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设计的专业

时间:2023-10-09 16:14:45

导语:在建筑设计的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设计的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给排水专业;建筑结构;暖通电气;专业配合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结构和设备(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三个基本专业,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因此,建筑设计是一个多专业、多程序的复杂系统工程。

建筑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等,其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它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水、热水的供给和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而消防设计则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意义重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处理好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与建筑、结构、电气及暖通专业的相互关系及配合,以确保整体设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1、给排水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建筑专业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和龙头专业。一个项目从方案伊始,建筑行业就统筹全局,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应该主动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仔细阅读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物基本情况,包括建筑物功能、面积、层高、层数;总给水和排水位置、用水人数;耐火等级、防火区域的划分、防火门及防火卷帘位置等情况。并且要特别注意与给排水设计有较大关系房间或位置的布置情况,例如:泵房、厨房、卫生间、设备间和管道井等。

掌握以上资料后,按照给排水相关设计规范,进行用水量、排水量、消防水池等的计算,向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提交泵房、蓄水池的平面布置尺寸;设备维修空间、层高;门窗要求;防火要求。给水管道、排水管道进出建筑物位置,预留洞尺寸;排水沟尺寸、位置;吊顶内消防给水管道位置,管道井尺寸。水泵、水箱位置;基础尺寸、高度。屋顶或水箱间水箱位置、尺寸等。

在很多建筑设计中,给排水设计都是在建筑专业设计完毕后,依据建筑施工图开始设计,这就可能导致放置给排水设备的空间十分有限,出现管道难以布置、设备难以检修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导致建筑专业甚至其他专业重新修改施工图,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合理的设计流程应该是建筑专业设计的前期,给排水专业就要与建筑专业相互沟通和协调。

2、给排水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

结构专业是建筑设计的骨架,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在建筑施工时,为避免对整体结构的破坏,结构专业一般要求一次成型,严禁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再进行开洞操作,所以给排水专业要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在设计前,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应该主动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仔细阅读研究每层结构图,了解结构概况:包括每层结构图,含梁宽高尺寸、柱子断面尺寸、剪力墙位置和墙厚、梁柱和剪力墙与轴线关系;结构板标高和板厚;剪力墙开洞平面尺寸及洞顶标高、洞高;暗柱的尺寸结构形式;基础做法及尺寸、标高;沉降缝和伸缩缝位置;特殊结构形式应注明,如钢结构、无梁楼盖等。

给排水专业在方案确定后应及时向结构专业提供所用设备重量及基础的荷载(包括水泵、水箱及水处理设备和基础预埋螺栓要求;蓄水池的尺寸、高度);检修孔、爬梯;水泵管道穿越水池的孔洞要求,预埋套管要求;在管道须穿越梁、楼板、剪力墙处,要求结构专业预留孔洞。此外,给排水设计师不仅需要了解结构的做法,还需清楚给排水布置容易与结构冲突的地方,例如:管道井有梁布置、排水管道与基础、给排水立管与结构梁、管道与梁等。

3、给排水专业与电气自控专业的配合

给排水与电气、暖通同属于建筑设计中的设备专业,三个专业之间更要相互配合,相互提条件。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给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电能来维持,而电气专业的供配电设备间一般不允许给排水管道穿越,以防止管道漏水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给排水专业与电气专业的配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应向电气专业设计人员提供泵房内水泵的台数、装机容量、备用情况和供电电压;泵房照明要求;水泵检修时起吊设备用电功率、电压等资料。此外,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还需向自控专业提供各种动力以及电信号条件:例如湿式报警阀、信号闸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消火栓、电热水器、热泵等资料。

而电气专业设计人员需要向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提供电气用房的给排水及消防要求;柴油发电机房要求、柴油发电机外形尺寸(做水喷雾的情况下,需要发电机的外形尺寸)、油箱间的布置等资料。

4、给排水专业与暖通专业的配合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给排水管道与暖通空调管道交叉较多,由于暖通专业中的风管(空调水管)尺寸比较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很容易与给排水管线冲突,这就需要两个专业,甚至建筑和电气专业等其他专业参与协调,避免管道打架。

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向暖通专业设计人员提供水专业设备用房对通风、温度有特殊要求的房间位置和参数;由动力专业提供热源时,所需的耗热量;采用气体消防的防护区灭火后的通风换气要求等资料。

暖通专业设计人员应向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提供暖通机房各用水点、排水点的位置、水量及用途;冷却循环水量、水温、冷冻机台数及控制要求;宽度超过1.2m的风管位置、高度;不采暖房间的部位、名称等资料。

5、结语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两者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建筑设计行业也得到发展,也使给排水技术越来越成熟、系统越来越完善;另一方面,给排水设计技术和系统的优化也对整个建筑设计起到促进作用,例如,给排水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是建筑设计节能减排环保的重要方面。

建筑设计既是各个专业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通力合作的过程。随着建筑物的形式越来越多,人们对建筑外观和内部设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给排水专业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设计的相关知识,也应该熟悉其他专业的设计常识,清楚给排水专业容易于其他专业起冲突的地方,及时准确的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各专业系统布置更加合理、有效。此外,在建筑设计各阶段过程中,每个专业图纸的改动是不可避免的,改动后不同个专业设计人员应及时沟通,尽可能早的把问题解决,不断完善设计图纸,确保整个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贾斗蒲.《建筑与给排水专业配合问题浅议》[J]. 山西建筑,2001, 27(3):117-118.

