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3:21
导语:在少儿教育心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 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
一、加强农村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又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比身体健康还可怕,可是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少年儿童频频犯罪要么自杀,要么杀他人,孤独症、抑郁症在不断的上升,这些无形的杀手在向少年儿童袭来。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少年儿童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家长、和教师的共识。但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觉得农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二、农村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多么美好的生活,但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少年儿童来说这是一种奢望。1、因为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联系的时间相对较少,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变得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悲观、孤僻、冷漠。没有家长的监督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自由散漫、没有自我约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有矛盾,缺乏安全感,心里话无处倾诉,内心变得脆弱,性格发生偏差。2、家长给予丰富物质生活,使少年儿童得到的宠爱和照顾远多于锻炼和体验,以宠爱甚至溺爱代替关爱,孩子娇生惯养,如要什么买什么;家长关注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应试的成绩的程度,传统教育“黄金条子出好人”如打人骂人;还有部分家庭家长自身就有严重的行为或心理问题,双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没有树立良好榜样,甚至还以其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成长,如打牌、喝酒等。
(二)学校教育问题:
1.农村的教学质量低下,学校只对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忽视少年儿童德育、人格、心理等全面发展,从而误导少年儿童心理和智力不平衡发展。
2.目前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少年儿童解决心理问题,致使许多少年儿童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存在有人格的缺陷也不知道怎样解决。
(三)社会的责任问题:
少年儿童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和就业竞争,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幼小心灵中感受到难以摆脱的压力和困惑,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这种心理负担很难得到有效宣泄,出现自我意识混乱、青春期适应不良、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孤独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健康发展。
三、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环境
家庭是少年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的特点,父母采取怎样的养育方式都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家长不应当只担负传统意义上的养育职责,更要担负起对少年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以身作则,为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父母应改变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为少年儿童做出正确的表率。
3.全面了解少年儿童,注重因材施教
父母应全面了解少年儿童的性格、情绪等特点,发现少年儿童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批评,采取赏识教育。
(二)教师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员
教师,教书育人,还要当发现者,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歧视,平等地对待他们。首先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三)社会是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的大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打工潮流直接影响农村的少年儿童,各种不良风气不断出现,对少年儿童心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改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积极净化居住环境,还少年儿童一个洁净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重要作用;身体素质;治理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也愈来愈重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颇受广大儿童的青睐与欢迎,尤其是舞蹈教育独特的艺术魅力,促使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独特功效。然而,如何将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少儿舞蹈的基本特征作为参考依据开展舞蹈教学,对提升舞蹈教育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针对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
1提升身体素质
少儿舞蹈教育有益于提升少儿身体素质、强化气质与形体美感。舞蹈可谓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髓所在,特别是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能够提升少儿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与协调度,推动少儿的骨骼发育,强化其消化机能,提高少儿的食欲,增强其身体素质。尤其是对于一些骨骼或形体发育不良的少儿,如端肩、抠胸、驼背等现象,对其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引导这些少儿自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且如果能够坚持锻炼,一定时间之后很有可能得到有效纠正。根据实践教育发现,接受舞蹈训练的少儿一般都具有举止端庄、仪表得体等特征。同时,良好的形体特征又会让少儿产生优越的自我感觉,进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1]因而,普及少儿舞蹈教育训练,能够让其他国家感受到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开朗美好、活泼大方的精神气质,有利于培育与提升民族自信心,切实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所以,在强调应试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健全新一代接班人内质与外质等综合素质方面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强身健体是少儿舞蹈教育最突出的特征与作用。
2促进智力发展
