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石油化工过程

时间:2023-10-10 15:58:35

导语:在石油化工过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石油化工过程

第1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地越来越精细,石油化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地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对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与工程建设、石油化工生产设备的质量安全严格管理。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不得不开始高度注重化工生产的安全隐患及应当如何消除和防范事故的发生问题。本文着重从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与工程建设和生产设备等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化工生产中存在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预防和防范。

一、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从源头开始。本文主要以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生产使用的设备这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为核心,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我国的现状。

1.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为后期的工程假设提供可行性报告和相关的施工图,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目前我国关于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可以发现如下几点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定位、选址和内部布局设置不合理。生产厂不能遵循有关规定中关于选址的原则,单纯以经济为考察中心,一定程度上造成生产厂及周围环境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如在交通便捷的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进行建设。第二,设计选择的管道材质不能适应化工生产过程的高温高压环境,易导致腐蚀或密封性能降低,以及设计不能充分考虑化工生产可能引起某些管道的偏离问题,最终导致管道设计不科学、合理,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第三,化工生产中的塔设备投资比例较大,要求较高。实际设计中,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其封闭性能和预防控制方案,当密封性降低,有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时,缺乏应急方案。

2.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建设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在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建设过程中,高质量的工程建设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分析我国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建设现状,发现如下几点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缺乏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化工生产厂建设中,对于所使用的设别仪器和材料,不能有效的进行检验和检查;不能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进一步保障施工的质量安全;对工艺文件的相关规定,不能有效的落实和实施。第二,缺乏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和实施中,应用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人员的素质不高,工程的质量必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企业由于过分考虑成本投入,不能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不能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因而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3.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制造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石油化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体型越大越重,其对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生产设备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安全问题。第一,设备腐蚀现象严重,不能有效的适应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使得设备在生产运行中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转。第二,换热器与管箱之间的垫片密封性能不符合标准,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在制造过程中,抬高换热器密封槽的高度,导致隔板高度下降,出现超出偏差的缝隙,严重影响其密封效果。第三,在设备的接缝处进行焊接,直接影响设备的基本性能。焊接技术在化工设备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其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设备的质量,而目前很多焊接技术相关较低。

二、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1.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设计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石油化工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石油化工厂的位置。一般而言,选址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如良好的交通、水源、设施的建设以及风向和人口密度小等。化工厂进行设计时,要避开自然风景区和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其次,工程设计中,要合理布置管道,选择优质管道,避免出现腐蚀、泄漏等现象。关于塔设备的设计,需要充分设计其结构强度,较高的密封性能,以使用高压、高温的化学反应。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预防火灾、爆炸的措施,防止失控现象的发生。设计时,合理设置电气设备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设置相关的电气设备,保障化工工程的安全进行,也为化工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2.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生产厂的工程建设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最新研发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手段,以科学规范的工艺流程和先进技术的指导为基础,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实施中,还要积极发挥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施工的技术和手段。此外,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设立相关的制度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如奖励机制。注重对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进行有效的监管,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落实责任到人。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观念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树立质量理念。加强对施工人员使用新技术的培训,激发施工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保障施工的质量献言献策。

3.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化工设备的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生产工艺,注重设备材料的选择。结合该设备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的生产环境、温度、压力等因素,认真分析导致设备腐蚀的介质是否存在。另外,制造企业要保障所使用的焊材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和焊接工艺,对需要焊接的材质进行性能分析,进而确定焊接的方式方法。进行焊接之前,选定规范接头,以对称焊为主要方法,防止变形和结构改变。焊接完成后,加强对接缝的审查,存在缺陷或不足,积极进行修改或返工,保障设备质量最佳。对于换热器的制造,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加工,保证换热器的高度,提高换热器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期限,最终提高换热器的使用效果,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设备的正常、高效、安全地生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重分析工程设计、建设和设备的现状,为改善我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策略,以减少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石油化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建设.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浅析.科学创新与应用(J).2012(09)

[2] 曹振.浅议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管理锦囊(J).2013(01)

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关键技术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农业、轻工、纺织、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之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在高压、真空、高温、深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的。此外,不少介质还具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的性质。因此,为使化工生产正常地、高效地进行,就必须把各项工艺参数维持在某一最佳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化。所谓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就是在化工设备上,配置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

一、化工自动化释义及其重要意义

在化工设备上,配备上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是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办法称为化工自动化。实行化工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2)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能够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能力的目的;