第2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5-02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繁荣,其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各种要求,以作为制定、评价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方面则已逐渐显现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比如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受教,而不需要的技能学校则在大量传授,这充分显示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根据自身特点,紧扣职业教育这个主题,突出技能性特色,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

二、原计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高职教育刚起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原教学计划主要是以类似本科的学科化体系来建立的,这显然与高职教育中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冲突,如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叠,部分课程与就业结合不紧密,部分课程学时过长等,这些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系统研究。

1.课程设置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原教学计划中,[注1]将本科的许多课程引入进来,其课程目标以及对学生本身的要求均与高职教育相悖,具体问题如下:老建筑再生、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英语,这些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技能训练,其目标也是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原计划将它们列入选修课中,占用本来就不宽裕的高职教育总学时;Sketch up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应用较广泛,但是计算机建筑绘图没有这部分内容;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并没有统一要求;3dmax绘画是效果图制作领域的专业软件,并不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2.学时和进度

原计划中学时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版块之间的学时比例过于平均,这对于只有3年学制的高职教育来说,无疑是重点不突出,对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其次是每个版块中课程较多,且相关度不强,没有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编制到最需要学习的一些章节中去。

进度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有的课程作为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和补充,需要放在前面学习却被放在后面,从而导致缺乏与设计课相结合的机会,如景观设计原理:有的学期的设计课程太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其主要问题如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作为专业的最基本课程分在第一、第二学期安排,会影响到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背景;建筑历史对学生来说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放在一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景观设计原理对于建筑设计的总平面设计作用较大,但放在最后一学期学习,显然不能使课程与建筑设计结合应用;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及材料这三门课集中放在第三学期,再加上建筑设计课,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

三、教学计划的编制

在对原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新教学计划以“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作为编制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按照“增减与分类”、“开放与渗透”两大核心的改革理念,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注2]

1.价值导向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应通过对建筑行业的深入调研,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资料,才能有的放矢的确定所学课程。

除了就业市场以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所谓全国教育一盘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采用本科的课程体系来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适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个问题正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各专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往往不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而把职业教育变成“压缩饼干”式的本科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在学习基础、态度、就业定位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如果老师不研究学生特点,将适用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照搬到职业教育中来,那么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对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作为评判标准,搞清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

2.核心理念

在教学计划的编排过程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增减,并根据各课程的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成若干系列。主要思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现有部分课程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然后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分为三大版块:职业基础课程、建筑技术课程、建筑技能课程。通过“增减与分类”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哪些课程的问题。

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对学时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使三个教学版块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总的看来,“开放与渗透”主要是解决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问题。

第3篇

【关键词】电气设计;可靠性;智能化布线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也迅速增加,使生活用电量增长较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以前住宅电气设计的容量选择及布线等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因此就当前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 总体

1.1强电设计① 大型住宅小区独立设置10kV开闭所,每1.2~2.0万户设一座开闭所,建筑面积200~300m2,用地面积≥500m2。②室外总体根据小区总容量来确定变配电所的数量,具体采用Ⅲ型站、Ⅳ型站还是箱式变,需与当地供电部门征询后确定。如无特殊规定,优先采用箱变型式。③变配电所具体尺寸不同的供电局会要求不同,供电部门针对具体项目会有详细的尺寸要求。

一般情况下,Ⅲ型站有13m*9m和12.5m*7.5m两种规格,Ⅳ型站为15m*7.5m。欧式箱变500kVA 一台,约为3.2m*2.5m,800kVA一台,约为3.7m*2.5m,每组箱变通常为两台并列设置,箱变宜设置在建筑物的两侧或建筑物的背面等较隐蔽的场所,每组箱变距建筑物外墙不应小8m(上海市环保部门要求箱变开门一侧距住宅外墙不小于15m),距人行道边不小于1m,每两组间距不小于5m。

1.2 弱电设计

1.2.1 住宅小区总体应设置一个集中式弱电管理中心,集电信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前端于一处,便于统一管理与操作。中心机房宜设置在住宅小区内用户中心位置,并且应满足通信管线进出方便的要求。通常设于会所、门卫的一层,不应与变配电所等强磁场干扰源、水泵房及水池相毗邻。

1.2.2 小区中心机房的使用面积为:500户以下≥30m2,500~1000 户≥50m2,1000~2000户≥60m2,每增加1000 户,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宜增加10m2。

1.2.3 中心机房梁下净高不应低于2.6m;外门应向外开启,宽度不宜小于1.2m,高度不宜小于2.1m;中心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 单体

2.1 强电设计

2.1.1 低压配电间 低层、多层住宅不设低压配电间。公共部位要考虑电业熔丝盒和电表箱的位置。100A~200A的电业熔丝盒尺寸 600*500*200(宽 * 高 * 厚),底距地 2.0m。中高层(7F至9F)可根据容量来确定,条件允许时,优先设置低压配电间。高层(10F及以上)需设置低压配电间,其他单体(如会所、商场、车库等)根据需求设低压配电间。

配电间的设置注意合理布局,节省建筑面积面积,便于进出线,且宜靠近楼梯间或坡道出口。配电间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及地面经常有积水等场所的下面。

低压配电室的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0.15~0.30m,净高不应小于 2.6m,建筑横梁梁底不应小于2.3m,长度大于7m时,应设置两个出口,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门应向外开启,门宽不应小于800mm,并应大于设备宽(或深)200mm,高度不应小于2.1m,门上应装有弹簧锁。配电室应有高出所在地最高积水位0.3m的防洪措施。

2.1.2 强电竖井。低、多层住宅可不设置竖井。中高层住宅宜设竖井,高层住宅应设竖井。竖井位置应便于管线敷设,隔墙厚度应能满足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不小于 150mm。

2.1.3 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尽可能设置在门背后或餐厅不显眼处,尽量避免设在客厅内,住户配电箱暗装,箱底距地1.8m。

