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税务筹划风险防控

时间:2023-10-09 16:14:41

导语:在税务筹划风险防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税务筹划风险防控

第1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前言

税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对的,无论公司规模如何、从事何种行业,其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税务风险。而集团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有时候甚至跨多个地域和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其税务风险的来源就更为复杂。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在财务体系上的联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机构发生税务问题,就会波及整个集团,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等。因此,做好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将针对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现状展开风险,以期能够对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团公司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所谓税务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者少纳税。这种情况通常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集团企业来讲,其中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必须要避免的,而后一种情况则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有效防控,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从税务风险的成因来看,大体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而内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

1、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应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集团公司而已,由于其由多个分支机构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运转,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说,企业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体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缺乏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一旦集团公司中的某一个部门活环节出现税务风险,整个集团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并可能由此陷入信誉危机,影响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形象,而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2)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数集团公司都设置了风险控制岗,有些还设置了专人对涉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但是,由于从体系上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税务风险评估人员对税收和相关财务法规缺乏深入理解,在具体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规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难以从根本上防控住税务风险。

2、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调整引发税务风险

由于我们目前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政策上相对缺乏稳定性,税收政策调整十分频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而税收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动情况,极易在运用中发生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目前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税务执法主体,彼此之间在执法上存在很多重叠和冲突之处。如在收入确认上,税收、会计准则和合同法三者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核算,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当期纳税金额等指标都会有所不同。企业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涉税业务调整,极易违反某一法规的规定,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三、集团公司税收风险防控的基本思路

1、规范税务风险评估流程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评估过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风险控制效果。因此,集团公司税务风险防控应密切做好流程管理,对集团内部的各涉税环节和具体事项进行严格准确的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全面、系统的掌握税务风险的动态发展情况,提高企业风险评估水平。

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细化和强化与税务风险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以便使得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各项权利和责任,实现对税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税务风险防控涉及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必须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这里就有必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能够大大提高风险控制人员收集各类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4、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监督

税务风险防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有效的监督。由于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很难被充分预计到,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难免会遗漏一些要素,这就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跟进。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监控,以便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四、集团企业税收防控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集团公司税务风险评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各类影响要素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以便有效的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其次,企业在某些特殊经营区间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如企业在新领域进行发展的时候,应就该领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明晰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妥善的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再次,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多层次全方位的对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从企业所处的政策税收环境、行业竞争情况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观和战略层面上的税务风险影响要素。而企业基层负责人则应从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方面来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风险信息,以便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此外,对于集团公司的重大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和项目施行,相关部门应同步跟踪防控风险。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同时做好对重大事项的动态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避免企业在重大决策上的失误,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和名誉损失。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制度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一旦转行为现实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股价下跌等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一整套风险预警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相关涉税部门应定期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指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报告,以便集团公司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临的税务风险,并从整体战略和决策上及时的规避和化解重大税务风险,以维护集团运营的稳定性。在预警报告的时间上,可以根据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予以区别,在政策变动较大的时期,可以一个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关的预警报告,而在政策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预警报告。在有重大经济环境变化或重大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各个机构和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就该事件或政策变动做出相关风险预期。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风险预警制度,能够使企业对现有经营状况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出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决策,降低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

3、完善税务风险应急措施

由于税负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因此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先进的控制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最为需要的还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集团公司有必要针对税务风险的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应急措施。如某次税务检查发现企业因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事实,企业就不得缴纳罚款和滞纳金,而如果偷税事实本身较为严重,已经达到了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企业就有必要采用公关手段说服税务机关相信企业偷税行为是处于过失,而非主观故意,从而降低企业的商誉损失,保全其声誉和维持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相对稳定。

4、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

由于集团企业在人员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因此很难做出较高水平的税务筹划计划和相关风险管理方案。针对这一问题,集团公司可以更多的借助一些专业的税务筹划机构。专业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们来进行税务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水平,减低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一方面,专业的税收筹划机构能够作为外部监控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全面的缝隙和评价,另一方面,专业税收筹划机构能够行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责,更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监督,并在发现税收风险后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范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30)

[2]尹淑平,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0)

[3]王红.刍议企业税收风险[J].中国外资,2009(08)

第2篇

一、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一)风险复杂性

企业在正常运行当中,就需要面对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和稽查,对相关税务工作进行汇报和统筹。在实现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之前,企业就需要将自身年度税务相关业务与税务检查机关接洽,接受相关的检查,如其中某项业务存在问题,则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甚至需配合后续的追溯延伸检查。而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企业不仅要面对之前的税务风险,还应面对自身业务拓展带来的相关税务风险。企业涉税业务越来越多,其潜在的税务风险也就相应增加,风险的复杂性更高,风险预防和控制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

(二)管理粗放性

财务集中核算,既给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税务上的巨大风险。税务管理部门在财务集中模式下需要进行相应的精简,税务管理人员也相应减少。而企业的业务范围一直处于扩大状态,相应的税务核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常规工作中的税务核算和审计工作除外,还需应对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如此一来,在应对更加繁重的税务核算工作时,税务管理人员的精力往往不足,经常性出现纰漏和多种问题。税务核算管理模式处于粗放状态,其粗放性更为显著,相应的税务风险也就更大。

