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2:23
导语:在加强礼仪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加强途径
一、礼仪的内涵
《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安邦治国之本。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论语・颜渊》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礼仪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可见礼仪是促进人际和谐的助推器。管子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可见礼仪是立国兴邦的精神之本。
先人圣哲们关于“礼”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涵。由此观之,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安身立命、治世教民、礼尚往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向社会人转变,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人接物,懂得同各种文化人打交道,在不同场合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既能满足大学生走向职场的需要,又能促进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更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知书达礼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维持的,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礼仪修养。一些大学生公共场合服饰不当、语言粗俗、行为失范,人际交往不讲诚信,求职面试不懂规则,等等,损害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严格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显得尤为迫切。应教育引导大学生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尚道德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吸收国际礼仪经验。
中国礼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是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生动教材。古人的礼仪教育从启蒙时期就开始了,《三字经》、《弟子规》、《童蒙训》、《孝经》等启蒙读物中关于修身养德、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占很大的篇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借鉴国外的礼仪经验,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而且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大学生国际交往的能力。日本和韩国十分重视员工的礼仪和修养,把礼仪和修养提到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和存亡的高度。
2.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礼仪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礼仪教育应纳入大学生“两课”教育系统,使大学生系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国立联合大学的教育效果来看,接受系统礼仪知识教育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礼仪教育属于德育范畴,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还未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缺乏认识,更没有礼仪实践意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人际交往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礼仪教育必须纳入课堂教育。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为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3.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首先,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延伸。家长要从小教育子女了解并遵从社会礼仪规范,讲礼节,懂礼貌,以礼待人,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家长也要做好表率,率先垂范,一个讲求礼仪的家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遵守礼仪的人。
其次,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制定必要的礼仪规范制度,发展健康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遵守礼仪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最后,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礼仪修养的主要场所,要把礼仪教育引进课堂,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体系。
这样,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必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
4.开展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实践活动。
人的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如举办辩论赛、演讲赛、职业礼仪大赛、小品、礼仪专家学者讲座等,弘扬文明礼貌之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彰显大学生的时代风范。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一、巧借他山之石,善取文明之经
为了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为社会负责,展现新时期学生的良好形象和品德,我校决心拓展教育路径,创新德育手段。2011年秋季,涂怀清校长率各板块骨干教师一行六人到重庆巴蜀小学访学整整一个星期。在访学过程中,涂校长对巴蜀小学推行的巴蜀七礼(即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两操礼、用餐礼、课堂礼、放学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赞不绝口。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文明教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我们用心去做,孩子的文明素质就会不断提升。
二、注重因势利导,强化载体推进
德育教育需循序渐进,方能卓有成效,我们围绕巴蜀参观学习情况,结合实际,注重“五个结合”。
一是与“六城同创”相结合。全方位开展思想引导,把德育工作与 “六城同创”有机结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重点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普及推广,督察不足,营造学校文明氛围,掀起学习。
二是与选班试行相结合。为了保证活动卓有成效,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结合各班的特点,先确定4年级(3)班为试点单位,借鉴巴蜀教育模式,上示范课。通过一个时期的试点、推广,然后在全校推开。
