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7:35
导语:在文学的美学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网络文学 审美特征 价值调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92-02
作者简介:李舒格(1992―),女,河北保定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美学。
在数字阅读日常化的今天,网络文学已形成较大的阅读市场,正在创造新的文学美学,并对文学本身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网络文学 “出身”、业态等特殊性,其审美特征中暴露出的价值偏离已引起业界关注,若不能做相应调适,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及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一)网络文学发展迅猛
数字阅读从台式电脑到移动客户端,正在成为民众的阅读习惯。2013年全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2012年上升9.8%,网络文学活跃用户已达4.3亿人,注册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1] 从单纯售卖文字版权,到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网络文学已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大有高速发展之势。
(二)文学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
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是一种交织着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公益与功利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文学通常保持自身的审美风貌,但却无法超越现实而升入纯审美的境界,时常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呈现间接的社会属性。现实中“生活审美”和“文学审美”存在较大差异,“生活审美”对新时期文学审美主导范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使网络文学感染了浓厚的消费主义气息。显然,在这种所谓的个性化审美背后,隐藏着典型的物欲诉求和价值偏离,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标准可概括为:第一,作品观点是否符合法律、伦理道德规范,是否传播“正能量”;第二,“艺术源于生活”,作品内容是否真实;第三,作品思想是否深刻,深度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发展;第四,作品形式是否优美,包括思维逻辑的清晰严谨、语句的精彩流畅、声韵的节奏美等。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掩藏或渗透在审美意境中,并赋予审美意境以多重读解和诠释,能够带给人“悦耳悦目”的,进而达到“悦心悦意”乃至“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才是文学审美真正的价值诉求。
二、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呈现为真实、通俗、动态、趣味,同时也掩藏、交织着与文学审美标准不符的价值偏离。
(一)自由化的真实审美
网络文学在创作伊始并不带功利性,其匿名创作的形式不仅满足保护隐私的需要,也给予人们自由言说真实想法的平台。另外,受众在阅读中也可以发表真实的评价,读者真实的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者对作品不断完善、创新,提升了作品的真实美。
(二)平民化的通俗审美
网络文学作者多来自平民阶层,因非文学专业、社会阅历浅、写作经验少的局限,创作题材主要为社会百态、伦理情感等,使得网络文学真正成为大众文学,进而吸引更多读者,为全民阅读、全民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网络文学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常文字轻浮浅薄,缺乏历史厚重感,有学者认为“工具的变化会带来文体文风的变化,书写越容易,文字也会越来越‘水’”。[2] 真正能赢得读者青睐的、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则鲜见。
(三)互动化的动态审美
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交互跟帖、在线阅读与即时感受等动态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方式,作者在线解说,读者随时参与,甚至同作者一起创作,这种双向、交互式的审美特征实现了新的自由平等。
然而,这样的互动模式常是文学网站为了提高作品数量、网站流量、增加商业价值的一种手段,造成网络文学审美价值日益低下,可谓是“快时代”与“浅文化”的写照。
(四)娱乐化的趣味审美
网络文学往往追求的是瞬间愉悦、,大众娱乐性是其迅速繁荣的原因之一。网络用娱乐化的情节和语言宣泄社会竞争压力、自嘲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网络文学的趣味审美。然而,在当今 “娱乐至死”的时代,过度娱乐则会过犹不及,一味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颠倒是非,甚至恶搞经典、篡改成语诗词等做法在网络文学中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更会给青少年成长和其价值观形成带来“负能量”。
三、网络文学的价值调适
网络文学似一株幼树,在快速生长中会出现养分不足、斜生、徒长等现象。网络文学应强化文化消费的精神性,挖掘文学的美学内涵,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一)创作主体应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创作主体是否以审美态度对待创作对象、以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是创作主体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
1.坚持“真善美”导向。用心感悟生活,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精品奉献给读者,以自己的美学理想带动美流的形成,并影响市场和社会。
2.传统文学转型介入,创造出更多坚守文学理想、具有时代文学美感的网络文学作品。
(二)读者应培养正向阅读情趣
网络文学读者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因此,着力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培养注重审美追求的消费主体,使品鉴文化精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坚守教育阵地。将网络文学作品鉴赏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开展美文欣赏、五四诗会、名家讲座等活动,使青少年擦亮眼睛,加强文学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此,教育部门、网络文学网站、学校、社会都肩负责任,且大有可为。
2.提高审美鉴赏力。建立全民阅读服务保障体系,将优秀文学作品延伸至互联网,聘请文学评论专家在手机客户端实时更新书评,让读者与专家互动交流,提高群众审美鉴赏能力,形成自觉追求精神性享受的消费习惯和文化消费市场。
(三)网络文学应营造健康环境
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提出,“要把数字出版打造成新闻出版业的生力军,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轨道上来。” [3] 数字出版因具有主体多元、产品多样、产业链长等特点,使监管工作面临新挑战。
1.营造网络建设良好氛围,使网络作家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时代美学”特点的佳作。
2.强化网站和网络作家监管,加强网络文学网站编辑队伍建设,把好“出版关”。
总之,我们只有弘扬时代主旋律,坚守“真善美”的文学审美原则,适时调适审美偏离,提升审美价值,网络文学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协会.2013中国文学发展状况[N].人民日报,2014-04-22(15).