(三)筹划局限性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战略决策均由上级企业制定,下级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和执行,往往造成其核算标准与自身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实现税务筹划的合理性。以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为例,上级企业部门对于年金和商业保险等相关涉税项目进行统一规定,并下发至下级企业部门执行。下级企业部门税务管理人员只能严格按照上级企业部门规定,而无法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筹划管理,造成与实际结合不足、税务风险发生概率增大的后果。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的难度更大,局限性更为显著。

二、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升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力度

1.建立税务风险指标测算体系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不断规避因此带来的税务风险,将其实际效用和风险性降到最低。为此,应当首先从提升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力度着手,建立税务风险指标测算体系。增设相关税务管理部门,并划定不同的岗位职责区域,明确各自在税务管理方面的责任和工作范畴。在形成税务政策研究和筹划中心的同时,建立税务业务中心,对于整体企业的业务范畴进行统筹规划,将涉税业务潜在的风险模块进行集中统一。再次,基础上建立起税务风险指标测算体系,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事先预估,并在防控措施的保障下,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2.案例分析如企业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应立即建立起相关税务筹划中心,针对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管控。税务筹划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进行全面参与,并就企业的税务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其次,需就企业所有涉税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审议,对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将企业业务中心的纳税核算业务纳为工作范畴,严格进行监督和审核。之后,搭建起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沟通平台,将相关税务风险信息进行全面统计的同时,以此进行风险测算,再进行全面通报,使企业全体能够严格把控税务风险问题,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二)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1.合法合规,灵活运用税收政策随着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执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范畴相对扩大,其所要掌握的税务知识应更为丰富,其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此,应当全面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应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带来的更加复杂化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税务管理人员,在保证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让其能够准确掌握税务相关法规和政策,以便其在开展相关税务管理工作时,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税收政策。一方面让企业在税务审查方面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另一方面则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积极参与决策,开展税务筹划就当前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岗位职责来看,仍主要局限在事后税款结算和缴纳上,其在事前筹划上的工作处于缺失状态。要想保证税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方面工作足够到位,在确保其常规税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决策上的作用,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决策,从税务风险角度,对企业的相关规划进行建议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应全面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涉税业务进行全方位策划,对企业资产投资变动和职工薪酬、福利费用等进行筹划和核算。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同时,由事前筹划开始,将税收节约利益最大化,提高职工税收利益,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税收利益。

(三)担负社会责任,建立和谐税企关系

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和纳税法人应尽的义务,也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为此,企业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应当将诚信纳税作为自身应有之义的重要体现。在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严格做好税务审计,确保自身不存在偷税、漏税和逃税行为。以诚信纳税作为行为规范,树立起在社会公众中的表率作用。同时,在与税务机关的接触和互动中,以构建良性关系为主要指导,主动加强与其沟通。对于存在的税务纠纷和争议问题,主动进行交涉和解决,并将纠纷问题减到最少。这样一来,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就相应得到削弱,其未来发展上的阻力也就相应更小。在建立起和谐税企关系的基础上,将企业纳税成本降到最低,提高员工的税收利益。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防范;控制管理

进入新时代后,市场变化较快,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企业内部结构普遍复杂,具备利益主体多、财务会计核算复杂化等特点,因此,对企业而言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非常重要,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类型非常重要,有助于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和经营的安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税务风险

第一,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是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类型之一,是税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对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时,并未进行税务方案的优化,就容易导致税务产生较大风险,影响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税务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税务筹划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一旦存在政策解读不恰当,预估错误,就会出现税务筹划行为不当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税务风险,还有可能出现税务主管部门违背税收立法宗旨的问题,导致经营目的不合理,承受反避税制裁,出现税务筹划风险,影响税务筹划效果,导致税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实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未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的税务审计制度,同时,也未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的经营,对涉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导致税务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贯彻落实等问题,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企业税务风险难以防范,一直处于被动状态[1]。第三,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自身内部风险管理工作认识较为片面,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资金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方面,对于税务风险较为忽视,未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未将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较为表面,过于形式化,缺少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不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第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现阶段实践表明,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隐患,极易出现税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当前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大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较为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税务知识的学习,导致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第二点,部分财务人员未深入了解企业财会制度,只是按照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操作,很有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以及操作不当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

2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措施

(1)强化税务筹划管理。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强化税务筹划管理,保证公司税务筹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幅度降低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合理避税目的。第一,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制订方面,需要确保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国家的税法规定,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把握,在既保证企业利润,又符合纳税义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保证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第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管理,针对不同的税种进行不同的分析,对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认真的核查。既要保证纳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又要合理避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结构、发展情况、经营规模,再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地调控、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税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达到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的目的。第二,需要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并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监控制度,从多个制度着手,在制度的设置上,加强税务风险筹划管理,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税务登记变更、核算、申报等各个过程,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证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定期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内部审计,采用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分析评断,对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税务风险的隐患,尽最大可能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

