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

时间:2023-10-10 10:43:13

导语:在会计就业实操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本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教学计划较以前相比虽有所调整,但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严重滞后,教师仍在运用“黑板加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操实训相对缺乏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即使能到企业实习,由于企业担心泄露企业机密,也很难让实习生接触到比较深入的东西。并且大部分企业都不大愿意接受实习生。这样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来完成了,而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与真实的会计业务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真实感、立体感。学生虽然能在实训中了解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和编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能了解一些基本业务的处理和账簿的登记,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在刚接触实训课时,对最基本的会计实务,也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操。

3.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比较落后

从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来看,大多重视理论考试,不大重视实操能力的考查,基本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实操能力的考查,没有一套成熟的、合理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会导致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没有达到考核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对实际操作根本不了解,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意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满足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多数职业中职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也积极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关于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1.对准市场建专业,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市场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满足招生市场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好多家长、学生觉得做会计工作环境好,待遇也不错,所以好多家长都主张子女学会计专业,尤其更受女孩子的欢迎;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企业、工厂多,所以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当大,基于市场需求,重点加强会计专业的建设,逐年扩大本专业招生规模,为财会行业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应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一是重基础,学生要尽量掌握本专业各岗位群所必须和通用的基础知识,学到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为既有短期的就业能力,又有转换岗位和适应新岗位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知识平台。二是技能显著,综合职业能力强。本着实用、专用、通用原则,学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如点钞、珠算、会计实操能力;又要掌握与其相关专业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如收银机的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等等;三是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现、发展学生各自的兴趣、潜力和特长,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按照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特点,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重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素质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在这几年的教学计划的修改中,我们对准社会需求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删掉了一些学生难学、难懂、实际工作难用得上的一些课程,如审计、管理会计等,增加了实践性环节所占课时比例,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里就增加实操教学的时间比例;由于大多数学校机房有限,学生在四个学期里只有在一个学期里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才能接触到计算机,其他时间很难接触到计算机,所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都比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字录入和传票翻打能力,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了《文字录入》课;另外,把考证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在第二学期里开设了《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在第三学期,为了让学生对考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也增设了专门的考证课程;第三、第四学期里各做一套模拟帐,通过反复的学和练,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开辟更多的实训基地

对于文科类学生的实训,是很多学校很头痛的问题,学生除了通过模拟账来进行实训以外,其他很少有接触实操的机会。为此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联系了不少企业,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有:一个是跟用友畅捷通公司的合作,我们老师和学生参加了他们公司组织的“畅捷通公司广州、华南伙伴大比武”和“会计文化节”,也经常参加他们公司组织的一些讲座以及和他们的员工进行交流,他们也经常推荐我们的学生到他们的客户那里实习和就业。他们和我校合作的实训基地的挂牌仪式也准备在近期举行。另外我们也在跟一个第三方盘存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公司主要是帮一些企业进行货物盘点,一次性需要的学生比较多,且专业比较对口。还有也可以在场地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引进一些记账公司到学校,免费提供场所给他们办公,然后让学生来帮他们完成一些力能所及的工作,让学生在没出校门前就能接触到真正的实际工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的精神,会计专业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建立“上联下挂”师资培训基地,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旧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与一些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利用寒暑假派老师到企业实习,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6.加快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组织会计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会计专业在建立了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并配备专职实验系列的教学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为增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时代性,使学生更加适应现实会计工作中的电算化环境,为未来在会计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吴云飞.《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2010第26期第31卷

[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第2篇

1.教材缺少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往来交易的发生过程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像一些难点章节、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的章节,如投资、会计要素计价、取得、发出、转让、注销等,由于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时间久了就容易遗忘或记混。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互动教学,但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没有真正地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几乎没有系统理解全书内容的能力。枯燥的理论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扎实和稳固地掌握。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会计实训缺少真实感

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具体内容。学生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些实操通常与实际的财务工作相差很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3.教师队伍实操能力相对教学需要较弱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考虑引进一些有实际财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果这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业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在学校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对学校的教师做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考试,甚至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会职务。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其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重点是《基础会计》课程,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3.重视教学硬件建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条件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岗位实训;三是综合实训。这些实训以手工模拟为主,也可以上机操作。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前是很少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习,因此校内的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是学生锻炼会计基本技能的重点,学校必须重视会计实训实验室基本设施的建设。会计实训室应成为学生从事会计实操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演练,学会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会计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会计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送学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职学校作交流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允许非本单位员工接触到一些关键数据,所以学生去企业多是进行一些表面工作,抄抄凭证,帮忙跑跑腿,但在实习过程中最起码了解了会计工作场所环境、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联系实习单位,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财会工作环境及实际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3篇

