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42
导语:在企业信息化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现状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自2012年7月至9月发放,共计300份,有效问卷166份。(1)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行业性特征分析。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从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在2011年其信息化普及程度,已经高达95%,信息化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由表显示,吉林省信息化发展,首先是优势、特色行业信息化发展突出,其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石化化工以及医药等行业,而一些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就直接说明了,其中小企业行业化信息发展不平衡特征。(2)信息化方位性建设特征分析。就其调查发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开发一般集中于购买软件、定制开发和简单应用领域,其中购买软件比例高达40%,而自主性开发以及合作开发比例较低,其共同所占比例小于20%,这就说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质量关键在于外力。而信息化主要应用于个人办公以及财务管理上,其中基层活动占到18.2%,中高层管理占到52%左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性活动的开展。从这些内容,我们看出,信息化企业内部建设出现不平衡,关键在于基础管理缓解的薄弱,基础数据不完善,人才匮乏,不重视实际咨询以及政府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认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程度,这就要求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具有业务流程繁琐、管理规模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进行环节性深入,具体到位的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细致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是伴随企业发展进行的,并且是作用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全面化、长久化、持续化。(2)构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政府为基本力量,加强各个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制的协作与支持,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机制,以动态化、信息化以及数据性的信息服务来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3)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性与行业性相统一。不仅要对企业整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要落实在企业内部行业之中,以突出优势资源,发挥地域行业优势为基本出发点,并对一些辅行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金融、房产业等进行相应信息建设,以优化企业内部信息化结构。(4)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信息化深入应用。吉林省政府要在各个中小企业中适时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展开中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式,重点推进汽车、石化、生物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先进管理企业的先锋作用。
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行业性、区域性以及过程性等差距,其行业内部信息化实施力度以及完整度仍存在缺陷,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化发展,针对其问题,我们提出一点基本性的策略,如提高管理者认识,加强科化学管理,加强政府支持等,同时,要实现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还要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中小企业信息人才素质。
参 考 文 献
[1]王旺青.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关键词】南宁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信息化 整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26-03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旅游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种旅游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业更快发展和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科技手段。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也就是在企业内可以实现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系统与各种专门运用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的自动化处理以及对员工、生产物资、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另外,也提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施,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外能实现顾客的电子预订、支付,和与旅游各类相关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实现电子运作,运用标准化的应用程序和格式进行产品交换和信息供需,实施旅游电子采购等功能。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结构、信息化“软因素”、旅游地与接待客源状况。它们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旅游企业如何将自己掌握的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抢占市场商机,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旅游企业发展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携程网运用旅游电子商务手段开展旅游业务活动,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销售模式、目标市场、销售范围、信息沟通及时性、网站定位、网站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核心差异,明显的携程网在客源市场竞争、销售成本、客户互动方面具有优势。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旅游业是一个需要空间位移和延伸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的开展跨越区域范围,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易需要信息化的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缩短了客户与企业的空间距离,简化了传统的旅游交易的一部分旅游中介机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2007年,携程网管理成本为3640万元,中青旅管理成本为8208万元,是携程网的2.3倍之多。旅游信息化的运用减少了传统模式中中介的中间环节,减少成本的支出,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是决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旅行社推介的旅游线路和服务,饭店生产的客房服务等服务产品都是无形的,其只是提供给客户一种感觉和印象。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产品进行宣传和推介,提供给客户一个感官的认识,有助于旅游企业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同等的市场机会。在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集团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并通过大规模的集中采购来获得价格优势,其从相关旅游供应商处采购的产品通过包装组合后,销售给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旅游零售商。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销售渠道的限制,各种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跟随市场来进行产品的组合和包装。如果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的优势使得中小旅游企业也能突破障碍和大型企业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同时面对消费者平等、公平竞争,获得相同的机遇。
