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2:26
导语:在粉笔教育综合素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春张扬的个性需要展示的舞台,胸中远大的志向需要坚强的自信,慷慨豪迈的情怀需要蓬勃的力量。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青年教师形象,学校结合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决定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5月份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赛分演讲、粉笔字、解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等五项,演讲是其中的一项。
二、参赛对象
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即2004年8月及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三、比赛形式
1、本次采用限时即兴演讲,比赛分文科、理科两组同时进行。
2、比赛前先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3、即兴演讲时间为3分钟,第一位选手开始演讲,第二位选手抽取题目,同时准备3分钟。
4、比赛采用10分制。
四、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单独设奖,分文、理科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 名。比赛成绩并作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一部分,计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总分。
五、比赛时间
本周三下午3:30开始。本周二下午请到教研处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六、比赛地点
文科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理科在二楼会议室。
七、主持人
文科:满春燕;理科:殷孝锋。
八、评委
文科:孙成勋、韦祥洪、吴红霞、毕晓敏、殷 涛。
理科:陈定华、吴建平、葛志锦、王蕴芳、陈宝祥。
九、评分细则
采用10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
形象风度
(2分)
衣着整洁
仪表大方
举止得体语言表达
(3分)
普通话标准
表达流畅
激-情昂扬思想内容
(4分)
紧扣主题
富有号召力富有教育意义综合印象
(1分)
基本功扎实
发挥出色
振奋人心
十、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抽签,计分。
文科:李万龙、潘自力;理科:房宏、蒋臧恬子。
教研处
2008年12月8日
一、活动目的
青春张扬的个性需要展示的舞台,胸中远大的志向需要坚强的自信,慷慨豪迈的情怀需要蓬勃的力量。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青年教师形象,学校结合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决定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5月份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赛分演讲、粉笔字、解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等五项,演讲是其中的一项。
二、参赛对象
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即2004年8月及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三、比赛形式
1、本次采用限时即兴演讲,比赛分文科、理科两组同时进行。
2、比赛前先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3、即兴演讲时间为3分钟,第一位选手开始演讲,第二位选手抽取题目,同时准备3分钟。
4、比赛采用10分制。
四、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单独设奖,分文、理科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 名。比赛成绩并作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一部分,计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总分。
五、比赛时间
本周三下午3:30开始。本周二下午请到教研处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六、比赛地点
文科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理科在二楼会议室。
七、主持人
文科:满春燕;理科:殷孝锋。
八、评委
文科:孙成勋、韦祥洪、吴红霞、毕晓敏、殷 涛。
理科:陈定华、吴建平、葛志锦、王蕴芳、陈宝祥。
九、评分细则
采用10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
形象风度
(2分)
衣着整洁
仪表大方
举止得体语言表达
(3分)
普通话标准
表达流畅
激-情昂扬思想内容
(4分)
紧扣主题
富有号召力富有教育意义综合印象
(1分)
基本功扎实
发挥出色
振奋人心
十、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抽签,计分。
文科:李万龙、潘自力;理科:房宏、蒋臧恬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教师;素质;培养
一、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同时形成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新理念:(1)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拓展文化知识和素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形成了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个方面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其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多年并根深蒂固,对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初中美术课在很多学校变成了与学生升学挂钩的“主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师本身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也存在着不足,致使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初中美术教师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不能及时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忽视美术教育课程规律的学习和把握,其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1.提高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教学激情
作为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的教学激情,保持头脑冷静,要清醒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办好学生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美术教学、学生的进步、美术教师的社会地位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
2.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做一名美术创造的实践者
深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美术教师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是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有较全面的专业视野与能力,应打破原来的专业局限,尝试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方法进行美术教学。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宽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较为广泛的文化知识,在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在文化情境中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
3.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初中美术教学也逐渐告别了以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通过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直观,更多的知识和图片可以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紧跟科技潮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更全的多媒体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改革美术课堂教学,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化美术教师的职业魅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职课堂 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在国家政策导向之下,秉持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指导思想,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以及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黑板+粉笔” “黑板+PPT”组合的教学模式,借助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黑板、一节PPT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难以得到激发。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市场发展环境,学生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市场变化速度很快,教师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指导。然而当前很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忽视市场发展环境的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很多学生存在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够理想。因此,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多采用终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测评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这种课堂教W评价方式下,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变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用这些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1]。中等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学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设置。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可以适当缩小理论课程教学所占有的比例,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技能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时展的需要,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适当整合人际沟通、礼仪修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各类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
同时,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融入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创新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做合一”。
例如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出适当的操作项目,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或者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如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多在课堂中完成,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新课程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开创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
比如中等职业院校建筑专业可以加强对建筑施工、装饰施工、招标投标以及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相关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实操需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满足实践实训教学的需求[5]。
同时,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一次成绩而认定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活动。
1. 实践与理论结合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模式下,可以将考试比例进行协调划分,比如学生总成绩的30%为理论课程考试成绩,70%成绩为学生各项实践检测成绩以及综合实践应用检测成绩等。
2. 仿真与现场结合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下所得的成绩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的成绩相结合。
3.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既要有新产品尺寸合格、功能正常的操作性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修正性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等职业院校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设置,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为中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平台,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 新阶段 新起点 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20):33-38.
