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43:32
导语:在农产品运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疆农产品国际化的现状
新疆拥有一批非常有特色的传统出口优势农产品。比如,新疆拥有中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2007年甜菜糖的年生产能力达60多万吨;新疆的蕃茄制品加工出口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新疆盛产瓜果,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新疆的地产牛羊肉、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也是声名远播,这些产品成为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目前,新疆已成为中国棉花、瓜果、甜菜、畜牧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正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28806万美元上涨到2007年59546万美元,增长2.07倍,增速较快,成为推动新疆外贸飞速发展的一个助推器。但出口结构仍以加工程度较低的初级农产品为主,如番茄酱、水果、蔬菜、肠衣、谷物、辣椒干等,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强。
(二)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2007年度新疆共评选出34个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48个,其中国家级19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5个,面积1232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29个,企业5l家,认证有机食品27个,企业24家。截止到2008年8月新疆共有26种特色林果产品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有出口注册登记果园412个、面积44万亩,31家包装企业获得出口认证。近年来,新疆外向型优质特色林果产品优势不断提高,“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哈密大枣”、“莎车巴旦木”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库尔勒香梨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若羌红枣、吐鲁番葡萄、阿克苏苹果、红枣、核桃和葡萄被北京奥运会指定为专品。
目前,新疆出口农产品品牌的命名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地理名称+产品名称,且品牌重复率过高,以天山、吐鲁番等命名的农产品达几十种之多,致使品牌易形成混淆,难以准确辩识,农产品品牌标志、品牌文化内涵、品牌名称在设计时只注重中国特色,不适合国际推广。有些出口农产品定位不明确,表现为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宣传什么,不能在国际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长期的形象,不利于品牌美誉度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现状,新疆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多年前已开始积极努力,并推动了新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比如连续十几年举办的乌洽会,不仅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经贸盛会,同时也成为新疆农产品品牌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将许多新疆地方品牌推向了世界市场,许多国家通过乌洽会了解了新疆的企业和新疆的农产品,进而成为新疆知名品牌的消费者和海外推销商。同时,政府还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展销会,如到2008年10月新疆己开展了八届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三届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并通过举办采购商专场这种方式,和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之间搭起了桥梁。新疆积极利用这些平台,推出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使越来越多的新疆农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获得了更高的出口品牌效益。
二、我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品牌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企业实力弱,出口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
纵观世界知名品牌,无一不与大型跨国公司有关。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造成科技人员过于分散,企业科研能力不强,不但造成投入产出率低,而且无法进行技术更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2008年我区私营中小企业在新疆进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完成进出口额162.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73.2%。外贸主体为中小企业的现实制约了新疆出口强势品牌的形成,也制约着新疆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建立品牌影响的进程。其实,新疆有很多优势资源,本身有很好的开发和深加工潜力,如果品牌运营得当,是可以获得极大的品牌价值和利润增值的,但实际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例如,虽然新疆具备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良好自然条件,但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系;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因缺少核心品牌难以得到大规模开发,面临出口困难的窘况。新疆有全国闻名的优质农产品和优势资源,这些年出口规模也不断增加,但实现利润不高,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品牌,特别是没有创出知名品牌。
(二)出口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创汇能力弱。品牌附加值低
品牌的附加值是指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基础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新疆农产品加工业的多数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经营,基本上还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致使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不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流失严重。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平均在7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而像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低,己成为影响新疆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的瓶颈。目前,新疆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原料型的初级产品及其低端制成品,长期以来一直依靠价格开拓国际市场。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进行深加工,未能对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延伸,导致出口利润率较低,使得企业出口品牌价值长期处于低水平。比如2007年新疆的番茄酱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约占世界贸易量的25%左右。但新疆出口番茄制品中,初级粗加工产品占总量的80%,终端产品较少,番茄加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70%的产品为220kg大桶包装,25%为3kg或4,5kg马口铁罐装,仅有很少一部分为小罐包装,产品基本上是以原料形式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中亚市场,附加值很低。但该产业利润主要集中于下游,当前多为欧美国家企业占有。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
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贸易发展,也决定着品牌建设的成败,因为
名牌意味着给消费者提供卓越的品质保证,优秀的服务质量。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除了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外,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认证意识。无公害食品认证覆盖范围小,仅涉及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几类农产品,而国内通用的认证体系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以及一些国际通行的认证体系如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0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系列标准)等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无法达到要求。
