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3:22
导语: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病变,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主要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还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责任制,同时结合疾病特点开展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安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在其他科室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今后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16~73岁,平均(51?3±7?5)岁;观察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17~76岁,平均(52?7±6?9)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常规记录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
控制病房室温至20~25℃,保持一定的湿度,并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咳嗽、咳痰患者,协助患者拍背,促进咳痰,嘱咐其侧卧位睡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者勤刷牙、漱口,对吸烟患者强制戒烟。
1.2.2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倾听其想法,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消除顾虑,增强治愈信心。
1.2.3合理排班
设置弹性排班模式,取消小夜班制度,减少护理站交接班次数,保证24h均有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服务。
1.2.4健康教育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式,提高其保健能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淇县人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优质护理组治疗期间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4例(2?67%),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25例(16?6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变,以老年患者居多,体质弱,抵抗力差,良好的护理对于康复必不可少[4]。优质护理优化基础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呼吸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合并症较多,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延缓病情发展;改善住院环境,调整患者生活饮食,给予良好的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调整护理工作制度,可以保证24h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护理,全面记录其病情变化情况,同时保持护理人员最佳的工作状态。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整体满意度,不仅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也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运用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红,邸,姚丽秀,等.创建心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6-417.
摘 要: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1-2]。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控制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10例患者,男65例,女45例,年龄17~85岁,平均(46.2±2.1)岁。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110例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为:5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肺癌患者,2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记录在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的应急干预护理,同时详细记录其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出现19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干预组出现21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干预组)后,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项目干预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pH值 7.21±0.28 7.32±0.31 7.25±0.36 7.35±0.31 氧分压(mm Hg) 51.3±4.3 95.6±8.71①② 51.2±3.8 69.6±3.2① 二氧化碳分压(mm Hg) 81.5±2.7 56.21±6.12①② 82.3±2.1 71.15±3.5① 呼吸频率(次/min) 28.9±1.5 20.2±2.8①② 27.9±3.1 22.1±3.8① 心率(次/min) 106.2±8.2 88.6±9.02①② 104.5±5.8 97.1±4.5①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1 mm Hg=0.1333 kPa 3 讨论 由此可见,干预组实施各项应急护理干预后,效果更加显着,经体会归纳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 3.1 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鉴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3-5]。进行护理治疗时:①对于重症患者先兆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深度、节奏、脉搏、痰量、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观察。②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进行观察并记录,为预防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③若重症患者有缺氧症状出现时应给予及时吸氧,确保患者吸氧安全、操作规范,并对吸氧效果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 3.2 用药干预护理:对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6-7]。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药后患者的具体反映。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可加强气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适量的吸入气雾剂,可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临床常用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在其发挥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时间,也让其得到及时的关注[8]。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分别用特效药物和一般药物输入,这样可保证使用的药物安全、及时地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速度缓慢,在对患者行静脉注射用药时应提早对患者的用药历史进行了解。 3.3 通气护理干预: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原因是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9]。关于通气的护理,应按照下述要求严格进行:①对呼吸道存在的异物应及时清除,保持患者的气道顺畅,确保及时合理吸氧、吸痰;②严密观察救治中使用仪器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功能预警,并注意同步效果是否保持良好,要及时排除异常情况出现的因素;③定期检查动脉血气,调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关键词】细节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46-02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类疾病,病变部位多数情况下处于器官、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一些较为重要的部位,病情程度较轻者会出现咳嗽、呼吸不畅、胸痛等症状,病情程度严重者呼吸会存在明显的困难,甚至还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不仅仅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对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6)天;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3±2.5)岁;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1-12天,平均发病时间(3.1±0.8)天;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8.5±2.7)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呼吸内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细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意识变化等情况,注意对是否有先兆症状、是否有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有关的医师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实施抢救。② 机械通气护理:确保气道通畅,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并使其头、颈、肩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头部保持后仰状态,使呼吸能够维持自然流畅;对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或异物进行清理,;监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气分压水平,根据实际病情对给氧流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规范操作湿化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34℃;每天对口腔进行消毒;若患者有发绀和神智变化情况出现,要及时对气管梗阻、漏气、气囊脱落等情况进行检查。③ 药物干预:采用血管输液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根据患者自然情况,遵医嘱使用适当剂量药物,了解药物副作用,对给药的速度进行控制,对给药后反应进行密切观察。④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实施全面健康教育,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⑤ 饮食护理:日常饮食应该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为基本原则,保证多饮水和少食多餐。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对象对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呼吸内科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现当天,以不记名打分形式,了解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2]。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
2 结果
2.1 对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9.5%;观察组患者对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9%。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2 呼吸内科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治疗期间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细节护理指的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服务的一项具有一定持续性的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由于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普遍具有病情的变化速度快、产生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等几大特点,这就决定了在该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必须要更加的细心和细致,以使护理服务工作的差错率明显降低,使医患之间的纠纷事件明显减少[3]。
参考文献:
[1]张娟,钱友书.重度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11,15(14):145-146.