(4)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现,能根本改变劳动方式,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为逐步地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创造条件。

二、石油化工综合技术的结构构成

一般而言,流程工业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主要关注4方面的问题。(1)安全:即需要用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检铡和执行机构对设备与装置的运行提供保证,进而对关键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2)低成本:通过先进的工艺及工艺参数以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以及通过先进的建模技术、控制技术和实时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转化率。(3)高效率:通过先进的计划调度与排产技术和流程模拟技术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4)提高竞争力:通过数据和信息的综合集成,如先进的管理技术(包括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价值链分析技术等,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总体结构可以分成3层结构。

(1)以PCs(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自动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控制软件、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处理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多总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高速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的现场控制设备、传感器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等。

(2)以MEs(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建模与流程模拟技术(AMT:AdvancedModelingTechnologies)、先进计划与调度技术(APS:Adv用信息。

(2)科学的决策支持

生产经营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还处于经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科学的决策支持则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到全企业综合经济指标的过程。在炼油企业综合自动化中,成本效益分析是炼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必需步骤。

成本效益分析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方案的盈亏分析,为企业领导提供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计划的经济指标,以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为了达到公司预先制定的利润目标,就必须协调好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即原油采购、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调度和产品的销售等。由(RTO:Real timeopfimization)、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校正技术、动态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管理技术等等。

(3)以ERP(企业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质量数据管理(PqDM)、数据仓库技术、设备资源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通过研究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MEs)及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反馈校正,以形成生产成本控制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可以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优化调度、统一指挥,以形成生产指挥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安全监控,以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健康保障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三、企业综合自动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1)信息的集成、挖掘和增值

信息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核心,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信息集成的基础。由于流程工业的特点,有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海量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用实时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因而流程工业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地。这两个数据库既可独立地操作,又可协同动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信息挖掘和增值的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于原油是炼油厂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油成本占了产品总成本的80-90%,因此,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首先控制原油成本,即控制原油的采购价格。

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对生产经营方案或计划进行分析,得出实现利润目标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利点)和保证不亏损经营(利润为0)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本点)。盈亏平衡分析对于原油采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时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生产成本、扩大利润,从而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指导全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是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力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2.全面控制原则

(1)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应形成全员参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成本责任体系,明确项目内部各职能部门、班组和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

(2)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的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自始至终使施工项目成本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中间控制原则

又称动态控制原则。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应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4.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5.例外管理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一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为“例外”问题。如在成本管理中常见的成本盈亏异常现象,即盈余或亏损超过了正常的比例,本来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突然发生失控现象,应视为“例外”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加以纠正。

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最后,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

二、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合同价并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设备情况、人员情况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系统地预测。

1.工、料等费用的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据当前的各工种的人员工资水平,结合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所需人工费合理。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仓储、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并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

2.施工费用的预测

在项目正式实施以前,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费用作出准确的预测。

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也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分析、预测。

4.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应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井按实际发生及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临时设施费的分析、预测,应在详细地调查、充分地论证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5.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预测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

三、寻找有效途径,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将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进行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织措施,应该是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职能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应成为管理业务标准化的具体标志。

(3)报表文件的标准化。

(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降低成本的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多进行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既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又降低成本的最佳施工方案。

不但在施工准备阶段,还应在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例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等。

3.经济措施

(1)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成本计划,认真做好合同预算成本、施工预算成本,并在施工之前做好“两算”对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2)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3)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4)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找业主签证。

(5)及时结算工程款。

4.合同措施

(1)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

(2)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合同的条文中应细致地考虑一切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签订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中。

(3)全过程的合同控制。合同谈判是合同生命期的关键时刻,个阶段,施工企业在报价时,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经营总战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合同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以调整不可预见风险费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人,进行合同谈判。

在合同执行期间,项目经理部要做好工程施工记录,保存各种文件图纸,特别是注有施工变更的图纸,注意积累素材,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四、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对目标和实耗数据的不断对比分析,来找到施工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施工成本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赢利。

1.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通过静态的成本核算分析达到动态成本管理的目的。项目内部应在月末或季末召开成本分析会,直接对影响成本盈亏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找出影响成本降低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写出分析报告,并制定出下期切实可靠的计划,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部分工程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违法转包和分包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不具备施工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存在野蛮施工,给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有的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度不高,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防护缺失,安全隐患得不到整改。

