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14:31
导语: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287(2016)01000603【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1002
医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临床技能培训是临床医学生向一名合格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步骤。但在医疗环境的改变、体制的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机会逐渐减少。现今社会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已成为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卫生部联合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10年举办了第一届主题为“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旨在通过竞赛活动,引领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我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逐步规范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临床技能操作将起到推动作用[1]。该文结合西京医院参赛学员及教师的赛后总结,针对学校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1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空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导致临床实践资源相对不足。再加上医疗环境的改变,患者对实习医师的抵触态度,导致临床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也会受到冲击,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临床实习阶段约22.6%的学生潜心考研,71.6%的学生则忙于找工作[2],这样一来,实习时间明显被压缩,且实习专心程度也大打折扣,临床医学生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2临床技能竞赛的利弊
2.1临床技能竞赛的利处
2.1.1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由于日常临床工作及教学、科研任务的繁重,各院校、各学科的临床教师缺乏互相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这对医院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很大的阻碍。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各大高校提供了一个相互切磋、经验交流的平台。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相互学习,进行教学方法与经验的交流,有助于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临床技能教学中去,推动了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2.1.2优化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锻炼了教师队伍临床技能竞赛学生参赛的水平的高低凸显的是各院校教师队伍的水平。竞赛促使各院校对技能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对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所有教师学校严格选拔、集中培训以规范教师的临床技能操作。定期开展临床技能教学研讨会,运用多媒体教学、真人模拟、人机对话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病房实践、角色互换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2.1.3可促进相对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的形成由于国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各院校的医疗操作标准差异较大。临床技能竞赛融合了各参赛院校技能操作的优缺点进行相互补充,有助于确立全国范围内同行普遍认可的针对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同时随着操作标准的确立,使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标准可依,对医学生打好临床基本技能的基础极为有利。2.1.4调整教学安排,重视实践教学以往各大院校只注重医学基本理论的教与学,对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考核形式化,以致于技能培训形同虚设。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医院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技能操作较为熟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机会。因此,重置课程安排,开设临床技能课程势在必行。很多院校编写临床技能教材,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对于临床技能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内容及考核标准。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实践与提高,使学生对医学基本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1.5促进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临床技能竞赛不只是临床操作技能的比拼,更是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全方面的考验。随着竞赛的开展,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贯穿技能操作的始终,这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促进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2.2临床技能竞赛的弊端
2.2.1临床技能培训的推广受到限制由于参赛学生只占到应届毕业学生极少的比例,同时受到教学成本及投入资源等因素影响,导致为竞赛制定的大量、高强度的临床技能培训计划不能普及。另外,竞赛的性质可能会导致部分医学院校过分追求比赛名次,使临床技能培训成为极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提高了极少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但不能惠及全部医学生[3]。这与临床技能竞赛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医学教育本质。因此,参赛选手的优异表现并不能代表院校的整体真实水平。2.2.2模拟临床操作的限制性首先模拟临床操作与临床实际教学有较大差别,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等必须在床边进行培养,以培养其真正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模拟临床场景只能部分提高操作技能,与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有一定差别。其次,模拟临床操作是死板、机械化的,并不能表现真实的临床操作效果。由于每个考试环节时间紧张,考生只能快速地在各个得分点上进行操作,而其他非重要环节会有意识忽略,使得很多操作点到为止,与临床实际操作相差较大。
3对临床技能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3.1相对固定教师队伍,按周期进行人员更替
优秀的临床带教队伍对于临床技能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首先,应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搭建一支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团队。不断制定和完善培训相关奖励制度以保证其积极性和教学高质量运行。而教师也应及时学习新技术,与时俱进,优化自身教学能力。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周期性的人员更替,可考虑每个相关专业选择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年轻的高级职称临床医师作为教师,保证教学团队的质量和活力。其次,临床技能培训也是对教师队伍的锻炼,因此可固定周期进行人员更替。比如:每年每个专业更换一名教师,这样保证每年每个专业都有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和一名新教师。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可定期让新教师接受锻炼,逐步扩大临床医师参与的广度,最终提高整个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实力。
3.2注重平时本科基础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目前,大多数参赛院校对参赛学生的选拔是在实习之初,然后在培训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4人参赛队伍,队伍确定后再进行最后阶段的冲刺培训。这种选拔培训方式有违临床技能竞赛的初衷,未达到全面推动本科医学教育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从本科医学基础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实习这3个层面全面加强医学生的教育,使其不仅医学理论知识过硬,而且临床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不仅使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优中选优的选拔培训,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留校及优先就业,等)以调动全校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
3.3完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
医学院校可以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完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另外,延长训练基地开放时间,使所有的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训练基地进行重复操作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纠正对方操作的不当,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
3.4重视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国医学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年轻医师在竞争中往往不能正确把握自己,难以胜任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心理素质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发现,平时训练时思维敏捷、动作熟练的学生,在竞赛场这种紧张激烈的氛围下,会出现出汗、手抖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会出现操作的频频失误,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最终严重影响竞赛成绩。因此,在平时的培训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不仅能在竞赛时临阵不乱,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沉着稳重。