2 检测技术水平落后。一方面新疆的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产后安全性进行检测,忽视全程控制检测。另一方面新疆缺乏如二垩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等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又十分重视的污染物的关键检测技术。由于检测技术的落后,使得检测结果根本达不到国际要求,从而造成出口困难的现象。
3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虽然新疆可参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多,但大都不成体系,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存在漏洞,尤其是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细节方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对品牌内涵理解肤浅,品牌缺乏长远规划
品牌内涵包括品牌归属、个性、文化、价值、群体、利益六大要素。目前,新疆农产品企业及农户对品牌的理解仅停留在最初层面,以为品牌建设就是给农产品起一个名字,搞一个标识,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成为一个商标,然后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配合一定的概念进行宣传,就算成功了,对产品的个性、价值、文化等更深层次的挖掘很少,致使新疆出口农产品品牌仍处于较低水平,缺少鲜明个性,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而且,新疆农产品品牌缺乏突出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的内涵,品牌生命力较弱,品牌附加值不高,致使品牌资产增值潜力不大,品牌收益不高。另外,出口品牌杂乱、自相竞争,导致品牌多却不强。虽然“米全大米”正在整合新疆大米出口品牌,“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和“阿克苏苹果”三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整合阿克苏地众多林果品牌,几家中小乳业企业整合成单一品牌,但出口中,各地区、各行业品牌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难以动摇,对新疆优势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以及特色产品扩大出口非常不利。
三、新疆农产品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品牌运营的对策建议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协调各相关部门,从研发设计、政府采购、境外投资、出国参展、广告宣传、整体推广、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贸易便利、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综合性的扶持政策;另外,还可以筛选出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出口品牌:同时,积极引导出口企业进行境外商标注册,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和进口国(地区)要求的认证,这些出口品牌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将提高新疆出口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二,准确进行出口品牌国际定位,培育国外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培养出国际消费者对新疆出口农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品牌国际化才有成功可能。因此,要找出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再次购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从而针对性地努力改进。首先,新疆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定位,一定要突出健康和绿色。绿色产品正成为一种健康消费和产业发展的时尚,从生产环境到生活消费结构,绿色消费已成为稀缺和需要支付更高价格的消费。近年来,有机食品在国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据预测,到2010年欧美市场的有机食品消费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同时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的农产品至少要高50%,有的品种甚至要高2至3倍。因此,新疆企业应依托无污染的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立、培育绿色品牌,这是发挥农业后发优势,争取比较优势的有效途径。目前,新疆正在积极开展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08年昌吉州保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效面积总计342.81万亩,占全州总播面积的64.9%。保持“无公害农产品”有效面积共计110,62万亩,占全州总播面积的21%;保持“绿色食品”有效面积共计20.46万亩,占全州总播面积的3.8%。但全面实现绿色出口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三,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国际化推广
由于出口时若只通过进口商和商销售,只管销售业绩,不管销售渠道建设,很容易造成受制于人,失去商就失去市场的尴尬局面。所以,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至关重要。在营销渠道方面,可借鉴国际著名品牌做法,建立本土化营销渠道。利用东道国经销商现成的渠道资源、客户群体、专业知识和人才队伍,按当地的营销方式,通过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促使国外经销商、商为本企业服务,以低廉的成本迅速将产品分销到各个目标市场,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新疆企业在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方面不乏表现出色的企业,例如,新中基公司收购了法国最大的番茄制品企业“普罗旺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此举不仅为新中基产品规避了反倾销风险,也让其迅速拥有了国际知名品牌和欧洲多个国家销售渠道。另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加强对外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比如可以提供赞助或捐助,投身国际体育赛事;可以投放媒体广告,但要注重当地消费者心理分析和流行时尚及相关文化背景研究,做广告时要富有创意和创新,注重本土化;可以参加国际展会,一方面可以让国外消费者直接了解公司情况和产品,另一方面可结交国外的商和经销商;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品牌国际化推广,如加入到搜索引擎、供求信息、投放网络广告、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等。
第四,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名牌农产品,通过集群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今的国际市场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名牌商品称霸的市场,新疆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应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战略的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实现转化升值,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一方面要鼓励大型工商企业介入优势农业,作为龙头企业组织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同时要通过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资产重组,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走集约化之路,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国际竞争力。例如新疆的番茄酱产业就具有行业整合的空间。2007年,新疆共出口各种规格的番茄酱51.98万吨,新疆番茄业通过不断努力现己形成已新疆屯河、新中基、天业为龙头的集群化产业。但是,目前全疆注册的大小番茄酱加工企业仍达49家,如能进一步行业整合,最终奠定几大龙头企业的绝对控制地位,将对番茄酱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极为有利。
第五,中小企业应通过品牌联合战略,形成强势品牌
新疆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如积极采取品牌联合战略,对其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很有利。例如,米泉市1999年提出“发展优质米产业链”规划,将米泉地区大大小小的生产商联合起来,统一使用“米全”商标对外销售,目前不仅占据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疆市场,还开始逐步销往上海、北京、西安等国内大中城市,2003年出口到中亚国家,2006年已开始向日本出口,出口价每公斤达到20元人民币。可见,品牌联合对壮大优质米产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追溯