(3)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一,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税务风险防范观念。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了解财务会计准则,对税收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并看待税务风险,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准确性,有效避免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允许的范围内合法避税,有效控制成本,加强财务管理。第二,加大宣传税务风险的教育,使公司员工意识到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了解到税务风险与企业效益以及自身利益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贯穿工作内容之中,促进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开展,积极应对税务风险,有效做好防范[3]。

(4)强化内部审计功能,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强化公司内部审计功能。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可以有效开展内部监督,做好监督工作,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制度保证,降低税务风险,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促进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实施,保证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提升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财务风险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御能力,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税务风险工作的落实。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公司财务人员外出学习,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水平,保证公司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对员工进行鞭策激励,给予员工强化,促进员工学习。并制定严格的分离制度,将出纳、会计等岗位有效分离,将企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第4篇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税务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营改增”后,税务风险开始增多,如何控制税务风险,如何做好纳税筹划就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目前涉及的发票犯罪主要和增值税有关,由于增值税在抵扣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逃税和漏税,一些人会借此机会在发票上面弄虚作假,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办法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是指为自己、他人虚开,以获得自己的既得利益。

“营改增”后,由于企业可利用很多的增值税发票来进行抵扣,这样就可以缴纳很少的税款,以达到逃税和漏税的目的。“营改增”后随之而来的代开发票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的人利用发票套利,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律,有的在钻法律空子,因此,在“营改增”后及时防范税务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防控税务风险:

1.应该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并且要全面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上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例如要了解纳税人是在哪个银行进行开户的,账号是多少,包括纳税人的登记号,必须将这些核实清楚,并一一准确的反映出来。

2.要获取符合法律规定的扣税凭证,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内交给税务主管机关,然后给予认证。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够体现出货币功能,同时还是纳税人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有效凭证,纳税人常常是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税款。

3.详细准确的了解增值税法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的范畴,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将税款和价款进行分列,将税款和价款二者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价税。

4.“营改增”后纳税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纳税法律和法规进行,如果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出现这种行为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适当的处罚。当纳税人拥有了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不可以充当合法的扣税凭证进行抵扣税额。如果虚开发票的销售收入越来越高,那么就很可能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同时也会加剧风险的发生,因此,作为纳税人应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纳税标准和要求及时纳税。

(二)进项税额抵扣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营改增”试点,虚增或者抵进项税额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增加。主要体现在:

1.纳税人获取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用来充当合法的扣税凭证,然后进行抵扣进项税额。例如利用扫描仪或者电脑等等这些不能进行防伪的设备,来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2.购进的货物主要是用在了非应税项目以及个人的消费过程中,但是却没有将进项税额转出;已经购进的货物用来抵扣进项税额,其用途有所改变,主要用在集体福利方面或者用在非应税项目等,没有将进项税额转出;发生在非正常损失情况下的产品,无法进行销售,同时也不可能出现销项税额,因此,对于这些货物就应该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3.如果应税服务已经出现了不能抵扣进项的情况,没有对进项税额在当期中进行扣减。

4.纳税人在应税方面所提供的应税服务,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后,之前所提供的服务开始终止,其中还会出现开票错误的现象,遇到这种问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进行。

“营改增”后纳税人在进项税额的抵扣过程中,为了控制税务风险,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控制措施:

1.无论是从提供者还是从销售方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应该将增值税额标注在上面。

2.如果是从海关获取的增值税,也应该在专用的缴款书上面标注增值税额。

3.如果购进产品就应该按照产品的收购发票并且计算出产品进项税额。

4.纳税人必须详细阅读并且遵守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纳税人必须按照相关内容,来约束自己的纳税行为。

5.需要纳税人注意的是如果企业会计的核算不合理,或者是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税务资料,即便进项税额在抵扣的要求下,也很难在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同时在办理资格认证,却没有进行有效申请时,进项税额是很难在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的。

(三)增值税政策上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为了推进“营改增”改革,避免纳税人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在“营改增”试点方案中设置增值税免征或者退增值税的项目。“营改增纳税人在享受增值税的政策时,一方面对增值税项目实行免征处理,其中的内容包括对个人的著作权实行转让、给残疾人提供服务,试点纳税人在技术上提供转让,另一方面对残疾人单位进行合理安置,让他们享有优惠政策。

“营改增”纳税人在享用税收政策时,需要努力控制税务风险,其中税务风险及控制措施如下:

1.认真考虑和分析税务的各种情形能否符合税收政策。由于有些纳税人为了使税收的情形符合税收政策的基本范畴,没有从税收的实际出发,而是利用比较简单的账务处理方法来接近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就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

2.如果自身能够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应该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按照基本的流程进行申报优惠政策减免和奖励。

3.处理好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免税项目之间的关系,例如纳税人在享受税收政策时不能开具专用发票。

(四)偷税和漏税风险及控制措施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运用少计算收入的方式,来达到逃税和漏税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是以现金收入为主,不会开具比较正规的发票,也没有将其在账目上真实的反映出来,也就是说这种收入属于账外收入。

