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3:17
导语: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以聆听为欣赏手段,以审美为目标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引导他们用心聆听。在欣赏《月亮月光光》一课时,我不对学生做任何欣赏前的情境和音乐特点的讲解,而是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完美的音乐世界,让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直接流淌在学生的心里,让他们体会到这种静谧的美,让他们的想象飞跃极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让聆听过程发挥作用,让学生可以记忆旋律,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聆听,让学生辨析各种乐器,了解其音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星空》时,钢琴的独特音色,高低音的特点,是学生过耳不忘的,甚至在某个再出现的有钢琴演奏的音乐作品中,学生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这就是在欣赏中让学生注意聆听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二、以丰富教学形式为欣赏手段,以增强乐感为目标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恰当利用音乐欣赏手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1.记忆旋律。记忆音乐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我在和学生们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注重的就是记住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解其故事梗概,熟悉其歌词,然后通过初听、复听,让学生可以跟唱,最后达到齐唱的效果。在欣赏无歌词的乐曲时,我又采用了另一种记忆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每一节欣赏课都可以尽情感受音乐。如欣赏管弦乐合奏《糖果仙子舞曲》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填词,让学生可以用啦、啊、嗯等衬词哼唱。在曲子的典型旋律处完整记忆,使学生在日后再次听到这首曲子时,可以在其典型旋律处辨析它,让每一节欣赏课都有收获,让音乐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律动教学。在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运动表达音乐情感。这种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以及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感觉,训练成具有节奏的心理。在欣赏的过程中,人体变成一个能够接受音乐讯号、表达音乐的乐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欣赏中的律动就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如在欣赏《杵歌》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音乐即兴创造表演,身随乐动,学生可以用各种动作配上节拍手舞足蹈,无论动作怎样多样自由,节奏却准确无误。学生在快乐的律动中了解乐曲的节奏,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神奇。
3.创设情境表演。当欣赏音乐时,创设情境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联想的音乐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在上《雷鸣电闪波尔卡》时,让学生用玻璃瓶、报纸和树叶等材料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雷、雨、电的音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整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去聆听、去感受,最终了解欣赏曲目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小学生的思维多数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并得到美的熏陶。
三、以师生互动为欣赏手段,以启迪智慧为目标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能力;审美体验
不论是音乐欣赏的过程还是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包括了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过程。这使得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要将这些心理因素纳入我们的考查范围之内,并试图查明这些心理因素与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及效果可能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是否能给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音乐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审美期待、审美态度、音响感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形成了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过程可划分为音乐审美初始阶段、音乐审美阶段和音乐审美效果延续阶段三个阶段。音乐审美初始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注意、审美期望及审美态度;音乐审美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音响感知、直觉与通感,想象联想、情感体验以及理解认识、顿悟与共鸣等。音乐审美效果延续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审美评价。这些审美心理因素都与欣赏者是否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我们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如,根据审美注意形成的条件,在选择欣赏材料时应注意音乐作品相对于学生的冗余度,冗余度适中的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又如,根据通感能有效地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再如,基于对理解认识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必不可少,它制约着音响感知、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的质量,等等。更多的音乐审美规律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还待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一、音乐欣赏的地位
歌唱和器乐演奏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来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眼界,在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音乐的欣赏为演奏、演唱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照、模仿的范本。通过对于优秀演唱演奏的听赏,音乐演唱演奏技能的学习者可以对照出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首先要靠多听,一回生两回熟,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听得懂的。所谓听得懂音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音乐好听,可能只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感受,如果再继续听下去,逐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
二、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得到的是美的享受,马克思曾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是是对象生产主体”。
音乐都能够传达信息,这一点与普通话言有着功能上的相似性,所以,人们也借用了“语言”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语言”的说法。但是音乐不可能具有文学语言那样具体的语义学意义,音乐的感情体验却丝毫不弱于文学的表现力。
我们知道,音乐中所有的音都具有物理属性,都有其自然属性,都是物质的震动。这一点与普通语音之间的自然属性是相同。而普通语音多了一种功能属性――它具有意义,因而语言能够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而一般声音本来不具有思想感情的内涵,这思想感情的内涵,是为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赋予声音的,在习惯中积累起来约定俗成的。语音与普通声音的差别就在于语音携带了信息。
音乐语言不但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且也产生于艺术经验之中,有人说“音乐语言”无国界,这话的真理性也是相对的,中国人总是缺乏外国的生活经验,不会像外国人那么懂得自己的生活风俗性的音乐语言,不过,也有许多东西,比如,喜、怒、哀乐的感情状态之类,是人类所共有的,对于外国音乐中表态感情状态的音乐语言,人们也是能够掌握的。
音乐不具有造型性,声音是看不见模不着的,声音的物理属性是震动,没有绘画材料所具有的物理属性,也就不能使用绘画的造型语汇来解释音乐,显然音乐中的造型性是不复存在的。
音乐与视觉形象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是不能直接表达视觉形象。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通常是通过“联觉”来完成审美过程,实现作品的重建的,“联觉”指的是“部分相似和一种交叉相似的网状形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遇到这种开放性的概念。它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套对象,它提供了一种内涵的“可能性”,作品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空白”或“不定点”需要欣赏者加以补充,这种补充就是所谓的“具体化”,即由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觉的的养成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生活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养成的。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
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
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欣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5、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导入设计 语言画面 音乐主题 乐理知识
费尔巴哈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理解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感受音乐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欣赏,学生不仅能提高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高尚情操。
一、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精心设计导入