一、引言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对农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可追溯流程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可追溯技术与可追溯技术对线下农产品意义的研究,例如文献主要研究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文献主要研究可追溯在生产中的检测技术;文献主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个体标识技术;文献主要研究系统构架的组成。对于可追溯的意义研究也颇有成果,文献阐述了可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的意义与整体系统的构建。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而农产品由于其一些特有的性质,一直没能够在电商领域有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的转变,有更多的商家与消费者开始尝试这一领域。2012年仅淘宝网经营农产品的网店26.06万家、销售额达198亿元。可是农产品电商发展落后的事实摆在眼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4%。而可追溯技术并没有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将技术的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运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可追溯概念的出现与技术的创新引领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新一轮创新。
二、当前农产品电商瓶颈分析
据我们对宁波两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调查显示结果如下,就目前两公司的发现状况,不容乐观。七禾有机蔬菜每天仅有200-300单,而且采用会员制销售的情况下新增会员数量几乎为0;乐活厨房的用户数量偏少,其中活跃用户约占总注册人数的35%,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都会接到40到50个订单,每个订单的消费金额基本在100元~150元。从宁波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可以折射出农产品电商这个行业的现在遇到瓶颈。
针对农产品电商遇到的瓶颈现状,我们特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显示如下:
图1 图2
图1结果显示,顾客对网购农产品的最大的担心还是在食品安全问题,物流运输占第二位,这恰恰反映了农产品电商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疑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家对农产品质量的不重视
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产地环境污染、生产主体缺乏培训、商家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而在在流通方面,农产品完全不能靠普通的物流系统实行,商家们在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送的成本高、速度慢等。冷链配送也在近年来兴起,这也受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关注,但是企业自己建立冷链配送系统成本高,如果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又不能完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图2显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网购农产品的质量不放心,蔬菜、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保质期不长,经过长途的运输,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在意的。
仓储也是对农产品质量的一大考验,对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有冷藏、冷冻、干燥或脱水、常温湿润等等不同的环境。企业必须保证在交到顾客手中之前,食品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是储存过程会频发安全问题,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冷冻导致食品变质,或者冷冻温度不够低,新鲜蔬菜没有在湿润环境中导致水分流失等等,因此农产品的仓储也是一大问题。
2.监管不力
政府监督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对农产品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在法律标准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的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未能形成紧密的链条,尤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这类新新产业而言,监管处于真空期,不法商家容易钻空子。
三、可追溯系统技术
可追溯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因此,对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的分析也可以从三个环节,即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着手。
可追溯系统整体框架图如下所示:
对农产品实行可追溯制度,可以利用现有先进的技术,如环境因素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基因分析技术确定产品的来源与成分;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监测最终商品的保质期、质量、安全状态;地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个体标识技术区分了不同的农产品,需要对所有农产品进行标识,并且这个标识在整条供应链中必须保证是唯一、清晰的;数据库技术整合了所有追溯信息,便于信息的统一管理与查询,其中包括了十分关键的编码技术,统一编码是开展追溯的基础。
四、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电商的创新
1.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表示,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农产品电商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网页终端显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看到网购到的农产品的所有信息,提高了对所购产品的信任,从而乐于从网络上购买农产品。
2.加强监管
对于电商卖家,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有益于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监控。 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监测主要采用抽检的方式,但是农产品种类繁多,在安全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近几年国内农产品农药、激素过量使用等安全问题的爆发。可追溯系统追踪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可以从根本上监控农产品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寻找到问题环节,及时处理危机,降低成本。
3.减少自身损失
农产品对仓储与物流要求比较高,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如何控制好农产品的仓储物流问题,成为局限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之一。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电商卖家监控农产品的仓储运输。根据文献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报道,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如何高效地转运农产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农产品生长、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所有信息,那么在仓储调度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统计流动信息,通过分析农产品销售的各个渠道以及流量,可以及时准确地对市场做出的预期,从而设计出优化的运输路线,降低仓储损耗,加快运转周期。
4.促进品牌建设
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影响比较大,价格不稳定。可追溯农产品做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产品,目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价格。通过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将安全健康的理念附加到农产品上,让可追溯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一般的农产品差异化,从而有效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冲击。同时可追溯系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能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在购买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积累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可溯源的产品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品牌建设有一定的效用。
5.拓展市场
在国际贸易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针对于我国技术上的弱点在农产品出口上设置绿色壁垒,经常受到各种打压。在农产品上增加可追溯技术,从科技上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打破绿色壁垒,将我国的农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五、可追溯农产品电商创新意义