【关键词】《金色笔记》 隐喻 美学价值 文体效应
《金色笔记》的概况
多丽丝・莱辛1962年发表《金色笔记》,获得巨大成功并奠定她在西方文学的地位。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她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开路先锋,认为她具有似火的热情及想象力,敢于对于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提出质疑。作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正义、战争、道德、理想以及两性关系的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将小说的结构形式空间化,利用物理空间以及心理空间的叙事功能,利用隐喻的表现方式对于四分五裂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隐喻及其本质
近十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对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隐喻涉及范围很广,日常语言文化、科学经济领域、社会生活、文学作品等无不囊括其中。它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小说文本分析中,因此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研究格外受到关注。作为语言的化妆师,隐喻可以使语言具有无限美感,这是隐喻的语言修饰功能。隐喻无时无刻不在,具有广泛存在性。使用隐喻可以使文章的感彩以及主题得到渲染,从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小说中隐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文体风格、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作品的美学价值等。
《金色笔记》中的隐喻表现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多处运用隐喻来表现小说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笔者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解析小说文本,洞察人物情感,感受美学价值。
1.水的隐喻
水是万物之源,只有在水的滋养下,万物才能够得以存活,得以生长。古语“上善若水” 就给予了无私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水高度的评价。小说中,作者也有一段关于水的描写,但是不是出现在安娜的实际生活中的,而是出现在安娜的梦境中。在断断续续的关于梦境中水的描写中,作者利用水的意象隐喻表现出安娜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开始时安娜感觉这水深不可测,这深不可测的水代表着安娜初期的写作灵感也是如此深不可测、源源不断、取之不竭。安娜《战争边缘》获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其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的体现。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安娜又感觉到那水只是浅浅的一层,这就意味着安娜的写作灵感枯竭了。后期,安娜患上了写作障碍症,梦境中安娜脚踩动污浊的空气竭力想往上飞,表现出安娜通过自己的努力竭力想走出精神的困顿时期。水是万物之源,安娜也不例外,是靠着水的滋养活下去的,安娜没有放弃,她用四种颜色的笔记本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进,表现出深层次的含义。
2.推巨石上山的隐喻
《金色笔记》中,有一段关于推巨石上山的描写。这段取材于荷马史诗的故事讲述的是足智多谋的西西弗斯因其行为触犯天神,因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天神们要求其推巨石上山,每当西西弗斯快要将巨石推至山顶时,巨石就会从山顶自然滚落,之前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又需要重新开始推巨石上山。在无限的循环往复中,西西弗斯就做着这一件事情,没有意义,永无止境,但是他还是一直重复着。这段对于推巨石上山的描写出现在安娜与索尔的对话之中的,通过此隐喻表现出安娜对于人生及未来的一个思考。
《金色笔记》中隐喻的文体效应
隐喻在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单独出现的,而是代表了文章的一种文体效应,通过分析文中隐喻,读者对于作者的文体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深了对于隐喻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深层含义。
《金色笔记》中,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出现在文章中,同时作者还将这种隐喻的使用贯穿于全文的结构中。四色笔记本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的表达,并作为故事主线贯穿全文。而文中对于水、老虎、推石头上山的隐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感情。在对文中隐喻的理解上,读者不仅仅要考虑到隐喻表现出来的隐喻含义,同时也要将隐喻以及隐喻的含义放在一起,二者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全新的意义,这种第三方内容的表达是其他表现手法所无法达到的,所以说隐喻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文体效应,对于增强文本的渲染情感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色笔记》中隐喻的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是一个由文字构筑起来的虚拟世界。作者选择合适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有价值的故事。所以在对文章进行分析时,借用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解读作品,对于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尤其是进而感悟文章通过隐喻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有重要意义。
1.隐喻深化主题之美
隐喻不仅使得文章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同时对于小说主题具有强烈的深化之美。小说中,作者利用推巨石上山的隐喻来表现安娜坚持不懈的精神。借助此种非常规化的表现方式,作者将原本不相关的事物通过隐喻的表现方式联系起来,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通过这种隐喻的表现,使得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深化与发展。作为一种现实与想象结合的表达方式,隐喻不仅能使得文章主题表达更为透彻,而且通过隐喻传递出一种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与文章的主题思想相一致。《金色笔记》中多处的隐喻表达深刻透彻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呈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隐喻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深化主题之美。
2.隐喻含蓄凝练之美
《金色笔记》中隐喻的广泛使用保障了作品的连续性。通过隐喻对于文章进行再创作,表现出含蓄而凝练之美,能够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想象空间之中。本体与喻体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通过隐喻的使用将本体与喻体联合起来,表达出一种含蓄的美,但是这种含蓄的表达不会使得文章的主题思想变得模糊,同时还会使得文章表现出一种凝练之美。小说中有一段关于理查与马莉恩婚姻的隐喻描写,用地狱映射婚姻,这是对于透析婚姻实质,洞察人物关系有启示作用。婚姻的变化生动灵活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语言极富形象性,表现出朦胧之美,这就充分体现了隐喻的美学价值。
3.隐喻情感渲染之美
在小说人物塑造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最为困难。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汇能够去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此时,隐喻就成为最好的表现工具。使用隐喻可以使得人物感情得到最好的诠释,将那些难以表达的感情具体化,传递给读者。《金色笔记》中在对于安娜感情的描述中,作者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直接描述安娜感情的变化,而是利用胃囊隐喻的表达巧妙地表现安娜内心情感变化。隐喻借助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去进行感情的渲染,可以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结语
《金色笔记》的成功吸引了更多人开始对其进行专业的探讨,其中隐喻的成功运用对于增强文章主题,渲染人物感情,表达主人公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隐喻所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对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有助于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亮.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以《金色笔记》为例[J].芒种,2013,02:15.
