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经济形势

时间:2023-10-11 10:17:40

导语:在数字经济形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经济形势

第1篇

我们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教育反思可以使他们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对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而言,日积月累的重复的经验可能局限于固定框架中,而将其它新的另类的观点拒之门外。不经常反思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有时一些经验还有害于其自身的成长。

其实,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一直在进行教育反思行为,可由于没有系统的归档,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海中的印象逐渐模糊,记录下的资料也慢慢遗失,无法上升成一定的理论或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在困惑之余,笔者充分挖掘现代技术资源,为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基于博客技术的集体反思活动

博客最大的优势是便于交流。通过交流,一个人不再只拥有一个“苹果”;更为重要的是博客提供了一个零技术、零时间、零限制的平台,只要会浏览网页和输入文字,我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随时可以在网上参与,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为了交流教学经验,拓宽教师的舞台,网上兴起了教师博客,它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受、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网络集体反思活动。

1.建立部门列表

为了教师能及时了解各部门的信息,学校可在博客系统专题分类上,建立学校各部门的列表,并有专人负责更新,把一些最新活动消息在博客上。如教科室,先在教科室栏目下建立“最新消息”子栏目,再根据活动名称建立相应子栏目,如“化学案例评比”,教师提交教案时,在系统分类上选择“化学案例评比”,这样教科室可以很方便地查看教师提交情况,还可以在案例下面注上修改意见,其他教师也可以参与发表看法。

2.教学活动交流

首先学校要根据活动安排,在博客系统上建立以活动名称命名的子栏目,这要放在举办部门的系统列表上。活动开展后,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及时把教学设计发到网上,没听到课的教师马上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并参与评课。当然,听课的教师把自己的现场发言整理后同样要放在网上,上课教师就能采百家之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撰写教学反思

现在有很多教师撰写教后记,一课一思,直接写在备课本上,但教师有时忙起来就会顾不上写,而且教师之间的想法也不能够共享。有了博客,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博客上有一个“日历”,一看这张时间表,想不写也难了,你想看别人教学同样内容的感受,点击鼠标就能看到。

4.各种资料归档

教师经常要上交各种资料,如教师的教育随笔、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团队方面资料等,也可以用博客来实现无纸化办公。虽然用其它形式也可以,如论坛、FTP,但博客更容易做到资料的管理。

博客技术为反思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络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可以自由发展的个人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群体空间,教师可以充分体验E-learning的长处,通过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并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建设真正的“以学中心”的网络家园,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视频技术的个人反思活动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除弊端,得教益,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料。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录像,即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作以下几方面的反思并作记录,来完成对课堂的回顾、总结、改进和创造的整个过程,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因此,在观看教学录像时,要注意教者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把这些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的成功之处

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其中,特别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

3.教学的“败笔”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在观看录像时,把它们也记录下来,可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再教设计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准则执行 遵循度

一、引言

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入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而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以会计准则的协调乃至趋同为前提。欧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积极表态支持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趋同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要求欧盟的70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2005年编制合并报表时,必须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澳大利亚受欧盟决定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亚的报告主体将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继澳大利亚以后,新西兰的会计评审委员会也要求新西兰的所有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遵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认可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本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步伐,我国也不例外。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会上指出此次新准则的和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而根据Peng和Smith(2010)的研究,中国的财政部通过颁布一系列公认会计准则来促进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结果是将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从1992年的20%提升到了2006年的77%(高莉芳,2009)。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乃至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疑问,如会计准则能否得到普遍遵循,能否有效遏制会计信息虚假,甚至是否会成为新的“规则性”信息失真的根源,类似问题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政府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等各方面高度关切。事实上,对会计信息和会计准则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更因国内外不断出现的重大财务造假案,如Enron、WorldCom、帕马拉特、银广夏、蓝田、科龙等而备受关注。为此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会计监管、法律机制等多领域研究成果,其中强化会计准则又是重心之一。在对会计准则的研究中,逐步从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制定模式延伸到实施环节,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对于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趋同,虽然大部分学者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行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以及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加强会导致市场效率的提高。然而没有有效的执行,即使最好的会计准则也不会有什么效果(Hope,2003)。很多研究(Street, Gray & Bryant, 1999; Street & Bryant, 2000; Street & Gray, 2001; Glaum & Street, 2003)发现在许多领域存在着信息披露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严重不符的情况。因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一些资本市场的管理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遵循和执行方面。在就准则执行进行实证检验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度量一个企业是否遵循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以瑞士企业为样本的基础上,Cooke (1989)最早建立了一套评分系统,利用公司报表中实际披露的项目数与准则要求的应该披露的项目数相比,得到一个遵循指数来衡量公司对准则的遵循程度。随后,众多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Cairns (1999) 在其研究中依据企业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同状况,将其分为从“完全符合”到“差异的无保留描述”九类。Street等(1999)在研究中发现在 1996年声称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221家公司,遵循程度是不同的,或者是有选择地遵循。在一项后续研究中,Street 和 Bryant(2000)对存货、固定资产等9项准则进行了遵循检验。他们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关注于信息的计量和披露,设置了一个遵循调查表,根据49家样本公司的报表以及审计报告采用二分法手动搜集了公司报告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遵循信息。检验结果表明,49家样本公司里面只有20家完全遵循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总体遵循度低于45%。于是,他们得出结论,尽管企业声称完全遵循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事实上,还存在很多重要的差异。后来的学者在衡量准则遵循度方面也基本上采用了类似的度量方法 (Street和Gray,2001; Glaum和Street,2003)。Hodgdon 等(2009)对声称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非美国上市公司的1999年和2000年的年度报告进行了检验。在其研究中不仅利用非加权项目来衡量准则的遵循度,还借鉴了(Spetz & Baker, 1999) 提出的“Saidin”指数来度量准则遵循度,该指数依据信息披露的稀有程度赋以不同的权重。