2.2 弱电设计

2.2.1 电信间。上海住宅设计要求住宅单体设置电信间,外地项目需与当地电信部门沟通确定是否设置电信间。

2.2.2 弱电竖井。中高层住宅宜设竖井,高层住宅应设竖井。竖井位置应便于弱电各系统管线的敷设。

2.2.3 信息配线箱。每户住户内设置信息配线箱,通常尺寸为400* 265* 120,可设置在分户门背后、储藏室内或客厅沙发的背后,箱底距地0.3m。

3 智能化布线

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无疑应满足这些功能需要。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住宅主要体现在通讯自动化、家庭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和社区服务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包括可连通公众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公用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连网来完成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信息传输。家庭办公自动化包括室内及社区内Internet 接口、共享办公系统,信息处理、文件处理和图像处理。住户可在家里进行电子通信联络、传递电子邮件、实现智能电话、智能传真和交互式会议等。物业管理自动化包括室内及社区内安防监控报警、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三表(水表、煤气表、电表)自动采集与传输、停车场自动管理、夜间巡更系统和出入口管理系统。安全是家居生活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火灾的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如能尽早检测及报警,可防止或减少人们经济和生命财产的损失。社区服务自动化包括网上购物、股票交易、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信息、网上休闲娱乐、视频点播 VOD等。综上所述,智能住宅不仅应有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和娱乐性等特点,还应具有集成的音频/视频、计算功能、通讯功能、自动化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各种独立而先进的自动化电子设备,把这些繁杂的功能集成到人们日常的家居环境之中,再由一个家庭网络连接起来,该家庭网络的基础是家居布线系统。

四、国际上把安全、健康、舒适和美作为安居装潢的四大概念,同时把符合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充分显示个性作为家居装潢三大目标。我认为,在工程实践中,伴随着不断暴露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装饰电气必将日趋成熟和发展健全;在避免二次投资造成浪费的同时,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建筑电气作专业,从无到有,由简单而复杂,发展到如今已经囊括了兼之强电和弱电在内的多个系统,并且随着以IT业为龙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业的应用,综合弱电项目的智能电气更是突飞猛进。目前,在我国建筑装饰领域,从理论到实践,从工程设计到安装施工,正在逐步走向专业化,建筑电气专业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装饰电气作为建筑电气的细化,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趋人文化。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空调专业,其他专业,衔接配合

Abstract: Large public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link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is very important, if appropriate coordin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intention to good reaction in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 drawings, the later get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nd provides the technical guarantee settlement. The author to some common and often happens to air condition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details with problems between improper, try to be summed up, the hope can remind with professional or related professional designers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o avoid or coordinate similar problems.

Key Words: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ir conditioning professional, other major, cohesion to cooperat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各专业之间的衔接配合至关重要,若协调得当,各专业的设计意图能够良好的反应在相关专业的图纸中,则对后来工程的施工预结算等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往往因为甲方对工期要求紧迫,安排预留的设计周期极为短暂,往往导致设计时各专业不能周全考虑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工作,简单机械的按照甲方提供要求完成施工图的设计。针对以上情况,现对作者短暂的几年工作经历中,一些常见又屡次发生的专业细节冲突问题,加以归纳总结,浅谈个人的一些工程设计感悟,希望同行及前辈批评指正,也希望能够提醒同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设计师在工程前期设计时注意避免或者协调好类似的问题。

从06年工作至今,作者共经历参与设计并后期跟踪配合完成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建筑面积30万m2)、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建筑面积12万m2)、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3万m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建筑面积19万m2)等大型公共建筑,在后期的施工配合中发现了一些之前设计时暖通空调专业与相关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装修等专业图纸矛盾冲突或不合理情况,简单列举如下:

1空调专业在建筑外墙外窗上的新风、排风百叶与建筑幕墙专业的配合问题

在设计阶段,按空调专业通风量计算要求算出的外墙外窗百叶面积,应尽可能的按照建筑已有外窗尺寸匹配,使之既考虑建筑外立面外型综合效果美观,又兼顾到空调通风风速不超出规范要求,尤其是从地下室接出的送风、排风井风口百叶,另外条件允许尽量减少建筑主要外立面方向的外窗外墙接管百叶,多向建筑两侧或不显眼的背面设置进风、排风百叶;作者经历的东莞市中医院和疾控中心项目就是空调专业提交给建筑幕墙专业的外窗外墙百叶尺寸及位置,未及时反映在建筑幕墙施工图纸中,导致工程后期屡次在已拆除外排栅的情况下,在建筑各个外立面位置开口及拆除已安装的幕墙外窗玻璃,不仅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而且更换后的通风百叶与原立面色差格调等都较为明显。此类工作建议空调专业提交外窗百叶尺寸条件时与建筑专业相互协调,调整百叶尺寸满足空调风速要求,并达到安装后不影响外立面整体效果,所有需设置在外立面的通风百叶均能准确反映在建筑幕墙图纸中,减少避免后期的更改。

2空调专业内走廊排烟口位置与建筑、装修专业预留配合问题

空调专业在提给建筑专业预留洞口尺寸位置条件时应尽量详细,按不同情况分别提出,避免统一要求排烟口尺寸及位置,若需要接风管的排烟井预留洞口则在提条件时标明必须在吊顶以上位置预留风井洞口,考虑到其他新风、送风、空调水管、给排水消防水管、强弱电桥架、医用气体等各专业管线较多,排烟风管预留接口尽量贴梁底开设,以便接出的排烟管与其他管道交叉敷设时不影响到吊顶的安装高度;笔者已经完成的若干项目中均有发生因预留洞口位置不当,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多次返工,本应接风管烟井洞口预留在天花下或夹在天花上下部,本应预留在天花底的不接风管排烟口预留位置在天花上部,造成的洞口多次开凿封堵,不仅影响到装修观感及进度,而且整改后的风井漏风量无疑增大,导致屋面的设备负荷也相应增大。

