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时间:2023-10-11 10:17:25

导语:在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第1篇

关键词:筹资 风险控制 表现形式

一、引言

所谓企业筹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能够按照它们的正常运转对于所需的资金的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筹资方法,确定适当的筹资规模来得到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在最大限度上规避风险的一种企业管理行为。企业筹资管理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根本出发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的规模以及资金周转的规模。

二、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进行筹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有资金,即企业所有者的投入,包括企业的资本金等;二是借入资金,即债权人贷入,包括应付款项、长短期借款等。对于借人资金来说,由于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的数额,如果借人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就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对于自有资金而言,虽然不存在还本付息的经济压力,但是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问题,因而同样存在着筹资风险。如果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能达到投资者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会使公司再筹资难度大大加强。另外,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大小,从而影响借人资金的偿还和自有资金的期望报酬的实现。综上,筹资风险具有借人资金风险、自有资金风险和资本结构风险三类。

2.筹资风险的特征

从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可以总结筹资风险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客观性

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筹资风险,而且筹资金额越大,其风险越大。有些微观因素可以通过企业的识别等方式来加以积极地避免,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债务偿还期长短等。但有一些因素是由宏观的大环境来决定的,如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变等,企业对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虽不能积极的加以影响,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适应这种变化,甚至可以积极地去利用它。

(2)不确定性

由于产生筹资风险的根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得筹资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给企业进行筹资风险的规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危害性

由于管理当局缺少对负债经营的利弊足够的认识,盲目的进行高额负债经营。其结果是,在短时间内,企业规模陡然扩大,但同时,企业也肩负着巨大的筹资风险,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进一步来说,高额负债经营,超过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企业短期赢利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三、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企业的决策不当

企业筹资分为债券筹资和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决策是指企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在充分考虑企业资金需求、企业资本结构等因素情况下,来进行外部借款融资,债权筹资要按照与债权人达成的协议来使用款项。而股权筹资主要是指股票筹资。股权筹资决策是指发行股票的发行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发行股票的种类、等方面做出分析与规划。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来说,企业的决策者要慎重考虑债务筹资,因为如果债务的规模和期限以及结构如果不当,直接会导致企业承受很大的财务危机。同时,如果股票决策不当会导致股票不能顺利发行从而影响资金的顺利筹集。

2、企业经营活动存在问题

企业能长期经营的最终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成功,如果企业的经营者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长期亏损,没有足够的经营收益来支付企业负债而产生的利息则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与此同时.企业的信誉也会因此受损。从而使企业不能有效的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因为股票投资者的收益和企业的效益是直接挂钩的。如果企业经营效益差,则股票投资者也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会抛售其持有的企业股票,从而使企业的筹资能力受损,进而陷入财务困境。

3、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当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则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筹资风险。而在我国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或者当企业的债务期限不合理,即使企业有足够的资产,却有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而导致企业面临风险。

四、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1、企业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实际情况和预期总是会存在差异的。如果企业没有采取任何的风险应对措施,一旦风险来领,则企业必定承受巨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居安思危,同时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并强化风险意识,以此来增强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样,当风险来临时。企业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风险,顺利完成企业的预定目标。

2、企业应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

要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选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的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来说,两者的大小是存在差异的。债务成本的成本比较低,获得债务成本的过程比较简单.而且还可以获得节税收益,但是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筹资风险较高。而股票发行的过程手续较复杂,因此筹资成本很高,但是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风险较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合理确定债务与权益成本的比例,这样才能有效的权益企业的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在目前的企业经营中不能确定最优比例,具有上市条件的公司倾向于权益融资,就会在短期资金的流动性上存在不足。在经济不景气时,股价下跌,融资也将受困,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形式,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信誉产生信心,并在一定条件下赎回或兑换为公司股票。

3、加强风险的事后控制

财务风险事后控制也叫财务风险反馈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的防范。具体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于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二是防范风险很好的对策,要进行评估和总结.将其结果写入企业的历史资料库。为今后更好防范财务风险制定对策。同时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调整,以其在未来防止类似风险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会平.企业筹资策略浅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2).

