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基础学习

时间:2023-10-10 10:43:28

导语:在护理基础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基础学习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基础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77-03

角色体验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护理基础设计较多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该方法的应用,并在具体过程中进行有效设计和实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教学方法设计

选择2014级四年制专科生100名、2014级中专班58名进行试验。选择李李晓松著《基础护理技术》作为教材,李玲、蒙雅萍《护理学基础》作为参考教学。在六项试验中进行实践,分别包括吸氧、静脉输液、吸药注射、口腔护理、更换床单。选择密闭式静脉输液进行具体设计和实施。

1.1课前预习和作业布置

结束理论课学习后,组织学生依据技能教学目标预习教材内容,并对本实验项目科学进展和相关文献进行查阅,进而实现对密闭式静脉输液用物准备、目的要求的掌握,在熟悉整个操作过程中基础上标准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

1.2模拟仿真训练

对每班学生进行分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学生共同讨论弱点话题,并总结归纳共性知识。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讲解、示范,对于具体做法教师不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依据护理操作原则进行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通过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开展训练。学生以本组设计医疗情境为依据,借助仿真输液手臂开展模拟训练8学时,在实验室中开展开放训练4学时,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对输液步骤的熟悉掌握。模拟训练结束后组间进行存在问题的讨论,然后向指导教师反馈核心意见,并共同进行探讨。

1.3角色体验实施过程

一个训练小组由两名学生构成,一人进行护士的扮演,一人进行患者的扮演,完成操作后进行扮演角色的互换。学生扮演护士时应当以护理程序要求为依据进行认真评估,并准备齐全所需物品,然后依据步骤开展相应互利,完成后教师须一一点评扮演护士、学生的操作。实验流程如图1。

1.4考核

为实现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充分了解,在学生考核中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单项技能考核,每组随机选择一个学生接受考核。第二种方式考核在学期末进行,学生随机抽取实验项目中的一项接受考核,用物自行准备。考核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并做出相应成绩评价。

2评价

2.1评价方法

在确定本次实验教学成果中采用权重法,具体评分标准如表1。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

2.2评价结果

本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评分和意见收集,表2为评分统计结果,根据权重法获得加权平均值为4.24(5分制)。可见参与同学高度评价该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当中学生反映在这种教学方法中,他们能够全面深刻理解自身体验实验项目的技能操作和知识理论,了解到护士应当具备的真正素质,并能够站在患者角度思考护理操作。

3讨论

3.1角色体验学习法的优点

第一,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不仅能够实现问题的有效发现、分析和解决,还能够总结出相应问题并和教师共同进行探讨,进而实现自身学习训练方法的规划和提炼。这种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的学习方法,相对于单纯学生模仿、教师示范更具具体和生动。在患者评估和操作技术训练的亲自体验中,学生能够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获得的技能和知识是传统实践课上无法获得的,自身的额学习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第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效了解临床实践。将角色体验教学法引入到护理学基础中的操作项目中,能够实现对仿真模型操作缺乏真实性的弥补,让学生实现对护士角色的真正体验和感受,实现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经验的获取,让学生能够从知识到技能操作进行自身体验实验项目的掌握、理解。通过紧急结合实践和理论,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职业化教育,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间的距离被缩短。

3.2存在的问题

试验初的静脉输液、吸药注射等操作中学生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由于缺乏经验前两次试验持续较长实践。由于学生首次对真人操作,技术还较为生疏,指导教师没有实现对学生方方面面的照顾,因此一些学生没有穿刺成功。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给予充分关注,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沟通。根据表2可知,个别学生成绩不高。考核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实施关键操作步骤,但存在疏忽操作细节的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关键步骤进行重点示范,但对于其他非关键细节讲解和示范不够细致,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为有效掌握。另一方面,平时训练操作对象为真人,考试时操作对象时模型,在未进行有效交流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快速进入角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细节学生没有扎实掌握。所以教师应当钱黄瓜对操作细节讲解的重视,学生平时也应当认真训练操作细节。

结论:

通过近期观察和实践,笔者认为角色w验学习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对学生护患交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的有效培养。应用角色体验学习法,在提升学生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重大,具有较大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文华.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02:50-51+9.

