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2:23
导语:在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过低
由于我国的运输任务比较繁重,交通工具的运输量是非常大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在载人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突出。因为运输任务非常多,即使运输车辆每天的运输次数爆满也不能解决运输任务过于繁重的问题。此外,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在落实基础服务时没有很好地执行,尽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依然不能改变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的模式,司机的服务理念没有根本的改变是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区域不协调发展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较发达的地区,因为客流量大,使得客运车每次都能载满乘员,在节假日的高峰期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有些地区则较为偏远,人流量相对要少。这种地区的不协调给交通运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必须通过协调交通运输的规划方案,保证交通运输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每辆车的运输价值成本。
(三)客运站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交通运输工具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化的发展要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顺应时展的背景要求,各个地区的客运站开始投入到建设和扩大规模的范畴上来,这是交通运输的基础,必须全面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具体落实基础工作的相关事宜。
二、交通运输管理实施的策略
(一)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也必须开展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引领着交通运输行业朝着现代化的进程迈进。在交通运输管理中,服务性质决定着交通运输的整个过程的前进方向,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现代交通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运用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影响下,不断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引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管理体系,加强运输结构产业化的发展。
(三)加强交通运输的协调工作
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整个部门的工作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对整个部门协调统一管理,方便交通运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只有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效进行。这是协调统一的结果,意味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统筹兼顾的重要性,在强化自身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彼此之间的链接,确保各系统科学、合理的运作执行。
(四)做好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安全工作
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上必须落实到网络安全监管团队的打造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和其他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提高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员工思想上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教育,只有不断地完善整体成员的素质和和职业水平,才能应对目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
三、结束语
未来五年,全球将有2.5亿辆带有网联属性的汽车上路。而当下,汽车制造商们都在争分夺秒的布局网联汽车,诸如4G和蓝牙之类的功能已经成为许多品牌和车型的标配,他们希望车主能通过车辆联动自己的生活。未来几年,我们的车将通过物联网与更多东西实现互联,比如与智能手表、智能住宅和智能城市进行无缝连接。
华盛顿特区大西洋理事会网络治国项目(the Cyber statectaft Initiative)的负责人约什・考尔曼(Josh Corman)表达了自己对网联汽车的担忧:“所有连接都有潜在的危险性。”考尔曼本人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技术发展都有深入的思考分析,他认为汽车制造商抵御网络威胁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他们为车子配置网联功能的速度。考尔曼补充道:“他们终有一天会为这样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考尔曼用石棉来比喻网联汽车的潜在风险。在石棉的致癌性被发现之前,它被誉为“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建筑材料”,并广受追捧。“当石棉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不用石棉的人被视为。石棉的优点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它即阻燃,又轻巧,而且价格便宜。同样的,物联网能带给人们的好处也如石棉的优点一样明显。但是当我们试图连通信息物理系统时,我们必须以史为鉴。”
持此观点的并非考尔曼一人。四月份,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lty Office)了一则报告,认为交通运输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有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定位,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现实生活中针对车辆的网络攻击。该报告指出,黑客可以悄无声息地入侵大批车辆,且不受地域限制,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实施入侵。去年,研究人员在匹兹堡一户居民的家中远程强制操控了一辆在圣路易斯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吉普切诺基。
这次实验也为美国国土安全局(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lty)敲响了警钟,但黑客们入侵车辆的能力早在2010年就被汽车行业所熟知。当时研究者与华盛顿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手,首次证明了从外部攻入车载软件系统并对车辆进行控制的可行性。从那时开始,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迅速扩张为一个巨大的潜在陷阱。目前,全球共有1.12亿辆具有网联功能的汽车。据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翻倍。届时,网联汽车的总量将达到2.5亿辆。IHS Markit(英国金融咨询服务公司)则称,到2023年。汽车行业每年将投入7.59亿美元用于处理汽车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将成为未来十年至二十年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IHS Markit的高级分析师柯林・伯德(colin BiTd)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远程信息处理和嵌入式调制解调器,网联汽车也会成为网络罪犯、和政府机构攻击的‘新宠’。”
共享情报,共抗威胁
联邦官员深知,目前他们迫切需要加强车辆对外界攻击的防御能力。为回应政府问责局的报告,交通运输部的官员正积极制定新的网络安全政策,其发言人向《名车志》透露,这项政策将很快出台。不久前,交通运输部还颁布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特别强调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
政策规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应提供检测、防范和恢复等选项,用于化解安全危机,并且能够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些操作均不能实现。联邦官员大力呼吁汽车制造商将涉及自动驾驶安全问题的信息进行共享,因为关涉到网络安全,政府在这一问题的立场上很可能会与联邦官员保持一致。
“网络安全是我们提倡信息共享的又一领域。”交通运输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说,“我们积极倡导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多个领域建立起合作关系,这样大家就不会和他们的邻居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共享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Auto-ISAC(汽车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是现存少有的几家抵抗车辆黑客攻击的保护机构之一,成立于2016年1月。据其执行董事乔恩・艾伦(Jon Allen)介绍,他们的组成人员均来自于主流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成立的第一个月就记录和分享了超过30条可操作性的安全威胁。
七月份,Auto-ISAC了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量身定制的“最佳实践”。该文件承认,“零风险汽车的说法是不现实的,未来我们也不可能造出零风险汽车。”并且重点介绍了数种供汽车制造商和供商评估风险、检测安全威胁以及组织反击的方法。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KTSA)认为,Auto-ISAC的文件应成为指导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但当下有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不具备检测实时威胁并即刻采取措施的能力。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通过添加软件来强化防御能力,这种软件可以识别和防疫车载网络上潜在的黑客攻击。然而没有任何一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具有实时保留网络流量,亦或是捕获数据以供后续调查的能力。
考尔曼是一家分析网络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基础组织的创始人,他发起了一项“五星级汽车网络安全计划”,这项计划也是另一个系列的“最佳实践”。五颗星中第三颗的内容是建议汽车制造商开发出一项用于证据捕捉的方法,类似机的黑匣子,可以追踪企图入侵者,也可以追踪对车辆控制区域网络总线的破坏行为。但是设计这样一个“数据录音机”并不像航空公司现在应用的系统那么简单。“黑客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删除记录以隐藏他们的踪迹,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尝试着做一个证据记录。”考尔曼说:“我们在私营领域的经验来之不易,这些都应为我们现在的工作所借鉴和遵守。”
与独立专家合作,实现逆转
如果加强车辆安全和信息共享是汽车产业在网联汽车时代抵御黑客攻击的两大利器,那么做一些曾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许也能成为抵御黑客的有效法宝。比如求助外界的独立研究者,这些独立研究者也是刚刚起步的网络安全领域的先驱。
现在已经有三家车企采取了行动,发起漏洞修复奖赏,或者运行合作披露计划,这就给独立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和车企进行连接与合作的渠道。特斯拉汽车对发现并共享漏洞情报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枚金币作为奖励,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奖励在白帽子黑客社区受到高度追捧。此外,免费参观特斯拉工厂也是奖励之一。通用汽车在一月份发起了一项合作披露项目,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在七月份也加入了这一计划。