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韵律与动作更为活泼欢快,通常不是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展现,而是对少儿童心与童趣的表达。对培养少儿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具有传统纯粹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起到的价值与功能。譬如,少儿舞蹈训练课程中有专门学习与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在讲解这些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活泼的肢体动作,并紧密结合少儿的日常特点,如爱跳、爱蹦的特征等,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根据少儿自身的感知能力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由于少儿对外界的理解与认知能够通过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和律动得到提升,因而科学地开展少儿舞蹈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少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总结能力。[2]另外,少儿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内心感悟,能够创造性地展现舞蹈动作的基本内涵。反之,舞蹈动作也能激发少儿的表现欲望,集中其注意力,不断提升少儿的发现力与记忆能力,有助于其展现丰富的肢体动作。一个完整的少儿舞蹈动作,需要经过多次训练以及情绪配合,这对广大少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智力发展大有益处。
3增强道德意识
舞蹈作为整体艺术形式的一种,少儿舞蹈通常是以群舞形式开展演出或排练的,协调的动作、有序的队形是测评舞蹈整体美感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出现部分少儿不认真,舞蹈动作不整齐,就会直接影响或破坏舞蹈的艺术美感。按照这种整齐划一的舞蹈训练,坚持长期锻炼有助于少儿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意识。少儿舞蹈还有助于培养少儿活泼的性格与坚忍的意志,这对当前的少儿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少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少年儿童,由于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极容易在公众场合表现出任性、娇气、害羞、内向等情况。而舞蹈属于当众表演的艺术形式,具有现场交际与互动性强的特征。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舞蹈表演的外向性特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舞蹈表演,通过集体活动、外出演出、参加排练等,不断克服胆小害羞、性格内向等问题。同时,参加多种多样的舞蹈艺术活动还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其自信心,使其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另外,舞蹈又属于一门体力性艺术,在实际舞蹈训练过程中,必须付出一定的艰辛与痛苦才能真正掌握,这对培养少儿的坚强意志与吃苦精神具有关键作用。
4培养创造能力
舞蹈本身就具有拓展想象力空间与创造力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欣赏者对同一部舞蹈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不尽相同。创造力在推动人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其作为能力的一种,需要加以重点培养。少儿时期是学习、创造与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对周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各种未知事物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少儿善于想象,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这与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性正好相吻合。[3]在少儿舞蹈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有关舞蹈动作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少儿进行初步模仿,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对舞蹈动作进行各种创造。随着少儿对舞蹈动作模仿的熟练,可以逐步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融入舞蹈动作之中,并对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可见,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切实推动少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5强化心理素质
舞蹈具有培养少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功能与作用,舞蹈课训练实际上非常辛苦,这对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与韧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独生子女居多,这些孩子缺乏坚强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予以鼓励,激发每个少儿的好胜心与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开阔的胸襟、乐观的心态及坚强的心理,培养其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健康个性,促使其确立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4]与体育运动相同,长期的舞蹈训练有助于提升少儿的耐力,不断强化其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有利于其全方位的发展。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应试教育依然在我国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改革应试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根据实践检验发现,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促进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推动少儿身体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尤其是跟随舞蹈的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训练,能有效提升少儿的音乐理解能力与审美水平。少儿在学习舞蹈动作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少儿身体的各项技能,改善少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培养少儿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友,刘春平.中小学实施舞蹈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张祖清.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刘雪涛,郭婷婷.浅谈少儿舞蹈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帮助[J].青年文学家,2010(13).
关键词:心理学 少儿图书馆 知识的应用 服务规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44-02
Lv Xiuping
(Puyang City Library, Puyang City, Puyang Henan,457000,China)
Abstract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ldren's psychology in the library management in the real sens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detail several children's library service rules.