(二)国内文献 在中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将会受到更大的挑战,因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原则导向型的,与中国传统的以会计制度为主的会计处理相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执行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个人判断,因而在中国更应该关注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按照高利芳(2009)在其博士论文中的划分,对于会计准则执行研究的文献回顾,有或明或暗的三个维度:一是观点维度;二是方法维度;三是区域维度。从观点维度看,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准则的执行是否一致,或者说准则遵循程度有否差异;其次,如果执行不一致的话,哪些因素影响执行;最后,准则执行的差异性有什么后果。方法维度是指执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规范研究、调查分析和实证检验三大类。而区域维度则是说准则执行研究的区域包括国内和国际两种情况。由于本文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准则的执行是否一致进行实证检验,因而本部分内容主要回顾和会计准则执行实证检验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国内目前国际会计准则遵循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对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遵循度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主要局限于调查报告。与国外调查报告主要由民间机构进行显著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对准则执行的调查主要是由财政部组织进行的。财政部会计司与有关方面通力合作,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工作方式,对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的年报进行了分析(财政部会计司,2007、 2008、 2009)。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民间进行的实证分析有两份,一份是由蔡琦梁(2007)针对中小板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调查分析报告,另一份是由高利芳(2009)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从基于趋同的会计准则变迁角度,对新准则执行一致性进行了实证检验。

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状况评价――基于资本市场经验数据

(一)样本选取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但是趋同的准则变迁能否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关键在于准则如何被执行。如果准则不能得到严格、一致的执行,准则趋同的作用会被弱化。在本部分中,主要是对新会计准则执行是否一致进行实证检验。目前此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Cooke(1989)方法基础上进行发展,用公司报表中实际披露的项目数与准则要求的应该披露的项目数相比,得到一个遵循指数来衡量公司对准则的遵循程度。本章借鉴Cooke(1989)遵循度来衡量执行,即根据公司报表中实际披露的项目数与准则要求的应该披露项目数相比,每个公司计算一个准则遵循度分数。如果公司间的准则遵循度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认为公司对准则的执行无差异。本部分中的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由巨潮资讯网获得),就我国新准则实施三年以来(2007年、2008年、2009年)企业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分析。样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沪市主板取得,剔除金融类企业、ST企业(三年内不管是哪一年曾被ST处理,或者被摘帽处理,均从样本中剔除)、所有者权益为负的企业(在三年内只要有一年所有者权益为负,即从样本中剔除),以及三年数据有缺失的企业(比如2008年或者2009年新上市的公司),这样经过调整后的剩余样本为69家,3年共207个观测值。

(二)准则遵循度的衡量 至于准则遵循度的计算,在选择需要检验的披露项目和准则时,笔者主要借鉴了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财政部2007年分析报告中主要介绍了15项具体准则的执行情况,具体包括: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借款费用、所得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每股收益。这些准则都是新颁布的或者有重大修订的准则,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新准则体系的执行状况。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本文没有完全按照该分析报告进行准则遵循度量表的设计,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根据该报告,2007年所有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共1541家)全部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占96.88%的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由于存货准则修订内容不多,且财政部分析报告已经明确披露了上市公司对存货准则的遵循度,因而在本研究中,在选择需要检验的准则时,剔除了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也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根据新准则,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计提预计弃置费用。由于计提弃置费用只涉及到某些特殊行业(例如采掘业),不具有一般性,且根据财政部的分析报告,157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9家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占0.6%)。因而在选择需要检验的准则时,也剔除了固定资产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作为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修订中,最大的变化是引进了公允价值的使用。由于计量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而该准则本应该在计算遵循度指标时,计入量表,作为检验项目。但由于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数额较少(根据财政部2007年分析报告,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只有40家上市公司,占比2.5%),因而在制定量表时,也将其剔除。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设计遵循量表的时候,也排除了债务重组准则。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准则都是新颁布的准则,剔除股份支付准则的原因是因为根据财政部分析报告,1570家上市公司中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只有41家(占比2.6%);剔除每股收益准则的原因是因为1570家上市公司都遵循准则规定进行了列报和披露。最后一个剔除的准则是或有事项具体准则,剔除的原因是因为新旧或有事项准则没有原则性的变化。剔除了上述具体准则后,经过调整后需要检验的具体准则只剩下8项,结合具体准则强调需披露的具体事项,本研究所采用的准则遵循量表主要由8项具体准则的38个具体项目组成。在对准则遵循度进行打分计算时,笔者借鉴了高利芳博士学位论文(2009)采用的方法,亦即每一项目如果公司有披露相关内容,得1分,没有完全披露得0.5分,未披露为0分。将每一项目的得分相加,最后的总分就是公司的遵循分数,再除以全部项目都披露的应计总分(38分),得到的就是单个公司的准则遵循比率。