关键词: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77-01
护理干预是促进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人病情较为严重,护理工作面临着很高的难度,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及其家属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仅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有时还会引起护患纠纷。近年来,我院全面加强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2(62%)例,女性患者38(38%)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6.72±5.83)岁,支气管扩张患者28(28%)例,肺癌患者7(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35(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3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突发疾病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全部给予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出现突发危险,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当病人出现突发危险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奏、呼吸深度、心率、脉搏、痰量。神志等,一旦病人表现出缺氧症状,应及时采取吸氧措施,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严格控制吸氧速度和氧流量,同时给予患者血气监测。
3.2 环境护理
住院患者对病人的身心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清洁,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并且要及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防止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护理人员还要减少噪音,让患者感觉到清静。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床单、枕巾等物品,保持患者的衣物宽松干净,保证床单清洁平整,夜晚巡视病房时,应尽量避免灯光直射患者。
3.3 药物护理
当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血药浓度,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滴注特效药物注射,另一方滴注普通药物,此外在患者用药之前,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用药史,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恶心、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给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病人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不良心理,一些患者由于咳嗽、胸痛、咯血、气促等症状比较严重,情绪十分烦躁,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热情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对于病人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拉近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85-86.
[2] 杨胜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3(12):163-164.
方法:根据有无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将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7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
结论:呼吸内科服务质量管理中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内科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呼吸内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49-02
美国服务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等于1985年提出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辨别顾客所感知的服务质量与他们所期望之间的差距来帮助管理人员找出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努力消除存在的差距,最终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1,2]。该模型在护理领域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管理者在解决护理服务质量问题时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思路,通过发现患者明确的与隐含的需要以便了解目前的护理服务与患者之间的差距,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超越其期望的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3,4]。本研究笔者观察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前后1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7例呼吸内科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前(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2例呼吸内科患者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后(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5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经过两位副主任医师以上评估需要住院治疗;②患者均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③患者均为首次住院患者;④患者年龄均>18岁,但是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符合书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时间为出院时。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员经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开始实施问卷调查。本研究笔者发放247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247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①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②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6]: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③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由患者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
1.2.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针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找出避免缺陷出现的原因,制定常见不良事件预防和护理措施。
1.2.3.1对照组护理方法。举办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科普讲座,向患者详细讲解住院期间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教会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法,减少其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情绪。
1.2.3.2观察组护理方法。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根据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制定,内容包括:科室简介、主管医生、护士,目前患者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治疗方案等;②担任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帮助患者梳头、洗手、洗脚、洗脸、饭前擦手、热饭、喂饭、喂水、剪指/趾甲等日常生活;③患者互相教育:召开呼吸内科患者家属经验交流会,交流心得,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等方式,家属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举行呼吸内科疾病防治有奖知识竞赛,加强健康宣教,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传媒教育:组织患者和患者家属观看电视节目或VCD等传媒,直观形象的学习呼吸内科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报纸、发放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热线等方式加强宣教。
1.3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年龄和病程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性别构成、患者对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ɑ=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对基础护理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