[2]封丽.企业筹资风险与控制[J].经济观察,2011(4).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缺乏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

部分内控制度仅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有的工作环节存在制度“盲区”,会计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和贯彻始终等,都导致相互制约的力度在各部门、各岗位及上下级之间大大减小,单位即便有相对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也难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由此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

2.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有一定缺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仅仅将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反映出来,对其他的经济形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中,部门的各种预算编制在所有项目的支出方面还不是太严谨,也不够细化,因此,这给一些单位违规挪用资金创造机会,导致财务人员违规现象频频出现,从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

3.员工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其各种道德素养及法制意识的高低对于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有重要的作用。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由上而下的各层人员缺少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而且目前在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形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潜在影响。

(二)外部原因

1.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外界对财务部门的监督也变得相对困难,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自控力不强,财务人员很难严格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加上相关部门没有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政策的出台,使得政府等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就会增大。

2.政策和体制的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变革而制定创新型的体制,也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防范风险政策。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支付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支出的结构不断进行改革,资金支付与部门预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个预算安排缺乏稳定性与合理性,往往造成预算经费互相挤占的情况,这样就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

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各项财务制度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一些年纪大的会计人员很难学习和适应新的核算制度,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又缺乏经验不能立即着手财务核算工作,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核算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三)投资风险

事业单位进行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时,一些事业单位对外界的投资风险缺乏理性认识,盲目投资的情况严重,从而很容易造成亏损;对内投资时,许多事业单位将投资集中在固定资产及基础设施等流动性差的地方,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存在客观必然性,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

(二)可预测性

虽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但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事业单位的监管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对财务风险的发生已经能够做到提前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风险,以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三)不规则性

即使财务风险的发生可预测,但其发生的时间、范围及强度等往往是不能确定的,因为各种因素都会引起财务风险,而且偶然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难以预测,因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造成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健全新的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会计凭证审核制度,严把“三关”,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轮岗制度,注重流程上的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价值链当中,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当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个人的能力也可能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让所有员工都能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处理各项事务时都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并且通过法律来提升业务素质,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加大对财务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的培训力度,将财务风险意识、财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与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控制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

(三)深化单位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单位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把加强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定具有较强规范性、实用性和计划性的会计内控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尤其是加大对财务人员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业务监管不能只当“消防队”,而应做“预警员”,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只有将单位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参考文献:

[1]赵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05.

[2]张常青.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2012.

[3]郭正中,王志军等.财务风险的防范手段[J].中国石油企业.2009,07.

[4]白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2009,02.

第3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引言

近几年,保险行业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业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行业,其经营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作为公司防范风险、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公司制定战略计划、执行决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险公司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应成为保险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所谓风险,是指能够对公司的运营目标产生一定消极或负面影响的因素,其财务风险一般是指通过负债途径的融资而导致资产变化的风险。通常来讲,保险公司的资产包括资本金、保证金等合法资产。财务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客观风险,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