这些都是在Auto-ISAC推动下取得的新进展。汽车制造商对待独立研究者的态度相较于一年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们通过他们的宣传团体四处宣扬独立研究者不应拥有研究他们车载软件的合法权利。每辆汽车都需要上百万行的代码支持其运行,他们认为,这些代码应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但是研究人员和动手小达人们利用《千禧年数字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相关规定,成功争取到了对车辆进行研究的权利。
通用汽车在去年夏天转变了他们的立场。当时,一个名叫萨米・卡姆克尔(Samy Kamkar)的黑客发现,通用公司所研发的可控制雪佛兰Volt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OnStar存在安全漏洞。利用这个漏洞,他可以远程起动车辆。随后,卡姆克尔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通用公司。短短几个月,通用汽车对待独立研究者的态度从拒之于千里之外转变为拉拢联手,发起了合作披露项目。在计划开始运行的前24个小时,通用汽车收到了大、量报告,通过这些报告,通用汽车发现了一些以前并不知道的安全漏洞。
“通过这种互动,我们发现了与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同样的,给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简单、固定的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也非常重要。”通用集团首席网络安全员杰夫・马西谬尔(Jeff Massimilla)如是说。“他们对于和我们合作的担心与我们对于和他们合作的担心很可能是一样的。我们非常熟悉和汽车及汽车电子设备打交道,但我们没有必要亲自和黑客打交道。通过合作披露项目,我们得到了许多指导。目前为止,我们的项目运行良好,后续我们也会持续完善这个项目。”一场灾难“蓄势待发”
通过Auto-ISAC和合作披露项目进行情报共享虽是保护车辆安全的两剂良药,但却不足以抵御外界对车辆的攻击。考尔曼说交通运输部即将出台的应对网络安全方案应该有一些威力。在达到一定的飞行时间之后,系统对商用飞机会进行强制性的检查;餐厅也有统一的强制性安全守则;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也是每辆汽车必备的安全配置。就像这些硬性的规定一样,考尔曼认为,汽车行业也需要制定网络安全技术的准入标准。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措施没有一项是企业自发自愿进行的。”他补充道:“我知道人们会担心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并没有对每个领域的基层细节信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政府的介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告减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网络那么简单。它是网络物理系统,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是比特和字节遇到真实血肉的地方。”
现有安全漏洞的数量在短期内很可能快速增长。因为10月1日是版权案判决生效一周年的日子,这也意味着,研究者们可以打消被制造商的顾虑,重新得到法律的庇护,将之前不敢公开的发现告知于世。
以IP为核心的NGN(下一代网络)日益走近,3G呼声日渐高涨,网络带宽迅速增加,新技术、新业务不断登台,中国通信业正由“技术驱动”向“服务驱动”演变。而WTO对各行各业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银行、保险、教育、能源、制造、政府、运输、零售、医疗等社会和经济主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在这一新的变革面前,中国的通信服务市场会发生哪些改变?
银行业:稳中有升
IDC认为,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更有效地拓展现有市场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所在。未来银行业电信服务市场将呈现以下几大主要特征:
银行业信息化市场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网络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银行的数据集中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分步建设和实施。一方面,大多数银行以往分散处理模式下建设的网络不能满足集中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银行业需要推出大量新型的业务以及相关的电子化处理,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支撑。由此所带来的银行用户对于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保持持续增长。
网络安全、IP语音将成为银行电信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由于银行业在过去几年内完成了大量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未来的增长趋于平缓,股份商业银行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其中,网络安全的进一步完善、IP语音网络的实施将成为银行电信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而在语音和数据服务市场上的增长将趋于平缓。
保险业:网络增容和升级是投资重点
IDC中国电信研究部分析师成畅认为,未来保险业电信服务市场将呈现以下特征:
解决方案成为保险信息化主流需求。保险IT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设备供应、安装维护,转向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顾问服务和业务信息化全面支持;从产品和技术转向自主产权的核心业务产品的提供。企业语音市场增长速度放缓,数据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加快,企业市场数据和语音融合趋势加快。
专用网解决方案、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等其他方案,采用的企业相对较少。此外,服务质量、技术实力以及产品性能是保险行业企业用户选择设备厂商的主要标准。稳定的网络质量以及良好的服务水平是企业用户选择运营商时最优先的考虑因素。
教育:IT增长幅度高于整体IT市场增长
未来1~3年教育行业用户最迫切进行的3种电信解决方案是增加网络带宽、网络安全和校园网的建设与升级,同时信息化建设重点会出现区域分化。
远程教育、移动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教育城域网及一卡通系统也将是教育行业用户未来重点投资的方向。IDC分析,西部及不发达城市和农村成为投资重点。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已经转向软件和服务应用建设阶段;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则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是另外一个趋势。
能源业:解决方案成主流安全带宽升级是重点
网络安全设备和VoIP 增长较快,交换机和WLAN增长位居其次,路由器增长放缓。从电信设备在2004~2009年CAGR来看,网络安全设备和VoIP 市场增长将分别达到32.25%和19.88%;交换机、WLAN和路由器市场增长分别为11.94%、10.8%和6.67%。
目前,局域网解决方案、互联网接入解决方案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在行业用户中使用率最高;其次是VoIP解决方案、广域网解决方案以及数据集中与灾备解决方案;而视频解决方案、虚拟专用网解决方案、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等其他方案,采用的企业相对较少。
此外,企业语音市场增长速度放缓,数据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加快,企业市场数据和语音融合趋势加快。
制造业:SMB用户潜力巨大网络安全需求凸显
“中小企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制造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到近90%,达100多万家。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是目前制造行业信息化市场中最热点的话题之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乃至帮助制造企业采用先进的电信设施、服务来保证以上的管理顺畅提升。”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彦称,“外商直接投资的稳定增长继续对制造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继2003年下半年外商实际投资增速下降之后,2004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有所回升。从区域分布看,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北移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发展对外资的依存度,将具有相对持续增长的趋势。”
政府行业:保持电信“硬”投资态势
“政府行业电信领域的投资完全受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影响。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产生的,以及未来将要产生的电信设备、电信服务的需求都将呈现健康、快速成长。”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彦称,“战略目标不明朗,投资区域性失衡是当前电信应用投资的巨大挑战。尽管政府行业的电信设备、电信服务的投资都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然而该行业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投资风险,诸如电子政务战略目标不够明朗,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投资不平衡,重建设轻应用,重电子轻政务,了解这些行业的不确定性可以避免电信设备、服务商的盲目进入,降低投资风险。”
运输业:安全、IP语音、无线接入将成新增长点
“改善客户服务和提高工作效率是运输企业主要发展目标。运输行业的服务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决定了针对市场拓展的客户服务和工作效率提高以及合作伙伴这些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成为运输企业的主要业务发展目标。”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陈旭称,“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着信息化不均衡的现象。”总体来说,未来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市场将呈现以下几大主要特征:
1、运输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航空和铁路市场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运输业中的航空业由于其特殊性,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善的网络系统、终端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业务系统。铁路的发展也很迅速,公路和水路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进程较慢。2004年中国运输业IT市场整体规模为11.9亿美元,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也给运输业IT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IDC预测200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美元以上。
2、网络安全、IP语音和WLAN将成为运输电信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运输行业未来电信需求解决方案中,网络安全占据首位,并且,运输业对于IP语音和WLAN等新型电信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最快。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关键词:网络安全,机场行业信息化,监督体系
机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在保障航空交通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机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机场运行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智慧机场”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安全保障平台,能够使机场的管理运行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不断加强对于机场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形成机场生产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闭环,构建符合要求的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系统地研究了机场的网络安全性能,通过分析目前机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断提高机场的信息化程度。