(三)描述性统计 (表1)列出了三年内所有样本公司准则遵循比率的描述性统计。根据该数据来看,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实践中得到了平稳和有效地实施,准则遵循比率由2007年的75%到2009年的78%,成稳步上升态势,这与财政部会计司在2007、2008、以及2009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表2)列出了三年内所有样本公司具体准则遵循比率的描述性统计。根据平均值和中值,从单项准则来看,所抽取的八项准则中,遵循度比较高的有投资性房地产和借款费用两项准则,遵循度比较低的是资产减值和企业合并两项准则。具体分析如下:(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在69家样本公司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在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样本公司里,均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这也许是因为企业对历史成本模式比较熟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虽然能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更大的相关性,但是因为公允价值的获得需要成本且不易确定,因而从节约成本考虑,公司纷纷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总体上来讲,在信息披露方面,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三年的准则遵循比率达到了93%。公司普遍披露了投资性房地产的确定依据、种类以及计量模式,但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和处置方面披露不充分。(2)无形资产准则。无形资产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主要变化有两点:一是对使用寿命不同的无形资产成本进入损益的方式有所不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采用摊销的方式,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通过减值测试的方式,减值损失进入损益;二是对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研究支出应该作为费用处理,发生时直接进入损益;开发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对于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披露不足。此外,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没有披露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3)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是个新准则,但是对于资产减值的处理并不是新问题,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早就规定了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则。但是与以往规定不同的是,新准则引进了资产组概念,并规定资产减值一旦发生,不允许在以后期间转回。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则的遵循比率远远低于对其他准则的遵循比率,表现在对于企业资产组的披露不足,有些企业没有按照准则规定披露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大部分企业都披露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但却语焉不详。(4)职工薪酬准则。职工薪酬准则也是一项新准则,根据遵循比率,该准则的遵循度比较高,所有的样本公司都披露了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应当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个别公司没有披露辞退补偿。在测量职工薪酬准则的遵循度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公司没有披露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由于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否有非货币利,价值多少,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且属于一般只有企业内部人才能掌握的信息,如果不披露(企业可以推说不存在所以不披露) )或者披露金额为零,是原则上无错,实质上难以监管(高利芳,2009)。(5)借款费用准则。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主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利息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但由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只涉及到个别行业中的企业(根据财政部2007年的新会计准则执行分析报告,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这473家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上市公司中,有86家存在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在总体中占比5%),再加上新旧准则会计处理上并没有实质性差异,因而从总体上来讲,借款费用准则遵循度较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在披露资本化率时不充分,没有充分说明资本化率确定的依据。(6)所得税准则。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颁布的准则。与以往规定相比,一方面新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另一方面,新准则要求对于递延所得税要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列示。从样本调查的情况来看,所得税准则的遵循度虽然不是太高,但是与其他准则的遵循相比,标准差比较低,表明单个公司遵循度和平均值之间的偏离不大。根据对样本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来看,企业基本上都能在附注中披露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也能列示。但是对于所得税与会计利润之间关系的企业普遍说明不充分,此外,在报表附注中,一般找不到企业对于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的说明。(7)企业合并准则。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与以往关于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相比,新准则的主要变化在于区分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从三年中值的平均值来看,企业合并准则是遵循度最差的一项准则。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准则规定披露企业合并的类型,由于不知道企业的合并类型,因而也无法判断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披露了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此外,还有大量的公司对于被合并方和合并方会计政策是否一致没有做出明确说明,也没有按照规定披露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所作调整情况的说明。(8)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一项新准则,与以往会计处理不同的主要地方在于对于投资(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以及针对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成了金融工具计量的一项主要计量基础。从样本公司的分析数据来看,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遵循度不高,但三年的中值均为80%,均值的标准差也很小。具体分析来看,所有的样本公司都披露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公允价值当期变动计入损益的金额、公允价值当期变动计入权益的金额,但是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实际利率的确定明显地披露不充分。

(四)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1)从新旧准则差异角度来讲,传统的或者基本项目遵循度高,但是新增项目尤其是涉及到职业判断的项目遵循度偏低。在对样本公司的报表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对于一些传统的或者说是基本的项目企业基本上都能按照准则规定进行披露,比如投资性房地产的类别、资产减值损失按类别的披露、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等。这类项目遵循度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准则上已经有明确规定,不需要企业进行判断分析,且有些项目是传统项目,受准则变迁影响很小,因而企业已经有足够的经验来对其进行充分披露。但是对于一些新增项目尤其是涉及到职业判断的项目,企业大部分选择的是不披露或者是语焉不详。比如只有少数企业详细披露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实际利率的确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以及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这一类信息披露程度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企业对此没有经验可循,我国传统的以会计制度为主体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企业进行职业判断的空间。(2)从披露意愿分析,企业对于一些只有内部人才能掌握的信息明显披露不足。在进行准则遵循度计量时,有些项目虽然准则要求如果存在的话,必须披露。但是由于该项目是否存在外部人不好判断,一般只有企业内部人才能拥有该类信息,因而对该类项目很难判断企业是否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披露要求。比如,职工薪酬准则要求企业披露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及其计算依据。由于非货币利不像工资、津贴、保险金等一样是企业必须缴纳或者支付的事项,因而在报表上企业没有披露非货币利,可能代表企业确实不存在该项目,因而不需要披露,但也有可能企业隐瞒了该项目,没有按照准则规定进行披露。这就给准则执行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3)从披露格式来讲,新准则执行中披露的“样板化”问题非常严重。Gray(1988) 曾经在Hofstede(1984)四种文化的划分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文化价值。按照Gray(1988)的划分,我国应该属于属于统一性(Uniformity)较强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在财务报告实践活动中,文化价值会倾向于采取统一的报告格式或者方式。这一文化价值在报表披露方面体现非常明显。很多公司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都是照搬准则的原话,或者是仅作稍微的改动,例如很多公司对于资产减值中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一般都做如下陈述:“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至于可收回金额究竟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还是按照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却没有具体披露,更不用提具体披露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了。造成信息普遍样本化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因为如果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相关的信息,需要企业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为节约成本,很多企业选择了将信息披露样板化。

*本文系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基于会计准则执行的资本市场信号机制与效率研究”(项目编号:ZR2009HL0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利芳:《基于趋同的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准则执行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会计研究》 2008年第6期。

[3]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 2009年第7期。

[4]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 2010年第6期。

[5]蔡琦梁:《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证券市场导报》 2007年第7期。

[6]Peng S. and Smith J L.. Chinese GAAP and IFRS: An analysis of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2010.

[7]Hope O. K.. Disclosure practices, enforce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nalysts' forecast accuracy: An intern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8]Street D. L., Gray S. J. and Bryant S. M. Acceptance and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mpanies Claiming to Comply with IAS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9.

[9]Street D. L. and Bryant S. M.. Disclosure level and compliance with IASs: A comparison of companies with and without U.S. listings and filing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0.

[10]Street D. L. and Gray S. J..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Factors explaining noncompliance.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Research Report, 2001.

[11]Glaum M. and Street D. L.. Compliance with the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of Germany's New Market: IAS versus U.S. GAAP.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2003.

[12]Cooke T. E.. Disclosure in the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 of Swedish companie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89.

[13]Cairns D.. Degrees of compliance. Accountancy, 1999.

[14]Hodgdon C., Tondkar R. H., Adhikari A.and Harless D. W..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auditor choice: New evidence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tutory audi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9.

[15]Spetz J. and Baker L.. Has managed care affected the availability of medical technology? San Francisco, CA: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1999.

