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17:41
导语:在会计实操账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学习能力 成熟软件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门,早期由于计算机并不普及,因此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有一定距离,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非常普通的办公用具,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内容也进行了升级换代,培训的实操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完全一致,这使得在教学中让参训人员学会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培训既要保证学员能顺利通过省级统考,又要能将培训中掌握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需要他们切实理解并掌握,更进一步能稍带解决一些在日常使用中的突发小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教材[1]分析
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各个版本相比,大幅缩减了理论知识部分,不论是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史,还是关于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更加精练。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计算机是工具,本来就只需要了解,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对于不是发烧友的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会也不必要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核心部件及电气图等技术细节,但我们都用得很好,真正体现了手机的工具性,计算机现在也开始回归工具的本原。这样在培训时这方面的精减就为后面的实操部分腾出了时间与空间。
教材极大地加强了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首先体现在,采用在中小企业得到大面积应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系统;其次,以一家来源于现实中的小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通过模块形式分散、整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又注重每个模块的功能;再次使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对整个软件的学习,将会计基础、会计法规的相关知识在软件的操作中融为一体,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在实际中的具体实操。
教材一开始,先从全局角度,精要介绍了软件的应用流程。然后从初始化开始到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报表管理,逐个模块展开。
二、当前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人员的特点与教育难点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
根据常熟这几年的培训情况看,又以来常熟打工的新常熟人居多,这些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十八、九岁,到五十多岁,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文化层次不高,所以选择参加会计上岗培训,以期取得会计这个职业的上岗资格,然后改行从事会计工作,以脱离原先的低层次劳动岗位。
除此之外,这些学员由于受限于比较低的文化层次,因此普遍学习能力不强,依葫芦画瓢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走形。
虽然现在计算机基本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但对新常熟人家庭,计算机的普及面并不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提高得到更大普及的情况下,家庭配置计算机的需求不再迫切,但智能手机与计算机毕竟还是存在差异的,从计算机的使用迁移到智能手机很容易,但倒过来,并不成立,而正常的会计软件,至少暂时,还不会大面积移到移动端。
三、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探索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参训人员的特点、难点分析,我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考虑到用友的T3系统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系统,其自身的友好性、健壮性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利用的点。比如,在进行账务处理模块的应用这一块教学中,由于账务处理模块,就是俗称的总账,是会计软件的核心模块,大部分的日常处理就是在这个模块完成的,因此在教学安排中,系统初始化之后就应该是账务处理模块,但这个模块的有些业务处理,却需要在其他模块,像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汇总传递数据过来之后才能完成。
具体来说,到了月末,总账要结账,然后进入下一个月度。而总账要结账,有一些前置条件,不能有未记账的凭证,不能有损益类未结转为零的一级科目,其他模块如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先结账,由于教学安排中总账优先,因此这些前提条件在讲解时并没有完成,而为了保证整个总账模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首次讲解时,最好还是完整地讲解,因此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个用来引导学员思考并充分利用这个成熟、健壮系统提高自己应对出现情况的能力。在总账中涉及其他模块的前置条件没有实现而导致系统出现出错提示,我的处理方式是,只管讲,然后将首次出现的出错提示当场截屏保存下来,留作悬念。
然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这个模块的最后就是对账、月末结账。这个顺利完成之后,再将前面的总账结账出错提示拿出来,让学员再回过头来看当初对固定资产模块未结账的提示信息,然后在固定资产结账的情况下,再走总账的结账流程,自然地,相应的固定资产方面的出错提示已经没有了。其他模块也类似。这样,不断利用系统提示信息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学员也就加深了对模块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就更加系统地理解了会计流程,同时学会了如何利用系统的提示信息,也许是出错信息,而不再是手足无措地无从下手,知道提示是什么意思,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会计电算化这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员学会学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永远的探索。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实习是每1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1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1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1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1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1步。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08年11月起,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专业实习。
1. 实习单位及心得体会
1.1 单位名称
