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

时间:2023-10-10 15:58:46

导语:在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设计

1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该能与企业岗位“零距离”。结合此目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从概念到原理的教学思路,应该按照实用、实践的原则,以会计职业能力的为培养导向,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突出此导向的核心地位。因此,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总目标应该根据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来设计,以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任务、岗位分工以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来组织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具备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岗位能力。

1.1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实现由知识导向转化为工作过程导向

当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所需人才也就应该相应具备关联的职业知识和综合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的任务也就应该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提高上。传统的课程模式以知识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导致了忽视行动能力的培养等致命缺陷,只有通过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新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高职财务会计的课程开发需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来设计,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互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1.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范式,应实现由行动导向转为过程导向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应对特定生产过程中各种必要活动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标准化技术管理模式相对应的行动导向的教学范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需求,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能实现高职教育自己的目标,因此,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就应运而生了。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依据职业的综合要求来确定职业能力的典型特征,它的目标是培养“过程能力”。“过程能力”包括企业的整个组合中有效行动的能力,同时蕴涵着从优化质量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来构建过程和改变过程的能力。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通过把学习地点进一步推向工作岗位,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职业行动逻辑,即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培养学生的过程能力,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得以更好地结合,也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因此,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朝着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努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会计人才。

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设计的总体思路

2.1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方法和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应从企业实际应用出发,采用边教、边学、边练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项目教学和项目学习的方法。积极地创造条件,设定一定的情景进行实战演练。项目教学的地点应放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教师演示示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相互交流核查来完成。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拟定一定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走上讲台演讲,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教、学、练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以下目标: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即毕业与上岗“零距离”;模拟企业实际场景,提高会计技能实训效果;实施全过程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形成专业素质。

2.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基本内容的整合

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按照项目学习和项目教学的要求,可以把高职财务会计的学习内容划分成六大项目。从企业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对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按“有用性”的原则和前提安排授课内容,同时以企业融资案例为主线,把相关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使这些分散的内容的前后衔接,归纳分类,使学生对企业常用的、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多种融资方式应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把握,重点让学生了解企业选择某种融资方式的原因,需要具备的内外部条件,存在的利弊及其会计处理。这样,有助于避免以往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强化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强调和突出知识的“有用性”、学习的“有效性”。

2.3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案建议

考核方法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管理的手段,又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深化。考核方法的完善构成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的方法,可以尝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务操作等多种相方式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财务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应积极组织对学生的专题演讲、案例分析、自由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项目、分阶段测试,把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当然,这种分阶段测试,要力求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做法既符合高职财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又能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本课程项目教学分为六大项目,前五个项目是分项项目,每一分项目又细分成若干能力目标,最后一个项目是综合项目,综合本课程涉及的能力目标进行训练。因此,可以把最后一个项目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与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完全吻合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考核、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法,转向以能力考核、实践考核、过程考核为主的新型考核方式。

3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具体实践操作可以会计岗位来设置课程体系,体现在十大项目十四项任务中。每个项目的教学,都以每个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和体系,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会计业务提供了高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同时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项目一:设置会计主管及各类资金核算岗位。按照会计工作流程,第一步是设置会计主管及各类资金核算岗位,本项目通学生实地调查采访,描述被调查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及各类核算制度,完成是确定企业的会计核算目标、进行财务管理各项业务的操作这样两个任务。

项目二:设置资产核算岗位。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第二步是设置资产核算岗位。本项目是资产岗位的全方位执业,包括资产业务的职业判断,本项目项目完成各类资产案例的账务处理及分析说明、应答财政、税务等相关各方就资产案例账务处理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编写实训基地单位资产核算情况分析报告、资产岗位实习报告。本项目可分成出纳及应收账款核算、存货核算、金融资产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核算等七项任务。

项目三:设置负债核算岗位。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第三步是设置负债核算岗位。本项目是负债岗位的全方位执业,包括负债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账户的选择运用,账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及对账务的解析决策。本项目可分成流动负债核算、非流动负债核算两项任务。

项目四:设置权益核算岗位。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第四步是设置负债核算岗位。本项目是权益岗位的全方位执业,包括权益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账户的选择运用,账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及对账务的解析决策。本项目可分成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特定会计业务核算三项任务。

项目五:设置财务会计报告岗位。按照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第五步是编制会计报表,本项目是会计报告岗位的全方位执业操作,包括各类会计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账户的选择运用,账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业务的账务处理,报表项目的填制,项目、账务的解析决策等。这也是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中的第三块主要工作。本项目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因此,本项目可分成三个工作任务: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

项目六:综合实训操作项目。前面五个项目都是单项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强调的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力。对于财务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教师最后应该设计财务会计工作综合实务操作项目,通过这一项目把所有的内容串连起来,全面的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基本技能操作练习的能力、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会计处理流程结束后,会计资料应当保存,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和装订。本项目的操作结果可以设计作为期末考试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学生通过财务会计课程演练财会人员的角色锻炼最终有成就,并把成果保留下来,作为纪念。因此,本项目可分成综合处理经济业务、正确整理和装订会计档案两个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金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5052.

