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7:17
导语:在课外阅读的益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激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内容健康的读物,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培养品德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初中阶段,其他学科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再加之农村学生因受家庭经济及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一个难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读言情、武侠小说
现在,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读名著。然而在这个知识多元化的时代,学生更乐意捧起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杂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把学生手中的爱书拿走,塞一本名著给他,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他们卖你老师面子,私下也会把《水浒》、《红楼梦》丢到旁边去。
诚然,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杂志相对比较肤浅、感性化,只是浅层次阅读,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经典作品的确有助于完善人格、丰富人生底蕴。但是,想要一步登天地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看名著,那几乎不可能;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每一次阅读都必须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既要让学生完成量的规定,又要让他们在阅读中受益,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不要一味地反对学生的浅层次阅读,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的确需要一些“不用脑子”的书籍来调节情绪。一竿子打死,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态,导致阅读兴趣失落;更有甚者,会随身准备几本作文选编,作为写作文时的“灵感来源”,那更是得不偿失。
此时,不妨换位思考,去看看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了解他们喜欢的文字世界。告诉学生你知道“犬夜叉”对他们的震撼性,绝对要比你介绍毕淑敏给他们的知识性来得记忆久远;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在心中,学生更愿意接纳你介绍给他们的书籍,他们会相信,喜欢着他们喜欢的故事人物的老师推荐给他们的文字,不会“难看”。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随性阅读。如果单纯强调课外阅读而忽视了与课内学习的联系,必将影响甚而丧失课外阅读应有的效应。因此,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深度、提高形象思维水平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懂得自我选择阅读材料,而非绝对服从教师的安排。因而,在认同学生已有阅读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带动他们更大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些语文教师一边感叹着学生的作文缺乏文采,一边极力反对学生看通俗小说,认为这些书占用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对学习毫无效用。
诚然,阅读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类书籍时,学生往往只集中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有甚者会沉溺于慷慨激昂的英雄豪情,迷失在凄婉哀怨的感情漩涡,而缺乏对具体的语言、意象及构成意象的多种原因的思考。这样的阅读,充其量,只是多了解了一些人情世故,而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收效甚微,还大大浪费了初中时期宝贵的课外时间。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让他们知道他们喜欢的书籍之间的区别,比较出什么样的文字更优美、什么样的语言更值得去品味、什么样的作者能写出值得我们推敲的文章。要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挖掘其思想性格特征,找出表现手法、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探究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情与景又是如何交融的,以及这些写作手法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如何运用到自我的作品中去。
要让学生在这样的选择中自觉地去伪存精,排斥掉那些语句粗陋的文字,把精力集中于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有益的养分。那么,即使只是“浅层次的阅读”,也可以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中得到能量。
三、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方面阅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的要求也很多:要求阅读材料形式的多样,要求内容的新奇,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很多学生不喜欢议论文、说明文单元,对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说层次之类的分析更是深厌其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适当调控,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接受不同文体的作品,同时也学习多种写作方式。这就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变化之中,在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阅读中,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要让他们感知到阅读的成果,要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做语句摘录、写读书笔记等是比较惯用的手法,这些方法的确对阅读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的联系,发挥课内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性。在学完初一的现代诗歌、现代文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读写诗歌及现代文的规律和方法。于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描写农村的猫狗,有的写田园风光,有的写庄稼成熟、苹果成熟……朗读风格各异的诗、文章的时候,学生兴致昂扬,热情洋溢,兴高采烈。孩子们很好地把他们所学习的诗歌规律、现代文写法运用到他们作文的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台上台下,把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快乐教学的成果。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在班级里进行环境布置,在教室设计一块交流展示牌,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报上发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从我在班级设计了交流展示牌后,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升。其次,制订班级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读过的书,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如,“三国人物评论会”“西游故事会”“我最喜爱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我校的每个班级配有书橱,但基本是摆设。我在班级里举办了“课外书展览会”“人人捐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二、选择有内涵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却忽视了书籍的内涵。又因为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东西偏重于教辅资料,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激发阅读兴趣,亦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如,根据课文来介绍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一部分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书。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五年级学生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还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将自习课设计成阅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最后,要安排恰当的阅读量。每个学生的精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肤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家人共同阅读,打造和谐氛围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花大把的钱去装修富丽堂皇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室,却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1.多渠道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益处的认识,将班级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益处。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观看学生的读书成果,改变家长观念