3.5开展电视转播,注重赛后总结
通过电视转播使没有机会到现场感受和观摩的人们也可以感受到赛场实况,使更多的师生对竞赛有直观的感受[4]。注重赛后的总结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及不足。优势该如何发扬,不足该如何弥补。我们还会在每次竞赛结束后,组织参赛学生进行临床操作视频的录制,用于第二年的竞赛前培训,从而保证了操作训练的标准性和一致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视频资料以后在全体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技能竞赛的开展利大于弊。其不仅可以促使医学院校完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而且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整体水平,提高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综合素质,最终推动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厉岩,郑竞力,彭义香,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558562
[2]王丽媛,谢咏梅,汪志凌,等.医学生敷衍临床实习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0110
[3]张津铭,刘春艳,刘文励,等.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3(4):8588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在临床技能方面对医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进行临床思维培训,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该法的实施不仅对医院和从业医师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生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医药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中医药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临床实践技能课的改革迫在眉睫[1]。
我校开展临床专业实践技能课教学已有6年,通过实践技能课的学习,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实习效果好。但自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原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技能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了一些想法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在妇产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介绍如下。
1 增加实践技能课的学时
对理论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理论联系实践,比如在讲妇科检查章节时,同时开展妇科检查学时的临床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学习边动手操作,加强理解和操作。引入PBL教学法、临床病案导入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融合基础课与临床课,如在讲子宫肌瘤章节时,可由一个临床病案导入,并与病理课的相关内容联系,以便于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
2 学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增多,目前的实践技能培训资源相对匮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如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可视化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利用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境教学等方式,实现临床场景模拟性,身临其境,惟妙惟肖,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轻松操作,反复操作,达到熟能生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效果。
3 实习前强化培训
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模拟器具强化基本功训练,如外科的洗手、穿手术衣,外科的换药、拆线、打结和缝合,妇科检查、白带检查、宫颈检查、输卵管通液检查、产科检查、骨盆测量等基础妇产科操作,再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考核,直至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使他们一到医院实习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4 编写妇产科专用临床实习手册
突出中医特色,病历书写方面须有中医的特色,重视“望、闻、问、切”等基本检查手段,并且其内容和形式要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衔接,要求学生掌握实习手册所规定的内容,以便接受期中实习检查和毕业前检查。
5 实习过程中强化训练
在带教中结合临床病例,对医学生进行提问,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督促学生检查知识不足之处加紧学习。临床上遇到特殊疑难病例时,通过教学查房,师生一起检查患者、讨论病情,适当诱导启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提问和病例讨论,使学生有兴趣、有意识地去学习,不断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
6 完善实践技能培养的管理、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临床医学/教育; 模型,教育; 教育,医学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临床教学更是如此,依靠理论讲授和学习是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只有在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见实习课的时间,在临床中多诊治病人、技能操作、病例讨论、医疗实践,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因此,中医学应加强临床见习课的管理,构筑科学的中医见习课的教学程序,采取集中见习,专人带教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见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加强组织管理,科学设置课程
1.1 强化临床教学,创新课程设置
要提高中医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设置课程。在临床医学院设立临床见习教研室和临床技能培训教研室,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秘书,从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的科室抽1至2名教学认真严谨和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担任教研室成员,专门负责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根据临床见习教学课时发放相应的临床见习课授课金。同时加强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管理,教研室主任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下达的临床见习课教学任务分解到每个临床见习教学教师,临床见习教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的病房或门诊积极准备教学病例(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学病例)进行备课,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教学病种特点,采用参观法(查体示教)、实践法(技能培训)、病例讨论法(临床病例讨论)和精讲复习法(见习讲座)等不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强化临床技能实践,提高临床见习教学水平。
1.2 强化技能培训,完善评价体系
要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临床见习教学内容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独具中医疗效特色的病种为重点,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进行临床见习前最好能在学校模拟医院接受医疗工作知识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环境、医院工作流程和医疗规章制度,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医患关系沟通技能,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为临床见习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刚进行临床见习时的紧张慌乱、茫然无序的现象,纠正教师无备匆忙带教,学生缺乏感觉茫然听讲的低水平不良教学习惯。要加强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管理,建立和建全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集体备课和听课试讲等教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典型病例和典型体征的临床见习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强化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见习课的内容主要应以临床观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讨论为主,基础理论主要在课堂讲授时完成,在见习课中,不能变成大班分小班的理论课,理论讲授的内容应少而精,主要以课堂未讲而与实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在见习过程中与疾病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为重点,起到对课堂补充作用及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作用。每一单元的见习课应调动学生围绕1至2个疾病为主题对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医风医德行为。
2.1 参观法
(查体示教) 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在医疗区、实验室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方法[1]。参观法多用于对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予学生以感性认识。由带教教师示教,在示教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询问、观察和检查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医四诊的望诊和切诊。如舌诊,不但要望舌苔,还要观察舌质和舌体;不但要辨认颜色,还要辨认质地;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还要理解其临床意义和灵活应用等知识。在参观法中要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见习教学病例的选择对临床见习教学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病例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临床知识。在选择见习教学病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对病情影响小的病例,无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2.2 实践法
