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时间:2023-10-10 10:43:30

导语: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第2篇

那么,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策略何在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阅读兴趣

据说犹太人在自己的孩子稍稍懂事时,就在《圣经》上抹些蜂蜜,让孩子去舔,以此证明书是甜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孩子才乐于阅读。

1.情境法。教师经常把学生带到阅览室,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翻阅那些有趣的图书,学生势必会被美妙的插图、丰富的内容所吸引,阅读欲望自然被提升。

2.推荐法。有人说一本好书足以培养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阅读倾向大多为:(1)篇幅短小、内容完整。(2)幻想性题材,期待善有善报、意外的结局。(3)了解简单的历史故事。(4)读物中提到的规则。(5)介绍自然、动物的读物。(6)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读物。(7)情节起伏的读物。教师根据这些原则给学生推荐图书,学生定会喜欢,也自然有了阅读兴趣。

3.榜样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向学生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学生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活动法。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天真好动,可以经常进行类似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

5.激励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经常采用各种机制,规定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字数并进行适量背诵后,由自己和家长画星星评价,再由教师检查后根据评价表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有了一定的“诱饵”,学生就会去“追星”了。

二、营造阅读氛围

曾有专家指出:要使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学校、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在学生周围时时创造有利于阅读的氛围。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把教室一角专设为“图书角”,让学生从家里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每月调整一次,由专人负责管理。鼓励学生把书作为生日礼物等等。

三、选择有益图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课外读物纷繁复杂,为提高阅读效果,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工作。

1.有益。目前市场上的读物良莠不齐,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时一定要认真。

2.适当。注重选择适当的读物,这些读物多带有拼音、插图,低年级学生很喜欢阅读。

3.趣味。课外书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

4.广泛。选择课外书籍应注意广泛性。

四、进行有效指导

1.查查字典。低年级小朋友已经学会音序和部首查字法,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要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来查找。

2.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精彩对话、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排比、顶真等)、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不同符号划出。

3.剪剪贴贴。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经满足不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用的“采蜜本”。

4.读读想想。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5.练习速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不指读”。而快速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默读。因为默读时视觉神经接受文字符号后,立即发送给大脑,进行直觉译码、理解,跳过了朗读时转化为口语再理解的过程,阅读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6.围绕课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教授的一些学习方法,课外阅读时就可以运用。如“一边读一边想”“就关键词提问题”等等。

五、保障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在语文课时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

六、力争家长支持

在开家长会时,不要错过向家长介绍阅读的重要性,要力争转变家长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培养观念,赢得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和孩子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增进成长进步。

第3篇

一、 健全阅读制度,让学生持续读

行为文化中固化、物质化的东西首先表现为制度文化,它是群体约定俗成, 共同遵守,促使行为长久坚持的显性保证。书香文化制度不是强制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制度本身产生导向、激励作用。1. 时间制度。把课外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一节,做到时间上保证、目标上明确,课课有内容,堂堂有书声。每天午间半小时静读时间,学生不走动、不言语、不作业,班级沐浴书香。2. 统计制度。统计的内容包括阅读的书名、篇名、页数、字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篇数等。统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3. 交流制度。班级每周举行读书交流会,每学期举行演讲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4. 展示制度。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悦读星”、“优秀漂流图书”和每学期一次的“书香家庭”、“书香小组”表彰。阅读成果的外在物化展示,旨在典型引路,辐射全体。

二、 开展图书漂流,让学生有书读

为解决农村家庭子女书源匮乏现状,每学期初,根据课标中年段阅读目标,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然后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取得家长支持。学生购买书籍后在图书管理员处登记、造册、 上墙公示,真正实现“赠一本,读百本”的资源共享。图书漂流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投漂自己的图书,乐意与漂友分享自己的图书,中途不将图书转漂他人,按规定时间归还。借阅时认真填写漂流卡,阅读后在漂流感言簿上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根据图书漂流记载,让传漂过同一本书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读书迷你吧”,手捧“漂流记录卡”或读书笔记,饶有情趣地分享阅读体会。