摘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 服务产业 创新模式

校社会服务不仅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社会服务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金,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东莞职业技术性学院(以下简称“东职”)作为东莞市属高职院校,立足为东莞地区及珠三角区域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适应东莞各镇区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提供继续教育、再就业技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培训及企业咨询和记账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上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专业虽然早在办学之初就开始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但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形式单一,服务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服务效益低等问题。

如何整合东职会计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依靠服务公司的实体运作和基地网站的网络辐射,全方位展开对松山湖科技园区乃至周边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对创新东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有益,还可通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记账、企业纳税筹划、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东职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莞的地理优势为东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目前,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强力扶持。会计专业为松山湖园区及周边镇区提供全面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的个性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将这些成果或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成立面向松山湖园区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搭建更好更宽的资金技术和智力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甚至对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实现学院“建设东莞特色的面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基地

创建一个以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包括实体化企业及虚拟网络两种服务形式。实体化企业是高校与社会实质性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虚拟的网络服务作为实体化企业的一个拓展和一种补充,实体企业服务与虚拟网络服务互补长短,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会计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见图1。

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开办会计服务公司,一个模块是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记账――依法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

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

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

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

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

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

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

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

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对学校周边园区、镇区、社区的走访调查,创建一个“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一基地”指的是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2。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社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存在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让系部教师认识到自己社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参与横向课题或醒目接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请进来”是通过系部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教师体会到社会服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社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财经系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社会服务活动。东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社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社会服务,由基地负责社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提供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社会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社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三)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东莞高校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职会计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示范基地的实体模块。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间电算化实训室和1间会计手工实训室投入使用中;2间财会实战中心经过两年的筹建,已经在2015年12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还有1间带ERP沙盘功能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这些实训室在满足日常的教学功能之外,可以利用起来承接课题组在社会上接到的各种培训,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公司办公软件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岗前培训、会计从业后续培训、其他财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培训等。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累计2 590人次。

二是创立以网站为平台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在线模块。模块内容大致包括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纳税筹划、法规解析、以案说法、资源共享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

三是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实体模块。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形式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由本系负责人作为法人,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归口系部管理和运作,一方面,从有过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单,做记账或报税,按件收费,给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服务收益。另一方面,接过来的业务单,第一年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派技术总监指导工作,系里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记账和报税的实践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业务可以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独立操作,这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操的机会,为学生将来“零距离”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教师走入社会,宣传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在前三项建设过程中,伴随第四项工作的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走出校门,进入到周边的松山湖产业园区、大岭山镇、寮步镇、大朗镇等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区,或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宣传示范基地建设的目的,让外界了解熟悉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寻求合作对象,发展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第4篇

1.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不太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单薄,也缺乏针对性,理论艰深而抽象,而且,教育方式方法又简单。而很多学生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习职业道德课程,忽视政治课和职业伦理课程的学习。

2.课程体系单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设置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既不是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也不是按照技能实践或职业岗位的需要选用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实际需要相脱节,实习实训基本上也是处理账,缺乏实效性和应用性。

3.教育观念落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观念仍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会计教师没有时间和机会到企业进行培训,上课仍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缺少实操、实训等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新能力。

4.教学方法滞后。由于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或应用有限,职业学校教学手段单一,落后于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的教学是“满堂灌”,依靠黑板加粉笔。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真正接受知识,提高技能。

5.成绩考评单调。学生成绩考评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试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不能提高和检验实践能力,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

6.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然而,基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和公司对校企合作不愿真正去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很难有效。鉴于这些问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未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

二、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1.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明确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会计专业课及辅导员等有关人员。建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道德职业教育体系,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规范,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对道德问题的认识能力和职业道德判断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传统会计专业的教学观念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往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观念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而且,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也未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鉴于此,必须推进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和业需求确立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认清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改革课程体系。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存在很大问题,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以及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失调,而且,课程内容不能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和企业情况,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会计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制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的多元化需要。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当前经济和企业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课程体系一定体现校企合作精神,突出岗位实训。