1.2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

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任务,其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结束整个建设期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合同框架和指导下开展,但是部分企业对合同管理没有完整的制度建设,只限于投标、中标、签合同流程;合同只限于管理人员清楚具体的条款和内容,项目管理人员大多对不清楚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存在主体不适应,条款不合理和不对等情况,更有甚者存在歧义和文字表述错误;缺乏合同管理流程和有效地管控,在履行合同过程缺乏对合同基本的履约精神。

1.3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成本控制意识缺乏,没有有效地成本控制计划和制度,成本控制方法原始和低效;没有成本控制的机制和专业人员,部分项目成本完全依靠经验和项目经理、财务等进行表单控制;成本控制具有滞后性,不能进行过程控制和有效地约束,一旦造成损失找不到责任人。

1.4进度控制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工程项目存在一个盲目赶工,没有合理的一个施工组织设计;进度编制依据不合理,进行控制目标不合理;进度计划和编制不周全,资源协调不到位,进度检查和纠偏措施不到位等。

1.5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涉及质量问题因素众多,工程设计、工程材料不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作业环境到不到条件,质量监督检查不到位,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缺乏,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领导不重视,出现问题领导不出面制止协调反而妥,为了抢进度丢失质量,最后反过来再维修;施工作业人员自觉性差、自身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缺乏,施工工艺落后,造成施工质量差;低价中标的工程也只能降低劳动强度和标准,节约成本也就牺牲了质量。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安全管理方面的

2.1.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起决定性作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以公司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组织机构,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所有人员都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形成施工全过程安全管控,以达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防止踢皮球和推卸责任现象,并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考核和处罚,以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2.1.2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工程项目安全管控有重要的意义。施工过程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动态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状态,制止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按规定标准做好安全投入,安全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是消除现场安全隐患的有效方式方法,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保障;如果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现场隐患得不到控制,发生事故会造成经济损失。

2.1.3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需对全员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动态检查,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制止和教育,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事故。

2.1.4施工安排合理化具备相应的资质是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先决条件,具备相关资格或考核合格是人员进行作业的前提,因此,工程项目应禁止无资质的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禁止“三无”人员进入项目作业;工程项目应根据作业条件和环境、流程等进行合理化施工安排,应在施工作业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盲目施工;在作业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对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做好专项方案专家评审并做好交底,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现场安全问题。

2.2合同管理方面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合同而开展;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整个过程系统性和动态管理,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注重履约全过程的管理;掌握对自己不利的条件变化,及时根据合同进行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有效合同管理管理可以更准确和便利的传达信息和获取信息,指导项目管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系统作为工具进行合同管理。(1)公司层面应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专门负责所有工程合同的总体的管理工作;项目部应成立合同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和处理问题。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的实施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合同管理人员做好各种合同资料和相关的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建档工作,以便追踪查询。建立文件来往收发制度,项目部和业主、分包商等各方之间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协商、会议、请示、指示都应该以书面形式进行,使工程管理活动有依有据。(2)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向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交底合同背景、合同范围、合同重要条款及特殊情况处理。项目负责人应向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分包单位进行合同交底,形成书面记录。相关负责人向其所属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交底合同基本情况、合同责任及执行要点、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等,并解答所属人员提出的问题。最后将交底情况反馈给项目部合同管理人员,形成合同管理文件下发各执行人员指导项目管理工作。(3)加强合同变更管理,因目前的工程项目,还达不到全部都在合同条款和清单中写明,在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合同变更中量最大和频繁的是工程施工过程的变更;合同变更应在工程实施中过程经过文件和音像资料体现出来,对工程变更的责任分析是确定索赔与反索赔的重要的直接的依据,因此对合同变更的处理要迅速、全面。

2.3成本控制方面

(1)建立材料管控制度和流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费用,做到账目清晰和责任人明确,对于施工现场消耗较大的辅助材料则实行和定量和包干制度,减少材料损耗。(2)控制施工人员的费用支出,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和技术标准、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标准做法,计算出施工人员的总数制订出劳动定额。通过对施工人员数量的控制,达到控制人工费用的目的。根据项目工作条件和工艺程序,安排流水施工,减少人员窝工和降低用工消耗。(3)做好施工过程控制,项目管理人员应严守质量关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方协调;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要求施工、按规范标准施工,达到质量合格减少返工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2.4进度控制方面