3空调专业冷凝水管道与给排水专业接驳问题

一般在设计专业划分时各楼层冷凝水水平管道为空调专业范围,水管井或房间内竖向冷凝水立管在给排水图纸中考虑。按规范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第6.4.18条冷凝水水管应采取防结露措施,空调专业在图纸设计时会在设计说明相关条文中对冷凝水管道保温做出要求,但给排水专业通常只考虑其专业内的生活热水保温要求,造成冷凝水立管的保温遗漏问题经常在招投标标段划分和施工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建议若冷凝水立管在给排水专业中设计时相关设计师应在设计说明中明确冷凝水的立管同样需要安照空调规范要求设置保温层,以免施工中遗漏造成二次凝露对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4空调主要设备安装位置对结构的影响

设置于非地下室区域的组合风柜、冷水机组、冷却塔、风冷热泵等体积大、运行荷载重的空调主要设备在确定位置时不仅应考虑便于配套管道的敷设安装,还需兼顾设备对结构楼板荷载的匹配,尽量将设备布置在结构预留的高荷载上人屋面区域,减少或避免在构架层及非上人屋面等低荷载区域设置设备,另外选定后的位置尽量不再更改移位。在实际工程结构主体已成型后,往往因为甲方要求更改设备类型、调整建筑平面布局功能等因素迫使设计被动调整了屋面、露台等位置的重荷载设备,联动结构专业对调整后的区域需做加固处理才能安装设备。

5空调设备功率与电气专业的匹配

空调专业设计时应尽量在图纸中将所有有用电负荷的设备按实际数量罗列在设备材料表中,电气专业则能按照空调专业所提设备功率负荷配电配线,并按照材料表所列数量核查有无遗漏。实际工程中,空调专业设计人员经常习惯性的只在设备表中罗列大功率用电设备,一些小功率或者组合用电设备(如排气扇、组合风柜中的电加热、电加湿、紫外线杀毒灭菌装置等)都未能在设备表中反映,造成电气专业配电时遗漏了此部分负荷,在工程施工阶段发现后再另行补充又无足够的用电预留量,需要在上一级回路或者较远的位置接线配电,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及施工难度,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问题。

6洁净空调与主系统的预留冷热源问题

按行业惯例,一些公共建筑中的的实验室、手术室等洁净区空调设计通常交由负责专门从事洁净区设计施工的专业公司来设计,主体设计院在设计时预留洁净空调的冷热源,洁净单位只设置末端的洁净组合风柜、风机盘管等。在作者所在的广州地区,因冬季可不供暖,大型建筑空调主机多选用单冷的离心机、螺杆机,而洁净区部分区域要求供暖,若主系统无热泵热源时需另外增加主机。洁净专业单位设计时经常无视原主系统在洁净相关区域预留的冷热源负荷,另外增加了同负荷甚至更大功率的四季常用热泵机组,不仅造成了主系统负荷的浪费,而且增加了业主方设备初投资,因此在洁净专业单位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原系统已预留的冷热源,对主系统不能满足的部分热源合理规划,增加与之关联的仅冬季使用的热源热泵主机。

7气体灭火区域与空调通风防排烟交叉问题

现有公共建筑地下室电房普遍采用气体灭火装置做消防系统,若与空调地下室防排烟通风系统交叉设置时,应按气体灭火系统实施,更改相关区域的防排烟系统,另外楼层内的各种气体灭火房间空调通风系统需与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做消防联动处理。地下室区域空调防排烟通风通常考虑节省空间及设备数量按双速排风兼排烟风机选型,同时现有消防设计中电房区域大多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当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时,与空调排风兼排烟风机的排烟工况有冲突,因此空调专业设计时应兼顾考虑气体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将电房内的排风兼排烟双速风机改为排风机,并使相关的送风机、排风机及管道阀门与气体灭火系统联动,当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时,停止相关区域送风机、排风机的工作并切断风管阀门,保证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8结语

简而言之,在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环节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暖通空调专业因涉及较多的设备重量、设备用电功率、管道占用体积空间大、各类进出风口在外立面的安装接驳位置等问题对其他专业影响尤为明显,在压缩紧迫的设计周期内如能注意到以上的几点问题,合理提供专业条件,加强各专业图纸的互相审查,则能有效完善提升图纸质量,对后期的工程施工及预算结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减少了公共建筑建设中的变更修改增加量,节省了财政投资,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优质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04-6-18)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

第5篇

建设部对于企业规模的划分认为人数在300人以下为中小型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结合其他行业的企业规模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范畴定义为员工400人以下,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设计企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行业内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众多。其次,不同于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庞大的组织机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管理层次少,生产经营较为灵活,适应性强。第三,这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区域和人际优势,往往可以利用价格优势和及时周到的服务来消化中国建筑市场上相对低端的建筑份额,可以充分发挥其填补,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很多挑战,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困境。建筑设计行业的投资主体是房地产企业。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环境的变化,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整合阶段。根据2014年度的统计数据,当前全国前50名房地产企业已经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比3年前提升了10%,可以明显地看到市场集中度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小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机会渺茫。大型房地产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不是好事。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进行跨区域扩张时,往往采用其战略合作伙伴的设计服务,而当地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只能转做低端业务。另外一方面,建筑设计行业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也已经形成,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前些年就已经开始跨区域发展和业务延伸,利用相对比较强的技术方案能力和价值链上下游的综合业务能力剥夺了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大型项目的入门资格,一些中小建筑设计院只能以低等级和低收费的住宅设计业务为主。此外,由于营销能力薄弱、方案水平一般、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议价能力很弱。特别是行业内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是由原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改制之后,部分企业的业务依旧依托政府关系和原有客户,不注重发展开拓新的市场,加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持续经营发展的理念,这部分企业往往会跟不上市场变化而无法生存。人才困境。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平台小,大项目机会不多,加之支付能力有限,造成了人才吸引力有限,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相对来说,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平台对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国内庞大的建筑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企业,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小设计机构的高端人才向这些优秀设计机构不断流动。技术困境。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普遍的技术短板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特色产品。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往往以服务当地为主,基本上什么类型的建筑产品都会开展服务,又多以住宅设计为主。虽然很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但由于业务规模有限,技术积累有限,很难持续在某种类型产品中实践创新其设计理念,形成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所以大部分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还处于产品同质化阶段,一直扮演着技术跟随者或者后进者的角色,自身缺少核心产品,前端方案创作能力也不突出。二是技术创新投入少,技术提升缓慢。由于从事低端业务,企业收入水平低,资金积累有限,只能以短期利益为优先,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往往缺少实质性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资源投入。此外,很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建设工作开展不系统,加之由于资源有限,高素质专业骨干精力难以顾及,企业技术提升十分缓慢。