2.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本研究笔者查阅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理念相关文献,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找出缺陷出现的原因,制定常见不良事件预防和护理措施,并将其应用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陶小红,时维东.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33-535
[2]李东瑞,张培莉.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县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1,26(9):46-4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运动训练;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因为其对于患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比较高,从而给患者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负担。有相关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世界人类死亡第四大原因。在我国的患病率大约为8%,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的健康问题[1]。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在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下,加以患者随访、综合治疗、家庭与病房疾病管理。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为(63.5±2.1)岁。患者病程4.5~10年,平均病程为(7.4±2.6)年,其中吸烟27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2.1±1.9)岁。患者病程4.8~9年,平均病程为(7.2±2.1)年,其中吸烟25例。
1.2 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和护理方法,疗程为15d。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加以患者随访、综合治疗、家庭与病房疾病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在院时进行具体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设计,并且实施呼吸运动训练,如联系腹式呼吸,2次/d,15min/次,还有压力呼吸、压胸呼吸以及肢体运动等训练方式。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告知患者如何有效进行定量气雾吸入剂,以及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与必要性。患者在出院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后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对患者的饮食和用药进行指导,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的方法。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出院时取得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第一个月1次/w,第2、3个月1次/2w,后3个月每月1次。在每次访视时主要询问患者的具体病情、饮食、预防感染、家庭氧疗情况等[2]。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与入院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中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的SGRO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病程会比较长,所以患者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因此,对于治疗的护理指导应重视护理的连续性,根据不同患者制定出出院后护理计划,予以患者饮食和用药指导,结合病区管理,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管理后SGRO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对于阻塞性肺疾病采用随访治疗以及病区治疗相结合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调整到半坐,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17):2940-2944.
【关键词】内科,呼吸;安全隐患;意外事件;干预;护理
呼吸系统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学,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随着国家基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呼吸内科住院人数日趋上升,如何快速有效的给予病人合理的内科护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呼吸内科护理经验,总结呼吸内科护理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现报道如下。
1呼吸内科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管理工作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是护理管理工作中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标准,亦是优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大部分的护理管理检测只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其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多死板、无创新,导致对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的忽视,导致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预见性与协调性较差,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心理护理形式化
每天护理查房都在说心理护理,但很多护士根本没有亲自到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要不有的护士就依靠学生去做,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沟通解释不到位,观察能力不够,患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发现,最后有的患者割腕自杀了都不知道。
1.3与护理工作操作有关的潜在风险
护理人员在护理实际操作工作中,经常也会由于不注重细节而导致了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肺性脑病患者由于使用呼吸兴奋剂,往往会出现躁动,这就使得使用的药液漏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拔除,药液外渗出之后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性的肿胀,甚至发生皮肤坏死。
2应对对策研究
2.1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重视管理呼吸内科病房环境,在盥洗室或过道里应有防滑提示的标志;发现地上污湿现象,及时予以清洁、擦干;病房设备管理带出现问题,及时与后勤部门联系,督促及时维修。
2.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技术,及时果断的处理是架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学历等制定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计划,尤其加强对新上岗护理人员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使之能熟练掌握呼吸内科疾病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合格者才能单独值班。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急救技术,做到在工作中能井井有条,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同时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
2.3训练突发状况紧急处理
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由于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突发状况紧急处理的训练尤为重要。对护士定期进行突发状况情景模拟,反复加强应对练习,培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意外突发,护士可以冷静思考,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协调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3结论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合理的内科护理对于预防与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到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同时还存在不少风险,出现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或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逐一解决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完善服务意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做好记录、沟通、操作、核对工作以避免风险
事件的发生。医院管理者要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范高丽.反思呼吸内科护理的安全与防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200
[2]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