量监督体系。近年来,随着药品市场规范化机制的建立,药贩子的时代已基本过去。但是试剂、耗材仍处于供销的无序状态,在销售环节上,厂家可以直销,公司可以代销;有资质的公司可以销,厂家代表也可以销,在管理环节上常常是厂家和使用科室协商好品种价格后,有的经过管理部门走个过场,履行个财务手续,有的销售商直接送货到使用科室,无严格的出入库手续,无严格的数质量验收手续,往往是商家和使用科室掌握着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主动权。由于流通程序不规范,失去有效监督,滋生了商家和使用科室之间暗箱操作,形成利益伙伴关系。导致有的诱导病人使用高值耗材;有的开大而全的检查单,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有的和商家交往密切,不正常消费频繁;有的替厂家说话,过分维护商家利益,胳膊肘往外拐。有意损公肥私,损害医院和患者的利益。

2.6 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虽然医院依托军卫Ⅰ号信息平台对试剂、耗材的出、入库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由于系统设计存在一定局限,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的处理还有很多环节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因而无法满足实时查询、统计及动态全程管理,也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3 我院医用试剂、耗材托管模式和可能产生的综合效益

3.1 托管内容及条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几家方公司的资质、规模、管理、仓储、运输、效益及社会信誉度等方面综合考察和条件的竞争性谈判,经医院常委会议集体研究,确定了一家可以满足上述条件的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企业作为方,全面托管我院除总部及军区统购品种外的所有自行采购部分的体外诊断试剂与耗材,其采购、储存、养护、配送和售后服务均由对方承担。托管条件:一是所有托管品种的引进均要按科室需要并执行院方参与的招标价为前提。二是医院对托管公司实施全程监督,并设定托管期限,如对方出现违约或违背军队政策等问题,医院有权单方面终止授权。三是因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纠纷和经济赔偿,均由托管公司承担。四是托管方在缴纳一定数额违约金的基础上,除试剂、耗材零售与批发差额归属医院外,再按物品批发价总额为基准以一定比例返利给医院,作为托管费用。

3.2 托管带来的好处。

3.2.1 节约了人力、物力。过去我院试剂、耗材占用多名专职人员和储存场地、货架、冰箱、冰柜等设施。托管后这些工作完全由托管方负责完成,医院每年可减少成本支出十余万元。

3.2.2 开源节流,杜绝了浪费。托管后,医院基本上可以消除因多种原因造成库存大、积压、失效、变质等浪费现象,把这些风险无形中转嫁给托管方,间接增加了医院经济收益。

3.2.3 促进了医院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部门从繁杂的调研论证、会议研究、批条子、签合同、付款等事务中解脱出来,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同时,也方便了专业科室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新技术开展,抓服务质量,抓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上来。

3.2.4 规避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敏感问题[4],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家与使用科室的不正当利益行为。这样既保护了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又避免了专业科室使用者和经管人员因受利益诱惑而触犯法律。

3.2.5 对军队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医药分家管理、功能专业科室的管理、大型设备的管理等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便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及效益的最大化。

3.3 托管经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3.3.1 道德风险。医院追求的目标是资产增值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而托管方则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形成了两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另外,两者之间还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医院相比,托管公司掌握的信息更多,可能出现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以及军队人员惜用的道德风险。现实中,无论医院如何完善激励机制,也难以使托管方像委托方那样追求效率,对方常常按照合同条件,尽可能地追求自己效率最大化,从而有可能利用授权而做出损害医院利益的事情。

3.3.2 法律缺位。托管经营中的方是有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法人实体,理论上可以通过法人资产抵押规避风险。我院规定托管公司缴纳20万元风险金用以规避风险,但这笔风险金的额度值得探讨。因此,实际操作中,尽管契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医院托管方出现了违背军队或国家政策问题,委托方有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

4 几点思考

目前在国内,尤其是军队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行列,全面实行医用试剂、耗材托管机制,我院尚属首例。前无经验可循,后无法规可依,对医院和托管公司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军队医院医疗体制改革道路上,尽管已经迈出了大胆的一大步,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为院方监管部门,尤其是针对高值耗材,一定要全程监督、高度关注、适时参与,不观望、不懈怠、不依靠[5],在条件成熟时,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实现物流过程规范化。依托现有信息技术资源,借助托管公司资金,逐步建立供应商信息协同平台,应用条形码、物资标准编码和物流信息系统,使医院的物流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高值耗材通过扫描条形码将耗材信息和病人信息融为一体,使其入库、出库、收费、核算和财务账务处理同步完成,达到零库存的运行模式和零成本的精确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优化了采购流程,弥补了以前的信息缺陷,加快了对耗材需求、使用、跟踪以及核算的响应速度,物流管理趋于规范有序。