因为事先已经给管行政的Z姐打过电话,在这个11月的早上我踏入了****科技有限公司,接待我的是当时一位销售部的M经理,因为公司主要做和售后服务支持,其主要业务是财务软件的销售和二次开发,附带会计证年检和财务软件的培训工作以及每年的会计人员再教育。M经理询问我的专业以及以前从事过什么实践,我也仔细回答了他的问题,介绍了自己的专业以及在学校的表现,M经理很随和,我也开始慢慢的不紧张了,他向我简单的介绍了下公司情况,然后说这份工作很累,你自己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要不要到这实习,决定了,你明天就直接过来。在短暂的懵了后,我告诉莫经理,我明天会来的。
第二天我来了。同来的还有另一个女孩她也是想过来实习的,第一天M经理给我讲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涉及到的会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还有公司的规章制度,M经理说:既然来公司实习了,那么也算是公司的一员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和约束。然后拿出一份会计试题要我用及金蝶软件操作一下试试,因为以前从没接触过金蝶,一时熬出一身汗来,怎么办?硬头皮上呗!我拿着会计上机实操题,硬是愣了两分钟,然后一边回忆以前在学校惊醒实操模拟的程序开始慢慢的理头绪,首先我拷贝了一份金蝶财务软件的试用版本,开始安装,存储时我选择了默认存储路径,被抽空过来巡视我工作的郑会计给看见了,他说:你那样弄如果电脑重装系统你怎么办?文件就全丢失了!吓得我一时慌了神手指都不敢碰键盘了,随后郑会计放缓了语气:以后记得重要的文件数据要安装或放在D 或E、F盘,以及做好备份,以防万一出现意外事故好保证数据的完整。在经过一番的精神与键盘手指的较量之后,我开始了今天的第一笔业务的软件操作:还好因为以前做过用友的财务软件实操的培训工作,上手蛮快,因为财务软件大同小异,只是细节上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在下班前还是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在第三天一同培训的那个女孩没来,因为他不想做经理留下的无聊的工作,所以放弃了有可能会有意外收获的实习机会。
由于本公司是一家专门销售财务软件的公司,它的财务部设有一名财务主管,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财务部门郑会计,郑会计根据我三月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金蝶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刚到财务会计部,郑会计就叫我先看他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郑会计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回形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见习了两天后,郑会计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财务软件操作界面小心的开始第一笔业务的计征凭的录入并随手记下操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细节:
1)业务摘要输入。凭证输入中有许多常用会计词汇,而不少会计软件提供了用户级的词汇库,可将常用词汇预先存储起来,并配以自定义的代码,输入凭证时调用自定义词汇,可提高输入速度。金蝶系统还设计了摘要库,在录入凭证过程中,当光标定位于摘要栏时,按F7或单击「获取按钮,即可调出常用摘要库。选择所需的摘要即可,在这个窗口中,您还可以新增、删除或引入摘要。
2)科目代码输入。许多会计软件的科目代码表都能模糊快速定位,会计人员记不准确的科目多为明细科目,其所属总账科目或上级科目一般较明确,输入此类科目时,只输入到其上级科目的代码,由于系统只能接受最明细的科目,此时将打开科目代码表,并指向刚输入的上级科目,所要查找的明细科目应就在附近,省去多余的翻页查找操作。会计科目获取按F7或用鼠标单击窗口中的「获取按钮,可调出会计科目代码。
3)业务金额输入。在输入完多贷或多借的分录后,输入一贷或一借分录的金额时可参照合计栏中的金额输入,省去人工计算合计的麻烦,像用友等大多数软件还提供了自动获取金额的功能键。如对已录入的金额转换方向,按“空格”键即可;若要输入负金额,在录入数字后再输入“-”号即可。
4)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尽可能细。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应尽可能地详细,甚至可以每张原始凭证编制一条分录,摘要也应详细说明。冲减收入或费用以红字或负数反映。在输入损益类科目的凭证时,如果发生额的方向与该类科目余额方向相反,如冲减收入或费用,应将金额以红字或负数方式输入到与该类科目的余额相同的方向,收入类为贷方,费用类为借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 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 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 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 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 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 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 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 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 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 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 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 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 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 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我校的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自获得佛山市教育局的立项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笔者牵头的项目小组,负责网络精品课程的组建、资料收集、整理、上传等工作。学校和街道教育局也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建设。近年来,我们项目组的几名教师,团结一致,以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研发、教学素材、学生实训、学生评价、习题试题库等内容,将“会计电算化”打造成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以此作为示范,引领其他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教学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二)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师资梯队作保障。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加大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培训以及网络硬件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网络精品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学习Q群、留言板、疑难解答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拓宽了交流的空间。
二、我校搭建《会计电算化》网络精品课程的做法
(一)研发的主要过程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对我们来说算是新事物,申报和立项初期,我们对内对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对内收集整理我们已有的资料,对外查阅和借鉴其他院校电算化课程建设情况,特别是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搭建,我们反复讨论,以财务系统业务流程为主线来编排,突出岗位职责,以此展开精品课程的搭建。以下是我们的研发过程及分工(见表1)。