(技能培训)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动作,如完整病例书写(门诊和病房)和医疗操作技能等。学生必需亲自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作出临床诊断和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并完成完整的病历书写,带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查体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等进行点评、修正。医疗技能操作主要由带教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领会,并能熟悉地复述医疗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条件成熟时由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领会其要点和掌握其技能。
2.3 讨论法
(临床病例讨论) 由临床见习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病例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后,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在病例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体,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讨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思路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和点评,在点评中要充分将中医经典著作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讲授的理解和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见习教学效果。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2.4 精讲复习法
(见习讲座) 是对课堂授课的难点进行巩固性学习,或对课堂未讲授的内容进行补遗,以教师讲授启发提问为主。如小儿补液疗法见习时,由教师对液体疗法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精讲,然后再选择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实际评价和计算,提出处理意见和处方医嘱,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以加深对临床理论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因此,中医临床见习课教学必须早临床,勤临床,多实践,突出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培训,才能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2003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设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教育结果计划(Competency-Based Residency Education-Goals of the Outcome Project),明确提出医学教育需要培养的6大核心能力为:医学知识,病患照顾,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基于系统的实践,职业素养,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成为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医学目标的转变,2005年我国医学教育专家开始探索建设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通用模型,明确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的基本要素:(1)临床医学技能与医疗服务水平;(2)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3)医学信息与综合管理能力;(4)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5)人际沟通能力;(6)团队合作能力;(7)科学研究能力;(8)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基于上述医学教育改革理念,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运行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临床技能教学的瓶颈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科院校的大幅度扩招,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和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达到医学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临床能力成为困扰临床医学教育的难题。临床技能教学以模拟教育的方式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是目前解决临床实践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早期的临床技能教学偏重于投入教学场地、基本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教学方面关注临床操作技能的流程完成度训练,较少涉及医学人文、团队精神及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评价较单一,教学效果难以达成,难以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实践
2006年,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由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运营,建设有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模拟ICU、综合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医学模拟训练室、内外妇儿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室及腔镜技术训练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录播监控回放系统的中心控制室、PBL教室等教学。实现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及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试(OSCE)功能,承担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多层次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临床技能教学的基本条件。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三严”(严肃态度、严密方法、严格要求)”、“三临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开展了以下工作。
1.确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认真领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论,以六大核心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遵循医学生成长及能力发展的规律,探索基本操作训练向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发展,从单一学科内容向跨学科综合技能扩展,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及组合运用的教学模式。临床技能教学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在1―4年级设置的教学内容有重叠、有递进、有扩展,全面开放预约训练,临床能力培养覆盖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全程培养教学模式。
2.建设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将教学项目归纳为操作技能、非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三大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解决教学内容孤立、学习效果达成度低的问题。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在线课程、教学网站和微信APP平台,编制临床技能教学教材、操作流程挂图。开展虚拟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医学人文和沟通技巧的角色扮演、SP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明确教学师资同质化培养的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培训目标标准化、培训过程规范化、培训结果同质化”的师资培养机制,组建内、外、妇、儿等9个临床技能教学专业团队,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培训考核,减少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缘背景及专业成长经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模拟教学高阶课程培训,每年保持20%以上的合格师资补充,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反哺教学,保证同质化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实践结果和体会
[关键词]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162-03
[Abstract]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health talent team,improv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medical and health work.Because orthodon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oral medicine,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the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oral medic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orthodontic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thodontic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and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methods had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training plan,optimizing the training content,strict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orthodontic residents.
