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

时间:2023-10-10 15:58:34

导语:在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

第1篇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基础教育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育观念与目标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一直以来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数学教育实现的,所以数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思维。二是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代替。这种变动更加强调对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以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很少将所学到的与实际相结合,而变动后的方案更加强调“探索”过程。通过设定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终身学习这样的学习理念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早点了解“学会生存”课题。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在少年时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让其在年少时就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4、选修类课程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实效性 实践性 类型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57-01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多年来,语文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

1.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使得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的智趣被埋没。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势必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造成极大影响。

3.做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形成作业习惯、书写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情况,改革作业结构、方式、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势在必行。现阶段,我们提倡的“减负增效”的内涵不应只是减少作业量,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长远考虑,让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值。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语文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因此,作业的效果不仅是体现在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发展,进而为他们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好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我们应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上下工夫,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3.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做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几个类型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多元化作业类型。

1.阅读与写作

1.1模仿写作

借助范文指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1.2联想写作

要求小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小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

2.课外阅读

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1开展预习性的课外阅读

让小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

2.2与课文内容结合开展课外阅读

这种阅读是在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3.体验探究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笔者经常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学生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结果,更看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

4.再现情境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再现情境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

5.进行表演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演类型作业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3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加强语文教学兴趣预设,并着力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情趣,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力抓手。

如果我们周围的事物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就会熟视无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但如能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要有领先的意识、创新的思维、灵活多样的方式:

一、关心爱护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离开家人,心理上有一定的缺失感。教师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触到老师的温暖,从而让他们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产生对老师的信任、依赖。这样才能建立融恰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亲近喜好效应。比如:学生有病,热心地去看望,主动联系家长,或亲自带学生去就医;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从经济上给以一定的帮助;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主动地进行公正的调解,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等。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师长又是朋友,你所带的课程学生才会有兴趣学。

二、设计新奇巧妙的导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进入课堂,按着陈旧不变的步子,照老一套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当然是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注意力严重下降。反之,如果上课开始,教师能设计出巧妙新颖的导语,或激情四射、或制造悬念、或提问设疑、或新奇的故事等,这将会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出探究学习的动力。如学习《最后一片叶子》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生命是珍贵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乔安西病情沉重,奄奄一息,窗外的最后一片叶子是她生的希冀,寒风与冷雨的摧残,没能让那片叶子飘离枝头,使她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勇气。而为了那片叶子的不逝,一个普通的画家贝尔曼在雨夜中以全身的精力创作了最动人的画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乔安西的重生,这是多么憾人心魄的精神。下面我们来了解《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它体现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感染,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预先设置并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以引起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情绪的调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可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用风趣幽默、富于感染力语言引入故事等,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刺激他们的情绪,使学生感同身受,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大声朗读课文,也能起到激发学生情绪,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作用。在整体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以便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这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去感知作者的表现力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情感。

四、不吝惜对学生的称赞与期待,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认可的期许。我们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美好的期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喜好、认可将影响到学生成绩的进步、智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吝惜对学生的称赞,用发现的眼光,通过眼神、手式、语言肯定、称赞学生。使学生内心深处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五、大力开展大语文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22

口语交际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每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对促进个人的思维发展和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通过近来的教育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乐观。而且,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方面和我们相关的语文教学政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不正确也是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有必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从源头上让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在我们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还要积极钻研与口语交际教学相关的一些教学策略,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取得优质的成果。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帮助我们的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思想,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开拓各种教学资源,为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里,就需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为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为充分实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感受,来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希望可以给我们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帮助和指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作出良好的指导。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有着根本的区别。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有明确具体的说话对象,这就要求交际双方能够很快地适应整个交际语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尚且不丰富,面对不同的交际场合会有一定的交流障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好这些内容的准备,以促进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所处环境,并作出应有的反映。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智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口语交际在进行的过程中还会融合其他的因素,例如手势、表情,对于说话者的反应速度以及反应能力也都是有所要求的。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便为更好地进行教学作出贡献。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其他有经验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作出重要的推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积极一面,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带来众多的参考资料和成功经验。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身心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也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以促进我们的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丰富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面对这种特殊的教育阶段,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针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们要区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要设计合理可以落实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训练。口语交际教学更多的注重实践,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进行口语交际的环境和场合。其实,这种实践也是相当容易实现的,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是一个实践的舞台,我们都可以借助这个舞台进行实践操作,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做出严格的区分,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了解,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提高。

第三,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多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以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取得成效。

学生的学习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同时,在课堂之外也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改正。小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只要我们的教师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学生们都会很乐意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了学生的那些想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上作出一定的改革,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出贡献,这也是我们师生都比较期待的事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应该着力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我们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教学环境,为促进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面对小学生的真实学习特点,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促进我们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3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同时,更加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一、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扎根文本原则: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立足于文本又突破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业的内容指向知识、技能、过程体验,作业形态呈现出“教、学、做”合一的最佳境界,以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身体力行原则: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的亲历性、感悟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