三是与氛围营造相结合。将为什么做、如何做和做什么印制宣传单5千余份,发放到学生手中,保证人手一册,同时,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座谈、分年级比赛等办法,让学生熟悉“阳光七礼”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四是与督促推进相结合。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坚持采用地毯式、全覆盖的办法,要求全员参与,把文明礼仪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保证创建的常态化。同时,我们对各班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设立奖项,明确格次,并开展常规考评,成立督察组,由班级值日生三名、学校值周学生十名、值周保安八名以及政教督查等组成。每周督查不得少于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走形式、不做过场。
五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效实施阳光标贴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阳光标贴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大队部负责派发“阳光标贴”,汇总学生及班级获奖数,期末班级考评加分,由政教处负责审查“阳光标贴”发放是否合格,并填写“阳光标贴”登记表。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有值得学习的突出表现,均发给“阳光标贴”一枚,对学生的该行为给予肯定、表扬。学生于当天到保卫科领取“阳光标贴”登记表,向保安叙述清楚获奖时间、事件、地点、授奖教职工姓名及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将保卫科填发的“阳光标贴”登记表带回家,并向家长叙述获奖经过,家长考评该行为的推广价值并签字,然后由学生带回交班主任,在全班给予表扬,并将“阳光标贴”登记表交大队部。大队部每周五选取获得“阳光标贴”并有代表性事件的学生做来周的升旗手,这样一来,使广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三、巩固运行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关键词:礼仪礼节;服务;质量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下一代的““知书识礼”教育。然而,近年来,不少90后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过度受宠,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不懂礼节不讲谦让的坏习惯。他们中有的不尊敬师长,有的出言不逊,语言不文明,有的上车抢位置,礼让美德淡薄,有的不懂基本的礼貌、行为习惯极差... ...这些事看似虽小,但长此以往,必然会阻碍他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加强礼仪礼节教育,是提升和完善学生自身形象,搞好服务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
一. 关于礼仪礼节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场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与照料的约定俗成形式。
中国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度而著称于世。礼仪礼节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礼节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礼节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礼节与古代的礼仪礼节已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文明礼仪礼节传统,如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传承。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营造文明社会风气,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礼节的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的礼仪礼节也越显重要。注重礼仪礼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礼节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有修养;讲礼仪礼节可以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讲礼仪礼节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礼节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礼节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礼仪礼节,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礼节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礼节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礼节的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好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礼仪礼节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礼节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礼节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学好礼仪礼节的知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服务行业在礼仪礼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不到位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不论国家大小,不论种族差别,不论信仰不同,都追求一个共同点,就是民族的文明。因此,讲究礼节礼貌,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个文明进步的象征;对一个人来说,是衡量其修养程度、道德标准的砝码。作为展现社会文明窗口的服务行业.每个人都应自觉地讲究礼节礼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服务行业的礼仪礼节,就得仔细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到的就是意识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礼仪礼节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流行起来。比如生活中朋友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碰杯,有的人碰杯的时候就是随便碰碰就行了,不管那个杯子举的高低位置。而礼仪礼节却要求和自己的上级、自己的长辈或宾客碰杯的时候,要显示出自己的尊重,自己的杯口的要略低于他人的杯口。在大家中国的心目中可能觉得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却又是很应该注重的问题,这就说明旅游服务人员对礼仪礼节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意识还不到位。
(二)缺乏专业培养
随着现代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服务行业的我们更是应该学好礼仪礼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服务行业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懂礼仪礼节,使客人处处感到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可以拉近宾客与服务人员的距离,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但是有的餐饮企业的服务人员,当着客人的面相互抱怨、互相指责、埋怨老板,带着情绪工作,给顾客留下了很差的印象。本地一个开工典礼的现场剪彩,主席台的上的礼仪小姐,个子高、矮、胖、瘦不论,有的头发批着,有的走路低着头,有的甚至两腿分开站立... ...所以这些均说明,她们缺乏礼仪礼节方面的专业培养。