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战略转型的路径

就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而言,当房地产投资高峰过去、房地产行业步入缓慢甚至是停滞增长阶段以及进一步整合的过程时,建筑设计行业也将面临一个大的整合格局。转型成功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会生存下来,失败的企业可能会消失或者分裂为更零碎的小型事务所,例如在发展成熟的国家(以美国为例)就有大量的个人(或包括几个注册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存在。这个行业整合过程时间的长短难以预计,悲观估计在“十三五”后期就能看到,乐观估计会延续到“十五五”期间。那么,针对行业市场的发展特点,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该如何思考自身的战略转型呢?模式一:特色化、专业化产品公司所谓特色化,即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专长,针对特定项目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所谓专业化,是指有效地整合资源,在相对集中或聚焦的业务领域中形成局部竞争优势。由于人员、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全线铺开,专业化更意味着寻找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隙,从而避开与大型设计机构的正面竞争。因此对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来说,特色化和专业化战略更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200人以下的设计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模式是较好选择。设计企业应寻求符合自身能力要素特征的业务领域,利用优质服务、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效应等方式实现专业化发展。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拥有技术特色和一定业务规模的设计院能在行业内占有一席地位,既无规模又缺乏技术特色的传统中小设计院,将会沦为行业内的技术劳务,并且难以长期维持此种状态。选择特色化、专业化方向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首先需要瞄准产品方向。瞄准产品方向一是需要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和产品类型的发展趋势,二是需要在本区域内拥有足够多的产品资源或是标志性的产品业绩,通过打造一些能为市场所广泛认可的特色产品业绩,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其次,需要大力提升技术实力,没有领先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方案能力,很难承接高端和标志性项目,也就很难打响自己“特色化、专业化”的品牌。第三,在打造特色产品业绩的同时需要注意品牌推广和营销,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积累行业知名度。需要说明的是,发展成为特色化、专业化产品公司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而且往往依赖一些特定资源。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公司可能会有更大概率出现在一线城市(拥有高端人才资源)或是一些特定产品资源城市(例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专注旅游地产设计的专业设计公司)。模式二:综合服务公司如果说特色化产品公司是做产品的话,综合服务公司更强调对本区域客户的高价值服务。通过高附加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保障企业发展。对于综合服务公司而言,横向适度多元、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往往是通常选择,也就是说,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企业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满足。就目前业内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很多已经开展了相关尝试,从传统的设计业务环节纷纷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就纵向而言,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积极开展了上游的咨询服务,通过多角度的投资咨询、产品定位咨询为业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在中间环节,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开展了工程服务,从简单的帮助跑各类审批手续(针对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大鳄)到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都有涉及。在下游,甚至有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充当销售顾问,帮助业主进行招商乃至产品销售等等。就横向而言,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积极抓住房地产行业整合和房地产企业去成本的机会,开展了设计管理总包的业务,充当房地产企业的设计管理部,整合各类设计资源,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公共建筑类产品,随着国内深化改革和建设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未来总承包业务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真正和国际工程建设模式接轨。这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为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成为综合服务型公司,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客户经营管理、资源整合和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设计企业充分发挥本身设计技术优势,积极通过资源整合往上游规划咨询以及适度的横向延伸,并提升自身资本实力来拓展价值链后端业务。设计企业需要坚持工程设计主业扩张和前后向一体化适度多元化战略,发展全过程多方位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在今天的市场发展环境下,这种发展方式除了需要具备多方面资源以外,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慢速发展的企业很难形成领先的客户服务优势,而更可能成为“慢鱼”被吃掉。模式三:聚焦适合自身的缝隙市场在行业发展进入到下半场,退出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聚焦未来新兴的缝隙市场也可能是个选择。当新型城镇化逐渐发展到高级阶段,新增项目会越来越少,但存量项目会越来越多,这里可能也蕴含着很多业务机会,例如现有大量公共建筑包括各类工业商业地产的节能改造服务、老旧建筑的检测翻新加固设计、商业地产用途转换的更新设计等等,都会有持续的需求。当然,对于传统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可能习惯了新建工程,对上述存量建筑的新兴需求技术储备不足、商业模式陌生,也可能习惯了做大规模的新建项目,对存量项目的零敲碎打不感兴趣。这就需要企业放开眼界,看清形势,也可能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面临的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毕竟当前先行者寥寥。

小结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年级;提高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19-03

《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一对一”指导学生为主,与学生习惯的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差异。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学生改变学习习惯,转换角色,变为学习的中心体,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能积极与人交流、讨论。

建筑学专业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通过简单功能的建筑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一、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处于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理论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处于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指导教学模式的适应期,因此低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前松后紧”的现象普遍存在

