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时间:2023-10-10 10:43:30

导语:在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第1篇

【关键词】 肾脏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心理护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毒、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但由于其作用复杂、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如何将护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下是对我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85例患者。男315例,女270例,年龄15~74岁,平均3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09例,高中26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215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3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狼疮性肾炎105例,过敏性间质性肾炎44例,紫癜性肾炎19例。

2 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2.1 焦虑心理

与患者本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并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激素治疗后诸多的不良反应和不确定的预后有关。患者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情急躁、忧心忡忡、对激素的疗效半信半疑、情绪低落等。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摆脱困境。但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 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性格内向的患者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表现明显。患者往往非常痛苦,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拒绝治疗任病情发展,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也不主动询问医务人员。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这对于康复非常不利。

2.3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与长期服用激素引起的第二性征改变和向心性肥胖有关。如长胡须、满月脸、水牛背等。患者表现为无助、依赖、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降低、自信心下降。

2.4 过高的期待

与患者对激素治疗认识不全面有关。患者因为治病心切,对医务人员和激素的疗效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对激素治疗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认识不够。对于激素依赖、激素不敏感等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一旦出现激素治疗无效等情况时,患者期待落空,便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自尊心也可能受到伤害。患者的态度便会由积极主动转化为消极被动,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抵制诊治。

2.5 遵医行为问题

与激素的服药疗程长,减药过程复杂有关;同时与患者文化程度不高,健康意识差,对自身疾病重视不够也密切相关。另外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权威性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若一个医护人员被认为缺乏同情心,则将影响对患者的咨询行为。因为患者是从技术能力和同情心两个方面来审视医务人员,他们只愿意对理解关心自己的医务人员进行交谈并接受其劝告。遵医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患者拒绝使用激素,以及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减药、听信偏方、乱改治疗方案、不按时复诊等,而这些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而第一印象又是决定今后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就应热情接待,做到态度和蔼,礼貌周到。在观察患者病情与情绪的同时主动介绍医务人员,病房环境以及同室病友,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觉得亲切,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2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病房因其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加上患者社会角色改变,平时的工作、生活习惯都被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在住院期间本身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都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激素的诸多不良反应,不确切的疗效,疗程长而复杂等问题。这种情绪下的患者面对这些情况时更容易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问题,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就应及时了解其生活习惯,科学安排患者的治疗、护理和饮食等,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合理安排床位,尽量避免患者间的相互干扰。保持病房舒适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在一种良性情绪下接受激素的治疗。

3.3 收集资料建立保健档案

鉴于激素治疗的患者疗程长,病情复杂,治疗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不同的个体其疗效更不能一概而论。而面对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是必须的。所以在患者入院后便由两名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其心理咨询,为患者建立一份保健档案。责任护士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观察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精神需求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等等。而对一些主要症状和体征则应定期观察,及时记录,使患者得到最适当,最完整的护理和治疗。

3.4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指导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P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Ellis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1]。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后,帮助患者意识到哪些是非理性思想,并进行合理分析。例如,患者埋怨:“这么多药物,怎么我这个病偏偏要用激素治疗呢?真倒霉。”我们可以耐心的指导患者:“你现在的病激素治疗是最好的方案,虽然激素不良反应多,但医生会积极预防,如能遵照医嘱正确使用,加强自我保护,是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并且任何药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有药可治总比不治之症幸运得多。”通过这种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患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合理的信念,使之处于相对心理健康状态,让治疗顺利进行。

3.5 确立问题,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社会关系、个人经历以及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的认知水平等不同,其护理需要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2]。因此,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也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重在调动其内在潜质,详细解释病情,及时反馈治疗情况,全面介绍激素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使患者对激素的认知更充分,更全面,而不局限于某些方面。并且须向患者明确激素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免患者盲目依赖激素治愈病情,因期待过高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则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反复讲解,再三强调或采用提问的方式加深患者的认知印象,特别是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重要性,定期复查的必要性,都要反复叮嘱并回访。从而提高患者激素应用的依从性。对于年轻女性患者则须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告知患者服用激素后出现的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在病情稳定停药后会逐渐消失。对于固执、违拗的患者则应予以更多的耐心、细心、尊重个人生活习惯,协调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沟通,反复强调激素治疗时不依从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而对于患者的部分配合也要适时予以鼓励。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面对忧郁严重的患者,则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富有同感的倾听,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还可邀请一些疗效较好的患者献身说教,传经授宝,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压力。而对于焦虑的患者要多沟通,多安慰,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健康宣教,及时告诉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进行情况,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师预防并发症,正确对待不良反应,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误解。还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听轻音乐,适当进行散步、下棋、控制呼吸等。通常认为患者的焦虑会导致呼吸急促,并以胸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又反过来刺激胸腔迷走神经,引起更高的焦虑反应。而腹式呼吸可以阻断这种循环,使全身紧张性下降,焦虑程度减轻[3]。所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式呼吸可有效缓解其焦虑程度。

