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1:02:31
导语:在变电运检一体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深度融入式;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创新力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与人们日常息息相关的电力方面的需求,而面对着人们对于电力需求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电力部门就要积极的对变电运行的相关环节进行切实的解决,特别是在基于“大检修”趋势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则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以及探究,旨在为变电运行的效率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探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80
0 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发的离不开电力这一重要的环节,所以相关电力管理部门也对现阶段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给以了充分的重视,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投资与管理,目的就是为了电力系统的正常以及安全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运行环节,变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则针对这一问题对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进行了切实的探究和分析,以下为详述。
1 关于变电运行管理的浅析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离不开电力事业的推动作用,电力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它的安全以及顺利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而且它也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电力事业发展的正常与否则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相关的电力管理部门已经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的故障运用切实的措施进行了切实的保障,虽说如此,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在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问题,如果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会使得电力系统的管理无法满足时展以及科技发展的脚步,这样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矛盾,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阻碍。总结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变电运行系统进行监测并对故障进行维修,但是在对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则会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协作程度不够以及沟通不及时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对于变电设备的正常运作是极其不利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就使得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在这一变电运行的大背景下逐渐的发生改变,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1]。
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分析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对于电量的需求增多以及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使得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不得不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逐渐地更新管理模式,将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在变电运行当中,这一新式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规定,也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了重新的整改,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得变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的实现了提升,而且也会对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切实的管理保障,这样就会间接的使得电力设备的运作成本很大程度的降低,而且在对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也为变电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解决效率有所提高,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安全运作提供切实的保障,也保证了各行各业在安全且顺利的电力运行过程中的效益。
2.1 对于管理要求的要求
在进行变电设备维修时,首要的就是要对相关变电环节的安全运行进行切实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变电系统的安全并顺利的运作,虽说如此,现阶段的变电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且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来自于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这些相关的安全问题就会对变电运行形成阻碍,而且这些问题也会给相关的变电设备维修的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在对变电设备实施维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相关环节的安全运行得以充分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相关的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维护的作用,所以,在对变电故障进行维修之前就要对维修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制定,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探究对易出现的电力危险因素进行良好的规避,通过这样的手段对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充分的保证。
2.2 对于工作流程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修一体化的新模式除了对于管理层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之外,还对其变电设备维修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定,首要的就是对相关部门的要求,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到实处,使得部门间的配合更为默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会使得变电运行维修一体化管理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并将其所具备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另外,相关的部门还要对维修与管理人员进行切合实际的分配和安排,并对相关的维修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示,采用这样的措施有利于相关变电运行故障的高效解决[2]。
3 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建议
3.1 完善运行机制,约束员工行为
在现阶段“大检修”的环境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对于变电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效方式,但是在将其应用到变电运行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将所存在的切实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首要的问题就是当前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模式与途径相对来讲处于较为落实的状态,相关的变电维护管理人员在进行变电运行维护时不仅要负责变电运行中的质量检测还要对运行故障工作进行解决,这就会间接的给相关的维修人员的工作任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得实践过程中的监管环节无法得到落实,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埋藏下变电运行的威胁,面对这一情况就要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革,通过制度的健全对相关的检修工作进行保障。在这样的“大检修”的架构下所面临着的一岗多职的情况,这时若是没有将机制与体系进行严格把关,就会使得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职责意识不明确的情况,那么如果通过切实的机制和体系进行约束,并对其进行监督和引导,就会使得维护一体化的业务真正的落实到实践当中,也为这一模式的应用提供有力的规则标准。
3.2 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
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制度上的制约之外,还要积极的通过培训等手段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提升,因为变电站其内部结构较为特殊,所以在实施维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系列的问题,面对着这一情况,相
关的电力系统的负责单位就要通过切实的措施提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只有这样次才能为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3.3 增强维护以及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在进行变电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相关的维修管理人员都面临着既要监测还要落实维修工作这一相对矛盾的工作,这就会直接的导致安全意识低以及岗位职责意识低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所带来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为变电运行埋下了危险因素,所以,面对这一情况,就要重视相关的管理以及维修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对于工作上积极的思想觉悟,很多情况下,在变电站出现故障时一般都是由维修人员负责处理,可见,相关的维修人员的工作觉悟对于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变电站维护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以及工作上的思想觉悟,通过对这些维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岗位职责意识以及技能水平等进行考核和鉴定,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他们的薪酬进行重新调整,运用这样的途径可以使得在这样的既要监测设备还要进行故障维修的状况实现良好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在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电力故障所引发的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利益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断的发展,所以,面对着这一趋势,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整顿,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应用到现阶段的“大检修”的背景下,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变电运行效率以及故障出现的解决效率,这就需要在对这一模式实现应用时要充分的对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通过切实的措施,比如健全机制、提升维修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增强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等手段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概念;原则;重点;难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突飞猛进,为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国的很多电网、供电公司陆续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例如江苏某供电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福建公司还将重点推进运行人员自主开展维护性检修、小型消缺等业务。其实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已经在很多的公司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问题始终是电力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处处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改革后原有的运行、检修职责如何落实到位;检修过程中设备状态变更的把关问题;运检合一后的专业发展。
第二,“效能释放”的原则。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生产效率、获得综合效益。总之要考虑两个效益,即管理效益和人员效率。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行。首先,需要实行组织方式上的一体化。由单一的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维护等工作,35kV及该电压等级之下的变电设备的检修也由该单一部门负责,1l0kV以上的变电运行与变电维护先由专业部门承担,当整合后的部门在人员配置及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整合。第二,需要实行人员技能的一体化。在相关的工作人员接受完培训并获得证书之后,就员工技能的一体化实施逐步的实现,让部分运行人员在执行操作之余负责起部分变电检修工作,或让部分检修人员在实施检修的同时承担部分操作工作,而110kV及其以下的变电站中的接线方式相对简单、设备形式相对统一、技术难度较低,将其作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的起点具备可行性与科学性。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对电网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强调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策略的稳步性。这要求制定出一体化的实现策略所对应的具体的业务流程,分析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与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及监督机制。同时也需要重视员工全面系统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与该部门和岗位相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采用绩效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分期分阶段的引导,协助员工逐步转变思想,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逐步实现。