[2] 郑兰玉,张文彩.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09(06):8689.

第2篇

一、集中核算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问题

1. 财务监管不严

现在许多企业都引进了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模式,显著地改变了财务核算工作,明确了它的真实有效性,但是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减弱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联,使其不能够有效地实施财务监督,致使那些办事人员蒙混过关,给予漏洞。由于我们的财务核算工作人员不能够参加每个部门的活动往来,所以对它们所上报的单据和报销发票不能够有效地辨别真假,也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活动经费,解决不了会计报销问题的真实性。在我国的许多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在出差的各种会议住宿或者车费餐饮等方面购买假票据,来索取资金,为自己谋利,有损企业的利益,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

2. 资产管理混乱

现今大多数的企业对资金核算与资产管理分别处理,在财务工作的管理上面会造成脱离。核算每个部门各自的财务收据的管制与整理,各个部门只用负责自己部门固定资产和运用。并且每个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也不高,并且在账户开设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理财观念淡泊,及其容易促使资金财务管理反面的疲劳,堕落、滥用公款、以及部分赃物的事件发生。

3.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在每个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中,核算部门不能够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合理沟通,造成各个部门在资金合理分配和估算上不能够从现实方面考虑,以至于各部门的资金常常超支,不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在核算上造成弊端,在资金的安全方面也缺乏保障,致使企业内部经济的严重损失。

4. 财务核算人员缺少工作热情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后,把原来的所有私有账户取消,全部选择财务核算中心所设立的账户进行一系列的业务往来,以至于增加财务核算部门的工作量,由于核算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比较少,其个人工资又比较低,所以造成工作不热情,效率不高,致使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直线下降、核算错误率增加,所以让我们的财务核算工作和监督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受到限制。

5. 集中核算人员的工作分配不理想

集中核算工作成为了现今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首要工作,把握着企业的经济大权,其对企业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并起着重要的鞭策作用,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集中核算人员的工作分配不理想,集中核算的工作内容也不能够细致、有效、规范的进行。其工作性质和过程复杂,波及范围较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常常一人分处多个职位,同时每个职员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不能够很好的沟通业务,所以往往财务会计的信息有效性与可信性遭到疑虑,致使财务报表里的具体内容不明确。

二、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所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1. 促使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转型

先将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从其管理中脱离开来,促使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转换为管理性质。把企业里的会计工作人员都分配到核算中心去工作,一心一意的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检查监督等相关工作。建立报账人员的管理体制,增强报账人员的管理培养,提升报账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把报账员的工作实际运用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去,并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确立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部门的规章制度,确定报账员和核算员的职业操守。

2. 规范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法规

规范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法规是为了确保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内容有力实行的前提。首先,财务跨级集中核算的工作发展较慢,牵涉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如果运用财务会计集中体制易受到不同原因的阻挡。要想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等工作制度明确到位,相关的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落实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促使企业的核算工作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而且,企业要对内部工作做好相对的应对工作,从而增强企业的各个部门对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解与配合,使之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3. 增强财务监督监控部门的工作力度

要想增强财务监督监控部门的工作力度,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还要提高财务监督监控部门的工作,采用随机检查和固定检查的模式,对平常的工作管理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细致抽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的支出的推测上、做到在事情的中间进行有效控制,在事后能够认真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发挥审计监察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障资金方面的安全。在整个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流程里要严格进行监督查处,其中也包含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和相关部门的财务管理方面同时开展监督控制,尽量减少出现核算岗位的工作人员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假公济私的局面,为了保证核算的准确性,我们必须要加强财务监控力量,同时也要增强有关核算部门的自身监管,成立明确的监控条例,认清核算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每个核算人员都能够互相监督同时也要确保每个人之间的职权距离。

4. 加强财产物资严格管理

核算人员在业务上应积极主动与下属单位联系,自主参与其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将对固有资产进行盘点的工作做到实处,认真做好对账工作,要确保账物相一致,使财产物资更具保障性。与此同时,要完善现有的对固有资产方面的管理制度,在资产配置方面、仪器以及设备损耗方面都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以及核算方法,使财产物资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化。

5. 加强建立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体制

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企业要实施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形式,应当先参考大部分的单位的核算依据和管理方案,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创立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并伴随着企业的业务进展及其发展模式不断的调整改变,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能力相协调,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其财务管理作用。为了增强企业内的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热情,首先要增强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传播性,快速解决核算部门的错误,保障核算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然后,增强信息系统的工作运转,并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调整相关的管理与核算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工作进度,也能够减少核算本金。要想管理大量的核算人员,我们可以对这些核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参观学习,促使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加前卫的管理理念和较强的财务理论能力,提升核算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是为了在财务管理上有效的做出贡献。另外,提升核算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为了减少在工作中出现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等各种腐败现象,无时无刻的都要确保企业自身的利益,保护企业相关的利益。在最后我们要加强考核制度与奖惩措施,把每个核算人员自身的工作绩效与考核相连接,在每个季度进行考核,并且给予公正的考评,采取相对应的奖励与惩罚,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高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核算人员工作奋发向上的原动力。