3.6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的参与,其中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因此,患者家庭作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激素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让家属充分参与,与其多沟通,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积极争取他们的配合。指导家属注意言行与情绪,在患者面前保存良好的心境,多安慰、鼓励、陪伴患者,为患者提供坚强的后盾,以发挥家庭在促进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4 小结

肾脏疾病的激素治疗多需经历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见效慢,疗效存在个体差异,病情易复发,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其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心理学素养,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热情主动的服务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护理保健档案,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同时应争取患者亲属、朋友等对患者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121-129.

[2] 梁远娥,郭其中.护理干预对腹部带皮瓣修复手指外伤患者的心理影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2(2):1116.

第2篇

病例简介

患者,张某,女,47岁,某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行政人员,晨起突然胸闷、气短、心慌,自测血压180/100 mm Hg,遵既往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 mg后10分钟再测血压190/110 mm Hg,休息10分钟后血压200/110 mm Hg,伴有头痛,故速来诊。

既往就诊情况:患者1年前发现血压偏高,最高达200/120 mm Hg,曾在多家三甲医院反复就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心脏、肾脏、眼底等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但血压仍有波动。1个月前因血压高、头痛,经熟人介绍在某医院就诊,行头颅CT提示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之后情绪变化较大,血压波动更明显。

月经近1年不规律。其父因高血压脑出血已于48岁病逝,其母体健,其兄有高血压病史。丈夫体健,夫妻关系良好。有一女,体健。

体格检查:患者面容痛苦焦虑,双手湿冷,紧握其夫。呼吸28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90/110 mm Hg,体温36.4℃,心肺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逐层评析

问题一:考虑的诊断

分析:此患者可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3级”,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3次非同日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值及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确定其为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问题二:血压波动的原因

分析: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此类高血压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但血压控制仍不平稳,此次就诊当日出现明显症状。这是用单纯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诊断就可以解释的吗?如何评估心血管疾病之外的心理问题呢?仔细分析发现患者血压波动与心理状态有关,引起患者心理状态异常的原因包括:(1)患者47岁,为更年期女性,这一年龄阶段特殊的生理状态决定患者情绪易波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2)其父病故于脑出血,患者本人头颅CT提示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不了解更深一步的医疗常识的情况下认为自己也会因为血压高而出现脑出血,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情绪状态。(3)患者在此次入院1个月前因血压高、头痛,经熟人介绍在某医院就诊,行头颅CT提示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接诊医生不经意间说道:“这么年轻就患脑梗死。”这句话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是明显的“医源性”心理障碍。

“医源性”一词是德国精神病学家Bumke于1925年提出来的,指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及长期未确诊,错误的治疗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患者发生异常的心理生理反应。其狭义定义为:因医务人员的言语、文字、态度、行为、医疗水平等处理不当致患者产生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烦躁、头痛、心悸、胸闷、肢体震颤、强迫观念、癔病或疑病,严重者可导致机体发生器质性疾病。

问题三: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是否常见

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在临床非常常见。国外资料显示,心脏病患者重症抑郁的发病率为9.3%,而无躯体疾病者发病率为4.8%;其他慢性疾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7.9%~17%(依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调查)。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方面,焦虑和抑郁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另一方面,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合并焦虑和抑郁障碍高达30%~50%。国外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20%~40%,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在门诊患者中为11%~25%,住院患者中为35%~70%。抑郁和焦虑(特别是广泛性焦虑和创伤后应激)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高。有资料提示,门诊冠心病单独既往有抑郁发作者占24%,原发性失眠占15%,反复发作的重症抑郁占31%。很多临床研究也已证明,抑郁障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均增高,预后不良。

问题四:如何筛查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

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与单纯的心理科常见心理障碍的诊疗还不完全一样,需要考虑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和其伴发心理障碍的隐匿性。仅用心理科常见的焦虑、抑郁方面的相关量表诊断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所欠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为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筛查流程。美国AHA推荐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状态异常的筛查标准见图1。

问题五: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类型及选择用药

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类型主要包括:

1 抑郁症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以下4项:(1)兴趣丧失,无愉;(2)精力减退,有疲劳感;(3)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4)反应迟钝或易激惹;(5)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减退,体重减轻;(9)减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2 焦虑症 主要包括急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根据症状不同两者有不同的定义。急性焦虑――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5项症状:(1)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惊恐体验,仿佛死亡降临,惊恐万状;(2)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3)发作无明显征