4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难点
受传统电网运行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难点。
第一,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存在具体工作上的差异,增加一体化的实现难度,要想培育出合格的运维人员所需要的培训时间长。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工作对象虽然都是变电设备,但变电运行要求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比较强,变电检修人员要求专业性知识强。这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差异给整合后的人员提出了综合素质方面的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知识的掌握难度,因此培养出合适的运维人员时间就相对增长。
第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电网的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在传统的电网生产运营模式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由不同的部门、分区下不同的人员承担,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5 结语
总之,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运维一体化,又要稳步地实施运维一体化,同时也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从主客观方面来切实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要立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所带来的效能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策略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制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流程,对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全面实现电网生产运营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企业;运维一体化;管理
1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1.1 原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发展要求
输、变、配电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质量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进入“十二五”后,在电网规模飞速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的宏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延用多年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模式逐渐暴露出不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弊端。
1.2 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三集五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三集五大的大背景之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已成为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SG186系统上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
PMS系统和GIS系统的上线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优化输、变、配电相关业务流程,整合相关性销功能,可实现各类图层的精细展现及设备点的精确定位、控制和拓扑分析、潮流计算、理论线损精确计算、智能巡检定位跟踪、车辆抢修管理等功能,增强对电网设备的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和监管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服务满意度,更好满足用电客户对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经济运行”的现代化要求,这些都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中输、变、配电实行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相结合的生产工作组织模式,即整合输、变、配电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重组整体。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强化输、变、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核心输、变、配电运检业务,积极拓展外包检修业务,实现输、变、配电设备运行和检修“双向融合”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
3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3.1 建立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型
以高科技为支撑,深入开发和应用SG186系统,建立完整、成熟的电网模型,包括输电、变电、配电设备,提供对输、变、配电一次、二次设备和相关设备附件的统一管理。电网模型的设计支持对物理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对电网功能位置点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以电网设备管理为核心,同时涵盖生产运行中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台账维护、缺陷管理、两票应用等各项工作。覆盖供电企业各级单位,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业务应用,全面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生产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3.2 人尽其才,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
着眼于解决当前管理困境和提升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质量,深入剖析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现有人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承载力,总结提炼出以提升输、变、配电运维管理质量、作业执行能力和队伍凝聚力为目标的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业务及人员的优化整合,进而通过管理模式嬗变提高专业管理质量和队伍凝聚力。抓好专业技术及安全管理,主动适应电网装备技术进步,积极开展前沿知识培训,在各相关专业内部打造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操作技术能手、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团队,实现所有输、变、配电运维人员均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均能正确处置电网异常状况。着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温暖的氛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中青年员工挑大梁,老职工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上下同欲,形成一个相互关爱、同谋发展、积极向上,具有广泛感染力的专业工作环境。
3.3 加强超前管控,实现检修专业化
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建立按电压等级、按输、变、配电设备类型由各专业承担电网设备运维检修任务的生产体系,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
抓好设备管理,将原来的抢修处理转变为设备超前管理。加大设备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抢修次数,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季度、月度的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汇总情况查找设备薄弱环节,按照轻重缓急,根据缺陷、隐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对由于设备老化、装置性违章等原因引起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隐患,纳入年度大修技改储备项目。
3.4 狠抓现场管理,开展输、变、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
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突出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考核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提高了计划刚性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作业,工作前要完成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作业指导书(卡)的编制,突出作业前期计划和准备,确保了现场作业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管理,提高了临时工作、计划工作变更的审批门槛,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控制了非计划停电;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集安全管理、技术参数、检修工艺等于一体,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同时加强对重要设备的专业巡视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可能减少现场的检修工作,对部分确需开展的现场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到位,严格控制现场作业关键环节,严格进行作业危险点预控。
3.5 开展联合巡检,缩短由“巡”到“检”的周期
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隐患、缺陷消失在萌芽状态,若有缺陷,不需要停电的缺陷力争第一时间现场直接处理,部分需要停电的缺陷根据其性质分类,紧急缺陷通过电力调控中心调整运行方式,当场办理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普通缺陷结合春秋检计划、大修技改工程等或者办理正常的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根据需要对极端天气、高(中)考保电、节假日保电、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期联合巡检计划;相关专业按所辖设备进行联合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分类,按照缺陷性质分类进行消缺,最后再组织验收。通过联合巡检,进一步缩减了由 “巡”到“检”的环节和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实现了管理环节的简化,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6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
加强教育,抓好转岗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输、变、配电相关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大局观念。结合岗位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员工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岗位和专业变动的员工,上岗前重新组织《安规》考试,重点抓好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三种人”及新入职员工的《安规》考试,确保培训覆盖率100%、考试合格率100%,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强化技能培训,规范各专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违章作业,防范安全事故。
4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4.1 社会效益
过实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提高了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推行实行输、变、配电一体化运维管理、联合巡检和现场标准化作业,使检修施工按计划完成,确保检修质量,缩短停电时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4.2 经济效益
实现了“1+1+1>3”即与原输、变、配电运维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模式相比,新模式实现了输、变、配电设备运维检修、抢修时间最短化、效率最高化、成本的最小化,统筹配置了人力和生产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解决了公司生产派车困扰,原本需要派两到三次辆车的任务现在有机会一次性完成,节约了成本,合理利用了资源实现了人、财、物的有效统一,显著提高了用工效率,杜绝了客户不必要停电,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每年年大约增供电量300万kWh;每年节约用车大约380车次,仅此一项每节约运维成本76000元左右。
4.3 管理效益
推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各项成果,为状态检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输、变、配电专业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积极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负责,量化、细化、标准化输、变、配电检修各环节,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化要求操作实现了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规范了检修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输、变、配电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有力地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03).