(二)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的教学研讨:项目组成员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教学研讨,分析讨论网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FLASH的收集整理上传,上传的尺寸规范,网络页面的排版设置以及一些辅助工具的查找(如flashpaper、录屏软件)等,定期收集师生对精品课程的建议和评价,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源。
2.学校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外出学习,如利用暑假时间到高校、企业进行业务学习等。
3.邀请佛山用友公司、佛山畅捷通公司的讲师到我校授课,内容包括行业前沿需求、会计岗位技能、用友T3软件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培训等,为我们的课程建设提供不少素材和建议。
(三)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项目组老师从一开始就高标准、高要求来建设网络精品课程,藉此平台,规范我们的课程建设,方便我们的教学管理,树立我们的课程品牌。我们在课程内容、习题库建设、模块实操考核、教学素材(教案、课件、视频)、无纸化理论考试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资料整理,完全能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本精品课程主要基于畅捷通T3电算化软件来开展教学,内容包括电算化理论、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报表系统。在内容编排上,以财务链业务流程为主线,划分为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账簿管理、月末处理、报表编制等模块,突出系统管理(admin)、账套主管、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固定资产、工资、往来核算等岗位的操作方法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在页面排版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字体、行距、标题、图标、表格等都给学生亲切感,避免过于单一而让学生学习乏味。
2.习题库建设: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和实操习题,考虑到专业学生要考取会计证必须要考取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因此,我们在收集习题时,都侧重于考证的内容。理论习题通过我们学校的无纸化考试平台进行,而实操习题又分为章节实操和模块综合实操,练习循序渐进,由零到整。
3.教学素材:素材包括教案设计、PPT课件、flash操作演示、教学视频等。部分素材取自网络,经过老师们的修改完善,适合我们的教学。特别是FLASH的操作演示,直观明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借助flash演示学习T3软件的操作。
4.无纸化理论考试平台:无纸化考试是未来考试的趋势,在我们专业,电算化考证、会计证考试、初级/中级会计师考试都使用了无纸化考试平台,因此本课程的理论考核也借助了无纸化平台。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录:http://59.39.7.122:84/Default.aspx (测试用户可以用demo账号,密码demo登录)。教师讲完章节的内容,可以将课后练习导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在家完成作业,教师登录系统后就可以查看学生在家完成作业情况,免去批改作业的麻烦。
三、网络精品课程的改革亮点
(一)兼顾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该课程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计电算化的理论内容设置在“够用”的范围,即定位于满足企业初级电算化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50%~60%。
(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编排教学内容
网络精品课程在章节的编排上,密切结合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按照由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参照标准财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综合项目以完成一般中小企业整个会计电算工作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就感。
(三)课程学习与考证融为一体
通过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的考核,将课程学习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B/S架构的无纸化考试平台是本精品课程的一大创新亮点。
(四)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及内容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了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技能应用性,考核方式从期末上机考试为主转向“平时学习模块评价(40%)+综合实操(30%)+期末无纸化理论考试(30%)相结合”,理实结合,实现学生考核的动态化、全面化。
关键词:时代;注重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个基本层次。当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是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和智能型人才。在新形势下,中职培养新一代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无论何时,记账、算账都是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功。只有会计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功夫过硬,才能从基本业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预测、决策职能,当好领导者的参谋。同时也要注意专业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让学生不仅掌握一技之长,还要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面。因为现代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等,还要求会计人员也要懂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广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等。所以会计教学的课程除了要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类课程以外,还应适当地减少纯会计课程,相应地加大相关课程的设置比例,但是专业设置要合理,相关课程一般包括经济、财政、管理、市场、金融、投资、法律、决策分析等等;此外,在基础课程上还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处理、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力度,增设有关跨国经济、国际文化及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对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程的课时比例加以适当调整,让学生系统、全面、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改变以前培养目标单一,侧重正规教育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在会计教材的选用上,也应尽可能地按照国际会计的要求,或者与国际会计保持一致,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上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教材普遍都存在后滞性的缺点,所以在传授过程要根据实际做必要的更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和做法。例如,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会计科目做了更改;还有关于企业接受捐赠物资的会计账务处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对于接受非货币捐赠所得要并入计算企业所得额,所得税的税率改为25%;现在计算国内个人所得税的扣减额改为2000元,以后可能还会改动等等相关的更改。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也必须要注意与时具进,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同时在授课过程要注意各课程的联系,不要孤立该课程,要引导学生把相关课程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强化实践教育