第3篇

【关键词】绩效工资;高校图书馆;改革

1.绩效工资概述

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应当注意的是:第一,绩效是基于工作而产生的,与工作过程直接联系在一起,工作之外的行为和结果则不属于绩效的范畴;第二,绩效要与组织的目标有关;第三,绩效应当是能够被评价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第四,绩效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绩效工资”即是一种将劳动者的薪酬待遇与个人业绩、工作成效密切挂钩的工资计量形式。绩效工资又称为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高校图书馆实行绩效工资的背景

国务院总理2009年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这是继义务教育学校先行试行之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迈出的又一大步。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一个深水区,因此从绩效工资入手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突破口。2010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改革是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每个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图书馆员面前。

绩效工资的改革必然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做好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图书馆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引入绩效工资制度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内容。

3.实行图书馆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

3.1 完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建立详尽的借阅信息,包括所有被获准在本馆借书人的基本信息,所有馆内的书种及对应书刊的记录,并对借阅者和其借阅的书籍进行登记,便于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及时查看馆内书刊信息以及操作借/还书登记等。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受到许多信息公司的青睐,开发了许多成功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开发了许多功能完善的电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由不同的商家开发的,其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给用户和读者带来许多不便。其主要缺点体现在:(1)系统的层次性不够清楚;(2)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机联系;(3)系统不具备扩展性;(4)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比较差;(5)通用性和兼容性差,资源不易共享。但由于这些数据库资源的丰富性和各数据库都有其自己的优点,许多图书馆都是购买了多个数据库,读者需要进入每个数据库分别检索,甚至将所有数据库检索完,也不一定能找到所要的结果,这给读者带来一些不便。

以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中文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图书馆以及馆藏纸质图书检索系统等。读者查找资料或检索图书需要打开不同的数据库,由于这些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不同,查找的方法也不同,确实给读者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开发一种综合检索系统,通过该综合检索系统可以直接在上述数据中自动检索,并将检索结果直接返回,提高检索效率。另外,读者只需要熟悉该综合检索系统,而不需要熟悉每个单独的数据库,给读者带来了方便。通过这种一站式的检索系统,不仅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3.2 实行馆员轮岗制

绩效工资改革的对于不同的行业具体方案应该不同,高校图书馆自行开展人事制度改革阻力很大,仅能进行小范围内的个别人员的调整,由于没有压力和强制性的措施,效果也不可能十分理想。

长期以来,图书馆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一旦图书馆员进馆后将被安排到某个部门,往往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直干到退休。这种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馆员长期从事一个工作,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缺点是容易使馆员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拓宽视野;由于工作单一,使工作变得单调乏味,缺乏竞争性,调动不了人的积极性,往往会压抑和埋没人才;部门之间也缺乏交流,各自为政,很难协调等。而实行轮岗制则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些缺点,可以让馆员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轮换,接触多个不同的部门,掌握多种不同的业务技能;还能开阔视野,增加全局观和协作观;同时,也可以在多种工作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出绩效,做到人尽其才。

对于在岗人员的轮岗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轮岗:(1)长期轮岗。这种方法适用于少数明显不适合继续在原部门工作的人员,通过更换部门和岗位,给予新的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专长。但时间时间最好控制在5年到10年。(2)短期轮岗。主要适用于部分骨干和刚上岗人员,让其全面了解图书馆工作,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某一方面工作打下基础。这种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个月到1年。(3)中期轮岗。适用于大多数馆员,避免馆员在某一岗位时间过长而产生工作惰性以及思维与知识的局限性,以利于馆员的全面发展。时间最好控制在1年到5年。(4)临时轮岗。这种轮岗是为了完成临时或突发性任务而将有关人员暂时派到有关部门短期工作,工作结束后即返回原部门。这种临时轮岗的时间应该由完成任务的时间来决定。馆员轮岗的试行可以由点到面,先搞试点,再总结经验,最后形成制度,可以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3.3 完善高校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绩效考评制度可以分为员工业务评价和素质评价两部分。图书馆工作按业务范畴可归为行政管理部、信息技术开发维护部、文献资源配备部、读者服务部,业绩考评可按工作成果、行为规范、知识水平、工作效率、办事能力、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等要素进行逐项评定,再进行综合。比如标尺评估法便于操作、适合对全体员工进行泛泛的评价,但缺乏具体性与导向作用。

如《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综合素质考核表》所示,用(X,Y)表示评定分数.其中X=评定等次,依次为优秀(50-45)、优异(45-30)、值得赞扬(30-20)、满意(20-10)、差(10-0);Y=绩效维度(知识水平、沟通能力、判断力、管理技能、质量绩效、统计分析工作量能力、团队合作、人际能力、主动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得分总计。笔者认为。利用以上标尺评估法配合行为锚定等级评估法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对当前网书馆咨询、阅览、借还等岗位的员T进行考评是最好的办法。

绩效考评内容应是员工行为的导向.是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具体化。对图书馆而言,服务性是衡量图书馆绩效的重要指标,读者满意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高校图书馆目前绩效考评标准与办法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同类业务部门采取统一的考评标准与相同的考评办法,使每个部门都有优秀等次的员工产生。二是读者部、信息技术部、咨询部都是直接面对读者的部门,应该注重个人行为的考评,并兼顾个人的文化水平与知识更新的频率。三是办公室的考评应与馆长的考评同标准、同办法进行.避免考评结果由于晕轮效应而失真。四是采编部的考评必须把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合理调整馆藏结构作为重点,同时结合采购品种、采购量和日常T作巾的投入程度进行考评。五是部门主任与普通员工应采取不同的考评标准,有《高校图书馆部主任考核表》和《高校图书馆普通员工考评表》。绩效考评管理足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束语

绩效工资改革背景下图书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绩效工资改革既要调动积极性又要增进公益性。既有总体提升又有个体差异。绩效工资重在绩效,这意味着同一单位的职工因为绩效不同而需要拉大差距,绩效由谁评定,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定,通过什么程序来评定,有何程序进行监督,这均未有十分清晰的规范,绩效工资的改革便可能从制度安排到具体实践均具有变数。因此在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体现绩效,做到劳动者的薪酬待遇与个人业绩、工作成效密切挂钩。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实行馆员轮岗制、完善高校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等方式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工作人员在不同岗位做出的业绩合理分配薪酬。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工资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即使在某馆已取得成功的经验,但因各自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仍有待广大图书馆同行继续不懈的探讨摸索。

总之,绩效考评管理是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每次考评的本质是宏观激励观的一种体现,也叫政策激励,其本身是激励管理法在管理过程巾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真正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工资依靠绩效考评作依据,绩效考评要向引导组织战略目标、员工行为、员工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相配合的轨道上去激励,逐步完善图书馆的考评管理体系,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梅.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考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

[2]崔梅芳.图书馆绩效考核四大误区[J].新世纪图书馆,2005(3):69-72.