[Key words]Orthodontics;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eaching
住院t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院住院医师质量、规范临床技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每个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1]。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的质量。我院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培训经验,并结合口腔正畸学的特点,现探讨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方法如下。
1口腔正畸学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1.1学员水平不一,培训时间相对较短
口腔正畸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本科毕业后的研究生及进修教育中,大学本科期间只能学习口腔正畸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参加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口腔正畸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在实习期间已经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对正畸临床只有初步的了解,而且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培训,实际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错畸形的疗程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初学者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2],而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一般是2个月,对于正畸专业的最多也只有15个月,不能了解错畸形治疗的全都过程。这些因素给口腔正畸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2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的学科,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涉及到解剖学、生物力学、学、胚胎学、遗传学、口腔医学美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繁杂枯燥,对于未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的学生,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颅颌面系统的生长发育、矫治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不容易理解[3]。另外,口腔正畸学临床有多种矫治技术,每种技术自成一套理论体系,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也复杂灵活,同样的错畸形在不同的年龄,矫治方法不同,同一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不同,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些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培训学员全面掌握几乎不可能。
1.3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技能培训在整个正畸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口腔正畸学涉及到的技能包括头影测量技术、模型的测量分析、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以及各种焊接技术。这些技能知识对于培训学员来说都是全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学习过的,因此培训学员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口腔正畸技能操作比较困难。
2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1明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口腔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口腔临床医学生完成在校教育,进入口腔专科医师前的一个特有的继续教育阶段[4]。它以培训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主,是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5]。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口腔正畸的培训目标是巩固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错畸形的病因、分类、诊断和矫治原则,各类矫治器的设计原则及应用,熟悉制作活动矫治器及固定矫治技术的常规临床操作。培训学员由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前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组织对培训学员先进行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员的正畸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6]。对理论知识扎实的学员,重点放在操作规范化培训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则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在规范化培训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不断融会贯通,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便于带教老师能详细了解自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最大的提高。
2.2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受训者在本科毕业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提高[7]。我院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三个主要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讲座、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每月进行两次多媒体讲座,每周一次病例讨论一次技能培训交替进行。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鼓励学员阅读英文文献,也希望能够为他们拓展更宽的知识面。
多媒体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错畸形的病因、诊断、矫治设计,颌面部的生长发育,生物机械原理及各种矫治技术等口腔正畸的基础理论知识。口腔正畸学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将美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知识抽象而复杂,有些知识点如X 线投影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只靠讲解和画图是不容易解释清楚的,学生难于理解。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图片、动画,形象又直观,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提高了教学效率[8]。在进行多媒体讲座前由讲课老师将涉及讲座内容的问题告诉培训学员,要求学员提前查阅资料、思考总结,在听课前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听课时更容易理解讲座内容。在讲座结束时,讲课老师应针对每一个问题与学员共同讨论[9]。这样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正畸患者的疗程一般是2年左右,学员正畸培训时间较短,因此在病例讨论中应偏重于临床实用性,选择病例时应选择典型的常见错类型,将病例治疗前、中、后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使培训学员对正畸治疗过程有一个直观整体的认识[8-10],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病例的治疗过程,并结合病例从病因、分类、诊断、矫治设计、治疗原则等方面给培训学员提问题、布置任务,让培训学员以问题为引导,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
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弓丝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技术的分牙、粘托槽、粘带环以及各种焊接技术,培训时选取临床常见病例灌注教学模型,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技能要点的讲解,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由培训学员进行操作,最后带教老师对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使培训学员学会规范操作,达到培训的目的。
理论学习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一般的正畸教学中,学生必须经过1~3个月的理论学习,才能进行临床实践操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畸培训时间短,因此为了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正畸教学方式,让学员在培训一开始就下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理论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学员的理论基础设计适合于学员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正畸理论知识[11]。通过临床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方面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员感到理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学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规范考核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考核目的是强化学习内容,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促进培训学员的学习。我科在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直坚持严格考核的原则[12-13]。目前口腔正畸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出科考核又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学结报告,理论考核为闭卷考试形式,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出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述题、病案讨论和专业英语,具体内容主要参考正畸教材《口腔正畸学》(5版)。技能考核采用让考生随机抽取题目的形式,主要内容为培训期间进行的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包括正畸患者病史的采集、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制订、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等,考核结束时安排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对学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点评,让学员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所考核的内容理解更透彻深刻。学结报告是让学员对培训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在科内进行汇报,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进行考评,考评主要从PPT的质量、语言流畅程度、条理是否清楚、普通话是否标准、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日常考核为每个月底考核一次,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能力评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3小结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抓住口腔正畸学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等特点,明确培训目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并根据学员对口腔正畸的掌握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培训计划[14]。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等,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培训方法,以适应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15-16];二是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17];三是加强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洁,朱梁,赵云富,等.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852-854.