[2]席东梅.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1(10):15-27.
[3]余秀琴,李术蕊. 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 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0(01):9-26.
大学生社会实践案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世浩,张海清,谢明凤.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3]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4]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5]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一、正确认识和定位高中美术教育
高中阶段美术教育是国家为推行素质教育战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握造完美人格,提高全民素质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熏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在课堂充当的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技能向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好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做好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传统的教学有重理性、轻感性的缺点,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人情味,缺乏感染力和召唤力。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随着的是漠然的情绪,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生又怎能自主学习呢?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
3.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见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忧愁人会感受到它的悲伤,乐观的人会欣赏到它的微笑,究竟是微笑还是悲伤呢?答案在自己心中。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应勇于放弃权威、指令者的角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鳃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活泼、自由的发展。
1.1从方式方法和实际应用来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有限,本可以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来学习,但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往往只能通过教材照本宣科的教,或者仍然停留在用粉笔黑板教学的层次上,极大的降低了教学效果。计算机理论知识本身是比较空洞或者抽象的东西,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也会觉得索然乏味,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得不到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无法通过实践来掌握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加强,将现代化的计算机工具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必然是一种空谈。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一层面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还做得远远不够。
1.2从观念上来分析当前的中国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似乎学生学的一切东西都是为了考试,计算机教育也不例外。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指导学生划重点,挑考点,恨不得把书本的知识一股脑的装在学生的脑子里,而忽略了通过实际应用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如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学校为了提高过级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育,划重点,框考点,而考试之外的知识却提及甚少。这样,学生即使拿到了一张过级证书,多了一块求职敲门砖,但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如何配置计算机、如何语言编程、如何选购微机等方面却一无所知。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的方案和对策
2.1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尽管因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当整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升时,计算机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会小很多。
2.2打造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教师是授业者,他们能力的高低、知识的多少、观念的先进与否,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最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队伍强大,综合素质高,对提升整体的计算机教育有着非常的促进作用。因此,计算机教育能否创新,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是关键,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从多方面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计算机教师本身要善于学习,能迅速汲取计算机发展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在教育学生时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调整,使之更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其次学校可鼓励教师多做些计算机方面的开发,并与实践相结合,强大计算机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学生;再次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更多进修的机会,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便能做到更优质、更专业的教学。
2.3重视计算机教育,增加计算机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由于计算机在工作、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需在学校打下基础,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所以,重视计算机教育是高职院校需要明确的一个教育方针。学校重视了,设备设施增加了,教师有教学工具,学生才能有更多实践机会,才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2.4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调整教学方法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在旧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教学发展需要时,就需要适当改变和调整。如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式教学、综合应用教学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2.5观念的更新应试教育造就了大批的“尖子生”,他们成绩出色,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动手实操能力却是他们薄弱环节,而计算机作为动手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更需要那些“尖子生”加强实践。所以在教育改革中,要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计算机这门学科,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社会。
3结语
关键词: 中药专业 有机化学 教学设想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转轨的时期,这是我国高教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无论从教材结构、教学手段,还是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看,都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有机化学是中药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不仅为后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教师上好有机化学课,对中药专业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化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机化学的部分知识贴近生活,学好有机化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很多的常见问题。本来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相反问题很多,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害怕,以及对有机物结构的不理解。招生时的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对中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真正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之前,要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一是向学生讲解有机化学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作用,比如有机化学在医药、农药、材料、药物合成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介绍学习有机化学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畏惧心理。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有机化学时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决定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讲解要详细。
二、提出做人道理,落实育人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利用我国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的中药事业而学习的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能把进入大医院、大城市作为唯一的就业途径,而应该面向基层,到农村去,到老少边穷地区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进度快,课堂复习辅导时间少,但自习课相对增多。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归纳,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先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讲授大约几学时,讲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每次提前下发预习内容,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带有启发性的阅读作业,或设置一系列思考题,帮助他们把握重点,了解难点,预先了解知识的脉络体系。每章内容学习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四、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物质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地讲完一本书,学生就会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听完一本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獾油可治烫伤,事实上除獾油以外的不少动物油、植物油都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由此引入油脂的教学,学生会较有兴趣,也密切了有机化学与中医药的联系。
五、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是树立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态度的树立,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顽强、对事业充满信心的素质等[2]。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讲解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并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方式来发展思维能力。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能保持安静,按指定座位就座,清点好仪器,防止进入实验室后“照方配药”,效果不佳。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中,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应使液体迅速升温到170℃,才能生成乙烯气体,如果加热到140℃,就生成乙醚。学生通过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运用,不但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安全、爱护公物、节约药品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教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的中药高素质人才而教书育人。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越教越好。
参考文献:
[1]段志坚,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10.