很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却不能胜任实际财务核算工作,不知从何着手,对自己没信心。不少学生不得不跟着“老会计”老老实实地再当上一两年“学徒”,有的甚至被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这些现象直接反射出当今会计学历教育方面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实践的弊端,学生在校期间并未真正学到相应的实践知识,或者实践教育环节相当薄弱。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即会计教学应包括两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传统的校外实习和校内会计模拟实操。
要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员深入工商企业及其他单位进行实习,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和部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的机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积极参与实际业务的处理。这样通过实际业务的亲身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外实习日趋困难。通过会计模拟实操的办法弥补学员会计实习不足,为强化实践教学必须要使会计模拟实操以“突出能力培养”为原则,并要具备系统性、实践性、超前性的特点,即教学环节必须系统、完整,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并且要符合学习记忆规律,由易到难。所以,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在基础阶段尽可能简单地把企业核算程序进行会计模拟。从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到出报表,有系统的将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模拟一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这阶段一定要注意细节,关于凭证、账簿的填写以及要求都要严格。二是在传受更深入的理论基础过程中穿插模拟,进行单项会计模拟。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我们模拟在企业各会计相关岗位上的业务操作,例如出纳岗位,模拟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填写,支票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报销等掌管一收一支的业务。又如销售业务,主要是开增值税发票,还有出仓单等。每讲到一项相关的业务会计核算就进行单项模拟,把企业会计核算整个程序进行细分,加强学生的理解。三是在掌握更深的理论和完成单项模拟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程序。注重于从建账、凭证、登账、对账、结账到出报表的要求和填写,到凭证的装订等一系列操作,系统的把所有的相关会计业务联系起来,增设代表将来会计工作方向的成分。通过强化模拟实习,培
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利用科技成果实行电算化教育的程度还不高。教育方式也仍以“填鸭式”讲授法为主,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上课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也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探索和采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而多种多样,正所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就教学方法来讲,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式的提问、研讨式的教学、模拟试验、案例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科学地思维和探索,使所学的知识真正为其所用,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教学方法,它是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老师从旁指导,让她们在探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实际尝试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适应对具有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过去单一的“黑板式”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把教学内容生动化,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优越性,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入世后,对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人才的要求很高,甚或高于其他人才,但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不多,会计专业教师有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教师知识陈旧且得不到更新,缺乏国际交流,这样的教育体制实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参加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对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现实问题难以把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应有选择地与各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去做兼职或参观,以便于提高其实操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急需。
其次,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缓解会计实验教师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可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听课、观摩,对他们进行不定时现场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交流。
再次,要坚持参加继续教育,随时掌握该行业的新动态。因为教材都有滞后性的缺点,特别是会计专业知识,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些处理方法会不断的变动,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
总之,在会计学历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厚的会计理论,较宽的专业口径,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有一个较广的发展空间。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会计人才,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陶绯,王利霞.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5).