习惯了“一对多”授课方式的低年级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课堂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建筑设计》“一对一”的授课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学习习惯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中,低年级学生课后的时间安排往往不合理,缺少足够的课后自学和思考过程,无法按教师要求的进度完成相关任务。课堂上,大多学生因不想暴露自己进度落后的问题,而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和讨论,致使教师上课无的放矢,影响教学指导效果,最终导致课程设计进度的拖延,学生后期交图不得不熬夜受累。面对这样的学习压力,低年级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2.师生间存在交流沟通障碍

师生间良好的交流是保证低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往往形成以下几个影响课堂指导教学效果的障碍:第一,由于尚未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低年级学生不懂得系统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建筑理念,语言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第二,由于长期处在教师一言堂的环境中,低年级学生习惯被动地、安静地接受知识,对建筑设计课上教师给予的改进意见只会一味接受,不敢提出质疑,甚至一声不吭,毫无回应,以为这样才是安静听讲的好学生。以上问题,使得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课堂指导的理解和领悟程度,而只能按照经验重复强调关键性问题,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尖子生”的脱颖而出。

3.同学间专业交流欲望不强

建筑学专业学生间的专业交流能碰撞出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而且同龄间积极的交流和对比也能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低年级学生中以下现象屡见不鲜:第一,由于专业知识面窄,他们往往对建筑作品缺乏感悟,不会进行作品分析,甚至不敢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因此,同龄间甚至同班同学间往往缺少专业交流,“闭门造车”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悟性高的学生担心被其他同学模仿,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查阅资料的自学能力较弱

建筑学的艺术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要求学生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图书馆的纸质书籍外,互联网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电子书籍、图片或资料。虽然高校图书馆均会定期对学生进行资源库的使用培训,但因可多人共享的电子数据库资料多是文字形式的理论文献,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易于低年级学生接受的印刷精美的纸质图片书籍却受数量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多人共享。因此,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互联网的图片资料。然而,互联网资料繁杂且良莠不齐,低年级学生在缺乏对优劣和美丑的判断能力的情况下,或者无法收集到教师所推荐的优秀作品的详实资料,往往断章取义地理解作品;或者因作品资料品位不高甚至恶俗,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极其不利。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上述问题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密切相关,若熟视无睹,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将面对更多的困难,甚至不能适应将来设计院工作的要求,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停留在“一对一”的解决学生设计方案的层次上,不仅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还要更合理、灵活地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更应指导学生拟定课后的学习计划。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建议。

1.提倡1:1和1+1的时间计划

所谓“1:1的时间计划”,就是要求学生课后至少应安排与课堂等量的自学和思考时间,或者用于学习相关建筑规范,或者用于推敲工作模型,或者进行建筑构思,等等。“1+1的时间计划”,就是要求学生除完成建筑设计作业外,还应保证足够的课后阅读时间,每周的课后阅读时间应该相当于课堂和课后用于建筑设计作业上的时间总和。积极提倡上述的时间计划,既有助于确保学生及时完成设计任务,避免临时突击造成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又能对学生灌输学习主体意识,培养独立自学习惯。当然,要求学生按上述时间计划安排课余时间,反复提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投入精力,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敦促他们的设计进度,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2.以问题为驱动,授之以渔

教师按设计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问题,并传授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以设计初期的基地分析为例,教师应先介绍设计工作必须关注的若干基地环境要素,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基地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以及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授了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预设的若干问题,如课程作业的基地入口和基地道路的设置,建筑的占位与布局等。学生在掌握了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后,在新的情景下展开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尝试各种设计的可能性,在独立思考中体会探索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

3.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首先应向学生强调: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调动他们与人交流的热情和课堂发言讨论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应视教学实际和进度灵活安排课堂小讨论,包括:分组讨论和个人发言。教师参与分组讨论并给与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尤其是不爱发言的个别学生。个人发言,即:个人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的发言,发言者压力更大,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轮流参与,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这种训练。个人发言适用于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讨论结果或小组协作成果,也适用于学生个人设计方案的解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全班学生提问或讨论个人的设计方案,并给与点评。该过程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也让对交流有所保留的学生意识到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益处,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

4.促进同年级及年级间的交流

教师应该积极创造同年级学生和高、低年级间学生交流的机会。可举办年级设计作品展或年级座谈会,并邀请活跃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介绍学习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同龄人强大的带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兴趣。以查阅资料为例,教师可以邀请高年级的优等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从介绍资料阅读,到创意萌芽介绍,最后到作品定稿的全过程,使低年级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创意和设计的源泉。教师可进一步推荐专业的建筑网站、论坛和书籍,还可以大师名作为例,现场演示搜寻全面详实的作品资料的方法和过程。

另外,促进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为个别低年级的优等生建立更多的专业交流渠道,发挥其在本年级的带头作用。

建筑学专业低年级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建筑设计》是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紧密接轨的课程,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不良习惯、方法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总结《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各种不良表现、分析并及时调整修正教学教法,是极其必要的,笔者对低年级教学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和经验总结,希望有助于改善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露.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整合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邢燕,张驰.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10).

[3]余卓群.建筑学教改刍议――从评估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J].建筑学报,1995,(5).