(五)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能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许多旅游企业诸如旅行社,饭店、景点景区等仍然在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来进行管理和运营,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利用信息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上都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提高企业效率。
二、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南宁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南宁旅游企业大部分的经营管理者都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必要,但是许多企业都没有具体发展的目标、步骤、内容等实质性的规划,没有战略发展的规划。许多中小型的企业确实面临业务量小、技术、资金方面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狭窄,应用形式单一,信息孤立,处于封闭的起步阶段。比较有实力的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缺乏数据的共享。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起点低,发展缓慢。南宁市的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计算机都仅仅是用于文件的处理或者单一部门的办公软件,饭店、旅行社等许多旅游企业都缺乏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共享,信息零散。另外,许多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装备薄弱,缺乏持续的发展基金,甚至一些中小旅游企业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都不足,或者已经老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极其缓慢。
(三)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差异比较大,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旅游行业涉及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行业等,各行业信息化发展及不均衡,信息资源在行业内形不成共享。
1.南宁市饭店业中三星级以上的饭店普遍建立了饭店管理信息系统,部分饭店参加了全球饭店预定系统和分销系统,例如南宁明园新都、南宁沃顿国际酒店、南宁饭店、凤凰宾馆等高星级的饭店。但是数量占大多数的一、二星级的饭店和没有参与评星的饭店基本上没有进行饭店综合化信息系统建设,处于初级或空白阶段。
2.旅行社行业中大型的旅行社公司建立了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建立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门户网站、旅游专业综合网站建立有网页。比如南宁中旅、南宁青旅、广西国旅,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信息量小,而且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沟通。但是,中小旅行社的信息化刚起步,发展缓慢。一些旅行社只能将自己的旅行社介绍,线路简单报价放在一些门户网站,或政府的旅游信息中心上。
3.旅游景区由于形象宣传的需要,很多景区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是信息化综合应用的水平相对旅行社、饭店行业要低。同时,其宣传和销售仍然更主要的是通过旅行社的营销来完成。
4.旅游车船企业仍未形成区域性的网络企业,运输服务主要通过旅行社预定和团体销售,信息化基本处于空白。
(四)旅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更集中在传统沟通方式上。例如电话、传真或者简单的QQ形式等,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灵活性较差,在市场巨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沟通环节断裂,运作效率较低。
(五)在旅游电子政务领域,在南宁落户的广西旅游在线网站于2003年运营使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提供了广西的旅游信息的查询、预定、支付、投诉等功能,南宁的旅游信息融合在里面。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的目标是建设全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但是该网站在开展针对旅游业务的电子商务功能上发挥的效能还不是很大。2009年,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组织旅游企业进行网上营销活动,并且免费为旅游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参加网上营销的企业数仅仅占到全区旅游企业数量的40%,南宁市旅游企业在广西旅游在线网站进行营销的占到60%左右,可见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在电子商务功能发挥上仍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广西旅游在线的宣传力度仍不够,根据调查旅游在线的注册网民大部分为广西自己本地游客。其二,旅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仍不是很强。
三、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金旅工程”的规划,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南宁旅游政务网――南宁旅游信息网已经运营使用,2003年落户南宁的广西旅游在线政务网与资讯网也同时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服务。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提供了在线预定、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网上投诉等功能,实现了旅游宣传营销、客户服务、信息查询、行业管理、市场监控,发挥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因此,在提出南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整合对策方面,本文更多的站在市场的角度,立足于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角度来提出信息化整合的对策。
(一)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广西旅游在线资讯网电子商务功能的基础上,南宁建设南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南宁旅游企业资源,开展网上旅游营销、预定、客户服务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旅游企业、旅游网站运营商、支付服务机构、旅游信息化组织、旅游者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 如图1所示。
1.建设完备的基础性网络信息系统。首先实现企业内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网,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其次,实现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旅游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旅游企业内部网络与旅行社、酒店、景点、交通等部门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业务的紧密联系,避免脱节。最后,开发旅游电子商务软件,旅游企业运用旅游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营销平台,实现预定、支付、旅游虚拟社区、调查投票等功能。
2.完善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网站的建设是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关键因素。旅游网站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营销,旅游企业应该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同时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性,及时处理游客的咨询和提问,以免错失潜在旅游者,进而影响旅游网站平台的形象。
3.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安全性能高的支付功能,实现网上预定和支付。另外,旅游企业积极地运用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电子支付方式,使得网上支付快捷、安全、高效。