4.改进教学方法。会计专业教师教学应该形式多样化,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或由学校、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三方合作,定期召开座谈会或联谊会,加强联系。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比如,开展企业专题讲座,或者去企业实习以及岗位实训等形式。与当地优秀企业联系,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签订双方联合办学协议,通过每学期定期选派学生到企业的方式,使企业提供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得到锻炼,将所掌握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去,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学校必须及时更新实训设备,积极筹建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组织优秀学生,进行会计实操和审计演练。此外,教师可以同时采用课堂演示性、角色扮演法、启发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5.成绩考评单调。学生成绩考评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试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不能提高和检验实践能力,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考核方式和形式应多样化。例如,在考核核心专业课程模块时,可以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如:《财经法规》可结合目前财政局会计上岗证的考核,《会计电算化》可结合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证考核,《企业财务会计》可结合会计证的考核。“以证代考”可以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和从业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问题;改革;创新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成本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成本会计课程也尤其重要。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对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应用型、技术型等方面的培养。鉴于此,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教师教学观念应得到更新、教学方式也要相应转变,课程创新理念得到树立,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得到推进。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核算方法和数据表格较多

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本核算方法和表格计算较多。同时涉及的核算过程复杂、连贯性和实践性较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例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包括五种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甚至包含六种分配方法。这些计算方法教师大多以表格形式向学生讲解,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本身就对数据不敏感,再加上数据间的复杂勾稽关系,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讲解的内容或混淆较多的成本核算方法,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

(二)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当前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大多还是按照传统企业生产模式进行讲解,有些内容和案例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教材案例大多为传统制造业和工业企业,而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种行业就业,因此也需要了解和学习多种行业的成本核算。其次,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系统的进步,财务专业软件的应用,成本核算效率的提高,教材中许多成本核算方法都已经不再使用,因此,课程内容与实践应用逐渐脱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带来影响。

(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传统教学方式局限于教师以板书和PPT课件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老师讲解,缺少自己动手、动脑。然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涉及到各种成本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并且各项成本费用之间涉及复杂的勾稽关系,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通过各种表格向学生解释成本分配过程,还会涉及到许多公式。即使学生在课上听懂了教师讲课内容,缺少自己动手计算,没有自己理清表格之间关系,课下也会很快遗忘。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特点,以讲授和课件结合的传统的讲课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走神,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也给教师带来了相对多的工作量。

三、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方案与创新

鉴于以上成本会计课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还需继续完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知识储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与学生“互换角色”,同时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教学的首要条件,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实务中成本会计核算的能力。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对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补充和更新,还应当掌握企业中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在教学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相同课程之间可以安排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学习,或者到企业进行实务学习和培训。

(二)重整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教学

成本会计教材内容涉及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然而,许多方法过于陈旧,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财务系统的优化,许多成本核算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企业的需求。例如,教材中的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陈旧过时的知识点删除,增加新知识点,或者选择最新出版适合学生的教材,同时结合学生感兴趣和较新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更多时间放在重难点知识上,并且案例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印象深刻,对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行为,让学生更多参与

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的现象越发明显,企业人才招聘时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学生只具备一些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传统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只具备生硬的理论知识,却不懂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处在主导地位,进行案例分析,老师更多在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划分阶段,第一阶段由不同学习小组做相关课程学习汇报或案例分析,同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提出问题;第二阶段,组织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教师解决疑难问题并作出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样的上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不仅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减少走神次数,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教学方式的形式丰富,可避免学生为了期末成绩,仅在课程结尾突击学习,教师在成绩考核方面也更具多样化。

(四)创新课程的教学手段

1.中国大学慕课和雨课堂结合使用。中国大学慕课是现有国内优质的中文在线学习平台,包含很多高校的课程。慕课平台支持手机程序和电脑客户端,其操作方便简单,教师可以在里面创建成本会计课程班级,较适用于课前准备和课后安排作业。雨课堂也是现有的智慧教学工具,其更注重课堂中的教学体验。教师可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中使用慕课,课上阶段使用雨课堂,两者结合使用,教学效果更佳。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 )课前。教师可以在慕课班级内学习任务公告和上传预习课件。该平台不仅能保存所的信息以便学生随时获取,而且可以有效了解到每名学生预习情况。可以监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并提高课上效率。(2 )课中。教师可使用雨课堂进行学生扫码签到,并且可将上课用到的课件同步到每位学生的手机或电脑上。其次,教师可以在雨课堂上设置随堂测试题,学生进行回答后会就自动统计答题情况,快速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3 )课后。教师可在慕课中上传课后作业,并规定截止时间,学生可线上完成作业并进行互评。鉴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其计算多、表格多、逻辑性强等特点,课后作业也多涉及到计算和表格,所以本课程作业在线上完成更为便捷。学生可将完成的电子版作业上传到慕课中,之后教师答案,学生之间进行互评。2.PPT和微视频结合使用。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PPT+微视频”模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用视频的方式解决较难知识点,同时微视频有相应的PPT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微视频的特点是时间较短,学生学起来不容易厌烦。PPT作为配套学习,包含重点难点,便于学生随时翻阅。成本会计课程相对枯燥乏味,教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增添学生学习乐趣,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五)建立成本会计课程实训室