[2]厉松,白玉兴.口腔正畸科进修医师的培养[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4):223-224.
[3]贾海潮.本科生口腔正畸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9):55.
[4]周彦恒,许天民,张兴中,等. 口腔正畸学进修教学总结与分析[J].医学教育,2003,2(1):55-56.
[5]林岚,余杨,黄震,等.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30-1031.
[6]王少海,汪大林,邱小倩.提高口腔修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1-422.
[7]江峰.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84-85.
[8]杨茜,贵林.MCAI在口腔正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6):1560-1561.
[9]朱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49-951.
[10]彭晟刚.浅谈口腔正畸教学中的改革方式[J].医学信息,2014,27(1):294-295.
[11]周骢.口腔内科实习岗前培训及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26-1027.
[12]石景芬,龚永,李飞,等.基地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193-196.
[13]范文欢,熊林平,陶磊.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估研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6,16(4):592-594.
[14]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15]王国栋,陈潇卿,李崴,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思想[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51-352.
[16]刘宏伟,詹建湘,张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16,16(3):429-432.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0引言
为了培养能胜任医疗岗位的合格医生,使医学毕业生上岗后能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对学生加强职业素养、非技术技能、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岗位胜任力[1]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以及相关专家论证等,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想
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1.1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自2014年湖北理工学院成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医学院也成为了改革试点学院。医学院根据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经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参照国内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医学院实际情况,对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2]、临床医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两加强一优化的课程体系、系统整合模块教学模式等。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PLB教学、联组教学、实践性模拟教学、小班课床边教学法、理论课与见习课一体化、推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等。无疑,这些教学改革手段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非技术技能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加强非技术性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必须强调的指导思想。
1.2医学生非技术技能教育现状
非技术技能是一种重要的和工作有关的技能,主要包括合作、领导管理、情境意识和决策制定等技能。沟通贯穿于非技术技能培养的始终,是必要手段[3]。目前,医学教育中非技术技能教育现状如下。1)医学生非技术技能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①对非技术性技能重视程度不够,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们灌输非技术性技能的知识甚少;②在开展非技术技能类课程教学时,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少,忽视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由于人文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人文课程主要根据学校现有人文教师的能力或聘请校外专家来开设,没有经过论证和调查,造课程片面化、零散化,不成体系。3)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与医学教育脱节。人文社科类的教师大多没有医学知识背景,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目标及考核等相关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很难与医学生产生共鸣。4)对人文精神缺乏正确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由于人文素质教育不完善,对人文医师概念的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医学生毕业后在医疗岗位上暴露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短板,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如出现医疗纠纷,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技术性技能与非技术性技能同等重要。“医乃仁术,无德不成医”,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非技术性技能教育举足轻重,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的现状
为了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加强了医教协同育人模式。但现阶段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仍存在如下问题。1)医学生动手机会相对不多。因教学对设备的需求量增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改善不配套,原有的临床技能操作模型较少,且台套数相对不足,没有足够的教学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2)由于各种原因,医学模拟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还未得到全面开展。3)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时间分配不足。①医学生对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所花时间甚少;②医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找工作或考研,无暇顾及临床技能的学习或提高。4)临床教师对临床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些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的临床技能操作欠规范,加上少数教师仍然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观念,造成对临床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不严谨。
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我校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专业自开办以来,多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教育理念和观念不断更新。我校医学院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将“以特色求发展”作为办学思路,努力探索以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1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
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为:①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③善于合作与沟通;④精于循证医学法;⑤拥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其中以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核心要素[4]。
2.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整合课程体系
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广大教师讨论,经过医学教育专家论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优化,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1236课程体系:①1个核心,即以医德教育为核心;②2个体系,即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体系;③3个渗透,即人格培养与医德教育渗透、技术性技能与非技术性技能渗透、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渗透;④6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模块、临床基本技能模块、临床专业课与见习模块、非技术性技能及人文素质课程模块。