三. 如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礼仪知识教育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礼仪礼节方面的意识人们也在不断的改变看法。人们只有不断的把礼仪礼节方面的知识提高,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程度,在众人面前才能有一个良好形象。比如说,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人停下来跟你说话。你认出了他的面孔,却想不起他的名字。最好的办法是坦白地承认你的失忆。“我的脑袋记不起来了,再说一遍你的名字好吗?”当你使用“再”这个词时,听起来就好像它真的被你忘掉了一样。例如,“你的名字就在我嘴边打转。再把它说一遍好吗?”通过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你承担了责任,但没有作过多的道歉。不要说:“我很抱歉把你的名字给忘了。”这样听起来好像对方的名字不够重要,不值得你一开始就把它记住。或许你看到某个你觉得面熟的人,而对方看着你时脸上也一样带着“我在哪儿见过你”的表情。同样,只要承认事实就可以了。“我知道我们最近见过面,我肯定认识你,不过我不擅长记人的名字。”然后进行自我介绍。这会促使对方说出他(或她)的名字。只有自己平时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不会在外人面前显得很尴尬了。
(二)发挥现代礼仪的服务功能
“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印象”,别人对您最初的评价是基于您的装束、谈吐和举动。人们往往把讲礼仪礼节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服务行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就像无声的语言,说明一个企业的档次、级别和服务水准。优良的服务态度和规范的礼仪礼貌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对于服务行业的人员来说,我们应该多去参加礼仪礼节知识方面的培训。作为服务行业的企业,也应该多多的开展关于礼仪礼节的知识讲座,让自己企业的员工们多学点关于问候礼,称呼礼,应答礼,应送礼,握手礼等方面的礼仪礼节的知识。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礼节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员工的礼仪礼节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礼节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礼节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礼节的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礼仪礼节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礼节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礼节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求职礼仪 求职礼仪教育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颗明珠,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1]。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希望求到一份既与所学专业相吻合,又与自己志向相一致的理想工作[2]。然而在求职中仅靠专业知识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面试这个重要环节让用人单位喜欢你。良好的礼仪不但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会给招聘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3]。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求职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大力普及求职礼仪教育。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当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时代要求。
1.大学生求职礼仪的基本要求
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礼仪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待人接物应具有的基本行为和仪态规范。求职礼仪体现于求职者的应聘资料、语言、仪态、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是求职者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能否实现求职者的意愿、能否被理想单位录用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营造良好的面试气氛,更充分地在有限的时间恰当地表现自己,使自己求职成功,我认为每个大学生求职者都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礼仪。
(1)注意仪表。仪表指的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仪表仪容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一般讲,面试时男士要穿西装,忌穿运动服、牛仔服等休闲的服装,同时要遵守穿西装的礼仪规范,不能留长发、胡须,头发梳理要美观大方。女士忌穿时髦、性感的服装,发型以保守为佳,最好化淡妆,以体现女性端庄、文雅、自爱的形象。
(2)注意仪态。求职时要表情自然,与人说话时语气亲切,言辞得体,态度落落大方,应注意站、走、坐的姿势,能够较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递真情,能把主考官带入与面试十分相托的气氛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发生和谐的共振,产生同构效应,收到优化的求职效果,也会为应聘成功助一臂之力。
(3)注意语言。面试应使用礼貌语言,回答考官问题时发音要正确、清晰易懂,说话的速度不宜过快。语调是流露求职的真情和态度的一个窗口,切忌心不在焉、夸夸其谈。
(4)时间观念要强。首先要熟悉一下路线、交通工具。有条件的话可以事先预走一下路线,以免面试当天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路程时间应留出些余量,避免走进面试现场的时候还气喘吁吁,否则会影响第一印象。尽可能提前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
(5)诚信。一些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涂改成绩,假造证书,虚构工作经历,冒充学生干部,等等,用人单位一经发现就会一票否决。面试不仅是对能力的考验,而且是对人品的检验,诚信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的。
总之,择业求职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经之路,而面试是对毕业生的又一次考试,既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又考查综合素质。只要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内在素质,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形象,充满自信心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才干,就能够成功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2.对大学生求职礼仪失范问题的调查分析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求职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如在面试现场随地吐痰、排队加塞、不尊敬招聘单位人员、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4]。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求职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笔者曾对本校的300多名学生进行过一次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您在学校学习过有关求职礼仪的课程吗?您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吗?46%的学生表示学习过。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有必要。
(2)您认为运用求职礼仪在求职过程中是否重要,是可有可无的吗?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