成本会计课程的实务性较强,学生仅仅学习教材中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会计相关课程的实训室,提高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扎实掌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精华。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操运用两部分,学生可以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去成本会计实训室进行所学理论知识的实操运用。具体而言,实训室中应该引进当前企业应用较广的财务系统软件,同时要有进行实训模拟时所用到的企业资料背景和数据,这些数据资料结合财务软件可以为学生模拟一场完整的成本核算实训,让学生在模拟实操中巩固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实训室还应有专业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进行评价和成绩评定。

(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学校可以和当地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完专业理论知识后,经学校或导师推荐再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及实习,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内部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等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可以与企业合作举行校园成本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发挥自己所学理论,实际运用到比赛中。学生在校掌握专业理论,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使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更为有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可以建立实训室,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联系实际、学会创新,使学生在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型出色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丽.成本会计精品课资源建设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会计,2020 (03 ):123-125.

[2 ]庄媛.打造成本会计品牌金课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J].品牌研究,2020 (03 ):98-99.

[3 ]金静静.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4 ):402.

[4 ]吴红燕.民办本科院校成本会计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J].会计师,2019 (14 ):70-71.

第6篇

一、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

我校会计专业在第二学期与第三学期会安排学生在广交会(春、秋季)进行实习。服务的对象是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与采购商,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口语。鉴于此情况,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需要,在第一学期已设置基础英语课程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增设一学期每周两节的广交会英语,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使学生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简单日常英语和涉外财经英语口语,开设收银英语,餐厅英语等专题训练,使学生具备应对广交会实习工作需求的英语会话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财经类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常用信函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要与会计考证接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会计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专业的就业率。我校把考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提高通过率。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为了提高通过率,第三学期在课程上专门设置了考证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两门课,每周课时各6节,在基础会计与财经法规的学习基础上,专门针对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特点、考核要点和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的辅导,强化同步练习和全真模拟练习,帮助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供有力保障,使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知识更新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会计是随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的,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知识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会计教材的编写却常常跟不上变化的脚步,落后于其更新速度,往往有时教材所讲的知识点与现实当中有出入,内容滞后,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及时把滞后的知识更新,甚至把现实工作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胜任工作岗位。

我校每年都会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给教师,让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工作岗位的流程及分工,及时更新知识。甚至会安排会计教师到学校财务室兼职,实行坐班制,了解及熟悉会计岗及出纳岗的工作内容,增加实践积累的同时还能进行知识更新,并及时传授给学生。

四、进行专业对口顶岗实习

我校会计专业从2008年开始与广州海珠区新洲宾馆签订协议,新洲宾馆作为我校定点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每年春、秋两季广交会,学校定期定点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广交会的各个摊位进行专业实习,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实习提供平台,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学校与宾馆还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实习岗位主要以收银为主,进行熟练点钞、辨别真假币、清点库存、实物盘点、账实核对等基本技能实训。其余岗位为快餐,咖啡厅、榨汁、面点、后台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实习岗位专业对口率达58.57%。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随着中职教育深入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日益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关键性因素,而且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双师型”教师,主要途径有:从企业引进、选派年轻教师进行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与出国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聘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等方式。

第7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一、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老牌专业,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会计专业人才。据职友集网截至2016年12月8日这一年来对企业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的数据显示,会计专业近一年来市场需求量总体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季以及年底前都会有一个大的需求量。

同样,会计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还算不错,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近30天对129317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会计专业就业占管理学类4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位,占所有109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3位,其中上海成为会计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这份数据表明,会计专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刚毕I的学生需求量仍然是偏大,那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企业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薪酬待遇,所以他们觉得这个工资甚至不如一个服务员或者是流水线工人从而放弃了本专业的就业。