6. 建立科学合理的集中核算相关人员的分配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集中核算相关人员的分配制度,通过企业内部在财务会计方面有关集中核算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岗位分配,依据人员在综合素质上的不同有目的的进行分配,有效的利用核算人员的潜在能力,全方位熟知企业财务会计在集中核算方面的流程,提升其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为其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同时,以岗位职能在划分上的合理性为基础,确保各项相关工作得以切实施行,依据内部管理方面,以及财务会计进行集中核算方面的流程做合理有效的安排,发挥其各自的职能,并有效掌握企业的相关经营状况,确保取得真实、及时、可行的财务报表相关内容。

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核算风险 风险管理 分析 建议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第4篇

一、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和挑战

(一)对会计要素的挑战会计要素主要包括的是与财务状况相关的资产、负债等各个会计要素,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利润、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会计要素。随着知识经济的推进和发展,资本所有者权益和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会计等式中的所有者权益的重视范围应该在向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

(二)对会计职能的挑战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的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职能作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进,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信息量庞大,对传统的会计基本职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并且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网络及时收到的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分析,拟出正确的方案和决策。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需要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会计职能的进行,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挑战。

(三)对会计流程的挑战计算系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流程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随着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引入,使传统的手工会计流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处理的流程与传统的手工处理流成基本一致,并且速度快、效率高、方便快捷,在审核之后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因此,知识经济的新环境,对财务会计员工会计处理工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财务会计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财务会计理念知识经济社会是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环境,知识作为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中企业以及职业人员必备的条件。与传统经济不同,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它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对经济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入,并通过自身的知识基础,提出有创新意识的政策的方针。同时,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是应对会计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和冲击的坚实后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要求。知识作为经济建设的“软实力”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因此,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理念的灌输,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知识的作用和力量,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提高其自身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在财务会计的各项活动中应该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财务会计人员对技能和技术的掌握情况,随时灌输与时俱进的会计理念。

第5篇

(一)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财务会计课程现有教材的内容繁杂、规定较多、面面俱到,准则不断地更改和补充,使课程内容动态变化频繁,教师还是参照教学大纲、凭经验进行教学,缺乏课程标准依据,忽视课程与岗位对接的要求,教学目标实现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一般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注重课堂讲解;而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动手操作少,学习态度消极,对课程兴味索然,教学氛围沉闷。目前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法,有的老师尝试多媒体课件辅助,播放原始凭证图片,动画介绍业务流程,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还是讲解为主;学生没有及时动手填制凭证,没有业务流程体验,进入实际岗位初期仍然感到茫然。

(三)成绩评价存在问题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学生成绩评价依据主要是考试卷面分,不能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导致多数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突击抱佛脚。这种方式也使教师忽视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命题时只注重知识点的检验,忽略学生的能力考核,学习过程表现更谈不上形成性评价,不利于素质培养。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改途径

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探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使二者有机融合,努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下大功夫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重点而明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制定,对于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时计划、规范教学过程,以及指导主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等等,意义重大。我院财务会计课程标准是由财经大类专业教师和企事业会计骨干共同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来编写的,充分体现会计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教学,以企事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绩。

(二)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目标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首先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其次是让学生具备在专业领域内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包括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会计职称考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评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改革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依据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岗位需要,及时吸纳新内容、新法规,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际工作过程,或者情境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会计知识技能。由于涉及内容很多,这里略举案例。例如,将新制订准则中常规的、涉及会计六要素的业务内容及时更新到平时教学中;对于新制订准则殊的、非经常性的业务,则通过QQ、微信、电子信函等发送给学生拓展学习。再如,传统教材中“应收及预付款项”与“收入”两个资产要素,在核算业务方面有较强的关联性,过去按要素来分列编排,学生只见侧面不见全貌,因此我们依据资金运动业务的实际流程,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生既掌握了业务流程又把握了核算要点。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整体内容的处理,我们把11个岗位业务“教学化处理”形成12个教学情境:会计基础、出纳业务、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投资核算、往来核算、职工薪酬、借款核算、利润分配与管理、收入与税费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报表。

(四)教学方法注意灵活综合当代财务会计运作流程趋于信息化现代化,我们研究改进传统教学法、教学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师生基于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模块、选择项目任务,创设教学情境。具体教学过程例如,首先收集税费核算的实际工作案例,制定樟树市药业集团的税费核算工作要点;其次让学生观摩药业公司会计工作的典型岗位,铺垫感性认识基础;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税费核算资料、准备相关材料;最后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分析资料,讨论问题,编制税费核算报表等。

(五)成绩考核运用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评定,绝对不能只靠期终一次性考试考核来完成,而应该是多阶段多层面、全方位多指标来进行。我们采用的方案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将评价指标体系制作成评价表,以方便使用。自我评价让学生采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方法,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反思。通过小组评价让小组成员对他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知识、能力、水平等做出评判,使学生可以从同学的评论中认清自己。教师评价则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肯定,通过总结达到提高。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变革研究