[2]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06,30 .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5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衍生课程,对引导学生兴趣、提升语感、培育人文素养及审美价值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挖掘,是实施素质教育、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完整的英美文学篇章阅读,构建起英语学习统一脉络
英语教学追求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双向提升,而表达与思维能力提升需要借助统一的文章阅读脉络引导才得以实现。我国英语教学受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的客观限制,文章选取以片断为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构建外文篇章的零碎记忆,对文学整体解读不足。开展英美文学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完整的课文内容,学生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对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形成连贯的阅读思路。例如,学习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可以通过汤姆・索亚的经历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感受小人物身上体现出的英勇智慧与人性光辉。
2.打破中文阅读的思维定势,把握好英语语法规则
语言背后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表达形式与规则,由此构成有序的词汇搭配与语法排列。教师依据英美文学的既定思维特点,将英语思维的中西差异与学生词汇语法的学习进行融会,学生阅读的同时记忆词汇,揣摩语法习惯,而语法与词汇的练习对英美文学阅读起反向促进作用。英语语系中衔接词运用较少,与中国的语法习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语句构成时往往结果在前、原因说明在后,而中文表达则习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通过英美文学学习打破学生既定思维,从英语语系语法构成与表达的角度做好词汇的搭配与衔接。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与思考训练中,通过对语法规则的体会揣摩、词汇搭配运用练习,可增强语感并提升阅读审美水平。
3.英美文学人文色彩的解读,奠定英语学习的审美基础
英美文学自身的文学色彩决定了审美层面的教学价值。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民族文化的折射与反映,带有历史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而这种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体现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自觉地与中国文化进行差异对比,可促进其对情感审美的把握。比如学习《简・爱》时,学生通过将女主角简的形象与中国同时期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黑暗社会现实下女性正确的情感与人生抉择,树立对文学女性的解读理念,对后期英语学习起到有效指导。
4.掌握文学阅读的技巧策略,明确英语语言学习突破口
英语学习讲究技巧是基于英语语系的构成特点而言。而英美文学则是学生英语学习技巧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有着整体的认识与理解,能够对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加以正确区分。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基于不同时期英美文学的既定特点进行阅读写作训练,对英美文学表达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文章观点的思考更加深刻。学生能自觉把握文体分析、人物分析、文本略读、文本精品等语言学习方法,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促进英语学习。
5.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积淀英语文学素养
人文素养培养周期长,见效慢,是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关键环节。现有教学研究发现,英美文学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英美文学教学空间自由、灵活,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学习《莎翁戏剧经典》,增强人文关注与关怀意识。学习笛福小说,感受到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迪。接触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对人类命运及战争历史的解读更客观理性。学生在正确的人文素养指导下,可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和心理素质,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的分析与解读,进一步明确了英美文学对丰富阅读视野、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审美价值及人文素养、培养英语学习技巧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Value Inquiry
HU H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nan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464)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world environment, English worldwid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Non-English majors have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to adapt to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globalization. However, because English and Chinese student's mother tongue - Chinese, both in structure and logic is very different,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tends to be low,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do not use English very well.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ion, trying to find out the feasibility of a feasible way of English discipline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1 概述
价值其实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概念,本文所说的价值是指放置到教育领域的,通俗地说就是指某种教育的方式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有益处,能够给教育本身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结合本文来说,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指的就是二者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并不单纯指的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英美文学片段,而是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将英美文学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嵌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和阶段中去。其实在任何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都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辅助和方法,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将语言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语言学习者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价值要素考虑,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英美文学本身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所在,二是二者结合的价值所在。