第2篇

论文摘要:介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概况及应用,综述pbl教学对护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pbl教学对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影响。

随着终身学习在世界各国的广泛盛行,培养护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是当代护理教育工作者必有的教育意识和教学任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长期依赖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讲授,极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 终身学习能力概况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终身学习则认为是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处理与社会、自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护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应用了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如pbl教学、个案学习法、任务驱动式和启发式等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国际护士联盟发表了题为“转变护理教育”的号召,要求护理教育将是基于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发展,以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国外护理教学不但广泛应用了pbl教学法,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方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

2pbl教学法概况

pbl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病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常6名~8名学生1个导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导师只起导向作用l。133229.cOm1969年,pbl教学在加拿大被首先引入医学领域,其关键是把对卫生保健的分析作为获取和应用知识的主要方法,以独立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美国的护理教育中将pbl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开展pbl教学,且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法而被确立。

20世纪末,pbl教学法引入我国的医学院校,随后将pbl应用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并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护理伦理重新组合,设置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和策略》的综合课程,节省了教学时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护理教育将pbl法应用于护理查房和护理记录的书写中,且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基础学、临床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中应用了pbl教学,使得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中日趋完善。

3pbl教学对护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影响

3.1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自主学习也是自我导向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新的知识。pbl教学是通过提高学习策略水平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pbl教学多问题、多资源、讨论式的民主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动机,增强对学习的自我责任感。同时,小组学习减轻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培养了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使其充分认识知识、能力、创新素质是在师生互动中得到的,让学习者逐渐掌握了学习策略,并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技巧和策略从事有效的独立学习。pbl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2对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pbl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对同学、对老师和对课本的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思维,增加选择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小组讨论中对病例问题的相互争论,团体的合作,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pbl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情景、小组讨论、自由争论带来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pbl支持性学习环境中,开拓了思路,启迪了各种横向思维,不断挖掘潜力,开拓和丰富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3.3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pbl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问题的难易度来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和计划,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控制。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学生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自我控制力指导学习。pbl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常有自我评估知识的需要,要进行评估自己和他人,并进行信息管理的反思及评判性思维,从而去指导和控制其学习行为,锻炼意志的控制力引。

3.4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终身学习意识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pbl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出现,查找资料中的疑惑,对于其他小组掌握的新知识点以及书本知识与临床新知识的差距等,都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从而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3篇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第4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微课教学模式

在碎片化、泛在式理念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音频、PPT文件等,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在任意场所、任意时间段进行课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微课就是在这种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短视频,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人出入院管理、静脉输液、采血、护理文档记录等,内容繁琐,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概念混淆。基础护理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求,故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其中,现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准备与过程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进行,最终选取了某医学院2018级护理专业的104名学生,其中女同学78人,男同学26人,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2人,一组为参考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任务,另一组为研究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两组学生的教学课时数、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及大纲等均相同,同时对两组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操作水平、性格及态度等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

1.2研究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向学生详细讲解课本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实训教学要求向学生亲自演示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重点与主要技巧,教师示范完成后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操作方法,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与不规范手法[2]。研究组采用微课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础护理学课程包含病人出入院护理、防范病人感染、上药、静脉输液及输血等内容。应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士及教师共同进行微课短视频的收集、整合及制作,并围绕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有差异性地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在制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这一章节的短视频时,由于理论知识相对繁琐,可以采用真实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在情境过程中适当添加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一些手消毒、穿隔离服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可采取真人视频拍摄的方式进行具体演示。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10min,可通过多个微课视频构建出完整的教学体系[3-4]。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要上传到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学生需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大致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技巧,记录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简单讲授理论知识,亲自示范以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操作方法,确保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课堂的最后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5]。

1.3考核评估

每学期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估。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微课教学知识点考核。同时,对研究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微课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与品质等七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现场答题,在课堂结束后统一交给教师。

1.4统计学分析

学生考核成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用t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研究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照表