要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抓住最能打动学生的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科学设计导入方式,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欣赏阶段,顺利切入主题。例如:对内容熟悉、容易理解的作品,可以抓住“新”的特点激发兴趣,鼓励学生从熟悉乐曲中听出新意境,掌握新技能;对久负盛名、源远流长的音乐,可以抓住“名”的特点,诱导学生增长见识。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非常有名的曲子,这支曲子曾被外国音乐家称为“蝴蝶的爱情故事”,即现代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的情节,把一对古代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运用语言画面,帮助学生联想
根据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把语言和画面相结合,是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欣赏音乐的较好形式与方法。根据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或绘出一幅幅画,使学生随着音乐产生联想,要求把听觉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再辅以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例如,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时,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把乐曲表现的内容描绘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感知音乐。应在视听相结合的情境中感知音乐,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实现理解与表现音乐的目标。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先让学生想象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让学生看到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果园里甜美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而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如此当再欣赏歌曲时,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欣赏歌曲,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丰收的喜悦。又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先分主题、分段落、分形象地欣赏,再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寂静,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流淌。音乐结束了,但它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的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所应具有和正在寻找的吗?
三、熟悉音乐主题,理解乐曲的内涵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础。如挪威作曲家写作的《杜鹃圆舞曲》,该曲的第一圆舞曲以竖笛模拟杜鹃“咕咕”的叫声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摸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如果学生对这一音乐主题不熟悉,就很难理解音乐。因此,在欣赏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的主题上,然后把写好音乐主题的大张纸片展示在黑板上,由教师范唱或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或者要求学生用试唱的方法将音乐主题唱出来等,这对欣赏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在教学中,可用边听边内心哼唱,教师适当提示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及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准确把握。
四、掌握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分析
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责任,绝不能把自己当做放音员、插播员、介绍员,而应当有选择地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授学生以渔,在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上下工夫。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调式、结构、节奏,通过分析、解释、评价,掌握音乐欣赏的重难点,让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音乐,甚至评价音乐。
教师讲解要有重点地重复,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一堂课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欣赏作品包容的深刻含义。要真正体会作品的真谛,只能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可对作品的整体结构特点有大概的了解后再对作品主旋律、重点乐章、结构承转等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中采用反复聆听的方式,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边欣赏边讲解边引导,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深刻体会,仔细回味,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把学生领入音乐艺术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院校;音乐教学;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作为中专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体验音乐魅力、提高音乐素养的关键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其经过音乐家杨荫浏依照阿炳演奏,进行录音记谱制作成唱片,瞬时间风靡全国。《二泉映月》表达出旧社会盲艺人的内心情感。这首作品展现出我国独有的民间演奏技巧和风格,充分体现了二胡艺术的魅力。教师在《二泉映月》教学前,可以提前播放一遍乐曲,使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魅力,强化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又如《茉莉花》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哼唱《茉莉花》,使其感受作品带来的音乐美感。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茉莉花》歌词为基础,展开充分的联想,实现音乐思维的拓展,以此锻炼其音乐创新能力。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聆听。聆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然而,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音乐欣赏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直观感受感受音乐情感;二是学生基于多角度,尤其是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生活经历等方面,进而把握乐曲的情感。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使其形成聆听的习惯。中专生初步聆听音乐时,会产生朦胧的感觉,随着聆听的深入,就会慢慢体验出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但仅仅聆听相同类型的音乐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激发其音乐欣赏的兴趣,使其感受不同作者、不同作品带来的音乐享受,从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关键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对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加深其对音匪枷肭楦械睦斫狻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中专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现更多的音乐作品,并实现音乐和视频的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通过幻灯片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乐曲前,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聆听不同的画面和音乐,使其深入感受各段音色的力度,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春江花月夜》中月亮缓缓升起、水波荡漾的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是在对音乐的鉴赏活动中实现的,音乐把人类所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凝聚在它的艺术形式中,成为人类文明的外化。而音乐的美育功能则是通过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将其呈现美的信息反射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内化为人的审美意识,而这一点又正是音乐教育本身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要求教师必须把音乐教育与音乐的美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音乐的美育功能有哪些?怎样才能使之与欣赏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试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审美功能欣赏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也就使它因而美化。”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建立正确的、健全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注重音乐的美育功能并使之与欣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敏的感知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着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它利用声波这种特殊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主要表现在音乐艺术对人的情绪、情感有着巨大的诱发和感染力。如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以磅礴的气势号召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瓦格纳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以其雄壮崇高之美鼓舞了多少热血儿女为了革命理想奋斗,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马思聪一曲《思乡曲》又唤醒了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有着语言不可比拟的力量,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便全副武装地登场了。”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