3.注重过程原则: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注重学生的操作过程,以过程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语文能力。

二、作业设计与布置类型

1.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趣味性作业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设计的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能。趣味性的作业一般有演一演、尝一尝、唱一唱、画一画、编一编这几种形式,通常适用于诗歌、故事性强(童话、寓言等)或场景描写的课文等,如让学生为所学古诗配画;学完《长江之歌》请学生把这首诗歌,谱上曲子唱一唱;学完《精卫填海》,让学生把难读的古文来个故事新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我们的作业无论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

2.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作业,它通常适用于知识类、科普类的文章,如学完《赵州桥》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让学生去了解上海的“桥”史,学完《躺在波浪上读书》请学生做一个“身边的科学”小实验,因为实践性作业无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发问,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

3.感悟性作业的设计。感悟性作业就是指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其中的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身临其境就难以有深刻的体会或共鸣。感悟性作业一般有交流、行动等方法,它通常适用于情感类的文章。所以,笔者设计了为母亲洗一次脚、洗一个头这样特殊的、前所未有的亲情作业,希望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交流,加深感情。这样的作业在打通了情感关节的基础上,变成了“我想说,我能说“的习作练习。

4.搜集性作业设计。由“为生命奠基”,我想到了“为学习课文奠基”,搜集性的作业是在学习文本之前,让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的样式,传递、表达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搜集性作业一般通过书籍、网络、走访等形式,广泛涉猎、搜集整理。它通常适用于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如《苏武牧羊》我请学生查找苏武的生平,查找“北海”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苏武似的人物还有哪些。

5.选择性作业的设计。选择性作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作业。其选择可与家长商量。选择性作业设计时,一般要考虑到口头作业与书面书面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它相对其他形式的作业来说,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只要设计合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着以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差异这个前提,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接受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或愉悦的体验,所以,我在设计时采取分层的策略,从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时间上分层,并增加作业内容的多样性,让班内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

三、作业设计与布置反思

1.实践性作业不能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性作业是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其目标是相对单一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它注重的是学科课程的纵向垂直组织形式。而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统整课程内容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对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是以复合的知识为背景知识,通过以主题或者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践性作业是一项长期的希望工程。也许目前的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不能给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的飞跃,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以以某一次成绩,某一个学段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学生走进校门是走进社会的第一步,而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6篇

关键词:家庭作业 口头性 操作性 实践性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但在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这一个环节上,因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仍然存在既多又滥;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又没有更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学生越来越把语文作业当作是一种老师强加的机械劳动,不胜其烦;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功夫花了,学习成绩却毫无起色。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我逐步摒弃了以前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作业布置也越来越注意讲究科学性、实效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

一、布置口头性作业,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通过口头表达的作业即“口头性作业”,它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

1.朗读,背诵。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适当开展一些诗歌或课文优美段落的朗诵比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开故事会。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如:四年级在学完《小木偶的故事》或《巨人的花园》之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读书汇报。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布置学生平时自主阅读每学期都发下来的一本《语文课外阅读》,并定期进行读书汇报,学生可以谈谈书的内容,说说自己读后的想法皆可。

二、布置劳动作业,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经常都会对孩子说:“你只要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你就不要管了!”这样的教育,闹出了我们的中国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能自理的笑话,所以,热爱劳动应该从小培养。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帮父母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整理房间、摘菜种菜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应该让孩子去做。

三、布置操作性作业,激发孩子的探究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梦,让学生用双手制作出自己的设想,正如杜威所言“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做实验、做模型,给诗、文配画。比如上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花园的美,我布置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你心中那个美丽的花园。孩子们本身就很喜欢画画,听我这么一说,每个学生认真地画起来,课文里原本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学生们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在一些重大节日时举办一期手抄报、让孩子用纸、泥等制作小制作、做布艺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想,这样的家庭作业,孩子们肯定是乐在其中的,完全可以取代看动画片、打游戏的地位。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孩子亲身经历过程,从而增长知识才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访问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调查社会各种各样的事,为商品写广告,为学校和班级出点子,提设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五、布置差别性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中学习。

传统家庭作业是全班同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难度,统一难度,因此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摈弃一刀切的模式,分层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视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他们的字词联系,课文分析和习题训练,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巧妙设计基础类型的家庭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应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六、布置爱心作业,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让孩子对父母说‘我爱你’”、“帮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等作业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含义。

让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时用上“谢谢”、“请”、“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以诚待人。

此外,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状物课文,可以在作业中开展养殖活动,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或者是植物,在喂养、观察和与小动物、植物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记下愉快而难忘的事情,让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看似教学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小环节,其中却有着很大的学问。《语文新课程标准》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设计新课标下语文家庭作业,不仅要读写结合,还要联系生活,做到形式多样,更要注重创新、实践、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作业、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教育部基教司编),2001.