从表1可知,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7.51±6.22),参考组学生为(84.32±5.83),研究组学生的理论成绩要明显优于参考组学生。研究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为(91.36±4.72),参考组学生为(86.22±4.29),研究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要明显优于参考组学生。研究组学生的微课教学知识点成绩为(42.64±7.31),参考组学生为(36.52±5.24),研究组学生的微课教学知识点成绩要明显优于参考组学生。

2.2研究组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88.5%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92.3%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实践操作水平,78.8%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够改善学习效率与品质,69.2%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够延伸学习知识面,90.4%的学生认为微课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解水平,67.3%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82.7%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3讨论

3.1微课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微课教学可以通过短视频、动画等动态方式和PPT、图片等静态方式将难以理解和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病人的出入院手续办理和流程这部分内容比较繁杂,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较强的关联性,可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中的情景剧途径将学生引入到相对真实的医院工作环境中,并在情景剧中适当添加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3.2微课内容具体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基础护理学课程存在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固定,无法全面掌握每一个操作细节。而微课教学视频能够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真人示范、不同角度摄像的方式完成,尤其是面对运送病人法、鼻饲法等难以展示的教学项目时,可以将教师的操作流程转化为视频观看,详细展示出每一处操作细节,优化学生的观看视角,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观看效果,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基础护理学实践操作知识与技巧,精准掌握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8]。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服务对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1]。高职护理专业迎来了巨大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快高职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新型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医学基础课对高职护理教育而言,是职业技术课的必修基础课程,怎样建立职业基础与护理职业技术课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基础医学教育作为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其成败直接决定了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现状

护理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特点课程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院校在不断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但仅限于满足学制要求而削减教学内容,总体上仍未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设课及教育模式,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特色。目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

不同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在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差异很大,对于同样的培养目标,使用不同的课程设置,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目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时分配不合理,基础课负担过重,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过大,学生专业课课时数相对不足,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受限。基础课各课程多强调单科的系统完整性,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课程体系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为本科或临床专业的压缩,内容局限于固定教材、大纲,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严重脱离临床,更忽视了与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造成授课内容交叉重复,缺乏临床实用性,专业针对性差。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一种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纽带和方式。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仍多采用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素养及良好医德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1.3使用的教材

教材编写总体上不能适应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针对性差,与护理实践联系不密切。护理专业以往多选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点,尝试改编已有的基础课教材,力求适用于护理专业,个别出版的教材增加了基础与护理临床的结合内容,但多数教材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可读性差,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自学和阅读;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内容太多,具有自己独特核心价值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性;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2]。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差,滞后于临床,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授课教师

多数教师缺乏护理的临床经验,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基础医学领域往往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职护理院校逐年扩招,护生人数多,专业基础教师的队伍并没有扩大;基础课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而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不足,造成理论与护理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将临床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能充实于课堂教学上,跟不上临床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1.5实验教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功能、结构单一,实验教学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问题,实验课由各教研室负责,内容多局限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课程间缺乏横向联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实验教学理念陈旧,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人体系统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实验内容安排欠合理,多年来重复做固定的实验;实验课时安排偏少,只强调实验课的开出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机会少,忽略了实验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均与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尝试

2.1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

我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基础医学课课时进行调整,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护理学科之间的衔接与有机融合。以“基础医学知识专业化、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为原则,寻求改革切入点,形成能力本位、淡化学科设置课程的基本思路。保证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保留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理论铺垫。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国外普遍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国内本科教育中进行了部分尝试[3-5],国内高职院校也应根据班级人数、不同教学内容,适度引入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实践反思法、角色扮演、调查汇报、目标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做法。我校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总结、归纳、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恰当选用、整合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用针对性强与适应性好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知识构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应淡化学科或课程意识,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通过相互渗透,使学生及早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6]。为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我校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的人体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与人体解剖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将传统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为病因病理学基础,自编教材,在护理专业使用,效果良好。

2.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基础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使学生了解最前沿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我校基础课教师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老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下临床进修实践;并安排基础课教师定期听护理专业课;定期组织联合教研,教学相长。同时,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有计划地组织落实教师培训制度,让教师不断“充电”。采用自身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方式,不断创造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进修交流学习。力争培养一支任心强、教育能力强、业务水过硬的教师队伍。