2、王辉诚.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中,传统会计课程的教学一般是按照教材的完整理论体系组织教学,采用“会计理论―应用方法―实操训练”的教学模式。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于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毕业生,从没有接触会计实践,对会计工作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明白岗位要求和职责,不知道职务工作内容和程序,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主要从会计实践入手,通过运用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会计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
(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会计基本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并使之在不同阶段不断循环运行,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教学教程中,以模拟会计实践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会计实务,让学生逐步体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
(二)零距离就业
让学生通过三年多次大的循环过程,充分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本达到“毕业生=熟练工”的目标。
三、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科学整合知识内容,建立螺旋提升式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素质不高,特别是对理论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立了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在技能教学中需要逐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加深对岗位、职业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向社会人的转化奠定基础,从而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为思想指导,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将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排列,逐步形成了以会计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规范与技能、会计工作观念与技巧为核心的三组递进式的提升系列。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工业会计、成本会计、纳税实务等主干课程的学科循环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一个以知识、技能、价值观为重点的立体目标体系,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以会计模拟实践为主线、以各会计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为重点的螺旋提升、循环递进的教育目标体系。教学的重心向基本技能培训、岗位实际要求等方面倾斜,具有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提高。
(二)以递进式的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促进教育目标的提升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拓展常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的不断提升;带领学生了解行I操作流程,通过模拟实训、企业实践使学生的岗位技能得以提升,并开展职业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同时我们还着重引导学生养成基本职业道德,形成职业习惯,逐步向真正的职业人转化。
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将来的岗位需求,建立起“以会计专业技能学习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形成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基本职业素养达标制
我们紧紧抓住职业道德教育这条主线,把“敬业、乐业、勤业”精神的培养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才,必须先学会做人,树立敬业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同时,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和行业行为要求,严格抓好学生校内行为修养,为实现良好职业行为迁移做准备,缩短学生的思想认识、职业思想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差距。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业观。
2.坚持基本职业技能达标制
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特点和岗位要求,我们确定了身体素质、书法水平、普通话、电脑录入、办公自动化及会计基础技能等作为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校期间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基本技能达标考试,符合标准要求,才能正常毕业。这样使毕业生具有一技之长和谋生的本领,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基本道德、适应岗位要求的应用型的初、中级人才。
3.建立会计专业技能过关制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为目标,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具有国家规定的从业资格,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4.坚持合理分流和专业技能提升
在第三年,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内在愿望进行合理分流,使学有余力者通过补习和强化文化基础,为更高层次的学府继续深造做准备;使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会计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的针对性,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进入学校的学生真正实现了“就业有技能,升学有希望,发展有潜力”的目标。
(三)三大课堂循环往复,促进螺旋提升技能目标的实现
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我们通过传统认识课堂、模拟实训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参观、见习等形式广泛接触社会;通过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社会实践,了解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基础资料等。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进行培训,实现学校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
(四)会计实践教学法的方法和措施
1.教学准备阶段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见习,让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布、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各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各岗位的薪金情况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准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日常会计用品,让学生以会计人员的身份、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各行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际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出纳员、仓管员、核算员、对帐员、记账员、会计等不同的岗位要求,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步进行突破,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理论阐述与分项模拟,让学生基本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及一般流程和运作。
①_设账户:熟悉会计用品的种类及其作用、填写账户启用、开设会计账户、编写科目目录表、登记期初余额等实际方法,让学生依次完成;并引入科目、账户等理论。