2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所在
(1)英美文学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语境,体现出语境价值。高等教育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直接节选自文学作品或者英美杂志,也就是说大学英语课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是学生学习到的英语是纯正的英语,但是也有不利的一点,即节选段落往往不能让学生深刻把握作品的背景、环境、作者的特点和上下文进行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境”。并且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语言的学习,让语言的掌握更加扎实和牢固。在英语学习中,文学作品之所以相较于其他的语言类作品更有价值,还因为它所提供的语境是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们需要学习的英语恰恰应该是生活的,他们在这种较为通俗和友好的生活化的场景中,能够更有效率地学习英语。
(2)英美文学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价值。文学作品跟口头语言不一样,跟正式的书面语言也不一样,它是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但又脱离于二者之外的重要语言材料。针对英语学习来说,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文学作品相对于语言来说相当于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宝库,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学作品是基于语言的,任何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脱离语言而生;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又是高于语言的,各种修辞手法能够脱离人们现实中不可能用到的语言素材,脱离了现实的束缚,将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的波动等刻画得更加生动传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语言资源,从而给其英语的学习提供便利。
(3)英美文学作品中往往有很多的俚语,这在教材中是学不到的。据统计,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词汇量一般在20000词以下,其中的2000词左右都是俚语。这也说明了俚语在英美语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中国的英语教材拘于篇幅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基本上不会有专门的俚语设置,学生单纯学习教材的时候,往往在实际应用中十分迷茫,对某些俚语的理解出现偏差。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英语教材中,警察都被翻译为“pliceman”,但是我们在看很多美国电影时会发现电影中的负面角色往往称警察为“cop”,这就是课本上基本不会接触到的俚语。不仅是在电影作品中,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俚语出现,俚语已经成为了美国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非官方的语言就类似于当前在中国十分流行的网络词汇一样,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他使用俚语之频繁,甚至某些俚语连美国人自己也不能清晰理解。我们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其正统的官方的语言模式,对于俚语等非官方非正式的语言我们也应当涉猎。
(4)英美文学的文化背景价值。英美文学的文化背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够让英语学习更有效率。语言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外语,因为没有天生的语言环境,大多数学生又不可能深入了解美国的文化,相较于母语的学习难度是成倍增长的。那么在语言学习中如果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的学习的话,英语教学的成效将会更加显著。其二,能够极大拓展学生对其他国家的了解,能够拓展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从单纯的英语学习转变为多层次多学科的共同学习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能够通过英美文学作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技能和水准是很好的,如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那就再好不过了。文学作品一般都不会仅仅体现出语言的魅力,一定是作者用文字来对社会、文化、国家进行真实的写照,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一定角度下世界的缩影,是一本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大百科书。举例来说,学生对于“双性主义”这一哲学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思潮往往理解得不够透彻,如果让学生去阅读Virginia Woolf的Orlando,就更能理解这一哲学概念,从而获得英语能力和哲学能力双重的提升。除了这两个重要的要素之外,英美文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外环境的理解,在当今时代,对于学生走向国际化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5)英美文学的素材价值。语言的学习从听、读终归要走到说、写的层次,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但是中国的大学生在英语说和写上往往表现平平,这其实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资源并不充实,需要大量的阅读来进行充实。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一个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学生的知识面,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名言,英文学习亦是如此。英美文学对于学生的素材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对白,给自己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并且学生对于名著或者改编电影中的对白是较有兴趣的,通过文学作品给了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第二,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整体的把握,来将其中的某些故事情节用各种演绎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大量的文学作品能够给学生一种语感,这对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谈到“语感”,这种对于语言的敏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朗读实现的。学生与其去找各种英语材料培养语感,还不如去阅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6)英美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整体语言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价值。文学作品区别于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属性。文学作品无论是表现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它都是美的,这些英美文学作品或通过悠扬的语言来歌颂美好,或通过紧凑的情节来表达情感,总之文学作品都是一种美的体现。而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领略到大师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超越英语学习的层次,兼顾到了教育、审美和认知三大重要的要素,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7)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所在。我们这里所说的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并不是简单地将英文教材中嵌入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片段,而是将英美文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去,使二者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两者一体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够兼顾上述所有的英美文学的价值并且将这种价值无限放大,变得更加稳固。上文中已经提到,英美文学本身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够给学生提供语言资源、语境、素材、俚语、文化背景和审美情操培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价值。而要真正实现这些价值,仅仅阅读英美文学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大学英语只是大学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之一,不可能将时间完全放在阅读上,课余时间也不可能仅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而忽视其他活动。所以将英美文学有机地嵌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二者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够充分发挥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荀子功利美学的逻辑起点