(一)财务风险管理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保证金、保费收入等,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财产保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财险、个人责任险、航班延误险以及随着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退运费险等等保险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提高,因此投保主体也由之前大部门为企业投保扩展到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亦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二,集中管理金融资产。目前,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都对资金收付、保费收入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实时划到总部,由总部对金融及实物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投资,同时收入与支出为两条线分开管理。据笔者了解,投资性资产在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负债及支付金额不确定。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的公司,其保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短期负债资金;同时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即保险公司未来是否需要支付赔款以及赔款金额的多少有赖于偶然保险事故的发生。因此,负债及支付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给财产保险公司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总资产中占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其负债和营运成本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资金风险状况,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其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偿付能力的高低与保险公司能否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密切相关。通常来讲,偿付能力包括发生事故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下进行赔偿的能力。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各项负债、保险费率等;此外,如何将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保险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欲在保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若保险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急功近利”追求高增长速度,追求高市场份额,则可能忽视经营风险,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未能形成资本增长的有效机制,这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其二,负债管理失衡风险。保险行业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费收入,因此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务均为一年期,因此负债期较短,对保险公司的资产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随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导致其经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债管理失衡的风险。其三,不重视财务管理系统。保险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保险企业的活力迸发,各大保险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拓展渠道、客户和业务,大部分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店面直销、销售等模式,向新型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模式转变,销售系统日益强大。由于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前端的业务销售,重视销售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使得财务对风险控制的功能不断弱化。其四,信息的不准确性加剧管理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信息的不准确性具体指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进行违规承保;二是放宽承保条件进行虚假投保;三是为吸引投保人而打折销售保险;四是违规理赔、肆意扩大保险范围;五是办理虚假保险业务。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早一步发现并控制风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确定具体的赔偿能力指标、资产营运指标等,规范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性、偿付能力等指标体系。其次,加强对现金资产的实时监控,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提前做好现金流量预算,以保障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赔付,同时还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值得注意的是,要实时计算收支差额,为现金资产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三,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后,还应实时追踪和监控保险公司的风险信号,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和可行性报告。

(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保险公司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内部管控机制,既要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管控环境,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又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与此同时,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也是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评估手段、评估方法等来分散或规避风险,使得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公司在进行决策前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案,综合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分析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对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详细记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负责财务预算工作,制定财务预算政策和具体的执行计划及方案。各级领导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并下达公司的整体财务计划,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开展各项工作。此外,保险公司还应重视风险文化建设,在全行业、各大公司积极倡导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使得风险控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者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员工要积极学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文化作为财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

上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集中管理的程度,建立相应的财务授权体系,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使用状况。上级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主要表现在约束筹资、投资行为等,因此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要明确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责、运营方式,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实行动态管控,以提高上级保险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它不仅涉及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还涉及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因而,要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有效防范风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用,促进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孙妍歆.浅析如何有效加强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6(24):76-76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分析;防范控制

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如果经营管理不慎,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问题,特别是企业在融资、投资、资金收支、利润管理等方面,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问题控制管理不力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是导致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在,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确保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及成因分析

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方式不合理、财务结构控制不当、资本资产管理不科学或者是投资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收益下降或者是失去偿债能力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市场波动、企业管理调整、产业发展替代等,都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企业只有通过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规避风险或者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规律。

2.财务风险具有损益性。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损益性,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阶段,收益大对应着风险也就越大,风险小也表示收益少,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项目投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损益性,确保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

3.财务风险具有突发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这决定了财务风险问题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

4.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造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这也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

系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容易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行业政策、银行利率、外汇汇率等影响,这些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融资规模、渠道、方式、成本以及时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也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诸如在财务管理中,企业对于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善,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存货加压过多、资产债务率过高等等,特别是影响到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各方面因素,都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只有及早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才能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控制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财务识别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清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财务亏损与现金流短缺。财务亏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偿债能力的下降与盈利的恶化上,在财务识别的指标上主要是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指标以及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净利率等指标的评价分析,进行财务亏损状况的识别。在现金流的短缺上,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现金流入低于现金流出,企业内部资产流动性减弱,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等,就会造成潜在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方面,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各种表现也可能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迹象。在生产经营环节,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为:产品或者服务与市场脱节,企业的销量下降;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运转资金;业务急剧扩张,短时间内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销售额激增,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业务与财务结构不匹配问题,存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在财务风险分析阶段,应该综合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准确的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1)财务风险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法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外各种因素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非财务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简单以及方便实施的特点。在定性分析的具体运用上,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分析法、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及管理评分法等几种方法。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各种财务指标实际情况来分析财务风险,特别是现金流等,表征企业的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有剖面分析法、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判定模型、Logistic方法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神经网络方法、逻辑回归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单因素分析法主要有财务比率法、“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判别分析法、企业股市跟踪法等分析方法。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1.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规模、组织结构、行业领域等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各类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以及评估控制,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各种财务风险隐患问题,应该及时制定各类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特别是在企业开展筹资等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债务偿还期限等,综合考虑损益性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金额,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负债规模。在具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进行银行借贷时重点控制好借贷规模、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在发行债券时,关键是确保到期偿付的本金和利息,发行股票融资时,则应该重点关注市场风险、发行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3.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是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治理策略。完善内部控制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治理结构中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重点;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财务风险偏好、财务风险管理职责、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和财务控制的准则等;合理的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高财务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财务风险监控,确保财务信息可靠可信以及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此外,应重点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免由于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中必须完善信用销售管理,并重点加强购销合同管理力度,以有效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避免呆账、坏账等造成企业的损失。