②会计凭证:熟悉经济业务的类别、根据经济业务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讲解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结构及填制、审核方法等理论。
③登记账簿:根据已经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原理、账户结构、账务处理程序、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与方法等基本会计理论。
④成本核算:组织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引入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结转的基本要求等成本核算理论。
⑤对账结账:让学生进行账证、账账、账实核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按会计规定程序进行结账工作。引入核对要求、方法;错账的判断、查找与更正;结账的规定等理论知识。
⑥编制报表:根据结账的结果编制会计报表。引入会计报表的类别、作用、填制方法等理论知识。
第二步:岗位分析与角色扮演,我们按岗位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促成学生对岗位的充分认识,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步进行突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一般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别让每个学生扮演出纳员、仓管员、核算员、对账员、记账员、会计等不同的岗位角色。以单项模拟实训的资料为依据,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阶段完成各岗位角色的工作任务,形成相应的会计资料。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
①出纳员:现金(资金)流动记录,银行及对外往来的收付业务、日记账等。
②仓管员:材料收发及分类管理、材料明细账的记录、材料成本的基本核算等。
③对账员:应收应付等往来账项的登记、定期核对查询,应收款项的催收等。
④核算员: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及物料流动情况,充分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⑤记账员:根据财会法规和企业经济特点编制会计分录,督促相关人员审核,按要求登记总分类账。
第三步:综合模拟,按照会计主管的工作职责设计综合实训的教学模拟实训资料,组织学生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财经纪律和资金运作的规律,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充分体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其全面管理企业财务的综合实践能力。
3.教学升华阶段
让学生对整个实践体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他们归纳各会计环节所体现的会计基础理论,形成对会计知识全貌的基本认识;引导他们总结各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知识结构,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人员工作、各职务要求的理解。以此促成学生“爱学乐业――勤学敬业――善学创业”的飞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打破原有的“会计理论―应用方法―实操训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实践为主线,把会计学科中的几门功课重新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优势;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的会计理论,使他们在体验中明确目标、了解实际工作需要,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以提高会计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会计实践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对知识接受的情况,结合企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际要求,老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实定位,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用引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练促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以法导学,注重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以趣激学,注重教学思路的多元性”,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通过模拟情境、实践运用、精讲精练、学法指导、兴趣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学得入耳、练得开心、用得顺手。
(一)以实定位,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管理人才日趋饱和,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声誉,使家长、学生对其宠爱有加。这种看似矛盾的现实,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改造,从而使老专业再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对该专业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面向社会的今天,它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首先要深入社会进行广泛调查,认真了解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需要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求教师深入社会实践,熟悉实践环节,根据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安排教学进度,组织重点、难点的突破;第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实际,选择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近地组织教学;最后,教师还应对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从而使学校会计类专业的办学思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成本会计;应用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推进
一、成本会计实训概述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基础,旨在对企业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实训是针对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要求,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为强化学生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际的账务处理及分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转向实践、效果显著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是会计理论、財经法规、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也是为之后理解财务报表、企业经营战略等奠定基础。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操作性强。把理论知识实践化,针对当下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对学生加以实际操作经验培训,是实训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成本会计实训是重要的综合性实训,是成本核算由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模拟操作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消除学生步入职场工作后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
(2)涉面广、综合性高。成本会计以研究制造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产品的计算、核算与分析为主,涉及企业多个生产及行政部门,是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培训,既能提高会计技能,也能综合性的提升对企业结构的认知。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但要核算和分析企业已发生的成本,也要着眼企业之后的成本控制管理。