由于农产品电商的特殊性,在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环节中相比其他商品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产品的安全问题与标准化问题。全程可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上购买农产品的疑虑,监督权从第三方交到了消费者自己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可追溯系统,不仅可以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降低损失与运营成本,在种植、流通、贮存、销售等环节都有重要意义,还能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龙,蒋平安,张霞,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
[2]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
[3]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
[4]谢菊芳,陆昌华,李保明,等.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18—220.
[5]张爱学.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255-256.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1.16.160
[6]《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
[7]《2013-2017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8]殷梦华.农产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14-17.
[9]方炎,高观,范新鲁.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02)
[10]王纪华,陆安详,马智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26—2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云网络服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方式的变革,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监管、追溯等多个领域已经跨入了信息化、物联网化管理时代,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纳入了全程可视可追溯化的信息系统管理范围。借助云网络服务技术的应用,许多平台的使用管理需求变得越来越要求更智能、健壮、简单、便捷,这对传统的IT运维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给运维人员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挑战。
长期以来,各类系统提供服务的典型模式是一套系统配置一台专用服务器与运营商网络线路。在这种模式下,随着网站、业务系统的用户访问量增加必须不断购置增加新的服务器硬件与更高的网络带宽资源,服务器与带宽资源投入的成本会随着业务的规模扩张不断攀升,同时设备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机房空间、电力供应、人员管理、时间成本也随之膨胀。单台服务器硬件的处理性能瓶颈无法实现突破,用户海量突发访问情况下会造成系统无法处理导致瘫痪,空闲时的性能无法加以利用,空耗电力与管理成本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同高校中的教务选课系统、铁路公司的网上购票系统,每年仅在特定时间内系统异常繁忙,无法满足用户访问要求,其余时间系统闲置,以至于投入的网络带宽与服务器资源严重浪费。一方面用户体验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费用投入过大造成业务系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在系统部署的问题上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可预计的访问量会呈数十倍的规模增加,如何避免类似业务系统的困境出现,已经成为研究如何支撑它持续成功推广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业务系统访问对象具有的变化性、分散性、不规律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网络服务平台的农业智能业务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策略解析实现用户就近访问,保障访问速度;采用弹性资源计算分配算法,实时调整分配的计算能力,将繁忙时段的访问负载分担到不同硬件中,将空闲时段的计算资源收回用于其他业务系统和服务计算中。
1研究背景与建设目标
作者所在单位负责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在2013年本项目完成上线调试和培训推广工作,平台转入正式运行状态。系统主要为各生产基地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采集收纳、加工生产、运输物流全部流程中提供数据采集记录、代码生成、各阶段数据追溯功能,农业监管部门负责检查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非生产基地之外的农产品将不被允许记录在案,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后扫描追溯码可以追溯到其全部生产环节、具体日期、生产基地、每个环节负责人等所有信息,最终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形成“无法追溯来源不得上市,上市农产品都可追溯”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系统规划设计之初,系统仅限于盐城部分地区试点使用,试点单位不超过30个,总使用人数100余个,使用并发数在30人左右,业务访问量小、并发数低,对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方面的压力并不大,所以政府采购部署了两台机普通架式服务器(一台前端web服务、一台后端数据库)在盐城农委机房,由于预算有限没有申请专线,与盐城农委的20Mb办公网络共享带宽使用。随着业务扩展,试点地区扩大,使用基地变多,业务访问量和并发数都变大,逐步出现一些线路利用率高、服务器资源耗尽、响应速度慢、卡顿和短暂无法上传数据问题,用户抱怨连连。在追求极致、快速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投诉对于一个实时交互的业务系统比较致命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建设方要求在不影响业务使用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改善用户体验,避免高延时和宕机服务停止的情况出现。本文就是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迁移工作为实例,进行相关工作研究和应用部署。
在接受平台优化需求后,服务团队在通过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商议讨论,决定将将原有部署在盐城的传统业务服务器实行虚拟化,将服务资源迁移至单位所在的云服务平台中。根据实际应用现场,将服务器采用P-V模式虚拟化,纳入到虚拟化计算池中,突破原有物理服务器内存和CPU计算能力限制,将计算池中的资源实现动态按需分配,最大程度满足峰值需求,在低峰期时计算资源收回。通过按照运营商IP地址段进行策略域名解析,充分利用云服务中心的多运营商线路确保用户能就近访问,在某一条线路出现意外中断或堵塞时触发更新解析,将用户流量引导至空闲网络线路中。提高业务可靠性,利用虚拟化平台的监控技术确保虚拟机所在物理硬件出现故障时候迅速漂移至其余可用物理服务器中。
本项目的云网络服务优化目标就是在不投人额外经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平台的整体迁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高峰期能正常运行、处理数据,按需分配节约计算性能,增强系统容灾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系统现状分析
前期调研中我们前往系统部署所在地,一线观察了生产基地数据上传、采集、防伪码追溯使用、后台监管的全过程;软件系统的架构、数据库部署方式、服务器运行状态、网络的利用率情况。随后与当地协助维护的工程师进行交流沟通,与该平台的使用者质监站与生产基地了解使用中的各类问题和反馈意见。最终将主要问题症状罗列如下:
第一、用户使用问题。当前系统()使用效率较高,在线人数峰值达到200人。使用体验不佳,其中速度慢、无响应、软件平台宕机反馈的问题出现次数较多,另外与部分农残仪接口数据不匹配,导致部分节点数据无法上传成功。
第二、业务系统托管机房环境问题。系统由于托管在盐城市农委的机房,该处机房属于早期建设,规划空间小,预留机柜空间不足设备堆积严重,无精密空调,服务器排气量高温度持续告警。综合布线系统杂乱,没有任何的标识标记,维护起来极度不便。
第三、网络带宽问题。在数据上传交互时候平均带宽占用每人50Kb,峰值时候需要带宽30Mb。本业务平台的出口网络只有一条,由盐城电信公司的20Mb带宽维持,一般情况下足够使用。但这条线路并未给予专线专用,还需要与当地农委的办公上网共享使用,极容易造成网络堵塞,造成外部访问速度慢延时高,电信出口一旦中断,没有冗余线路提供访问,会造成全部中断。
第四、业务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硬件资源问题。平台业务系统是通过政府采购的两台HP机架式中档服务器DL320,双核CPU内存为4GB,一台作为前台,一台作为数据库。前台利用率较高,而后台相对空闲,其中后台的空闲资源并不能释放出来给予前台支持。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使用高峰期时,前台服务器内存耗尽,响应速度缓慢。
第五、业务系统软件兼容性开发问题。由于使用的手持农残仪采购型号不一,每一款型号仪器都需要进行额外开发与平台对接后才可以上传数据,与平台对接的开发需要加快进度。
第六、业务系统安全性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为了方便技术人员远程调试,开发时候预留了远程桌面端口,密码强度低,防火墙策略不严格。业务系统内没有安装杀毒软件,仍旧使用的32位的windows2003属于已被淘汰的操作系统,在简单扫描后发现病毒数量不少,服务器上曾经出现过木马入侵痕迹和被利用作为跳板实施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
3云服务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
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经过与用户商议达成共识,在现有条件无法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最便捷的措施就是实现业务系统整体迁移“搬家”,将系统环境整体部署到单位所在的私有云网络服务中,在不追加投资购置硬件和改善机房条件的情况下,此方法的成本最低,改善效果最佳。同时明确了云服务方案部署实施的几个原则:
一、避免长时间中断,一次性到位,使得用户在迁移过程中无感知。