2.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临床教学标准体系
1)临床主干课程教学的同质化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考试、教学监督和质量评价的统一性和同质化。2)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如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质量标准,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案讨论规范,临床技能仿真实训教学规范,临床实习出科考试规范等。
2.4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2.4.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又不增加教学成本,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重新按功能设置实验教学模块[5-6],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2.4.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为了使医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医疗岗位要求,结合培养目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1)临床教学基地互补体系。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规范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巩固现有临床教学基地规模,强化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适度新增大城市临床教学基地点,形成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与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互补。2)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即基本技能训练体系[6]+岗位技能训练体系[6]。3)非技术技能培训体系[3]。结合医学特点,制定符合医疗岗位胜任力的非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包括制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方法、采用评估工具进行评估。4)骨干教师培训选拔体系。首先,教师自愿报名,且乐意接受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其次,教师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且要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师。5)网络课程中心。2014年,湖北理工学院建成了网络课程中心,主干课程相关资源全部网上共享。临床学院计划将临床诊断思维教学软件进一步优化并实现在线学习和培训,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6)“一对一”导师制。建立本科生实习期间“一对一”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非技术性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学业导师制。
2.5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诊疗技术不断问世,许多“临床疾病指南”每3~5年就会更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和技术。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病例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思考;采用“虚拟仿真训练”“床边教学”“标准化病人(SP)教学”“临床思维训练”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胜任医疗岗位。
2.6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科学体系。为了加强对师生的考核力度和过程管理,实施教学全过程评定,学院结合中国医学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内涵和医学教育现状,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分为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及对带教科室的考核3部分。2.6.1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单科结业考试、医学基础综合考试、医学临床综合考试、出科考试、病例报告的撰写、实习表现、毕业综合技能考试。为了进一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增设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临床多站考试(MSE)方法,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2.6.2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专业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个性特色等方面,由学校和医院2级督导专家、同行专家、学生等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2.6.3对带教科室的考核对带教科室的考核包括对实习生入科教育考核、员工入职培训考核、临床教学双向考核(师生双向考核)、医疗安全管理考核、依法行医管理考核等。由学校和医院2级督导专家进行每月1次的例行检查考核。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c)-0236-02
医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医学教育的成功,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临床思维与临床技能。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后,选择一个医院开展临床实习,随着医学生的增加、医疗任务的加重与医患关系复杂化等原因的出现,这种传统模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现象,各个医学院为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建立各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以集中临床医学的各种实验课程和设备设施,培养更多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
1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的实践
1.1目标与定位
临床医学实践中心由医学院与医院共同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立足于医学教育的培训、执业人员的考核以及学术研究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医学理念,真实模拟医院各种诊疗环境,建立各种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型、功能齐全的交互急救系统、各种检验食品的虚拟实践系统以及模拟病例库实践操作训练系统等各种医学模拟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操作实践训练机会与临床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具备基本临床思维意识、专业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优秀的临床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立新型临床实践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使临床实践教学更为科学合理,真正提升学生临床能力,避免走上正式岗位后出现各種不必要的差错与事故,在实践中树立病人安全与权益至上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以此为原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创新力,做好自身工作。通过中心的辐射与示范,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与教育服务能力,带动该地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2教学理念
临床实践教学中心充分整合了医学和人文、教学和科研以及基础和应用的关系,通过基础性实验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临床基础,由体系、结构合理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将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整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强化医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3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从技能要求、教学目标、临床操作水平等情况出发,在教学环节与模拟临床训练中,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各种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与思维创新。根据教学层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为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不同层次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培训以及考核内容,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临床医学的教学分为不同模式进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技能、临床基本技能、综合处理能力的训练与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基本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基本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能力以及无菌术等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则将临床实际与模拟环境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各种临床诊断与操作基本技能。