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时间:2023-10-11 10:17:28

导语:在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第1篇

摘 要 企业办公室秘书是一个文职类的工作岗位,主要负责协调企业内外关系、调解企业上下关系、平衡企业左右关系等工作,需要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书面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本文以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具备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头,提出改善和提升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办公室秘书 综合素质

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的范围很大,要求秘书的身体素质健康硬朗,要求秘书的知识范围广阔无边,要求秘书的写作功底深厚,等等。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职工的一员,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一言一行都与企业密切相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煤炭企业也面临着煤炭器械、煤炭管理、煤炭人才建设、煤炭技术等方面的革故鼎新,煤炭企业要有所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包含产品、制度、核心三个层面,其中核心层面重点突出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承担着企业的宣传工作,是最直接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因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具备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体现

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长久以来,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困守在计划经济体系当中,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上的僵化,企业发展的脚步自然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市场经济的蔓延,煤炭企业的发展迎来经济政策上的新春天。然而,在现实,许多煤炭企业不重视人才上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低下,无法全面地处理企业的各种关系,严重影响企业整体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竞争力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归根结底是内在的竞争力,即是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建设的原动力,是企业竞争的有利屏障。职工队伍是煤炭企业的最基层的单位,是企业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实际上是加强加深企业立足的根本。因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巩固企业立足的根本,更是企业对外竞争的将有力的保障。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二、改善和提升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方法和策略

(一)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理论根据。煤炭企业,在我国主要是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存在,但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企业并无不同。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文化长廊,促进职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职工了解国内外政治、文化、科技;可以通过建立心灵驿站,消除职工心理的负担和压力;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熏陶职工的个人素养;可以通过专家指导,增强职工的技能技巧或者帮助职工学习新的技术;可以通过生活调查,针对性得地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等等。这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职工了解政治发展方向,帮助职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二)通过强化职业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培训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直接手段。通过职业培训,让办公室秘书更加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培训规划,根据企业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的情况,既要有人才培养机制,也要有基层技工培养计划。而后,将职业培训规划落实到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技能技巧培训班、政策导向培训班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能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办公室秘书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才能为企业树立光辉的企业形象,才能为企业竞争增加有利的恿Α

(三)通过引导自我学习,加强煤炭专业知识和办事效率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煤炭企业不能封闭职工的见闻,应该为职工创建良好的自我学习的环境,例如优雅的咖啡屋,高级的多媒体教室、健全的图书室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成立,能够很好地帮助办公室秘书储存专业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明确企业管理理念,处理好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员,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的方式就是提升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的方式。通过职业培训、自我学习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能够帮助办公室秘书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办事效率,进而加强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J].山东社会科技,2015.12(05).

[2] 陈龙.论如何提升煤炭企业职工综合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101).

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研究策略

一、浅谈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健康与运动、学习能力、道德修养、合作与交流、表现和审美以及个人素养这六个指标,我国在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时严格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要求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一)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意义重大,素质教育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和核心,不再过于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量和评价,而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而又公正的考核,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积极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表现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落实素质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相比之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积极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动态以及个人的成长需求,老师以及学校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设置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保障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每个学生能够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这种评价机制还能够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以及途径,老师也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励法及小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一点对于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

(一)评价主体太单一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科学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教学情况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落实,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本文的实践调查以及资料收集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往往由老师一个人完成所有的评价工作,这一点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还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评价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无法真正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较低,许多学校以及老师始终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

(二)过于注重绝对性评价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老师往往过于注重绝对性的评价,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导致实际的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学生的个体特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构建以及教育背景都有所区别,因此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差异较大,不管是最终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如果仅仅以一套绝对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那么就与现有的素质教育核心和初衷相违背。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许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内涵,同时过于注重评价的统一性,忽略了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除此之外,在实际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许多老师以学习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种绝对性的评价也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无法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及素质教育。

(三)教师认识不足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该环节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完善以及构建,帮助我国的教育部门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落实情况,以此来检验学校的管理方法。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老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大部分的思想品质评价工作以教师写评语的方式为主,这一点既无法反映学生的个体特征,同时也难以对学生的个人表现的优劣进行判断和比较。