那么荀子是如何看待这种人的本性呢?根据性恶论基础,荀子认为“性”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东西,如“目可以见,耳可以听”。[2]328-329而这些恰恰是恶的根源,就因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2]330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美不会天然存在,那人们又如何进行审美呢?“性恶论”是荀子功利美学思想的起点,却不是终点。在此基础上荀子提出了“性伪之分”,并在分辨二者的时候对审美发生进行了解释。“性者,本始才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2]266。化性起伪一方面要以“性”为基础和对象,要“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2]329另一方面,先天的“本始材朴”的“性”又必须加之以“文理隆盛”的“伪”才能化而至美,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性伪合”。如果只有本性之初的朴素,美是不会产生的,而脱离了本初的朴素,美也不会产生。“性”只有在后天“伪”的帮助下,即达到了“性伪合”的境界,美才会产生。可见荀子的这种功利美学观点是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他不仅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人性的缺陷,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可以说,荀子对功利美学的构建一方面超越了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展现出其功利美学观的独特价值。
荀子功利美学的和谐内涵
但是这种功利美学的追求如果仅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无疑是不会有太大价值的。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功利美学思想构建中,荀子非常强调“礼法”的作用,在审美实践中以“礼法”化性,达到一种超越自然欲望和具体功利诉求的审美境界,这也正是荀子功利美学思想的价值追求。“荀子的看法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强调指出艺术对于人们的情感欲望有一种规范引导的作用,能够使那本来是同人们的感官欲求相联系,成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即一种合乎理性的情感。”[4]309可见对审美主体而言,人性的欲望本身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愉快,因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这只是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根源于“人性恶”。要想在审美实践中真正获得美感只有通过“化性起伪”,才会达到审美的境界。而“化性起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就是援法入儒,以“礼法”为核心构建功利美学的价值体系。只有这样“人情之不免”的音乐才会在礼仪道德的规范下感动人心,不至于卑鄙、粗俗、邪、恶、下流、放荡不羁,即所谓“乐得其道”。对审美主体而言,只有依“礼法”才可“化性起伪”达到主观感受与审美对象之间的默契,欲望与礼义要求相配合,达到和谐的境界,获得美感。因此,这种审美主体自身的和谐,即自然欲望和社会规范处于和谐的状态时,人才会获取审美愉悦。简言之,就是“性伪合”美感生。从审美客体角度看,荀子认为其本质特征就是“和”。如“乐言是其和也”[2]89,“乐之中和也”[2]8,“调和,乐也”[2]182,“中和者,听之绳也”[2]101。他还在《乐论》中明确指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2]278“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2]279“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2]281可见荀子所说的“和”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乐而不伤,哀而不”的美学原则。除了对音乐做上述整体的概括外,荀子在《乐论》中还具体分析了各种乐器的不同性能、音色、音量,还分析歌声、舞蹈的特点,并明确指出这一切都源于一种和谐。各种伴奏乐器的声音与大自然和谐一致:“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2]283此外,荀子还强调了歌声、舞蹈、动作、乐器的和谐统一:“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2]283荀子以音乐为例说明审美客体之所以能够产生美感关键就在于一个“和”字,即和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中和之美。无论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揭示审美主体的“化性起伪”,还是对审美客体“乐而不流”的分析,荀子都十分重视审美实践中的和谐问题,并且这也是其功利美学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提出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美育教学工作:
一、重美的发现、美的感悟,课堂上有亮点,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后,课本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有意分模块设置,并附有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旨在保持学生学习文学的趣味。每一单元第一课精读,老师要注重审美趣味性鉴赏,课堂教学设置有、亮点,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积极性。例如,在诗词单元,赏析柳永的《雨霖铃》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已有的审美体验同自然、社会、历史、音乐美术结合起来。先让学生美读,充分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的和谐美、语言的用词美、内容的画面美、情感的意蕴美和哲理美。
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激发学习语文潜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其获得一定的审美成就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挖掘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美育因素
新教材选修课设置得很好,如,《语言文字的应用》一改过去模块训练的单调训练,注入了时代气息,注入了相关幽默笑话及趣味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其他角度再选几个例子,课前预习的和课中列举的例子结合起来,既让学生保持一种兴趣心理,又能认识到各种知识的实
用性和审美趣味性。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摒弃不良习惯,见贤思齐,加强了积累,提高了审美趣味和语言表达水平。
2.加强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情感,充实精神,完善人格,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习惯,以便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高雅的品位。
三、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将美育渗透于智育、德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循序渐进
1.课前可采取趣味小活动
或讲成语故事,或鉴赏诗词,或演讲,或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检测,既增强学生的美学趣味性,拓宽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课外阅读不限量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博读精思常积累,读书写心得。
教师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督促学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增长见识。
3.作文训练成体系,重美感