1.以形式的多样化,培养灵敏的感知力
先是音乐中音的排列组合的多样化,节奏的变化,其次是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再次是调式调性的变化,如西洋的大小调式、中国的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等等,从而把各种风格的作品表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种多样又是有规律的,正如建筑一样,虽然丰富多样,但也必须遵循建筑学的规律来设计和施工。音乐上也是这样,如作品《梁祝》结构为奏鸣曲式,但它必须和其表达的内容相吻合。从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才能用小提琴把中国这古老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成为经典之作。
2.以音乐形象的特异性,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形象寄予着作曲者的深厚感情,是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的外化和结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特异性来分析作品,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因为音乐在反映生活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生活的具体性相联系。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首先表现为形象塑造的模糊性,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不同,音乐的语言是由不确定的意向的音响组成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通过物质中间媒介(人声、器乐等)来表现构成的幻想,它并非客观事物本身,不能直接展示现实的空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节奏、旋律等去象征。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中的琵琶领奏好像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如众人的应声和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表现得生动有致。在欣赏这一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领略我国古代音乐作品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表现也表现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具体性一面。例如:琵琶作品《十面埋伏》所弹奏表现的刀剑撞击、金鼓齐鸣、人呼马嘶的音响,逼真地描绘出古代战场上浴血搏斗的氛围和场景,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和具体性。再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时,可引导学生从剧中音乐形象来体会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剧中的“喜儿”由单纯、活泼的形象转化为坚强、成熟的音乐形象在《北风吹》和《我要活》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以意蕴的丰富性,升华主体的精神境界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阶段的必开课程,是完成小学生德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要创新方式方法,改进教学策略,首先,要以乐教为基本原则,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最后,要适时评价学生,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儿童的德育美育教学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依旧存在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目标混乱等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讨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内涵
音乐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少年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学是艺术的感知,是以听觉的直观感受为基础,感受音符的跳动,音节节奏的变化,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作为初级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欣赏教学,通过对接近儿童认知体验的音乐音频和视频的播放,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的美感,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挖掘小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鉴赏力,养成良好的艺术习惯,为部分学生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奠定基础,也为绝大多数学生培养音乐鉴赏的感知力。在教学内容上,小学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以音乐播放为素材,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元素鉴赏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第二,通过音乐鉴赏,让小学生对最基本的音乐常识有所了解,能辨认常见的音乐题材;第三,通过音乐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辨认常见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讨
1.以乐教为基本原则,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音乐专业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必须要让小学生对音乐鉴赏和学习充满兴趣,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创设情境,营造起浓厚的教学氛围,用激情感染学生,用艺术熏陶学生。小学生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又缺乏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教学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鉴赏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从研究学生开始,认真备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了然于胸,有针对性地选取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对症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以殊胜的效果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趣味性,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如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具体可感知的绘画艺术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只靠听觉感知的音乐艺术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音乐与绘画高度融合起来,用丰富形象的画面感描述音乐,营造多元立体的艺术氛围,在趣味横生、欢快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2.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可一蹴而就,把过于复杂和高起点的音乐知识强加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和音乐常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切合小学生的熟知范围,选取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或者动画音乐,在带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传递音乐知识,普及音乐鉴赏常识,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感知力。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差异,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天赋较高,有一定家庭影响的小学生可以适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和赏识教育,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音乐鉴赏学习,对于音乐感知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音乐作品开始,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3.适时评价学生,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很在乎教师的成绩评定。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多采用激励教学机制,通过适当的适时的鼓励点评和肯定评价,带给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可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重点不突出,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中利用一定量的时间回顾反馈教学内容,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内容及时巩固,强化认知。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或者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回顾学习内容,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王燕 单位: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洪艳.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新课程(上),2016(07)
[2]黄春霞.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6(23)
[3]李红兵.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16(07)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音乐教育强有力的手段。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呢?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听的教学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听的过程、听的艺术。因此,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老师精讲以外,必须让学生反复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首先,倾听音乐作品的旋律。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要手段。旋律的雄伟、温柔,优美、舒缓、跳跃等都是为表现不同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所服务的;旋律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也是受特定的音乐形象和艺术思想所制约的。旋律的这些含义,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听才能感受到。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哀怨深沉而激昂悲愤,具有鲜明的江南音乐的特点,盲艺人阿炳通过此曲既倾诉了自己一生种种苦难遭遇,又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控诉抗争,这种特点只听几次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受。
