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外阅读感想

时间:2023-10-10 10:43:19

导语:在课外阅读感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外阅读感想

第1篇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第2篇

第一,几乎没读过名著。对于“你选择什么类型的课外书”这个问题,竟有高达81.8%的学生选择了杂志,而其它类型合起来也仅占18.2%。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喜好单一,阅读范围很窄,几乎没接触名著,只会选择一些通俗浅显的刊物。

第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图书馆主动借过书且认真阅读过的学生不到25%,而一次都没借过书的却占27.2%。在“你的课外书籍的来源”这个问题中,选择了“向学校借的书”这项的竟然只有0.09%,这说明学生对学校图书资源没能充分利用,只是被动阅读。

第三,不明阅读目的。在“你认为阅读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中,有45.8%是“因为无聊”才选择读书。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方向性不强,阅读兴趣极其缺乏。

第四,阅读多为消遣。对于“你喜欢哪类书籍”这个问题,喜欢杂志或报刊的占81.8%,喜欢小说的占17.6%,喜欢传记等的占13.1%,而喜欢精美散文的仅占0.09%,并有18.2%的学生曾经读过不良刊物。这也说明学生的阅读方向不明,阅读水平不高,并有可能接触有害读物。

通过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校远未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大多不能主动参与课外阅读,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资源。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概而言之,主要有三点:家庭缺少起码的课外书籍,缺乏基本的阅读空气,据有关调查显示,学校学生的家长高中学历以上的仅为9%。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目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小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严重不足,并且应试教育大大冲淡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高中起始段也没有把课外阅读放在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学校适时引导,特别语文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作为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步,整理图书资源,推荐阅读书目。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和社会,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发动全校语文教师,对学校图书馆借阅室的5万多册图书进行审查,把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目重新整理,编辑成书目发放到各班。

第二步,优化班级图书管理,规范班级各类图书。

先由学生民主选举出2名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班级图书。再制定出班级图书管理明细表,管理员月初汇总大家的借阅书目,然后到图书馆借出图书。学校负责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书柜,以便存放图书。为了规范管理,学生读完一本书后登记再借,尽量发挥每本书的最大阅读效能。月初借出,月末归还。

第三步,改变管理工作,分层引导学生。

根据学校对第二课堂的整体安排,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去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进行定时定点阅读。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按序开展,每两周一个循环,另一周开展自由阅读。

第四步,分组优购刊物,编号归档借阅。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满足学生爱读杂志的需求,选择一些优秀期刊推荐给学生,并把每四名学生划为一组,每组每周购买一本优秀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书友》等,带回班里交给图书管理员,登记在册后再行借阅。开始要予以适当的“强制”,毕竟阅读兴趣还不是习惯,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初级阶段运用适当的“强制”手段。

第3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方法 指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没有时间读书

有8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是在自己的家中。然而,繁重的课业负担往往让学生没有读书的时间。好不容易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布置的练习题让他们没有喘气的机会。如果再在百忙之中抽一点时间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儿童节目,那么读书的时间就可以被忽略了,他们只有望“书”兴叹了。

2.没有书可读

以我自己为例,班上有近五十名学生,让他们在早自习时将自己的课外书放在桌上,结果却令人堪忧。在学生们一阵苦苦搜索之后,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好不容易拿出了只能勉强称之为课外书的书。充满他们并不算小的课桌洞的,是一本又一本的习题集、试题荟萃、名师解题。由此可见,学生们的课外读书是非常有限的,被大量的与应试有关的教辅书所代替,呈现一种无书可读的现象。

3.选择书籍的盲目性和娱乐化倾向

留心观察学生平时阅读的书,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忧虑。他们手中常常捧着《乌龙院》等不适合他们阅读的图画书,这些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不健康的,有的甚至是低级趣味。可我们有的学生却手捧口袋书,津津乐道。由此体现了他们选择书籍的盲目性。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表现为娱乐化倾向。他们经常阅读一些过于注重个人感受,流于孤芳自赏、无病的书,忽略了经典名著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熏陶。这样,不但使情感得不到丰富,而且往往会陷入狭隘的境地。

4.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方法往往无力指导,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常常是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中兜圈子。在充满着功利色彩的阅读中,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知道怎样精读、略读、默读,不知道怎样积累、内化。所以学生们往往书是读过了,却如过眼云烟,什么也没有留下,课外阅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1.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

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积极阅读健康课外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视野开阔,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而那些不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窄小,往往个性孤僻忧郁,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因为阅读可以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领略除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精彩的世界。阅读优秀读物,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与人交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形成健康的人格。