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创新能力,通过临床技能实验以及临床技能学等精品课程,将医学学科的各个学科壁垒打破,优化整合各学科的临床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内容,将临床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专科技能以及综合技能三部分内容。基础临床技能为学生提供诊疗和急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专门临床技能则根据学生专业提供专科检查与创新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则通过各种模拟系统训练疾病的综合处理与应急处理能力,并在处理过程中提升医患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在模拟实践中锻炼临床思维并逐步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借助于临床模拟人以及疾病处理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对现有病例进行开发,建立模拟场景,通过讨论式教学,提升临床综合处理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基础临床、专科临床与综合临床技能的考核,全面考核学生临床技能,设立多处考核站点,通过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过程,重视对学生职业伦理与态度的强化,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与沟通技巧培养,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医疗风险和纠纷防范意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将德术结合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
1.4建设开放实验室
充分利用现有临床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与医学仪器设备的作用,为临床医学实践与科研提供服务。以实验室为平台,建设一个交流平台,服务于全体实验人员、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实践教学网络平台,能够使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实现人机对话,能够进行实时指导与监控。将手术室图像通过局域网建立一个同步转播,让学生能够实时学习整个手术过程。将各种教学、科研多媒体资料在平台上进行开放共享,如各学科实验室的精品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手术视频、教学视频以及测评题库等,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完成实验预习、技能学习、技能自测以及师生互动等功能,充分利用好各实验室资源与成果,为实践中心的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
2临床医学实践中心的实践思考
2.1临床医学实践中心的意义
临床医学实践中心立足于理论,通过实践的强化,使医学教育更加贴近临床,教学实践训练能够在重复性、无风险性以及可控范围内进行,让学生在感受临床氛围,并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重复性的操作及时纠正各种临床操作错误,为进入岗位后的操作准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计教学文字时,可以不受各种外部因素的限制,能够将各种现有医学资源引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实践能够在更自由、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临床模拟环境,增强综合应对能力。实践教学中心充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现代技术,将各种典型病症、体征以及技能操作实现同步传输,为更多人提供同时学习与讨论的平台,资源利用率和临床技能直观性都有了极大地提高。针对教学对象设计不同层次、结构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满足各个专科及岗位的人才要求目标和岗位需求。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学生更能够理解医生职业道德、病人权益与生命安全的理念,避免在进入岗位后因自身理念和技能而引发各种医疗事故与纠纷。
2.2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的成果
通过临床教学实践中心的不断努力,学生在系统培训后具备了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创新能力、临床医患沟通能力与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学生岗位竞争力获得了极大提升。学生在各种临床技能竞赛中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实践中心涌现了各种优秀的教学、科研和实验成果,并编写了多部临床实践教学教材,在减轻临床带课教师负担的同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内容,师生水平都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3结语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面向在校医学生,服务于各医学院各个阶段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使各医学院学生具备了更高的医学社会服务能力。中心还为各在校教师、医院医师、专科医师以及各医疗服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与考核,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中心的建立,真正满足了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使医学服务于社会的原则不断得到延伸,为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公共卫生服务以及科研实验开发等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作者:宗飞
参考文献
[1] , 黄光生.临床医学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5(80):169-170.
[2] 王晓艳,袁洪,沈守荣,等.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83-84.
关键词: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动手能力;强化练训
中图分类号:R605?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11-02
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是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依赖于大量的操作训练。现今学生进入医院临床实习普遍存在适应期较长、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问题,加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受限已成为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状况,多年来,我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外科教研室对即将进入医院实习的大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训练实施
1.训练对象、培训内容与时间。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0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161人,强化培训共28课时,时间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前一个月。见表1。
2.实施带教老师集体备课制度。除了选择自身业务素质硬并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外,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在授课之前带教老师集体备课。结合临床实践制订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并统一操作手法,严格按教材上最基本的操作来讲授和要求学生,以便达到经培训后的学生对外科学基本技术规范掌握。
3.强化训练方法:①强化训练前安排摸底考核,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②每项培训前首先说明该培训的目的、要求,再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影像片,有助于学生将理论指导实践。③按20人/小班,安排1位带教老师、1位实验师共同带教,由带教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示范(边做示范边讲解操作要点)。然后分学习小组(4~5人/小组)按一医生、一助、器械士、巡回护士反复练习,老师巡回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④a.对外科无菌术的技能培训。如教师以灭菌王洗手法作示教、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及铺巾。完整示教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同学独自练习洗手;消毒铺巾时以学习小组为一组,按一医生、一助、器械士、巡回护士分工反复练习。b.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技能培训。利用带皮的猪肉进行切开、缝合练习。待教师示教完毕后,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做主刀,一位做助手,轮流并反复练习。要求一轮结束后互相点评,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⑤在强化训练结束时,对部分培训内容进行抽查考核。实验的考核内容及考试的方法在培训开始的第一次课已告知。