其次,倾听音乐作品的节奏。节奏也是表现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每部成功的音乐作品的节奏都有鲜明的特点。节奏的强烈或轻松,紧张或平稳、急促或舒缓,都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决定的。例如《黄河大合唱》的节奏强烈,配以气势磅礴的旋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而《游击队之歌》的节奏则轻松,配以轻快灵巧的旋律,体现了八路军游击队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节奏的特点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如进行曲,圆舞曲,爵士乐等都有其特有的节奏规律,学生通过欣赏实践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最后,细心倾听音乐作品的发展变化过程。一部音乐作品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音乐主题,并通过这些音乐主题的发展变化来表达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学生只有细心倾听作品的主题呈示、发展、变化过程,把握其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才能深刻地领会乐曲的整体内容。
二、通过唱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欣赏
唱的过程,是获得音乐形象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感受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演唱名曲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参与的满足感一对音乐产生表现的热情,并对作品留下更深的印象。―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要求学生把乐曲的主题音乐唱出来。欣赏前唱主题音乐,可以提前熟悉内容,有助于在音乐进行中找到主题;欣赏中唱主题音乐,既能随着音乐进行感受音乐的思想感情,又能体会音乐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的音乐思维与音乐音响同步进行,实质性地参与到音乐之中;欣赏后再唱主题音乐,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情再一次巩固、复习,加深。
三、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中欣赏音乐
音乐艺术表现对象的不确定性能给学生提供想象与联想的广阔空间。这一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脑开发,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方面的延伸乃至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境界,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恋等。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说出所听曲名,并适当予以介绍,待学生第二遍听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的提示对优美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的参与,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四、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欣赏音乐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表达的动机,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在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直接用语言予以交流,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交互刺激的氛围,并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整个欣赏过程能在理性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更高的阶段。
笔者从事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已二十年,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积累,根据任职学校的情况和当前职高音乐的教学现状,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诚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基本技术技能
职高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学校,有些乡镇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设备简陋。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简陋到只有一台录音机。这样上音乐课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以上现象造成职高生音乐知识是的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又怎么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呢?因此需要对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补习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譬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不同的节奏型,或用格字式写出各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横、竖、斜等)编出节奏进行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会听
学生最初欣赏音乐时往往不会聆听。聆听音乐是欣赏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但欣赏音乐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慢慢对学生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相对的安静是养成良好聆听习惯的第一要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分辨音乐,理解乐句结构,感受情绪的变化。如果听到老师在弹琴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要打扰老师,也不要打扰那些听音乐的同学,认真听老师弹奏音乐,一边听一边想:这段音乐在说什么吗?我感受到了什么?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调整一切感官来学着主动或被动地聆听。
另外教师自身的聆听习惯也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聆听学生的歌唱往往借学生演唱时去熟悉下一步教案。由于缺乏关注学生,唱完评价起来也就不疼不痒,要么一味说“好”,要么干脆搁置不提了。如果仔细聆听就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指导,同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聆听示范,并能体现出对学生表演的平等尊重。
再就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聆听习惯。(1)选择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设计倾听的重点,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2)初听全曲找出音乐的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3)有了初听的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4)对比性倾听。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
只要教师多动脑,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在职高生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三年后的就业(当然也有部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由文化课教室到音乐教室完全是为了放松,表现为交头接耳,昏昏欲睡,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四、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五、音乐欣赏与专业特点结合
职业学校有多种专业,上音乐欣赏时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化工班、机电班开设绘画课,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给化工班上课时先欣赏,再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一幅幅画面绘于纸上。通过几节课的训练,当在听《沂蒙山小调》时,不用老师的讲解,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把青山绿水、丰收的庄稼、肥肥的牛羊……这样一幅美丽的画绘出来。同时在给幼师班上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舞蹈这一特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翩翩起舞,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的上好欣赏课。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是听说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在音乐欣赏中,结合视觉功能创设音乐情境。如:在上《草原放牧》时,可同步插放动画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逐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欣赏《沂蒙山小调》时,教师根据作品内容播放出青山、绿水、牛羊、丰收的庄稼,并同时播放歌唱家的演唱画面,这样更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兴趣。
七、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起来,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及艺术审美能力。如: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着名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同时去了解抗战时期的一些事情,会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也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因此音乐欣赏与相关文化的整合教学将会散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