4.2 实现耗材信息可视化。通常,医用耗材在每一个使用节点的具体状况,包括耗材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价格、供应商、生产商等信息在医院信息化平台上都能清晰可见。使用科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耗材,院方管理者可以实时对采购品种、价格、数量等信息进行监督,保证了耗材采购、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耗材信息的可视化能极大地满足领导的管理需求,使领导者拥有了准确的管理信息,为科学决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3 实现管理过程高效化。医院耗材管理将自动识别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可实现耗材信息全程跟踪,使医院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不仅能有效提高供应环节的反应速度,实现高值耗材的零库存管理,并且使耗材的供应和管理高度透明,通过全维可视,实现全程可控,使耗材的采购、库存、周转及账务处理高速有效,达到70%以上计帐凭证自动生成。

4.4 实现职能管理精细化。通过信息集成,院方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对每种耗材的价格、采购量、库存量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为耗材的物流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收费管理、供应商管理和全成本管理提供了完整、及时、准确的记录,而且可以随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统计、为耗材的需求预测、制定采购计划、库存控制、成本分析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基础,提高了职能管理的精确性。

医用试剂、耗材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提高,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医院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军队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且存在有一定风险性,有待于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以及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智,邱玮玲.论我国企业托管经营的成本[J].商业研究,2002(5):48-51

[2] 刘东兴,王继武.公立医院托管改革模式的制度分析及建议.中国医院管理,2004(9):8-9

[3] 鞠成东.企业托管-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新途径[J].黑龙江金融,2000(3):17-18

第9篇

随着医院不断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改革,致使传统的医院管理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对其的要求。因此,医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创新,使其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可以更好的统计医院的财务信息,为医院领导提供一个真实的财务数据,从而促使领导通过数据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医院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创新,也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为医院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

1.医疗服务的先驱者

我国政府部门与医院的运营息息相关,因为政府在医院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中承担着监督的责任。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若出现任何违规的行为,政府部门都有权利要求其停止操作。同时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也有责任为其设置相应的政策,从而促使医院可以更好的发展。其次,政府还要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投资,在资金上做出相应的支持,促使医院能够为人民做出更多的服务和贡献。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熟练掌握医院的医疗政策,做一名医疗服务的先驱者,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2.医院财务管理新方法的开创者

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因此其发展要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限制,但是医院还是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医院应对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浅薄,只能简单的完成财务的审核工作,因此无法满足医疗行业的发展。新制度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应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要熟悉掌握财务管理法规,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对财务管理手段进行合理的创新。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并且也可扩大财务管理的内容。满足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的同时,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成为财务管理新方法的开创者。

3.医院成本核算的控制者

国家为了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在新的制度下,反复强调了要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应要求各大医院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因此新的医疗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要对医院成本核算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避免违法医疗行为的产生。其次,医院可通过对成本核算制度的完善,使其为国家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创新

1.成本管理:从科室成本核算发展为全方位的成本管控

新制度对医院的成本管理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而对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有了基本的要求。并且对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制度的保障的实施,激发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为了执行新制度,更好的完成财务信息数据整理工作,应设置成本管理部门,实现从科室成本核算发展为全方位的成本管控。

2.预算管理:从收支预算到现金流预算,从科目预算到经济事项预算

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必须对预算管理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该变传统收支预算和科目预算的方法,提高预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医院也可将预算分析结果设置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之一,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能力,激励财务管理人员认真落实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医院为了更好的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应提高医院全体财务人员对医院年度预算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从收支预算到现金流预算,从科目预算到经济事项预算的转变。

3.财务风险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指标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随着新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造成了医院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同时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也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医改的不断深入先,医院应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指标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以便在财务风险发生时,可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其次,医疗保险结算滞后等现象也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促使医院可较好的迎接财务风险挑战,财务管理人员应改进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内容,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而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对医院事业发展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