Key Words:Psychology;Children's Library;Application of knowledge;Service Rules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从0岁开始,从小做起,抓好孩子的教育培养,事关孩子的健康成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这既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万千家长的普遍共识。少儿图书馆是婴幼儿的学习启蒙地,知识万花筒,也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丰富孩子阅读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孩子的兴趣秉性和心理特点,强化适应少儿特点的图书馆藏和特色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应有的作用,这是现代少儿图书馆必然的发展方向。
开发读者的的智力资源,培养读者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是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普通图书馆中的成人读者来说,接受这样的教育,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稍加引导即可。而青少年由于思维尚未成熟,知识结构尚不健全,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尚不完善,在图书馆里接受再教育时,接受知识的能力较成年人就要差的多。因此,作为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应注意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建立符合“小读者”特点的阅读服务规则,开展符合少年儿童需要的阅读服务。作为从事少儿图书管理工作的馆员,要在熟练掌握基本的图书管理规则和技巧的同时,注重学习研究少儿心理学。所谓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图书馆学的分支应用科学,在图书馆中大量应用心理学,有助于了解阅读者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研究阅读者阅读效率的提高方法等,同时,心理学还可以为图书馆理者提供读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掌握各种技能的规律性知识。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少儿心理学知识,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做好少儿阅读服务。
少儿心理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工作的质与量直接关系着少年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增加。因此,笔者认为,少儿图书馆应以充分学习掌握少儿心理学为基础,以充分调动所有馆藏资源和技术手段为重点,开动脑筋,加强互动,积极开展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少儿特点、适应少儿需要的阅读服务和教育活动。
1 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相适应的读书活动
少年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现在的教育心理学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乳儿期(出生到一周岁)。
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十二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十二岁到十四、十五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十四、十五岁到十七、十八岁)。
按照这个年龄段的划分,我们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少儿就应该成为少儿图书馆的教育对象了,以往我们图书馆的“小读者”年龄往往限制在六岁以上,因为这样的年龄一般都上了小学,并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有了初步阅读的能力,其实这是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现在教育界普遍认为,人生的幼年期也是认知的活跃期,尤其是3岁左右,是孩子智力大幅跃升的时期,对一生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巨大。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非常有道理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新鲜事物的刺激和影响。为此,我们认为少儿图书馆应该购置色彩鲜艳,图文醒目的阅读资料和玩具,来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时,必须强调,对待这样特殊的“读者”,必须由家长带领并始终陪伴,开展“母子同读”式的读书活动,以免将图书馆变为幼儿园,也便于更好的开展母子互动,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安全。同样,对待童年期和少年期以及青年初期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根据他们持续递进的思维能力以及日益健全的情感意志来制定不同层次的读书计划和导航服务,开放不同种类的图书文献来引导他们读书,充实他们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渴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健全他们的人格,不断增强孩子们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2 围绕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科学的导读服务活动
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是其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同心理年龄的少儿,这些心理的发展速度、发展路径和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心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读者在阅读中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方向。所以,服务于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管理规则就应该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在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心理年龄的儿童,制定科学的有区别的导读服务规则,要与服务对象的特点相适应。比如,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已经初具了随意识记的能力,但还不很完善,另外他们的想象还处于模仿和再现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少儿图书管理者应注意采取“激励机制”,通过言语鼓励、发放小红花、小星星、小纪念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儿童的读书热情。要设置图书专区,图书内容可以选用有浅到深、寓情于理、通俗易懂,但篇幅不宜太长的读物。再如,学龄初期的儿童感知特点虽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不高,但他们善于具体形象记忆,自控注意的能力也逐渐增强,针对这些特征,少儿图书馆在对他们进行导读时,应注意激发其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直觉思维,提倡多思与首创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欣赏能力,才能帮助他们在阅读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以书育人的目的。
3 准确把握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心理特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所谓个性心理,是指表现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差异形成了人与人的不同特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种都是不同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且每个孩子的心理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儿图书工作人员应善于调查和发现每位读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采用不同的规则和方式,分别进行指导和教育。比如,那些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读者,在参与少儿活动时,常表现为困难重重、无能为力;那些气质不佳、身体柔弱的读者,常表现为沉默娴静、动作迟缓,而那些性格内向、举止怪癖的读者,常表现为心底狭小、怠情怯懦等等。对此,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和适应性,分别推荐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不断的激发他们的长处,不断的克服他们存在的不足,要通过少儿图书阅读服务,不但能有效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还能有效的健全其心智,优化其性情,使孩子们在少儿图书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有趣的读书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快乐成长。另外,各类少儿图书馆还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动性,创造性的工作,主动性的服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演讲会,读书竞赛活动等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实践。总之,就是要通过读书不但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能让他们还得到相应的身心健康教育。