1机场网络信息化特点
为了能够让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地运用到我国机场管理行业中,保障机场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就需要构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对于机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分析机场在信息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例如应对机载产品、系统承载产品、网络安全产品的环境耐受力的程度、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只有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有效地将设备应用在机场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降低其故障水平,加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目前机场网络信息安全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导致航空机场航班延误或取消、危险性的航空事故症候甚至灾难性的航空事故。而目前的信息平台无法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乘客,就有可能会造成旅客滞留,机场人员拥挤,乘机人员存在一定的抱怨,进而影响机场运行的效率甚至安全问题。因此,不断加强机场的网络安全建设,保障民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机场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目前机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机场信息化管理的意义:(1)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机场管理的整体水平。目前部分航空企业不重视机场管理项目的管理,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不达标,造成机场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更有甚者由于管理环节的差错对整个航空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在人工管理中,因为人员缺乏经验,或者是专业技能水平过低,而降低整个项目管理的效率。人工管理的不可控性以及效率浮动没法有效保障管理的质量,关键环节的纰漏对航空企业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机场管理进行有效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管理者的出错率,避免航空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还具有准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避免错误的发生。(2)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强机场监督的管理体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能够让整个机场管理有序的运行。而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场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可以对整个管理的范围和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动态监控,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效率,这对提高机场运营的效率或是工程建设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还会存在包庇现象。通过信息化管理,应用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对机场运维及建设管理实行事前规划,事中调整,事后总结,能够让整个机场管理的完工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3)通过信息化管理降低管理工程的管理成本。机场运行管理由于面临的人流量较大,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复杂等问题,例如对成乘机人员的信息实时性和机场秩序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若按照传统人工制单形式,那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劳动力。而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可以让航空企业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科学信息化的管理作为有效的辅助和学习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或经验过少而出现的管理纰漏,提高整个项目的管理效率,进而促进航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机场网络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机场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运用在我国民航领域,新技术的引入,体现了智慧机场与平安机场的要求,实现让机场运行更高效、安全无死角、生产更环保、旅客乘机更便捷的愿景。因此,要保证机场信息化程度以及网络安全的标准,让机场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各种物理环境、网络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指标对抗外部威胁,就需要从源头上对机场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和研究。具体的网络信息化系统使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信息化产品的设计阶段。在机场信息化产品的设计阶段,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加强检查力度,对于信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要严格地进行核查,然后可以利用安全验证的方法,对目前的信息化产品所欠缺的部分不断的改进,让机场的信息化设计更加优化。(2)信息化产品的应用阶段。在机场信息化产品的应用阶段,针对信息化产品的具体特征,将产品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性能指标提供给使用人员,当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这些信息就可以作为产品维修和保障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检查信息化产品的使用环境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必须在确保安全稳定的状况下,对信息化电子设备进行投入使用。(3)信息化产品的维保阶段。要对电子产品在维保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进行规范性的要求,并且还要定期的抽样检查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故障问题,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机场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机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对于网络信息的安全分析,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防控体系、综合检查以及识别失效状态故障分析等等内容。这些分析是通过由浅到深的层次逐步实现的,通过这些安全验证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机场安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结语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机场在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从未来机场发展的趋势来看,机场建设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不断提高机场项目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因此,加强机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促进机场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目前机场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苏其麟.机场信息化管理中云计算技术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6):139-140.
[2]代军,杨芳,钱超.云计算在机场信息系统中的典型设计及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9):142-143+147.
[3]李善梅,赵元棣.基于机场子区划分的机场网络交通拥挤传播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17(04):207-213.
[4]冯霞,蔡蕤,李忠虎.融合机场属性和机场网络的机场群同质化级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0,44(02):105-111.
[5]蔡蕤.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的机场群同质化分析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20.
[6]王喜明.机场三维虚拟仿真信息化机房管理技术应用[J].综合运输,2020,42(11):74-77.
[7]宋兆轶.大连机场信息化建设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3.
[8]颜昭昊.深圳机场地面生产保障信息化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9]王艳洁.我国机场行业的信息化规划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0]关华.白云机场信息化现状诊断与改进措施[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0.
河南省地处中原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又是中原崛起的核心增长极。而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客观、准确地分析河南物流发展状况,对河南科学决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物流竞争力,从而辐射和推动整个中原经济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河南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5%,处于全国平均偏低的水平,与人均GDP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相比,仅相当于上海的1/4,说明河南物流发展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从GDP增长率看,河南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经济发达的上海,说明河南经济近几年具有较好的增长态势,也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生产环节所产生的物流服务需求规模,表现为工业产值。消费环节所产生的消费物流服务需求规模,表现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贸易领域的物流服务需求规模,表现为批发零售贸易额。对这三项指标的比较结果为:一方面河南总体物流服务需求规模,在全国范围处于偏低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仍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随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物流服务需求规模将逐步扩大,现代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业发展状况最直接的表现为物流业产值。