张某过分担心自己会像父亲一样死于脑出血,女儿还在上大学,担心自己无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3 消除疑虑,做出解释 重要的是医生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疾病作出解释,并说明“身体和心灵”是互通的。你可以用胸痛和头痛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来解释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同样,情感上的压力也会造成躯体症状,如腹痛和胃肠运动的变化情况。

4 重新归因 转变张某的看法,让其认为自己症状是由躯体原因引起的,后转变成心理原因导致的。重新归因有赖于上面的所有努力,包括建立信任、相互理解、消除疑虑、做出解释。一旦实现了重新归因,就可以实行适宜的治疗了。

第3篇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

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经常出现的病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血供不足造成心肌梗死等一系列问题,它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治疗条件与治疗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难以对冠心病患者发生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所以,及时预防冠心病并发症的出现,并且积极的对冠心病并发症进行处理,是冠心病患者在手术之后的重点事项。针对我院2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1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12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52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处于32-85岁范围内。心绞痛患者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例。

1.2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效果,将2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病例资料等相关治疗信息进行收集,然后综合进行整理。统计实验组106例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106例一般护理中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数量,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并发症的整体数量对比,信息数据为计数资料。

选用icrosoft Excel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对实验组106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106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数量进行对比,212例冠心病患者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状况,如表1所示。

根据表一可以看到,实验组106例冠心病患者经过预见性护理之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对照组106例冠心病患者经过一般护理出现并发症的数量。212例冠心病在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医护人员发现得非常及时,并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所有出现并发症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合理的控制了并发症,212例冠心病患者均痊愈出院。

3 结论

3.1 冠脉痉挛的预防与护理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每一名冠心病患者的紧张程度都不同,以及冠心病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引起疼痛状况等,都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冠脉痉挛的主要因素[3]。所有冠心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冠脉痉挛,特别是在通过患者的桡动脉经过冠状动脉治疗中更加明显。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局部麻醉措施,冠心病患者保持着较为清醒的意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为了缓解冠心病患者出现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技巧,在对穿刺效果不造成任何影响的情况下,一直陪在冠心病患者的身边,与冠心病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询问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感受,达到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的目的。在采取冠脉措施的时候,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感受的询问是非常重要的。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冠脉痉挛的时候,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硝酸甘油之后,患者的痉挛状况没有任何好转迹象,应当立即停止穿刺,防止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状况。

3.2 心室纤颤的预防及护理

心室纤颤是冠脉诊疗术中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在冠状动脉过程中再灌注造成的[2]。患者的心率失常状况十分严重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在手术之前将临时起搏器与除颤仪器准备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的使用,挽救患者的生命。导致再灌注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导管插入的程度过深,对圆锥血供造成了阻塞;②造影剂的注入剂量过多,造影剂在患者体内的停滞的时间太长;③没有彻底排除患者体内的造影剂。一旦患者出现心室纤颤现象,应当立即拔出导管,对患者进行除颤仪治疗。如果造影剂排空速度缓慢,应当让患者用力的咳嗽,这样能够加快造影剂的排空速度。

3.3 冠脉闭塞的预防及护理

冠脉闭塞是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般出现于手术过程中[1]。患者出现冠脉闭塞的原因主要包括:痉挛、冠状动脉夹层、无复流与分支闭塞等。对于冠脉闭塞的治疗主要是使患者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冠脉闭塞在呈现即将出现的态势时,应当对患者推注硝酸甘油,植入支架来促进血流供应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子凤.167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4):57-58.

第4篇

【关键词】 米力农;急性心梗;泵衰竭;影响;相关性

Application of milrin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pump failure and prognosis of disease care measures

Liu Meiying,Yin Jian.

Yan Mine Lu Nan Chemical Fertilizer Factory Hospital of Works and Staff,Tengzhou 27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f milrin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pump failure and prognosis of disease care measures.Methods 6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both conventional therapy.Treatment group Milrinone 10mg / day to 0.0375 ~ 0.75ug/kg.min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ment 5 to 7 days to 30 days to observe the end of time, to observe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Recent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P

【Keywords】 milrinon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ump failure;Impact;Correlation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60-02

米力农是新一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是近年来急性心梗(AMI)泵衰竭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我们于2007-2010年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泵衰竭病例采用米力农治疗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62例AMI泵衰竭的病例;泵衰竭按killip分级标准确定[1]。按随机分组法分两组,米力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9-80岁,平均63.89±8.87岁,心功能II级26例,心功能III组6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85岁,平均67.03±8.39岁,心功能II组25例,III级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溶检情况、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经统计学检验均无差异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在治疗AMI的同时,根据病情先用利尿剂,扩血管及强心药物,血压降低可选用多巴胺,心律失常可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米力农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10mg/天,以0.375~0.75ug/kg.min速度以输液泵静脉输入,疗程5~7天。