关键词:市、县一体化;“三集五大”;精益化管理
中D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94-02
国网滁州供电公司围绕“十三五”通信规划自建通信网全覆盖的目标,按照“强化协同、凝聚优势”思路,统筹规划市县公司通信网、整合优化光缆设备等资源,创新市县一体化通信网建设精益化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流程。从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筹管控和协调优化等方面入手,实现通信网建设管理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整体实施,实现“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在市县公司的有效落地。达到更集约、更扁平、更高效、更标准、更规范、更专业、更优化的目标,提高通信网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的效率,提升市县公司通信网建设一体化、精益化管理水平。
1 市、县一体化通信精益化管理主要流程
1.1 建立沟通机制,统一组织协调
项目下达后,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涵盖市县公司信通部门人员的业主项目部,统一组织开展工程初步设计、招标采购、现场勘查、工程联络会、施工图会审、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等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管控,组织工程验收、决算、固定资产转增等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工作。
业主项目部负责与安全质量监察部、运维检修部、物资供应中心等部门横向协同,与省公司科技信通部、县公司运维检修部等部门纵向沟通,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整体协调、做好衔接。统筹谋划市县公司通信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实施计划,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结合市县公司专业月度例会,按月召开通信网建设工程联络会,会议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省公司要求进行宣贯。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招标采购、现场实施不同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物资部门人员参会,研究解决工程实施遇到的疑难问题,会后编制会议纪要,将会议确定的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反馈相关部门。
1.2 加强进度管理,统一计划执行
加强对项目整体进度和单项工程的精细管控。以计划为先导,根据项目总体里程碑计划,业主项目部组织对每个项目分别编制建设管控表。涵盖项目建设内容、计划金额等基本信息和初步设计、招标采购、现场实施、竣工验收、资金入账、决算转资等关键环节时间计划,包括各类物资、非物资采购需求、招标批次、开标时间、中标厂商和金额、合同签订、到货日期、开工日期、验收决算、ERP系统各类数据信息等。以项目建设管控表作为项目实施各关键节点的计划表,根据进度更新表格信息,项目数据、建设进度及资金入账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项目管控表所列采购计划,确保各类物资、非物资采购需求均在最早批次中申报,为后续物资到货、现场实施打下基础。物资到货,设计、监理和施工服务招标完成后,通信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业主项目部联合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开展实施前现场勘察,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市县公司每个单独建设项目均编制工程施工总体进度、光缆施工、站内设备施工计划和每周滚动计划。施工计划细化到每条线路、每个变电站,时间安排上细化到天,明确光缆线路组、设备安装组等组织机构及人员,由业主项目部核准后执行,保证项目按时间计划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市县公司以双周报、工程进度月报等形式跟踪项目进展,报告本月进度、制定下月计划目标值,定期将项目进展情况报送业主项目部,审核汇总后报送省公司科技信通部。临近年底,利用最后2个月的时间倒排工程施工、决算、转资计划,确保项目年度实施进度、资金进度达到100%。
1.3 加强技术指导,统一建设标准
市信通公司注重在初步设计、图纸审查、招标批次计划、设备招标技术规范书编制、ERP物料挂接及采购申请提报、施工图纸交底、“三措一案”审查、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县公司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1.4 加强安全管理,统一检查监督
市县公司发挥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履行项目主体责任,分别与施工方签订安全协议,加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施工阶段工程联络会重点讨论涉及交叉跨越等项目的安全控制,以降低安全风险为目标优化跨越施工方案。
涉及线路停电施工、光缆开断、改接和业务割接等影响通信运行电路的施工,业主项目部加强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充分考虑工程施工对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影响。每月10日前向市公司运检部、信通公司提报月度停电计划和通信检修计划。业主项目部统一组织“三措一案”的编制和审查,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县公司光缆在市公司电力线路上架设、光缆和设备安装需进入市公司变电站等需要市公司协调、现场监护的施工,业主项目部协调市县公司运检部、安质部,梳理县公司通信人员进入市公司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县公司使用市公司通信网资源技术管理流程。市县公司通信人员联合到现场勘查,细化光缆进站路径、变电站通信屏位布局、工期计划等,将施工方案和图纸提前报送业主项目部。审批通过后,由市信通公司与运检部沟通协调进站施工。县公司施工人员根据工作地点的不同,需参加市、县公司安质部组织的安规培训考试,并分别办理市、县公司变电站入场作业证。
业主项目部每月到每个施工现场至少一次开展实地安全督查。重点检查临近带电体施工、跨越施工等安全管理要求落实情况,施工方案的编审批流程、编制内容、现场执行。确保经批准的“三措一案”在工程现场严格执行。
1.5 加强档案管理,统一系统管控
坚持档案与工程进度同步管理的原则,把档案管理纳入到工程建设各环节中,通过IRS系统进行通信网建设项目全过程进度、工程档案管控。每月中旬,市信通公司通信专责统一维护、填报IRS系统通信项目管理模块、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块。根据工程进度,组织市县公司收集通信技改、独立二次专项、信息化O睿基层单位网络覆盖和带宽提升项目)、基建配套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经审核后统一上传IRS系统。保证IRS系统数据及时、准确录入,工程资料上传完整规范。档案收集整理与工程前期、施工、竣工等环节同步管理、同步验收,保证档案客观、真实反映工程建设与管理全过程。降低后续内外部审计、项目后评估和依法治企检查的风险。
2 市、县一体化通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一体化通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通信专业面临着技术更新快、新设备、新业务逐步增多,运维人员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困难。