(二)建设南宁旅游移动商务平台。南宁旅游信息化建设应该积极地引入移动商务网络,开展与电信、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运用4G等信息技术,实现手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活动。旅游产品供应商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产品信息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满足旅游者在行程中随时设计旅游线路,预定旅游产品,实现手机的支付功能,旅游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移动信息终端手机来完成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可以及时地将预定的结果,航班延迟的消息提供给旅游者,移动技术使得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更完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对旅行社、景点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服务商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旅游移动商务平台的运用在更深的层次上对旅游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联合发展,提升南宁旅游业竞争力。
(三)旅游景点可以联合开发景点的电子门票,游客利用手机实现旅游门票的直接预定,也可以向旅游商预定,或在其他网站实现电子门票预定。消费者通过手机预定景点电子门票,就会收到一条二维码的短信,凭短信到相应的景区通过电子验证即可进入,全程无纸化,简化购票的流程,节约时间。例如广州银旅通电子门票平台在白水寨景区、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等合作景区已铺设银旅通机并投入业务应用,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手持银旅通电子门票短信的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据了解,仅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成功验证入园的电子门票就达数百张,节假日持电子门票的自驾车客流量亦有显著增加,进一步肯定了银旅通电子门票在游客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四)南宁旅游企业可以联合开发南宁网上旅游环游卡服务。南宁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景点、酒店、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等联手向旅游者推出环游南宁的增殖活动。旅游者持卡可到联盟的企业享受折扣优惠服务。
总之,在已经建成南宁旅游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游客的角度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旅游电子门票等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南宁旅游企业能充分地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强大优势作用,增强企业与游客的直接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4)
[2]孙静.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李汉荆.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J].时代经贸. 2008(6)
[4]旅游信息化时代人出门胸有成竹[N].南方都市报,2008-07-07
关键词 燃气;信息化;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10-01
1 燃气行业信息化的意义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产品特点,所以燃气企业的性质和其他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燃气行业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管理着较大范围内的大量燃气设备和地下管网,所以,燃气行业采取的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为燃气的安全稳定的供应,提供严格和高标准的服务,为燃气用户做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燃气行业应该本着安全高效的整体要求,对燃气企业运营的相关数据做好集中的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构建一个生产调度、营业收费、集中管理、运营收费,用户服务,专业的应用系统,形成燃气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平台。随着城市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供气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供气的行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才能具有现代竞争的优势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燃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体现了国家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燃气行业信息化的趋势,不仅适应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顺应了燃气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就体现了燃气行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模式。
2 燃气行业信息化所遵循的原则
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的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难后易的原则。总体规划是燃气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燃气行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之前必须制定好建设规划,行业标准、规范标准,以燃气行业的市场标准和行业的发展为导向,按照标准进行燃气行业的现代化的建设。
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充分的利用好城市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设施,信息化产业每年的更新换代很快,所以燃气行业的信息化要建设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国际的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开发系统,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应用软件也需要考虑开放性的特点,相关的软件系统中留有相应的软件接口,使得燃气的各类的数据资源得到更好的数据共享,在实用性的方面,人们对计算机的实际运用,追求实用的一种效果,可以更好的完成人工作业。
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的模式,燃气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就是要实现燃气的内部业务的流程自动化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素质,达到客户满意和社会满意,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了服务便民的优势,建立好燃气企业和用户的友好界面,建立和完善用户自我的服务系统。
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遵循的是安全性的原则。安全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建立和健全燃气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机制,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任何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防止计算机的数据的泄露和丢失。
3 燃气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燃气行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就是在新型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之下成长起来的,在信息化相对成熟的今天,新的燃气信息管理系统,体现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总为一体。
3.1 规范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燃气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既是保证业务管理的功能,也是实现改造了传统业务中不合理的部分,可以完善认为那些不确定的因素,用创新的理念,改造了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燃气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都符合了现代化的企业要求和管理手段,行业最高领导一定要亲自把关,燃气行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严格把关,所以一定要做好燃气行业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因此,燃气行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运营管理的方式,这个燃气系统的实际应用,重视燃气的技术数据的开发,实施好信息的挖掘,都是项目顺利完成的保障,燃气项目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整体、改进、补充方面,这些都是建立在了现代化的信息和管理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3.2 注重燃气行业的总体规划