4 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创新开展实践拓展训练活动
目前,青少年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是在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中得到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青少年在学校学习知识较多,而学用结合,参加实践、提升能力的机会则比较少。这既是由于学校课时有限,也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短板。因此,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效拓展实际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兴趣特点、优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少儿图书馆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作为“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少儿图书管理者,在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阅读导航服务外,还应该指导他们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应用的技能。比如,在对不同心理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导读时,应根据他们所学课本的内容,选择那些能帮助理解或诠释课本内容的课外读物进行推荐或者搞一些新鲜有趣的小游戏、小实验来深化和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如对初学物理知识的青少年,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物理方面的科普性图书或电子读物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帮助他们达到理解和感受物理现象的目的)。当然,图书馆不同于科技馆,我们也不能把阅览室搞成实验室。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服务,我们少儿图书馆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进一步树立“以孩子为本、全方位服务”的少儿图书管理理念,是广大读者和家长们对我们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少儿图书馆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们少儿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将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阅读服务、促进少年儿童更加健康茁壮成长、为我国少年儿童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少儿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少儿舞蹈; 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89-01
素质教育,是我国加速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所在。少儿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对少儿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对少儿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以它特有的形态描绘了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少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陶冶和开启着少儿心灵和智慧,这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达到的。因此,分析少儿舞蹈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少儿舞蹈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是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习惯。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础。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
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居多,在排练过程中要学生注意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合作。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现在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学校要举行活动自然要选拔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好胜,爱表现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为了上台展示才艺,表现自己,他们都会积极地、主动投入活动中,认真做好参赛准备,竞争精神自然形成。为此,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舞蹈赛,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激励作用。
五、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我们民族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地强调使孩子们“乖”、“听话”、“静”,而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六、少儿舞蹈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对儿童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紧密地围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来进行。例如在培养儿童学雷锋做好事的优良品质时,就可以选择舞蹈《雨中》这一类题材。它是通过一名少先队员在上学途中,让伞给一位盲人并扶着他过马路的情节,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从中接受教育。
关键词:社会教育;少儿;舞蹈;教师;建设
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舞蹈教育近些年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各方认可。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社会共识。
一、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社会教育机构总体上都重视舞蹈教师队伍建设,都希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但有的囿于财力,有的囿于生源,有的囿于地域,想选择优秀的舞蹈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舞蹈教师“学院派”占多数,理论多实践少
目前,社会教育机构中的很多舞蹈教师都是刚刚离开校门不久的青年教师,多数属于“学院派”。有的教师舞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欠缺舞台表演经验;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将舞蹈的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学生不仅没有出成绩,反而舞台表现更加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照搬成人授课方法,结果超越少儿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少儿产生厌烦情绪。这是教师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舞蹈教师稳定性差,流动过于频繁
社会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师属于合同制,或者合作制,机构与教师之间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因此,教师往往主动或被动的离开培训机构。有的教师经过历练,经验丰富,在业内有了名气,于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有的教师由于学业深造或有了更适合的工作,主动离开。而更多的是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层次需求,承受着教育机构和家长、学生等多方压力,不得不离开;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整日面对少儿,感觉教学过于单调,产生厌倦情绪;也有一些教师感觉教儿童前途黯淡,很难名利双收,选择了转行。总之,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社会教育机构的教师流动十分频繁。