1.3观察时间和项目,以30天为观察终点时间,治疗期间采用惠普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观察近期预后以及不良反应;和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肾肝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平均数以样本均数±标准差表示(±S),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见表1,两组间近期病死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X2=0.0245);不良反应,应用米力农期间,3例出现室早频发,经减慢滴速和利多卡因注射后,早搏消失。1例血压下降,使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米力农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肾肝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表1两组近期预后情况表

注:X2=4.62 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AMI)其梗塞面积大25%以上者可以导致泵衰竭,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1]。充分认识和及早处理心力衰竭,应提高抢救AMI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3.1米力农即甲腈吡啶酮,为人工合成的双吡啶化合物,是新一代的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的正性肌力强心药物。它通过选择性抑制磷酸二酯酶III,使心肌和血管平滑肌,cAMP浓度升高,对心肌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且直接扩张血管作用及正性舒张作用,并可以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脏指数,减低心脏前、后负荷,且不增加耗氧量,这种血液动力学效应对机体十分有益,它将可以逆转AMI泵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临应酬症状,小剂量短期使用,可使病人心功能迅速改善,可延迟和减轻心室重塑,病情趋于稳定,减少了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度过危险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2、3]。本研究结果显示米力农的短期使用,可以显著性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可以改善近期预后,也充分证明了米力农上述血液动力学的效应的临床价值,米力农为治疗AMI泵衰竭的较好的有效的可供选择的药物。

3.2米力农对血尿常规、肾肝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4],本资料显示无显示影响,说明对全身各系统的毒性作用较少,因其由肾脏排泄,对肾功不良者慎用,本药还可以引起少数病人血小板减少,使用中也应注意。

3.3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让病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消除紧张恐惧感,注意控制情绪,不要激动。2、合理指导患者饮食:第3天胃液潜血阴性,停止胃肠减压,给予鼻饲牛奶。拔管后食用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3、血压监测心源性休克也是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的关键。因此临床护理时,首先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严密的监视、观测血压的变化[5]。4、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易消化含粗纤维的食物,给予口服缓泻剂通便灵及开塞露射肛,并防止排便时用力屏气,而加重病情。5、皮肤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者,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卧床时间长,本身活动量少,局部循环血量减少,易出现压疮。因此应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垫以水垫缓冲受压,减少大幅度翻动,以免加重心梗。

3.4自我保健的指导:1、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避免精神压力,控制情绪,正确对待疾病,注意调适心境。2、必须戒烟要向患者讲解吸烟对健康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危害,并告知戒烟方法、戒烟过程等方面的知识。3、要长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同时,特别注意高发季节的饮食调配,秋冬季除保暖防寒外,还应多吃性温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4、适度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调节血液供应,减少心绞痛和再次梗死的发生.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量也要循序渐进。5、坚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掌握心脏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安排适当体力活动,避免心脏潜在性的病变恶化[6]。

总之,米力农是治疗AMI泵衰竭的较好疗效的可供选择的新药,短期缓慢小剂量静脉给药。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安民,徐永健.心血管病诊疗指南.2005年第二版.科学出版社.88-97页.

[2] 秦桂玺,闫明.急危重症病与急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84-194.

[3] 冷秀玉,伍贵富.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新医学杂志.2010,5,331-332.

[4] 曹秋梅.急性左心衰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1,18-19.

第5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无创呼吸机;肺心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while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heart rate, respiration frequency, 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PaO2, BNP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HR,RR,BNP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after nursing, but the decrease range in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was bigger(P

[Key words]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创呼吸机是一种使用方便、无须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它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同时改善患者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状态,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手段[1]。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但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目前较少有报道。该研究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收集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200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2]。排除有无创通气禁忌证患者,包括气胸、左心功能不全、重度呼吸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优质护理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5±4.2)岁。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0~83岁,平均(65.9±4.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是在进行常规的肺心病治疗同时,进行护理、排痰吸痰等护理措施,常规治疗有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无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等,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氧浓度约为30%,吸气、呼气压力分别为8 cmH2O、4 cmH2O,结合患者呼吸状况调节参数,维持PaCO2为45~60 mmHg,PaO2>65 mmHg,血氧饱和度>90%,目的是缓解气促、呼吸困难,尽可能实现人机同步。优质护理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增强护患信任度护士根据患者年龄给予尊称,使其有被尊重感,护理时,仔细询问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答;②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知识教育,讲解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安慰患者以减轻其对呼吸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③减少由于无创呼吸机使用所致的不适感选择适合患者的口鼻面罩、头带、维持无创呼吸机正常温度和湿度、减少面罩漏气,指导患者正确呼吸;④治疗时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听取其主诉,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PaO2、脑钠肽(BNP)及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有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HR、RR开始降低,PaO2≥60 mmHg;无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R、RR、BNP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但优质护理组降低程度更更大(P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组有效率86.7%(39/4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5,P