1.1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管理及交流匮乏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大,新生代教师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能局限于教师数量的评价,应该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及思想观念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及英语等课程的老师数量缺少的时候,通常是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不仅教了语文,同时还要教授数学或是美术等。并且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2传统枯燥的授课方法,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沿用着粉笔和课本的授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二是知识掌握问题。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改进,这类科目具有才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在音乐、体育科目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一些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培养,不能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1.3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
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2.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2.3教师要建立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行为都有极大的影响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来教导学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多和父母谈心,讲讲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父母的理解及帮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成为了教师课堂运用情感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和家长之间都学会了尊重和理解,还使得家长更加注重同孩子交流的方法,进而在学校及家庭两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要的教育及引导,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结语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角色转变 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升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当家做主”,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室的主人和教学的主人。学生变各自为战的独立学习为合作探究学习;变消极完成作业为主动积极的快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评价观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着力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还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应怎样转变呢?教师只有接受挑战、迎接挑战,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尽快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才能适应新课程,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一、面向学生,依靠学生,教师角色要做180度的转弯
1.变主讲为引导,变听讲为演讲。传统教室布局中讲桌的位置在全体学生面前,为教师专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演,更有甚者兢兢敬业的教师累死在三尺讲台上。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
在现代学校中,显性定位是教育者,隐性定位是学习者,本质定位是创造者。新课改把讲桌的位置移到教室一角,变教师的专用讲台为学生能力的展示平台,讲台不再单纯是教师的专职教授台,而是学生的演兵场。学生站在讲台上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演算证明。每天课前展示阶段,学生站在讲台前或主持展示活动,或诵读,或展演,向同伴和老师展示真我风采。
因此,当学生成为讲桌的主角时,需要积极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及时把教师变成欣赏者、倾听者、参与者和探究者。
2.黑板不是“教”板,而是学生的演示台。新课改下,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是显著特点,因此,新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座位是可变的,采取有意向异质分组,假如学生相向而坐,则教室里的黑板不局限于一块挂在教室前面,每个教室前后都有两块黑板,以拓展学生展示空间。
很显然,这时黑板的主人不是教师了,而是整个教室乃至于课堂的主人――学生。这样的座位格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把枯燥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自我追求快乐的学习生活,让青春的生命绽放愉悦的火花,则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将不在话下,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难题。
二、以生为本,关注发展,课堂评价要做360度改变
课堂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把学生划分出合作学习小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小组的划分是有意向性的,小组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异质性。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综合素质高低蛇形排列分组。这样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综合素质有层次,而且各有千秋。每个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即合作组的小先生。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或者出示的小考卷,每个小组内的小先生带领并指导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推选出发言人代表合作小组参与全班汇报展示,促进全班合作交流,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但如此一来,如果操作不当,课堂仍然会成为优等生展示能力的天地,中差生永远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冷落的对象,久而久之,这一部分群体将丧失学习信心。
1.评分制度:六步导学的课堂必须与评分系统相配套,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展示靠什么来激励,就是评分系统。印制班级评分表,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制定评分细则。
2.评分标准:为了避免组内优秀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规定1、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分,3、4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分,5、6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分,7、8号学生回答对问题奖励组内4分,从而起到鼓励后进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参与的作用。
当然,教师课堂运用评分系统时要因题而定,简单的题可以分值少些,难的题可以分值多些。教师出题时应该活泼多样,可以有必答题、抢答题等,分值设置应有变化。
3.小组计分:班级设立总计分员,负责对学生评比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工作,班级黑板报开辟专栏设置评分专栏,各组多少分一目了然。
4.优秀奖励:学校规定每周评选一次班级优秀小组,并进行班级表扬;每月评选学校优秀小组,学校对于优秀小组进行全校表彰,对于优秀小组,每学期结束时计入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依据,以此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豪感和求知欲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的鼓励表扬机制为积分制考评,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一张考评积分表,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表现每科每课都有分值记录,每天一统计,每周一累计,每月一小计,期末总计,奖励方式灵活多样,每课优胜者奖励一颗小红星,周冠军奖励一朵小红花,月冠军奖励一面小红旗……这个考评积分表就是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记录,每颗小红星、朵朵小红花、面面小红旗时刻鞭策、鼓励学生向更高阶梯迈进。
当然,评分系统的启用是课堂教学改革刚起步时的产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研讨、展示成为一种自觉内在的行动时,我们可以淡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