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14:31
导语:在初中地理微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工具,又称“大脑使用说明书”。和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心智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活了右脑。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它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新授课中的运用尝试
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对具体案例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了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三、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与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发展。教师要选择一个任务可以分解、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活动开始前明确目标,并对任务进行详尽的描述。在小组学习中,成员首先自由发挥,按照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画出主干和基本框架,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比较优劣,在已有的分支上添加新的内容或者从已有的分支想到新的分支,选代表将讨论结果绘制成一幅联合思维导图,最终完成任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质上糊里糊涂、不能取得实质进展的面貌。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的实践效果
思维导图仅用线条、图形和符号等,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一张图,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的内容,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化了。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思考问题周到全面。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实施,改变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地理教学,学生将不再孤立、被动、枯燥地背诵地理知识,而是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培养学生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地理教学中更加高效地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冬尼·博赞 著 李斯 译 《思维导图[M]》.作家出版社,1999。
[关键词]:地理课堂、愉快教育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1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愉快是1种积极的情绪,它能促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运转,可以使人们提高行动的效率,起到推动的作用。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1个快乐的地方”。
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1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
1、培养兴趣,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
1.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学生总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时事热点由于具有较新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西亚这1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1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1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借用诗歌,谜语讲解地理事物。
诗歌,谜语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特殊的格式、形式。他们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我选用了白居易的“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还有,在讲“地图”时,我采用谜语导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5湖4海,藏下天下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通过谜语,使学生形成轮廓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3、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来辅助学生记忆,理解。
地理事物和天下万物1样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正是过去的延续。在讲到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会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呀?很多学生踊跃猜测。最后,我给出答案,造成这种疆界的划分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达成交易,就直接在地图上用尺子划分各殖民地的边界,从而形成了非洲许多国家直线边界的特点。大家恍然大悟。
4、积极开展第2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除定期开展第2课堂活动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天象馆、气象卫星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拍摄月球表面、太阳黑子等天文照片,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兴趣。经过1年的准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脑排版,自编了1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天、地、人》地理杂志,既提高了自己应用知识的水平,又使全校同学能1齐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快乐。
2、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1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1只长筒靴,而西西里岛比作1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1把火炬。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1月、7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1个安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1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因此,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1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我便将相应的1系列矿物标本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1时兴致高涨,很感兴趣。
3、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1、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
学生都渴望别人的了解,也比较爱面子,很多人害怕在课堂之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1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按列或排让学生依次作答,使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成功的机会大增;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我会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
2、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对成功的渴望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虽然时间比较少,但我们还是见缝插针组织了3次地理竞赛。比赛时无论场上队员还是场外观众,都全神贯注不肯放过主持人所说的每个字。如果本队选手答错了,马上传来1片惋叹之声,而1旦本队选手答对问题,便即刻欣喜若狂,呐喊欢呼,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有个别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1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1知识点时,我提问1个对篮球很感兴趣的学生:这是1道扩展题,请看这幅《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然后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各个球队的名称。当这个学生1口气说出10几个颇有意思的球队名称时,班中掌声雷动。
4、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1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1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1个环节。尤其是初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10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1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1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手抄报”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5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1幅5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5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3个、4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5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没有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1 2下1页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1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如讲“非洲的地形”时,因内容多、不易记住,我就先在黑板上画了1幅非洲轮廓图。然后按高原、山脉、盆地3个地形区分成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填到黑板上,最后再填上几个小的地形区,填完后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而且还产生了小小的争议。这时我再出面解答出现了的问题,然后边画边讲了“东非大裂谷”。这样1幅完整的非洲地形图就完成了。因为是同学们自己填上去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原本枯燥的东西也因此而变得快活丰富了。
课堂上这些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及时的参与。所以,它能不断地引起和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5、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1个会心的微笑、1个亲切的眼神、1句幽默的发问、1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1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学生为主体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怎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自学的正能量,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比如教学BookⅡ“Weather Report”一文,可以这样安排:
(1)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选择题。
(2)在听第二遍录音时,出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回答。
(3)学生打开书本,跟读录音,找出疑、难点,然后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从旁做必要的点拨。
(4)根据key words,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5)学生编制类似 weather report,然后上台扮演气象预报员,说出自己所编的weather report,然后根据内容提问其他学生。
这样,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实现课堂的生成。
二、多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必须立足于能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圆满完成认识与发展任务。由于学生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活动方式也必然呈现出多种形态。例如:
1. 信息差的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一课中可以设计“寻人”的活动。
情景:
(1) 假设一名学生是公园里的保安,另一名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 前来求助。
(2) 一个学生扮演警察,另一人扮演刚被坏人抢走背包的受害者,前来报警。
(3) 一个学生请另一个学生帮忙,去机场接自己的外国笔友。
活动方式: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编排情境对话并表演出来。
目的:准确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2. 游戏竞赛类的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一课中可以设计“猜职业”的游戏。
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每组给一些写有职业名称的单词卡片,让一个组员提问“What do you do?”, 根据另一个组员的肢体语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词汇。哪一组在单位时间里猜出的最多,哪一组取胜。
目的:强化新词汇,操练询问职业的句型,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分析解决问题型的活动。例如:在八年级下册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一课中可以设计一个“为创建文明班集体提建议”的活动。
情景:学校号召我们争创文明班集体,我们要争创第一。想一想班上还存在那些不足,怎样礼貌地提出你的建议?
活动方式:两人一组,一个学生表演班上存在的不足,另一个用句型 “Would you mind ...”提出建议。
目的: 在操练新句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
4. 调研型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一课中可以设计“饮食与健康”的调查。
情景:在班上做一次调查,采访同学们的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看看那些食物有益健康,那些食物应该少吃。
活动方式:课内外相结合,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得出结论。
目的:学会就“饮食”的话题自由交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5. 合作型活动。例如: 在八年级上册 Unit 3 What are doing for vacation? 一课中可以接合七年级下册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内容,让同学们办一期以“Vacation” 为主题的英语板报。
活动方式:课内外相结合。同学之间分工合作:调查、撰稿、排版、绘画、书写等, 各展所长。
目的:自由地就“度假”的话题展开交际,学习书面表达。学会分工合作,进行美育教育。
6. 学习策略训练型活动。例如:在每个学期期中与期末的复习阶段中可以安排学生就已学过的单词进行归类记忆。
活动方式:课后总结,设计表格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 主体地位; 兴趣; 民主;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31-01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体制下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然而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是每位教师任重而道远的难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极大阻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以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要新颖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导入新课至关重要。新颖别致、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导言、吸引学生的精彩问题等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兴趣上好本节课。例如:我在《三国鼎立》课堂教学中,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就被带入"三国演义情景"中;上课时,直接出示《三国演义》的封面,巧设问题:1、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2、在《三国演义》中,你们最喜欢谁?同学们同样争先恐后的回答,其中大部分都说是诸葛亮;3、那么,你们最讨厌谁?同学们也是争先恐后的回答,几乎全部同学都说是曹操;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此时我出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值得大家喜欢?曹操真的是奸臣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从中了解诸葛亮和曹操等历史。这样就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中。
二、课堂教学要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12~16岁的初中生,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己复述历史事件,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老师再对历史人物那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这样就把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我分别播放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个战役的短片,看完每个短片后都让学生复述战役的经过并分析战役中的关键人物,然后老师再对故事中的重点人物袁绍、曹操、许攸、诸葛亮、黄盖、周瑜等进行刻画,这样不仅吸引学生,让学生学得有趣,而且让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人物在战役中的作用 ,真正学到知识。
三、利用好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课堂上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们动起来,特别是思维动起来。一般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课堂上设计出个别特别的问题,先让小组内部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再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就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活动的死板,使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地参与学习。例如:我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设计了"三国政权建立后,如果你是一国的皇帝,你首先想做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然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根据学生归纳要点进行点评。
但是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实行"放羊式"教学,老师必须得适当倾听指导。
四、课堂上要注重民主
"以学生为主体",就不能在教学中用老师的威严来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传授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上必须营造民主教学、民主管理的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感化每一个学生,以激励的话语来鼓舞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来打动学生们的心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发掘他们的潜力。例如:我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设计了"官渡之战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赤壁之战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等问题,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老师以参与者的姿态进行点评和表扬。从教学效果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关键人物,分析的原因也都合情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掌握了知识。
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依赖与学生主动参与,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发诱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课后给学生留一些比较有趣的课题,让学生们课后带着兴趣去阅览图书、搜集信息来完成课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我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设计的课后思考题:"收集曹操的诗歌和名句",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们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六、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微课程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程的关键特点就在于“微”,也就是将短时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集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阐释。微课程有利于对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凸显隐性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的应用