[3]石象婷.绩效工资背景下图书馆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3).

第4篇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融资一直是制约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作为资产证券化方式之一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已逐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供给充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科学技术专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优势与高额回报。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知识产权发展迅速,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范围的扩大和保护技术的成熟,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得以形成和体现。所以,从基础资产供给的持续性和充足性角度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是可行的。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风险相对较低。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在各阶段的特点不一样,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具体见图1)。

    表1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选择融资方式

    因为与种子期、初创期相比,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技术风险较小,技术相对成熟,知识的预期收益逐渐明晰,甚至趋于稳定,己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基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式融资。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基础已具备。从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看,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实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2005年8月,中金公司推出“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募集资金93.6亿元;2006年8月,中信证券推出“江苏吴中集团BT项目回购款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16.58亿元;2006年9月,大连万达集团联合迈格里银行发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募集资金11.52亿元,成为首单内地房地产证券化产品;2006年10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出“南光股份格兰云天大酒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0. 8亿元,成为2006年8月15日银监会下发65号文后的第一只准证券化信托产品。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问世为我国投资银行大规模地有序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推动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税制、监管和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参与者、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途径

    以1997年美国Pullman Group以David Bowie所出版唱片特许使用权为支持发行证券融资获得成功为标志,知识产权证券化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获得较快发展。但到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明显成功的案例。基于国外经验和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薄弱、资本市场还不很成熟的现状,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增强投资者信心。如美国早期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是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由政府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信用支持,为解决住房金融问题,推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笔者认为,可以由政府出资组建特殊目的公司,采购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以拓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具体可采用以下知识产权证券化操作流程(见图2):

    图1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流程

    (一)知识产权出售阶段。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又称原始权益人,将知识产权未来一定期限的许可使用收费权通过契约的形式出售给专司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目的公司,形成知识产权的真实出售。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通过产权出售获得融资,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真实购买知识产权获得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二)建立知识产权资产池阶段。首先,特殊目的公司根据中小型高新技术的融资需求确定证券化目标;然后,对其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知识产权进行清理、估算,根据证券化目标以及知识产权的期限、行业等特征确定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范围;最后,将拟证券化的知识产权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结构性重组,构造资产池,实现风险对冲,降低知识产权的总体风险水平。

    (三)信用评级和增级阶段。为保证所发行证券达到投资者要求的信用级别,证券发行前应由特殊目的公司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结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采用破产隔离、划分优先证券和次级证券、金融担保等信用增级技术,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保证发行成功。

    (四)发行评级与证券销售阶段。特殊目的公司对证券进行信用增级后,应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销售知识产权证券。证券承销商处将证券发行收入划转给特殊目的公司后,特殊目的公司再按合同约定划转给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目标。

    (五)资产管理阶段。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指定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亲自对知识产权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全部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账户,专门用于对特殊目的公司和投资者的付费和还本付息。

    (六)付费阶段。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最后阶段,由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资金转入投资者账户和各中介机构账户,偿还投资者本息,向各机构支付中介费用,最后的剩余部分则全部归企业所有。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政策建议

    2006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关于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推行速度,还应对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缺乏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障碍,如在知识产权转让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抵押、定价、转让、合同变更等缺乏法律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对机构投资者的准入资格和投资方向界定严格,阻碍了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投资;由于《企业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限制,特殊目的公司不能以发行证券的收入购买基础资产,知识产权难以实现“真实出售”。国外在知识资产证券化初期也与我国一样,存在种种法律障碍,如日本的相关法律禁止以专利作为信托对象,不允许以专利这类知识资产为依托发行证券。但自2000年以来,日本相继修改了《证券法》、《破产法》、《资产证券化法》、《信托业法》等一系列与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为专利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清除了法律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适时修改相关融资程序、资产抵押、投资主体方面的规定。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如何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数学的空间,是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也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自主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如下:

一、课堂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初,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内心状态.这样的课堂“暖场”效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中自主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职数学第三册第十四章“双曲线的定义及主要参数”的第一课时,在课堂导入阶段,笔者首先播放了一首由雷婷演唱的网络流行歌曲《悲伤双曲线》,“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能够生在同一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漫漫长路无交点……正如书中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缓缓的音乐配合着令人深思的歌词一下子消除了学生的疲倦感.在细细品味歌词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并主动提出疑问:到底双曲线是一种怎样的曲线?有什么特征?歌词中的最后两句话跟双曲线有没有关系呢?通过播放网络歌曲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双曲线”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觉到数学原来也很浪漫!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即创设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愉悦的情绪调动高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认知学习.