一、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变革

新制度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使用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及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等进行了详尽规定,并在附录中举例列示了主要经济业务和事项的账务处理方案,这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高校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功能和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

(一)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

新制度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计会计包含三个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财务会计包含五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2]。新制度下的“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原制度)中的会计要素进行了适当调整并重新归类,例如在资产会计要素中增加往来科目、研发支出、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受托资产等科目;在负债要素中增加预计负债、受托负债等科目,并将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本期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等科目归类为净资产要素;取消资产基金类科目,新设“资金结存”核算等。通过对会计要素及其所包含会计科目的系列调整,形成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使得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核算基础在高校财务核算中的应用变得更加纯粹,依托于此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也更加全面、准确。

(二)会计核算功能的变革

新制度要求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2]。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主要是通过“双功能”会计模式记账规则---平行记账规则来实现,即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要在同一个会计账套下完成。对于一项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必须首先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然后再对经济业务实质进行职业判断,看是否需同时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对于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还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3],即在同一张凭证里既要做财务会计处理也要做预算会计处理,完整填写相应的财务会计分录和预算会计分录。新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并对预算会计功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得会计核算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和全面。

(三)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新制度要求高校的财务报告要同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2]。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保留并完善了资产负债表、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增加了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自愿非强制)、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并对报表附注所需披露的内容进行细化。财务报告和预算会计报告相结合的新型综合财务报告模式,即实现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制度改革目标,也为加强高校资产负债管理、财务风险防范、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提供了数据支持。新型综合财务报告可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科学的财务数据,将有效提升高校财务战略水平及对高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能力,也为未来推行高校全成本核算管理、校院两级管理等制度奠定基础。

二、新旧制度转换衔接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对策

新制度直接导致了高校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功能和财务报告模式发生变革,使各类经济事项在新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确保高校的新旧会计制度的有序衔接、平稳过渡,需对高校新旧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一)调整更新财务管理系统

新制度要求在单账套中同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这就要求对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升级。高校现阶段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多为天财高校财务管理系统5.0版,未来会升级为高校财务系统6.0版,升级后的财务系统应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应对会计科目、经济分类、功能分类、辅助核算等信息进行从新设置,并通过增加会计核算维度、增强财务控制功能、增强财政预算项目管理功能、增强凭证录入和综合查询功能等措施,确保在2019年1月1日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和新账套的正常使用。2019年1月1日开始启用新账套后,可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在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当录入财务会计分录,由系统自动判断并触发生成相应的预算会计分录,真正的实现新制度的“平行记账”。通过定义周密的业务逻辑,使财务系统智能判断记账凭证的正确性,尽量减少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构建模型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化记录、标识和分析,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及本年盈余和预算结余的差异调节表,减少因会计人员人为操作造成的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开展资产核查工作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及《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及应用指南的相关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品、对外投资等与资产相关的数据进行清理核实、归类统计,进一步明确资产使用责任主体。同时还应该确定各类资产的账面价值初始计量标准、计提折旧的标准,包括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方法和计提时点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方法等,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确定各责任主体的权益等提供基础信息。财务处应与国资处协调,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实现资产、财务数据的动态匹配,切实提升高校资产数据的质量。并通过对资产的合理配置、正确处置、有效利用来提高资产的使用绩效。

(三)清理分析往来款项

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开展对财务系统中的往来款项的专项清理工作[4]。因以往对往来款项清理的不够及时或者其他历史原因,导致高校的往来款科目余额较大,且有很多没有资金来源的支出挂在往来款科目,未冲减事业基金等净资产科目。如果不对往来款余额进行清理,而是直接转入新制度下的账务系统中,会导致在财务会计科目中,虚增资产(往来款)和净资产(累计盈余),在预算会计科目中,非财政拨款结余可能会出现巨额赤字等不良后果。因此高校需要在执行新制度前,对往来款项进行专项清理分析,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按照规定程序冲减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及时进行核销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以尽可能的减少科目余额。对于仍需保留的应收账款科目金额进行账龄分析,做好坏账计提的准备工作,确定计提范围、减值迹象、计提方法,计算当期应补提或冲减的坏账准备并做相关的账务处理。实施新制度后,财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对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清理,进一步规范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工作,以准确核算高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

(四)清理基建会计账务,做好并账工作

新制度规定截止2018年12月31日尚未进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应首先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原账中的相关科目余额,再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相应科目。因此,高校的基建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同联动,进一步清理基建会计账务,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及固定资产入账手续,以确保取消基建会计账套、统一基建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另外对基建“并账”后的“在建工程”科目余额也要进行系统分析,属于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性质的金额,应转入新账的“预付账款”相关明细科目,属于工程物资性质的金额,转入新账的“工程物资”科目,减去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和工程物资款后的差额,转入新账的“在建工程”科目。

(五)规范合同管理

高校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合同的规范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优化业务流程。可通过启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业务合同进行线上“拟定—申请—审核—审批”,实现对合同管理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目标,切实提升合同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新制度下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这就要求科研事业收入等收入类合同需明确收入确认方法、确认依据及确认时点,支出类合同需明确付款依据和付款进度时间,为在新制度下准确确认收入和费用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提供依据。