3 讨论

据报道,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肺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肺心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5-6]。肺心病患者因肺泡通气严重不足,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常而长期处于氧供不足状态。肺心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阻止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8]。肺心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合理氧疗、控制感染、化痰畅通气道改善通气等,一些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9]。随着无创呼吸机的推广应用,患者的得到了明显减轻。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促进气体进入肺泡内,使肺泡内气体重新分布,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异常,促进肺内间质渗液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低氧供状态,阻止疾病进展。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由于对无创呼吸机缺乏认识,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10]。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康复。该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在护理干预后分别为(73.9±3.8)次/min、(19.6±3.6)次/min、(92.3±5.0)%、(96.8±3.2)mmHg、(128.0±33.1)pg/mL,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83.2±6.7)次/min、(27.7±4.6)次/min、(75.1±9.4)%、(75.5±6.1)mmHg、(272.0±44.2)pg/mL,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各组相关指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说明优质护理科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纠正其氧供不足状态。该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有效率为86.7%,较常规护理组的53.3%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上述结果与唐桂华[11]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等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坤.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6(3):550-55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 黄佩荣.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05-106.

[4] 蒋欢欢,戴元荣. 维生素D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2):102-105.

[5]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7):7-8.

[6] 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35-36.

[7] 吴宗劲,华海湖,梁旭.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916-3917.

[8] 郭晓玲,吴敏,刘玉枝.肺心病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X):43.

[9] 何晟,魏立平,康闪闪,等.无创通气对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CRP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23-224.

[10] 隋书英,王秀兰,李一飞.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86-688.

[11] 唐桂华.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3):512-514.

第6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 右心衰竭; 疗效; 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64-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combination of right heart failure.Method:Eighty cases of DCM with right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and randomly devided into two groups,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40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based on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YHA classifica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In terms of the NYHA classifica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Dilated cardiomyopathy; Right heart failure; Curative effect; Cardiac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4.035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心肌收缩乏力、双侧或者单侧心腔扩大[1]。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而且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发展比较缓慢[2]。现阶段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清楚,临床结果发现可能和连续的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心力衰竭是因为一系列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能有效满足组织的实际需求,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心力衰竭一般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3]。临床中在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肝大、奔马律、气急、端坐呼吸等[4]。全部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1~73岁,平均(55.4±6.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4.1±0.8)年。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和了解,对患者加以理解和关注,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让其将自身的内心想法说出来,让心理压力得以有效减轻,让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通过上网、深呼吸、聊天以及听音乐等方式来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让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缓解。(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时,应对患者家属进行积极动员,让其能积极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监督,协助患者开展相关的日常活动,包括离床活动、饮食以及睡眠等[5]。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护理人员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更加容易理解。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叮嘱,让其在出现心衰征兆时,及时就诊,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家访或者电话随访。(3)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热等症状进行积极预防,详细告知患者有关感冒的知识,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感冒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告知患者要结合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加减衣物,病房空气应保持新鲜和流通,并对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控制,进而来对感冒进行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应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如便秘、压疮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为90~100分为满意,得分为60~8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的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影响[6]。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不能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7]。过往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时,认为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现代研究发现,如果患者长期不进行运动,则会改变心血管功能,让心力衰竭症状加剧,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果病情严重,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加重家庭负担[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而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让其进行适当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秋花,马爱玲,马涵英.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循证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2):2097-2099.

[2]于少英.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3-4.

[3]皮静花.浅谈护理干预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22):89.

[4]丁喜莲.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58.

[5]房庆华,井玉芳.浅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153-155.

[6]曹磊.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26-227.

[7]陈恒.舒适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325-326.