在写作训练中探讨美育,科学地将美育渗透于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美无处不在:首先,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创造美、捕捉美的广阔天地。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通过观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各种内容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
谪到异地他乡时,所创作的以反映贬谪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为主的文学作品。这些贬谪文学作品因为创作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与其他文学
作品不同的价值。贬谪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发掘其中的审美价值也能
对高中学生起到启发作用。本文从贬谪文学的概念着手,分析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而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贬谪文学;审美价值;
贬谪文学是遭受贬谪的文人在被贬谪到异地他乡时,所创作的以反映贬谪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为主的文学作品。这些贬谪文学作品因为创作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价值。探讨贬谪文学能够对作家主体的审美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学史中不少作家、诗人,都有过遭贬受谪的经历,而且遭贬受谪期间往往创作甚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有相当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贬谪文学作品,对这些贬谪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解读,能够发挥这些贬谪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也能够完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工作,适应高教改版的需求,使更多贬谪文学能够被收录进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一、贬谪文学的概念的界定
尽管文学界已经对贬谪文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对贬谪文学的概念达成共识。贬谪文学的概念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对象有关,贬谪文学的概念不确定极易造成贬谪文学研究对象的不一致。所以本文在写作之初,有必要对贬谪文学的概念加以明确,为日后贬谪文学的更深入研究打好基础。在概念的界定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贬谪文学的作者;二是贬谪文学创作的特定时期;三是贬谪文学的作品的特征。在笔者看来,贬谪文学的作者应为被贬谪之人。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过程,才会有切身的感受,作品才能如实表达作者的被贬谪情感。被贬谪之人包含两层意思:一种是身经贬谪者,而不论被贬谪是因为无罪还是罪有应得。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贬谪文学作品,既包括时期文人创作的贬谪文章,也包含唐代宋代遭受贬谪之人创作的作品。北宋坡的很多作品也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如《赤壁赋》和《赤壁怀古》等。唐代以白居易、柳宗元和韩愈以及刘禹锡的作品为主,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堤上行三首》等作品都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柳宗元的《江雪》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比较出名的作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每一个时期的贬谪文学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期的贬谪文人创作的作品都因为时代背景相同而具有相同的群体性特质,不同的贬谪作品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三、高中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贬谪作品,大多通俗易懂,其中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励志意义,对于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审美价值。
(一) 高中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中部分贬谪文学作品还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柳宗元是唐代贬谪文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其很多作品都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柳宗元个性很傲慢倔强,不肯轻易屈服于权势,从不愿意与那些达官贵人同流合污,对自己的追求非常执着。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抱定决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虎”。柳宗元在被贬谪之后非常孤独寂寞,为了发泄压抑在心头的沉重的孤独感,柳宗元借用诗歌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如在《捕蛇者说》中,他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来对当时的苛政进行无情的抨击。这反映出了他心怀苍生为政信念的使命感和崇高追求。柳宗元对民生的关注,并不只是停留在情感层面,在他出任地方官时,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的实事。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体现出旷达情怀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大多表现出了被贬谪之人淡泊闲吟的旷达情怀,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来抒感和调整心态。他们不以外物所蔽,不因处境的困难而自暴自弃,旷达必须无心,就是将被贬谪的压抑进行审美化,随遇而安,在苦境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把抵牾情绪转化为欣然接受,坦然面对一切人事,不因处境困难而自暴自弃,即使遇到不满意的事也能安之若泰。陶渊明在被贬谪期间,很多作品都反映出了他的旷达心态,他的《归园田居》便是代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都反映了陶渊明的旷达情怀。陶渊明的这种安土忘怀并非没一个人都能做到。发哀怨,就是陶冶性情,在心理上追求一种“适”的境界。“文人的遭际,无非是‘穷’和‘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学,或者是‘兼济’的舟楫,或者是‘独善’的伴侣。”。贬谪诗人正是以文学为伴侣,以消解他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感。坡说自己“某平生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上述贬谪文学作品都表现出被贬谪之人自适旷达的心境,对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良好心态能够促使高中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随遇而安,这也是贬谪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之一。
高中教材中收录的上述贬谪文学作品,能让读者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或许是作者的乐观心态,或者是作者的执着追求,这都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启发意义。贬谪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对官吏的行政处罚,其对于仕途中的文人学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遭受贬谪的时候所创作的诗文反映了个人的悲愤苦闷及才略不得施展的抑郁,以及一种坚贞的精神操守。可以说,贬谪文学不仅是反映贬谪文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言说与延展,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所具有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对于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对于贬谪文学作品还不是非常重视,收录的贬谪文学作品数量也非常有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应更加重视贬谪文学作品的励志作用,使其审美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后能够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柳侯祠》,东方出版中心,2006.