所有的微课程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一个知识重点或难点来进行短时间教学,一个微课程一般只包含一个知识点,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微课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微课程的观看对象是学生,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突破一个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的主题进行设计,也就是确定微课程的主题,例如该微课程可以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剖析、讲述一个地理原理或者导入一个地理新课。其次,教师要对课程时间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微课程短小精悍的优势,5-10分钟的微课程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尽管微课程的时间较短,但一个微课程中同样应该包括各个教学环节,例如要有问题导入、教学活动安排、知识点讲解、合作探究等环节。在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突出微课程的“微”,应该迅速的切入知识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整个微课程应该突出重点,集中讲解主干知识和重、难点。
2.利用微课程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具体对策
2.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从本质上来说,微课程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辅助资源,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辅助。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读图能力、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初中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微课程作为自主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的需要,灵活的选择各个微课程,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例如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3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制作成3个微课程,集中阐释各个知识点,以供学生选择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应用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兼顾,微课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分层教学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来实现同一堂课的异步教学,例如可以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制作几个不同的微课程,按照课程难度将其分为A、B、C三个等级,供学生自行选择。C级微课程为基础微课程,主要是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向学生提供基础级习题,主要供地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使用。B级为可成为一般为课程,在C级微课程的基础上相应地压缩了知识点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增加了习题的数量,提高了习题的难度。A级微课程为补充微课程,供地理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使用,在本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2在微课程中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程有利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这也是微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演示资源,运用图片、三维立体图等形式来呈现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初中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仅凭教师的讲解和板书难以让所有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而在微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动态图进行直观的三维演示,并搭配教师的相关解说,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接受情况对微课程进行调整,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慢放、回放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3在不同的课堂环节中运用微课程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个微课程既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辅助工具。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学生的课前自学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程,并完成微课程中的习题测试。同时可以将微课程作为新授课中的导入环节,运用微课程进行导入。也可以将微课程作为课堂讲解环节中的辅助工具,用微课程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讨论活动环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中习题的完成情况,提出核心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结语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使用微课程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更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以此为方向,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在职学习和微课程使用经验交流,以适应初中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妍 单位:常州市新闸中学
参考文献:
学生负担过重是困扰教育多年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使新世纪的人才过早地背起了沉重的包袱。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大小报刊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等等。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再次提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其确定为改革试点十大任务之一。可见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一个优质、高效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现实教育弊端,提高国民素质以及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减负不是单纯的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顺着学生的心理,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各种适合的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为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教育形成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本着在微课资源的支持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家庭作业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论,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加深教师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或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究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也在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景探究教学”等专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课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的研究,从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微课程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普通中学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差异和课业负担,以供参考借鉴。
(2)把握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通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通过对前期获取的资料整合,地理老师集体研究探索借助微课资源如何优化课堂和课后教学,为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依据和对策方案。
2、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地理课业中负担问题出现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各两个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观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的同时发现问题。
(3)提出具体的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与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制定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3、研究对象: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选定的实验班级(初一2班)和教师(罗志欣)M行实验验证,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状况,比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的转变,再进一步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4、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到诸多的学习能力,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资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实施要点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师逐渐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中,向着信息化发展方向靠近,促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学会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手段。教育信息化一定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满足教材内容教学的实施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注重网络资源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接收到更多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1]。首先,将教育信息化教学形式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掌握,使其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增强他们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势,真实展现出地图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加高效的地理学习技能,形成较高的地理智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可以简化教材的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直观地演示出地理的现象,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消化[2]。最后,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对专业能力的把握,使其进一步创建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发展人才。