(1)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应根据项目参建方、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建立一个全过程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各方协调和工作安排,信息互通和共享,减少因组织部协调和信息不通顺导致的施工进度影响,并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进度纠偏和调整;(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建筑工程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所以,施工前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其管理意识;人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落实效果;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做好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以便于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升人才团队建设水平。(3)施工组织设计和规划。工程项目存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多样性、工期紧、涉及参建方多等现象,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和特点,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明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顺序、组织措施、施工进度及资源需用量与供应计划,明确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的具置,有效地使用施工场地,提高经济效益。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对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统筹安排,以保证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2.5质量控制方面

(1)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设置质量监管部门配置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备先进的仪器,以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如果发现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2)材料的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只有对这些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深化选型、控制、验收,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考虑先进性、施工因素;选择正规厂家生产且拥有合格证的材料,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只有验收合格的材料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要求符合相关规定标准。(3)人的素质。建筑工程领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良好的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与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存在直接联系,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施工技术能力,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对于项目管理者而言,其自身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管理技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水平。(4)机械设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的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设备也能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便利的同时还能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施工工序,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还能节约人员成本。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科技含量; 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 TV7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需要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推动,在我国基础经济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重要应用环节,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保证水利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现实工作难题的解决,这对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策略方法的分析,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实现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

一、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环节的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模式的开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这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环节的优化,来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这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进行工程质量的保证,是对当前工程管理人员的挑战。在下文中,将会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系列的水利工程管理创新方案的应用,以协调目前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麻烦。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

水利工程的良好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的建立,有利于工程的有效管理,这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养护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前提,通过对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主观、客观条件的分析,来实现水利工程的现实工作的开展,促进其水利工程的规划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的协调,这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比较重要的难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展开水利工程的工作模式的优化,以有效应对其自然环境的变化、管理手段的变化,解决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各个麻烦,实现对工程的有效监督维护。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也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做到定期对于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工程的运用条件。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防汛抢险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大中型的病险工程,要注意日常的维护,以避免危情的发生。同时防汛抢险工作要立足于大洪水,提前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

二、中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的更新

1 当然水利工程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追求水利工程管理的最大效益,我们有必要展开相关模式的优化工作。这首先需要进行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意识的提升,实现其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实现其工程管理的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当然,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要针对资金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确保其资金环节、人才环节的有效应用。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对于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不是商品,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

水利工程管理观念的改变,是循循渐进的过程,这是目前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需要展开多个经营管理理念的应用,促进其制度、观念等的创新,拒绝其保守、僵硬化的管理理念,保证其开拓性的提升。当然为了更好的进行水利工程的优化管理,我们有必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环节的良性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做好相关的管理环节,实现水利工程的管理结构的优化,协调,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进行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体系的健全,从而提升其最大效益。我们也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展开相关的水利工程的策略优化,确保其管理的科技水平含量的提升,该环节的运行,要因地制宜,也就是要确保其水利工程的具体应用,满足现实工作的优化开展。强化工程管理的认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必须强化工程管理的认识。这是每位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第二,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人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 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对于水利工程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健全,来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这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工程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公司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促进其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让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二,定期和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进步。第三,定期聘请工程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于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税率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对一个产业来讲形成国际化竞争力的要素有两点,一是像集成电路、芯片等一些基础电子技术的保证,二是有商业活力的组织形态保证。基础电子技术是多种电子产业形态发展的营养基,它可以保证自己的电子产业形态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而不至于受到国际竞争对手的牵制与骚扰,它可以与需求结合成各种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覆盖全球并且能发挥自己基础技术产业优势的组织形态是可以组织到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的保证,这可以使自己的产品顺利铺遍全球。

从国际化关键支撑点的角度我们回头看中国电子企业的国际化。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有两种模式,一是海尔的民族品牌的国际化,自己在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投资;第二种模式是TCL与联想通过并购国际化品牌的方式来进行国际化。这两种方式应该说都是非常脆弱的,因为都没有获得有民族自有属性基础电子技术的支撑,前一种方式是在原有产业链位置上从需求入手的全球市场空间的扩展,后一种方式仍然是接手衰落的产业链末端的制造业,我们的企业被严格限定在“终端产品上的生意合作而没有关键技术的生意合作”的单边框架内,因此说这两种国际化的途径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全球商业环境中的组织运营程序方面的锻炼,而基础技术的发展仍然是被搁置在一边,这仅仅是平面化的国际化而不是丰富立体的国际化。