二、巧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

学习是一个充满灵动的思维过程,教师不是要把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去吸收,而是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去摸索、探究出结论.数学软件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在形象、具体的显现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这一软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如在立体几何中讲到柱、锥、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去拖动几何体的顶点,通过观察其图形的变化理解这一演变.再如解析几何中有关三类圆锥曲线的统一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为学生制作一个动态的演示图形,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通过完整的变化过程去了解这一问题,从而理解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一些枯燥的、乏味的较难理解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数学软件的演示功能得以有效突破,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动态的图形演示中自主分析问题,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久而久之,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分段实现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个体的不同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避免因为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标准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产生自主学习的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台阶,小步走”的目标练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易到难地为学生呈现练习题,引导学生分层解决问题,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从而产生更大的探究动力.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教学环节分别呈现“试一试”“练一练”“考考你”的不同层次的练习课件,以配合教学进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课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相关内容的基础题、变式题和拓展题的课件,将这些习题课件上传到QQ空间、微博,习题的设置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既可以从易到难按顺序参与练习,也可以跳过某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大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兴趣盎然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能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分段实现目标,在感受反复成功的自信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应重视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6篇

所处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路德环境专注于河湖淤泥、工程泥浆及工业糟渣等高含水废弃物的处理,运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特有的创新型环保技术装备与系统,以工厂化方式高效能地实现了高含水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公司业务目前已在长三角、长江中游、赤水河流域进行战略布局,区位资源优势突出,地理位置优越,并将逐步向其他区域拓展。

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是环保产业下的细分领域,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伴随着环保治理要求的日益严格,治理需求日渐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路德环境积极投入绿色环保领域,致力于中国环境、生态、健康事业。截至目前,在河湖淤泥和工程泥浆领域,公司累计运营了二十余个固化处理中心,在浙江、湖北、江苏、安徽、广东、河北等地共处理河湖淤泥、工程泥浆超过2000万立方米;在工业糟渣领域,公司在赤水河畔建成了酒糟资源化利用工厂,酒糟年处理能力6万吨以上。

自主研发技术构建创新优势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公司较少,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竞争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

路德环境是国内率先进入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领域的科技型专业化环保企业之一,逐步在行业内树立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路德环境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创始人季光明先生是高含水废弃物治理领域专家、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以公司创始人为核心的技术专家团队自主研发了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有機糟渣微生物固态发酵等技术体系。

路德环境具备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拥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公司始终专注于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目前拥有专利59项,另有18项发明专利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取得受理通知书或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

综合来看,路德环境拥有的核心技术在境内外处于优势地位,公司以核心技术和装备系统创新带动模式创新,运营规模不断扩大。2017-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9亿元、2.25亿元和3.04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506万元、2379万元和5052万元。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全面布局

路德环境已与中国三峡集团旗下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于2020年7月成立了合资公司:武汉三峡路德环保有限公司,该注册资本20001万元(路德环境出资10001万元,占股50.002%)。该公司将与长江大保护水环境治理项目协同配套,服务品类以河湖底泥、工程泥浆、通沟淤泥、市政污泥、工业渣泥等高含水废弃物为主,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同时,推动实现固废综合处置业务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全部布局。

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系;构建;严格管理

最近,周口市市委书记毛超峰对周口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统一、严格、规范上下功夫。如何落实毛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国有资产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效统一,将是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点。

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是保障国家机关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市行政事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行政事业资产,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综合使用效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加快新城区建设;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财政开支;有利于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管体系

(一)明确管理原则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原则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首先,要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其二,要强化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的衔接,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进行购置,防止违规操作,铲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其三,要推动资产管理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衔接,研究建立资产管理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

(二)理顺管理体制

要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省政府108号令对我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仍存在管理体制未理顺、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状况,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一些二级单位的资产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周口市委市政府对理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非常重视,2007年12月,下发周编〔2007〕44号文件,将周口市国资委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划归市财政局,成立了专司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为全市行政事业资产步入正常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规范配置程序

为使资产配置公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2007年9月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108号令,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应在配置环节严格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允许重新购置。行政事业单位拟购置资产,必须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后,提出品目、数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

(四)强化使用管理

在资产使用环节,根据《办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还应建立资产调剂制度,着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即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要严格控制和审批。

(五)加强处置管理

为了解决处置无序、资产流失的问题,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即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在经政府批准或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

(六)完善收入管理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和经营使用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以及处置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出台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统一、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近年来,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变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多年来,我省沿袭的还是1990年省政府颁布的《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省政府19号令)。为了彻底改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无序管理的状况,财政部于2006年7月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2007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108号令)。为规范、统一管理,周口市准备下大力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法规体系。

第一,根据108号令,出台周口市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前一阶段,市国资办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的《办法》,借鉴其他省辖市经验,经过征求财政局科室及县市区财政局意见,局办公会议研究,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等环节,制定出《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5月23日,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这个办法,办法的通过,为周口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提供一个操作性较强指导文件。

第二,围绕《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我们还将着手制定《周口市财政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周口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益)收缴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统一、规范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法规体系,使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第三,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各界和行政事业单位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法规,提高依法管理和自觉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的自觉性。推动《周口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抓好监督检查,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

(一)加强购建管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扬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严格控制各项资产的购置和建设。对确需添置资产的,由单位提出申请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轻重缓急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重大购置和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动态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根据工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资产,克服铺张浪费现象。

(二)完善处置程序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遵守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变卖、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对重大的资产处置项目,由财政部门呈报政府审批。在发生资产处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资产评估,在审计或评估的基础上委托公物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特殊情况不宜公开竞价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协议转让。对产权不明确的,应先进行产权界定,在未明确产权归属前不得擅自处置。在办理房产、车辆过户、工商登记和土地出让手续时,应出具政府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证明材料。否则,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以及对外投资、联合经营等所形成的国有股权收入均属国有资产收益,应当按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额上缴财政,由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对于确因工作需要更新资产的,由财政部门统筹提出意见,报同级政府审批。

第8篇

北京某用户在使用EMPro进行工作站天线仿真时,不仅使用了天线的实体模型,还考虑了天线载体(机箱)的影响。图1为测试环境和仿真模型的对比。

但仿真数据和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图2所示。

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在全频段插损差距明显,而且测试结果在高端有较为明显谐振。比较测试对象和仿真模型,测试对象使用较长的同轴线进行馈电,而且同轴接头在测试时并没有进行校准;而仿真模型使用集总端口进行馈电,完全没有考虑馈线效应。

为了使仿真模型尽可能接近测试对象,可以为天线加入接头及同轴馈线。但这需要获得测试接头及同轴线的三维结构文件及材料属性,建模及校准工作代价很高。

另一个办法是对测试结果进行校准,提取接头及同轴馈线的模型,并将其效应加入到仿真结果中。使用自动夹具移除(Automatic FixtureRemoval)技术对接头及同轴馈线的模型进行快速且精确的提取。自动夹具移除(AFP)标准