三、结论与展望

本次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财务会计体系,完善预算会计体系,构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以全面、清晰的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5]。高校作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之一,是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制度的过程中,高校应针对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做好政策配套、标准细化、系统整合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在政策配套方面,除会计准则和制度外,还应尽快出台与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在2019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前,高校财务部门应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等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出台符合本校实际的新制度操作指南,对各类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方案进行规范,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以会计制度改革的施行为契机,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集成数据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6],完善与优化学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等配套工作,推动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将财务、资产、合同、科研、人事、内控等系统整合起来,走“业财融合”之路,切实提升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及决策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A].2015.10.23.

[2]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A].2017.10.24.

[3]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7(23):6-10.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见[A].2017.10.24.

第7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挑战;应对

1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1财务管理体制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以及财务内控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已经逐步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转变为规范化的系统操作流程,那么财务管理的体制以及财务人员就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依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来重新构筑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的流程,但是很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还是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认为企业只要引入一个财务软件就行了,引入财务软件的目的也是方便财务会计进行核算,并未对财务管理方面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揭示的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的知识体系正在遭遇挑战,最突出的就是单纯重视财务软件,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并没有与财务软件进行信息上的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财务分析的支持力弱。仅就航空公司的结算业务来看,民航同业结算业务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业务,假设一名旅客从旅行社购买了北京转洛杉矶再转墨西哥的机票,从北京到洛杉矶航段,由国内航空公司承运,从洛杉矶到墨西哥则由美国航空公司承运,一张普通的机票涉及三重结算关系,即商与国内航空公司的结算,国内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的结算,航空公司与中美政府之间的税费结算,如果旅客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或者是购买一些其他的产品服务,则会进一步加大计票结算业务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仅仅依靠一个财务软件是不现实的,而且管理上也很难,所以需要会计信息化来改造财务管理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

1.2财务人员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权益、收支等进行核算,并且对核算结果形成财务报告并进行财务分析,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从业务能力的角度来说,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会计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实际上能够具备这种能力的财务会计并不多,而且即便有这样的能力,企业不重视,财务会计也会陷入各种凭证、数据处理工作当中,工作中除了核算还是核算,只按规定定期做一份报表,这样财务的工作也就完成了。一些高级会计师并且是处在管理岗位的,会对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此来帮助企业领导作决策,对一些并不处在管理岗位的高级会计师,虽然是财务管理当中的骨干,但还是会陷入财务核算或者是财务结算当中,当然这些高级会计师可以进行财务分析,比如用SWOT分析法来明确企业的竞争态势,但是领导重不重视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从会计信息化的角度来讲,要求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如果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展开工作,必定会被淘汰,即便是电算化都能淘汰一部分只会核算的会计,因为这一类会计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机器取代核算或者结算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将成为必然,即便以后进入智能时代,机器也不会完全取代人,但是机器会取代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劳动。进一步讲会计信息化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不仅仅包含财务信息还包含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会计而言,其必须要从单纯的支持者转变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赋能者,即财务分析,但是很大部分的会计习惯于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去处理业务,尽管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却限制了会计的思维。

2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考

2.1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路

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最重要的是数据,且是海量的数据,作为财务会计就需要在确保财务管理分析预算体系准确以及及时的基础上做到赋能,即做到对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变革,流程优化将财务会计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的价值创造。(1)基于会计信息化重组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会计信息化推动了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并且财务要前置于业务,用于控制业务,这才是财务的价值所在。而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催生出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从战略层面或者是价值创造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这里相当于财务分析,海量的数据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但财务会计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财务分析值得考量。会计信息化让财务人员从重复性的计算当中解放出来,并从战略上来考量企业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方面必须要进行流程重组优化,按照当前的形式,笔者认为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理想的方向。所以企业要致力于实现业财融合,企业应当成立一个责任中心,该中心应涵盖财务、研发、生产、营销、信息等有关部门,财务在其中应当具有核心地位,该责任中心下辖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以该责任中心机构为依托实施业财融合,引领财务内控。管理会计就应统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财务安排,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引领和控制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笔者建议可以依托ERP来重组财务管理的流程,一般可以依托ERP环境下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来进行分析,看哪些流程有增值,哪些没有,哪些流程与企业的业务相匹配,采取SWOT分析等方法来重新梳理企业的内外部情况,进而基于价值链的角度来整合有增值的流程,并最终形成标准流程。(2)业财一体化建设业财一体化建设最基础的是信息化系统,要打造数据集成和交互的信息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现阶段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当然基本的是要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可以利用原有的数据库、共享组件以及中间件,加以适当改造,进而使其符合网格对数据封装、映射以及集成的规范,集成到网格平台上,这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随时利用现有系统中的数据来更新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要对所有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元数据描述,并用网络平台来管理,同时建立快速访问索引,解决数据查找和定位问题。按需提供数据服务,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单独操作界面,提供经过筛选的数据,帮助用户直接使用数据而不是筛选数据,因而要有信息和访问信息的机制。通过构建WEB页面来实现逻辑集成,形成页面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民航系统中各业务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形成数据的网络集成,为不同场景提供所需求的核心数据,从实时以及历史数据当中进行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页面设计遵循HTML5标准以及JAVA基于WEB客户端开发的脚本语言,数据库接口支持HTTP传输协议,REST远程服务器数据调用,支持JSON数据格式,支持UTR8编码以及POST数据请求。