(3)您是否确切意识到礼仪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自觉运用?38%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并能正确运用;40%的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但不能自觉运用;22%的学生不清楚如何进行礼仪交流。
(4)您认为毕业生的礼仪与自身素养水平有无密切关系?能否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所有学生均认为有密切关系,并且通过训练能够有所提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自己在交流过程中的礼仪修养,并未在实际生活和求职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推销自己更为重要,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求职礼仪是学生不太注意的一个环节。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就业这个话题离他们太遥远,距离找工作的日子还长,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心思。即将毕业的学生则把太多精力都放在准备简历、成绩单、面试等上面,很多学生在准备面试技巧时,几乎都把重点放在了应付考官提问的逻辑思维问题,而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求职面试是一个人和人交流的过程,硬件部分如学历、资质、经历等,确实非常重要,但这些绝非求职面试成功的保证;软件部分如个人外表、谈吐、气质等,对招聘者的心理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它会影响求职的效果,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学生都存在进入招聘现场时不敲门,没等考官示意就坐到座位上,递送相关证明资料时没有用双手,离开时脚步不轻等小问题。用人单位认为,问题虽小,但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这些小的方面都成问题,其他的大方面就很难成就。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学生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远远没有达到助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目的。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中,求职礼仪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较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辅导。相关教材中对求职礼仪的讲解多是局限在求职礼仪表层上的求职技巧介绍,如初次见面的礼仪、服饰礼仪和姿态礼仪等,对如何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礼仪水平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尤其是针对本校毕业生求职特点进行的礼仪培训就更显薄弱,没有体现出所在院校的特点。这样的就业指导容易导致指导对象在求职过程中机械照搬书本知识,不能在求职中灵活运用,有可能造成本末倒置或者适得其反,影响求职的效果。另外,就业指导课时安排过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要灌输给学生很多的就业相关知识,进行求职礼仪教学的时间更短,而且多是采取集中授课、突击强化式教学。就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就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这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的。所以,求职礼仪不是“突击补习”两三天可以“及格”的,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也不是通过几节课的讲解就能得到提高的。求职技能的训练应该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而非“临时抱佛脚”。
3.加强大学生求职礼仪教育的具体途径
在学生求职技能训练教学中,求职礼仪的训练是指导和培养学生提高礼仪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在进行求职礼仪的教学时,仅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有的礼仪进行简单讲解,对学生的礼仪训练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学生面试时手足无措,身体板滞,口语机械。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学生缺乏礼仪知识,缺乏有意识的求职训练造成的。笔者认为,尝试运用立体训练法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念与求职行为的全面训练,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礼仪修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求职礼仪修养,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加强礼仪修养。为此,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娴熟于礼仪,尊重并爱护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举止,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2)开设求职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学生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却容易按照个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别人交往,自然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对此,学校应将求职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求职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安排求职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求职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求职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求职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求职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求职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求职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求职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
(3)开辟求职礼仪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求职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求职面试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竞赛、演讲等给大学生提供求职面试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不断提高自身的求职礼仪素养;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求职过程中的“礼仪之人”。
参考文献:
[1]王新峰.基础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3):281-283.
[2]付德良.浅议求职礼仪的重要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65-66.
摘 要:在生活体验中融入礼仪教育内容,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要让幼儿相互帮助,将礼仪教育贯穿在他们一日的生活中;要将生活礼仪融入游戏,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认识。