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读书评论会”“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非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从而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
3.“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指导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进行阅读。在阅读时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在阅读时,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在阅读时,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在他们的脑海中把阅读和快乐联系在一起时,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才会主动地去求知、探索,渐渐养成学习的持久性,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选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孩子们没有人会不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境。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去看、去读,自己到原文中去一探究竟。读完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兴趣。“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名著、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而且还应该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做到不光熟知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并经常性地把自己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进行评说、欣赏,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其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指导选择书籍、指导精读与略读、指导学会速读、指导写好摘录与随感等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地使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乐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读书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通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2.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可以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3.读书展示活动。要让学生阅读的热情不减,持之以恒,就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看图编故事比赛;举行阅读竞赛、朗颂比赛、演讲比赛;举办读书小报展示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能激发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功利性都比较强,唯“考试”是图,将分数看成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对高中来说,通常会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对提高成绩没有益处,因此忽视课外阅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宽度的要求很高,仅仅是课内阅读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两块内容是阅读和写作,这两方面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都很高。只有阅读丰富的材料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答题和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成绩也更容易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并且教师在课上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让学生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自觉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结合课内阅读,增大学生阅读范围
高中生扩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内知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不能盲目扩展学生阅读量,而应该结合课内知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课外阅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课内主题进行延伸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国的秋》的时候,可以在讲完后让学生总结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两篇同此篇文章表达主题相同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赏析。二是根据文章体裁进行延伸阅读。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歌行》的时候,在学生消化理解这首诗歌后,教师再为学生推荐两首其他的歌行体诗歌,让学生从中总结歌行体诗歌的特征,在以后遇到歌行体诗歌的时候能够自如进行分析。
三、尊重学生个性,制定差异化的阅读方案
正如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于其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等一些因素,每个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布置相同的阅读任务。在一个班级内有些学生喜欢阅读,在课下会阅读大量的资料,而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课下阅读量很小甚至没有。有些学生喜欢阅读小说,有些学生喜欢阅读散文……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应该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例如在布置阅读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时候,有些学生在课下可能已经阅读过这部作品了,有些学生可能正在阅读,而有些学生从未阅读过。教师在布置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调查一下班内学生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情况,对于已经全文阅读过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选择其中喜欢章节进行精读或者安排其阅读一些其他作品,对于正在阅读和尚未阅读的学生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作品。
四、采用多样教学,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在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时候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班级内设立一个小书柜,在书柜内放置各种文学名著或者其他名家散文、小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课外书拿到教室放在书柜内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二是可以鼓励学生随身携带一本课外阅读资料,利用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坐车的时间等一些零散时间进行翻阅,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三是要经常在班级内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学期都为学生布置阅读一部名著,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者在寒暑假为学生布置阅读名著的作业,开学时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场读书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谈一下自己阅读的情况和阅读的感受。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培养阅读兴趣,播下“好读书”的种子
每年刚接手一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孩子至少准备一至两本带拼音和插图的课外书。早读课上,我准备了许多精美的书签作为奖品,只要放下书包就知道拿出课外书并大声朗读的孩子,我都会面带笑容来到他的座位旁,摸摸他的头,好好地夸他几句,并把书签夹入他的课外书中,奖励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更别说是得到奖品了。半个月下来,不用我刻意提醒,孩子们很快就养成了早读课大声读书的习惯。
二、选择适当读物,滋润“爱读书”的心田
现在的图书市场,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书海茫茫,如何才能让那些刚刚喜欢上读书的孩子们能尽快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呢?在这一点上我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开学初,在让家长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我就充分利用校信通这一平台,向家长们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阅读的书目,如《一年级的小朵朵》《小猪稀里呼噜》《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笨狼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避免家长出现盲目选择的现象,并给各位家长提出建议,为了能尽快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先暂时不要给孩子选择一些如《写话起步》《作文起步》之类的书籍,以免打消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一定要选择一些故事情节较为有趣,语言生动活泼,贴近儿童视角的书籍,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