中国电子产业的成长期面临的全球产业环境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产业的成长期都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全球电子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更新期,这样时代的特点是对原创技术往往需要巨额投资,但这种巨额投资并不能保证市场的商业化可以回收这样的投资,技术投资的风险加大;此外,虽然技术资源有全球扩散的趋势,但是,种子技术往往会被占据主导优势的大的企业购买而走,中国企业在这一两点上仍然缺乏优势。获得基础电子技术的难度对追赶型的电子产业来说难度是前所未有的。

用一个企业的研究室去应对全球的电子技术速度更新已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硅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成为美国整个电子业的研发实验室,它的模式实际上在是巧妙地整合社会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足够充足的技术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它是对单一企业社会化融资然后靠自己的实验室去孤立地开发新技术的一种组织突破,它形成了技术创新的环境生态,成为美国电子业的“新技术超市”,极大地保证了美国电子产业基础电子技术在全球的领先,从而保证了美国电子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资源规划 国有企业 成功要素

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在得到加入WTO以来的机遇的同时,也正承受着来自跨国企业的强劲竞争压力。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倍受重视,并借此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运用信息系统软件来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而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的导入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大多数公司所选择的工具之一。但实际情况是,近几年来实施ERP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专家称,已实施的“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这严重挫伤了企业管理人员推动实施ERP的积极性,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现阶段国有制造业实施ERP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出ERP实施成功的要素,结合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实施ERP的成功案例,以提出国有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规划应践行的成功之路。

一、ERP实施的成功要素

企业资源规划(ERP)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核心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协调;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为赢得ERP为企业带来的收效,ERP实施的成功要素可以总结为:

(一)企业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SAP中国咨询总监刘建指出“如果企业高层不能清醒认识实施ERP的目的和风险,就不会注入足够资源到项目中,不会投入足够精力参与项目的各种重大决策”。

(二)企业业务部门的参与

业务部门的充分参与使项目组有足够的授权,不但可以使项目中问题的决策周期大大缩短,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整体更早做好迎接管理变革的准备。企业与咨询方的密切合作和项目理解:咨询方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它主要向用户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改进的建议、技术支持以及知识传递。

(三)合理期望和明确的项目目标

对第一次大规模实施ERP系统的企业来说,应该制定合理的、需要阶段性实现的目标。而且他们必须认识到实施ERP最根本的成果是把企业资源整合起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四)充分的用户培训

使用ERP系统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流程,安排组织培训为确保今后有效率的运行系统,提升企业价值。

二、企业实施ERP的三个阶段

通过以上对企业实施ERP成功要素的分析以及对ERP系统管理思想的认识,可知,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准备阶段和系统实施过程,要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步步为营。

(一)项目前期工作

这是一个关系到项目成败而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阶段,主要包括对领导层培训及需求分析确立目标、软件选型。首先,企业高层领导是ERP系统方案的倡导者和决策者,而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及员工是真正的使用者。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ERP的基本原理,细致深入地了解ERP系统的运作方式、运行模式和最终结果。其次,明确预期目标是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通过分析企业的需求来制定实施计划并选择适合的软件,可以有效地确保ERP的实施没有偏离目标,避免ERP实践失败的结果。

(二)实施准备阶段

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与前阶段可交互进行,主要包括建立项目组织和筹备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数据准备。首先,项目组织应该由企业的总经理挂帅,从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规划出发,提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其次,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而且是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后的数据准备就需要企业必须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在此阶段,通过强化企业管理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三)系统实施过程

这是一个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阶段,主要由上线试运行及新系统正式运行构成的。上线试运行是要根据企业及实施小组和业务组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应采取的步骤。之后执行新系统正式运行,当新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而需要对系统实施的结果作一个小结和自我评价,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总而言之,从领导层对ERP原理的培训到软硬件产品培训及系统员、程序员培训直至操作者的培训,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在企业中成功实施ERP,就必须尊重科学,讲究实效,切忌生搬硬套,否则只能落下一个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的结果。

三、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实施ERP的成功之路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520户重点企业和单位机械工业百强之一,一直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功典范,其实施ERP的成功之路值得同类企业借鉴。该公司属于离散式重大装备制造类型企业,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采取依单设计、依单制造、依单销售的业务模式。具有生产周期长、产品种类繁多、过程管理复杂的特点。从2002年开始,企业抓住搬迁改造重组契机,通过咨询、规划、实施三个阶段,实施了ERP系统。通过管理咨询、梳理、明晰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集团公司业务模式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系统规划,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建设的连接,明确业务需求及ERP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采取了分层次、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先试点,后推广,逐步推进。