(四)评价体制缺乏实践性

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本文所搜集的资料以及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在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时我国许多学校尽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但是现有的评价体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校过于注重评价机制的设置,忽略了评价机制以及其他辅助条例的完善,难以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也无法突破素质教育改革中的瓶颈,许多学校的素质评价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最终的评价结果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大量的评价资源被浪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三、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存在单一化的现象,最终导致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突破这一不足,我国学校必须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需要注重老师的课业评价之外,还需要为社会、学生个人以及学校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和渠道,将老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需要提高评价对象自我评价的比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最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二)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所选择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老师必须要保障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差异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一点可以有效地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为该工作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指导。差异化评价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的方向,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老师对学生的具体素质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对整个社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将差异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学校以及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体系的安全性以及层次性。其次,还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参照其他的评价模型,注重对学生进步程度的评价。除此之外,差异性评价能够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差异比较,真正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时空全程化

在落实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价值。老师是评价工作的践行者以及推动者,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往往只在学期末进行素质评价,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我国首先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素质评价理念,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期中、期末以及平常的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最终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

四、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老师以及学校除了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综合素质评价策略,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注重不同策略的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贤纯.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构建[M].中学教学参考,2013.

[2]张志勇.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策略研究[J].科学论坛,2009,(24):106.

[3]黄燕云.新课程改革之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09.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培养;继续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部明确规定,辅导员拥有思政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导师,又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相关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成长紧密相关,这就客观上要求提升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这一制度设计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抗日军政大学设置的政治指导员。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政治辅导员最先在清华大学设立。应当说,辅导员制度经过了近60多年的发展,从政策、体系和措施上都日趋完备。尤其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出台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了一个清晰的描述,结合我们对文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辅导员描述为,她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从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功能上来说,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与继续教育的关系

从对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来看,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的形成,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继续教育是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内涵

在对现有的政策和文件进行解读后,我们发现,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第一,要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就是说,辅导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品质。政治思想素质是辅导员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众所周知,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负责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上的导航者和领路人。

第二,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素质。辅导员除了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外,还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素质。这不仅包括个人道德、品行,也包括职业道德。在个人道德方面,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豁达宽厚、正直坦诚、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在个人品行方面,应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务实、说到做到;严禁大话、空话、假话。在职业道德方面,要具有崇高的职业信念,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并尊重学生。

第三,要有扎实的相关业务素质。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着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他们必须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才能对待工作游刃有余。从辅导员的工作素质来看,他们至少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规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组织力、缜密的思维力和心理疏导的能力。第四,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辅导员面对的是具有青春、活力和智慧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是最复杂的。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心理问题时,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进取的精神等。第五,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好的工作理念,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支撑,也不会变成良好的工作成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为工作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教育形态,它不是从来就有的。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使得那种一次性学校教育就可以受用终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于是,继续教育应运而生。一般来说,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后面向已参加工作或者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具有对相关专业人员提升知识、拓展能力的一种高层次教育活动。据此认为,辅导员继续教育是面向辅导员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旨在根据工作需要和要求进行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教育的总称。这种教育是在职后工作进行的,采取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与继续教育的关联

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继续教育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继续教育是提升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也表现在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后,为继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继续教育是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访谈中,不少辅导员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甚至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性不大。尽管很多高校在招聘时提出辅导员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但实际情况是,不少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上摸着石头过河,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是缺乏的,在经验方面更是缺乏。从辅导员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来看,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针对性,发挥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入脑、入耳和入心,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然而,辅导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需要他们在入职后进行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和学习,继续教育所提供的夜大、函授、网络授课等形式为辅导员丰富综合素质、提升相关学科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辅导员要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和平台,为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接受继续教育。

因此,可以说,继续教育是提升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继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比以往更复杂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实的状况是,继续教育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一是现在不少高校还缺乏继续教育的机构,更缺乏这方面的科学规划,使得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失去了很好的一个平台;二是高校辅导员的学历结构、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博士、硕士,还有本科,更有一些专业的军人、退休的国企政工干部等,因此,具有分层次、多形式、分类别的针对性的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三是在继续教育的发展动力来看,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安排的居多,而来自于高校自身的能动的系统的内在要求较少。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为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继续教育之间的结合提供很好的背景,同时,也为二者提供了一些挑战。