河南的人均物流业产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只有上海的1/4,说明河南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较为落后,与经济发达的上海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表现为物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河南物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相当,说明河南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首先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路线网络,充足的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及其它物流设备与设施,才能完成较高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提高物流效率,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运输网的密度看,河南的铁路货物运输密度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是上海的19.7倍;河南的公路网密度也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但略低于上海。从物流交通运输路线网络条件来看,河南作为一个内陆中心省份,具有较为发达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具备发展物流交通运输业的优越条件。从2009年末统计的拥有运输工具的数量来看,河南运输工具还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公路物流业发展潜力较大。物流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增加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河南对物流业的发展投资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物流发展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河南对物流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物流人力资源状况,包括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比较而言,河南物流从业人员数量规模较小。关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考察,因为,经济越发达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就越大,河南的经济实力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差距就更大了。因此,河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都要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河南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的普及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的上海,说明河南的物流信息化环境较差,结果导致物流效率低下,物流经济效益较低。河南物流信息化环境的改善,还需要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近几年,油价不断上涨,人工成本和土地租赁成本也迅速上涨,引起物流成本也不断提高,物流企业利润率逐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为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动力。首先,对物流企业,政府部门应制定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税收制度,减轻企业负担。其次,完善货运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各省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交通实际状况,适度放宽对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的限制,提高城市物流网络的配送能力。对运输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鲜活农产品,适当开辟绿色通道。再次,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投资回收期长,要在加强和改善管理、切实节约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全国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河南地处中原,省会郑州又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发展物流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首先,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两横两纵”交通路网。通过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辐射和带动全省物流业的发展,进而辐射中原经济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郑汴物流通道的建设,完善物流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形成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本土企业和引进企业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首先,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围绕沿海制造产业转移,加大产业链式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总部型物流企业和采购基地、配送中心落户河南。支持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嫁接。其次,培育发展本土骨干物流企业。推动物流资源整合,创新供应链管理,培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目前,河南的物流投资规模较低,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突出重点、集中配置”的原则,优化使用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省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向现代物流业倾斜,各省辖市要安排专项资金,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物流人员素质的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现代物流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推动建立物流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机制,强化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对引进的物流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给予省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开发应用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支持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整合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资源,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通关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以传感器、网关设备、网络安全设备、运行平台和软件研制为重点,以互联网、传感网、物流网三网融合为目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目 录
第1章 背景及需求分析 4
1.1 建设背景 4
1.2 现状分析 5
1.2.1 装备技术较为落后 5
1.2.2 外场设备无法满通执法业务 5
1.2.3 实时监控能力不足 5
1.2.4 非现场执法应用落地不足 5
1.2.5 系统数据分散、业务信息化程度不足 6
1.2.6 系统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提升现场执法效率 6
1.3 设计依据 6
1.4 需求分析 7
1.4.1 功能需求分析 7
1.4.2 性能需求分析 8
1.4.3 安全需求分析 10
第2章 建设目标 12
2.1 建设目的 12
2.2 建设内容 12
第3章 总体设计方案 14
3.1 建设思路 14
3.2 建设原则 14
3.3 总体架构设计 16
3.3.1 技术架构设计 16
3.3.2 网络架构图 17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18
4.1 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 18
4.1.1 概述 18
4.1.2 设计思路 19
4.1.3 技术架构 19
4.2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 20
4.2.1 系统概述 20
4.2.2 系统功能 21
4.3 监控指挥系统 30
4.3.1 系统概述 30
4.3.2 系统功能 30
4.4 移动执法系统 34
4.4.1 系统概述 34
4.4.2 系统功能 36
4.5 协同办案系统 38
4.5.1 系统概述 38
4.5.2 系统功能 39
背景及需求分析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城市快速发展造成非法营运、超限超载、占用及破坏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增多,传统交通执法监管方式面临着巡查范围大、执法人员少、执法门类多等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和执法管理的需求,各地陆续建设了智慧交通工程(交运通)、智能违法行为识别系统、非现场执法试点工程等智能化信息化执法系统,极大地提升了交通执法的效率和执法服务能力。但系统建设时受限于不同阶段技术发展程度,未能进行全面总体规划,各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未协同共享,系统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亟需进行全面提升完善,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建成以省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为核心,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道路运政、公路路政、水路运政、港口行政、航道行政等执法门类的协同执法与联网监管体系,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便捷的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建设内容为“一中心、一平台、五应用、多终端”,即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共享交换平台,一个执法协同办案系统,一个执法监督与评议考核系统,一个执法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一个执法信息公示和服务系统,一个移动执法综合服务系统和多种执法智能终端设施建设。
现状分析
装备技术较为落后
现有执法装备包含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摄像机、交运通等设备,设备类型多、购置早,功能单一、不集成、不便携带,受执法体量增多的影响,装备性能(如待机使用时长、存储容量、网络传输等)逐渐不满足使用需求。
另外原有车辆缺乏可视化智能指挥调度、应急联动等硬件条件。
外场设备无法满通执法业务
现有外场设备点位不足,如果引入交警的卡口设备资源则基于以下原因,无法满通执法业务需要:
1、交警的数据属于机密,存放在涉密网络中,权限管理和网络打通均存在诸多困难;
2、交通执法业务处理涉及大量的现场执法场景,对外场设备的数据实时性要求很高,需要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基于外场设备传递和分析的情报及时进行处置。
3、在部、省大力推广的非现场执法业务上,需要增加交通执法特有的卡口GPS标定信息,同时需要捕获和提取违法行为的视频信息(通常达到16秒)。
实时监控能力不足
针对当今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安全事件多发的现状,交通管理部门布设了大量的路面、车载的信息监控和采集设备,但是未能通过实时的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数据,及时进行预警提醒,进而快速介入处置。
非现场执法应用落地不足
一是非现场执法设备布设规模较小,非现场执法案件数仅占执法总案件数的30%;二是非现场执法应用试点领域较窄,仅用于治超、营运车辆监测。
系统数据分散、业务信息化程度不足