4.综合运用多种财务风险控制技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较为常用的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多元化风险控制法、财务风险转移法、财务风险预防法、财务风险回避法、财务风险降低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多元化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实现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多元化、丰富长期和股权、共同投资项目,在业务结算方面,用好各项货币政策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主要有保险转移、工程分包、联营投资、闲置资产出租、防范坏账等非保险转移措施;财务风险预防主要是通过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设立财务风险准备金、签订保护性契约、期权方式交易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回避就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中,综合评估损益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阶段必须防范控制的问题,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全面认识到财务风险识别防范的重要性,重点依靠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内部控制等制度机制,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1,(06):218.

第5篇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现金流为核心,增强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的总称。这里,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现金流量管理是围绕企业经济活动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计划、执行、控制、报告、分析、评价。充足的现金流对企业很重要,它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金流始终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就像人体里的血液一样,现金流可谓企业的生命之流。任何环节的现金流中断,就会导致企业无法运转、停滞不前,甚至负债累累、破产倒闭。因此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金融危机下,所有企业面临同样的经济环境,结果却不同,有的企业破产倒闭,有的企业安然无恙,其根本区别就是现金流是否充足。在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企业就能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和扩张,从而化“危”为“机”。但企业必须有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更要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时刻注意现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转率,避免资金链断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均应强化现金意识,在工作中时刻考虑到每项业务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系统、定期编制现金预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控现金流量风险。同时,建立对现金流量实施动态监控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企业内部、外部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

从来源上看,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控制度、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进行。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隐藏着很大的财务风险,一个数百亿规模的集团母子公司,财务危机的出现可以使其顷刻破产。外国大型跨国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收益率就越高,一般在15%左右,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低,但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恰恰相反,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收益率反而越低,财务危机反而越大。因此,要采取措施完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我过很多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也隐藏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国内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合理,基本上没有摆脱“人治”状态。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研究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极其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进而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及财务损失的程度。目前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就是最直接的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主要财务指标下滑、现金短缺、企业运转不力。因此,要采取转移市场、增加收入、增加现金存量、减少应收账款、避免坏账等措施。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隐藏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设置和观察预警指标,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控、预测和警示。从宏观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由货币危机引起的,并且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从微观上看,企业危机形成的基础是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销量和利润下降、应收账款、“三角债”、坏账增多、企业过度负债、财务结构不稳定、资金链断裂,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能力的危机。所以,企业风险最终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在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迫切需要,对企业财务进行监测、预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警示企业及时分析财务恶化的原因,及时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的隐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化解财务风险。财务危机预警包括财务危机信号预警和动态预警。财务危机发生前,危机信号其实很多,如应收账款增多、现金入不敷出、存货积压严重、销售量非正常下跌、负债过度、贷款太多等。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后,企业可以对危机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上述危机信号,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演化。应对财务风险,企业可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等策略。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时,应该注意: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财务风险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只有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控;要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预测,使其适应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要加强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的预测。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是辩证统一的,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的诱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显化;此外,还要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等。