[2]熊国华.《中国放逐诗学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3(1).
[3]刘铁峰.《中国古代贬谪现象的表现特点》,《大理学院学报》,2009,7.
【关键词】英美影视;影视文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56-01
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娱乐媒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影视文化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对正处在思想萌芽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英美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引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在欣赏英美影视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英美人身上那种坚持不懈、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所崇尚的是积极奋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比如,上世纪90年代在英美上映的《阿甘正传》,影片讲述一个弱智男孩成长的历程,正是孩子父母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才能使其按照父母所教导的生活观念成长,直至最后他取得了成功。这种典型的平民观念的阐述,使人们相信只要你有能力,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那么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成果。在与之类似的英美励志片中,人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欣赏影视,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感染和素质文化教育,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
(二)指引大学生自力更生的个性。将个人自立的价值取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英美影片最大的特点,对他人人格的尊重也是通过影片的内容体现出来的。英美一直崇尚的以个人自立为荣,以依赖父母为耻的观念,使其在现实生活当中,将个人的独立自主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比如影片《绝望主妇》中的Lynette,她在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年满18周岁之后,要求他们独立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在欣赏英美影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英美家长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观念。
(三)引导大学生乐观上进地生活。一些英美影片对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丑女贝蒂》中的主人公贝蒂,虽然是一个外貌平平的女孩,总是信心满满地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重重困难和危机。这部影片就是极为典型的麻雀变凤凰的案例,但是其最大的意义却是对观众的心灵激励。
二、英美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英美人开放的思想性格,也通过他们的影片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希望得到的是没有约束的恋爱,而且对待也非常的随意。经调查发现,婚前同居以及已经非常普遍,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在一起,如果彼此之间感觉不合适了就会分开,这种观念和意识不仅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目前大学生非常喜欢的《绯闻女孩》这部影片,剧中的人物关系非常复杂,不仅主人公的父母经常结婚离婚,就连未成年的男孩与女孩也经常发生性关系,而这些在英美影片中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就算是发生了关系,也不会有人要求你负责。
(二)人物特点鲜明且立,是英美影视中表现出的最大特点。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影片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实现自身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影片中也有很多宣扬极端主义思想的作品。比如影片《绝望的主妇》中的四个妇女都是个人主义典型的代表,虽然她们在各自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是在她们内心都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也是英美影片所体现出的特点,我国大学生也因为越来越多英美影片的涌入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广受欢迎的《绯闻女孩》这部影片,很多大学生都在欣赏完影片之后受到了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种追求富裕、奢华的生活无可厚非,凡事必先言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在这些学生的心中已形成了一种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实现,将钱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也正是因为受到影片中所体现的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导致当代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及时享乐、相互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
三、结束语
英美影视文化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应当包容并且吸收其中富有正能量的一面,取其精华,认真仔细地去学习和研究英美影视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吸纳英美影视节目的思想精髓,并且进一步利用这种正能量教育和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尖吻蝮蛇血凝酶;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安全性
doi:10.14033/ki.cfmr.2016.30.0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01-02
Safety Evaluation of 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Application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LIU Cai-ling,XIA Xin-hui,WU Wei-jia,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0):1-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h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 application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Method:40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not given hemostatics before operation and during operation,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continuously 1 to 3 days after surgery.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safety indexes were observed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third day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Result:Ther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agulative function,hemostatic function,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values between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third day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aemoeoagulase agkistrod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third day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reducing wound ooze blood is safe.