执法相关系统功能联动不足,一是外场终端与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没有联动,无法全面实现执法信息现场核查、案件录入、案件预警实时推送、执勤状况动态监测等功能;二是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不能横向对接和联动,执法员办案过程中需要跨多部门、跨多系统查询信息(如企业工商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路政红线信息等)。
另外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缺乏案件分析研判功能,积累的案件数据未对执法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提升现场执法效率
系统采集到的大量车辆、人员、事件数据呈碎片化分布,未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辅助现场执法,精准打击违法对象,提升现场执法的效率和实战成果。
设计依据
1. 《“十三五”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交办法〔2016〕118号)
2. 《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
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交办法〔2017〕96号)
4.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2017年12月)
5.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交公路发〔2017〕173号)
6.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交办法〔2017〕82号)
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21061-2007)
8. GB/T 34678-2017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9. GB-T 50760-2012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10. GB 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11.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2. GB 15629.11-2003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
13. GB/T 20839-2007 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
14. 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规划、设计规范
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执法信息化现状存在问题和执法业务需求,智慧交通执法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板块集中在六个方面,即移动执法、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案件办理、勤务管理、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
详细需求说明如下:
表 2-10 需求分析表
序号
功能板块
具体功能需求
1
移动执法
n 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车牌号、证件号,提升录入效率
n 移动终端设备可与后台案件处理系统联动,实现一线执法人员在现场录入案件信息和上传证据
n 一线执法人员可以接收指挥中心的调度指令
n 一线执法人员可以通过执法终端查询办案所需核对的信息
2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
n 按照上级部门非现场执法规划的要求,可以接入前端点位视频,实现超限超载违法、货车扬撒违法、班车不按规定站点停靠违法、班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违法、出租车故意绕路行驶分析预警、包车不按规定范围营运、不按规定实时传输GPS定位、非法营运等场景的自动分析预警
3
案件办理
n 满足我市案件处理工作规定的功能
n 满足与省执法系统案件信息对接的需求
4
勤务管理
n 装备、服装统一发放和配备需求管理
n 执法人员排班与考勤情况
n 信息管理
n 绩效统计
n 固定资产管理
5
指挥调度
n 一张图实时掌握全局资源的分布情况、查看现场情况
n 执法人员执勤动态和统计报表分析
n 案件特征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功能
n 远程指挥调度一线执法人员
6
信息服务
n 满足网页公示、微信公众号、触摸屏等多渠道服务需求
n 满足相对人和社会公众案件信息查询、投诉举报、法律法规查询等需求
性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性能从易用性、兼容性、系统可靠性、系统响应速度、主机及存储容量需求、支撑软件需求六方面进行性能需求的分析。
(1)易用性需求
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要实现该性能,要求系统应该尽可能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提示消息,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要提供足够的在线帮助,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Ø 易理解性:程序的问题、消息和结果应是易理解的,出错消息应提供解释相应出错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措施的详细信息。
Ø 易浏览性:程序使用时,宜能够辨别正在被执行的功能,并且宜以易观察易读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符合程序消息的设计规范,符合屏幕输入格式、报表和其他输出的设计规范。
Ø 可操作性:具有严重后果的功能执行应是可逆的,或者程序应明确给出该后果的明显警告并且在执行命令前要求确认。
(2)兼容性需求
系统可以部署在windows、UNIX、Linux等主流平台上,支持多种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并能有效支持各种主流的浏览器。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各种应用的接口协议,使系统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并能跟其它的系统有效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接入或输出,适应将来的系统容量扩展,支持统一标准的软硬件接口,适应监控、预警等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需要。
(3)系统可靠性需求
系统建设应采用成熟的技术架构,以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对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应考虑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业务数据。
Ø 可靠性要满足系统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
Ø 系统在连续一年的运行中软件故障导致停机的次数不得超过5次,单次系统修复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
Ø 系统不出现大的程序错误,没有数据错误。
Ø 系统在瘫痪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系统有相应的检修和自动恢复功能。
Ø 系统在用户出现错误操作时能进行提示,并自动停止该操作。
(4)系统响应速度需求
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及数据处理能力方面,需要具有较高的并发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Ø 系统需要具有高稳定性:100个并发用户访问系统,首页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6秒,web页面请求的响应时间小于1秒;
Ø 系统需要具有高流畅的地图应用能力:100个并发用户访问系统,车辆在GIS页面定位及详细信息展示的响应时间小于0.4秒;
Ø 系统需要具有高性能的业务统计能力:单用户访问系统,月统计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3秒;
Ø 系统需要具有高可靠性的数据对接能力:数据对接超过每秒1000条时,应用服务器内存平均利用率不超过50%,数据库服务器内存平均利用率不超过60%,内存利用率超过80%的时间不超过10秒;
Ø 系统需要具有高并发大容量处理能力和定位数据处理能力:大容量处理能力峰值大于15000条/秒,支持大于35000个动态目标的显示跟踪。
安全需求分析
按照一般政府政务服务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本系统按照等保二级进行设计和管理,主要从信息安全、访问安全、物理安全、制度保障、传输安全五个方面进行安全需求的分析。
(1)信息安全
针对系统中所要保护的敏感信息内容,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确定其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 387-2002)”,即网络安全等级、安全要素与各层的相互关系,采取相应的安全体系结构和技术措施,设计和实现具有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网络安全系统。
(2)访问安全
对于登录本系统的系统内用户,必须经过严格安全认证和资源访问权限的授权,才能进行查询与操作,保证访问安全。
(3)物理安全
在物理安全方面,确保系统不会因自然灾害、环境事故、设备老化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崩溃或数据错误。
(4)制度保障
制定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
(5)传输安全
与委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要设置合理的安全策略以保证安全。
建设目标
建设目的
建立一个数据高度关联、集协同办案、监控指挥、移动执法、非现场执法、综合查询展示于一体的全流程数据化执法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汇聚、统一交通运输执法数据资源,整合完善移动执法、协同办案、指挥调度等功能,扩大非现场执法范围和领域,加强数据共享,深化数据分析,全面提升执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由“大海捞针”式的“粗放型”执法模式向“定点清除”式“精准化”执法模式的转型,实现执法效能“质”和“量”的双提升。
建设内容
综合执法管理平台建设:
包括建设执法数据中心、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监控指挥、移动执法、协同办案、信息公示与服务。
(1)执法数据中心:
通过建设执法数据中心,将分散在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获取视频监控、营运车辆GPS、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等数据,通过管控平台数据中枢共享服务获取省建系统、企业系统、外单位系统等数据,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抽取、映射、转换、清洗、合并、整合、归档等各个处理步骤,完成数据的处理,最终建立执法数据中心的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为交通执法部门的应用提供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支撑能力。
(2)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
通过数据中心汇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并提取出相应的违法证据推送给移动执法系统和协同办案系统。
通过接入前端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超限超载违法运行监测、两客一危车运行监测,完善非现场执法的相关业务,减轻一线执法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执法效率。
(3)监控指挥:
通过建设监控指挥应用,创建“执法支队-各执法大队-一线执法人员”的三级指挥调度模式,实现监控指挥一张图、现场可视化、音视频通话指挥调度等功能。
(4)移动执法:
通过建设移动执法终端应用程序,创建巡查助手、预警信息实时报送、音视频通话等路面巡查功能,创建证据采集、证据上传等案件办理功能,提供一线执法人员更高效的移动执法体验;创建案件审批、统计报表查看、预警信息实时推送、执法一张图查看、移动现场可视化、音视频通话指挥调度等功能,满足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执法动态,进行应急调度。
(5)协同办案:
通过建设执法协同办案应用,创建监管对象信息查验监管、证据材料电子化采集和管理、案件创建、案件预处理、案件审批、案件文书办理、通知、缴纳罚款、案件归档等功能模块,实现各种类型案件全过程网上办理及流转,为办案人员提供一个完善的案件信息管理平台,让案件的处理流程更简洁,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对接运行监测分析与分析预警应用,直接接收和处理非现场执法案件,进一步提升办案效率,统一现场、非现场办案流程。