(3)内容复杂、计算量大。成本会计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方法较多,不同的计算环节所需选择的费用分配方法及其标准也各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各有不同,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大多需自制完成,且种类繁多。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训课程中将针对以上内容作出合理的区分和应用,编制多项表格单据,反复归类核算,对学生的谨慎、耐心、数字敏觉性等都有要求。
三、目前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推进难点
(1)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矛盾。教师作为教学课程的主导力量,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授课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为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双优质的学生以符合社会需求。现今高校大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长期从事会计理论教研工作,鲜有实际操作经验,也较少对企业的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切身体会,对当下企业中成本会计的运用了解粗浅,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当今职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计算机能力及财务分析能力。而现今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通常采取理论灌溉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建账能力较弱。除此之外,随着会计核算技术信息化的提升,手工记账逐渐被代替,很多高校教学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些教学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难以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四、课程推进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鼓励教师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师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训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现今组织特点、管理方法等。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知识及技能,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队伍的培养也要做到结构优化,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探索、分享优质授课方式。
(2)合理设置理论、实训课程分配。从成本会计本身的综合复杂性和实操性来看,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课时设置、投入精力应与理论课程相同,才能更好的响应应用型教学的号召,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时序的安排。在教学安排上,应首先安排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分类及核算,而后进入实操阶段进行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核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可引入沙盘模型,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只能进行实操演练,切身的感受企业里各职能领域的关联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引入也必不可少,让学生既懂得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也具备信息化成本核算能力,以符合现代企业及业务发展人才需要,还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可将校企引入课堂,既能获得校企的真实数据以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操作性,又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小结
对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会计人才为目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成本会计实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经验积累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毕业后的求职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特点和如今高校中该课程推进的难点及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落实。
作者:肖静
参考文献:
[1]陈凤香.(2016).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初探.林区教学(6),9-10.
[2]范可心.(2008).关于提高成本会计实训效果的研究.科技信息(35),964.
[3]李高申,焦燕灵,&郭梅珍.(2012).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策略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40(2),95-98.
[4]罗丽萍,&蒋红芸.(2017).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教育观察月刊,6(1).
关键词 中职会计;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中职教育应重视技能教育:
(一)技能教学,符合社会需求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才”,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座右铭,全体师生也日益重视技能训练。评价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指标是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就业率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中职校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学生要能够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毕业就能顶岗。
会计是一门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操作性强。作为中职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因数学、英语成绩不好而无缘上普高。对于他们来说,会计的理论知识太抽象了。因此会计教学,除了要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各项操作技能和技巧,两者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促进其实际技能的提高。
(二)提高技能,实现培养目标
会计学科的操作性要求高,仅仅依靠理论教学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点钞和验钞技术,传票翻打技术,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整理和装订,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实践性教学训练方式,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弥补会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着提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中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技能教学应贯穿在会计课教学中:
财务会计岗位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重要性、特殊性,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 ,学生利用顶岗实习来获取会计专业技能已变得不现实。但用人单位却越来越强调学生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他们理想的员工—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熟练地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较好方式,各个中职校已普遍新建了财经实训室,利用财经实训室进行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因此目前课堂仍然是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形成会计实践能力主要的阵地,在会计课中应贯穿技能教学。
(一) 提供实物,介绍会计核算流程