三、构筑继续教育多种途径,提升独立学院辅导员综合素质

面对继续教育对于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存在的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构筑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一)让独立学院辅导员继续教育有“法”必依

在这里,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法”是指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的法规、条例、规定和有关文件。200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该规定对辅导员继续教育有明确的描述,即“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2006年,教育部颁布《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将辅导员队伍建设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说,各项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相继出台,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辅导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法规。同时,《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也对辅导员继续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例如,《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应当说,这些都为辅导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有法必依,真正在实践中贯彻辅导员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将辅导员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二)构筑独立学院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

辅导员继续教育是促进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构筑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社会要为辅导员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着力构建起国家、省(市)、高校、院(系)四级继续教育网络,细化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体制和机制。[2]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高级相互衔接的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培养一批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群体。其次,要在继续教育普遍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实施辅导员培养名师工程。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培训中心和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同时面向国外建立一套多渠道、多规格、多形式、有稳定协作关系的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一批辅导员名师培养基地。

(三)注重独立学院辅导员继续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

辅导员继续教育的系统推行,在微观层次上,离不开继续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要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及专业发展,在这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帮助他们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在课程设计原则方面,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方针,针对辅导员的培养目标和工作特点,以培养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为先导,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落脚点,积极构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辅导员个性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考虑设计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这三个方面。[3]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主要设置与理论有关的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方面,主要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在跨学科选修课程方面,可以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科课程,以扩大辅导员的知识面。

(四)构建独立学院辅导员继续教育多种模式

应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多张模式,满足辅导员的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培训阶段上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在培训内容上分为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在培训形式采取在职攻读和在岗自修两种形式。不断开拓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多种模式。在培训阶段上,将辅导员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职前培训主要向辅导员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辅导员的相关职责,国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省市学校有关的学生管理规定,让辅导员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方法;职后培训主要是面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和探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培训内容上,辅导员常规培训就是将辅导员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涯辅导方面的内容进行常规培训,将在岗辅导员特定方向、特定领域的专题培训,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辅导员成为解决学生某一方面问题的行家里手。在职工在培训形式上,辅导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这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深受辅导员的欢迎,因为他们进校不离岗,而且培训系统而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同时,也有辅导员在满足已有的学历层次,可以采取在岗自修,主要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冯剑桥.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需要的基本素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66-67.

[2]冯剑桥.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与综合素质提高[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5.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经管类专业 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21世纪科学技术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经管类学生是文科专业的一大类学生代表,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理、工、农等自然学科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想发挥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正是“德、智、体、美、劳”的简要概括,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精髓,是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是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发展的根本,是伴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身体素质是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失去了“革命的本钱”;心理素质是考验是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的必备良好的基础,若心理素质不过硬,便减轻了立足于当今社会的砝码。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综观大学校园发生的各类事件,都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发人深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差。优良的传统中国文化被摒弃,不能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文化背景下成长和成材;社会不良作风和习气也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并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带给思想的冲击波愈演愈烈;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大学生视为精神的枷锁,流于形式。这些思想的冲击使大学生不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高尚,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偏颇,更不用谈及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

(二)心理素质差。当今大学生承受外来压力的影响,承受力越来越弱。不敢勇于面对现实,不能主动去承受压力,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正,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更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考验等。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的大学生群体,不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碍,结果导致心理抑郁,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错误,结果不可思议,触目惊心。

(三)文化素质差。大学生盲目以“专业为本”,忽略了复合知识对于文化知识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忙于重视知识积累,忽略人文修养提高和综合素质全面改进;盲从“个性发展”,遗弃传统而不重视平均发展,造成个性突出,难以被众人所钦赖。