关键词:礼仪教育;内化;体验式教学;生活礼仪;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14-01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曾经说过,生活有教育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一日生活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礼仪内容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体验中,给幼儿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和同伴、师长的互动中积极内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榜样示范,正面引导
英国教育家洛克(John Locke)认为,借助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够让幼儿很好地学习礼仪。若是幼儿的父母和师长能够给幼儿一定的示范,将促进幼儿更好地实践生活礼仪,积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孩子的父母和教师若能身体力行,将给幼儿一定的启发,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不管是幼儿入园、离园,还是喝水、如厕、就餐,教师都可以应用榜样示范法来给幼儿正面引导。以就餐为例子,教师要联系幼儿家长,让家长在家中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家长要在餐前认真洗手,并轻轻拿起餐具,吃饭的时候口中不发出声音,也不大声喧哗,餐后要洗手洗脸。当幼儿的行为不礼貌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提醒,询问幼儿:“爸爸在吃饭的时候有没有大声说话呢?你吃完饭之后要主动对爸爸说什么?”另外,教师本人也要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比如,放学时教师要主动对幼儿挥手说再见,并提醒幼儿:“回家之前有没有什么事情忘记做呢?要对老师和同伴说什么?”当看到幼儿没有将玩具放回原处、没有安静地等待家长来接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幼航淌θ裟芷鸬桨裱作用,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将会给幼儿有益的启发。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联系幼儿家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由于幼儿愿意模仿父母、师长等自己心中的权威形象,因此,这种正面引导十分重要。
二、同伴互助,贯穿一日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提出“活教育”理论,认为如果让儿童来鼓励儿童的话,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往往超过成年人鼓励的效果。因此,在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醒,而教师则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及时肯定,让其他幼儿积极模仿有礼貌的同伴。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监督自己,当看见其他幼儿有不礼貌的行为时,教师要让幼儿及时提醒对方。还可以每天评选“礼仪小模范”,让其他幼儿将其作为模范,相互学习。这样的互助活动,可以融入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之中。例如,在喝水的时候,有个幼儿发出很大的声音,同时还将水弄到地上。此时,同伴及时说道:“喝水的时候,发这么大的声音会影响其他人。地上都是水,如果其他小朋友踩到,会摔跤的。”这名幼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两名幼儿一起用抹布清理地上的水渍。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幼儿都向他们学习。其他幼儿受到启发,在喝水的时候也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群体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同伴的监督与提醒,对幼儿良好礼仪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融入游戏,快乐提升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礼仪教育也可以融入到他们的游戏之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感受到良好礼仪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就会再次尝试礼仪行为。不管是创造性游戏还是角色扮演类游戏,都可以和礼仪教育内容相结合,促进幼儿加深印象。以“送信”这个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教师可先教幼儿与游戏有关的儿歌:“咚咚咚,敲敲门,请问外面是谁啊?我是送信的邮递员。打开门,握握手,双手递上信,双手接过来。谢谢!不用谢!再见!”这首儿歌融入不少和礼仪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认真思考。比如:“邮递员为什么要先敲门呢?为什么小朋友在询问的时候要加上‘请’呢?开门后为什么要握手呢?当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幼儿是不是和对方握手、是不是互道“再见”等。又如,“做客、购物”等角色扮演游戏,也可以融入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认为,强化的作用能够使得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对于幼儿来说,如果能在他们的日常游戏中融入礼仪教育内容,将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内化,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要将礼仪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促使他们在体验中积极内化。
参考文献:
[1]万若松.幼儿园生活礼仪课程的有效构建和实施[J].早期教育,2011(09).
[2]杨帅.一日生活中提高中班幼儿礼仪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03).
摘 要:礼仪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提升。礼仪教育更是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全面论证了社交礼仪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礼仪 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历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等等,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大学生的自信心乃至影响其个人形象。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交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第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 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交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04,7(5)
【关键词】教学 加强 环保意识
一 前言