为了更好的实现燃气的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的决策方式,站在全局的高度集中信息的资源,达到燃气的资源共享和信息的充分利用,从全局的观念出发,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的计划,重点需要考虑燃气行业的全面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明确各部门的处理应用的要求,行业全面规范和管理需要各组织之间的配合,并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燃气技术的经济条件,合理的开发和配置市场的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的软硬件。
3.3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燃气系统建设的关键就是可以持续的使用,也就是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了应用软件和程序便于理解,方便使用,在软件的开发阶段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的做出科学的安排。
3.4 人才梯队的建设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建设模式是燃气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的保证,燃气行业内部必须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的专业人员,燃气系统的软硬件的维修,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燃气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都需要燃气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所以人才的梯队建设必不可少,这要求燃气行业的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好新的知识和新的工具,各个层面的操作人员要熟练的掌握好工作岗位上面的系统模块,减少在以后工作之中的差错。
燃气信息化的管理就是要整体规划,重点突破,达到功能齐全、结构清晰的要求,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建设,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燃气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指导之下建设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孙立梅.燃气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03).
关键词:企业会计 信息化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19-01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系统功能得到了不断增强,应用也趋于普遍,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也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但是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并不容乐观,各种原因使得部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信息化途径,从而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终也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信息化发展产生影响。
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 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于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认识不够充分,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输出速度,却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些领导甚至将会计电算化误认为就是会计信息化,这严重的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1.2 会计信息化系统只是简单替代手工系统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很多企业并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深层次作用,只是用其来代替简单的手工劳动,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例如,对于企业中一些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会计人员而言,要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比较困难,而刚从高校毕业的会计人员也主要以手工为主,并没有真正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这就必然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
1.3 理论研究与会计信息化实际脱节
会计信息化是新兴的边缘化的基础理论,对于实践的要求要强于对理论的要求,但是这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了新概念的引入方面,如ERP系统等,而实际应用中,更多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却只停留在单一会计核算软件方面。也就是说,这些单纯的理论研究并没有为这些企业带来实际的应用指导。
1.4 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不充足
当前企业中真正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会计领域,并能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部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不仅对会计信息化知之甚少,而且其本身业务水平就很低,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对软件性能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造成功能使用方面的偏差。
当然,随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财会毕业生走向社会,这一情况可能得到缓解,但是毕竟还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磨砺才能真正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5 会计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系统整合不到位
企业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在其整个经济活动中,则主要以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为其主要表现。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这“三流”,仅仅依靠会计信息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各系统充分整合,即企业各部门必须将其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使得软件能够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达到彼此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从全方位、多层次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条件真正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效结合,也就不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整合。
2 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2.1 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处于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地重视。
对企业来说,在信息技术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将会计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拓展会计的信息功能,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电算化条件下产生的实效迟滞、相对单一的信息变为联结价值链的整合信息,为企业整合信息资源、实施精细管理作出科学决策带来便利。