第7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概述

整合作为哲学名词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理论上,课程整合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察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下提供的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更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下支持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强的实践性,思想性,民族性和综合性。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这些学科性质特点为两者整合提供了可能性,但任何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都需要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作支撑。建构主义的“学与教”和多元智能理论便成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的核心就是认真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多元智能可能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的发展:如果有意识地在这种设计下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建构,自主活动,学生将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实例

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如在教学《恐龙》一课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加以归类、总结,通过在网上查找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文字,观察图片,观看影视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丰富学生对恐龙的认知,同时开展朗读、交流、讨论等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学过程的探究化,教学活动的网络化的语文课堂试图体现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反思

1、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面对海量般的信息,一些学生不知去哪儿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或者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因此要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掌握对信息的选择、整理、加工和表达的能力,同时给予及时的信息评价,帮助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

2、适时运用 “留白”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象、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象、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象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时巧妙地运用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3、莫忽视学习评价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业的多元化;动态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53-01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如何让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学业的评价中去,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放在众多小学教师目前的重要课题。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对小学语文的学业评价提出以下两方面的改革。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语文素养构成的内容,确定如下评价指标:(1)语文知识和基本能力(包含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话)。(2)语文实践活动(含口语交际、手抄报、参加信息交流活动等)。(3)语文学习习惯(含读写姿势、朗读习惯、思考发言、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等)。(4)人文教育效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程度)。

这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将有助于语文归真返璞,使语文教学不仅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语文不再是对“词语解释”、“中心思想”的死记硬背,而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针对上述内容,我们设计了“语文素养评价单:

1、语文基本能力”包含“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话”

每项设“优、良、及、待及”,根据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完成得很好得优,按等级依次类推。其中“汉语拼音”、“认字”可根据认读的数量来确定等级。(1)汉语拼音:主要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拼读音节。认读内容为》A普通话常用音节表;B四年级以上各册语文教材后的生字表,认读生字上的音节,统计认读的正确率,相应地打上等级。(2)认字写字:主要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要求人的字,能否正确、端正地书写教材中要求写的字。(3)口语交际:听一段话,说说基本内容。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从态度大方、有礼貌、语言清楚方面评定星级。(4)阅读:一年级重在检测背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及阅读量加以评定等级。(5)写话:可以利用看图写话、贴图写话、画图写话等有趣的形式,激发展开联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关注生活,写出对周围的认识,建立写话档案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采用标准对照评定等级。为了方便操作,分为三个等级:“很好”、“一般”、“再努力”,教师只需在相应的括号里打“√”。“自评”由学生自己评,“他评”由同桌、老师、家长根据内容分工评议。

(1)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习惯)

(2)天天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习惯)

(3)课堂内积极举手发言,敢于提问并参与讨论。(态度)

(4)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

(5)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卷面干净。(习惯)

(6)课堂中善于与人合作,倾听别人,表达自己。(态度)

(7)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做事有计划。(习惯)

(8)读写姿势端正。(习惯)

(9)经常看课外书,看儿童报刊,收看少儿节目。(习惯)

(10)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语文热情高涨。(情感)

(11)通过所学知识对个人及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

(12)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及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感)

上面这些内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受这些因素本身比较难量化测量的影响,在传统考试题目中,这些素质的测查是不重视的。这些内容的评价主要参考日常的观察记录或通过各学科的考试适当渗透。

3、实践活动

实践能张扬孩子个性,施展孩子才华,通过实践活动的评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使孩子的语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他评”由家长根据孩子情况进行评议。

(1)每星期至少一次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2)每星期收看一两次少儿节目,能说标题和主要内容。

(3)利用自己课余收集的商标、图片等制作剪贴报。

(4)一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并口述活动过程。

(5)结合语文学习,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用口头或图文方式表达观察所得。

(6)每学期开展一次“让我试试看”活动,可以是手工制作、做小实验,或是小养殖等。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6

1.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萌发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以图片、声音及文字等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因而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2)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尽管宽泛的阅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本中的角色,但极易使学生分神,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对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将枯燥的课文内容以图景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本中的角色,有助于带动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突破教学难点。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紧抓课程重难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小学语文教材中普遍存在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以及抽象的概念,对于思维能力欠缺的小学生而言,想要掌握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并非易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含义,并从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这一古诗的学习中,由于大多数小学生不曾见过庐山瀑布,很难体会出诗的意境。因此,教师可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将庐山瀑布以Flas的方式演绎出来,并配上适当的曲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懂的诗句,并真切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时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感。

2.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1)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流于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大多数小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过于形式化,只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教学目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气氛,时而为学生放映动画片,时而为学生进行图片演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但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在观看时注意力分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课文内容,极易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多媒体课程设计不恰当。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方式,尽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恰当的多媒体课程设计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适得其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为图方便,每节课都以多媒体的方式开展教学,并且讲课速度加快,PPT演示的图片放映速度也加快,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无法跟上老师教课的速度,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大大降低,教学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用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疲乏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航进.浅议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