二、社会教育机构如何选拔优秀的舞蹈教师
少儿舞蹈教学是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少儿和成人在生理、心理、接受能力、辨别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少儿舞蹈教师的素质不但不能低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
(1)少儿舞蹈教师要热爱舞蹈及教育事业。少儿舞蹈
教师要想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状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舞蹈的热情,挖掘学生的舞蹈潜力,必须热爱舞蹈和教育事业。如果教师本身对舞蹈缺乏激情,把教育事业看得无足轻重,在课堂上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学生舞蹈理论学了不少,技巧学了不少,就是跳舞时缺乏情感的支撑与内涵。
(2)少儿舞蹈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做的是教育文化,不是生意。少儿舞蹈教育面对的是一些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孩子,舞蹈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与使命,通过舞蹈课,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本舞蹈理论知识,学会一些舞蹈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无论是社会教育机构,还是独立的家庭舞蹈教师,都要有端正的职业态度,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3)少儿舞蹈教师要心地善良。舞蹈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学生有幸遇到善良的教师,那么他会用自己的“善良”去影响学生,会让少儿心底的善萌芽,乃至茁壮成长。相反,如果学生不幸遇到“凶险”的教师,他们就可能接受各种错误的观念,直至误入歧途。
(4)少儿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要过关。作为少儿舞蹈教师,只凭热情与善良是不够的。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舞蹈知识,提高舞蹈水平,一般家长都会比较关注这所学校的教师毕业院校,教学能力如何;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机构的发展速度和在校学生的人数。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5)少儿舞蹈教师要谦虚,多学习、交流、借鉴。作为少儿舞蹈教师,要在各种荣誉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种“程门立雪”的虚心求教精神。舞蹈教师自己应该不断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如尽可能的多阅读舞蹈教育相关的书籍,关注舞蹈美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博采众长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6)少儿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要全面、终生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善解人意,不仅需要有多方面知识,还要担当不同的角色: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师”,为了体现儿童的天真活泼,要编出各种各样的简单舞蹈动作供儿童学习模仿。舞蹈教师是“医生”,要引导孩子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纠正动作对与错;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要像心理医生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时调节儿童的心理情绪。
三、社会教育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舞蹈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社会教育机构要想做强做大,除了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外,更要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上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大经济投入、建立激励措施、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实行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建设一支稳定的舞蹈教师队伍。
(1)加大经济投入。实行规范的合同签署,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保障教师管理的规范性。在日常教学中,社会教育机构要设立专项学习资金,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平台。
(2)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机构不克扣教师课时工资;二是对于优秀稳定的教师要给予加薪或是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三是对在机构中授课满一年,课时稳定,教学成绩良好的临时教师,可以成为全职教师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管理者要定期对任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进行测评,为了使测评更加科学合理,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要有多样性。二是评价对象要有多样性,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三是评价方式要有多样性,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测评与固定测评相结合。
总之,社会教育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措施来强化舞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进而保障少儿舞蹈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作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对少年儿童智力方面的作用
“美学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通过舞蹈美,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生活,在美的神韵中升华一种对善良美德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今天,舞蹈已经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1.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舞蹈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小到学龄前儿童(4~5岁的娃娃),大到12~13岁的小学生。二是训练时间短,间歇时间长。通常每星期活动一次,每次活动也就两、三个小时,是否学会、记住,时隔五天再来上课是否还会跳,很大程度上要靠孩子的记忆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她们,培养她们的兴趣,诱发她们的参与意识,使学员的大脑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能力的作用。据我的了解和观察,凡是舞蹈跳得好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
2.舞蹈教学可以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为了避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要常常给孩子们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从游戏中、从舞蹈中启发她们的想像。例如让她们用肢体语言去模仿表现白云、小溪、开火车的姿态、吹泡泡及各种小动物姿态等等,她们天真无邪的情感与动作往往为我们创作儿童舞蹈奠定了基础。这样老师教得开心,学员玩的尽兴,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二、少儿舞蹈教育心理方面的作用
1.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少儿通过训练、表演,展示思想教育内涵。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2.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体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4.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少儿舞蹈可使少儿形成匀称的优美体形