(2)随着通信专业市县一体化进程推进,地区通信网建成后,很大一分部变电站同时有市县公司光缆、通信设备在运。县公司人员编制没有统一上划市公司,设备主人制的落实、“资产、调控、维护范围”差异引起的运维要求差异,目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2 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
采取管理与技术两方面措施,提高通信网建设管理和运维水平。
技术上积极应用通信新技术,通过市县一体化通信网建设,优化通信网架结构、运行方式,实现光传输设备市公司统一网管。通过市公司技术力量解决县公司技术薄弱问题。深化市县一体化运维监控体系,为设备监控提供基础保障。开展市县公司人员技术、技能培训。2016年迎峰度夏期间,计划组织市县公司通信人员统一到中兴通讯学院开展脱产培训,提高运维人员技术素质。
管理上,市县公司建立清晰、详尽、准确的通信网基础资料,市公司月度统计汇总。继续加大现场检查、监督管控力度,不断完善对县公司专业管理的指导、帮扶、检查、监督和考核。落实设备主人制,明确电力通信光缆运维涉及不同资产、调控、业务范围的运维工作职责。按照年度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完成《国网滁州供电公司电力通信光缆运维管理规定》的编制及,填补电力通信光缆运维管理方面制度空白。
3 案例分析
2015年,滁州市公司本部通信网升级改造投资1120万元,6个县公司通信网建设投资4500万元。实施市县一体化通信网建设精益化管理,市县公司通信网建设统筹考虑、资源共享、技术路线先进统一、网络架构设计合理、投资估算经济集约。建设过程中,保持工程实施进度、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在省公司系统同类项目的领先地位,保持安全文明施工的良好局面。扩大了地区自建通信网覆盖范围、提升带宽水平、优化网络结构,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目标。
滁州公司通信网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在省公司信息通信三季度会议上作了通信网建设管理经验交流;在2015年底省公司16家地市公司同业对标考核中,滁州公司通信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完成率、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率两项指标都获满分,同处于A段。
光缆架设面临环境多样、施工黄金期短、赔青工作压力大等困难。光缆架设经过的各电压等级线路多,跨越带电线路、河流、经济作物大棚等,光缆施工难度大。传统的人工放线要对跨越线路停电或者是搭设跨越架,具有不安全因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施工成本。
采用无人机施放光缆先进施工技术,解决跨越带电线路带来的安全问题、跨越河流等施工困难,保护了农作物及植被。此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快了项目实施进程。
提升光缆施工工艺标准,改进光缆标识桩、提高地埋光缆运行的可靠性。新型标识桩颜色醒目,警示作用明显,长时间使用不褪色,可以指示光缆地埋走向。标识桩通过激光扫射添加字体信息,不会脱落。桩体上设有太阳能板与蓄电盒连接、蓄电盒与LED灯连接,实现夜间照明,带有发光标识后线缆被挖破或损坏的几率下降,有效提高通信光缆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 专业化巡视;设备运维;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original, network equipment safety and reliable oper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measures and the company introduced, expounds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 the current stag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随着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自2010年全面实施无人值班,330kV及以上变电站实行少人值班管理,尤其是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以来,使原有沿袭多年的生产运维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现场操作及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由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的“运维一体化”管理,由此对我们的输变电设备运维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且随着相关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化,电网设备运维工作也面临新形势、同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问题分析
“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新管理模式下的无人值班变电站,虽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五遥”技术保障及一次设备全面实现无油化和安装了部分设备状况量在线监测等硬件装备技术保障措施,但仍有许多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无法转换成信息、信号实现遥测和远传,如:设备联接部分的温升、一次设备的油位、二次设备压板投退的准确性、设备固定连接的牢靠程度、各种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及机械性能等等。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变电站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巡视、远方监控和监视等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谈到的输变配电设备巡视工作,就是纯粹的设备运行工况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巡视,理解和认识较为单一,所以巡视基本上都习惯于单靠运维人员最基本、本能的“眼看、耳听、鼻嗅”,对新型带电检测、监测仪器仪表的应用较缺乏,致使原本通过运维人员巡视能发现缺陷、异常不能及时发现。
在设备运维管理中目前广泛采用的定人、定范围包干承包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相关设备运维人员易养成“只扫自家门前雪”的本位主义思维,从管理体制本身就造成了设备运维人员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另外,运维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短板”,所造成的设备巡视工作中对缺陷、异常、隐患的认知判断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的巡视质量的不高,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甚至是工作中的失误。
2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的提出