2.2 构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一定的技术条件是其存在和发展前提。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支撑环境,首先要推进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两方面。其中,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数据库系统则面向整个企业业务流程,方便企业信息的管理。
2.3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标准化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标准化。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要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和规范问题日渐突出,必须及时解决。例如,目前市场上充斥着众多财务软件公司商品化了会计软件,这些软件种类繁多、平台各异、缺乏必要的转换标准等,严重的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应尽快制定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标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的标准化。
2.4 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企业必须将对人才的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对其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的培养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培养更多掌握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国内经济技术环境与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还要积极扶持建立集选拔、培养、评价与使用为一体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3 结语
总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从其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经济对其提出的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化要在企业中全面推进将是一个缓慢的,且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探寻新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一)企业使用计算机情况
全区4241个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20.7万台;99.1%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计算机,平均每个企业使用计算机49台;有25.3%的从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每百人拥有计算机17台。从调查情况看,使用计算机的企业比例高,但企业人员使用和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低。
(二)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有91.4%的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企业,使用最多的财务管理为88.7%,其次依次是购销存管理45.3%、人力资源管理36.9%、生产制造管理29.2%、客户关系管理22.9%、物流配送管理11.7%,还有22.2%的企业选择了“其它”,主要是用于文档管理。可看出,企业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三)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96.7%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有92%的企业使用固定宽带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从网速选择看,占使用互联网41.8%的企业使用1Mdps-10Mdps的宽带,17.2%的企业使用10Mdps-30Mdps的宽带,13.4%的企业使用30Mdps-100Mdps的宽带,8.3%的企业使用100Mdps-500Mdps的宽带,3.3%的企业使用500Mdps-1G的宽带,使用1G以上宽带的企业仅占7.1%。从整体情况看,存在着“宽带不宽”的问题。
(四)企业使用互联网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虽然有96.7%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但拥有独立网站的企业数占比较低,只有23.1%;从互联网应用上看,有6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从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的情况看,有89.4%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58.9%的企业使用网银,47.7%、46.7%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24.2%-21.3%之间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机构互动、信息或即时消息、员工培训、对外或者对内招聘等,在线提品只占8.2%。从以上情况看,企业使用互联网呈现多样化形式。
(五)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6个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占比仅为2.0%,其中有自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38个,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企业仅有4个;从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看,全年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总计68.2亿元,电子商务只有少数企业看重,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不看好。
二、制约我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信息化技术力量较弱,人才缺乏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信息化人才储备和信息资源的占有是关键。调查发现,受地域和工业企业自身业务方面限制,企业缺乏既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亟需改进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政策扶持在营造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全区鼓励和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长期战略和优惠政策还不完善,可行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和第三方服务机制还欠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
(三)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低,信息高速不畅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低。使用互联网、宽带接入分别为96.7%和92%,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4%和95.8%;宽带的实际速率与工业发达地区水平相差很大,存在着信息高速不畅的问题。需进一步宣传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企业上网意识,同时,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铺平道路,清除障碍。
(四)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在线交易和商务活动,同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等特点,代表现代贸易的发展方向。从调查情况看,全区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仅为2.