总体设计方案
建设思路
(1)汇聚执法数据,统一规范标准
通过建设执法大数据中心,汇聚各业务领域执法数据,加强非现场执法数据的采集,增强执法大数据分析研判;同时按照部省确定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开发数据接口,共享各业务领域的执法数据,避免重复建设。
(2)优化执法流程,提高执法效能
支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日常执法及内部管理工作,规范文书使用,优化执法流程,实现对执法过程的有效监控,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3)强化执法监管,规范执法行为
增强网上预警、网上督办、网上监控、网上抽查等执法监督功能,实现执法办案全过程信息化记录、流程化管理、全方位监督,切实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4)监管全面覆盖,执法统筹指挥
构建各级交通运输系统各执法门类执法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确保执法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全面共享,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执法、联防联控,切实形成执法监管和统筹指挥合力。
建设原则
一、技术领先
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为龙头,以智能识别、高端装备、管理控制为支撑,实现多种技术融合应用,深化应用和服务,推动交通运输执法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按照“世界先进”、“全国一流”的标准,应用、创新、引领先进技术,确保各级交通运输执法科技优势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二、标准统一
遵循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统一的工程建设指南和技术标准规范,包括网络数据传输、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建设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升级完善应用软件和新增执法设备。
三、互联共享
各级部门共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便捷的全面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建立执法信息与许可准入、行业管理、信用监管等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信息联网查验、违法行为自动甄别,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执法门类执法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全面共享、协同执法、联网监管。
四、友好实用
平台涉及的设备选型应遵循“安全可控、按需选择、满足实用、开放兼容、注重性价、国产优先”的原则,提高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便捷高效,进一步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后台管理人员以及决策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
概述
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是将分散的执法关联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通过对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两客一危动态监管系统、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涉及到的GPS、视频、客流、事件、车流等数据进行抽取、映射、转换、清洗、合并、整合、归档等各个处理步骤,完成数据的处理,最终建立运输行政执法支队数据分中心,为交通管理部门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在数据资源整合上,将设备与数据分离,数据与系统分离,通过统一的标准、格式规范各类数据接入方式,架构上从数据采集层、数据交换共享层、数据清洗层、数据存储管理层、数据挖掘交换层、综合运维管理层进行优化设计,具备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清洗、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等功能。
大数据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如:构架/构件技术、高层中间件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及数据管理、GPS/GIS/MIS等的一体化技术、Web/GIS及多媒体的用户通信技术、多种数据引擎及数据库SDE技术、数据标准及规范化技术、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软件开发和集成平台技术、选择先进的开发工具和环境等,确保数据架构的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
平台的核心数据资源是GPS数据,交管数据联网后,还将融合卡口、线圈、地磁、RFID、手机信令等信息,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停车场、运管综合违法信息、执法车船定位数据等。其中,GPS数据量最为庞大,大城市一天达到亿级别,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超过10亿,针对此类超大数据量,平台采用云计算的架构,采用Spark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基于Spark架构的内存运算速度比传统的Hadoop快10~100倍,同时通过分布式集群处理,不但适合对时间要求的流式计算需求,也适合数据量达到PB级的大规模数据计算。
设计思路
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负责执法数据以及关联数据的存储,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数据中心通过对交通内、外部,跨行业、跨部门的基础和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清理转换工具进行整合处理,建立全局统一的数据资源视图,为交通应用建设提供一个高质量、可靠的数据基础。同时将交通业务数据按照面向分析应用的方式进行组织和重构,提供灵活的查询分析手段,为各业务系统(出行服务、监管等)和各部门、各级人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查询、分析和信息服务。
本方案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结合多厂商、多种类的算法仓库,实现交通丰富业务场景下的大数据分析研判应用,具体包括可视化大屏、大数据资源平台、综合应用平台、云中心管理平台、运维服务平台。
平台采用开放、灵动的架构设计,将运输行政执法支队GPS、视频数据统一汇聚到云存储中,未来可扩展接入微波、卡口、线圈、地磁等传感器数据类型,很好的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各个应用系统在有权限的情况下都能够方便的使用交通运输各行业所采集的数据,不存在数据烟囱的问题,可以方便的开展大数据研判分析业务,如获取道路交通通行状态,预测交通流变化态势,客流变化趋势等。
平台架构中规则引擎模块设计将各种场景业务模型共性提取出来,用户可以根据实战需要可以很好的自己根据业务共性的逻辑规则开展业务组装,根据业务逻辑自动生成其他衍生业务的功能,真正实现领先的灵动效果。
技术架构
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如下:
(1)数据汇聚:不同物联数据源、互联网数据和业务数据统一汇聚到数据池,便于用户进行数据治理和数据挖掘分析;
(2)数据存储:对汇聚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存储;
(3)数据治理:对汇聚的数据进行各类数据治理,包括数据目录管理、数据规则定义、数据清洗、数据维护、数据安全等;
(4)数据分析:对整合的数据,按照资源的更新频度、数据结构、访问特点、数据位置等对数据资源进行顶层规划,按照数据用途、功能定位把整个交通数据平台的数据划分成三个交通数据库群;
(5)数据服务:对治理后的数据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各类数据查询和数据订阅等服务。
系统概述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包含监测和预警两大模块,实现交通运输非现场综合行政执法所需各类违法相关数据的统一接入管理,实现对非现场执法实时运行情况的监测及预警,为后续违法发现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架构图
系统功能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
超载超限违法运行监测
1、固定站信息接入
按照相关接口标准,系统实现固定治超站、源头站的称重设备数据实时接入,实现称重检测数据在省级层面的汇聚。接入的具体信息内容包括车牌号、检测时间、轴数、轴重、车货长宽高、超限量等。
对于由于设备故障无法自动采集称重信息、设备无法自动采集车辆尺寸信息等情况,由治超管理人员手工录入车辆重量、车货尺寸等信息,并统一上传。
2、计重收费信息接入
系统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对接,按照《治理超限超载数字和图像取证技术要求》(部正在制定),接入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数据,将计重收费数据作为治超非现场执法和运行监管的数据来源。
3、非现场执法设备信息接入
按照《治理超限超载数字和图像取证技术要求》(部正在制定),接入非现场执法设备监测信息,作为治超非现场执法和运行监管的数据来源。
4、信息查询统计
基于接入的固定站、源头站、非现场设备等信息,实现对实时信息的查询,以及历史信息的统计等功能。
营运客车运行监测
1、信息接入
接入具备客车违停自动抓拍功能终端采集的违停信息,包括图片、录像、相关记录信息等。具体接入信息内容包括车牌号、车牌颜色、车型、现场图片、违停过程录像、检测时间等。
2、信息查询统计
基于接入的客车违停自动抓拍终端信息,实现对实时信息的查询,以及历史信息的统计等功能。
运行监测查询展示
在GIS地图上,可将运行监测中设计的超载超限违法运行、货车道路遗撒运行、营运客车运行、出租车运行、卡口过车异常运行等监测信息分图层进行展示,可通过点击监测事件直接定位事件发生地点、车辆实时位置信息等。
支持按照事件类型、时间段、区域等查询条件,实现运行监测事件的查询。
监控指挥系统
系统概述
监控指挥是智慧交通执法管理的中枢,是各类信息化系统的综合应用。依托交通行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数据资源,纵向贯通支队、大队,横向联通行业内部多部门、以及跨行业的交警、工商、保险等多个领域,打造集指挥、情报、勤务于一体的监控指挥作战平台。
系统功能
监控指挥查询展示
监控指挥一张图,可以对所辖区域的执法人员、执法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实时了解执法人员、车辆的分布,当发生紧急案件,可把案件推送附件执法人员,由执法人员快速行动;并当执法人员身上的执法设备因故掉线、不在执法区域时或离开相应岗位,可实时进行告警提醒。
除此之外,可对固定经营场所如:客运站、维修厂等经营场所进行实景地图标注,对辖区经营场所的信息可通过视频实时掌握。
人员、车辆定位与分布
人员、车辆定位是将携带GPS定位设备的执法人员、执法车辆在地图上面实时显示,方便进行执法资源的部署和指挥调度。
执勤人员定位与分布(执勤人员一张图):
基于地图提供执勤人员一张图,展示和查询人员定位、轨迹、状态、执法记录仪监控画面等信息。
非现场设备定位与分布
基于地图提供治超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卡口设备、营运车辆GPS设备分布一张图,展示和查询设备定位、状态、监控画面等信息。
疑似案件推送预警
包括预警规则设置、预警权限管理、预警信息完整性审核筛查、预警列表、预警信息查询统计功能。
执法人员掉线提醒
对现场执法人员进行位置信息跟踪,实时掌握执法力量所在位置,对执法人员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当前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是否登录、是否在线、是否掉线等,当正在执勤的执法人员的移动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掉线时,可通过指挥中心大屏进行告警提醒。
可根据实际的执勤路线,在地图上绘制相应的执勤范围。
可同时对执勤路线周边的资源进行关联。
当出现执勤中的执法人员或执法车辆超出执勤范围时,可通过指挥中心大屏进行报警提醒。
报警信息可通过移动执法APP同步传递给超出执勤范围的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便于相应人员或车辆及时调整执勤路线。
现场可视化
利用领先的增强现实、3D定位、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事件检测、车辆跟踪等)等技术,通过高点全景摄像机获取监控点全景视频,与视场内低点摄像机联动,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既关注整体又兼顾局部的大范围立体监控与视频联动,能够以画中画展示低点摄像机视频,做到可查询、可搜索、可定位、可描述、可报警、可联动,大大改善监控系统的应用模式,提高监管效率。