二、效果
选取的2006级161名学生考核成绩较好,其中优秀26%,良好52%,及格22%,无不及格。
三、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临床技能培训存在教学方式落后、临床见习动手操作机会不足、学生自身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我们在临床实习前安排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首先强调外科实习是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是整个实习阶段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强化训练的目的,了解为什么要训练,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实践证明,虽然仅有36学时,但通过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同学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较好,相信通过本次训练能使学生较快适应并进入临床实习,树立信心面对患者,从而获得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仔细认真地实施与管理是保证训练质量提高的保障。从任命带教老师,老师集体备课(即操作的步骤和要点、细节,制订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内容、基本操作方法和培训的目的与要求),观看外科基本技能,多媒体课件教学片和手术录像等,特别是通过带教老师集体备课,可以避免因来自不同院校毕业或长期在临床工作中形成的操作方法的差别。直观多媒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快速回忆并对照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手法,然后授课老师演示规范操作法及步骤,重复示教关键操作,在演示过程中注重要点,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分组反复练习。带教老师仔细观察,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的要领,及时检查、讲评练习的结果并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使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操作规范化,为今后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奠定基础。训练前的摸底考有利于帮助了解每届学生对外科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对重点的又是基础的知识必须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训练后的过关测试,则可对一些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或投入精力(时间)不多的学生产生一种促进作用,使之反复训练或用心体会,理解每项操作训练的原理和要点。本实践证明,通过强化训练,在短时间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小平.临床技能教学及评估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医学教育,2007,(4):26-28.
[2]杜跃军,孙大成,陈庆,等.临床实习前外科技能强化培训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06-707.
通讯作者:麻京豫
【摘要】 对如何提高临床实习医师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考:一是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实习教学的带教水平;二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四是循序渐进的引导。这样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实用人才。
【关键词】 实习医师实践能力; 临床教师带教水平; 基本技能培训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熟练地对患者进行诊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重视临床实习教学,把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心。针对医学生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方案,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的情况,对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1 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实习教学的带教水平
要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带教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强烈的教学意识,热心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在学生实习的各科室中,通过培训和考核选拔出业务精湛、热爱临床实习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带教,每人带4名学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带教老师全面负责学生临床实习的具体工作,并轮流给学生进行小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例如在心内科实习时,每周安排3次小讲座,每次小讲座集中讲解一个内容。内容包括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教学查房时,先由具体管患者的实习医生汇报病历,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意见,然后带教老师向其余的实习医生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让大家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每个实习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最后由带教老师答疑、总结,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实习医生对这个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就有一个全面、立体、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导师进行横向评估,并打出具体分数上报,按分数高低对带教老师做出优秀、良好等评定。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学相长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在高水平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得到正规、全面的培训,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
医学毕业生是主要服务于基层的医学人才,他们不能只是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而要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以胸腔穿刺术(以下简称胸穿)为例,它是内科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给患者进行胸穿,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胸穿操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读懂、读透后观摩教师操作的全过程。首先要加强学生无菌操作的训练,就操作中容易出现的消毒、铺巾方法错误、有菌和无菌器械混杂等问题给学生进行仔细讲解并演示无菌操作,然后教师再给学生示范,示范时边讲解边操作,从简单询问病史、穿刺点的选择、消毒、铺巾、麻醉、进针手法、抽取胸水的速度及胸水量都要一一讲到,老师可以随时提问,如:不同穿刺点的选择有何区别?抽取胸水的量为什么不宜过多?抽取胸水的速度为什么不要过快?气胸和胸水的穿刺位置选择一样吗等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加深理解,在进行3~5次示范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带教老师在旁作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过程,并反复培训,保证每位实习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胸穿操作技术。除了胸腔穿刺术,还有腹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肺腹手术等等操作技能,都必须很好掌握。
3 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在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心内科的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危急情况,甚至可能发生猝死,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学会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同时迅速报告值班医师或者带教老师,看老师是如何给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最后再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这样一来就能迅速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要点。除了这些情况,还必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提出治疗建议,并与带教老师的病情分析进行比较。每周组织专家和学生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不但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疾病知识的兴趣,增强了主动参与医疗工作的积极性。
4 循序渐进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