2.5实验教学改革

2.5.1整合、优化实验。

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建立跨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我校基础医学教学部将原有教研室的独立实验室进行重新合并重组,成立了综合性的形态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优化实验项目,替换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开虚拟实验。考虑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实验教学有极大相通性,将原有的课内实验取消,进行实验整合、优化,单独为护理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统一排课,提高设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2.5.2加强实践操作考核。

为改变护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我校将以往单纯过程评价改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由原来的实验报告、出勤、提问、作业等评价成绩,增加了期末实验操作考核,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协作完成,考核项目如:基本常用手术器械识别、血压测量、心音听诊、标本辨识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从学时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师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全面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课模式,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1-12-31)[2016-02-01].

[2]金叶.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困境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63-64.

[3]王岚,闫贵明,曹晓娜,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00-102.

[4]郑金伟,叶菊风,李闪闪,等.国内护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信息,2015(43),78-79.

[5]李根亮,李韬,李曙波,等.医科生对实验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08-109.

第6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护理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1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兵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兵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员在基础护理授课过程中既要把操作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又必须完成各项操作示教,而有些教学内容又比较抽象、生涩难懂,加上教员不停地板书和枯燥的讲解容易使学兵学习兴趣不足,甚至感到乏味。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光、色及动画等多维度刺激学兵感官,吸引其注意力。如以视频、录像演示常用插管术操作方法,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加深了学兵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有趣。

1.2解决重点与难点内容多媒体可帮助学兵建立全面的、多感知的、形象化和多维的知识体系,把平时教员说不清、道不明,学兵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如在基础护理各种给药方法教学中,静脉输液法、注射部位的选择、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传统手段教学中,尽管教员讲授时娓娓动听,学兵也只能是凭空设想,而终难知其究竟。我们将注射部位的血管、神经与肌肉的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制成动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清晰地展示出来,阐明了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诠释了进针角度选择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分解动作的讲解,尤其能够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使教学重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础护理日新月异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临床,课堂上如不纳入新的知识,学兵上岗工作后就要落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节约了教员课堂写板书、画图、列表、擦黑板的时间,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无效占用,缩短了等量教学内容的传授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又能使新知识更多更快地走入课堂。

1.4便于教学资料的使用与保存多媒体教学课件可打包储存于移动硬盘、优盘或制成光盘,省去教员携带投影、幻灯、挂图、模型等多种教具;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或修改课件内容;可将老旧、色彩失真的幻灯片、教学录像片等用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重新编辑与保存,既可有效利用教学资料,又能长期保存有价值的教学资料。

1.5促进教员提高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每位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除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钻研教学业务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与多媒体制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制作出高质量的、深受学兵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我部自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教员的素质和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调动。

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7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观;护理学基础

高职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但纵观目前护理教学现状,理论教学仍然以教师灌输式为主,示教教学主要以学生观看为主,实验实训教学主要以学生模仿为主。鉴于以上教育现状笔者旨在填补现代护理教育不足,试阐明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还原课堂理实一体化,以使护生更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形式。

1.人本主义教学观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早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提出,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潮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教学观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基本持批判态度,反对把学生当作“大白鼠”,但罗杰斯不摒弃“分数”。

1.1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学观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到底“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结合现有的教育现象,老师应该怎样把握?有学者提出应该是①教学过程无固定结构 ②教学无固定内容③教师不作任何指导[1]。笔者认为认为应该调整为①教学过程应该考虑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②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③教师只引导不轻易评论。

1.2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育教师主讲,课堂通常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通常被认为是学习知识的权威人士及发言人,师生关系是很难逾越的一条鸿沟。人本主义教学观影响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性因素。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传统教育教师通常重视知识的传播忽略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①对学生有责任感;②教师是榜样;③多听学生的心声[2]。