通过在全景画面中添加虚拟标签的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关联。按照类型标签可分为定点标签、矢量标签、区域标签,定点标签主要针对关注的点进行标注,比如全景视频场景中的监控点、卡口抓拍点、人脸抓拍点、建筑物信息等;矢量标签主要应用于带有明显方向特征的场景,比如国省道每个方向,进出城卡口等;区域标签则主要关注重点管控区域、重点关注区域,如客运站、货运站等。
现场可视化系统支持接入移动端设备(车载、单兵、执法记录仪等),移动端设备上报GPS信息,系统会自动进行GPS信息与视频坐标信息的转换。从而将移动设备在全景视频画面中以标签的形式展示出来。而且标签会随着移动设备的移动而移动,点击移动标签,可以打开对应移动设备关联的视频以及相关信息。
指挥调度
指挥调度手段最常用的就是语音调度,通过中心与现场执法人员移动终端进行语音通话,完成调度工作。即时通讯功能是基于传统的语音对讲进行功能升级,通过集成图片传输、文字传输、群组对讲、单点对讲以及视频调阅等功能,丰富指挥调度语音对讲模式,构成完整的即时通讯信息传输模块。
移动执法系统
系统概述
移动执法的主要用户包括一线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两类。通过建设移动执法终端应用程序,创建巡查助手、预警信息实时报送、音视频通话、个人绩效统计等路面巡查功能,创建证据采集、证据上传等案件办理功能,提供一线执法人员更高效的移动执法体验;创建案件审批、统计报表查看、预警信息实时推送、执法一张图查看、现场可视化、音视频通话指挥调度等功能,满足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执法动态,进行应急调度。
(1)面向一线执法人员终端应用功能
面向一线执法人员功能主要为提供巡查助手、违法行为自动预警、音视频通话、个人绩效统计等路面巡查功能和证据采集、案件现场录入等案件办理功能,旨在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更高效的移动执法体验。
面向一线执法人员终端应用功能
n 巡查助手:提供位置打卡、值班表查看、巡查日志登记汇总、维修厂登记等功能
n 违法行为自动预警:通过非现场执法和监控指挥功能模块实时报送预警信息
n 讯通助手:提供视频通话、短信通话、群组通话、录像和拍照功能
n 证据采集:提供证件信息自动识别和核对、拍照录像、被查处人员和车辆违法记录查询、法律法规查询等功能
n 案件现场录入:提供拍照上传处罚通知书并自动登记案件关键信息、案件证据(图片、视频、处罚文书照片)实时上传功能
(2)面向管理人员终端应用功能
面向管理人员功能主要为提供案件审批、统计报表查看等协同办案功能和预警信息推送、执法一张图查看、现场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应急调度功能,旨在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执法动态,进行应急调度。
面向管理人员终端应用功能
n 案件审批:提供管理人员案件审批功能
n 预警信息推送:提供非现场执法分析预警信息、报警信息等
n 执法一张图查看:提供人员、车辆、案件等一张图查看
n 现场可视化:提供随时调取客运站、货运站、国省道出入口、高清卡口、重要路段、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监控视频功能
n 指挥调度:提供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信通话、群组通话功能
提供巡查助手、违法行为自动预警、融合通讯和录像拍照功能。
巡查助手可提供位置打卡、值班表查看、巡查日志登记汇总、维修厂巡查登记等日常勤务功能;
违法行为自动预警可通过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应用和指挥调度应用对接,实时接收预警信息。
融合通讯可提供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信通话、群组通话功能。
录像和拍照功能可实时通过移动端采集信息并推送给指挥调度应用平台。
移动案件办理
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对监管对象的信息采集、信息查验比对;法律法规规章和自由裁量基准查询使用;立案登记、现场取证、制作笔录、制作处罚通知书、即时通讯、远程传输、文书推送打印。
1、证据采集
调用移动执法终端音视频采集功能接口,实现对监管对象违法行为的快速录入、拍照、录音、录像等。
2、信息查验对比
通过移动终端手动输入或识别提取监管对象的名称、证件号码等关键信息,自动查验经营业户、营运车辆(船舶)、从业人员等监管对象信息。
3、法律法规查询
实现对法律法规、违法行为代码的浏览检索,可根据违法行为
名称、法规名称等实现模糊查询与调阅。
4、立案登记
对在现场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线索进行甄别审核,对审
核确认构成违法行为的,登记录入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案件来源、
当事人、违法事实、违法车(船)等信息。
5、制作笔录
在执法现场采集视频、照片、音频等证据材料信息并对采集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证据材料进行分类登记和记录。
6、制作处罚通知书
根据执法现场采集的证据和笔录,现场制作处罚通知书。
7、案件现场录入
将立案信息、处罚通知书等信息,会同现场采集到的证据材料等信息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直接录入到协同办案应用中。
8、在线即时通讯
实现执法人员的在线即时通讯、案件讨论和沟通交流。
移动案件管理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执法机构管理人员对执法案件的办案督导、过程审批、案件抽查、统计分析、信息推送与提醒。
1、办案督导
通过自定义条件筛查案件信息,对重大执法案件进行重点关注和备案登记,并对案件办理进行督导,适时提出督办意见。
2、过程审批
调阅执法案件的办理信息,对需要审批的信息进行查看,实现移动在线审批。
3、案件抽查
随机抽查或定制抽查各地、各门类行政执法案件,根据案件目录调阅执法文书等信息。对于案件情况异常的,进行督导并提出督办意见案。
4、统计分析
实现各地、各门类行政执法案件的简明统计汇总,生成反映执法人员、执法案件的规模总量、分类构成等统计分析报表。
5、信息推送与提醒
接收推送的通知通告、提醒与预警等信息。
移动执法查询展示
基于移动端GIS支持,实现在移动端基于地图的信息展示和查询,查询的内容包括相关人员位置、目标车辆位置等。
移动现场可视化
针对执法支队和各大队监控人员,提供客运站、货运站、国省道出入口、高清卡口、重要路段、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监控视频,可以通过单个视频查看现场情况,也可以同时开启多个视频从不同角度观察现场情况。移动培训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执法人员在线培训和在线考试。
协同办案系统
系统概述
对交通执法办案系统按部要求进行整合优化,并有效对接共享运政、路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等领域的执法办案信息资源。
系统功能
1、监管对象信息查验
通过数据共享、服务接口调用等方式,自动查验经营业户、营运车辆(船舶)、从业人员等监管对象信息,并对重点监管对象违法行为实现在线可回溯监管。
2、证据材料电子化采集和管理
通过各类智能化执法终端,实现对证据材料的电子化采集和快速录入;通过系统接口对电子化证据材料实现调取、传输和共享;接收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应用推送的非现场违法行为信息;对电子化证据材料实现备份保存和分类管理。
3、违法线索审核与处理
执法人员对违法线索信息进行审核与调查,对审核确认构成违法行为的,转入立案登记,按照执法程序规范通知违法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对经核实不构成违法事实的违法线索信息进行记录备查。
4、执法案件办理
按照部制定的执法程序规范,实现案件立案登记、案件审核、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听证、回避、处罚决定、送达、执行、案件终结等执法环节全过程记录和电子化办理。
5、执法文书制作和管理
按照部规定的执法文书式样和制作规范,自动抓取文书要素生成执法文书和案件卷宗。实现执法文书制作、核验、打印、归档等功能。部分执法文书实现电子送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国办函〔2003〕65 号)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的要求,实现电子卷宗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等全过程管理。
6、涉案财物管理
对依法扣押、查封、抽样取证的财物以及由执法机构负责保管的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建立电子台账,实现涉案财物的接收、登记、保管、移交、处置等环节的电子化管理。
7、执法案件协同办理
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执法案件的电子化移送和执法文书的远程调阅。在联合、协作执法过程中,实现案件相关信息的自动抄告和共享转化。实现与刑事司法机关的相关案件信息电子化对接。
8、执法风险预警
在系统中设定办案流转环节、法律依据、自由裁量基准、法定办结时限等执法风险的预警提示功能,实时提示办案人员依法办理,防范执法风险。
9、法律法规和自由裁量基准查询和管理
实现办案人员及相关监督人员对办案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自由裁量基准的在线查询、选取适用、更新管理等功能。
关键词:社区安防;物联网技术;安防领域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前言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为推动国家信息产业从大到强,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和车辆的安全、便捷、快速的交通;可以通过公共卫生物联网来实现人民群众在家诊断疾病和居家养老的需要;通过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社区安防物联网相互连接,可以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物联网的全面覆盖。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正在全面改善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就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包括了应用层、网络层、对象层和感知层四个层次,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之上,采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RFID技术来构造了一个可以覆盖各种食物的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所有物品都可以利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来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在生产环节采用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快速地锁定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自动化生产线运作的过程中有效实现跟踪和识别零部件、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人工出错率和识别成本。物联网在产品运输环节能够通过在运输路线设置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同时对在途车辆和货物贴上电子产品代码(EPC),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经销商和供应商能够通过物联网实时掌握货物预计到达时间,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在掌握好这些信息之后,就能够大幅度提高车辆利用率,合理调度车辆,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在安防领域,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要,原因在于一旦信息传输出现篡改、泄密和失效,那么必然会给将整个安防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应该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处理技术有安全数据接入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路由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安全漏洞,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点在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这是因为有线通讯存在光缆转换复杂、敷设线缆困难等问题,无线通讯存在病毒入侵、信号截取、强信号压制等问题,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来选择是采用无线通讯,还是采用有线通讯。如果采用线通讯,那么应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克服拓扑结构和信道节点的缺陷。感知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前端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有效地提升选用优质器材的水平。而应用层的安全技术能够通过安全数据和安全路由来修复、检测数据,再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将有害数据剔除掉,将信息流有效地梳理。