当然,用人单位会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水平给出合理的工资待遇。例如,应届毕业生或者是1~2年工作经验的小出纳一般的工资是在2500元以下,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出纳薪酬一般在3000~4500元,月,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会计师薪酬一般在5000~6500元,月,具有5~8年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薪酬一般在7000~8000元,月,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财务总监薪酬一般在8000元以上。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工资待遇是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职位、个人能力决定的。那么综合这些数据,按会计专业相关职位薪酬进行统计得出该专业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在3500元左右。

二、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会计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所必需的一个岗位,无论是专业会计事务所,还是各种类型的企业,甚至是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政府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会计部门绝对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掌握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会计工作人员都心知肚明,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同时,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人才的纵向培养,从一个初级会计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人员,每一步都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越久越受企业的青睐,当然薪资待遇也会越高。

对于会计专业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负责国际会计、审计、税务、环境会计、个人财务规划等相关工作的公共会计,这类会计人才一般到大型或者跨国、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最为理想,但是,这类人才也属于是会计业的顶尖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也相对较高。其次,就是普通的企业,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预算分析及税务规划等日常会计工作。再次,面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会计工作人员,如负责医院、学校、各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及财务记录等相关工作。再者就是负责政府机关单位所需的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会计专门人才。那么,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少不了教师和培训机构等,所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另外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

现在的会计职业层次分明,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较大。对于持有含金量较高证书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很快就被市场一抢而空,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但是只要通过时间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迟早都会成为该行业的香饽饽。

三、会计人才培养注意事项

第8篇

报考前提:勿本末倒置

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的专业技能学习,如果以牺牲专业课学习为代价,去博取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耽误自己的主学业。课外考证的作用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能本末倒置。

拥有期货从业资格证的毕业生王潇在应聘时就遭到了期货公司的拒绝。因为他学的专业是物流,在公司实习期间,专业上的差距使他不能很好地应付期货行业的工作。但因为考期货从业资格证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结果专业课也耽误了。在这两个行业,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王潇为此懊恼不已。

“找工作时靠什么证明你的实力?显然不能单凭每人十分钟的面试以及装帧精美的求职材料。多一张证书就比别人多一些机会。”以考证增加就业砝码,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心态。他们认为,能给用人单位留下直观印象的,无非就是专业知识和所持证书。

第二类学生,他们把考证当作拓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给自己多设置一个目标,多添加一种动力,从而充实学习生活。

第三类学生,兴趣加实用是促使他们考证的一个重要原因。想出国的,在同TOEFL、GRE鏖战;爱电脑的,努力将计算机等级证书收入囊中;好财会的,正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埋头苦读……

目的明确、条件允许,这些考证计划都是可行的(当然,不能片面地追求一纸证书,要把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那些“看到别人考我也考”“不管有没有用,跟着考了再说”的同学,随波逐流报考前需三思,因为盲目考证,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还可能影响自己的专业课学习。

此外,已经工作的中青年考证主要是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层次,给自己将来对职业重新规划打好基础。

考证三大误区

多多益善

很多学生认为证书多多益善,能为自己在求职中增加砝码。但拿着很多证书,反而可能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为由拒绝。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报考,不能盲目。

越热越好

很多学生喜欢报考热门行业的证书,认为其含金量高。其实,有些热门证书只是阶段性流行。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放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证书有效期限等有所了解,不要盲目跟风。

名牌证书等同于“入场券”

名牌证书确实能证明持证者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增加,以及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名牌证书的作用有所减弱,不再是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求职时不能把宝押在考证上,而应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培训与考试都应该围绕“技能”这个主题展开。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给自己制定一个与理论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技能培训目标,例如根据理论知识点来制定相关的技能操作点。学习时,实操的时间应该占整个认证培训时间的70%。

培训内容还要与行业的实际工作挂钩,所学知识,足以通过考试,也能轻松应付现实中的工作,这样,拿到的证书才具有实打实的含金量。

求职给我上了一课

看到某新闻网站招聘编辑的启事时,我第一时间递交了自己的简历。从初试到基础知识笔试,我都顺利过关了。面试那天,我翻出计算机等级证、涉外秘书资格证等证书。看着那堆册子,我心里很兴奋,虽然起点没有别人高,但是我有那么多“红本本”,怎么也会比别人多一分优势。