2.拓展阅读教学的领域

阅读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这个广袤的土地使阅读教学得以无限地延伸和拓展。它不但使课外阅读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还使阅读教学得以实践。单一的机械练习被课外阅读所代替,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语文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逐步实现的。

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大量的课外阅读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练习表达,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我们会发现,爱阅读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灵气。

三、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读书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89%的家长认为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如何使孩子有书可读,并能及时加以指导?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在阅读中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徜徉于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领略书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得做书迷,言传身教。工作之余,多读点好书,读各种各样的中外名著,读大大小小的社科期刊。一杯清茶,一份心爱的书刊,静静地读,是非常甜蜜和惬意的事情。把读过的书籍报刊再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去搜寻,去阅读。渐渐地,他们就会和老师一样,迷上读书,学得像老师一样,每每在新书刊到来的那些日子里,翘首以待,引颈张望,等待那心仪的书籍、享受那有书可读的时刻。在上网阅读中,每每遇到美文,或者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一首极富有哲理的小诗……将其摘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朗读给学生听,在文章的感召下,学生们会心弦拨动,为之动容。师生共同经历一次次的心灵洗礼,共同感受文学的魅力,是万分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浸润中逐渐唤醒起来,会在这种心灵的撞击中有力地爆发起来。渐渐地,当课外阅读成为了一种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受益匪浅了。

其次,教师得适当引导,教学生学会选择。书海茫茫,辽阔无边,其中不乏低级和庸俗之作。怎样让学生得到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使得课外阅读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除了社会因素,如书店加强宣传和导读之外,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教学生学会选择。笔者认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大体可分为这样四大类:童话故事(包括寓言、成语、神话故事等)、经典名著、科普读物(包括侦探、冒险故事)、儿童文学。一般来说,低年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适合阅读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童话故事,这些书籍有助于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中年段学生适宜阅读一些少儿文学,因为这些作品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适宜阅读优秀的中外名著,这些作品可以让他们领略到文学的精彩纷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给他们阅读,以免学生走弯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这样,既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底蕴,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自我。

此外,由课本内容向外延伸,推荐课外读物,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学习了《老师,您好!》一文,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赞美教师的诗歌来读;学了《三借芭蕉扇》,可以让学生找《西游记》原著来读;学了《七颗钻石》,可以让学生寻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一些作品来读……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内学习的内容,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再次,让学生不要过多地受到作文书的束缚,不要过于依赖作文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世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作文书看得多了,如果用心的话,肯定会对作文有帮助,但文学能给予我们的东西肯定不止这些。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就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她认为作文辅导书仅仅是工具书,它教给孩子的只相当于“切”蛋糕。而阅读文学作品就像“做”蛋糕,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这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底蕴就是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中逐步形成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苍白的。因为阅读给人们经验,又促进人们去思考,这是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因此,老师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切忌急功近利。

2.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读。

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凭兴趣来阅读,不一定会持久,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阅读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应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拥有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想读书的愿望,这样,他们将从中受益颇丰。

首先,我们要在班级里树立读书的典型,评出读书小状元,介绍他(她)读书的事迹和读书的收获,号召全班学生向读书小状元学习,成为爱读书的孩子。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榜样的力量对他们的影响和震撼将是巨大的。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阅读动力会逐步增强,从书中所获取的营养会越来越丰厚。

其次,在班上建立一个“一周读书情况龙虎榜”,记录孩子们一周读书的情况:如一周之中看了几本书,分别叫什么名字等,看看一周之中,谁阅读的书籍最多,谁的收获最大等等。并把这个表格放在班上醒目的位置上,让学生能够时刻了解到伙伴的读书情况,将“一周读书情况龙虎榜”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有效动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课外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读书汇报活动,大声朗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等。这样,既推动了学生读书的进程,又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读书,多读书。

第四,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带到班级里,和同学之间进行图书交换,实现学生与学生间书本的资源共享。

3.培养习惯,让学生会读。

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终身受益。同样,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将在学生以后的阅读生活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1)学会速读

新课标对于阅读方法、阅读速度有具体的规定。其中,1―2年级阶段阅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阅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5―6年级学生要学会默读,同时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指读的习惯。这些不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阅读速度。据统计,读书速度快的学生中成绩优良者占53%左右,读书速度慢的学生中,成绩优良者仅占4%左右。由此可见,阅读速度是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比的,所以老师在辅导学生阅读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速读是从文学当中吸收有用信息的读书方法,它不只要求快速浏览,而且是注重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了解过程。一般常用的速读方法有:第一,有选择地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一斑窥全豹,判断文章的阅读价值,选择精读或略读。一般一些短小精辟的随笔和杂文,可以让学生以精读为主。对于容量较大的阅读作品,可以让学生先浏览作品内容提要,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与略读。第二,限时阅读法。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阅读质量不高,对作品不求甚解。这时,老师可用时间限制学生阅读,迫使学生专注于作品,阅读完毕后,还可适当地测查。第三,程序阅读法。阅读之前,应向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留意作品的一些重要内容,阅读可按一定指标进行。阅读完毕后,要让学生说出材料的标题、作者、基本内容、文章涉及的重要事实以及文中的新思索和读后启示,这是改变阅读定式,建立速读新模式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第四,垂直阅读法与面试阅读法。垂直阅读法即视线从读物中央由上而下读,适合读“板缝”式文章。面式阅读即双目识页,即左右眼分别注意左右两侧,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速读方法,教师可训练学生做闪视记忆练习,速读短小“诗歌”,持之以恒,效果明显。