(四)身体素质普遍差。目前,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而休学、退学、住院长期治疗的屡见不鲜。选修课程的增加也为一些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高负荷运动的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这也使一些懒于锻炼的学生有了可趁之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五)能力素质较弱。这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性差和社会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有更突出的表现。社会适应力表现为人际关系把握失分寸,适应新环境不知所措等。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孩子读大学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所以“读好书、勤读书、只读书”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养成了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偏激理论。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一直在寒窗苦读阶段的思维定势模式,形成了只要学习好,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进入80年代,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也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在原来教育观念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只读书现象”越发严重,这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交际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等等症状。

(二)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以及高中过早的文理分科,从而较早地使素质教育产生了发展的障碍,加之大学后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本来先天知识结构不足的学生们更削弱了对除专业知识外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导致综合素质上欠缺。加之从以往“填鸭式”学习转变到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转型期,的确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在教学体系、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上都要下大力度,寻找一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路。

(三)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于新形势的把握对学校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难题。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合乎社会的品位,也是伴随着不同时期、不同观念对学校层面和学生层次的考验,科研性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务实性人才还是灵活性人才,对于不同时期,社会的满足属性也有着不同的区别,因而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也有了新的内容,从而导致学校培养怎么样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问题重重地打了个问号?所谓综合,也就和社会需求需要重新整合而不断变化了。

四、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道德素质教育,是确立学生素质提高前提。

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正所谓“会做事,先做人”,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乃至每个社会人必备的一个根本素质,通过后天的道德教育而影响和改造着先天道德素质,因而道德素质的提高更为后天的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道德素质教育,学校都定位于道德品德课程和政治科目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的人格健全、思想积极、道德过硬、品质优良等。在这个层面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美德;有着诚实守信的公德,中国传统的思想基础等。

有了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带动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学校教师要教授学生的基本政治理论课程,用前人总结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现实头脑,承担起历史使命;通过古书、古籍、古语来验证和体会人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启迪作用。这个过程是自我认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另外在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的同时,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培养人道德素质的作用。

有了理论的指导,辅助于实践,这样才能在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社会实践伴随着理论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比如进入社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去感受道德氛围;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政治修养提升活动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真理,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这些道德教育课程有更为可信的认知。坚定老师在学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方向、道德情怀等,使学生更为积极地采取实践活动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来满足社会需求,来提高综合素质这一体系的灵魂所在。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潜藏危机的防患意识,增加心理帮扶工作力度。

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这五大重点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指针,在与过去简单的社会环境相比,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社会环境压力的充斥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为专业特点更要求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为他们面对各种提高素质的途径上增加了负担。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课程首选为必修课,从而不会导致学生们无处求医、羞于求医,如果把这个课程推广普及到每个人,心理问题便不致于成为另类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也是随着心理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完善的,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组织各种生动的心理选修课程、各种心理帮扶工作、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们对心理情况本着科学的态度接受和认识,并去理解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巩固文化素质培养模式地位,创造浓厚的人文及能力发展环境。

1.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更好的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爱专业的思想、切合实际地增加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的机会。教师改善教授课程的方式,能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转换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理论转化到实践内化过程,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去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专业知识学习。

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就来自于个人兴趣取向方面的知识,这些学习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用文化素养很深厚的书来激发文学体会,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来博览群书来提高对各方面知识的摄取。但兴趣所向会导致“缺什么、补什么”教育初衷的大大减弱,学校的教育给一般学生培养这方面知识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来选取,但这样会导致越不感兴趣、越抵触的方面的知识了解越少,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文盲”,结果导致面向社会需要这部分知识时而不知所措。学校要建议学生在培养自己兴趣所在的同时,缺什么补什么,要逆其思维而行之。

3.能力当先,势在必行,多样化手段提升大学生能力潜智。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分类号】G712.0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这就决定高职院校的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下,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提高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1 综合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人在以先天为基础,在后天教育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所具备的素质。能力是素质的实践表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主要有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创业素质,基本素质中又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1]。

1.1 基本素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具备科学的认知理念和方法,具有实事求是和积极实践的工作态度。有满足个人发展以及实际生活需要的目标,能够正确的看待现实,适应外界环境,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及团队精神和意识。

1.2 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富有责任感和诚信的品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素质。