三、 活动激趣,让学生读得有兴致

1. 亲子共读。通过《亲子共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校与在家的阅读活动,吸纳家长热情参与阅读;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亲子共读沙龙,交流亲子共读心得;开展亲子阅读征文、亲子手抄报、亲子日记评比,亲子朗诵会、亲子课本剧表演,“书香家庭”评比……以评比促阅读,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 师生共读。教师根据个人实际,制订读书活动方案,明确阅读内容、目标、措施;倡导树立“读书――成长”意识,充分利用假期、双休日以及课余时间,自主内修,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撰写读书笔记,和学生一道交流分享阅读感受;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每学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2篇以上,课后必须撰写教后反思。

3. 班级读书节。班级读书节是学生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读书盛会。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检验阅读成果。以读为主的系列比赛:读书汇报会、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现代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以写为主的系列比赛:优秀阅读成长手册展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演为主的系列比赛:课本剧表演、美诗文吟唱等。

4. 古诗文诵读。以五个“一”为抓手扎实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班级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学生备一本“古诗诵读积累本”,每周至少背诵一首古诗,每周的周五晨会为古诗诵读时间,每月底班队课开展“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

四、 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质量

1. 读前推荐课。推荐时或讲述作品创作时的艰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亲切感,产生阅读动机;或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简介读物主要内容,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或借用名人(或媒体)对优秀读物的评价增强对读物的吸引力;或朗读精彩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或针对情节曲折的读物,叙述内容至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 读中指导课。阅读方法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自己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位和质量。

3. 读后交流课。阅读交流一般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汇报交流时形式力求活泼多样,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实现阅读成果资源共享。

五、 科学评价,让学生读得有效果

没有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就会使阅读活动失去其意义和推动力。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评价时,要遵循个性化评价原则、导向与激励性原则、模糊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不仅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更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的积累与运用。评价手段力求多样,可以采用活动评价、问卷调查评价、课堂练习评价、考级评价、档案记录评价、多元自主评价等多种方式,改革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把“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分别引入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之中。阅读活动开展一个阶段后,引导学生认真评价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自己的阅读收获,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

第4篇

那么,如何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让书香溢满校园呢?

1.要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我们只有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其心智,促使其主动去了解、研究,并在其主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兴趣的持久性,提高其阅读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快乐联系起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一些佳作、趣文,经常拿到学生面前投入、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边读边提出一些优点,以情感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往往热爱读书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具有与教师同样的品质,因此我们应以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情绪来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与你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潜在的阅读兴趣。经过几次试验,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有些学生没有作文书,还专门叫父母去买了来,甚至连平时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学生,也渐渐地爱上了阅读。有一次音乐课,他竟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小学生优秀作文》,连我站在了他身边也没有察觉。虽然这学生未遵守音乐课纪律,但他对阅读的热爱之情却是值得嘉奖的。

2.要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成功了。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具有实效性,还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2.1 协调好课内、课外的关系

协调好课内、课外的关系是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思想保证。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几乎不看书报;另一些学生,整天沉迷于课外书中,上课偷看,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了《海伦?凯勒》,就引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2 有选择的读书

有选择的读书是有效课外阅读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并非所有的课外读物都适合他们阅读。所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老师要教育学生读书要有选择,教育学生不光要"好读书",还要"好读书"、"读好书"。

因此,教师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极端重要。其选择和推荐的课外读物的方式有:

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水浒传》给他们读。

结合课外活动选择推荐课外读物。为了配合社会、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要进行向英雄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革命英雄的读物。

结合书报杂志选择推荐报刊读物。现在社会上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有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教师应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报刊杂志,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知识。

2.3 保证阅读的时间

保证阅读的时间是有效课外阅读的有力保障。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二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才能在阅读中增长知识,享受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每天保证五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经常挑灯夜读直至深夜。因此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充分利用时间,比如在等车、等人、行走的时候,都可以"挤"出一些时间来阅读或背诵一些优美词句等,而且这样的阅读背诵还更有效。