【Key words】 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Security
First-author’s address:Futian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033,China
尖吻蝮蛇血凝酶(Hea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是从尖吻蝮蛇毒液中发现的一种蛇毒类凝血酶(Thrombin like enzyme,TLE)[1]。该酶能从纤维蛋白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少量纤维蛋白肽B(FPB),形成的血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在一起,通过共价交联在凝血因子XⅢa和Ca2+的存在形成纤维蛋白聚合物,从而发挥止血作用[2]。临床应用前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酶能缩短全血凝固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HCA不激活凝血因子XⅢ,不影响血液中凝血酶原和血小板数量,形成容易降解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正常血管内没有血小板凝聚作用,无血栓形成危险[3]。HCA的临床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术前及术中用药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术后应用的报告很少[4]。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30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静脉使用HCA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估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就诊需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40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12.1)岁。肾多发性结石17例,孤立肾肾结石1例,肾铸形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10例曾行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既往有手术史5例,其中2例曾经行1次MPCNL,3例曾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患者术前检查包括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肺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同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并且所有化验值均在正常范围,检测指标不正常的病历予以剔除。将有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性疾病处于发作期、妇女月经期等的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及术中均不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处理,术后1~3 d
连续给予静脉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 U,1次/d。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 ml溶解后,外周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大于1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术前及给药后第3天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检查、血常规(WBC、RBC、Hb、PLT)、凝血功能(PT、TT、APTT、FIB)、肝功能(ALT、TBIL)及肾功能(BUN、Cr)。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给药后生命体征变化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生症出现。患者术前及给药后第3天体温(T,腋窝)、脉搏(P)、呼吸(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使用HCA前后心电图检查(0=正常心电图,1=异常心电图)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常规
手术前及给药后第3天,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RBC、H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凝血功能
患者术前与给药后第3天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肝肾功能
患者术前与给药后第3天肝功能、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术后出血为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为减少MPCNL术后出血,除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中精细操作和充分止血外,合理应用止血药物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机体凝血是固定一系列酶促反应,包括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两种途径共同激活凝血因子X,使其活化后激活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AαBβγ)2形成纤维蛋白单体(αβγ)2而发生凝血[5]。而凝血酶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激活因子XⅢ,形成XⅢa活化形态,使纤维蛋白形成不易溶解的纤维蛋白络合物。尖吻腹蛇血凝酶(HCA)只含单一类凝血酶成分,不含凝血因子X(FXa),FXa在凝血酶的产生及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对“凝血瀑布”有正反馈作用,由于过度放大有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另一方面,HCA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少量的纤维蛋白肽B(FPB)的纤维蛋白原,但没有激活凝血因子XⅢ,凝血因子X和凝血酶原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在一起,通过共价交联在凝血因子XⅢa和Ca2+的存在形成纤维蛋白聚合物为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然而HCA正是由于其靶点明确,不含凝血酶原激活物,不激活凝血XⅢ和X因子,仅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亚基,裂解出FPA,形成纤维蛋白单体(aBβγ)2,通过非共价键聚合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6],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很快被内皮系统吞噬和循环系统清除[7],避免了对血管内栓塞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管并发症[8]。HCA对毛细血管及黏膜渗血疗效可靠,但对动静脉血管出血必须靠结扎才能有效止血[9]。MPCNL对肾脏动静脉损伤较为少见,HCA对其术后止血效果可。目前报道的关于HCA的应用较多的是术前或术中应用,缩短手术切口出血时间,关于术后应用HCA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就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应用HCA止血的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术后连续应用1~3 d,用药后第3天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发现术后连续应用HCA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术后应用HCA,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并不产生影响,与文献[4,10]报道,HCA在外科手术后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是一致的,提示术后连续应用HCA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患者WBC指标有所增高,属正常现象,考虑为术后炎症反应,与使用HCA无明显关系。故术后应用HCA,对患者血常规(RBC、Hb及PLT)无明显影响。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适当的应用止血药物可降低术后创面渗血的风险。但目前关于HCA用于术后止血的报告不多,术后如何更为合理有益的使用HCA,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慧敏,李长龄,董金婵,等.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883-885.
[2] Mi P C,Huang Y,Kong H-Y,et al.Hemostatic mechanism of agkistrodon heamocoagulase[J].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3,11(25):589-590.
[3]周素芳,钟满森.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促凝作用的研究[J].蛇志,1997,9(4):1-5.
[4]吕骅,朱明炜,许静涌,等.尖吻蝮蛇血凝酶对甲状腺手术创面的止血作用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5):362-365.
[5] Nielsen V G,Levy J H.Fibrinogen and bleeding:old molecule-new ideas[J].Anesthesia & Analgesia,2007,105(4):902-903.
[6]胡文婷,秦凤琴,陈宁,等.我国蛇毒类血凝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现状的初步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3):205-207.
[7]于明帅,张科.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止血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5,36(1):106-108.
[8]欧光武,李威.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9-11.
[9]王琳,朱优立,万宝罗.尖吻腹蛇血凝酶对腭咽成型术术中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