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上,对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在线营销、拓展企业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较少,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不高,制约了全区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推进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坚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只有政府和企业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全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生产管理、资金投入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 引进外资、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融资成本;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负,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相关扶持政策等,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三)着眼企业发展,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系统地理解并掌握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远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学习、培训、深造等方式来提高员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企业可聘请权威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管理人才,承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使用新的信息化理念,结合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思维,优化设计,解决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深化普及应用,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分析;对策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员工的薪酬计算、职务提升、岗位变动、考勤登记等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容易出错,效率低。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这类事务性工作的效率。(2)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的行政事务管理,随着发展趋势,要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如根据企业人才储备情况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辅助决策,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完成角色的转变。(3)优化管理结构,丰富信息渠道。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工作薄弱,希望通过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信息化的实质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流程的无纸化,但流程本身是否合理,员工是否严格执行流程等问题,并不是通过信息化能解决的。(2)追求一步到位,希望系统一开始就覆盖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并且多年不用更新,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但造成早期投资过大,也会给以后的更新换代带来很大麻烦。(3)忽视组织和人员因素,认为所有领导和员工都会支持先进的东西,但通常员工并不喜欢变革,很多系统实施因为没有处理好人的因素,导致系统没达到预期效果。(4)缺乏资金投入,企业软硬件水平较低。人力资源信息化需要投入的资金大,但不像生产设备的投入,可以马上看到创造的价值,信息化创造的是间接效益,其直接效益短期内无法体现出来。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没有看不到这点,因此不愿在人力资源信息化上过多投入,导致一些企业软硬件和网络基础环境较差。(5)缺少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知识和IT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电脑操作水平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另外,由于IT人员不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开发的系统也会造成业务人员操作的不适应。(6)缺乏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商。国内多数软件厂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认识,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不适应企业需求,缺乏与企业其他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7)信息化主要是日常事务性工作内容。
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的一些对策
(1)高层领导参与,并且调动员工参与信息化实施的积极性。信息化实施首先要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有了领导的支持,问题更容易解决和协调。通过与绩效考核挂钩,调动普通员工参与信息化实施的积极性,在企业内,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氛围。(2)梳理流程是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对流程进行梳理。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流程的电子化,不规范的流程必然导致错误的电子化流程,所以要求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体系,完善规范和制度。(3)规划设计要先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般从最急迫的需求入手,逐步推进。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断完善,不断提升。(4)选择合适的软件商。信息化,不仅仅是一次系统开发的过程,还需要后续的维护、更新和技术支持,所以选择软件商要考虑综合因素。软件商要有一定的实力,具有相应的系统集成资质,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并且信誉良好,不会泄露企业的机密。(5)重视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系统实施中,要注意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不要形成信息孤岛。(6)制定资金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要制定资金计划,分阶段投入资金,保证资金投入,顺利实施信息化建设。(7)加强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IT水平。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保证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系统使用水平和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本文从不足之处入手,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带来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葛芳,吴二刚,周鹏飞.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6(5)
[2]陈梦雪.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J].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迅速,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每年按照26.3%的平均速度增长,施工图投资额年均增长19%,利税总额每年平均提高27.1%。行业队伍素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中的重要环节,是具有智力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特点的生产服务性行业。国有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主体,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所以如何管理好知识型员工、使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对高知识型企业来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员工大多数是高素质、高学历的知识型员工,独立和自主意识很强,对企业的薪酬要求较高,而企业的薪酬制度不仅与企业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对企业服务的成本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国有勘察设计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问题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大多是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的,相应的工资制度也由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为企业工资制度,大部分采用传统薪酬体系,传统薪酬体系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二是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三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其中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使用较多,且仍保留事业单位的吃大锅饭的特点,下面介绍C公司薪酬体系的现状。
(一)薪酬体系现状