第7篇

[关键词]冠心病;延续护理;自我效能;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1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xtended care in self-efficacy and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5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discharge guidance,the study group was received extended care on the basis ofthe conventional discharge guidance,the self-efficacy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3 months and 6 months,GSE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Extended care;Self-efficacy;Adherenc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但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依从性较差,尤其是出院后,住院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逐渐遗忘,失去了医护人员的监督,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使其依从性明显提高[2-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实施延续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49~72岁,平均(55.6±10.8)岁;病程1~5年,平均(2.0±0.6)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中专)至高中29例,大学及以上8例。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48~71岁,平均(54.9±8.1)岁;病程1~6年,平均(2.1±0.8)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4例,初中(中专)至高中28例,大学及以上6例。纳入标准:经过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意识清醒患者,不存在语言和听力障碍的患者,对研究表示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神志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具体如下。①出院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核对患者信息,如电话、家庭住址等,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的具体护理需求并制定出院后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每次的随访结果进行记录。②成立医护小组:小组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③具体可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网络交流或家访的方式:建立QQ群,安排固定护理人员每天登陆QQ群,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随时给予解答。电话随访1次/周,10~15 min/次;家访1次/月,20~30 min/次,向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督促其按照制定的计划积极配合治疗[4],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及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对于患者及家属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耐心认真的回答,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适当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影响冠心病治疗的不利因素。④将医院的电话留给患者,以便于患者有问题时及时咨询。指导其定期门诊复查。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四个级别,根据每个条目患者自我效能程度高低赋予相应的分数,分别为1~4分,GSES量表最高分为40分,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随着量表的得分越高而升高,患者完成目标行为的信心也越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6]。采用治疗依从性评价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7个纬度,分别为遵医用药、合理休息、按时复查、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锻炼、预防感染,共包括20个项目,戒烟戒酒包括2个项目,其他6个纬度各包含3个项目,得分为0~20分,评价表的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7-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GSES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3、6个月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后1个月,两组遵医用药、合理休息、按时复查、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锻炼、预防感染等各纬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研究组各纬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延续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医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该种护理方法是指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随着时间及地点的变化连续的、无缝隙照顾的转移,将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通过多种方式,如电话回访、当面咨询等,从而使延续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9-10]。延续护理主要从整体的角度着手,对系统的调整重视程度更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保护,定时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感受,对患者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然后分类、汇总、分析,从而使患者接受的延续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好[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自我效能方面比较,研究组干预后3、6个月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还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可以改变的因素[12],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正确的健康管理使疾病的进展延缓,其重要的坚持动力即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开始坚持进行某种行为,也就是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信念,即能力信心,个体行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能力信心的影响[13],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自我效能明显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网络交流、家访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行为改变的自信心[14]。从治疗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后3、6个月,研究组各纬度评分及总分均比同期对照组较高,提示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后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3、6个月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操作水平不同势必会对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延续护理将住院护理延伸至家庭,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上门随访及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人给予技术支持及心理支持,规范了患者的操作行为,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1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后可明显提高其自我效能及依从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永东,高亢.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70-371.

[2]周娌彬.对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49-50.

[3]宁杰良.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1):35-37.

[4]张积英,栾照敏.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 21(15):2260-2261.

[5]朱颖,杜艳英,董宾宾,等.延续性护理服务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72-173.

[6]孙静,曹成琦,王丽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5):313-315.

[7]江帆,黄求进.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1296-1299.

[8]庄国红,丁力,黄晓莉.出院阶段护理计划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6):15-18.

[9]肖颖.延续性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18-520.

[10]张静静,董飞波,付丽云.延续护理应用于进展期肝癌患者服用索拉非尼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6,15(5):480-483.

[11]杨翠蓉.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0):1598-1600.

[12]滑亚君,傅国胜.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09-111.

[13]许连香,夏季平,陈立.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9):855-856.

[14]吴素华,郭金荣,刘月荣.跨理论模型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9):2260-2263.

第8篇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综合性;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6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mpact on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life of patien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of 3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andomly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e SAS score and QOL 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ree day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SA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one day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the SAS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hree day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Quality of lif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疗效显著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冠脉介入术风险高、费用贵、手术后并发症的存在,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前后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生活质量。因此,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不仅与医师的操作技术经验密切相关,还与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密不可分[2]。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9 年 1月~2014 年 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排除对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过敏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及精神异常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干预组30例,男19 例,女11例,年龄 48~72 岁,平均(55.2±7.8)岁;单支冠脉病变14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4例。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 30 例,男20例,女10 例,年龄 46~73 岁,平均(54.3±6.5)岁。其中单支冠脉病变16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5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冠脉病变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于介入手术围术期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介入治疗的危险性,患者常出现恐惧、焦虑与期待心理。因此,护理人员术前2 d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间约30 min,术前1 d下午继续巩固干预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作用、手术步骤、手术过程、方法、安全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请已接受治疗的患者与其交流,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准备:遵医嘱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包括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尿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输血前检查等。清洁双侧手掌及腕关节上10 cm皮肤,会备皮[3]。进行抗生素试验,术前训练床上排便,床上排便困难者保留导尿。于左下肢或左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术前4 h禁饮食,术前排空膀胱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③穿刺血管的选择:严格检查双侧上肢及手臂活动情况,查看桡动脉处是否有外伤、多次穿刺等,必要时进行床旁上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严格进行Allen试验:双手同时压迫患者右前臂桡、尺动脉,嘱其反复做握拳-松开动作直至手变苍白,松开尺动脉压迫后若手的颜色10 s内恢复正常,说明Allen试验阳性,即行桡动脉穿刺[4,5]。