二、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三、加固平台安全,完善备案资料,避免造成非技术因素导致的中断。
四、保证数据完整性,迁移前后数据一致。
3.2部署方案
在此原则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云网络服务部署设计方案如下:
一、基础平台准备。在迁移前提前准备好“新家”,把业务平台所需的虚拟化服务器首先搭建完成。针对现有服务器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网站搬家后将搭建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提供弹性性能分配机制,在网站繁忙时候提供所有资源128G内存64核CPU处理能力,在网站空闲时将资源回收设置为8G内存3核CPU,如图1所示。
二、多运营商线路与域名策略解析准备。针对现有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将在网站搬家后得到解决,充分利用单位高带宽网络、多运营商冗余线路优势提供对外访问。所有用户将通过互联网访问云网络服务平台,不会感觉到服务差异。同时申请新公网IP地址,其中移动、联通、电信各一个,利用域名平台提供的DNS服务进行策略解析对外,根据用户所在网络情况来指定最佳网络IP就近接人,如图2所示。
三、业务系统安全加固准备。部署前端网页防火墙设备,采用反向技术进行多域名对公网IP地址,节约地址资源,如图3所示。在搬家后关闭所有对外远程端口、提升密码强度、指定严格访问IP及操作控制权限、运行64位windows2008操作系统版本。使用平台自带的趋势防病毒底层杀毒软件和服务漏洞补丁修复系统,不需要安装服务器中再安装杀毒或补丁修复软件等浪费性能资源。
四、备案信息变更准备。由于前期备案在本省其他城市运营商注册,在变更过程中涉及系统平台主体更换、域名证书重新生成等具体事项。需要在搬家前将域名注册账户进行过户,变更域名证书所有权,在云服务平台所在地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进行备案成功后,随后在盐城市电信公司取消备案。该步骤将需要在正式迁移前完成,备案必须在工作日,且要考虑预留三天左右的时间待备案流程结束,否则会造成未备案或备案主体不正确被封闭80端口无法使用。
五、系统平台及数据迁移准备。迁移整体计划采用“软搬家”方式,将网站软件、后台数据、域名迁移到云服务网络中。首先将前台软件部署到虚拟服务器中,最重要的是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迁移。因为涉及到后台数据量约有200 GB,方案中是采用夜间暂停前台数据读写操作,后台一次性拷贝至新数据库中。在数据备份完成后立即开启云服务平台中的前台服务,再进行正常的业务读写操作,正式迁移到云服务平台中对外提供服务。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TP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83-01
1GIS概念
物质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作为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从学科的角度,GIS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功能上,GIS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现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从系统学的角度,GIS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简而言之,GIS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管理空间对象的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
2GIS的工作原理
GIS就是用来存储有关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可以通过地理关系连接在一起的所有主题层集合。
2.1地理参考系统
地理信息包含有明确的地理参照系统,例如经度和纬度坐标,或者是国家网格坐标。也可以包含间接的地理参照系统,例如地址、邮政编码、人口普查区名、森林位置识别、路名等。一种叫做地理编码的自动处理系统用来从间接的参照系统,如地址描述,转变成明确的地理参照系统,如多重定位。这些地理参考系统可以使你定位一些特征,例如商业活动、森林位置,也可以定位一些事件,例如地震,用于做地表分析。
2.2矢量和栅格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地理模式――矢量模式和栅格模式。
在矢量模式中,关于点、线和多边形的信息被编码并以x、y坐标形式储存。一个点特征的定位,例如一个钻孔,可以被一个单一的x、y坐标所描述。线特征,例如公路和河流,可以被存储于一系列的点坐标。多边形特征,例如销售地域或河流聚集区域,可以被存储于一个闭合循环的坐标系。矢量模式非常有利于描述一些离散特征,但对连续变化的特征,例如土壤类型或赶往医院的开销等,就不太有用。
栅格模式发展为连续特征的模式。栅格图象包含有网格单元,有点像扫描的地图或照片。不管是矢量模式还是栅格模式,用来存储地理数据,都有优点和缺陷。现代的GIS都可以处理这两种模式。
3地理环境因素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丘丛林对运输的影响。山地地区一般地表起伏较大,道路稀少,较多杂草、灌木丛或山林,河溪交错,气温高,雨雾多,湿度大,气候变化快。山地地形对运输的限制作用较大。
(2)城市居民地对运输的影响。城市居民地人工建筑物密集、高大,排列有序,街道纵横交错,有的城市还建有地下通道;市区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地面道路多呈幅射状向四面延伸,并有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相衔接。城市地形对运输的有利条件是运输基础设施完善,车辆行驶安全系数高;运输线路呈网状结构,回旋余地大,不易中断。
(3)水网稻田对运输的影响。水网稻田地势平坦开阔,地表江河、沟渠、湖塘密集,水量充沛;稻田连片,终年积水,淤泥较深。水网稻田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公路质量较高,可晴雨通车。水网稻田地乡村道路密度高,但路面狭窄,路基松软,转弯半径小,不利于车辆通行。
(4)戈壁沙漠地对运输的影响。戈壁沙漠地的通视情况良好,但缺少明显方位物;人烟稀少,气候极度干燥、少雨,水源贫乏,多风暴,自然环境恶劣。在布满流动和半流动沙丘的沙漠地上,普通轮式车辆无法通行,对车辆机动性要求高,且风沙对车辆发动机磨损大,影响车辆寿命。
交通运输活动除了受以上地形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气象、社会经济环境及交通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GIS在公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提供的通用功能,包括地图显示、缩放、漫游、鹰眼、距离量测等,为系统提供背景地图与交通图层的显示、缩放、任意漫游等控制地图的功能。
(2)数据图层处理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例如,将地理数据库中的道路层与水系层进行叠加分析,可获得道路层原来没有的桥梁、渡口等重要信息,为运输指挥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3)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针对交通网及其交通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交通网基本信息包括道路的等级、类别,交通网中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特征、路网的密度,交通设施配置分布以及民用汽车运力分布等等,这些需要统计或是分类的数据,可以采用专题图的形式表示,也可以通过数值计算表示。为考虑交通网及其地理背景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汽车运力动员与征集、运力的疏散转移等实际问题提供了分析依据。
(4)保障范围分析功能。主要是围绕空间目标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区多边形,然后从缓冲区域中获取或查找分布特征的情况。运输“快速、精确”要求,运力保障能力限制等,所以涉及保障距离和保障范围的考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确定缓冲区的过程。
(5)路径分析功能。路径分析就是为资源寻找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其核心是求解最佳路径,而不简单是最短距离的求解。因为运输不仅受到交通网络各种阻碍因素影响,还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作为指挥员应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为达到快速、高效的保障目的而选择一条最佳行进路线。
(6)资源分配分析功能。网络资源分配是根据中心的容量以及网线和节点的需求将网线和节点分配给最近的中心,分配过程中阻力的计算是沿最佳路径进行的。资源分配可以模拟资源如何在中心和他周围的网络元素之间流动。如可用来进行交通枢纽中心、保障基地中心的吸引范围分析,以寻找交通物流资源范围,并进行合理配置。
(7)选址分析功能。网络选址分析是确定机构设施的最佳地理位置。对于运输保障活动来说,其需求点和保障点(即供给点)的分布总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考虑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力,据此选择二者的合理位置,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网络选址问题一般限定设施必须位于某个节点或某条路线上,或者限定在若干候选地点中的选择位置,降低了问题求解难度。
(8)公路网通行分析能力。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是指某一线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交通量,可通过公式估算。
5总结
农产品交通运输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将地理环境信息可视化的功能,这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公路交通运输活动完善其后勤保障能力。同时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恰当地应用到农产品公路交通运输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农产品公路交通运输精确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巍,杨川.武汉建立环保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环境报,2009-04-10.