1.3 创业素质

学生具备从事某一领域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

2 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强化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并由一定的创新意识。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只能应付工作,那就只能是职业工具。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将高职教育当成职业教育[2]。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管理中,不仅要为学生设置专业课,还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在工作能够积极向上,乐观,这些都是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素质。

3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3.1 将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规划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片面的现象,主要是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是具备专业素质,能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办学中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和方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计划和决策依据。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以及措施需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层层落实,转变办学理念,科学的进行高职人才培养。

3.2 设置科学的高职课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在是综合素质的框架下进行专业教育,但是也有部分高校错把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当做了人才培养的全部,出现了以偏概全的现象,这种理念下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成为全才。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各项工作中开展,首先是要从课堂教育着手,充分发挥专业课的功能,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思想、身心、人际交往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建设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综合素质课程,在这种理念下,开设《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3],使学生的人才观以及学习观发生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3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课堂教育是主要的途径,但并不是全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校园读书节、评选学习标兵,师生读书心得的交流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大力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平等互助的礼仪文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情怀,让学生为奉献为主,乐于助人。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文学创作、数学建模、发明创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4 开展实践学习,促进职业素质提升

实践学习就是以强化职业素质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实践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和内容,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基本能力训练,加强各系别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优先扶持建设新理念下的实训基地和训练项目,凸显其特色,更好的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同时注重实验实训基地的教学安排,加强各系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加强与周边高职院校的合作。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开放性,有计划的为学生进行全天开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明确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与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院校外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共同参与社区环境优化。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将知识、技术以及爱心送到贫困地区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生动的学习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学校派出专业知识技能强,对学生身心以及生活能够照顾的教师陪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专业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实现全面的提升。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是与社会以及时展相适应的,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要将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并全面落实和开展,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学校以及社会实践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玉国.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79-82.

第6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0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某一领域专业技能并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而在个人的综合素质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和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赛项方式及特点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是全国性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赛,以四人为团体,主要考察选手关键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选手职业素养。大赛能够锻炼学生创新、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热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通过团队形式竞赛,既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鼓励学生个人风采的展示,致力于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体现了最新的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技能大赛为载体的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

对学生而言,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帮助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锻炼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对教师而言,通过直接参与和指导大赛,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用人单位技能型人才需求及素质要求,有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可以形成良性的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

(一)对学生而言,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能锻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技能大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技能大赛不仅仅是考察一个人的素质,而是考察参赛团体的综合素质,可谓是一次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个体到集体、从教的过程到学的过程的全方位检阅。每个学生在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上各有所长,作为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的平台,还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其次,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参赛成功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专业技能,一是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某种意义上讲大赛既是锻炼技能的舞台,也是难得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机会,通过大赛学生除了提升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收获亦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通过大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意义深远。同时学生在大赛中良好的个人风采展现,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通过赛前大量的实际训练,高强度、严要求的比赛程序可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有利于形成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

(二)对教师而言,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能够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能够重新审视电商领域知识,加强专业技能提升,精准定位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很好地促进“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此外,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激发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内容的实践平台。

三、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电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实现途径

技能大赛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其关键点就是将在技能大赛训练中所积累的经验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形成一套“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日常教学环节和技能大赛的评价和考核环节有效地结合,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分项目和模块组织教学,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设置成相对应的技能竞赛项目,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使技能竞赛与教学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中学,学中赛”的良好效果。

(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有效开展技能大赛的基础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首先,使领导认识到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制定完善缜密的竞赛措施和方案;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师带徒”竞赛体系。围绕这一体系,遴选参赛选手,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加强选手的日常训练,加强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大实训室的投入,加大对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

(二)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过程的结合是关键

围绕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开设一系列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比如,通过开设图像处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品拍摄技能,熟练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色彩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再比如,通过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通过组队完成一系列电子商务实训项目,既能锻炼应变能力、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等,还能增加对商业机会的敏感度。