中央电视台曾披露一个真实的镜头:“在行人众多的人行道上,各种废弃物品扔了一地,旁人视而不见,过了许久,一位中年妇女牵着一小孩子路过时,忽然间小孩转过身来,把地上的废弃物品捡起放到旁边的垃圾筒里……”看到这一画面,当时我进行了深思,为什么人们就不能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为什么众多的行人(包括中小学生)就不能像那位可爱的小孩一样做呢?这虽然只是一件日常小事,但从中透视出一个可悲的事实,作为现代公民的人们,环境意识竟如此淡薄,不禁使我感到,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 当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日渐改善,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大量的各种废弃物品,已构成了当前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每日新增垃圾469.49万吨,人均日产垃圾0.81千克,这一惊人数据表明,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存(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公害”事件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种人为环境污染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加大油门,继续破坏生态环境和制造新的环境污染,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类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依赖于环境的给予。怎样协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这一矛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探索,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环境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994年颁发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资源发展白皮书》,确立了我们21世纪的战略目标。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也确定了我们2000年及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即到20世纪末,力争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使我国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依靠广大的社会群众,得到所有公民的支持,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共同担负起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和义务。
三 加强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是每位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1.环保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地理本身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的形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针对中学地理教材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学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地理课的特色,对一些知识内容,可作进一步的现实解释,以丰富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对“大气的垂直分层”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平流层上部气温明显增暖的原因,是由于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形成的,即为臭氧的作用,使人类免遭太阳紫外线的伤害,保护了人类,以此为引线,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当前由于大气污染而破坏臭氧层结构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破坏臭氧层会影响人类的安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又如,在讲《地球上的水》时,可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水展开来讲,水资源是有限的,当前经济的发展,许多工矿企业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水严重破坏水体,以及城镇居民也不同程度地对水体进行污染,使很多清水河变成了黑河,造成了许多人畜饮水中毒事件(可举实例),说明水体污染后对人体带来的恶果……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是对人类的贡献。总之,在地理教学中,任何一部分内容都能进行环保教育,都能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
2.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宣传。
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境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环境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开设环保讲座,介绍环保知识,通过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人口膨胀以及工矿企业布局不合理等带来的环境问题,确立当今人类的环保任务,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操,初步培养中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观。
创办环境保护墙报,以具体生动,通俗易懂且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内容为主。通过对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现象的透视和分析,介绍一些具体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及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和形成各种各样的地方病等;也可通过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使学生领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开展环境保护竞赛
这是一项娱乐性强,参加人数多的项目,一方面可开发智能,另一方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第一,知识竞赛: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二,行为竞赛:可以个人为单位或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制定出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纳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为目标,来提高每个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荣誉感。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参加环境保护宣传,城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公益活动。使学生从无意到有意,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中去。
5.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中学生环境管理的认识
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是管理不善、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的。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治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管理,可防止新的污染;通过管理,促进治理;通过管理,能巩固和发挥治理的效果,从而推动了环境保护。此外,加强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还可通过更多的新颖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来进行。
四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生 教育管理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时期,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打牢学习基础,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阶段,应高度重视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作风,激发爱校图强的进取意识,助力新生起航,引导新生成长成才。