2.4 勤写阅读笔记

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如此,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圈划、批注、摘记、写体会等,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看小人书,但只看图画,不看文字;有的只翻读故事情节生动部份,不仔细看全文;有的只注意故事情节,不注意语言文字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阅读记录卡(阅读记录卡内容:①书名和作者;②主要人物或事件;③最喜欢的人或事,或书的某一章节;④词语的摘录;⑤编提纲或写心得体会)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填写,既提高了阅读效果,又方便检查评比。

3.进行"阅读比赛"

第5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多数老师还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还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内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认为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3.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几点做法

3.1 在默读中理清思路。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想,有利于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3.2 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

3.3 在理解中及时运用。仅仅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刻”在心中,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课余五分钟重复背诵,如能天天坚持,肯定能达到水滴石穿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也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3.4 加强背诵指导,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3.5 通过摘记法加强积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记是对读过的、背过的语言材料进一步的加深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不同形式的摘记工作,这样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6 通过赏识激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一学期制定出达标的要求。

第6篇

一、 鼓励学生养成 “好读书”的习惯

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慢慢养成习惯。

1.树立阅读榜样,激发读书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自己首先要热爱书、尊重书、好读书,为学生树立榜样。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只有饱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才有能力打造“魅力课堂”,成为学生崇拜的博学偶像。教师博学的形象魅力,无形中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他们会效仿教师,博览群书,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

2.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要使学生好读书,读书环境的创设,“书香”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如果身边有书,周边的同学爱读书,喜谈书,难道自己能闲置于书外吗?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中宣传语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在教室设置“书香园地”,师生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大家共读。另外,我每周会联系好学校的图书馆,安排学生到馆内进行电子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班内定期举行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或竞赛;“书香园地”坚持展示学生的读书感受、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读书建议、阅读书目推荐表等。共同的书,不同的读者,谈的是关于书的话题,学生就在谈书说书的浓厚氛围中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3.想方设法保障阅读时间

中学生看课外读物,很多是课余时间抽空看,有时课业重就没空去看,难以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时间是养成好读书习惯的保证。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教会学生在一天中如何挤时间、争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早读,学校隔天就有半小时的语文早读,这是很好的诵读时间;午休,争取半小时;晚上,每天每科有半小时的作业时间,但我做语文老师,注重的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课后作业则安排阅读任务。这样,一天下来,粗略估算,学生保证能有一个多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学校能将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由教师组织指导阅读。

二、教导学生选读“好书”

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进行以下的指导。

1.结合教材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文

古诗文承载着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东西,是经千百年的锤炼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具有中国底蕴和内涵的东西,它对于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地传承中华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必修、选修本,选用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李清照、柳永、苏轼的词,唐宋家的散文,《史记》《汉书》等名家名篇。教师教读课文,传授诵读、理解、欣赏的方法,再进行课外延伸式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作者不同而主题相同、风格相同的作品等,在诵读、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选读中外名著

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也是人生的教科书。阅读名著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滋润心灵,提高修养。教育部就明确给高中生推荐了20部必读名著篇目,对此,我有计划地从中引导学生进行选读:早读诵读《论语》《庄子》《孟子》《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教材中的茅盾、鲁迅、巴金、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教读文章时,我会重点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引导学生选读;至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巴黎圣母院》等大作,我通过每周第二课堂的名著导读课向学生推荐和作必要的阅读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多看优秀的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信息量大,信息新。如《读者》《语文报》《中学生天地》《青年文摘》《南方日报》等,它们是学生感知社会的窗口。鼓励学生每天看报,多看优秀杂志,做一个“两耳喜闻天下事”的现代中学生。

4.引导学生分学段精选优秀的作文书刊

现代中学生,对于作文方面的指导丛书绝不会少买,但盲目性、随意性大,大多没能很好地结合高中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高中三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选不同学段的作文书刊。高一,选择优秀的记叙性的作文书;高二,选择优秀的议论性的作文书以及素材书;高三,选择高考满分作文书以及《语文周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好好读”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阅读方法会有所区别。方法适当,阅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1.学会诵读

古诗文、优美的现代散文语言韵律感强,节奏感美,引导学生早读时间大声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会语言的精妙。