在日常的工作中,“营改增”后纳税人少缴纳税款的原因有很多种,税务机关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纳税人的行为还没有形成犯罪的情况下,可以让纳税人进行补税,或者向纳税人收取滞纳金。不允许企业隐瞒销售收入,如果有所隐瞒并且偷税漏税,那么应该给予适当的处罚。针对一些企业少计收入的行为,致使纳税人少缴税款的属于偷税和漏税行为,如果其行为还构不上偷税罪的,应该交给税务机关,并追缴纳税人少缴的税款,并处以适当的罚款。

(五)税务核算风险及防控措施

对于一些试点企业,会经常面临税务核算风险,其中主要体现在:企业面临税负增加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不合理,甚至可能会引发行政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试点企业出现税务核算风险,在增值税申报过程中应该注意防范风险的发生。

二、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

(一)税务筹划的含义

税务筹划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法律和相关法规的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合理减少企业税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日常的税务筹划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多种因素,例如,如何有效的使用会计管理方法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税务筹划与漏税、偷税不同,税务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科学规划。一是税务筹划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下进行的。税务筹划具有可预见性,具有合法性等特点。虽然偶尔会出现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脱离的现象,但是前提是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二是充分理解税务筹划所具有的可预见性特点,税务筹划的可预见性主要是指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与税务行为进行筹集和规划,整个筹划的过程具有提前预见的能力。例如企业中的营业税,只有企业中的产品进行销售时,才能产生缴纳营业税。但是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合理筹划,这样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然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完善税务筹划的重要方式,这样就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具有可预见性,三是企业税务筹划必须有针对性,也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成本。

(二)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了有效控制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风险,首先必须找出税务筹划风险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

1.在政策的理解上存在着缺陷。由于企业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影响,并不能对与税收相关的一些政策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政策的理解模糊不清,这样就很容易与税务机关在理解上产生较大差异。

2.政策的变动会给税务筹划带来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必须在符合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执行,如果一旦政策上有所变动,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筹划的效果,甚至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3.税务筹划不够灵活。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时,税务筹划工作会很难进行。企业为了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同时各项经济活动还要满足税收政策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税务筹划的灵活性。

4.税务筹划人员认识不够。由于税务筹划人员在风险意识方面缺乏认识,导致税务筹划人员对税收法律的理解出现错误,如果对税务的筹划方向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影响税务筹划总体构思。

5.企业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很多企业在税务筹划执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例如企业和用户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不同的经济事项所涉及的税率会不同,然而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没有将企业中各项经济活动的金额分别标注出来,因此,企业往往要承担较高的税负。

(三)营改增后如何做好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才能进行合理的减税,这与营改增相关政策相匹配,对于企业而言,营改增后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税务筹划措施如下:

1.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惠政策。如果在营改增的政策中涉及了营业税的相关政策时,那么要求一些企业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好优惠政策,同时还要深刻的认识到营改增对其他企业的税率有所优惠,因此,企业必须将其利用在税务筹划中。

2.对纳税人的身份进行合理选择,然后再进行税务筹划。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由于纳税人身份有所不同,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对税务筹划的影响也不同。一方面,对于那些不会产生应税的企业来说,可以运用税负比较的方法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规模小的纳税人在向一般纳税人身份转变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是作为一般纳税人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聘用或者培养比较专业的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企业财务核算的成本增加,同时,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管理过程也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这样都会使纳税的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在营改增后,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身份。

3.结合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正确的选择供应商。随着产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在生产链条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供应商,企业在供应商手中购买的材料,往往会涉及到增值税。在营改增的政策下,增值税可以充分发挥抵扣作用,因此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选择的供应商应该能给提供增值税发票,这样就能将增值税抵扣作用发挥出来。

4.从企业的销售行为方面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在营改增后,进项税作为其中的抵扣税,也就是企业购进货物的过程中从中产生的税金,可以同销项税进行抵扣。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拥有进口产品,同时也进行产品的出口,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进项税。如果产生进项税,就需要在营改增的政策下进行规避,也就是要在确保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将企业自身具有的劳务服务实行外包,并通过这种外包的方式来加以抵扣其中部分进项税,以实现税费合理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防止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及做好税务筹划是降低企业税率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变化,企业只有进行开源节流,适应营改增政策的改革,在营改增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约束自己的纳税行为,才能真正做到节约企业成本,才能不断的完善税务筹划工作,降低税务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蓝海萍.税务筹划的风险及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10(6).

[2]樊其国.警惕“营改增”试点的四大税务风险[J].海峡财经导报,2012(11).

[3]王化敏.“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企业的困惑与涉税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2013(5).

[4]晨竹.“营改增”试点企业税务风险梳理[J].财会信报,2013(5).