2.2案例分析

某机场集团与某软件公司在财务信息化上进行了长期紧密的合作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建设和优化,打造出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形成了核算管理、全面预算、业务结算、资金结算、决算管理的财务管理框架。在该财务管理框架体系中,财务共享平台是中枢,涵盖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核算从分散到集中,结算从业务到资金流转,决算从内管到国资报送的整合。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预算、核算、结算、决算各子系统信息的整合以及高度的协同,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并且最大化保障了业财一体化管理。该平台上包含全业务报账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税务管控系统、内部协同系统。通过梳理收入计算规则,建立起成本费用标准体系等管控方式,将预算前置到业务环节,由系统自动转化预算,实现业财融合,建立起覆盖航空主业以及非航辅业的业务板块多维预算体系,建立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制度,以落实全面预算。并且预算系统与共享系统、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形成了数据集成,构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面预算闭环流程。财务管控平台整合集团、基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套,集中管理科目等核算的主数据,无缝对接共享、资产、资金、结算等系统,进一步加强业财一体化,并且核算系统加入了凭证追溯单据及影响、自动凭证审核、自动出纳、自动记账对账等功能。资金结算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资金池,基于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资金归集下拨、资金计划、银企直连、资金对账、支付预警等功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存贷款银行议价能力。业务结算针对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结算环节,在系统中加入业财集成、业务台账、合同台账等功能,实现业务结算数据由业务部门的结算系统提交,财务部门引入确认收入方式,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分工优化,高效衔接,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这个系统具体包含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结算管理、财务分析、账单催收、信用评级、合同管理等功能。以管理会计理念为基准,实施内部管理报表和外部标准化报送报表的一体化管理,一个数据一个源头,一个源头多种应用,根据业务板块、收入驱动、成本分摊等构建多维度的报表管理体系,对外则满足报送国资委、财政部、民航局等报表资料要求。通过丰富的业财数据来实现大数据分析,突出财务分析的价值,并由此以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的决策支撑。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依托现在热门的管理会计体系来构造适合民航结算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发挥管理会计的智能,帮助企业决策。本文所涉及案例中构建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当地第一个省级国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核算、预算、结算、决算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业务全覆盖,吸引到了40余家行业内外企业的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刘震威.企业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9).

第8篇

一、浅析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认识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三、企业流程再造是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四、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9篇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财务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事和深度利用,是核算型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向基于网络应用的决策管理型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发展。同样,笔者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就是基金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管好、用好基金的必由之路。

一、基金的会计核算特征

基金会计核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而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基金会计核算的这一特征是由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所说明的内容是:1.基金既不属于政府,也不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是用于全体参保人员;2.基金财务会计工作首先是要对所有参保人负责;3.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开放性;4.基金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海量的数据;5.基金的安全管理及保障支付能力必然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相应地,其对基金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财务会计于系统”)建设的要求是:1.必须满足管好。用好基金,确保基金安全的需要。2.必须满足明细核算到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收入、支出、结余的需要;3.必须满足参保人员缴费情况、待遇享受情况的历史查询需要;4.必须满足安全、快捷、甚至实时地处理海量数据的需要;5.必须满足为政府部门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提供预测、决策支持的对要;6.必须满足接受社会各方监督的需要。

显然,要做到这些,财务会计子系统必须与社会保险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业务子系统”)实现无缝连结、数据共享、互相支持和监督,并能提供决策支持。也就是说,基金财务会计必须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由基金会计核算特点决定的。

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

社会保险业务从单位、个人参保登记到享受待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基金财务会计从价值方面核算反映基金收、支的财务状况,反映社会保险事业的管理工作成果,从而形成了社会保险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之间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的工作关系,并决定了财务会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两者密不可分。只有建立一套与业分子系统互联直通、资源共享、互相有效支持和监督、电子化数据处理,并提供预测、决策管理支持的快速、高效的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干系统,才能满足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

但是,基金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从一开始就是与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互相隔绝,不相往来。这与基金财务会计核算特点扼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对于社会保险财务会计来说,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只是部分地减少了会计人员记帐、自制报表的工作量而已。而对于大量的社会保险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仍依赖人工逐笔输入,特别是成千上万张社会保险费征收、拨付单据的到帐处理仍需手工进行逐笔确认计算,并要在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既重复劳动,又容易增加出错的机会,造成收、付信息的不真实。