ERP项目给公司带来的主要变化是,第一,统一信息规范,打通核心业务链,实现业务数据集成,解决了制约单件小批类型企业ERP实施过程中必须突破的物料、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三大主数据的快速生成和传递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设计、工艺、生产三大核心业务的集成。第二,打破产品界限,实现向零部件生产过程管控模式转变,促进管理精细化,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重机企业产品生产进度和成本控制实时跟踪的难题。通过ERP实施,进一步梳理、规范、固化、优化了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为提高企业核心业务运作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集成提供了平台,进而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企业ERP实施成功的主要经验有:一是重视实施前的规划,并与管理业务相融合,协同落实;二是重视编码工作,重点做好系统间信息集成;三是以生产过程管控为切入点,以成本过程管控为落脚点,推行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

四、研究展望

企业资源规划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看作信息社会给企业加剧竞争的催化剂,使加速企业的成长与消亡速度。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总体来看,企业实施产生的效益与人们的预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多是企业对ERP概念理解不清,企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换言之,若企业没有全部掌握ERP实施的成功要素,将必将导致企业信息化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当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规划的进程时,要严格遵循ERP的三个阶段的工作方向。这些成功经验正是被像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这样的国有龙头制造业在不断地创新摸索中总结出来了。相信通过研究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成功实施的特点与经验,能够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公司获取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研究》,2011

第8篇

关键词:偏压分岔隧道;损伤破坏;施工工程优化

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进行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的安全稳定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往成功的研究结果表明,使连拱隧道的所有挖出错开的距离,大小控制在隧道直径的3M左右即可,并且根据测量的具体数据在进行调整,使隧道得到固定后,在可进洞施工。以下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整体研究,描述了有限元能够模拟施工现场的工程。

一、计算原理与模型

1、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

根据不可逆热的力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推导,弹塑性损伤破坏岩体变形后与加载的历史有关系,因此,其弹塑性损伤破坏的总应变率是在为某一损伤尺度的状态下进行弹性应变的,但弹塑性在岩体中的应变率增多,会使岩体损伤破坏的弹性性质的劣化而产生的应变率。为此,得出了岩体弹塑性损伤破坏与模型组织的结构关系。

2、损伤破坏演化的方式

损伤破坏演化的方式是以描述损伤破坏的数量和应变率为最基准的,因在国外有许多研究者在建立了一个不同的损伤破坏演化方式,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认为损伤破坏演化的整体控制因素是应变的,都是单向阻力下进行的。把损伤破坏演化的方式转换为一种三维立体的效果,可以利用效拉应变与等效应变来代替,即可分别得出其损伤破坏的程度。当单元体种所存在的拉压两种的应变混合受力时,则单元体的总体损伤的系数是比较高的。

3、弹塑性损伤破坏有限元素

当单元体损伤后,为了满足结构组织的平衡原理,需要将其单元损伤后的剩余应变压力俩引起调节点附加在承载重量中。采取建立的三维立体元素的大型弹塑性损伤破坏的组成程序,可以使改程序进行单元体的生死形式,具有群组的使用功能,采取这一模式可以将计算机原理的速度加快。

4、偏压分岔隧道的施工工序

在偏压分岔隧道中先开挖中导洞,然后在适当的浇上混凝土最为铺垫。为研究分岔隧道在偏压过程中的优化进行分析,选取施工工序的具体四点如下:(1)先挖开左边的洞口,然后在挖开右洞口;

(2)先开挖有洞口,后开挖左洞口;

(3)左洞口超前在又懂开挖,然后左右洞口同时进行施工,需要考虑到超前的距离;

(4)右洞超前在左洞开挖,然后在实施左右开挖的模式,切记一定要和上面的超前距离相同,不能存在误差。

从上述看来,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隧道所采用的是上下台阶法开挖,从上到下的原理进行开挖。其具体的操作形式见图1:

二、偏压分岔隧道施工优化分析

1、左右两洞口开挖面合理间距

一侧洞开挖完后要先挖另一侧的隧洞,随着另一侧的隧洞进行,先开挖的

隧道拱顶也在不断下降(见图2),由图可见,后开挖的隧洞与开挖的距离检测断面是越来越长,先开挖隧洞在监测断面的位置有所偏移,所以使先开挖的隧洞距离造成了影响,在距离更变的同时尽可能的使隧洞的断面前方变形的地方达到稳定性。最佳标准的距离是达到30M。