(三)围绕技能大赛开设多种常规化比赛项目是保障

首先,技能大赛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能成为精英竞赛。加强竞赛机制建设,从机制上保障人人参赛、逐级竞赛。其次,结合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综合分析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精心设置一些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比赛项目。第三,丰富技能大赛过程中有关人文素质的考核方法,避免一刀切现象。总而言之,将技能大赛作为常规化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使技能大赛常态化、普及化。

第7篇

在注重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舞蹈教育肩负着育人作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还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向高素质人才发展。因此,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现。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璐 单位:宜宾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第8篇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身心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等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质、体能、精力等方面的能力。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使大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保持平稳正常的心态、开朗的心境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等。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

创新素质主要指人具有的创新意识、习惯和能力。要从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来加强医科生创新素质培养工作[5]。

信息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将其视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6]。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长久的注意力,能够从大量纷繁复杂的、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中不断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迅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从而能够在科研发明、技术创新、提高工效等方面勇于实践、多出成果,因此信息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7]。

本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计算方法:总分=思想道德素质分(占15%)、身心素质分(占10%)、科学文化素质分(占65%)、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分(占10%)之和。

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按照学年、学期分为不同的评价期间。分别将评价期间内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最高分折合为综合素质的15分、10分、65分、10分代入上式计算,其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得分分别以此最高分作为基数进行折算。当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分明显低于100分,可以进一步将其调整为100分,其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调整。

思想道德素质得分:

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分,由辅导员、任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考核小组,任课教师代表由教学行政部门确定,学生代表由各班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考核小组成员根据考核内容及学生的平时表现,给每位学生评定分数。按满分为100分进行考核;

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的学生加7分;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的学生加10分;被评为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的学生加15分;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者,受到校级表彰的学生加5分,受市级表彰的学生加10分,受省级以上表彰的学生加15分;

第9篇

关键词:班级活动;师范类本科生;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每年新增应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只有提升自我,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在学校中,班级这个“大家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认为,学生能够从班级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自由性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提升竞争力的两个方面

提升综合素质,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提升今后应聘时的竞争力。如何提升自我竞争力,笔者认为学会做人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培养本科生学会做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本科生和学校双方充分重视、相互配合。笔者认为,提升竞争力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内在涵养与外在组成。

1.内在涵养

“学海无涯”,学习就像生命一样是一辈子的,这是拓宽内在涵养最简单、最持久的方法。知天、知地、知人、知世,各种书籍都可以了解一些,这样才符合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懂得思考,一个人的行动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在行动之前需要明确思路,从多个方面思考,走出传统思维的死角,做到万事俱备;同时,也应该培养自我的法律意识,把握法律中有关规定,掌握我国法律主要精神内涵,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视野,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评判事物。

2.外在组成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承受更大的风雨。在当今社会中,矛盾冲突不断:物质享受的差距、价值观念的对立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学生的心`,相比于身体上的强健,心理上的健康更加重要,这也体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对事物采取一种批判性的认知,在了解某件事物时不能单一地看其好处或坏处,要能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在复杂的世界宠辱不惊,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笑对社会的挑战。

二、提升竞争力的具体方案

1.公开课形式

传统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放在教学方面,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被安排式的环境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陷入“学习没兴趣,没兴趣就不听讲,不听讲就不会做,不会做就过不了”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与其让学生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里挣扎,不如放开限制,让之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此,笔者特地开了一门每周一节的公开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主要是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使学生能更明白这些公式定理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这样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后的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良好,学生在这种知学合一的环境中,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2.晚会形式

笔者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观点,在特定的时间让自己班上的学生组织了一场晚会,全程由学生自编自导。到了演出的时候,虽然学生的表演并不专业,但依旧十分精彩,更让笔者动容的是学生在后台准备时能互帮互助。通过这一次简单的活动让全班学生互相认识了一遍,学生之间的关系迅速活络起来,这对一个团队来讲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各种职业也纷纷涌现,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独当一面,在这种环境下,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以真诚对待他人,才会收到与之对应的回报,一个团队才能建立,取其长处,改进不足,这个团队才能得到进步。

三、结论

本科生综合素质教育是本科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关键,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有恒心、有毅力。未来的就业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传统的本科生教育存在局限性,学生不能仅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应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