自我介绍完毕,一位考官看着我的计算机等级证说:“有这个证书最好,现在你把那个页面布局改成你认为最好看的样式。”我顿时懵了:怎么还要上机操作?页面布局以前也不是计算机考试的考点啊!我满脸通红地把网页弄成一个长豆腐条,把内容胡乱地挤在一起。慌忙之中,后面的问题也回答得一塌糊涂,我知道自己无缘得到这份工作了。

回来后,我反思自己的错误:首先,我太迷信证书的作用,职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用证书来证明的,证书不代表能力;其次,培训时没有学到扎实的操作技能,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求职失败就不足为怪了。

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走捷径,诸如为了应付考试去背题目。认真学习培训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按照任课老师制定的考核任务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参加完培训后,立即梳理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并配合实际操作。多逛论坛,多参加网上的交流,吸收别人的工作经验。培训过程中,独立完成一份符合《培训与考试大纲》要求、能体现自身创造性的作业设计,考核自己的学习成果。

跨专业的学习培训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没有坚韧的品格很难坚持下来,尤其是所选科目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吃不喜欢吃的东西,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营养”,考证也是如此。只要能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哪怕再不喜欢,也要坚持下来,这样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教师资格证、导游证、驾驶证等,在校园广告栏上,布满了各类考证培训广告。身边的朋友或受广告词的影响,或被父母安排,都已经行动起来,加入了考证一族。我也坐不住了,一定要报考两门,若是拿到了证书,一来增加就业筹码,二来显得自己“牛气”,也可在亲友面前炫耀一番。想到这里,我有点洋洋自得。秘书资格证,听起来不错。可第一堂课,我就懵了:公文写作!写作是我的弱项,当年就是为了逃避写作,我才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尽管心疼培训费用,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后来报考了茶艺师考试。茶艺,听起来多么优雅、浪漫,可是培训的过程没有想象中美好。先了解茶文化、茶的历史,然后煮水,泡茶,冲茶……一遍遍单调地重复着,让人昏昏欲睡,神经崩溃。结果,我又中途放弃了。至今,我没考取一本证书。

注册会计师:取之不易的金字招牌

在众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中,会计类最受追捧,很多书店老板表示,会计类考证参考书是所有参考书中卖得最多的,这与会计专业相对较好的就业形势有关。而注册会计师则是诸多会计类证书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被喻为金字招牌。

国贸类证书:报考族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国贸类证书一直拥有稳定增长的“学生报考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报关员和外销员。目前,报关员日益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不可缺少的岗位之一,报关员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就业一块极富含金量的敲门砖,成为很多学生追逐的对象。外销员的报考人数虽不及报关员,但也比较可观。

第9篇

关键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核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83-02

所谓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就是指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且具有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可见,会计核算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

一、会计核算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

中专学校是服务于社会的,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性人才,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与其他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中专学校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借助各种会计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才能完成会计工作的最终任务――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该将二者并重。

1.教学方式落后。当前,大部分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课堂被教师所“占据”,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方法、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缺乏“因材施教”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的追求知识的灌输,片面的强调理论教学,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掌握,只是自顾自的进行讲课,这样的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不够活跃,学习氛围也不浓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2.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当前的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甚至于把课堂教学当成唯一的教学形式,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又只是一味的注重会计理论的传授,知识输出量少,教学质量低。在实践教学方面,只是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停留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上,耽误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找工作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对毕业实习的不重视,再加上国家分配政策的改变,各种改革的深入,使得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在这段时期,很多学生都在为找工作而奔波,浪费了大量的实习时间。说到底,用毕业实习来代替实践教学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误解。

3.教材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中专学校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因人而异。正因为没有编写统一的教材,导致现在教材出处混乱,教材的质量不高,错误百出,在教材内容上,也不够精简,重点内容不突出,该简的不简,该繁的不繁。事实上,教材的选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教材的选用。

二、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途径

1.改革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一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也是沿用“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很难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都是适合于会计专业教学的,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2.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真实客观的案例,让学生有个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学生实习的,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生通过在企业和单位的岗位实习,获得真实体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会计核算能力,并且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吸取更丰富的会计信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这样的实践教学也是学生一次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起点高、设备新的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对学习内容灵活的加以利用。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这样的一个实际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并且有机联系起了工作实际。现在的会计核算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所以我们更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践,加强学生的电算化能力,让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善于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就会计专业而言,既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掌握熟练的实操能力,有超强的指导培训技能,即“双师型”教师。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去工商企业、会计事务所学习,掌握最新的、最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软件操作。会计专业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关系到学生的会计核算水平,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论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