其次,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基金会计核算海量数据的需要。例如,《社会保险舍计制度》规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应按社会保险对象个人设置明细帐,核算每一个社会保险对象的个人帐户收入、支出和结余憎况。经办机构财务部门的总帐上不单独反映的,应以建立个人帐户台帐的方式,单独反映个人帐户的缴纳及积累情况。对于这些以十万、百万计算的会计核算数据,比如,参保单位的缴费数据,个人帐户的收入、使用、结存情况,离退休个人应付台帐等大跨度的历史查询,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也无法向有需要的社会保险对象提供开放性的信息查询需要。

再次,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实现财务会计与业务部门的相互监督。由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与社会保险业务干系统两者互不相通,财会部门无法监督业务核定的每一个单位、个人的收、付数据与会计收、付数据是否一致,而业务部门又无法监督财会部门是否按业务收、付数据进行收、付款处理。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脱节、无法监督,不能满足基金的规范管理需要。

最后,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财会部门级的系统,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数据联结口,信息仅限于财会部门使用,电算化系统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孤岛。财会电算化系统进行预测、分析时,无法取得业务数据的直接支持,直接削弱了财会电算化系统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

可见,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无法满足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

三、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正如前面所述,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决定了基金财务会计必须实施信息化管理,社会保险财务会计信息化就是社会保险财务会对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社会保险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要向业务干系统的互联互通横向扩展,另一方面也要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决策管理纵向延伸,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基金财务会计的信息化。

(一)与业务干系统无缝连结,数据完全共享和高度统一

在网络运行环境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而是与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有着“血缘关系”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负责按照严格的数据生产流程产生基金应收、应付数据源,并存放在中心数据库。基金财务会计于系统则从中心数据库中完整地将业务子系统产生的应收、应付数据(表现为各种应收、应付台帐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供给外部关联单位,如银行、地税机关等进行收、付款处理,并负责将外部关联单位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如成功或失败原因等信息反馈给业分子系统。这个信息的反馈是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对数据的到帐确认处理来完成的。

从业务子系统到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整个数据处理流程中,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进行到帐确认时,只是将数据的到帐标识、到帐时间等更新到中心数据库的应收、应付台帐数据表中的相关字段,并从中心数据库的应收、应付台帐中直接读取相关数据,生成会计记帐凭证,进行会计核算。

从业务产生应收、应付数据的金额,到产生会计的核算金额,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工的介入点,会计的核算金额与业务最初的数据源金额保持绝对一致。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通过共享一个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两者的无缝连结和数据的完全共享及高度统一。

(二)与外部关联单位的数据信息实行电子化处理

基金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涉及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税务机关、银行、邮政、医院等众多部门。不但数据处理的环节众多,而且数据量庞大。其中,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卡注资数据、养老保险的离退休金社会化发放数据往往是以数十万、上百万计算的。要做到成千上万条数据处理得既快捷,又安全准确,靠人工传递、处理是绝对做不到的。在社会保险事业蓬勃发展,需处理的征收、拨付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行电子化数据处理才是财务会计人员安全、有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进行会计核算的惟一出路。

要实现数据信息的电子化处理,就要将财会部门需要对外处理的数据进行合理、细致的分类,然后按分类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相应的电子化处理数据程序开发要求,并与数据对应的外部关联单位约定统一的电子数据处理及结果反馈格式等,从而实现磁盘文件或网络电子数据交换。在成熟份电子化数据处理条件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银行、地税机关、邮局等外部单位交接的数据资料可以简化为一张软磁盘,一张汇总表、一张支票或进帐单。

另外,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可以与外部关联单位进行网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交换和核算。实时交换应收、应付数据信息和核算征收、拨付到帐数据,不仅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险设的征缴效率,缩短社会保险状的征收到帐周期、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足额和按时支付的必要技术手段,而且是社会保险制度内在的要求。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先缴费,后享受待遇。这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得以存续的基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参保人持旧时,必须先确认参保单位、个人已经缴交了社会保险员,才可能准确计算其所享受的各项待遇。比如。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注资额,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金额,失业救济金额等等计算都与其实际的缴费年限、徽记额多少直接挂钩。必须实时进行核算。记录参保单位、个人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特别是计算待遇当月缴费的实时到帐,才能准确计算其享受的待遇,最终解决社会保险待遇的实帐计算和支付问题。否则,在未见其缴费的情况下,就按参保年限来足额计发参保人的待遇,必然会造成基金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与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互相支持和监督,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毋庸置疑,基金无论是对参保人,还是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监督,是基金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基金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环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基金收支管理的主体,必须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形成财务和业务相分离的自我约束机制。但是,在社会保险收、付数据量十分复杂、庞大,以及数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易事。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面对基金收支发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实现基金财务会计的实收实付金额、到帐标识、到帐时间与业务部门经办的应收应付台帐的金额、到帐标识、到帐时间保持一致,、防止重复、甚至虚假收入和支付的情况发生。显然,靠手工操作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很大的困难,必须借助电子化监督。况且,社会保险收支业务,并不像一个生产企业般有看得见的生产流程、产品实物、产品数量等。业务部门又是凭财务部门对参保单位、个人的缴费记录来办理其社会保险待遇。只有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和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实现相互间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堵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的漏洞。为此,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必须精心设计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严格业务和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操作流程,使之环环相扣。互相监督。