第6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供电公司,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地位逐步消除,县级供电公司长期受政府和行业垄断保护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形式,其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目前县级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就县级供电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当今世界上因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甚至是特大公司也不为少见,如2002年世界500强的安然就是一例。因此,忽视财务风险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很多县级公司管理粗放,现代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有的单位对站所一级的财务管理延伸不够,基层单位自过大,坐支挪用电费资金、擅自对外借款或担保、恶性透支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2.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队(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3.县级供电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县级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2.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信息框架;(2)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7)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

目前企业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上述步骤的程序执行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的过程,应是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式的执行程序表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特征,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3.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正处于新旧理财理念转变的过渡期,企业理财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机制,有效防范化解财务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财务预警分析的理论内涵

财务预警分析机制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来防范企业财务恶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管理手段。作为企业财务诊断的一种工具,企业财务预警的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财务危机而引发的风险。当今流行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多元线性函数公式系统。其判别函数是: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

+0.999X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股份市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第二种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走势来预测企业财务形势。主要比率有: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有人将第一种方式称为多变模式,第二种方式称为单变模式。第二种方法更适应现阶段对企业监管的实际,而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强。

二、财务预警分析是防范企业风险的现实需求

(一)预警分析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需求

从理论上看,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理论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的财务预警分析尚未引起所有企业的重视,一旦企业经营处于非常状况,财务表现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同时在体系框架上将财务预警组织、信息、分析、管理子系统并列,不能充分反应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的三个过程。因此,从理论上看,建立预警分析机制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需求。从实践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多,规模在逐年扩大,结构在不断优化,运作在不断规范。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就有可能陷入由财务危机而导致的企业风险旋涡中。

(二)企业财务风险大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三、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从中外企业发展成败的经验看,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导致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的外部环境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结构和经营者的内部原因。外部风险影响到所有被作为一个资本价值载体的价值形态,如实物资产、货币资产、债权资产直至作为总资产代表的企业本身,它们都是风险理财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财务风险。内部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企业的决策不当所引起的,比如企业筹资规模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和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同时企业的投资缺乏可行性,主观臆断严重,导致企业筹资成本高的同时,浪费了大量资金,更加剧了企业的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混乱,更是企业的一大威胁。这些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诸多因素形成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导致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而做好企业财务预警分析,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财务预警分析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建立短期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在评价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采用经改进的标杆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两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先进水平),一个是不允许值(下限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标杆系数,可以定量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库存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就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库

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六)加强对企业财务经营资料的分析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七)提升解读财务信息能力

要了解以下财务信息的区别:一是掌握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的区别,(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信息,而收入、费用、利润和现金流量则是动态信息。)二是了解企业长、短期负债的性质结构和偿还能力,以及应收账款的“账龄”等。三是熟悉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及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的区别,利用财务信息,科学地进行各项融资、投资及利润分配决策,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八)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在财务风险性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高防范风险的规避、布控、承受、转移和对抗能力,利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施加有效预控。

【参考文献】

[1] 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8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日常会计核算问题 涉税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主要财务风险之一,目前绝大数企业将税务风险的产生归结到财务人员账务处理水平较低,外部关系处理不好等,而没有意识到其根源是企业管理中自身问题所致。本文从自身实际出发,揭示与分析涉税风险的表现、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根源及规避措施。

一、企业主要涉税风险分析

(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税风险

1、企业固有管理模式造成经营环节中税法意识缺失所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经营活动中均有固有的管理模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特别是民企强调快速扩张,往往为盈利而忽视法律风险,管理上只注重销售环节,财务人员很难跨部门实现全面管理,同时在经营管理中财务部门常常出具保守意见,往往不受到领导的采纳和重视,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税收风险增大。