(2)学会熟读成诵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曾说过“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代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新课标也将朗读和背诵作为培养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朗读与背诵,就是把书面符号变为有声语言,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直接具体的感情,读者可以直接地毫无障碍地体味、感受,加速对读物的理解。朱自清曾说过,课文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朗读和背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书面语变为口头语,而且也是一种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而正确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老师要多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获得量上的积累,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怎样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呢?首先,让学生努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往往会容易得多。其次,要让学生选择作品中文学色彩比较浓郁的段落,或者是发人深省处进行背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学的熏陶,又可以受到深刻的启迪。第三,要让学生在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多读几遍,渐渐地熟读成诵。

(3)学会积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语言生动地说明阅读时进行摘录的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理解文字内涵,发现有感染力的词句,将其摘录下来,整个过程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而且长此以往,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摘录习惯。从调查发现,目前仅19.01%的小学生能经常做摘录,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没有阅读摘录习惯。所以,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应倡导学生经常做阅读摘录。但是千万不可强加于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可以对阅读摘录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宣传和表扬,将做得好的摘录笔记进行全班传阅和展览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全体学生的摘录意识,使摘录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4)学会写读书笔记

好的书籍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享受和体验,更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陶冶。学生光读书不积极思考,是无法真正走进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的,更是无法享受到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这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教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4篇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第5篇

一、营造积极愉悦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的氛围。

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阅读引导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第6篇

课外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怎样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这种语文的“零食”呢?

一、得到家长的配合

时下,电视、网络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却不多。再加上少数家长仍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主张或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只支持孩子读“作文选”“参考题解”、“辅导材料”等单一的辅助教学用书,让孩子一味地钻在书本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让学生和家长形成“读书好”的共识?语文教师可利用校迅通,对家长做一些宣传解释工作,传授教学方法,使家长们真正认识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还课外阅读以应有的地位,切实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们提供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小天地。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读书对于做人、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

二、赢得学生的青睐

要让小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书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你一下子硬要塞给它中外名著,他们或许一下子还真接受不了。

选择书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离开了这点,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就显得毫无意义。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的需求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感兴趣。所以教师引荐读物时就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了。

还要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近年来,像杨红缨的系列校园小说,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们教师不仅要自己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同时还要积极地在校园中,在班级里引领这种时尚。曾有报道,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引领孩子亲近经典,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古典名著、童话、经典著作,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经典是人类书籍里真正的精品。然而,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知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话,它还包括当代甚至是当下的一切富有眼力的喜爱和推崇。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长袜子皮皮》《鲁滨逊漂流记》《蟋蟀的住宅》《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然而,并非所有的经典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契机进行引导:我们可借助学生喜欢看电视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一次,我给学生看了电视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学生看了对鲁智深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布置学生去读水浒传当中关于鲁智深的有关情节,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岭等,学生可以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了。我们可常常利用晨会课时间给学生讲故事,讲到故事精彩处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故事发展的结果,便会想方设法去阅读。

三、教给读书的方法

1.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还应让他们学会以下几种读书本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等。题读法,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摘录法,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2.读书笔记指导课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年级可以填空式读书笔记为主,三、四年级可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可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切不可硬性规定学生完成多少篇或多少字数的读书笔记,以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而应该注重读书笔记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读书笔记是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

3.读后交流评论课

第7篇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当我讲到坏心肠的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鲜红的苹果外面,涂上了她调配的毒药,准备去毒死白雪公主。王后就打扮成老太婆的模样,提着一篮苹果来到了小矮人的小木屋前。问白雪公主:你要不要买一个又红又香的苹果呀?我送一个给你吃吧。本来就很喜欢吃苹果的白雪公主,伸手接过那个苹果,咬了一口……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后面发生的事,再出示《格林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布置环境,增加兴趣。我相信环境可以改变人,所以新学期开始我总会让班中的同学自己写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布置在教室两侧;还在班级中开辟了《读书园地》,请各组同学轮流写一些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布置在里边;班级中还有固定的图书箱,每天开放,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这样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时间久了,连一些好动的学生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3.教师带头,提高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针对部分学生崇拜老师这一心理特点,经常特意在学生面前“卖弄炫耀”,并让他们明白老师肚里的墨水全都是靠读书得来的。这样学生由“心动”到“行动”,从而主动去找书读。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自然会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只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内容,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很快地对所感知的内容进行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