2、施工程序的确定

(1)距离位移

在断面左右的偏压分岔隧道的拱顶的距离位移曲线的正中心。在开挖时,左隧洞拱顶的最终距离位移不能超过4MM,右隧洞拱顶的最终距离位移不能小于4.25mm,在分岔隧道施工时要掌握好彼此的距离位移情况。由此可以见得,在同一侧的偏压分岔隧道中,前后开挖的距离差距可以促使供顶的速度下降,因此,施工程序中距离位移还是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应变率

偏压分岔隧道中墙的安全稳定性是所分析的重点,在中墙上部的水平垂直方向应该随着施工变换的曲线来变化。中墙的最终垂直应变率应为7mm,在开挖的工程中,应注意距离的应变效率。

3、最优施工方案

根据前面所分析的内容,为减小左右的偏压分岔隧道的相互开挖的现象,其相互的距离应具有合理性的间距,大约为30M。为确定先开挖的哪端隧洞而更有利于稳定性,要根据具体的位置间距、应变率和中墙的损伤破坏程度来详细的分析,最终才能确定要先开挖左隧洞能更有利于安全稳定。因此,偏压分岔隧道最优施工方案应为左洞超前的30M,有利于同时进行左右施工。

4、损伤破坏屈服区

左洞口超前右洞开挖的施工方式可以引起拱顶和距离隧道的中墙内会产生损伤破坏屈服区。相比左洞在应用上述所说的方式左洞超前于又洞口距离为30M,这样会减少屈服区的损伤破坏现象。一般在拱顶内中墙右侧的屈服区比左侧的大,靠近拱顶隧道内中墙损伤破坏程度是整个隧道中最大的,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最为危险的区域,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根据以上的安全问题,可以是开挖施工时左右不同时进行开挖,先从左洞开挖起,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损伤破坏屈服区的现象。拱顶内中墙的两侧之间的屈服区间距差距不大,靠近拱顶上方的隧道内中墙损伤破坏屈服区最大,因此,此处是危险地带,应该加强防护措施。综合以上分析内容,屈服区可分布在靠近拱顶隧道内中墙的位置、靠近拱顶上方的隧道内中墙的两个地方要注意安全防护,或者还可以采取左洞口超前的开挖方式,这样有利于隧道的稳定性。

三、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建议

对于偏压分岔隧道的这种新形势的隧道组成结构,存在着拱顶内中墙和施工转化问题,施工过程中太过复杂,遇到偏压分岔隧道的这种复杂的现象,应该研究出一个具体的施工方案。采用三维定位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对于偏压分岔隧道施工时进行优化,并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

(1)根据不可逆热力科学理论推出了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并编制了三维元素,采用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可以更好地使岩体变形。

(2)经过上述研究表明,左右洞口先后开挖超前现象至少应该相距 30 m 以上,才能使左右洞口相互施工所造成的影响降低。

(3)建议采取优化施工方案为:先开挖左洞口,即埋深较大一侧隧道洞口,超前右洞口距离为 30 m,然后左右洞口可同时开挖。

总结:经过上述分析结论,可以得出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先施作深埋洞,再施作浅埋洞为优化的施工方案。在偏压分岔隧道施工中采用三维有限元素可以确保左右洞口能同时进行施工。利用不可逆热力科学理论来推动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损伤破坏模型,并对其施工进行优化。深刻的了解在遇到偏压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如何的应对,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代替以往的施工中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朱维申.李术才.白世伟.施工过程力学原理的若干发展和工程实例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22(10): 1586-1591.

第9篇

关键字:公路路基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按照路线的位置和相关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着来自路面传来的荷载,因此其质量性能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情况。公路的路基需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强度,这样才能够满通流通的需求,但是其稳定性和强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说本身还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优化。

一 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公路路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因此说一定要确保公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整体上看,公路路基的建设质量较高,但是依然存在着较为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路基的局部或整体存在着不均匀沉降现象

路基的局部或整体不均匀沉降现象主要表现在路基出现纵向和横向的开裂以及路基滑动或者是边坡滑坍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在填筑之前没有经过仔细的换土,且软基的处理不恰当,这样将会此乃古城压缩下沉或者是挤压位移的情况。二是因为公路路基施工项目的地形较为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的时候,沟谷的中心填土最大,之后向两端降低,这样就会容易因为填土的高度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现象。三是因为自然因素的制约,该地区的降雨量过大,或者是存在着洪水及冰冻的现象,造成的温差较大,这样都会使得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因此说施工者在这方面的处理还有不足之处。