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引起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运行维护业务的融合,尤其是设备巡视工作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的改进和调整,对确保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无疑是一副“良药”。专业巡视相对于正常巡视所带来的明显成效是正常巡视及其它运维工作所无法替代的,这一举措的推动和实施,明显提高了发现、诊断缺陷的能力和水平。从2012年起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在输电、配电专业全面推行,公司出台了设备专业巡视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巡视工作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和规范,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相关人员组成及巡视前的准备工作,巡视中的要求标准及巡视后的汇总点评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既有设备专业巡视又有管理专业巡视、故障(异常)专业巡视,以此来提升设备运维专业质量和水平。
3专业化巡视工作在设备运维中的作用
由于我们对专业巡视工作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因此专业巡视工作同一般意义上的巡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每年专业巡视按要求进行两次,主要是针对季节性特点对电网设备带来的影响,做到提前预判和防范,落实相应的运维和技术管理措施,严防季节性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每次巡视前要求必须要编制相应的巡视实施方案和巡视工作细则,使得每次专业巡视都有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其次,对专业巡视工作总结及报告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工作更具全面和细致,同时每次专业巡视后专题组织召开点评会议,使该项工作得以实现闭环和持续改进。通过近年的定期专业巡视实践体会还有如下优点和作用:
3.1能直接有效发现隐蔽性设备不良工况。
在近两年的变电专业巡视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设备专业巡视,及时发现了6处变电站保护压板漏、错投问题,3处二次接线错、漏接等隐患,4处设备油位过低和严重漏油等严重缺陷,而没有使上述隐患和缺陷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设备故障和事故,专业巡视使得上述重大设备隐患和严重缺陷得以及时消除和整治,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3.2对现有的运维工作盲点是有效的技术弥补。
目前由于变电站都实现了无人值班管理,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全部要依靠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对各变电站后台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运维站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巡视后各种缺陷、异常信息的反馈两种途径,但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往往这方面的某一漏洞和盲点,就有可能引起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甚至是后果的严重化、扩大化。如:压板的漏、错投退,二次接线的漏、错接,运维人员对设备缺陷、异常的误判别等。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于设备装置设置工况等工序的查看,针对设备、装置异常现象测试性检查,上述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得以立即解决。
3.3是各级专业人员交流和沟通的工作载体和平台。
通过组织和亲身参与实施专业巡视工作,使得参加专业巡视的各级人员就本专业设备运维管理、技术管理进行良性、动态、全面的交流,达到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在输电、配电专业巡视工作更为明显,如:在今年的配电专业巡视中,通过大家的沟通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协助,解决了2011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新安装的线路柱上断路器“拒动”的技术问题。同时对各县公司及三新业务部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及其它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专业巡视进行了全面交流、学习,参与专业巡视的人员大家都有收获很大的感慨。
3.4对专业管理提供了集体会诊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管理型、典型故障及设备定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巡视,就可以对相关单位设备运维、检修以及设备工况等方面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且可以量化的评估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运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工具,对专业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更加确切“会诊”,查找出设备运维专业管理中的“短板”对症下药,再通过一定范围和一定形式的通报、点评,形成一种有序的、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营造一种良性的设备运维工作氛围,有利于管理措施和指令的和落实,从而切实将设备运维管理和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专业化巡视的推行从管理上提供保证。
4结语
现阶段专业化巡视对确保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必须且是十分有效的,但随着“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4.1加强装备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巡检设备仪器和先进个人装备,不断提升状态诊断分析应用深度,提高发现设备缺陷、设备状态诊断和处理缺陷的能力。
4.2落实各项关键机制保障,尽快实现运行维护业务高度融合。一是继续推进设备巡视操作、日常维护与检测等业务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二是促进运检人员从日常维护型向检测诊断型转变,提高运检人员效率。
关键词:营配贯通;异动流程;馈线负荷转移
1 基本介绍
营配贯通工作主要基于电网GIS平台和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营销SG186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PMS系统)开展,通过异动流程实现营销侧与运检侧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准确一致,实现营配异动信息贯通,确保了营配数据异动同步、异动管理到位。
2 主要做法
(1)营配贯通工作界面。运维检修部负责公用线路、公变以及线变、公变与低压接入点(分支箱、低压电杆)关系的维护,变电站、线路、公变(及其低压设备)等设备信息以运检为准;营销部负责专线、专变、计量箱、用户和计量资产档案台帐以及表箱、户表关系的维护,用户、专变、低压计量箱等信息以营销为准。双方之间通过异动流程与同步机制实现相互的信息一致。