1.在舞蹈训练中,总是要求小运动员要充分展开四肢,动作舒展,身体向上拔立,所以促使了端骨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生长,使少儿个子涨高,四肢变得修长。各种基本素质联习,又使其韧带肌肉发育平衡。更好得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但不难看出,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练习,可促使其形成四肢修长匀称的优美体形。
2.少儿舞蹈可预防“少儿肥胖症”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常常由于营养过剩,活动少造成肥胖,体重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组织的重量,在少儿的生长发育时期,前面的非脂肪重量在少儿体重所在比例差异不大,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脂肪的增多儿造成的,所以说通过训练能抑制脂肪过多增长,即少儿舞蹈训练能预防“少儿肥胖症”
3.少儿舞蹈练习能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通过训练可以纠正含胸弯背、探脖子等不良姿势,对于有的X型腿和O型腿的少儿,坚持训练可使其腿形有所改观。具体方法如下:
(1)含胸弯背的纠正训练方法
有些小朋友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姿势,往往很容易有含胸弯背的毛病,这些毛病,只要家长及早发觉并督促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可矫正的。家长除了给小朋友做形体方面的练习外,还要经常地提醒小朋友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并可作一些矫正的补充练习。
(2)双手扶墙压肩胛带练习预备动作:双手举过头顶,比肩略宽,扶住墙壁。手不动,上身尽量向前压,同时把胸部挺起,凹腰。这个练习要经常做,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
(3)下腰掰膀子预备动作:小朋友伏卧地上,直膝绷脚,双手夹头伸直,另一人站立其身后。小朋友双臂夹头伸直抬起上身下后腰,另一人抓住其双臂往下轻压。注意肩关节放松,不要憋气。然后回到预备姿态。
(4)伸臂掰膀子练习预备动作:双脚平开直立,两手交叉上举,掌心朝上。两臂伸直用力往后掰,同时立起后跟,胸部向前挺。然后下后跟回到预备姿态。要求:反复做16次。呼吸:向后掰膀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4.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通过训练可以使其力量、速度、柔韧、爆发力、灵巧和柔韧性得以提高,活动技能也有明显进步,表现在节奏感、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方面。此外还可以使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得以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少儿健康成长。
总之,舞蹈教学对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是自然而然的,对儿童智力的促进与开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不拘泥某一方面的专业学习,发展创新,鼓励她们求新求异,增强欣赏能力以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福媛.奥尔夫教学在中国儿童舞蹈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舞蹈,1995,(4)
关键词:舞蹈;作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对少年儿童智力方面的作用
“美学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通过舞蹈美,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生活,在美的神韵中升华一种对善良美德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今天,舞蹈已经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1.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舞蹈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小到学龄前儿童(4~5岁的娃娃),大到12~13岁的小学生。二是训练时间短,间歇时间长。通常每星期活动一次,每次活动也就两、三个小时,是否学会、记住,时隔五天再来上课是否还会跳,很大程度上要靠孩子的记忆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她们,培养她们的兴趣,诱发她们的参与意识,使学员的大脑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能力的作用。据我的了解和观察,凡是舞蹈跳得好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
2.舞蹈教学可以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为了避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要常常给孩子们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从游戏中、从舞蹈中启发她们的想像。例如让她们用肢体语言去模仿表现白云、小溪、开火车的姿态、吹泡泡及各种小动物姿态等等,她们天真无邪的情感与动作往往为我们创作儿童舞蹈奠定了基础。这样老师教得开心,学员玩的尽兴,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二、少儿舞蹈教育心理方面的作用
1.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少儿通过训练、表演,展示思想教育内涵。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2.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体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4.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少儿舞蹈可使少儿形成匀称的优美体形
1.在舞蹈训练中,总是要求小运动员要充分展开四肢,动作舒展,身体向上拔立,所以促使了端骨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生长,使少儿个子涨高,四肢变得修长。各种基本素质联习,又使其韧带肌肉发育平衡。更好得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但不难看出,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练习,可促使其形成四肢修长匀称的优美体形。
2.少儿舞蹈可预防“少儿肥胖症”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常常由于营养过剩,活动少造成肥胖,体重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组织的重量,在少儿的生长发育时期,前面的非脂肪重量在少儿体重所在比例差异不大,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脂肪的增多儿造成的,所以说通过训练能抑制脂肪过多增长,即少儿舞蹈训练能预防“少儿肥胖症”
3.少儿舞蹈练习能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通过训练可以纠正含胸弯背、探脖子等不良姿势,对于有的X型腿和O型腿的少儿,坚持训练可使其腿形有所改观。具体方法如下:
(1)含胸弯背的纠正训练方法
有些小朋友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姿势,往往很容易有含胸弯背的毛病,这些毛病,只要家长及早发觉并督促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可矫正的。家长除了给小朋友做形体方面的练习外,还要经常地提醒小朋友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并可作一些矫正的补充练习。
(2)双手扶墙压肩胛带练习预备动作:双手举过头顶,比肩略宽,扶住墙壁。手不动,上身尽量向前压,同时把胸部挺起,凹腰。这个练习要经常做,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
(3)下腰掰膀子预备动作:小朋友伏卧地上,直膝绷脚,双手夹头伸直,另一人站立其身后。小朋友双臂夹头伸直抬起上身下后腰,另一人抓住其双臂往下轻压。注意肩关节放松,不要憋气。然后回到预备姿态。
(4)伸臂掰膀子练习预备动作:双脚平开直立,两手交叉上举,掌心朝上。两臂伸直用力往后掰,同时立起后跟,胸部向前挺。然后下后跟回到预备姿态。要求:反复做16次。呼吸:向后掰膀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4.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通过训练可以使其力量、速度、柔韧、爆发力、灵巧和柔韧性得以提高,活动技能也有明显进步,表现在节奏感、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方面。此外还可以使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得以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少儿健康成长。
总之,舞蹈教学对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是自然而然的,对儿童智力的促进与开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不拘泥某一方面的专业学习,发展创新,鼓励她们求新求异,增强欣赏能力以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福媛.奥尔夫教学在中国儿童舞蹈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舞蹈,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