第5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风险概述

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日益完善,中国税种和税目繁多、税负较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对税收进行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行为发生前,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一切可选择性条款,实现节税、减税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但现实中,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只片面追求降低税负,而忽视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这就极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最终得不偿失,甚至给企业带来名誉上的损失。具体而言,税收筹划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其未来的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指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及时识别风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型

(一)企业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对税收筹划概念认识偏差的风险

目前我国部分公司对税收筹划的认知尚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为了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偷税、骗税等不法手段,违背了税收筹划是以遵循税法为前提的实质。另外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如果不能全面及时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就会失去很多应享的待遇,增加企机会成本。比如,某企业的分公司属高新技术产业,则该公司可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将总公司的部分收入转入该分公司,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对税收政策操作不到位,也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从而产生风险。

2、税收筹划实施者能力水平有限的风险

制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及其最后的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认知与能力水平,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会、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有较透彻的了解,那么其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反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较大。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会、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较大。

3、税收筹划方案不科学导致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现实,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缺少全局观念,政策理解不准确,导致税收筹划的成本大于收益,违背了成本收益原则。如在企业改制、分立、合并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优惠的操作问题,是选择总分机构的形式还是母子公司的形式,需要企业进行分析。如果不能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就容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我国的税法尚不完善,国家常通过企业的税收筹划了解税法的缺陷所在,制定一系列的反避税措施。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或为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税收政策也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果纳税人无法正确的理解新调整的税收政策,并及时针对这些调整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就有可能使原来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为违法,这样不但不能给公司减轻税负,甚至使企业的纳税信誉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

2、税务执法不规范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需经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企业与税务机关间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税务机关与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税法理解存在差异。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首先,企业应进行税收政策的全面学习,了解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缩小税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不能通过违反税法的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者,应加强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特定条件、空间和时间的界定条件的理解,以免错过了递延纳税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2、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管理,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及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不但要求掌握当前的税收法律法规,还要随时关注国家对相关税法条例的补充修改,因而税收筹划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须积极组织筹划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样才能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3、遵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原则。首先,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纵观全局,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避免产生筹划风险;其次,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成本小于收益,筹划方案才有意义。

4、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人员都应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加强税收筹划信息的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对税收政策变动的及时了解,合理预测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调整方案以预防风险损失的产生。

5、要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筹划人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熟悉税务执法机关的工作程序,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没有分歧,培养良好的税企关系,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合理防范风险。

总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正视风险的存在,逐步完善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机制,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企业应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保证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昌.蔡博士谈税收筹划[M].东方出版社,2007

[2]王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分析研究[J].现代商业,2010(05)

第6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商业银行;纳税筹划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以作为征税的基本依据。纳税筹划主要是指一个经营主体,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中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合理合法地调整自身的经营和后期发展目标,通过这一方法减少税务支出,谋取更多发展资金[1]。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金融衍生等具有风险的产品,受经营类别、规模的影响,其纳税筹划工作将牵涉到一定的税务风险。

1商业银行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分析

1.1税务争议风险

税务争议实质上就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有关税收的一些行为具有意见的不统一,其主要包括税务主体、征税范围、减免税等。税务争议是诸多经营主体在缴纳税金时会遇到的问题,就商业银行来说,其税务争议发生的次数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意见,解决存在的争议。缴纳税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若争议不断无法妥善解决,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税款缴纳,会产生延误缴纳税金的风险。

1.2税务申报风险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多,其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常见的税务风险无异于税务申报,税务申报多表现在少缴纳税款之中。商业银行产生税务申报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办税人员身上自身,产生这类风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办税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未熟悉掌握征税范围和减免税范围,使得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存在遗漏和少申报问题,少缴和漏缴等潜在风险会出现在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办税人员受权限制约,不能及时收集税务申报相关的资料,增加了未申报税务的风险。

1.3经营中的风险问题

受后期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内部经营中侧重点的影响,税务管理工作容易被其他管理所取代,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部分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业绩考核,其经营重点不断偏向贷款业务,在办理相应的贷款业务时并未按照贷款信息正确进行五级分类,无法预计每笔贷款业务产生的损失,由于缺乏原始数据的支持,使得税务申报工作无法开展,增加了延迟缴纳税款的风险[2]。部分银行只重视营业收入,没有对税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发挥作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1.4政策与执行风险

一般情况下,税收标准是固定的,而税收范围却是灵活多变的,国家制定的税法并未明确税收范围。这使得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存在于制度范围边界的各税收类别,均需要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判定其是否在税收范围内。受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会存在政策执行偏差的风险,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税收筹划和避税。虽说两者都是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税收支出最小化,但是两者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税收筹划是合法的,避税则是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判定税收筹划、避税很大程度取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于税法的理解或者是当地的规定。如若商业银行展开税收筹划工作,却在实际税务处理中被误认为避税,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税收收益,还会因为这类不合理做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2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银行内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目前,在诸多领域中都能看见信息技术得到具体使用的身影。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完整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地更新,日趋成熟。然而,国内税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有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其信息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日常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再加上传统税收模式的影响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齐等,使得税收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2.2税务筹划专业性不足

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就目前来说,现行的两个制度在部分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时,需要秉承两制度分离的原则。目前,最新所得税法与原有税法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率,提高了费用税前的扣除标准,还进一步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随着制度的变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工作的难度,使得其工作内容愈发复杂,受商业银行内部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影响,很难保障税务筹划的专业性,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失败。