1.2.2 术中护理 持续给氧,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告知患者注射会有疼痛感、送鞘管时有胀痛感、注射肝素时会有烧灼感,避免其术中紧张焦虑,嘱其深吸气。给药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密切监护心律、心率、血压、面色及意识的变化情况。多与患者交流,必要时予适当的局部按摩,以增加手术耐受性。

1.2.3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室温22℃~24℃ ,湿度70%以上[6]。做好常规护理和基础护理,抬高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时更换敷料,每日1次,定时按摩。术后绝对卧床24~48 h,术侧肢体伸直,避免弯曲。抬高穿刺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水肿。定时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无渗血以及切口以下肢体皮肤、温度、色泽、感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②拔除动脉鞘管的护理:在局麻后拔除鞘管,动作轻柔。鞘管拔除后,穿刺点压迫止血30 min,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 h,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观察远端肢体供血及静脉回流情况,注意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湿度,24 h后撤除绷带。

1.2.4 出院指导及随访 出院的时候指导患者或家属督促患者规律服药,交代规律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的时间。出院时分发特定药杯,指导配药方法及遇到特殊情况求助的途径与方法。开通科室电话热线。定期电话随访(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照1~4级评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乘以1.25取整为标准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7]。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 包括6个维度24个条目,分别是: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每个条目有4个问题,另外加上4个有关总体健康和总体生存质量的问题,共计100个问题,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为正相得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术前及出院后3个月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记分,每个问题采用5级评分,1分最差,5分最好,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8]。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介入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SAS评分比较

术前1 d及术后1 d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 d及术后1 d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 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和生活质量总分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成熟,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在X线引导下,通过外周动脉穿刺开通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但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9],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及费用。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疗效、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前均存在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心理较常见,这不仅不利于手术,还易导致心绞痛发作而影响手术及手术效果。术前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存在的原因较复杂,但多数是由于患者对介入手术缺乏正确认识,且这种焦虑心理问题甚至会一直延续到术后康复阶段。因此,我们在术前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予以及时疏导,请一些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经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表1结果显示, 术后3 d,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 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9±7.5 vs 38.8±6.9,P

同时,我们认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结合以人为本、为患者着想的护理宗旨,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例如,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才能防止发生出血及血肿、尿潴留、血管痉挛、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术后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其全面支持,使患者尽快缓解紧张情绪。出院后告知患者掌握出院后的应急措施、药物、日常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尽快康复,对降低再次入院及再次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1]。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在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何茉莉,董爱淑,等. 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J]. 海峡药学,2010,22(12):225-226.

[2] 许传芬,宋霞,安玉娟. 护理干预对老年PCI患者焦虑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2):901-902.

[3] 周林琳.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6):151-152.

[4] 陈依妹,卢剑萍. 冠心病介入治疗806例围术期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54-155.

[5]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6] 汤鸿鹰,吴玲晓,曹雪.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2,11(3):211-212.

[7] 唐应丽,张莉梅,秦小金. 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74-75.

[8] 龚亚君,王英.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12-213.

[9] 张丽玉,郜与珍.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08-810.

[10] 何翠芳. 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1):91-92.

[11] 周娟娟.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31-33.

第9篇

【摘要】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障碍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后情况以及肌胺肽苷注射液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例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障碍调查评分。将201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静点肌胺肽苷注射液,同时于上述时段以及术后3月、6月、12月、24月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并于同样时间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心理干预。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 P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抑郁;焦虑;心理干预;肌胺肽苷注射液

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患病率为15%~20%,是普通人的2~4倍[1,2],也高于其他慢性病人。心脏介入手术是冠心病住院患者最有效的诊疗措施,而冠脉介入手术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评分调查和积极的干预不仅可提高手术的疗效,而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抗抑郁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抑郁症的单胺和受体假说,从而调节和改善5HT和NE系统功能产生疗效,肌胺肽苷注射液可改善5HT和NE系统调节机制,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但联合心理干预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对20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调查同时进行肌胺肽苷注射液联合心理干预,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10—2007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1例,入组条件如下:(1)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或已有确切证据诊断为冠心病(如心梗)。(2)处于疾病的稳定期。(3)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4)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分≥41分患者入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7例,男6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8.45 岁。对照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平均年龄60.34岁。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1.2 CAG检查采用标准Jndkins法经股动脉或经右侧挠动脉径路对每个病变均以最佳多造影,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采用目测直径法和计算机密度测定法(QC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70%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3 联合干预