自动夹具移除(AFR)校准技术是一种提取准确的宽带夹具模型的简便方法。这种校准技术可以被用于各种夹具和互连的结构,例如转接头、芯片封装、线缆、PCB印刷传输线以及通孔等互连结构。这种校准技术和传统的TRL校准技术一样,拥有同样的高精度校准性能,在夹具制作时却更容易实现。

图3展示了一块通孔作为被测件的测试板。通孔结构作为被研究的对象在两段均匀传输线的中间,传输线的两端是SMA的转接器,用来连接网络分析仪,测量通孔的S参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关心的被测件是通孔。为了进行测量,通孔处于夹具的中间(夹具包括SMA连接器以及连接通孔的传输线)。从蓝色的TDR响应曲线可以看出,SMA转接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连续性,传输线也不是完全均匀的。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观测到阻抗的波动及传输损耗。

如何把被测件的测量结果从整个测量结果(被测件加上夹具)中分离出来,是AFR校准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的AFR技术是在被测件两边的夹具镜像对称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做一个夹具的校准件用来提取夹具的S参数。校准件的形式是把两侧的夹具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两倍于单侧夹具长度的直通结构。这种校准件通常被叫做2X直通参考夹具,如图4所示。

虽然单侧的夹具并不是对称的,但当两个对称的夹具级联后,新的2X直通参考夹具校准件是镜像对称的。所以通过测试得到的校准件的S参数中,S11=S22,S21=S12,可以得到两个已知量,但并不足求解出单侧夹具S参数(S2IA=S12A)的三个未知量,如图5所示。

而AFR技术基于2X直通参考夹具校准件的中间包含一段均匀的传输线这一特性,通过采用时域信号处理的方法可以提取出夹具的SIIA和S22B。借助多出来的一个已知量,单侧夹具的S参数就可以被唯一求解出。

利用去嵌入技术,夹具的影响就可以从测试结果中去除,得到被测件的S参数;或者在仿真中加入夹具的S参数,便于和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对于天线测试,使用单端AFR则更为便捷。通过对时间门及信号流图进行求解,可以获得夹具的S2P文件。

仿真流程

为进行AFR校准,对同轴接头及开路馈线进行测试,获得S11结果。可以看到,由于接头的频域适用范围原因,在6GHz以上时谐振非常明显。

进行AFR校准时,要求夹具的S11没有明显谐振,测试带宽尽可能的宽。如在本例中需要用到的去嵌入频率最高至6GHz,但是最好还是测量夹具的直流至50GHz的S11,因为夹具的物理尺寸非常小,大测试带宽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

将测试SII结果导入PLTS,进行一端口AFR校准,如图8所示。

选择夹具类型为开路,使用PLTS能够获得夹具(SMA接头及同轴线)的S2P文件,其响应如图9所示。

将夹具的S2P文件和仿真结果进行级联,如图10所示,与天线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对比结果如图11所示。可见,在仿真中考虑接头及同轴线的响应后,获得的S11结果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

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披露 经济后果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06-03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公司融资的基石,也是投资者以及债权人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由于目前环境信息并不是国家强制披露的财务信息,而是自愿性的非财务信息,有关这类披露非财务信息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而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更少。本文通过考研国内外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对债务期限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主要是基于公司融资的角度,本节从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进行文献梳理。

(一)国外对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源于信息披露的研究。Healy和PalePu(2001)研究认为,信息披露会引起资本市场效应,并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从大量的效应中解析出三种效应与后果:首先会带来股票流动性的提高,其次引起公司资本成本的降低,最后是财务分析师对企业跟踪度的增加。以下将从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角度展开文献综述。

1.基于股票流动性视角。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信息量的大小与透明度高低,是决定证券市场上股票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Amihud和Mendelson(1986)通过研究,股票市场上的价格都是通过竞价来实现,投资者就是在瞬间即逝的价格中快速反应并作出决策,但往往股票竞价的差额较高时,投资者会有一个诉求:那就是要求公司对高出的交易成本作出补偿。这样通过大量地研究实例,得出一个结论:高竞价差额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

Diamond和Verrecchia(1991)认为模型实证更有利于求证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持续存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进入度”及股票流动性的增加,只有通过信息披露来实现。

Healy,Hutton和Palepu(1999)研究了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和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关系,他们选取了9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增加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公司的股价就会出现增高的趋势,研究结论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的披露质量越高,股票的流动性就会越强。

Heflin,Shaw和Wild(2001)也对“交易与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样本公司进行了实例检验与研究。这类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取决于样本数的大小,Heflin,Shaw和Wild从1988年到1989年内选取了303家样本,所以从样本量上保证了研究的需要。其研究的结果与Diamond和Verrecchia早在1991年的模型研究完全一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解决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基于资本成本降低的视角。由于信息披露质量会影响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投资者的风险预期,所以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资本成本的关系是近年国外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Barry和Brown(1984)研究认为,对于信息披露较少的股票,投资者会预测其的预期报酬的风险较大,投资者会要求较高投资报酬率,相应地,权益资本成本也会升高。

Botosan(1997)开创了对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先河,她以美国1990年122家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用年报中自愿性披露的数量来构建信息披露指数,研究公司的信息披露指数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就越低;在2002年,Botasan又考察了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上升1单位,其权益资本成本就减少9个百分点。

Hail(2002)进一步对Botosan(1997)的研究进行了延伸与发展,那就是研寻出“信息披露指数与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作“指数―水平”研究。Hail将“自主披露较多而强制披露较少”的所谓“自愿性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Clarkson,Fang和Richardson(2010)研究指向是向美国环保部报告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污染行业公司,这也开创了从一个单项指标的角度(即污染排放物)来对污染行业公司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及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该项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由二氧化硫排放量衡量的公司环境表现这一变量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并不对权益资本成本以及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而环境表现变量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

Dhaliwal,Li和Yang(2011)对“自愿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切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们对196家美国样本公司进行了跟踪与分析,找到了“权益资本成本与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愿性”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二者之间成正相关;反之亦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愿性越高越有利于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