2.3内控体系未健全

各个经营主体在实际经营时,想要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就需要发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部分管理人员未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受管理层不重视以及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类型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处于不足的状态。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出现漏洞。同时,就部分商业银行的税务管理机构而言,与之相应的分配、考核和奖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方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一些分支机构的税收工作均由总行负责,使得部分分支机构不重视自身的税务支出。

2.4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意识较弱

就目前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国内各大银行和国外诸多银行的双重压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增加收入,但并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不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3税务风险防范下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3.1积极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其规模非常可观且发挥了较好的效用;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之中,让商业银行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工作开展带来的便利与优势[3]。内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商业银行管理层需要根据税务相关的新要求,结合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税务信息化系统,并将税务信息化系统有效应用到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诸多税务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税务内容,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为保障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为方便沟通,可以建立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平台。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分享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税收筹划措施。

3.2加强税务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纳税筹划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筹划工作人员的能力。想要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专业税务团队的支持。首先,需要从前期的人才引进入手,通过考核引进人才的财税专业知识,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为专业团队的打造奠定基础。其次,由于税法的更新速度较快,商业银行还要加大对税务团队的培训工作,要求其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和要求,并掌握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避免高质量专业人才出现流失情况,需要制定晋升机制,保障人才能够留得住。

3.3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和管理内部员工,让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层和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这能保障税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考虑到内部各员工的情况,制定员工均认可的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促进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3.4推进商业银行全体人员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想要保障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强化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让风险防范能直接落实到具体的纳税筹划之中,发挥防范手段的作用[4]。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升对于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责任,避免风险发生时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此外,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建议商业银行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税务风险进行细分,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性质和用途,将税务风险划分为收入类风险、费用类风险、成本类风险、利润类风险、资产类风险等,结合差异化的风险类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制定对应的评估指标,设置纳税金额风险临界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旦出现纳税金额高于临界点,则可以自动引发系统报警,并从风险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应对模型,为银行制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财务战略调整等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也能够切实提高银行的税务风险抵御能力。

3.5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并提高执行力

税收筹划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计税依据、纳税人以及税率等。纳税筹划工作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按照税收政策和制度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例如,在针对个人所得税展开筹划工作时,需要明确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最新税法,掌握税收内容、依据、优惠等诸多内容,进而规划出多个税收筹划方案,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做出对银行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如若未熟悉掌握税收相关政策,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将难以开展。

3.6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首先,简化业务流程。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销售方式相对复杂,而税务管理贯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作为基础保障。因此,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建议商业银行简化业务流程,有利于税务会计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应纳税额,确定作业环节当中的税务风险节点,不仅可以防范税务风险,还能够避免偷税漏税等问题。其次,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和市场上其他现代化企业不同,在制定税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在税法范畴之内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例如:鉴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趋于种类多元化发展,会计核算内容也相对繁琐,一旦出现数据归集错误或计算失误,会直接影响银行后续的税务筹划工作。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并执行税额核算制度,基于计税单位和计税价格开展应纳税额核算工作,保证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提高税务管理水平[5]。最后,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税务会计岗位层面。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是商业银行控制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商业银行将税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建立税务管理小组或部门,配置更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分别开展税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咨询服务等工作。通过细化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人多岗”的问题,也能够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差异化的岗位层面,充分调动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既定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税务风险防控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势必会面临缴纳税金的情况,受银行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纳税筹划工作还将伴随税务风险。纳税筹划工作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较多,如税务争议、税务申报、经营风险等。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落实,才能在税务风险防范下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影.商业银行纳税风险防范[J].纳税,2021,15(01):49-50.

[2]刘苏.基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31-32.

[3]方小钦.商业银行涉税行为及纳税筹划探析[J].财经界,2020(23):230-231.

[4]张先富.农村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03):120+122.

第7篇

1.1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最小的支出换取最大的收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机器智能化发展,不断加大税收才能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有必要把税收当作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税务管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尽量降低或节约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税收成本和费用,减少任何可能的损失,来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利润。

1.2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其渗透到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中,逐渐提高税政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促使企业不断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减轻税收负担,减少现金支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纳税意识的提高和税收筹划就变得极为重要。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税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税收、财务制度,及时掌握动态税收信息,提高企业的税政管理水平。

1.3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对不同行业、地区规定了不同税收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在做出经营决策之前一定要全方位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负上的差异,结合本地区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如,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按所发生费用的150%加计扣除所得税;规定技术转让所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2做好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税收政策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通过税收筹划可以降低纳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

2.1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有的行为,离开了资金都是一句空话。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二种: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权益资金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经营期间不要求偿还本金,没有财务费用的支出,但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之后,产生的全部税负由企业自己负担。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从而能够减轻税负、合理避开部分税款。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应对不同的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筛选,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企业运营模式的筹资组合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节省开支的目的。

2.1.1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选择。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通过增加资本金的方式进行融资所支付的股息或者红利,不能享受税前列支的待遇,要在企业自己的税后利润中分配,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在对这两种筹资渠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不同的筹资渠道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大小,经济效益的多少,还要考虑最终企业所获利润的高低。