2、企业税收政策不正确套用所导致税务风险

部分财务人员对税收理解不到位,不能充分运用这些优惠政策,只是生硬机械的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去套用,甚至是在账上报表上作假,以达到少交、不交税的目的。且企业往往都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才对业务进行税收政策套用,而不是事前以税收政策为导向去设定企业行为,以致造成财务人员在既定的事实前,为粉饰报表,只能试图更改数据,造成财务数据失真,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会计日常核算中的主要涉税风险

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欠缺,易在财务核算中忽视税法出现如下问题:

(1)往来业务所涉及到的税法问题。借款问题,表现为股东抽逃资金,股东及家属、员工借款长期未还造成借款长期挂账,收入不及时确认而放在往来账中等。抽逃资金会导致工商年检部门认定为出资不实,借款长期未还涉及股东、员工个税问题,收入不及时确认涉及隐瞒收入偷税问题。这些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也是工商税务部门每年检查的重点。

关联方之间借款无利息所涉及到的税法问题,表现形式为母—子、子—子、孙—子公司间,借款无息,关联方之间收费过低。近年来税务稽查对企业间借款不支付利息问题加大了查出力度,几乎达到每户必查借款的地步,近期因此补税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

向个人借款无税问题,表现形式为无借款合同、借款不是用于企业经营、利息过高。这导致企业有非法集资嫌疑。我国法律规定,若借款利率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则不受法律保护,且由于利息可以抵减税前利润,因此过高的利息支付使企业亦有逃税的可能性。

(2)发票所涉及到的税法问题。表现形式为发票全称不全,内容不合理,大量办公用品、交际应酬、会议费等花销支出与企业性质不符等。这会导致财务数据失真,使企业涉及商业贿赂,且大量不实费用支出会使企业面临逃税风险。

(3)发放工资及补贴涉及个税问题,表现形式为虚列人数、以其他票据代替工资、工资与劳务费支付混淆、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等。这会导致劳动用工纠纷,企业股东和高管涉及个税风险。

二、民营企业涉税风险产生的根源

(1)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大部分为家庭式企业,采用独断的个人决策,常常为取得利益而忽视风险,法律观念淡薄,企业战略决策易失误,投资风险较高。

(2)民营企业资金不到位,在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无法有力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统筹和控制随意,营运资金时而不足、时而过剩,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经济合同业务中,往往与税务机关的许多纳税争议均源于经济合同中涉税条款不明确,对税收政策不理解。如果经济合同中没有针对性的约定条款,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错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

(3)民营企业股东私人消费与企业账目混同,公私不分。由于当前民营企业往往将企业活动与股东个人经济行为混为一谈,对一些费用情况较难划分是“个人消费”还是“公务消费”,所以在税务人员在对这类企业进行所得税检查时,就带来涉税风险。

(4)民营企业会计制度、内控制度均不健全,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令人怀疑,存在无票收入、白条抵账、开具虚假发票等问题。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对会计职责的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而这些职位之间是不相容的,这就增加了财务风险。或即使会计职责分工明确,也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核算程序,无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

(5)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存在着迟缓纳税和偷税问题,这也是导致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6)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属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雇员,这就使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无法自主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规避企业财务核算涉税风险的探讨

涉税风险产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专业技术水平有限,政策运用能力不高,会计处理不当,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民企法制观念淡薄,受经济业务中的利益驱使而进行财务舞弊,为避免财务信息、会计资料失真,有效规避涉税风险,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

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与学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对典型的涉税案件,财务人员和管理者都要认真学习,管理者要在经济业务中正确的运用法律自我保护,除关注双方经济合同的权利、义务及法律风险,还要关注涉税条款等。

财务人员要及时、系统地掌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并善于和领导沟通,对经济业务要有提前的预判性,用财务去事前引导企业管理,而不是事后简单去讨论如何做账。财务人员要有自我检查、自我纠错、自我补救、防范风险扩大的能力,并应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规模以及同行业企业的同期财务数据,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消除企业以前财务数据的失真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报销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完整的会计账簿,不得设账外账。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都在会计监督之下进行。