(二)路基设计环节较为薄弱

路基设计方案的优劣也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在设计方面也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环节,例如设计中,对于断面的尺寸把握不合理,边坡的取值不恰当,数据不精确,这样将会影响到今后的施工情况;对于排水设施、加固和防护工作的设计不到位,且没有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的验算,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误差;设计过程中对于施工工艺和填料没有做特别的说明要求,会给施工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设计者对于实际情况的结合存在着疏忽,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比较和优化,这是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三)路基施工过程缺乏规范性

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填筑的顺序不恰当,没有在全款范围内进行分层填筑,且填筑的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水稳定性较差,这些也会造成路基的质量存在缺陷,路基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在原路的边坡没有进行植被处理,且没有设置好台阶,也会加剧沉降裂缝出现的几率。路基的压实程度不够,施工过程中也没有注意排水,遇到降雨天气路基积水严重,不能够自行排水,甚至一些给水渗入到路基的内部,形成水囊,这样将会造成一定的质量隐患。

二 公路路基存在的薄弱环节的优化措施

要想有效的改善公路路基存在的质量问题,不仅要从施工方面进行优化,还需要改善设计领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够改善存在的薄弱因素。具体说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要从设计阶段加强路基的质量

设计阶段是公路路基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直接关系到路基的质量,所以在设计阶段,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要做好施工区域地质勘察和调查工作,对施工路线所要经过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情况进行仔细的勘察研究,尤其是要对特殊路段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对于地表的不良路段,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换土,或者是掺入白灰、水泥以及铺设土工布的措施解决。

其次是要明确路基的最小填筑高度,并且要保证施工中不能够因为地下水、地面水以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了路基的稳定性,这方面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设计出最优的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当路基的填筑高度受到限制不能够达到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时,可以采用换填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隔离,避免地面的积水和地下水深入到路基当中,影响了路基的质量。

再次,设计时需要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要根据填料的种类和边坡的高度和地质条件确定好深挖路基的边坡情况,这样能够保证边坡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填路堤,必须要进行路基的稳定性验算,这样能够有精确的数据支持,以便明确疏漏之处。如果填方边坡过高时,可以在边坡的中部设置边坡平台,以缓解填方边坡过高的情况。

最后,设计时需要完善排水系统,完善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的排除路面的给水,缓解积水对于路基的压力,在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形规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且要综合的考虑,对路基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排水设计,避免路基两侧因为长期给水而浸泡路基出现沉降或者裂缝的现象。对于高填方路段需要集中设置排水措施;挖方路段需要根据上边坡的汇水情况设置截水沟,并且要考虑到边坡的实际情况和土质情况,以便设置挡墙防止出现塌方现象。

(二)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施工阶段的薄弱问题

从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在这一阶段,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解决。首先对于路基的填料方面,需要对其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出量化的标准,必要时可以引入路床的概念。对于上路床的填料要设置限定条件,对于下路床以及下面的填土也要规定出相应的范围值。这样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这种数据要求等时候就需要进行改善,可以掺合粗粒料或者是石灰等较为稳定的材料解决这一问题,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为建设出稳定性能和应用性能较强的公路路基打下基础。

其次在路基压实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恰当吨位的压路机,提高碾压的效果,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路基的压实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则需要根据规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压实度的标准可以根据之前的实验数据有一定的调整,同时可以改善填料的性质,这样能够保证压实的效果。

再次,针对上文提出的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地面排水一般是设置排水边沟、截水沟,对于等级较高的公路则需要有防护设施,减少水从路面深入。例如在进行集中排水系统的施工中,可以在硬路肩外建设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的拦水带,和硬路肩的路面形成集水槽实现排水,并且要间隔20到50米之间设置泄水口,将路面上的排到相应的位置中。对于路面积水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设置边坡防护设施,可以砌筑石框种草进行防护。

最后,还需要注意轻质路堤的施工,要保证施工的材料,以便有效的减轻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要求;还需要注意完工后的养护施工等,这些也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关注。

结束语:公路路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运营能力,为此,一定要明确路基设计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就是从问题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丽 浅析公路路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5期

[2] 田兴龙 浅谈公路路基存在的质量问题与处理措施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17期

[3] 潘文德 浅谈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措施 中国科技致富,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