[2]燕艳.江西首个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用化[N].国家电网报,2009-03-26.
[关键字]云南农产品 出口定价 定价策略
云南省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由于所处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使得它拥有相当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这种农产品的多样性使云南的出口资源很丰富。云南农产品出口定价成为影响云南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影响云南农产品出口定价的因素
(1)产品成本。商品的价值是构成价格的基础,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就成为其定价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产品定价以成本为最低界限,产品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企业才有可能补偿生产上的耗费,从而获得一定的盈利,但有时也会遇到产品的价格低于成本,这就面临着亏损。在定价时不应将成本孤立地对待,而应同产量,销量,资金周转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2)市场需求。当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时,价格应高一些;当商品的市场需求小于市场供给时,价格应低一些。反过来,价格变动影响市场需求总量从而影响销售量,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价格的制定就必须了解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程度,反映这种影响程度的一个指标就是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就是由于价格的相对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相对变动的程度。(3)市场竞争。与云南竞争的一个最大出口商就是广西,广西作为一个与东盟国家接壤的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是最有潜力与云南省形成市场竞争的一个省份,对云南进入东盟市场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广西在出口农产品给东盟国家的同时,云南也在出口自己的农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价格时,一定要同广西做一个参照,在保证自己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怎么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击倒竞争者,并取得盈利。
二、云南农产品出口定价策略
(一)折扣定策略
对于折扣定价策略的实施,要依据东盟市场的需求分析,对一些农产品进行降低价格或打折的策略。东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生产和出口热带亚热带产品为主,而云南省由于所处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生产和出口的农产品与东盟国家有类似之处,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可以在东盟国家占住地位,久要实行折扣定价策略,以相对低于其他国家的价格出口与东盟国家类似的农产品,才能将云南的农产品出口到的东盟国家,同时打败竞争者,获得东盟市场的认可。
(二)地区定价策略
根据农产品市场定价的特点,结合云南省农产品本质特点优势及东盟市场实际特点,农产品在销售时可采用以下定价策略:
1.实行“价格调研先行”策略
一般来说,价格调研可从三方面进行:(1)品牌影响调研:调查产品的生产企业或使用的品牌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影响的品牌推出的产品,价格就可以定得稍高点。否则,就要考虑将价格定得低一点。(2)竞争对手价格调研:研究竞争产品的定价状况,并找出价格空白点与制高点,在价格缝隙中寻找出路。(3)消费者心理价位调研:研究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最佳心理价位及最高心理价位。
2.推行“个性化定价策略”
在现当代的农产品市场,消费者往往对产品外观、颜色、样式等方面有具体的内在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价策略就是利用东盟市场的互动性和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来确定商品价格的一种策略。东盟市场互动性能获得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需求产品,采用个性化价格。我省地区农产品可利用这种方式,对外推出多种不同个性产品,针对不同需求,推行不同价格。
3.执行“自动调价、议价策略”
通过建立价格调节信息系统,根据季节变动、市场供求状况、竞争状况及其他因素,在计算收益的基础上,自动进行价格调整。同时,建立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的集体议价系统,使价格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创新的价格。
4.增强东盟市场农产品的积极主动定价的能力
受传统市场经营方式的影响,许多在价格制定方面固守传统的思想,对东盟市场地区定价持保守态度,“铁板”思路使他们给出的价格在东盟市场中处于“上流社会”,结果是产品销售不出去。我省地区农产品企业应该利用东盟市场进行各种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的测试。通过这种测试,发现价格调整的因素和调整的频率,为自己地区的定价策略
(三)差别定价策略
应用这种策略时,市场最好可以细分,这就为云南将农产品出口到不同的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定价策略。依据不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生产特点,对于云南省的农产品在某一东盟国家的生产优势,就可以把价格相对抬高一些,因为此东盟国家对于这种产品的需求是很大的,他也会不惜价格的昂贵而购买进口来的产品。而对于那些具有相同产品的两地,就要适当地降低产品的价格,因为云南出口的产品在其他有些国家也是有的。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会很少进口与本国相同的农产品,即便是进口了,他们所能接受的价格也要低一些。因此,根据两地农产品差别的不同,采用这种差别定价。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结构方程模型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物流流通问题日益显著。在传统农业的时代,物流流通仅仅是发挥运输的储存的功能,没有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如何更加高效、快速将农产品从原产地运输到分销商和消费者手中对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产品创收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对农产品物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提升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提出建议与理论参考。
二、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研究模型与假设
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运输物品,其流通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陈香(2014)认为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物流运营能力、物流协调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郭星江(2016)将流通信息化指数、流通科技化指数、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数、流通专业化指数、流通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加入到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评价模型中。冷库、冷藏车等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市场秩序和服务机构完善程度、农产品物流与农业发展协调程度等指标也影响着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在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将流通科技能力、流通运营能力、流通生产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加入到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体系中,并提出如下假设:
H1:流通科技能力与流通运营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2:流通科技能力与流通生产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3:流通科技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4:流通科技能力与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5:流通运营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6:流通运营能力与低碳生态具有相关关系;
H7:流通运营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8:流通生产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9:流通生产能力与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H10:政策环境支持能力与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三、模型验证
1.评价指标设计与调研
本文将流通科技能力、流通运营能力、流通生产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5个维度列入一级评价指标中,在每个一级指标中罗列2-3个三级指标,共加入14个三级指标,构建出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选取物流行业相关人员对所构建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共发放230份打分表,回收有效打分表214份,回收率93%。