2.传统课堂还原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有一章节是协助患者翻身侧卧、协助患者移向床头、约束带的使用等内容。笔者从事护理学基础教学已经8年,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在课前于示教室准备好一切用物及环境,课堂前5到10分钟,教师介绍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及用物介绍,而此时学生主要把目光都集中在示教室里新鲜的用物上,对教学目标似乎没有兴趣。进入主题后,教师请一个学生演示患者或者直接用模型人作为患者,教师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正规示范,边示教边讲解,学生看完后的反应是“哦,好简单。”示教结束后教师讲解注意事项,课堂最后5到10分钟教师用于询问学生的感觉及课堂总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生课后对课堂的感受尤于看了一场不痛不痒的电影,看似简单的示教背后隐藏的问题挖掘不出来,学生学习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3.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课改

人本主义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本次课堂教师选择在实验实训室,教室有8张床,学生按平时实验实训小组分为八组。进入教室后,学生首先看到黑板上板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这时学生对黑板上的内容熟视无睹,教师进入教室后创造教学情境及布置任务。如老师创造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假如现在都在骨外科,现有一位患者,患者女性,19岁,三天前因从三楼坠下,全身多处骨折,现在患者神清,急性痛苦面容,生命体征平稳,平卧于床上。每组都有一个扮演早班接班的护士甲,一个是夜班交班护士乙,还有一个是患者同学丙。待会患者学生躺倒被子里,护士乙向护士甲显示患者护理记录单,在床头交接班,介绍患者一般情况,交代患者需要马上翻身,两位护士一起共同协助患者翻身侧卧。预习过的学生可以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来做,没预习的学生按照黑板上板书的步骤来做,教师此时只是一个专业的旁观者,不要轻易地评价学生行为。学生自己在“做”中体验角色及发现问题,做完一次后换不同角色体验。体验三种不同角色后请同学们交流经验,教师可以在同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我在巡视过程中有听到同学们激烈的交流,如:还是活动自如好些!要是她是男的,未必也这样啊?幸好我的病人比较轻。还发现同学们对此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患者身体多处骨折,这样弄会不会疼痛啊?要是脊柱骨折了也可以这样吗?甚至有学生说要是这个患者来了月经我们是不是要帮她换卫生巾啊?我听到这些怀疑和感慨很意外也很惊喜,我发现了学生已经有开始真正体验不同角色,我反问其中一位学生:如果一位患者需要换卫生巾可是没有活动能力需要护士帮忙的话,你是愿意当患者角色还是更愿意体会护士角色呢?这个学生想了想说那还是当护士好些。

4.人本主义教学观的优势效应

4.1人本主义教学观能激发护生的主动参与性

人本主义教学观提倡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议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合同,如课时量、进度、内容一览表的制定,学生考核的方法,考核时间的制定等,总而言之,希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参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能。

4.2人本主义教学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长期以来,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处于听和“照方抓药”的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导致护生操作呆板,思维惰性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维护和发挥“潜能”的良好条件,是教学效果做到“自我实现” [3]。例如:有学者指出将一个5岁的小孩放在国外幼儿园,在没有任何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小孩可以通过与其他小朋友和教师的相处中,几个月就能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并且还带有当地的地方口音。因为学生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其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4.3人本主义教学观能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对别人的处境能感同身受,并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其是护患沟通的精髓[5]。人本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情境时让各种不同性格、背景的学生组合,并在情境中互换角色,鼓励学生讲出不同角色的体验。这种实验实训课自身体验的学习效果远胜于教师上课苦口婆心的传授。

5.实施人本主义教学观存在的问题

人本主义教学观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完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也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对师资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教学观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人本主义教学观似乎更倾向于将课程综合,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教师设计情景时牵涉到很多专科护理的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人本主义教学观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重视学生的因素忽视了环境因素,忽略了教师的经验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对陌生知识需求的判断能力,另外教师完全转变角色很困难。

6.结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尚在摸索中,怎样能做到既保持传统教育的优势又能吸收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精华以弥补现代护理教育之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奇.学习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27-335.

[2]籍莹.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影响下的教师角色转化[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1-2

[3]Rogers,R,Carl.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M].Boston:MA;Houghton Mifflin.108.