(2)营配贯通异动流程。1)营销侧发起的异动业务流程:1.营销高压业扩(新装增容)异动流程主要包括:高压新装、高压增容用电流程。2.营销低压业扩(新装增容)异动流程主要包括:低压居民新装、低压非居民新装、低压批量新装、装表临时用电、380V(220V)分布式光伏项目新装、10kV分布式光伏项目新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装等新装增容用电流程。3.营销高低压变更业务异动流程主要包括:减容、销户、迁址、暂停、暂换、暂拆、恢复、移表、表计周期检定轮换、计量装置改造、分布式电源销户、电动汽车充电桩销户等变更用电流程。2)运检侧发起的异动业务流程:1.低压负荷转移流程主要负责低压用电负荷的转移业务。2.配网异动流程主要包括配网新增线路,新增公变、小区新装公变、配网改造变更、抢修消缺异动,线路、变压器更名等业务。
(3)跨专业数据异动协同要求:1)营配异动遵循“谁负责项目,谁负责设备异动”、“谁管辖设备、谁负责审核归档”的原则。其中负责项目部门暨项目实施单位,设备管辖部门暨设备运维单位班组。配网改造中涉及用户档案变化的异动,在异动申请、竣工验收两个环节应由营销部会签。2)对于高压业扩工程,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明确是否涉及运检侧设备异动;对于低压业扩工程,需在制定供电方案时明确是否新增更换计量箱和是否涉及运检侧低压设备异动。3)异动流程做到高压设备“图模不,工程不送电”,低压设备“图模不,流程不归档”,确保营配系统数据建模的完整性。
(4)新增馈线、馈线负荷转移。包括新增馈线信息维护、线-变关系维护、与变电站出线匹配、所属馈线分析。
新增馈线投运前,配网调度部门提前10天通知运维检修部新增馈线信息,并在GIS系统进行维护。新增馈线、馈线负荷转移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所属馈线分析更新。
(5)新增公变台区。1)工程项目竣工前10个工作日,运检部在PMS系统完成新增公变异动流程,发送台区信息至营销SG186系统。同时,发送书面工作联系单至营销部计量专责和配变所属辖区的抄表班或供电所。2)工程项目竣工投产,运检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GIS建模、档案维护和匹配工作。
(6)公变台区增容。1)公变台区增容,PMS系统数据更新同步至SG186系统。2)运检部需发送书面工作联系单至营销部计量专责和配变所属辖区的抄表班或供电所。3)计量班组配合计量装置变更和计量点变更流程。
(7)低压负荷转移:1)低压负荷转移使用户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时,运检部在工程项目施工前5个工作日,书面将需割接的表箱清单、用户清单、表资产号等信息,发送至营销部抄表班或供电所。2)已完成建模的低压台区,运检部牵头在投产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GIS 建模系统的异动工作,并同步到SG186系统。3)未完成建模的低压台区,抄表班或供电所在投产后当月25日前在SG186系统完成异动流程。
(8)低压用户隶属关系维护。1)低压建模过程中,发现营配两个系统的变-箱-户关系、营配户号等信息不一致时,由运检部牵头营销部门配合开展变-箱-户关系、用户信息现场核对。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运检部、营销部分别修改配电、营销系统档案的相关数据。2)未低压建模的台区,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负责开展变-箱-户对应关系现场核对并在营销系统中调整用户隶属关系。3)已安装智能表和集中器的台区,营销部计量班组负责分析未实现远程抄表的原因,排除技术原因后与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共同现场核对并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调整用户隶属关系。4)营销稽查发现用户隶属关系错误时,发起整改工单,营销部抄表班(供电所)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对和修改。
(9)台区拆除。1)配电PMS系统先完成配变拆除工作并信息传输到SG186系统,将营销SG186系统的配变同步拆除。2)台区下用户电费结算、销户、异动、计量拆除等所有营销流程全部归档,台区不再关联任一用户和计量点后, SG186系统完成台区拆除操作。
(10)营销业扩报装管理。用户新装、增容、移表、销户、暂拆、分户等营销业务变更时,由营销部门发起数据异动。1)营业勘察人员核实新增用户所属配变,并在SG186营销系统中正确录入,确保新增用户隶属关系准确。2)新户投产时要确保SG186系统内用电客户用电地址、用户性质、户名、户号、计量装置、联系方式及其他用电信息完整准确,并同步到PMS系统。
(11)关口计量装置与公变同步投运。1)公变关口计量装置是配变管理的附属设备,运检部结合配变施工,组织协调公变台区(不含房地产小区)关口计量装置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SG186系统中的公变、计量点、互感器和户变对应等关系必须与现场实际一致。3)关口计量装置安装、调试流程于每月25日前归档。4)运检部同步完成所用系统的数据更新。
(12)营配信息不一致处理。当PMS系统公变-低压接入点关系、营配户号信息与营销SG186系统数据不一致时,由设备管辖部门发出现场核对要求。营配协同进行现场核对变-箱关系。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在PMS系统进行修正,同步至营销SG186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运维风险的必要;安全隐患;对策探讨
变电运维是指变电运维操作队和巡视队。变电运维操作队负责电站中的电力运行管理工作,通常在无人值班或值班人数较少的时候发挥作用;运维巡视队是变电站巡视检查队伍,是由变电站运维巡视人员组成的。变电运维是对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工作的双向渗透,是建立在电网公司大检修的思路上形成的,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如果没有及时排查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将会给变电站的正常运营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是造成变电运维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深刻认识风险防范意识。
1 变电运维潜在的安全隐患
电网运行故障中通常出现的两大类故障是设备故障和系统故障。而设备故障不断累积就形成了系统故障,所以为了防止系统出现故障而使得电网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大对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通常而言,造成电网运行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运维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知识
变电行业是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它涵盖了众多学科的知识,要求运维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供电企业后期相关培训不足部分人员变电运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辖变电站众多,容易导致其在工作中出现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的问题,由于水平有限使得对设备检测不够仔细,对后期电网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1.2 不合理分配人员和工作时间