具体来说:l、财务会计部门所要征收或拨付款项的应收、应付数据必须取自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形成的应收、应付台帐资料。2、财务会计部门对实征的数据和实付的数据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进行到帐确认和会计核算处理时,在共享数据库中直接取其对应的数据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收、支数据首先是业务办理产生的,其次是会计核算的每笔收支业务只能在共享数据库中取数

一次性生成会计凭证3、若有重复收、付处理,系统则自动会报警。3、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自动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的时候,将会计的到帐时间、记帐凭证号、财会操作人等信息反馈到共享数据库中,并能在共享数据库中查询到上述信息。4、业务部门通过统计报表的基金实收、实付金额与财务会计的基金实收、

实付金额进行核对和监督。其中,通过常设会计记帐凭证金额与业务数据应收。应付金额的唯一性的对应确认,是堵塞基金收支业务漏洞,实现严格的系统内部控制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进行应收、应付数据到帐确认处理时,直接由成功收付款的业务应收、应付台帐数据自动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另一方面,由纸质会计原始凭证创新出电子化会计原始凭证的概念。即,凡是涉及基金正常收付(指有业务应收、应付台帐)的会计记帐凭证,都必须附有一张电子原始凭证,列示该张会计记帐凭证的明细组成资料。这些资料是电脑直接在共享数据库取数生成,没有人工介入点。因此,如果会计主管审核某张会计记帐凭证金额的真实性,只要点击出该张会计记帐凭证的电子原始凭证查看便可辨别出来。再一方面,会计记帐的信息也会同时反馈到共享数据库中,业务部门可以看到会计部门在何时做实收实付处理和进行会计核算,或者收付不成功的原因,并对会计部门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可以这样说,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基金管理成败的关键;不建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管好用好基金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基于网络应用

网络平台是基金财务会计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是基于社会保险机构局域网lan或内部网intranet的应用,并可向internet延伸。

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部本身要建有一套网络系统,包括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data-base server、应用程序处理服务器transaction server、web server等。数据和应用程序集中存放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部各专用服务器中。

其次,下属分支机构通过宽带网、光纤网,或者是帧中继、拨号上网等方式与上级机构联网。下属分支机构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查询打印、到帐确认、填制记帐凭证、记帐、结帐等并发操作。

再次,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还可以为 web server提供开放性信息,通过intranet接入internet,向外界可开放性的信息。例如,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应收、实收、余额资料,参保单位的应缴、已缴、欠缴资料,单位和个人的应付待遇和实付待遇资料等。参保单位、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参保情况的网上查询、打印、对帐和办理有关业务等。

最后,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还可以与外部关联单位网extranet连接,如银行电脑系统、地方税务部门电脑系统(如果实行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等进行数据信息的加工、交换和查询。

(五)支持决策管理

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最主要特征是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信息的深层利用。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利用财务和业务各种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基金的收入、支出走势分析。找出基金收支的盈亏临界点,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首先,要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和财务预测功能模块。在定量预测分析法的基础上,按照财务预测的目的和项目,根据可利用数据信息与预测目的之间的数理和逻辑关系,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并据以组合成财务预测功能模块,通过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预测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反向预测。

财务预测功能模块有效运行的前提是比较全面地占有历史数据,要求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有足够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在与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数据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很容易从中心共享数据库中准确地取得各时期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参保人员年龄分布、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比例、征缴率,待遇享受人数、享受待遇人员年龄分布、平均待遇水平、待遇标准等指标数据。同时,人工可以输入必要的宏观政策变量指标和调整、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等。预测的结果包括输出预算报表、基金收支的未来走势、某个时间的基金收支平衡点、达到某个基金收支规模需要的社会保险缴费和待遇支付的政策措施等等。通过建立测算模型进行财务预测的好处是比较科学,避免人工预测的主观随意性,精确度较高。

其次,要建立社会保险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就是将财务分析的专门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程序化,系统地对社会保险财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对基金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反映财务管理、预算执行中的成绩、问题、差距,从而分析原因,掌握规律,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完整的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必须包括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财务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可以输出社会保险各种报表,计算基金各种财务指标,提供各种一目了然的图形分析图等。通过财务分析模块,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财务历史指标数据库,随时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提供决策支持的关键,就是利用财务和业务各种历史数据信息,建立合理的测算模型,对基金短、中、长期的收入、支出走势进行分析,找出基金收支的盈亏临界点,为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为主观意志的决策行为。

四、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方案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信息化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技术人员根据社会保险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自主开发;一种是与专业财务会计软件公司合作,进行二次开发。

第一种实现方案,功能设置、操作界面等完全按财会人员的要求量身订做,应该说能够按照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进行开发。问题在于,一是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自主开发;二是就算有技术力量进行开发也会因为经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程序实际运行不稳定,要经常进行小修小补,操作用户使用并不满意。三是在通用会计核算功能和操作界面的友善性上,更难以达到通用财务会计软件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