2.1.2融资租赁的利用。融资租赁是企业融资工具的创新,为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不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就可使用资产,并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又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用来抵扣当期利润,同时可以通过租金的平稳支付减少企业利润,减轻企业税负。因此,融资租赁越来越成为企业在税收筹划战略中备受青睐的方式。

2.2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税收优惠,来进行投资决策。地区不同,如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区投资,可获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组织形式不同,如个人投资,只对其投资经营采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停征企业所得税;行业不同,如投资兴建产品出口企业、兴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也会给予税收优惠。

2.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会计准则中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增加前期扣除费用或推迟收入确认以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等。如在税法和现代会计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对存货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就能加大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减轻税负、增加税后利润的目的;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增加税前扣除费用,节约所得税费用,不仅可以减轻税负,还可以增加现金流量。

3做好企业税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做好税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国家的税务政策不仅多,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做好税收知识的培训工作,让大家及时了解税收动态,掌握最新税务知识,筹划一个适合自己的纳税方案,同时对高层和员工的培训也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税收观念,企业税收管理不但是财务的一个问题,而是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问题。

3.2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税收筹划需要企业管理层多方协调与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税收涉税风险与控制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管理的关系,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管理目标。

第8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总公司;纳税筹划;差异;风险管理

新的发展环境下,伴随着税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变得越发精细化,企业需要借助有效的纳税筹划,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税收负担,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税法在相关政策上有着不同要求,例如,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在纳税筹划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有关人员做好分析和研究。

一、集团公司与总公司概述

集团公司通常会建立多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在独立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同时,也需要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子公司在需要设置独属于自身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体系,自主承担经营范围内的债务,财产相对独立。总公司设置的分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的民事责任必须由总公司承担。相比较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总公司名下的分公司设立流程简单,只需要进行登记,办理营业手续即可,并不需要如同普通公司成立时一样进行层层审批,也不用设置复杂繁琐的决策机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过与子公司不同,分公司通常无法享受所处区域内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集团公司与总公司的纳税筹划差异

子公司和分公司不同的法律地位会对集团公司和总公司的税负产生直接影响,集团公司设置的子公司本身属于独立个体,需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债务,除了与母公司的归属关系,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公司,因此能够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从自身的税收特点出发,实施纳税申报工作;分公司则不同,其本身与总公司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也适用统一的税收政策。集团公司与总公司在纳税筹划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这里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一)集团公司纳税筹划优势一是所得税筹划的优势。第一,子公司在税收法律方面具备独立性,不同子公司适用不同的税率政策,当其税率低于母公司时,子公司可以享受自身所在区域的优惠政策,降低自身的纳税税率,减轻税负;第二,集团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属于独立企业法人,纳税义务分离,可以借助转移定价、转移管理费用以及转移利息支付等方式来降低税负;第三,集团公司子公司经营的业务各不相同,公司盈亏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不能进行合并纳税。针对这样的状况,集团公司在推动子公司之间盈亏抵补的过程中,应该在集团内部做好引导工作,鼓励盈利的子公司对亏损的子公司进行并购,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利润来抵减亏损,降低所得税应纳税额。二是消费税筹划的优势。集团公司模式下,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来降低公司整体需要缴纳的消费税。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产品销售服务单独出来,建立相应的销售子公司,这样当母公司将产品转移给子公司时,可以提前缴纳消费税,子公司如果将转移产品放入市场进行销售,不再需要缴纳消费税。集团内部的产品转移价格必然低于市场价,消费税税基小,需要缴纳的税额少,总公司与分公司之前的产品转移不用缴纳消费税,但是当分公司将产品对外销售时,需要以产品市场售价作为消费税税基,需要缴纳的消费税税额更大。

(二)总公司纳税筹划优势一是所得税筹划优势。总公司模式下,企业可对纳税进行合并申报,可以实现盈亏互抵,从而减少应缴纳的税额,以新成立的公司为例,若经过市场调研和预测评估,设置新的公司可能出现亏损,则应该采用分公司的形式,因为对于总公司模式下的分公司而言,即便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状况出现亏损,也可以借此冲减总公司的所得税,对比子公司,分公司在亏损抵补方面更具优势。二是增值税筹划优势。总公司组织形式下,增值税筹划的优势比较明显,当总分公司处于同一地区时,可以对分公司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总分公司内部的产品采购转移不需要进行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使得纳税筹划工作变得更加方便,更具优势。

三、集团公司与总公司纳税筹划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和总公司两种模式在纳税筹划方面可以说各有利弊,从企业的角度,应该将两种模式的税收优势进行综合考量,将公司建设成本、建设手续、利润分配、管理需要及行业状况等全部考虑在内。集团公司和总公司模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当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同时,适用的组织形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对组织形式进行选择时,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强化风险意识以政策风险的防范为例,纳税人在开展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使得纳税人充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掌握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分析,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强化沟通交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要求纳税人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确保自身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合法的基础上开展,避免涉税风险。同时,纳税人应该加强与所在区域税务机关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把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合法性及合规性,以此来实现对于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纳税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及时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来对纳税筹划工作进行调整,降低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关注税务税务机构专业素质高,能够帮助企业集团公司和总公司更好的控制纳税筹划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税务信息,使得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取节税收益。通过税务,公司能够将纳税筹划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通过风险规避、风险防控和风险转移等手段,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对策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税收筹划就是采用严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是对企业支撑的有效分配,以及进行合理的融资管理,进而对企业财务管理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一、企业税收筹划应用意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合理税收筹划能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潜力而言,盈利能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税后的盈利大小对于企业而言才具真实意义。