总之,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无需人干预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流”,实现智能化管理、监控、跟踪、定位、识别,进行及时的信息通讯和数据交换。
目前来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始期,因此在物联网技术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将物联网应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优先选择关联性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进行示范试点,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电网、物流、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正在处于一个发展和探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专门研发机构,如物联网研发中心、传感网研发中心等,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公共卫生、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工业安全生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尝试,物联网技术在未来正在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扩展。
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视频感知技术,我国安防行业企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一直都把研发重点发在视频监控技术。
例如,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就成功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园区的安防工作中。无论参观者在哪个场馆,或者哪个公共设施都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
物联网技术,尤其是视频智能感知技术大量应用于安全防护领域,为未来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国家安全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打下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基础平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社区安防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时代的社区安防就是采用网络传输、智能图像分析、传感器、RFID等多种信息技术,有效地将移动电话、网络摄像头、警报器、照明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建设能够具有实时监控管理的家庭安防综合应用系统、社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社区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智能对讲门禁、社区周界防护系统等,同时还实现公安信息平台与社区安防信息进行对接。
社区安防管理系统主要由多种模块组成,如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小区信息系统、小区智能视频监控、周界红外报警系统等。家居智能化管理主要由室内安防预警、远程监控、远程控制、无线可视对讲、家电智能控制、灯光智能控制等模块组成。该方案借助于警方、物业、业主三者间的快速响应,具有主动威胁告警和自动感知威胁的双重功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事故损失减少。简易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建设是以可靠、先进、适用、经济、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同时与公安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紧密结合,依托现有的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考虑了拟建系统和已建系统在业务流程、数据结构、应用功能上的高度统一,采用的体系结构具有智能化、模块化、开放性,整个系统运行和管理具有协调、高效、科学的特点,构筑出了保障可靠、处置快捷、操作方便、反应灵敏、控制有力、防范有效、指挥高效的防控体系,有效地实现了“自动报警、信息共享、快速响应、联网布控、实时监控”的社区安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旸,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05):147-149
[2]梁国伟,李长武,李文军.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发展浅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4。21(05):123-126
[3]陈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23):106-109.
[4]W.Du et al.A Witness-based Approach for Data FusionAssuranc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GLOBECOM.2003:129-134.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空管系统;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ATC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Zhao Xiaoping
(Technical Support Department of Dalian Air Traffic Control Station,Dalian11601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ubiquitou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analyzes the current ATC system,the existence of safety problems,air traffic control network is proposed to achiev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eca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Security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售票等,民航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大支撑系统,也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民航各企业把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发使用了许多先进的信息系统,大大简化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同时也加大了其对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依赖,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分析与防范变得愈加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民航的安全飞行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作为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空管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十分重要。
二、目前空管系统的安全隐患
(一)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漏洞威胁永远存在
任何网络信息系统都必须建立在通用的基础信息平台之上,空管行业的各种自动化系统也不例外。比如目前应用范围很广的转报系统DMHS-M、航管自动化系统AIMS都是建立在物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组成的通用的基础信息平台上的。也许各行业专用的系统的漏洞不好挖掘,但是针对于通用信息平台的漏洞攻击技术却发展迅速且传播广泛,因此一旦被非法分子所应用,那么便会对运行在其上的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威胁。
(二)网络互连专线上的数据传输有待加密
目前,空管系统内各单位的网络系统互连都是通过运营商的专线来实现的,有的租用电信的SDH电路专线,有的在电信网络上利用VPN技术实现专线服务。但这些都不是加密技术,无法阻挡和防范黑客从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上截取或篡改空管网络内部传输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在租用的专线上采用加密传输技术。
三、空管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及建议
空管网络信息的安全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需要领导的支持、制度的完善、工作流程的合理化、必要的设备投资、技术的与时俱进、工作人员的主动防范意识和手段等诸多环节和要素,这里只根据空管系统的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加强与安全相关的设备设施建设
在每一个网络入口处,尤其是接入Internet的网络中都要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就会根据设定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阻止黑客访问网络中的机器,防止他们篡改、窃取重要信息。
如果资金允许,最好在网络中安装入侵预防系统(IPS),它是对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的补充。通过IPS,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二)使用信息加密技术对专线中的数据传输进行加密
信息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学或物理手段,对电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体内进行保护,以防止泄露的技术,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目前空管系统需要强化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算法把原始的数字信息(明文)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字信息(密文)进行传输,这样即便信息在中途被窃取,如果不知道加密算法或者密钥,也是无法获得真正的信息的。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纵观很多网络安全案例,有很多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操作者或使用人员能够责任心强些、经验丰富些,也许就可以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这一类网络安全事件,最主要的还是从人员意识和管理制度上着手,两手都要抓,缺一不可。比如制定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和过滤机制,要求每个接入网络的使用者都要设置安全程度高的密码,另外密码要定期修改,不能随意告知其他不相关人员,对于机密性强的数据和信息要采用指纹等强身份鉴别方式;全员普及病毒防范措施,要求每台接入网络的电脑都安装漏洞检测工具,要及时安装补丁,修补漏洞。每台电脑都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并且要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扫描病毒、不要随便打开不明的邮件、附件或链接等,避免触发或感染病毒。对于的电脑或网络系统,不能随意使用外来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网络维护人员要定期检查各个网络防护设备,查杀病毒,将重要的数据采取措施集中保护,并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预防灾难性事故发生时的数据安全,并且可以利用备份进行及时恢复。
四、结语
民航空管系统是信息更新极快、对信息技术依赖很强的系统,网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诸多方面问题,不能单纯地通过加强某一方面而得以解决,而是应该从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的各种根源抓起,既要强化技术,也要完善管理,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尽最大可能降低网络风险,从而保护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