企业在部门及机构设置上应该设置独立于财务之外的税收风险部门,监控和检查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风险评价、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各部门间进行沟通且建立报告机制。

国家应重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可以逐步改变企业会计人员的单一雇佣的窘况,可以通过地区财税部门扩大编制,将区域内会计人员统一成立组织管理,企业将所在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工资上交到地区财税部门,国家同时按编制在给予企业会计人员部分补助,统一发放工资,区域企业财务人员成立会计组织,对组织内的会计人员的奖惩、工作变动有权和企业人事部门协调并做出最终决定权。这可以使会计人员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不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可以自主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

四、结束语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财务管控制度的薄弱性是造成其财务数据失真、税收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民营企业应在会计日常核算中,按税法要求加强财务核算控制及会计核算监督,提高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以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参考文献:

[1]曹俊华.企业涉税风险的规避[J].商业经济,2012(3):106—108

[2]陈燕辉.企业涉税风险分析[J].税收与税务,2007.(8):29—30

第9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新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应对现代经济激烈的竞争,有效的规避管理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控制财务风险任务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着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医院的经营决策者与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防微杜渐,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系统防预能力,达到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的最终目标。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实则是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非控制因素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继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工作客观的实际结果偏离主观预想及原定目标的差距越大,医院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正常的资金运动,同时也会损害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医院陷入信任危机。医院财务风险虽然表现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但探讨如何控制医院财务风险已逐渐成为提高经济、服务效益的关键内容。由于财务风险不确定性与多变的特点,使得加强财务监控、完善风险监测系统变得势在必行[1]。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医院财务管理不能完全的企业化和市场化,多数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委托的管理关系定位十模糊,导致资产的实际使用者与管理者角色互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体现在是医院的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追求降低筹资成本,利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重组,增加了债务资本比重,导致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过强,存在偿债风险危机加大。而由于医院建设规模及配套设施的迅速扩张,很多医院资产负债率存在普遍过高的现象,如果经营波动性出现,或是货币政策变化,必然将导致建设周期加长的债务风险[2]。

3.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敏锐的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了解,将导致财务风险滋生蔓延。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需寻找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决策。然而,现行的医院财务人员仍习惯于旧体制下的管理思维,对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尚有欠缺,专业素养可谓整体不高,存在经验决策导致主观决策的现象、制度与规范脱节的问题。且医院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在我国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医院少之又少。

4.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公立医院具有企业经营主体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双重身份,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往往出现拍脑袋决策、经验决策等不科学的行为出现。如项目开发引进或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出现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弊端,没有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无法控制对未来现金流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1.调整管理体制。尽管医院的体制问题遗留比较严重,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较难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财务风险调控体系和自身发展战略定位,综合判断市场的环境变化,出台有前瞻性的财务策略,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医院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加强医院管理的免疫能力。

2.优化资本结构。在医院财务活动中,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解决融资问题,重视负债增加形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明确权益与负债所占分配比例,确保财务风险的最小化和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资本的机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利用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充分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推动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3]。

3.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取决于医院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财务风险有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必须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全过程贯穿风险控制的基本主线。因此,全面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全院各项具体的财务行为与规划执行情况,能够及时的反馈医院财务风险并做出处理[4]。通过提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监督效能,才能在利益分配面前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医院决策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时、在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和拍板时,都可以先征求意见,通过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以此衡量全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经济决策模型、引入核心参考指标,根据客观综合的标准进行科学决策,避免因个人主观臆断造成的风险,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规范程序,从而提高执行的效率。

四、结语

医院财务风险成因错综复杂,条件不同其表现形式与程度也各有差异。新经济下的医院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决策失误、管理漏洞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财务风险[5]。财务人员在其管理活动中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控机制、防控体系,化解财务风险危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指引决策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竞.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成因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01):187.

[2]梁应涛,崔光平.刍议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3,18(02):169.

[3]龚晓.新时期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m2012,21(0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