2.学会慢读、精读

麦考利说: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法奇也说: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得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耐心,重要的内容、精彩的段落语句、需要积累的知识,都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反复琢磨,细细欣赏品味,读完后能心领神会或印象深刻。

3.学会浏览、跳读

对于那些扩大眼界,拓宽视野的课外读物,或信息量大的报纸杂志,浏览一遍即可,有时要学会根据需要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会跳读。

总之,学生只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破万卷”,下笔就可能“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谢象贤.语文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邱冠华.爱书人的世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课;原则;活动形式;主要策略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这一分责任,我潜心地研究课外阅读并落实在行动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收获。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的课。

二、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将每天的午读规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充分地去阅读,并养成习惯。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又在心理上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我上过这样的一节书目推荐课,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在茫茫的书海中,他们捕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块金子,于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推荐表格,表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荐的书目:《 》。

(2)推荐的原因: 。

(3)精彩的部分: 。

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和组员分享读书的快乐,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的同学,最后各组再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一本书,再在班上推荐,让大家也来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从而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从学生发言来看,他们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在心理上又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

3.差异性的原则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律,思维高的学生要求高点,允许差的学生其缓慢前进。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形式

学生书读了,我们得开展一些活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那么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哪些活动形式呢?

1.诵读、讲述

(比如开展诗歌诵读会,我在六年级开展过活动“轻扣诗歌大门”之诗歌诵读会。)

2.讨论、辩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

3.汇报、表演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策略

下面我以刚才我介绍的课型1“读前推荐指导课”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我们在上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一些策略,我所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我拿出书,投影封面,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这是加拿大作家菲比・吉尔曼的作品,为了让我们能看懂,宋译成了中文。然后我就叫学生仔细观察封面,说出封面的小孩叫约瑟,这是他的爷爷,然后我设置这样的悬念: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猜想一下,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学生一看图画,有学生说爷爷和约瑟到郊外玩,大家都想捉住那蝴蝶,可都捉不到,只有爷爷有办法帮孙子捉到了蝴蝶。

接着下去向学生介绍扉页,看好哟!这扉页的图案等会儿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说到这页,这叫版权页,说明出版的细节。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看看故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这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很高,到底这故事是不是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一样。

2.读文、读图发现中寻乐

图画书每个线条,每幅图都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在引导学生读第一页时,我说当约瑟还是一个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你发现了什么?扉页与这图……?【学生说扉页好像这毯子,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扉页就是一块神奇的蓝色布料。继续读文、读图,(说3~6页)引导学生说神情、动作,这块布还够做什么?】

3.猜测、想象、验证中添乐

当妈妈第一次叫约瑟把这又破又旧的毯子丢掉时,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外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些句子,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读,因为他们在猜测想象验证中又增添了快乐,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背心。”后来还变成什么呢?故事戛然而止,掉一下他们的胃口,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

第8篇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不高,识字还很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是以图文并茂的故事为主,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学生将阅读和乐趣结合起来。创设阅读情境是指教师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在这样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去创设阅读的情境呢?教师可以从每天的课堂上抽一点时间出来,给学生讲故事,内容可以是一些篇幅短、情节简单的童话、寓言、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慢慢地刺激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可以设置一个读书角,为学生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读物并定期更换,让学生有书可读,并给他们安排好阅读的时间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在班级举办阅读竞赛、讲故事等小活动,利用有效竞争来促进阅读动力,形成良性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去组织一些班级集体参与的活动等等。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阅读,而且能够激发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有效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和意志力比较弱,加上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果学生在阅读时就已经知道什么样的习惯是有助于阅读的,那么自然会努力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可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例如: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爱护书本,阅读时要注意用眼坐姿等阅读卫生,阅读时尽量做笔记等等。当具体的阅读要求提出后,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监督,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例如,引导学生在课间休息、中午休息或其他自由活动时间阅读,合理安排好阅读的时间。鼓励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阅读感想并尝试用文字和图画描绘出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写读书日记等,并进行检查和批改。通过读书笔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阅读的思维过程,能很好地检查阅读效果。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读书笔记的写法,将阅读过程具体化、细致化、将阅读所感和收获书面化。