(一)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从企业的本质上开看,企业一切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税务筹划工作也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要寻求降低税金的方法,但同时降低税金的缴纳需要建立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合理地去对企业的税务进行筹划。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过市场化的改革,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也能够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增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符合优化产业结构与投资方向

企业之所以能够通过税务筹划来降低企业的税金支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通过税务的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引导。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鼓励企业进入到产业机构调整之中,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家促进产业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式,企业的税务筹划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转型。

(三)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税务筹划工作实现了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税务筹划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变革,需要通过高水平的税务筹划工作提升企业经营的活力,使企业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涉及到了企业的法律水平与权责划分,因此提高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在某些程度上来看就是提升企业的法律水平,促进对企业内的权责进行合理的划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就是对法律有一个的清晰的认识,同时企业内部的权责划分也要明确。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企业税收筹划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识不清,重视不足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于税收筹划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其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加上我企业业中税收筹划的应用概念发展的时间较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及时进行学习了解,导致在税收筹划方面有着错误的理解,更未能意识到税收筹划对于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盈利的重要性。故而导致税收筹划收效甚微。

(二)税收筹划不够灵活

企业的规模都很大,多数企业税收筹划不够灵活。所涉及到的经营范围从民用到军工无一不包,因此需要很多子公司来分担企业经营管理的压力,一方面可以扩大公司的规模与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把企业的风险分散了起来,不可否认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子公司的增加,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在增加,会给公司的资金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很多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无法保证,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三)企业税收筹划存在一定风险

税收筹划是企业执行税法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是违法行为。不过就现阶段看来,国内部分企业错误的认为税收筹划只是单纯的少缴税或是不交税,所以导致其在实际税收筹划时出现了一些风险,影响恶劣的还遭到了法律的制裁。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企业并未深入的研究税收筹划的风险,尤其是部分工作人员税收筹划能力有限,也产生了部分人为的风险因素,这些企业均要求予以高度关注,只有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管控,方可切实发挥出该项工作的作用。

(四)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较少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管理过程中,往往缺少专业人才进行统筹管理,导致企业的税收筹划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尤其是税收筹划缺乏必要的成本意识,具体的工作人员对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也较为肤浅,尤其是近年来没有深入的了解国家实施的营改增等税收政策,导致税收筹划工作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三、企业税收筹划应用相关优化策略

(一)遵循税收筹划原则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原则,才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发挥税收筹划工作的积极作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首先要确保各项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合规,同时在税收筹划上注重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做税收筹划依据,遵循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原则。其次,在选择和运用税收筹划方法过程中,应注意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共同推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注重目标的同时,企业税收筹划也应对成本效益予以同等重视,充分遵守财务决策,最大限度地提升税收筹划价值。

(二)克服体制僵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的最大问题就是体制的僵化,这一点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也要特别的注意。这就需要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实时的关注,灵活的对税收筹划的手段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税收筹划调整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布局,不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发生冲突。

(三)建立健全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税收风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所有员工对税收风险管理认识的重要性,要明确岗位的职责,优化企业税收管理及制定方案。笔者认为,可以构建税收政策与法律变化跟踪机制,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准确把握企业税收筹划业务关键点,并建立关键点责任人及其责任单位。其次,定期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风险,企业可以有效应对,降低税收筹划风险带来的危害。此外,在税收筹划实际执行中,企业要制定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目标,并且对于可能引风险的因素能够有效的识别出来并且给予关注。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环节的执行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也能及时发现引发税收风险的细微因素,从而达到有效防控风险的目的。

(四)形成税收筹划合理

全面性与综合性是企业的税收筹划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要将该项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积极形成税收筹划的合理。企业可以单独设置税收筹划部门,也可以在其他部门设置,税收筹划部门主要用来组织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讲其他部门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调动起参加到税收筹划当中。此外,还应当要科学制定税收筹划制度,对有关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全职予以明确,统筹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同时还需要增进与地方税务机关的联系,定期邀请税务部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发挥出税收筹划的效果。

(五)提高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税收筹划质量和税收风险防范质量。因此,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对自我的要求。不仅需要对税收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对涉税方面的税收政策及法律制度有所了解。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税收筹划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培训计划,给税收筹划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掌握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了解市场发展的新动向,牢牢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税收筹划工作人员自我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整体税收筹划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确保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降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四、结束语

税收筹划是企业的重要财务工作之一,需要科学筹划,做好相关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筹划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制定高效的税收筹划优化策略,完善税收筹划对策,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吴春红.纳税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