干预组术前1~2d及术后7~10d静点肌胺肽苷注射液,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从患者入院至出院进行系统心理干预:①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态,详细告知患者术前、术后应注意及配合的事项。同时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顾虑,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国内外治疗动态,增强治疗信心。②个体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生活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等差异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心理疏导,采取个别交流、不同心理安慰方法疏导患者,让其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尽一切可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克服消极心理因素。③分散患者注意力,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分散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报纸、杂志;将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使其了解病情,相互交流,营造和谐的气氛,以淡化住院患者角色。④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寻求社会支持。指导与患者有关亲友、所属单位及其他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压力。

1.4 疗效评定方法 术前及术后7d、30d、6个月、24个月各评定一次。对术前及术后24个月评定进行比较。

1.5 副反应评价 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4]于治疗后7d、30d、6个月、24个月各评定一次。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四格表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抑郁焦虑对比分析 对照组PCI前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35.6%,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PCI前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3.8%和16.5%,有统计学差异(P

2.2 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发生及SDS、SAS评分的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障碍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障碍有明显改善(SAS评分分别为22.54±4.25和43.17±6.42,P0.05)。

2.3 长期随访结果对比分析 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后30d、6个月、24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高于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病率为35.4%,稍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病例选择和医师判定抑郁掌握标准不同有关。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表明抑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亢进,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失衡,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系统不利。抑郁也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亢进,心率变异性降低,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猝死重要的危险因素。抑郁患者可伴有C反应蛋白的升高,引起白介素1增高,血小板5羟色胺2A受体信号传导系统过度激活,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7,8],血小板活化、血液粘稠度升高,上述因素均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冠心病不适感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焦虑症状,使心脏死亡率增加。

焦虑、抑郁也是介入治疗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36],目前PCI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段,虽然创伤较小,但费用较高,存在一定手术风险及术后再狭窄、血栓、长期服药等情况,易对病人造成重大的经济、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症状或使已经存在的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已经引起心血管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而且国外大样本研究显示介入疗效与12个月内抑郁重型发作密切相关,成为重大心脏事件发生的最强预测因子,抑郁症是冠心病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10]。故对冠心病患者于介入手术前后进行干预,消除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减少躯体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抑郁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出院后再入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及时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治疗对预防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1983年R Senfeld等应用DNA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活动。有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组CGRP浓度升高,且糖皮质激素浓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GRP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Mathé AA等先后于1994年、2002年两次进行实验,推测CGRP可能是重症抑郁症早期诊断的特征性标志物[11,12]。肌胺肽苷注射液含有CGRP、核苷酸和多种必须氨基酸,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改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利用氧等作用,能促进造血系统活动增强、粒细胞数量增多,同时有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作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辅助治疗有重要作用。而我们的研究证实该药物对调解抑郁有明显拮抗作用,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抑郁的拮抗以及预防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本研究中肌胺肽苷联合心理干预组SDS评分、SAS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介入治疗患者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从机体内分泌角度联合心理学角度考虑干预介入治疗患者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实践认为,心理干预治疗是与临床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三种治疗并列的第四种治疗。是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联合肌胺肽苷注射液的应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都有明显提高,并且使其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明显降低[13]。

参考文献

1 HoltLunstad J,Birmingham W,Jones BQ.Is there something unique about marriage? The relative impact of marital status,relationship quality,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ental health[J].Ann Behav Med,2006,35(1):4551

2 Chaput JP,Arguin H,Gagnon C.Increase in depression symptoms with weight loss:association with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thyroid function[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07,33(1):8692

3 Rangan C,Everson G,Cantrell FL.Central alpha2 adrenergic eye drops:case series of 3 pediatric systemic poisonings[J].Pediatr Emerg Care,2006,24(3):167169

4 Allen M,Iezzoni LI,Huang A,et al.Improving patientclinician communication about chronic conditions:description of an internetbased nurse Ecoach intervention[J].Nurs Res,2005,57(2):107112

5 Rivara FP,Mackenzie EJ,Jurkovich GJ.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1 year after major trauma[J].Arch Surg,2005,143(3):282287

6 Ronis DL,Duffy SA,Fowler KE.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over 1 year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3):241248

7 Monami M,Longo R,Desideri CM.The diabetic person beyond a foot ulcer:healing,recurrenc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J].Am Podiatr Med Assoc,2008,98(2):130136

8 Cluver LD,Gardner F,Operario D.Effects of stigma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orphaned by AIDS[J].J Adolesc Health,2007,42(4):410417

9 Solorio MR,Rosenthal D,Milburn NG.Predictors of sexual risk behaviors among newly homeless youth:a longitudinal study[J].J Adolesc Health,2008,42(4):401409

10Yang HJ,Chiu YJ,Soong WT.The rol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on the episod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nonreferred adolescents:a 1year followup study[J].J Adolesc Health,2008,42(4):378385

11Mathé AA,Agren H,Lindstrom L,et al.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depressed patients.A possible trait marker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Neurosci Lett,1994,182: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