[4]Du Jingna.Application of Hunanism Theory in the Teaching Approach[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2,1:32-36 .

第8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基础护理;带教

作为当代医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与统一,护理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扮演着愈发重要的地位。与其相对应的,对护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仅仅作为患者的照护者,到现在的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病情咨询的专业人员,表明护生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极高的职业精神与素质。体验式教学通过使新护生亲身经历、亲自操作,找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来克服实际操作困难的难题。它让新护生自我反思总结,然后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更加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感受。通过对我校2010届卫生学历教育士官108人在基础护理带教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使得护生的实践、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0届卫生学历教育士官108人,其中男98人,女10人。对所有学员在基础护理带教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观察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 从《基础护理学》中选取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腔护理、静脉输注等部分操作技术项目,对学员进行体验式教学。

1.3 教学方法 首先让护生进行模拟式体验,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能够使护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实践内容。通过事先设定情景,在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之后,再由护生进行回顾性的模拟展示,最后让护生根据模拟情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和回顾。之后,再对护生进行分组,使其在不同情景下处理问题,在其进行模拟体验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换体验心得。

经历模拟式体验之后,再让护生进行实践体验。将108位护生分成27组,每组护生轮流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其余护生观察并进行点评。通过护生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自我反省和其他护生的点评,来使护生加深实践印象,总结自己不足之处。同时,在护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仔细注意护生操作姿势的正确与否、言行举止是否恰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建立在模拟体验之上的实践体验,可以有效地拓宽护生的操作技巧、心理素质等,为培养严谨细心、关爱病人的护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教学效果

2.1 情景创造,加强心理体验 体验的重点在于护生的切实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的经验是体验的重点,在活动中,通过模拟病例情景,利用多种工具和媒体来制造临床情景,让学生尽可能体会真实的临床护理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大多护生在初次进行临床体验时都有着紧张、害怕、不忍心等负面情绪,其中有两名女生对带教老师提出想放弃体验,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有同学示范成功的鼓动下,顺利完成了体验,体验后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切实感受到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心理素质、自信心也大大提高。大多学生认为体验带来收获很多,希望有更多进行体验的机会。

2.2 增加团队沟通合作 在体验式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许多操作都是需要同学之间的配合和理解才能完成的,比如静脉注射的操作,因为学生实际经验缺乏,往往不得要领,配合的同学往往被多次扎针,但仍然没有抱怨,忍耐着痛苦积极配合并鼓励对方,使操作顺利完成。在学习过程中互相的忍让、谅解和鼓励,大大增强了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不仅增强了彼此的感情,同时也学习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第9篇

【摘要】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前都要面临毕业实习,这是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部分学生实习效果差,实习后不想做护士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实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93-02护理专业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须途径,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向专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1]。笔者在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过程中,对学生毕业实习现状及实习指导方法进行了初探。1.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现状及形成因素

1.1强烈的执业挫败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每天面对病人的痛苦、无助,面对重复、单调、又脏又累的护理工作,这些都会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原有的美好憧憬及崇高感消失,再加上护理发展落后于医疗,社会对护士存在偏见,更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反感程度,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同时,也使学生对护理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这些负面情绪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

1.2对医院工作环境适应不良。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理专业学生又重新进入了另一个社会环境,在轮转的过程中,要接触众多陌生的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大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出现畏惧、退缩、逃避和缺乏信心,甚至不敢主动与老师、患者、家属交谈,进而不敢动手操作,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这种状态可能会进入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实习效果[2]。

1.3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规律,作息时间基本固定,一进入临床,开始倒班制,部分学生出现无所适从,工作期间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又因为畏惧所以影响到工作效率,表现出来的是工作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另外一种情况是,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意识,没有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凡事都等带教老师分配,对常规工作也不能做到主动处理。

1.4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临床应用的差距大。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授课任务重,接触临床工作少,护理实用性的知识技能更新较慢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临床实习的适应,另外,护理专业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有些技能操作还延续以往数十年前的方法,有的已经在临床被淘汰,有的已经进行了改进,这都导致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从而影响了实习效果。2.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的方法