运维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同往往使得操作水平上参差不齐。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工作需要高级能高操作能力的主力人员,从而主力人员连续工作时间长,使得主力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这降低了主力人员在运维工作中的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同时在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中,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和巡视人数,造成某些人员巡视时常处于疲劳状态,因此这也是造成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之一。
1.3 环境因素
变电运维工作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部环境,在恶劣的天气状况或自然灾害下变电运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要做好季节性的事故防范工作来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1.4 不及时填写操作票
现场操作人员不及时填写操作票和通过后台进入操作系统来处理电力站网络故障,这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工作态度不认真
如果运维人员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对设备又不熟悉,而在操作之前又不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算,从而在电力操作中就容易造成电网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检测前运维人员要以认真的态度对设备的编号、名称、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对。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在人员开始电力运维工作前,要进行系统的电力知识培训,以及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从而在检测设备的过程中,减少问题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现场施工模拟”、“专业技能竞技比赛”等活动,利用相关活动将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通过交流、沟通来更加熟练地掌握施工隐患问题,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益。
2.2 合理分配人员和工作时间
针对运维主力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以及巡视人员长期工作,单调乏味,可以实行人员轮换制度,和缩短工作时间,加长工作周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在变电运维工作中,落实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不同工作内容的注意事项,落实到位、运行有序,对违规操作行为予以处罚(反之提供相对应的奖励举措),并设置专项监管机构,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施工风险防范意识,为变电运维工作提供实际保障。
2.3 做好应对外部环境的措施
外部环境是影响电力运维工作安全的重要因素,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状况和自然灾害下进行变电运维工作。要做好季节性的事故防范工作来针对不同情况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为此提供技术设备管理举措,加强设备在基建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为其提供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避免影响变电运维工作的实际效益。在应对外部环境的管理问题后,注重人才技术的管理效应,引入有实际经验的科技人才,避免监管工作出现漏洞和失误,这也是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对其后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2.4 及时填写操作票
现场操作人员及时填写操作票和通过后台进入操作系统来处理电力站网络故障。实行无操作票,不进入后台操作。操作票是为保障系统处理处理效益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可设定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通过分组待命的方式,达到一对一监管功效;在保障后台操作的同时,优化变电运维工作的运行管理模式,规范操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匹配相对应的巡检制度和停送电监管举措,提升运维人员的监管效益,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保障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实行和实施水平。
2.5 端正工作态度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工作人员作为直接监管对象,对工作效益和后续施工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此,工作人员应当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在操作之前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熟悉设备,对设备的编号和名称以及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对,做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操作。同时,当真正落实分配任务后,秉持“监管有序、实施有度”的工作原则,从细节方面入手,注重细化处理方式,做到不消极怠工、严阵以待;与各个班组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就某一问题开展协商活动,打通每一工作节点和运维漏洞,为变电运维工作提供后盾保障;注重过程准备和验收机制,利用变电运维工作的专业技能知识,事前侦查工作环境和工作要点,做到截然有序、不慌不忙,避免出现失误和节制问题,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益和施工水平,这对后续工作效益具备直接功效,也是致使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有力举措。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变电运维甚至是整个电力产业的主题,保障一切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在变电运维工作的风险防范中运维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就对变电运维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提高变电运维工作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邬利梅.探讨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隐患和应对措施[J].大科技,2013(31):194-195.