三、师生家长共同阅读,营造“读好书”的氛围
和低年级孩子待久了,其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他们思想单纯,常常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为了更好地融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我常常会静下心来和他们一起读书。当孩子们认真阅读课外书时,我会悄悄来到其中一个孩子旁,也向他借一本书,坐到讲台前和大家一起阅读。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天真可爱,他们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我读过的那本书很快就会成为他们争相阅读的书目,过不了几天就会出现在很多孩子的桌上。另外,每周的队会课上我还坚持为孩子们读一则小故事,并利用班级的图书柜设立“图书角”,倡导孩子们带自己喜欢阅读的书进柜,组织师生相互借阅并形成习惯,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
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让他们独立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家长能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读物,并和他们一起阅读,共同探讨,这无疑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崭新的课外世界。每年的家长会上,我会特别留出时间,和家长一起交流亲子阅读的益处,呼吁家长们能在家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并倡导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以便于掌握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对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情况和困难稍加指导。学期结束评选出班级的“读书明星”和“书香家庭”。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通江学校)
我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任教学校地处偏僻,属丘陵地区,学生大部是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重视课外阅读程度很低。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想法。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前那种一本教科书式的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而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自身优秀的人格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就需要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而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思维火花,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高的家庭的孩子的阅读习惯差、几乎没有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而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又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4)阅读消费较少:目前主要依靠学校的阅览室的有限书籍。(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从下面这些方面入手,或许是行之有效的。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才是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的最有效的策略。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一开始,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非常小,一听说课外读物,就只想到学校图书室有限的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童话、寓言故事、科幻读物等。因此,先从教师本身做起,用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读书。在学校生活空闲时,上课和批改作业之余,老师要经常拿一些课外读物来看,用行动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在课堂上教师则经常引经据典,道古论今,利用大量的课外知识来辅教课内知识,苦心经营每一节课,努力地把语文课上得精彩,巧妙地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个知识是在哪本书中得到的,学生逐步体会到原来文学的魅力这么大。平时,老师通过组织各种精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谈读书心得、认字大赛、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拓宽视野。一有时机,老师便拿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书到班上去,给一些爱看书的学生们传看。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采取表扬的方法。平时注重观察孩子们的读书动向,经常对一些喜欢看书,知识面广的孩子进行表扬,奖品通常是再借一本书,或请他们给同学们介绍读书经验和收获,启发引导不太喜欢看书的孩子。这样,渐渐把学生引入课外阅读这个知识乐园。
二、给予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当然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为了确保阅读实践的有效性,我们要对学生的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运用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定期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积累和结合课文读原著。例如:在上《草船借箭》、《美猴王》、等课文,借机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阅读方法上,当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教给他们各式各样的阅读方法。或者定期向他们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有了好的读书方法,读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读书的劲头就更大。
在学生阅读时,我们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的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可半途而废,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要安排出读书的时间,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提供一些开展课外阅读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 暂困生 阅读问题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4-0026-02
作者简介:刘艳平(1978―),女,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曹文轩先生在为《新人文读本》所作的序中说:“就学习而言,对课堂书本的学习并不是学习的全部,甚至并不占最大的比重。”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比重是在课堂以外。这个“以外”的世界,更加广阔,也更加自由。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课外的世界比课堂世界丰富得多,可选择的天地也比课堂深广得多。但平时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而有实效地利用课外世界的还真是为数不多,我们的课外阅读变成了纸上谈兵,徒有虚名。笔者曾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亦可窥见一斑。因为学习暂困学生的阅读情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体现全班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学习暂困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普遍比较差
笔者近几年所教学生一般都在50名左右,平时总感到有近47%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从课外世界中获取营养,弥补课堂书本的明显不足。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以及习作中得到证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发言能力弱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也是很差的,尤其是那些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的学生,除去自身表达能力不强以外,肯定是缺乏课外阅读能力的。对这些学生笔者曾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诸多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课外读本都不能读好,漏字、错字、破句的现象十分普遍,更不用说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了。应当说,这样的基础很难让其有信心、有恒心去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暂困生的阅读质量差也就不奇怪了。
二、学习暂困生课外阅读的范围普遍比较窄