第7篇

【关键词】 电气专业 协调配合 关键点 质量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是核心,管理是保证,只有从细节出发,在管理上精益求精,才能铸就出优质工程。通过工程管理实践发现,完整的建筑工程不是某一个专业就能够独立实现,而是需要各专业系统配合才能完成的。重视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协调作业和交叉配合,就是值得关注的细节。

1 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指导施工、现场监督、后期物业管理的重要依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加速提升、技术产品的创新换代、新工艺的优化完善,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在逐步加深,在工程实践中,建筑安装空间不断缩小,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对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愈加显得重要,需从协调好电气专业与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之间关系的角度对设计质量作出必要的控制,防止设计不合理、专业配合不到位等设计缺陷的出现,规避安全隐患,不仅能直接体现出建筑电气工程本身的质量,同时也使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并体现出科学、人性化和创新、节能性。

2 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协调配合的关键点

在工程管理实践中,从影响进度、质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简述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间协调配合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点(关键点中的详细数据要求、施工做法等均可以从相应的标准、规范、图籍、技术手册和工程经验得出,此处不详细描述)。各专业一定要积极主动配合,考虑周全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预判性和执行力,尽量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

(1)电气专业与建筑专业的协调配合,实现出建筑设计意图,体现出建筑物功能、特性(如图1)。

(2)电气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协调配合,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如图2)。

(3)电气专业与设备(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的协调配合,充分体现出设备的意图和系统功能的实现(如图3)。

(4)注意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弥补因专业间配合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工程资料如:会议纪要、设计变更等,是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是与工程同步形成、收集和整理的,均需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归档保管。因为建筑物的设计周期不长,建设周期也就几年,长期使用的则是业主和肩负着管理、运行任务的物业管理单位,当遇到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归档文件,查出隐患,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各专业协调配合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建筑设备各系统合理布局,使其功能有效发挥,安全运行,就是节约能源的条件。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做好系统匹配,就是节电的直接方法。因为电气设备节能措施的关键是系统匹配,就能够在安全、技术、可靠、能耗、投资的合理性上充分体现出节能。只靠本专业技能进行节能工作是不现实的,加强各专业间的密切配合,注重细节,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良好节能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3 结语

只有精雕电气与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细琢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物业各方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打造出百姓满意的安居工程。

上述内容是本人在住宅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对于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以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点进行的梳理总结,希望对建筑领域的同行们有所帮助。不妥之处,忘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任宏主编.《房地产开发经验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内容构成;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各门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课程的学习到解决整个工程问题的升华,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和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好该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监理或设计、造价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构成的分析

(一)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8~10周的时间进行。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在该时间段内完成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最后所取得的毕业设计成果往往只能达到以下层次:(1)建筑部分仅仅达到方案与扩初之间。(2)结构部分只能完成某一局部楼层的梁板设计或某一框架的设计。(3)结构计算采用手算。(4)施工图表达不完整。

这样的教学成果与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只能初步地了解整个建筑物设计过程的皮毛,效果不甚理想。很多学生毕业时,对施工图特别是结构图的识读能力很差,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毕业设计内容的构成分析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内容构成来看,整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建筑部分要求学生对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构造设计等。与之相关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结构部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设计的建筑方案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内容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必要的建筑力学知识等。

施工图绘制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要求把建筑、结构设计成果用施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之相关的课程有《制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从毕业设计内容构成和教学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本科教育方式的一个压缩版。

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专业的细分,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将是多样的建筑工程工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构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毕业以后很快地适应所面临的不同工种的需要,以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把毕业设计做得更深、更细,使学生能够把握建筑工程的整局,提高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使掌握的知识能够直接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

对于学制三年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比较紧张的时间内完成比较深入的毕业设计内容,按照传统的做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对毕业设计内容的分析,按照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要求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就可以突破传统的“本科压缩型”的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门课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少考虑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较强,整体性较差,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工程整体观念模糊。

笔者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制中的课程特点,剖析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体会,对毕业设计教学和相关课程提出“分解融合”、“整合提高”、“汇总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一)分解融合

该阶段是把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提前分解到各个相关课程中,消化解决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即毕业设计向前延伸。同时也让学生在各个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使各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形成连续性和系统性,即以毕业设计的内容为基线贯穿整个学制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局部学习中逐步建立和培养全局观念。具体做法如下:(1)在《制图》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和结构图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抄绘、测绘、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为施工图绘制打下基础。(2)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把毕业设计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着重掌握建筑构造和各种细部构造,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识读实际工程的施工图,对建筑施工图的表达初具概念。(3)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结构抗震》等课程中,让学生带着建筑方案进入结构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结构的布置,掌握结构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要求,掌握最新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识读能力,为最后的结构设计打下基础。(4)在《地基基础》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地基基础问题,掌握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5)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主要解决有关建筑和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的问题以及绘制施工图的方法。

在各个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较多地阅读与实际工程相应的施工图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还必须做好同各学科教师的沟通工作,在课程设计中加强辅导师资力量,才能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提高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同样集中8~10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所做的项目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整合,并从施工图设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提高。(1)用2周左右的时间对建筑方案进行细化加深,使之达到介于扩初和施工图的水平。其中包括方案的细化、构造的明确以及装修材质的确定等相关内容。(2)在建筑部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从全局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辅导,深入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用2周左右的时间,采用电算的方法解决结构计算问题,同时整理必要的电算资料。

(三)汇总完善

在前述基础上,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汇总建筑、结构的设计成果,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绘制。该过程可以让学生重新阅读同类工程实际的施工图,有比对性地绘制施工图,从而使毕业设计的成果进一步完善。

当然,要切实保证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软硬件条件:(1)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2)有建筑CAD辅助设计软件,结构CAD辅助设计软件。(3)有可供学生上机的电脑机房。(4)有国家颁布的与现行建筑工程相关的《规范》和《规程》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图集等相应的技术资料。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采用项目目标化管理方法,只要安排合理,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加完善,从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建筑结构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识图读图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将要面临的建筑工程各个工种的需要,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图示思维;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59-02

一、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通常我们认为环境艺术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门类,这不仅表现在环境艺术专业建立的基础,即现代环境科学是集中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研究领域,而且表现在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从广义上说,它是对与整个人类生活相关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以此作为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从狭义上说,它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由环境艺术的广义研究内容上,我们不难得出建筑作为人工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研究内容;由环境艺术的狭义研究内容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建筑既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又是室外环境的构成主体之一,因此建筑设计应该而且必须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且处于架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基础地位。