3.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摘抄好词佳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见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有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要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有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本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了方便了解情况,可以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本笔记本,请家长填写。如:几月几日、阅读时间是几点到几点、读物名称、字数大约有多少或者是有几页。第二天,学生要把笔记本上交,然后老师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多加鼓励指导,让他们也爱上读书。

第8篇

指导学生学会制订、修正课外阅读计划

有的学生手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再换一下……这样,一本好书几年也不曾完整地读一遍。这种无目的的读书效果是不好的,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来看待,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读书习惯。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补充、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如: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求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为了使积累的语言便于运用,需要对积累的语言加以分类,而这在原计划中是没有的,于是就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补充。

指导学生提高自我体验和调节水平

积累语言,迁移写法是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学段设计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笔记,里面填写的内容有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要求学生对照进行自我提问:想一想你阅读时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当遇到阅读障碍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哪类文章你读不懂,为什么?要较好地读懂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你应该怎样做?认真想一想,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哪些是要精读的,哪些可以略读的,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有没有仿写的可能,或者略写概要什么的?

学生阅读完后必须进行回顾和反思:你在阅读时选用什么方法效果好?阅读时你常会犯什么错误?你是如何改进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阅读,并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获得反馈信息,随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以便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达成课外阅读学习目标。

第9篇

一、汉语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浓,课外书籍获得渠道不畅通,现有汉文版图书层次太高,挫伤阅读积极性。

1.调查表明:44%的学生喜欢读汉语课外书,但苦于没有时间读;78%的学生一周内课外阅读时间还不到1小时。56%的学生纯粹不喜欢读课外书。

2.在课外书籍种类上,82%的W生喜欢动漫、小说、童话和杂志(学校图书室却没有动漫和杂志)。75%的学生课外书是通过借获得(向学校图书室、亲戚、同学、朋友借)。50%的学生表明会去市区的书店逛逛,但只是买个工具书(笔者去过市区所有书店,无一例外售出的大多是教辅类、工具类图书,文学类和杂志类都很少)。

3.从书籍类型上来说,学生普遍认为借不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有些书籍对藏区学生来说还是层次太高,读起来生涩难懂,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

1.调查表明:34%的藏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重要;58%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只是消遣娱乐、精神调解。

2.有高达41%的学生至今从未读过课外书;30%的学生只看过1-2本名著;绝大部分学生仅喜欢读青春言情类书籍,偶有机会去书店买书,也只能靠自己的判断随意挑选课外书,因为98%的学生家长是生活在偏远农牧区的文盲,多数任课教师又忙于应付自己的教学,无暇顾及学生的课余阅读,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处于“自由放任”的盲区。

(三)老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老师、家长、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一。调查表明:仅有2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会影响学习,而4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利有弊;只有34%的家长赞成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而高达66%的家长和个别任课老师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不支持甚至反对和阻止孩子的课外阅读行为。

(四)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学校图书室处于半开放状态也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

调查问卷问到“你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苦恼”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最大苦恼是学习压力大而无暇阅读,其次是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只在课外活动40分钟时间面向全校将近3000名学生开放借阅室,由图书室老师人工登记借阅,导致学生借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二、针对存在问题所实施的对策措施

(一)学校层面

1.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继续扩大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多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书籍,从激发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困难出发,开设阅览室,增设阅读课,制定灵活实用的图书借阅制度,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场所、畅通无阻的借阅渠道和充足有效的阅读时间。

3.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空间,将墙面设计成书柜,创设摆放书籍的地方。在各楼层设计诚信书架,方便学生课余时间随时有书可读,营造书香气息。

4.安排以“读书”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班会等。以“世界读书日”等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师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个人层面

1.每月列一份推荐课外阅读的书单,作为孩子们挑选课外书的参考,帮助学生甄别课外书的优劣,开拓学生视野。

2.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沟通接触,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汉语文能力和综合智能的提升乃至一生走向有深远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动员家长全力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爱好。

3.鼓励学生攒零花钱,利用每学期三次月假时间让每个学生买3-5本课外书,在月假七天时间读完并撰写读后感,再把课外书带到学校带进教室并摆在书柜与大家共享。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做到常读书,读好书,案头常有好书相伴,并随时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想,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课外书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