[2]郭威.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3(2):168-169.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存在问题;作用意义;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ontrol integ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egul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ontrol integration; problems; significance;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三集五大”建设是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海西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青海省公司工作部署,坚持不懈推动管理创新,按照扁平化、专业化要求,以调度专业与监控专业合并的“调控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正式运行,初步实现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
1、调控一体化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调控中心自动化和继电保护专业管理方面。按照“三集五大”机构调整,自动化专业、继电保护专业管理由调控中心负责,而厂站端自动化设备及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由运检部负责,如自动化专业涉及厂站端、继电保护涉及现场设备巡视、检修,调控中心安排工作时需通过运检部二次专责安排检修试验专业二次班执行,加长了管理链条,造成自动化厂站端和继电保护涉及现场专业措施、缺陷、整改不能及时落实和消除,在开展业务工作时横向协同、纵向贯穿不能有效协同发挥,造成工作效率低,形成自动化和继电保护部分专业管理两张皮的现象。
1.2 调控员配置不足问题。海西电网调控班每值4人,分别是调度长、主值调控员、副值调控员2名,按照岗位职责调度业务是由副值调控员拟票、调控值长审核、主值调控员下令,监控业务由两名副职调控员轮流监控,按照监控规程规定每日巡监监控变电站4次,每巡视一次需要2小时40分钟,监控信息平均每3秒一条,两名副值调控员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监控工作,导致调度长、主值调控员、副值调控员4人轮流监控现象,监控劳动强度巨大,对调度业务也产生了影响。
1.3 配网及客户设备管理问题。海西公司各县(市)供电公司配网值班室,目前开展调度业务有配网检修计划管理、配网运行方式管理、配网检修操作、事故处理、配网线路保护定值计算、用户设备管理等,设置人员少且多为兼职,受业务知识水平限制,管理用户从110kV到380V的很多设备,管理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造成用户设备故障冲击主网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调控一体化运行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2.1 整合资源,业务集中
调控一体化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优化整合公司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调度、变电站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整合优化各专业系统,重组整合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了全新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整体的全范围精益监控。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有效利用,设置调控班完成地调、配调和集控中心的工作任务,缓解了运行人员紧张的压力。
2.2 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
原监控中心发现上传的异常和故障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后上报调度,由调度下令监控中心转令至相关操作队进行事故处理,转令过程中存在错项和漏项的隐患,易出现误传达、误汇报,而且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调控一体化后调度直接获取电网异常和故障信息,分析判断,通过直接遥控现场设备,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以往的单一故障从监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3-5分钟时间,现在实现调控一体化后,直接操作在2分钟之内完成,提高了33%;若发生110kV变电站越级故障,造成330kV变电站110kV线路出口跳闸,以往的由监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准确判断,并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5分钟时间,现在由调度直接监控操作,可在3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40%;如果是多个变电站同时发生的故障,更会大大缩减事故恢复时间,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理,缩短了处理链条,减少了停电时间。
2.3 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提高
调度和集控整合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通过监控使调度员能全面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改变听信息的历史,为快速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和处理奠定基础。通过调度使监控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等情况,由点到面,有助于把握监控重点,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
整合后,每值值班人员为4人,调控班长、安技员参与白值班,使任何指令下达和远程操作均可实现多重监护,可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任务。同时,指令直接下达至操作单位,没有中间环节,确保调度指令下达的正确性,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3、完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措施
3.1 调整核心业务流程
①规范上级调度操作执行流程。由省调直接通过变电站或者集控中心执行改为部分(预令)通过地调执行。
②规范监控信息异常处理流程。将原来的现场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现场主导处理设备异常缺陷的形式,转变为调度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调度监督现场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形式,增加了调度对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监督环节,有利用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③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将原来的现场汇报事故情况后由调度决策,对现场下达事故处理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各级调度自行依据事故监控信息及时判断事故、立即决策,并直接远方遥控操作进行事故处理的形式。减少了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汇报情况、事故处理指令接收及回复的环节,事故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④规范运行方式流程。由运行人员到现场,然后调度向现场发调度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现转变为调度在保证一、二次设备可控的情况下,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往返及调度指令的接收与回复的环节,减少了操作时间,电网的风险指数得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⑤规范紧急情况负荷控制流程。紧急情况需要进行负荷控制时,将原来的由调度向集控中心调度指令,集控中心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调整负荷,减少了调度指令的传送等环节,有效控制电网风险。
3.2 调整调度工作职责
①明确安全责任。调度负责电网安全运行,生产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不变,负责输变电设备安全,及时核实并负责监控信息反映的设备异常缺陷报缺和消缺。
②明确设备操作责任。调度负责开关的远方单一操作,生产单位负责按调度指令实施现场操作。
③明确信息监控责任。制定信息规范工作计划,按照专业管理职责,明确信息规范与分层的职责划分和业务流程。将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等五类信息。明确调度负责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的实时监视,告知类信息由变电站运行单位负责定期巡视并分析处理,调控人员将其作为事后查询、辅助决策手段。深入细化信息规范分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信息的归并工作,制定各电压等级典型信息规范。
3.3 完善制度和理顺流程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统一制定调度内部、上下级调度间及相关业务部门间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以适应运行管理新模式。对调度运行、变电运行有关的规程规章、标准制度、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统筹协调调度部门与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确保新机制的高效运转。
3.4 强化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的员工需求,由专业工程师编制培训计划,消除短板,建立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培训体系。完善基础资料储备,有效规避运行风险;编制调度标准术语规范手册、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手册、巡视标准卡,规范调控人员行为;执行运行方式会商制度,提出风险等级预警报告;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调度和集控中心运行操作过程中的电网风险辨识,以期达到调度员综合素质及认知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