2.信度与效度分析
通过SPSS20.0对打分表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是问题设计是否能够真实反映要测量的问题,效度是所设计指标的调查数据是否集中,即指标是否对所有调查对象适用。在信度分析中,Cronbach's Alpha值大小反映信度,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6表示有很高的信度;在效度分析中,通过检验KMO值是否大于0.5来检验有没有较好效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Cronbach's Alpha值和KMO值高于信度与效度的标准,指标体系整体设计合理。
3.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通过AMOS21.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与检验。在流通科技能力、流通运营能力、流通生产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5个变量之间建立相关关系,构建出的模型如图2所示。
在对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验证模型的适配度情况。模型拟合度综合检验中,通过检验绝对适配度指标RMSEA、GFI、RMR、AGFI;比较适配度指标CFI、IFI;简约适配度指标PGFI、PNFI、PCFI检验模型适配度的好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RMSEA小于0.08,GFI、RMR均大于0.09,AGFI也在0.8之上,绝对适配度指标良好;比较适配度指标均大于0.9;简约适配度指标均大于0.5。因此,所构建的模型较好,有较优的适配度,适合做假设结果检验。
对数据进行假设结果检验来验证理论假设是否成立,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当路径检验P值小于0.05时,表示该路径通过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中所有的路径检验结果中,流通科技能力与流通运营能力、流通生产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即假设H1、H2、H3、H4成立;流通运营能力与流通生产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假设H5不成立;流通运营能力与低碳生态具有相关关系,H6通过假设检验;流通运营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路径关系P值为0.75,两者不相关;流通生产能力与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假设H8、H9成立;政策环境支持能力与流通发展能力具有相关关系,H10通过假设检验。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构件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发现除流通运营能力对政策环境支持能力、流通生产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外,其余变量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在流通科技能力的3个指标中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数对其影响最大为0.72,表示需要增加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数量来提高农产品物流流通科技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对流通运营能力的影响最大为0.97,在提高农产品物流流通运营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对流通生产能力的影响最大,应尽量减少对耕地占有情况;农产品物流扶持政策指标影响度为0.78,国家应大力扶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流通发展能力中,农产品销售总额、城镇化率、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各指标影响度相差不大,应注重他们的共同发展。本文在构建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对于农产品物流还没有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构建出的指标在一定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评价指标,深层次的研究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香.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产品物流流通能力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1):248-250.
关键词:农产品 供应链 零售终端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54-01
研究团队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等形式,调查青岛市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的情况。调查对象分别为农户、物流运营商、批发商和零售终端。农户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农户调查包括对近郊农户和外地农户进行调查。批发商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对上下游环节的收益状况了解的比较详细。因此团队深入青岛城阳农产品批发市场、青岛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青岛华中蔬菜批发市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上的经销商的调研,了解经销商的运营状况。同时对超市、农产品便利店等销售终端进行走访。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青岛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进行分析。
一、农产品零售终端情况
青岛市农产品的零售终端多为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和农产品便利店。超市和便利店生鲜农产品价格往往高于农贸市场上同等商品的价格。从进货周期看,超市和便利店中85%的农产品进货周期为一天,还有10%的农产品进货周期为1-3天,对于禾谷类则要根据以往的需求量选择进货周期和数量。
图1 超市和便利店生鲜农产品的进货周期
在超市和农产品便利店中,由于农产品加工产生的附加值普遍所占的比重很小,高出的价格主要是超市和便利店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促销或便利性得来,弹性较大,如果价格过高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因此在收益调查中,大部分超市和便利店明确表示价格比农贸市场高10%以内,扣除各项成本,超市和便利店在生鲜产品上所得的利润低于20%。
二、农产品流通使用第三方物流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当中,几乎所有的种植户都没有物流设备,他们的产品主要被经纪人或批发商收购。经纪人一般只负责信息交换,由下游客户自主取货,少数使用第三方物流商。批发商自主拥有小型的运输车辆是占到75%,另有25%使用第三方物流商。一个共性是他们所使用的第三方物流商,几乎全部都是个人运输,无法承接大订单。而且80%的物流商没有先进的冷链设备,因此只能进行短时间的存储和运输,还必须通过赶时间来保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遇到意外事件就会有较大亏损,风险很大。
三、农产品流通加工情况
从对农户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销售的农产品一般都是采摘之后直接进行销售,在农户这里没有进行分拣、包装、控温等处理,这是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利润偏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并且这个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农产品运输中的成本,运输的商品花费了运输费用但却是在做无用功,并且运到目的地之后还会有分拣和处理腐败商品的费用。
根据对物流运输公司的调查问卷中以及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中95%的运输商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必有一项是农产品运输环节的损耗,并且都认为这部分损耗的成本也是成本中比重较大。在调查中25%的农产品是不进行包装的,大多数的大约占到55%的农产品会进行简单的包装,极少数的农产品会进行精美包装,这样的包装,也让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提价。对于农产品的储藏,37%的农产品直接进行露天的储存,46%农产品是储存在仓库里,13%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比较合理的仓储保管,4%存放在某个具有完备存储的仓库(如图2)。农产品的质量根本无法进行保证,更加谈不上的农产品的附加值了。对于腐烂和霉变的农产品,大多数的商家是直接选择丢弃,很少进行加工处理。一些农产品由于自身的性质,腐烂和霉变是能够进行再利用的,商家也没能够充分利用到这一点,而造成收益的减少。
图2 农产品储存方式所占比例
四、农民收益情况
针对农户的68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其中78%的农户都认为农产品的收购价比较低。一个原因是农户销售农产品没有进行分拣、包装、控温等初处理,农产品附加值低。另一个原因是由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供需两头发散,产品流转分散。农户自主计划、个体生产,盲目跟风种植,不能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农户通过农产品取得的年收入在4500-6000元之间(如图3)。对于农户而言,农户和农户之间是竞争的关系,生产和消费信息不能在生产者和供应商之间有效反馈,使得双方都增加成本。
参考文献
[1]倪天远,常林朝.批发市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阻滞及其克服.物流科技,2008.