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是以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作为付薪依据的,是在我们国家的企业中应用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薪酬机制,故国有勘察设计企业采用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最多。它要求企业薪酬的设计者从岗位本身出发,根据该职位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对企业利润、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发展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判断各个岗位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客观公正地对岗位进行定义。
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岗位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岗位职责大小也不同。组织应该客观评价员工所在的岗位在组织内的价值,并按照岗位评价的结果给予该岗位的员工与其岗位价值相匹配的薪酬。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鉴于岗位的相对稳定性,这种薪酬制度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成本较低的优势。
(二)薪酬体系的特点
C公司的岗位薪酬体系主要适合分工细、工作技术相对单一、专业化程度较高、工作对象相对固定的岗位。如办公室管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职能业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成果无法量化的岗位等,依据岗位或职位工作操作的难易、职责的大小、劳动强度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薪酬。注重更多的是岗位职责而不是能力,薪酬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工资结构。薪酬等级相对较多,每一个等级浮动的范围较小,相同等级的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别不大,适用于“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组织按照自身的职位管理体系管理员工的薪酬,管理简单且成本可控性强,有利于中央集权式控制,但是缺点也相当明显,比如岗位薪酬体系职位等级多、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等。
(三)薪酬体系的问题
C公司的薪酬体系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岗位激励作用相当有限。实际上,员工的薪酬并没有真正与效益挂钩,执行的仍然是标准工资,只要大家岗位相同,拿的钱就相同,没有体现个人的能力、工作表现和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大小,同时也没有体现出职工的历史累积贡献。再加上这种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缺乏灵活性,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无效管理加剧,制约了员工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可能使员工在晋升、加薪无望的情况下消极怠工,甚至跳槽离职,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不鼓励员工拥有跨岗位的其他技能,不利于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
二、优化薪酬体系的思路
结合C公司本身,综合考虑岗位、绩效和能力,在现有岗位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时下流行的岗位薪点工资制度“薪点”和宽带薪酬制度中“职群”的概念,根据企业各类人员需要层次的不同,强化对不同类别员工的薪酬激励功能,可以通过划分职位序列,从员工等级评定和与薪酬挂钩几个方面优化企业的薪酬体系:
(一)优化员工职位序列,构建员工职业晋升通道
1.职位序列划分
职位序列是指根据知识/技能要求,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序列的划分和归类,是与工作内容、特点或者任职资格的知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类别的通称,主要根据公司战略,并结合组织规模等因素进行划分。具体操作时主要依据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和任职要求,结合企业的薪酬制度以及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将相似的一类岗位合并成一个序列。根据C公司的特点,可以将员工岗位划分为五大类,生产技术序列、行政及职能管理序列、技术管理序列、技能操作序列和市场营销序列。这样划分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薪酬方面,针对职位序列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薪酬定位和政策,不仅具有灵活和稳定的特点,同时也增强了薪酬的市场竞争力和内外部公平性;二是员工的职业通道发展方面,针对员工的特点、能力和条件及发展意愿,有不同的职位序列可以选择,每个序列内也有相应的上升空间,员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职位序列分层
职位序列层级是在某一个职位序列内对岗位进行层级的划分,具体考虑要素有员工能力现状、评价可区分度和业务成熟度,采用“从理念上区别于传统的岗位体系,从操作上接轨传统的岗位体系”的思路。理念上职位序列的分层与原有的干部管理体系相分离,干部管理仍按照原有体系运行,岗位体系按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设立和管理。操作上层级的设立,要以管理干部体系(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技术干部体系(教高级、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为基础。
(二)进行员工等级评定,岗位职位级数的升降采用积分制
员工等级评定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式评定/评价员工的价值。员工等级评定的本质是将企业对员工所付的薪资与员工为组织所做的贡献和劳动价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岗位贡献和劳动价值的量化分析,确定组织薪酬等级结构的过程。其中,划分岗位等级是员工岗位评价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目标是根据内部一致性的原则,构建科学的薪酬等级结构,帮助组织实现分配的内部公平。员工等级评价建议采用员工账户积分的方法即积分制。积分制是以岗位工作责任为基础,以员工绩效为导向,对员工等级以积分的方式进行确定的制度。员工账户积分增加,员工薪酬水平也随之提高,而当员工的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员工的等级得到相应的提升,享受相应级别的薪酬和待遇。积分制能够对员工起到有效、及时的激励作用,不仅考虑岗位因素,而且考虑员工的个人表现和绩效,同时技术等级、学历、职称的上升也可以增加积分、提高薪酬。
(三)将企业薪酬体系与员工等级挂钩
在C公司现行的岗位工薪制度中,员工所能获得的薪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和企业效益,对员工个人而言,薪酬无法及时体现员工的个人努力和贡献,违背了激励的时效性原则,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通过职位序列的划分和积分制评定,建立了薪酬的晋升通道,在企业既有的岗位工薪制度的基础上,可以让现行薪酬制度中不可变的岗位/职位等级系数动起来。企业采用积分制管理的方式不但可以科学地评价员工,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可以带来积分的增加、级别的提升和薪酬的增长;企业通过完善和优化员工行为管理手段,奖励和惩罚统一归口落实到积分上,直接明了,既有激励又有约束,使员工从以往的注重薪酬多少转移到重视创造薪酬本身的过程中去,体会到激励性和成就感,同时通过绩效约束的相互作用,使得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选择薪酬体系与积分挂钩的方式,使员工可以达到创造更高的价值以提高薪酬的目的,同时原先薪酬分配上的大锅饭问题也能得以解决。这种方式简单明了、科学有效,具有很强的推动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束语
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特指C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岗位激励作用相当有限。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结构的变化,亟需薪酬体系进行相应的优化,以适应和支持业务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实施新的薪酬体系时,薪酬部分的方案不能独立设计和实施,然后简单嫁接在先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上,企业的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必须统一考虑,与薪酬方案一起配套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亮,段兴民.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结构理论要求评述[J].科研管理,2008(2):134- 14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