二、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1、强调形体组合

形体是决定建筑形象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体量的把握,体块的组合,综合运用了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用图形、体块来表达设计构思的实践途径。

2、重视空间组织

建筑是实体,实体所围合的供人使用的空间是设计的实质。建筑空间是否适合人的使用,是否给人以美感,是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筑设计课对建筑空间的教学是在建筑形体组合基础上的深化,是以实体形式来理解和感受其中虚无的空间,借以掌握用空间来塑造形体的手法。

3、注重功能组织

依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考虑不同的因素,把单元空间的组织关系做适当分群、分区安排即建筑的功能组织。建筑的功能组织是建筑符合使用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课对于建筑功能组织的分析和解决加深了学生对建筑形体和空间的认识,进而增强了对建筑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理解。

4、重视建筑与其环境的关系

建筑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好的建筑强化环境特性,促进美好环境的形成。建筑设计课程不仅注重环境对建筑的限制,而且积极寻求建筑对环境的回应,通过多种解决方案,来多角度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5、注重专业间的协调配合

建筑能够符合人的使用还要多专业共同参与设计,如结构、暖通、给排水、电器专业等,建筑能够付诸实现,更是需要各行各业的密切配合。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对于专业合作、工种配合均有涉及,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由于建筑设计课程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经验教学法。70年代以来,以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外不断涌现,如图示思维论、建筑设计计划理论、行为建筑学、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模式语言等,其中图示思维论在将建筑形体组合关系、空间关系、功能组织、建筑与环境关系、各相关专业间的交流等内容直观化为图示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很适合在建筑教学中作为理论指导和训练手段。而对于艺术类生源的院校开设的环境艺术专业,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强调图示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弥补其工科教学力量不足的缺陷,增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使其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共同增长。

三、图示思维

基于建筑设计的特点,我们通常的文字思维和表达方式不能适应其要求,因此进行图示思考,以图形表现思想成为建筑设计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学生图示思维的培养将始终贯穿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保罗・拉索(Paul Laseau)在其著作《图解思考》中,认为图解思考过程可以看作自我交谈,即作者与设计草图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流过程涉及纸面的速写形象、眼、脑、手。在从纸面到眼睛到大脑,然后返回纸面的信息循环过程中,理论上说,循环的次数越多,变化的机遇也就越多。就设计而言,设计是层层深入的,图示思维强调的是设计师在方案设计阶段如何用草图快速捕捉灵感,找出解决方案,把思考变为视觉形象,然后再按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修改、综合与完善。保罗・拉索总结了图式思维的运用,包括六个层面:表现、抽象、手法、发现、检验和激励。

四、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图示思维培养

结合图示思维运用的六个层面,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图示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围绕图示思维的培养,又能从不同方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表现是思维的形象传达,使人们能够预先看到实现的可能程度和最后的结果,因此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表现。为了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设计,需要综合的形象来表现整体,涉及最直接的感受,需要具体形象表现,尽力使观看者进入徒手画所表达的感受氛围,要借助感性的焦点,徒手草图使设计的决断兼顾到多种选择的可能。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徒手画的基本功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虽然计算机绘制效果图在真实反映环境和最终处理效果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效果图并非建筑设计最终成果的表现手段,它是贯穿在设计始终的帮助设计者分析、思考、推敲的手段,因此徒手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表现技能,更是对学生图示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

抽象是图式思维应用图解分析的手段,它包括图式语言抽象化和设计内容的抽象分析。图式语言可以看作是语言与图式表现的结合,文字语言与图式语言的区别在于所用的符号和符号的使用方式不同。图式语言的词汇常用的有识别性符号、关系符号、修饰符号,语法通常有三种形式,位置、相邻和类同。应用图示语言于建筑设计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建筑功能关系、建筑周边环境、建筑空间形状、建筑交通流线组织,以及建筑结构和构造问题之间的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应用抽象的图解分析手段,还有助于抛开表象关注问题的本质。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图解分析手段来解读设计任务书,列出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处理手段,利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审视利弊。

手法是指应用图式思维进行设计处理,这是具有启发性的设计手段。通过手法转化图解形象使其具有新面貌,可以拓展设计者的思考。建筑设计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设计手法的训练,将使其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在基本规律的运用中演化出富于个性的设计手法。

发现存在于使艺术设计成为创作的过程,包括创造和构 思成形。创造寻觅基本的发现和方案设计的独特见解,构思成形则将发现转变成图解和文字说明。威利・果登(WilliamGordon)在其著作《符号关系学》中总结了与创造才能有关的四种类型的相似,象征、直接、人体和幻想。而构思成形则是综合了理念的过程,经过构思图解和构思探讨完成创作。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最初创造性的构思理念,不断丰满充实,最终综合艺术、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成为可以实现的作品。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层层深入,使方案从最初构思一步步深化到最终定稿,使学生能够将艺术构思与技术实际密切结合,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检验是设计方案选择与综合的过程,按照图式思维的方法,检验分为表达、评价、综合、推敲。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图纸予以表达设计意图,采用共同的标准进行多方案评价,集中各方案的优点精心推敲形成新的设计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取舍将随时出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分析过程以图解表达,有利于分清问题主次,使设计过程顺畅。

激励:设计师与项目委托人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设计图的影响,要使设计草图达到激励作用,要考虑诸如个性、统一性、风格与选择性、生动与活力创造性与清晰感、方向与重点、特征与氛围等问题。现实中,建筑设计方案的最终选择权常常掌握在设计委托方手中。为使设计成果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就要做好与设计委托人的沟通。图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在于漂亮的图面效果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还在于图示语言能够很好地克服专业的界限,使设计者的构思过程和设计亮点为他人理解。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方案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表现方法的介绍来促进学生学习和使用多种表现方法,同时以学生站上讲台介绍设计方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