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学校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贯彻“提前入手,贯穿全年;丰富形式,充实内涵;严格管理,突出养成;抓好两翼,强化引导”的原则,适应新生心理成长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和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提前入手,贯穿全年
新生教育工作从新生被录取后即全面启动。在寄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去一本精心制作的《大学生活宝典》,用问答的方式和简练风趣的语言,告诉新生大学生活中各种常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引导新生对大学生活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在新生报到当天,各学院召开新生大会,讲好“入学第一课”;召开新生家长会,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新生报到次日,各班级组织“新生交友”活动,帮助新生迅速踏上“破冰之旅”,增强集体凝聚力、感召力。在军训期间,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高度一致化的特点,面向全体新生开展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引导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节拍与要求。
军训结束以后,新生教育工作继续向纵深进展,以第一学期为重点,贯穿整个学年。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环节与安排相互衔接、配套,做到全年不断线,全力为新生成长保驾护航。
二、丰富形式,充实内涵
针对目前“九五后”学生的特点,应在班级会议、个别指导、宣传发动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拓展新生教育的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与学生参与度。
一是设置朋辈辅导员。新生入校后往往有许多具体而琐碎的问题,也难免会有茫然无助的时刻,为此,我校在高年级的学生骨干中选拔设置朋辈辅导员,每名朋辈辅导员与一个同专业新生班级结成对子,提供专门指导与帮扶。朋辈辅导员语言“接地气”,生活“有经验”,学习“有方向”,发展“有目标”,能为新生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帮助,也因为其学长的身份而更易被新生所接纳和信任。二是开展广泛的网络指导。应在新生教育中大力借助与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如我校土木学院、经管学院在人人网上的“北建土木”、“北建经管”已经成为新生了解学院信息、收发通知、提问“吐槽”的主要渠道;心联社“微信群”已经成为社团成员、心理委员交流心得、共同提高的重要窗口。三是提供多彩的活动平台。新生活跃而富有热情,我校从新生入学后即启动本学年“艺术节”,新生们从辩论比赛中辨明方向,从宿舍风采展示中凝聚起舍友的力量,从汉字听写大赛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建大之星”歌手大赛中抒发自己的爱校情怀……,艺术活动、新生运动会等,让新生充分感受大学生活的魅力与活力,迅速融入到建大这个“family”之中。
丰富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我校新生教育内容涵盖“校史爱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大学生活规划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明教育”、“专业教育”等十个方面,不同侧重、不同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新生的健康成长、稳步前行提供坚实保障。
三、严格管理,突出养成
一是实行早读、晚自习制度。各个新生班级每周明确固定的早读、晚自习时间,学生工作系统检查、抽查早读、晚自习的出勤情况与效果并进行通报。学工部门联合教务部门,发动与组织任课教师参与到早读、晚自习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各学院结合实际在自习时段安排“学生讲堂”等学习活动,让优秀学生变身“小老师”,带动班级同学一起进步。学校开展早读、晚自习优秀班级评比,激发新生班级集体荣誉感。二是结合期中考试,在全体新生班级中开展“优良学风”讨论主题教育活动,各学院领导、班级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发动新生自己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提出措施,提升新生参与“文明课堂”、“优良学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从校级层面成立学风督查组,对学生迟到早退等违规违纪情况进行抽查,及时通报学院并做相应处理。四是强化宿舍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性,加强宿舍建设与检查,对晚归、酗酒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与教育,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五是密切与家长的联络沟通,给每名新生家长寄一封信,通报学校新生引航,尤其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做法,寻求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四、抓好两翼,强化引导
在新生全面成长、自觉成才的引导中,我校重点把握两个抓手,一是专业教育,二是大学生活规划教育。调查与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迷茫主要源自对专业认知的缺乏与不认同,以及对大学生活目标、职业生涯方向的不确定甚至缺失。我校着重在这个“两翼”开展工作,帮助新生探寻、设立“航向”,引领自己的“航程”。
在专业教育中,各学院由专家教授、院士来为新生做专业介绍、行业分析、前沿解读;由专业负责人讲解培养方案,帮助新生明晰课程架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社会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参观,增加新生对专业的直观、感性认识;邀请校友返校“现身说法”,与新生分享自己学习专业的经验体会;举办不同层次的专业赛事,让新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专业的魅力,激发探知的欲望。多措并举,引导新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关健词:医院财务管理 门诊预交金 就医流程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的运行机制、服务机制等都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优化就医流程,尽量做到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目前,许多医院推出门诊“一卡通”就医流程,同时诊疗卡还具有预存资金,结算医疗费用的功能。“一卡通”就医流程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优化了就医流程,减少了病人往返于收费窗费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费窗口的压力,同时缩短了病人就医时间,减少了医患矛盾,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对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以潍坊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实行的“一卡通”为例进行探讨。
一、门诊预交金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门诊预交金模式是指初诊病人在收费窗口或者自主机终端上建卡的同时在卡内预存一部分资金,或者复诊病人直接在收费窗口或自主机上储值后,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在各项目执行科室进行扣划款项的就医模式。在就医结束后患者可持卡到指定窗口进行补打发票,退出卡内余额,或者不退,下次就诊时可直接持卡就诊。