近些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发展品牌农产品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我国品牌农产品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据《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涉农产品的注册商标数量达到95万件,地理保护标志1040件,跃居世界总量第一。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巨大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农产品第一生产大国的位置进一步彰显,我们面对的事实却是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及农产品的整体比较优势都在下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大变化正在由劳动密集型替代土地密集型产品,由加工制成品和特色产品替代粮食为原料的动物饲料和植物油脂类产品,由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代替低价值的初级加工品。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棉花、谷物、食糖、食用油籽、玉米、水果等农产品进口连年增加;同时,国内农产品卖难与买难不断轮番上演,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举步维艰,农业生产环境与农村空心化不断恶化,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386199”留守农村种地队伍将再难以维系,“将来,谁来种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遏制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下降,扭转农业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就是,以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商标注册量与地理保护标志量居于世界第一,但是,绝大部分没有成为品牌,少许仅仅是区域性小品牌,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屈指可数,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国际品牌。主要原因表现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品牌意识普遍淡薄,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少,品牌定位不清,品牌标志建设水平不高,忽视农产品品牌内涵建设,品牌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立法不到位,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打击假冒品牌的力度不够,认证结果公信力不断下降,农产品品牌质量和信任度不高,农业品牌发展资金匮乏,农民提供的初级农产品质量不高,行业协会没有能够在行业自律、品牌建设服务、集体品牌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低价竞争严重,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由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必须针对品牌的独特性、质量的稳定性、消费的区域性、包装的层次性、技术的创新性、政策的敏感性、认证的必要性 、渠道的借力、流通的实效性、传播的整合性等因素,以及农产品的“质量满意度、价格适中度、品牌信誉联想度、品牌知名度”四要素综合设计规划,统筹实施,其复杂性、系统性、缜密性决定了必须在综合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现农产品销售入手,逐步建立品牌信用,再以品牌信用进一步推动产品销售,形成良性的递增互进型的稳固商业模式,将农产品品牌渐进树立,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及时变现的利益机制,确保企业随着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渐进成长做大做强,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依靠现代流通理论,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运营保障体系。为此,上海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凭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势,从追求供给方和需求方权利平等出发,以合理配置全国农产品资源为目标,以为中国农民创造平等的贸易机会为使命,以建立农产品安全供应链为宗旨,成立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
CCBOT 采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建立了农产品的交易平台,组织全国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通过网上直接进行农产品交易,支持全国农产品的上市交易(“百县百品”工程),再以全国已经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接点,农贸市场、超市为落点(“联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时交易系统”工程),采用“竞价交易(招标、拍卖)、挂牌交易、专场交易、中远期交易”多种交易模式,满足农产品贸易的多层次、多规模、多种类、多变化的需求,成就国家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定价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这之中,现代技术与管理是手段,政府依法监督是保障,同时,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将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以此为核心构建起中国农产品流通新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运营保障体系。
运营保障体系运作剖析
与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农特产品。因此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人们要想吃到具有地理标识的优质农产品需要经过诸多的中间环节。但是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当中,通过电子商务的赋能,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如农户或合作社)具备了直接对接社会化大市场的机会,通过开设网店或做网上批发,拥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变得见多识广、相互连接、积极参与,拥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这一切都使得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大大减少,在2013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更多在农产品商流上的创新。
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成热点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流通环节繁琐、流通效率低是突出问题。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经由“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的模式到达消费者手中,繁琐的环节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成本逐级增加。
流通环节的繁琐导致农产品流通领域损耗严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蔬菜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达到54%,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从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结构来看,我国农民大多分散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在整个流通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样在传统流通体系的另一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生产信息、流通信息也了解有限,只能被动依赖中间商披露的信息。
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直销,在2013年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大热点。原产地农产品直销,通过将农业生产者转变为网商,或者由电商运营商操盘,将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发货到消费者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流通模式流通环节繁琐、流通效率低、损耗严重的缺点,同时,也建立起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信息对称。
淘宝网特色中国项目是中国原产地农产品直销的代表,主打地方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通过开放的运营方式和地方馆运营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共同打造。2013年该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至2014年2月底已经开设25家特色馆,遍布全国14个省,包含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等多种形态。特色中国地方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建立网络市场的食品安全体系: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品质检;
2.帮助各地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优势产业优先发展+100%原产地直供+供应链整合;
3.支持传统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转型:直销店铺+网络服务+分销;
4.促进地方产业经济逐步升级,打造地方电子商务生态圈:政策+人才+企业+物流。
农产品跨境交易活跃
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下,农产品商流上的创新,除了原产地的直供,农产品的跨境交易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进口农产品正在成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热点。
2013年,先是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售卖美国车厘子”;接着智利驻华大使与淘宝方面合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特产的智利银鳕鱼;丹麦驻华大使馆则联手聚划算,把丹麦有机奶等农产品带到中国。泰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驻华机构纷纷与国内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将从线上渠道进入中国。
以天猫为例,截止到2013年年末,天猫喵鲜生已经与12个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就农产品进口建立直接合作关系,2014年春节前,共有来自25个国家的进口农产品在天猫上售卖。
之所以出现进口农产品/食品消费热潮,主要原因为:1.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对优质、多样性农产品/食品需求强劲,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活跃则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进口农产品/食品毛利高,激发了越来越多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大引进进口农产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