(二)国外对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在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利率及借款期限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等级,很多因素会影响商业银行决定一个企业债务期限的长短,对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银行更加注重对其环境风险的考虑,这是绿色信贷的需求。然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授信评估时的依据又是企业披露的财务、非财务相关信息,所以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银行对评估风险的大小。

Watts和Zimmerman(1986)对银企间的债务合同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对大量债务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进行梳理,找到了限制性条款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对应性。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合同中限制性条款越少。

Diamond(199l)对“信息披露―信息不对称―风险程度―债务期限结构”四者之间的联系与相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前两者成正相关,后两者成负相关。即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度就降低;与此同时,银行对企业违约风险的预期就会减小,相应的债务期限也会大大延长。反之,银行只能采用制定限制性条款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Chung,Ghicas和Pastena(1993)做了信贷决策与“准则资产”关系性研究。金融机构会依据什么来对求贷企业授信额度?他们通过对石化行业储量研究认为,银行授予企业的最高授信额度与新准则下确认的资产规模相关,他们认为新准则更具有信贷决策的有用性。

Bharath和Sunder(2008)研究借款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债务契约中的作用,以美国1988年至2003年间上市公司的借款合同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会计信息质量较高,公司的借款利率较低、期限越长。

综合上述,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建立较早,且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外国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他们不仅研究了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也较早地着手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相对于国外文献而言,国内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信息披露对经济后果的研究,下面本文将从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结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国内对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研究综述

1.基于股票流动性视角。董锋和韩立岩(2006)以深圳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市场透明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透明度与市场流动性成正比,也就是说提高合理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能够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交易成本也会明显下降。由于提高了市场信息传递的效率,股票市场的整体质量得以改善。

张程睿和王华(2007)也对市场信息透明度与股票流动性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采取了多层样本进行分析,资料来源于在深交所上市的考评不及格与优秀的公司,还有沪深违规信息披露公司以及配对公司。通过公司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交易行为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的研究,发现透明度较低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某些信息知情者诈取中小投资者利益,阻碍了资本市场股票的流动性。

巫升柱(2007)通过对自愿披露水平与股票流动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结论:从静态上,股票流动性与自愿披露水平正相关,也就是说,公司自愿披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股票流动性的强弱;从动态上,自愿披露水平的正向变动具有流动性信息含量,而没有负向变动。

2.基于资本成本降低的视角。信息不对称是在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产生的,而这种不对称程度则取决于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与好坏。最终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预期,导致资本成本的降低。

汪炜、蒋高峰(2004)在国内较早地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研究的样本来自2002年前在沪上市的516家公司。研究者将公司规模与财务风险等作为控制变量,运用股利折现模型,通过求算出各样本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然后来检验其与公司自愿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能够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于富生和张敏(2007)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取了深市A股部分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研究发现: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的债务成本越低,而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晏艳阳、刘和彭敏(2008)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会受到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他们通过复杂的“独立混合横截面和分年度多元回归”这二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深交所2002―2005年相关数据),发现提高历史性信息披露质量对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且风险较大、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更愿意进行信息披露。

支晓强和何天芮(2010)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这种研究是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对信息披露质量“强制性”与“自愿性”的衡量,来验证上一年度的披露水平对本年度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的债务成本越低,也就是说两者成负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检验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及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综合影响,要优于检验它们各自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孟晓俊、肖作平和曲佳莉(2010)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平衡性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从以下两个方面发生效应与作用:(1)通过“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的作用方式,但这种作用的效果最终取决于企业的道德风险即企业的诚实度;(2)反向作用,即资本成本也会反过来影响企业责任信息为何披露和披露到什么水平。

刘江宏(2011)对“环境信息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性研究。他通过对三年上市公司年报(2006―2009)中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实证,求证在“绿色证券”的金融背景下,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环保核查时的制度对“环境信息与权益资本成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再融资环保核查制度能显著影响二者的关系。

张淑惠、史玄玄和文雷(2011)又在“公司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价值”关系研究,即研究“披露质量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公司价值(资本成本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评判与估测,在这里已经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紧密相关。他们选取了多达64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价值之间成正相关,即提高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与质量,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但对企业资本成本降低则并不明显。

(二)国内对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关系的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2007年后且均是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的关系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廖秀梅(2007)分别研究了2001和2004年的样本企业的银行短期借款合同,研究结果发现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可以降低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放贷。

陆建桥等(2009)通过对长期资产减值信息的研究发现,在银行做出信贷决策时,长期资产减值信息被银行接受,且长期资产减值企业的数量与银行的借款总量呈反比关系。

李志军和王善平(2011)以2002年至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与贷款规模呈正比,表明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企业进行信贷是利好的消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越大,期限也越长,且可以得到更多的贷款利率优惠。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通过对前两节关于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的梳理,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上述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文献表明,目前国外学者对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的角度广泛,而且环境信息披露属于信息披露的一部分,随着学术界对环境信息的关注,环境信息披露已经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国内学者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重点在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上,关于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相关学者以及监管部门的关注,但是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所以从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两个角度来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Botosan,C.A.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72(3):323-350

[2] Botosan,C.A.and Plumlee,M.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21-40

[3] Hail,L.The impact of voluntary corporate disclosures on the ex-ante cost of capital for Swiss firms [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2,11(4):741-773

[4] Dhaliwal,D.Li,O.Z.Tsang,A.Yang,Y.G.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The Cas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 [J].The Accouniing Review,2011,86(1):59 -100

[5] Clarkson,R.M.Fang,X.H.Li,Y.Richardson,G.The Relevance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For Investors and of the Stakeholder Groups:Which Audience Are Firms Speaking To[R].Working Paper,2010,Avaliable at:http://business.uts.edu

[6] Bhushan,R.Firm charaeteristics and analyst follow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1989(11):255-274

[7] 董锋,韩立岩.中国股市透明度提高对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5):87-96

[8]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2):69-91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9):93-96

[10] 张淑惠,史玄玄,文雷.环境信息披露能提升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沪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16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