医院门诊流入资金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反映在门诊日收入报表中的门诊收入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患者直接交费,即原始的收费模式,“一手交费,一手发票”,财务管理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发票存根来掌控门诊收费人员的资金流动情况;二是未能在门诊收入日报表中体现的门诊预交金,此部分包括就诊患者在卡内充值的一部分资金,也包括有的单位为本单位职工发放的带有储值额的健康查体诊疗卡。这部分资金以预存的形式存在于诊疗卡内,随着病人在诊疗过程中不断扣费,逐步进入日收入报表中。随着人们对网络系统的了解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就诊卡储值的就医模式,这样沉淀在卡内资金也越来越多。我院自2013年2月实行“一卡通”就医流程以来,每月门诊预交金余额从最初的几万元到现在十几万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量给我院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付费方式多样化、资金活动量大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门诊预交金分散于较多的就诊卡内,各卡内金额大小不等,且变动频繁,管理难度较大。一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日均门诊量约4000人次,每日在卡内充值的患者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几百人不等,不仅包括现金充值,还包括银联卡充值,以及即将开始的社保卡内医保资金的充值,所以,卡内充值金额的来源渠道多样。二则,卡内余额退费时,银联卡与社保卡充值的,是退现金还是余额退回银联卡与社保卡内,若退现金,则有现金套现的嫌疑,退回卡内须经过银行调账,时间较长,则容易增加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三则,许多病人特别是初诊病人,对于自己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多少费用,并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建卡时往卡内充值多少为宜,心中无数,因此许多病人充值的次数比较多,消费的次数也比较多,因此每日的门诊预交金总额变动比较频繁。
2、预交金的安全管理
如何保障患者卡内资金的安全,是门诊预交金管理的另一大问题。首先,由于门诊病人比较多,虽然就诊卡实行实名制,但病人之间拿错卡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复诊病人的诊疗卡由于其保存不当造成损坏,以致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丢失的情况下,如何对病人的诊疗卡进行追踪查询并及时置换新卡,才不至于耽误病人就诊,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资金安全,这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收费员的业务素质给资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于门诊预交金模式下的门诊收费系统形成强制性依赖的门诊收费人员和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个别收费人员的业务水平低导致操作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在各收费项目执行点进行扣费的各医技人员,由于其对财务知识的缺乏,在操作上难免也出现差错。其次,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否快速,方便的判断和排除,并且能保证在故障排除后使系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而不致于发生数据的丢失和混乱。
二、改进门诊预交金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完善门诊预交金的管理程序,形成完整管控流程
对门诊预交金的充值、消费、退费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每日充值的预交金总额分为三部分,要么消费,在当日的门诊收入报表中体现为预交金消费;要么退费,患者持就诊卡和预交金凭条到指定窗口进行退费,退费人员在当日业务结束时打印当天的预交金退费汇总单;要么卡内余额予以保留。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日预交金充值总额-当日预交金消费额-当日预交金退费额=当日预交金滞留额。
由于许多患者持有以前充值的就诊卡进行消费,因此上式变为:
当日预交金充值额+上期(以前)预交金累计额-当日预交金消费额-当日预交金退费额=当日预交金累计额
月末此式变为:
上月末预交金余额+本月预交金增加额-本月预交金消费额-本月预交金退费额=期末预交金余额
因此,在充值环节,确保收费人员做到一日一结,一日一对账,严控资金并及时上交,做到每日预交金结算总数与上交预交金金额相符。在消费环节,确保收费人员扣费及时准确,特别是各项目费用执行点的医技、医护人员,一定要遵守财务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地扣划款项,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退费环节,一定要事前审核,退费凭据是否齐全,在确定病人信息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再退费。每日业务终了,必须结算汇总,并通过以上公式得出当日预交金累计数。这样,整个预交金的资金流动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掌控。
在我院,预交金充值人员与退费人员是分开的,退费有专人负责,有指定的窗口办理,这样更有利于对退费环节的监督.我院对于以银联卡充值进行退费原则上以退回银联卡内为主,也有极个别退现金的,对此,门诊收款处有明确的规定。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下的网络环境
HIS系统主要担负着两大功能,一是确保病人在接受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和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授权科室在信息共享方面的需求;二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安全、完整。而大量预交金的沉淀,则导致预交金数据的无限扩大,网络系统需不断更新升级才能不断满足无限增加的预交金数据的扩容。因此,HIS系统在追踪、归集和处理各类大量信息的同时,我院有一支专业的系统管理人员团队来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完善管控措施,保障患者资金安全
对于患者卡片丢失,损坏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就诊卡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病人可持任一门诊发票或挂号单或已损坏的卡片到指定窗口进行免费换卡,因为我院在建卡时电脑系统中就会自动生成与就诊卡卡号唯一对应的号码,我们称之为登记号,任一门诊发票或挂号单上都有与病人信息与之对应的登记号,只要知道登记号,就可进行换卡操作,换卡后原卡内所有信息包括卡内余额就会转入新卡内,而登记号是不变的。这样既保证卡内资金的安全,又不致于原卡内病人信息缺失而延误病情。
(四)加强门诊收费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
收费人员是门诊预交金的具体操作者,只有对收费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建立门诊预交金专人负责制,认真做好日结,汇总,对帐工作,及时对门诊预交金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建立健全门诊预交金的财务监督机制
门诊预交金在有专人负责的前提下,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重点监督与一般监督,经常性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的办法,对门诊预交金实行监督与检查,以规范财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三、结束语
门诊预交金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收费管理模式,以门诊预交金诊疗卡为载体,可以实现很多其他功能,如实施门诊患者自助服务功能,可不受收费窗口上、下班时间限制,在自助终端随时实现病人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自助查询,打印报告单等。在这种先进的收费管理模式下,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缩短了就医时间,节约了成本(多数情况下实施了无纸化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单等),提高了服务质量。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比如实现院外信息和院外预交金的共亨等。因此,这需要我们财务管理人员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顺应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和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