三、加强阅读指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真正的教师对学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为课外阅读在更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可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游刃有余,收获更多。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处在认知水平、识字量、分析判断能力和记忆力都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上,对于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还很有难度,所以这一指导策略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对课外书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教师就应该侧重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指导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来说,对于课外书的阅读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略读,可是书中精彩的片段也需要精读。略读是学生达到“博览”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能够读的多一些,广泛一些,而精读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联想和对文章的总结写下来,摘抄一些文中好的片段和句子,并在读后进行反思和反复阅读等等。

四、采取多种形式,课内课外阅读紧密结合

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这一策略提出的依据。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达到更高一层次的发展水平。“新课程理念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要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用这一理论就能很好地阐明课外书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意义所在了。教师注重将教材的知识点拓展到课外的知识面,实现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一方面原因是课内知识的扩展而不会产生陌生感,学生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原因是未涉及过的知识而感到新鲜和有趣,学生会比较主动地去阅读。

例如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指导阅读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海伦凯勒》的阅读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了《海伦凯勒》之后,对海伦不幸的遭遇产生了同情,同时又被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折服,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个不凡的小女孩,这时我们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海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他们通过阅读真正地走进海伦的内心,和海伦来一场情感的交流。这样的阅读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且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容易引起共鸣。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44-02

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终身学习成为个体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内在要求。我国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小学高年级(5~6年级)的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国家之所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因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其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整体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情况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本国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美国前总统布什推出了“阅读优先”的方案,开辟了专门的阅读室,使学生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室内工作;日本文部省为促进青少年加强阅读,将公元 2000 年设为“儿童阅读年”,将每年的 4 月 23 日设定为“日本儿童阅读日”;芬兰、俄罗斯等国家也很重视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另外,课外阅读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的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孩子课外阅读的质量参差不齐;第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不系统,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低,阅读效果不明显。第三,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不足,缺乏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整体不高。本文的四项具体对策正是在对以上各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力图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二、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如果只依靠学校的课堂管理很难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到的作用就至关重要。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不一样,学校、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指导。例如,学校应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家长定期为孩子购买一些健康的课外书籍并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双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和合作;第一,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学校定期举办一些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让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教室,向同学和他们的家长展示亲子阅读的成果;第二,学校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书面形式,向学生家长阐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家庭辅导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向家长推荐一些关于阅读的网络资源,以便家长随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主动地提高阅读指导能力;第四,教师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并对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尤其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依靠学校教学就能实现的,家长的重视、配合和建议也是重要的补充,相信在学校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孩子的课外阅读会质量会有显著提高。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效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技能,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童话、拼音读物或者神话故事等低水平的读物,而是涉及到散文、小说、诗歌、人物传记等多种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每种体裁的阅读方法,先指导学生阅读,再鼓励学生课后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自主阅读。另外,教师应该根据阶段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将课外阅读分阶段有目的地进行,将阅读的效果最大化。

(三)学校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校定期举办活动,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第一,学校可以将每年的某一个月设为本校的“读书月”,加强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第二,举办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表现力;第三,选定某个主题开展辩论赛。学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查阅大量的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竞争中主动阅读;第四,设立班级“读书角”。每个班级设置读书架,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拿出来放在读书角,互相借阅。读书角定期组织小型的讨论或者分享会,大家读完某本书后对书中的某个观点或者某个人物进行讨论,分享感悟和收获;第五,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的黑板报,选定某个专题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小组的学生负责不同的素材收集,经过小组成员商量,将本小组的阅读成果以黑板报的形式呈现,最后完成的是一个专题的内容组织。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四)教师及时有效地反馈,明确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外随意、无目的、低效阅读,而是与课内教学和学校活动相辅相成的阅读,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榜样学习的理论,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实践这一理论。例如,在课内外找到恰当的时机表扬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给同学树立榜样,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做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善于发现阅读能力强,阅读习惯好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坚持下去的,所以,教师有效的检查督促和评价激励对于高质量地开展课外阅读、保持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