2.1明确职责,做好沟通:

2.1.1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下临床实习前,应做好技能强化训练,做到每日一测,每项一测,测试不合格者加大训练力度,否则将不予安排实习;学生下到临床实习后,应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与各科室带教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与护理部带教老师沟通学生动态,对有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与本人沟通,及时纠正,并督促大组长进行监督,同时上报学校护理学科及招生就业办公室,必要时通知家长配合处理。

2.1.2实习指导教师应与学校就业办公室及护理学科保持联系,信息畅通,指导教师与护理学科及时沟通实习医院需求,以及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便及时调整指导思想,改变实习指导方向,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医院制度,有效的完成各个科室的实习任务。

2.2做好学生实习初期的心理疏导:

2.2.1经过了学校三年的艰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现在要到医院去实习,到医院后,学习的方式、扮演的角色、社会的环境都与学校有很大的差别,不少同学想到这些就会紧张、害怕,情绪不稳定。所以,鼓励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完成实习,自己也可以完成。要尽快地适应这个转变,以健康的体魄,轻松、愉快的心态去迎接实习。

2.2.2学生将参与医院的护理工作,而且很多东西还不懂,工作将会很忙、艰苦,要不怕艰苦,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让学生清楚,到医院实习是求学,不是享受。护理工作分日、夜班,夜班有上夜班和下夜班,上夜班是:下午6∶00-晚上2∶00,下夜班是:晚上2∶00-第二天早上7∶30,学生上完班特别是值完夜班后会觉得很苦很累,有一个适应的阶段,要注意休息、要有充足的睡眠,要加强营养、多喝水,保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做好工作,避免出现差错事故。适应后,那就要注意复习理论的知识和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如医学杂志,报纸等)。

2.3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

2.3.1认真落实岗前实训及初期实习辅导。在学生下临床实习的前2周,配合护理学科进行岗前实训,督促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护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学生给予特殊辅导,甚至暂缓下临床实习;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生将要面临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3.2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巡视及管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接触到临床全新的、相对复杂的环境,要面对形形的护理对象,难免会出现恐慌,无所适从等情况,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初期要加强巡视,尤其是与各医院实习小组组长加强沟通指导。

2.3.3重视与实习医院护理部的联系与沟通。学生初到临床,来到新的环境,身心都要有个适应过程,再加上临床实际工作与学校实训室内的模拟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适应,针对这一现象,实习指导教师应与护理部带教老师做好沟通,共同努力使学生尽快调整自己,尽快进入临床实习状态。其次,护理部带教老师对学生情况不太了解,实习指导教师要经常与护理部联系,做好沟通,交待学生基本情况,对个别学生要重点分析,使护理部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并与护理部一起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给予重视并做好处理。另外,针对个别科室带教老师不管不问的情况,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与护理部取得联系,加强带教老师队伍建设,使学生的临床实习顺利而高效的完成。

2.3.4重视实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渡过了艰难的适应阶段以后,接下来的实习目标是学习临床的工作方法与技能,在这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对照实习计划和手册,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避免实习单位把学生仅仅作为一个劳动力而忽视目标的达成。对目标达成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反馈给实习单位及学生家长,找到问题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免其他同学出现类似情况;在学生出科考核中出现的理论或技能问题,应该及时准确的反馈给相关任课教师,以改进教学。

2.3.5严格执行实习纪律及请假制度。学生在实习中后期,逐渐适应熟悉了临床的工作,会开始出现懈怠、溜号、请假等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实习纪律管理制度及请假制度,严格考勤,考勤结果与毕业成绩挂钩,对于生病的同学,应在实习医院就诊,如有特殊情况,再行转院治疗。要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醒,加强巡视,杜绝违纪现象及差错事故的发生。3.小结

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临床实习对其今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及认可度,所以,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是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作为班主任,应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致管理,加强责任心,奉献出爱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实、小组长的作用,遇有问题及时汇报给实习指导教师,以保证做到层层把关;在学生实习之初,就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违背者应负何责任。当然,对于屡教不改或错误严重,影响大的学生,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实效性。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