为了保证对我们所有的学生负责,不让所教的每个小学生输在课外阅读的起跑线上。笔者着手对学习暂困生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首先,是对暂困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范围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学生。经过了解,笔者深深感到学习暂困生所呈现出来的阅读问题与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极大的关系。从所了解的情况看,这些学生一般都是读些快餐读物,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诸多家长片面地将部分学生暂时习作不得法全部归咎于小学生看的优秀作文少,所以绝大部分学习暂困学生在课外都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为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此不广泛,这对学生对课外世界的感悟是毫无益处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谆谆教诲过青年颜黎民,要他读书要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只有采许多的花才能酿出更多的蜜来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让学生去开阔视野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暂困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普遍不够浓
平时的语文阅读,我们也想让学生去更为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期获取一定的阅读效果,可往往受学习暂困生的阅读兴趣所制约。应当说学习暂困生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是其兴趣总是不能去持久地保持。虽然,我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对于学习暂困生而言其效果还是不佳。譬如我们让学生去诵读古诗文时,首先是让一些优生对其进行帮助,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小组,起先还是好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暂困生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上,甚至于有诸多的学生自暴自弃。又如我们让学生进行古诗文背诵的对抗赛时,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暂困生也不在少数。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外阅读的暂困生不是不可能消失,但是任其发展不去控制这就不太好了,我们为教一方就要对一方学生的发展去负责,任其发展是一种十分不尽职的表现。
四、学习暂困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普遍比较差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课外阅读的暂困生我们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的,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致使我们的暂困生在课外阅读上近乎永远未曾得到改观。就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足以说明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好。学习暂困生课外阅读之效果普遍比较差的主要表现为:他们经常不以自勉反以自足,甚至还会沾沾自喜。这用农村具有乡土气息的语言来说是一种穷快活,而在诸多需要学生去应用课外世界的见识的时刻,诸多学生的表现是穷得叮当响。尤其是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诸多需要运用到课外阅读内容时,他们显得束手无策。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倡兴趣先行的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语言的运用练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专注和兴趣。在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阅读材料,这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写作系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和方向,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的感悟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的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视野增长的欲望,则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因而课外阅读方式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经验考量,又是对教师的一个模式重构。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课堂书本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活动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气氛,将学生领进语言活用的世界,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领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如此既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又积累素材。这一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利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如此模式的课外阅读教学,学生便可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有内涵的文章。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而是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知识素材体系。小学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告诉学生和教师,这一模块需要被着重对待,同时也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因此,针对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阅读教学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授才能亦步亦趋地实现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效果并不显著,也缺乏灵活性和灵动性。而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提倡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具体深化的教育。如上文所言,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建构一个属于学生的素材体系,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会唤起文字情感感悟机制,投入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其写作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自然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4.建构学生的写作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益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其都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尚处于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陌生而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学习模块,他们缺乏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材积累,在一开始的写作之中难免会不知所措。课外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平台,通过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补缺补漏,建立素材库,建构写作思路,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得写作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的写作情感和语言能力表达。
二、具体措施建议
1.制订系统的阅读计划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和具体的计划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又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合理利用,综合这二者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在具体的前期实施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具体量及学生日常的作业量,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难度控制在一个可观的范围内,减轻学生的压力。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计划,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后,还需要从内容上有所把控地加入课外阅读的任务,细加甄选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虽然相对而言课业并不繁重,但其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类别上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具体的材料甄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任务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其内容可涵盖历史、地理、科学、生活等不同门类,细化到年龄和接受度。这样既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写作练习与阅读相结合
既然是写作教学难免会有学与练相结合的环节,在进行课外阅读教育的同时就应该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将写作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做一些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者无意识地写一些阅读心得体会等,如此片段性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