三、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一)网络教学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网络教学方式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创建出自主式学习和程序式学习两种方式,能引领学生自主浏览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积极拓展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引领学生建立程序化的学习形式时,不能盲目地引导学生进行资源的搜索。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一课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搜寻网络上的资源内容,确立明确的搜寻目标,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明确世界上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了解各个国家人种的组成,以及每个聚落的生活习俗习惯。
(二)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是初中地理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引领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通过微课提前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明确自身对教材内容难点的把握,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加强他们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每一章节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到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每一章节的知识脉络。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课时,教师将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录制成一个个小视频,并上传到微课网络平台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明确气温和气候之间的区别,了解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找准这一章节学习的难点内容,在课堂上主要关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建立起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了解世界气候与所处区域之间的联系。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方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遮罩和拉幕的功能,可以暂时遮蔽部分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遮蔽的内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的内容,充分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聚光灯的功能,可以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认识到自身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将中国自然地形的相关知识点遮蔽起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我国拥有哪些自然地形,从而了解不同区域之间地形的不同。
(四)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成了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展现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让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果,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朋友分享自身的学习心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区域差异》一课时,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将学生分配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我国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五)远程教学方法
当前,远程教育逐渐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放假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将课程传递给在校园外的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音频、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及时向教师求助学习上的问题,并随时随地学习与地理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结语
一、学生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微课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现在中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大,其他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比例也在逐年大幅度上升。由于微课文件所占空间小,可以灵活地将其下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并且实现流畅观看,即使短暂的零碎时间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智能平台的普及化以及微课技术的成熟,为方便在校中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保证。
微课具有移动性、普及性、个性化、片段化等特性,实现移动学习优势。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是一节短小的,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教学主题的视音频,除了具有快速导入、突出主题、精简小结三个显著的特点外,并不苛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并以之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微课一出现就迅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热爱。一方面因为现代人的忙碌导致时间的碎片化,找不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长时间学习。而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炼,现代人碎片化的时间跟短小、精练的微课程结合起来,就像天作之合一样,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学习需求,又不会挤占学习者太多的时间,从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可能。另一方面,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状态程度不一样,理解角度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经常是几个班级在一起上课,不能兼顾每一个人,只能以大多数人的水平安排进度和难度,势必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造成不公,而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所需的微课,进行查遗补漏,这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二、以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微课辅助教学
作为地理教师,在理解掌握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各册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录制出复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对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学效果较好的微课,来辅助地理复习,对提高复习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制作地理微课呢?
(1)学习目标明确。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进行有机的融合,进一步突出教学主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2)交互性强、适用范围广。
由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视频多较短小,可以很便捷地网络上进行传播、交流;这也更便于学习者在线观看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实时的学习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查看、解答、评价等手段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也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如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或交流。
二、微课程的分类
(1)讲授型。
既以传统教学为基础,进行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这也是最觉的“微课程”形式。
(2)答疑型。
既以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例题、试题等以“微课程”形式进行讲解分析为主,但其重点侧重于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过程上。
(3)答疑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则是针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各种疑问,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解答。
(4)实验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理科课程中的一些典型实验进行的相关设计,其重点则多放于实验的步骤、操作、演示上。
(5)活动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所进行了探究、讨论。
三、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前期,必须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程”来进一步调动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趣味性原则。
“微课程”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实时进行管理与监督,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不爱学、懒得学等问题发生。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趣味性原则,并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得“微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适度分解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须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将其适度分解。分解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微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
四、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选题设计。
“微课程”在选题时,一定要针对某一知识点,不宜有较多内容,仅以将某一个知识讲清、讲透即可。
(2)时间设计。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完成。
(3)教学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