提到会计,人们就会联想到账房先生,会计不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会计的基本职能还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因此会计核算的学习还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上会计课伊始,就将我们的学生带到财经实训室参观,参观实训室的设备,高二的学长向学弟和学妹展示他们进行手工记账的工具(包括具体的文具、仿真的原始凭证、装订好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会计的工作的环境,对会计具体的工作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因为会计的相关信息需要借助这些实物载体得到实现,这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软件工作。但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进入会计角色,无法顶岗的很重要原因是不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不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会计分工。因为在用友T3软件下,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财务软件自动生成的,如果记账凭证填制后没有审核是不能登账的,制单和审核不能是同一个人等等,(原因是刚毕业的学生不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以及账簿之间的关系)。从学生接触会计课开始,就可以清楚为学生介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理论和实践同步,提高技能
会计实训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只有借助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会计的实训课,我校开设的是《中小企业实训》,安排在基础会计课学习后,高二的时候才开设。主要是模拟工业企业一个月的40-50笔的经济业务来进行学习会计核算流程。这时候进行会计实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基本将高一学习的基础会计还给了老师,老师需要重新复习,唤起学生记忆后进行实训,效率低。因此,在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时,我就对课程顺序进行重新整合,学习完会计要素和复式记账后,就开始学习经济业务的核算,此时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来介绍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进行学习,等学习到记账凭证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填制方法进行传授,并提供真凭证让学生来识别经济业务,并对经济业务编制先会计分录,老师检查正确后,再填到记账凭证上,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填制凭证。老师还可以有针对性性选择一些错误的凭证让学生进行审核,引导学生找出凭证中出错的地方,如何填制才是正确的,并请学生更正。在如此的训练中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核算掌握很清楚,并且单证填制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中教学中,学完相应的知识点也就应该进行分阶段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等学生再学习中小企业实训时,主要就可以进行分岗位进行实训,进行集中实训。
(三) 实践课短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计有情节的实践课短剧。会计人员主要负责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的进行反馈,而其提供的信息又会影响到相关信息使用者。因此在实践课设计情景剧时,主要利用会计岗位以及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设计,将会计岗位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将会计核算流程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设计不同的情节来展现会计岗位的工作。没有扮演的同学要负责点评扮演角色的同学表演是否到位,表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每次表演都要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点评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原来抽象的流程图动了起来,学习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因为要扮演角色就会认真地学习会计核算流程,认真学习各会计岗位的职责。例如在学习“其他应收款”核算时,设计预借差旅费、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的短剧。短剧涉及到,学生要填写借据,找相应的主管审批后再到财务部门预支差旅费,出差回来,要对发票、车票等原始单据的整理,填写报销差旅费申请表,有关人员审批,报销差旅费,通过整个流程的表演,学生对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就熟记于心了。并且通过扮演个性色彩的会计人员,课堂活泼生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分工协调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会计技能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改革考试评价标准:
1.增加技能考核的比重。会计的培养目标已转化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目前会计考试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试卷中理论部分占绝对的比重,主要考核学生识记,不能检测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对原来的考试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革,应将理论知识部分的比重缩小,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增加实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题不能只考会计分录了,需要考学生填凭证,登账、更改错账,结账,考核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2.注重过程性考核。原来的考试,平常成绩比例小,期末成绩占绝对的比重,学生平常不读书,期末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重点复习也就能顺利过关,这滋生了许多同学的惰性,打击了了平常努力用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他们心里不平衡。要想考试过关,期末用功就够。因此,我校改革了会计课程的评价,采用综合性的评价,加强过程性考核。总分100分,包括过程性评价80分,包括(出勤评价10分,课堂表现20分,作业小测20分,模块评价考核30分);终结性评价20分(期末考核20分)。因为将80%考核比重将放在日常的检查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生也开始重视平常学习过程,重视日常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终身学习。
(二)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专业知识的先行者。技能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技能水平也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可能给学生一杯水。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也不例外。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实务越来越复杂。会计教师要及时充电,及时学习,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最适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2.教师下到企业去,拥有一线经验。大多会计教师经过高等教育,从大学直接到职业学校,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在教学中讲授会计实务时,凭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为学生讲解会计实务,因为是纸上谈兵,难免会底气不足,教学效果欠佳。会计老师要走出校门,下企业实践,尽可能兼职。这样会计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线的经验,指导学生技能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总结
现在,各中职校都普遍重视会计的技能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中职校的技能赛,可以展现学校和学生的风采,学校可多利用技能赛的契机,了解企业的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变化,对各校的会计专业开设的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技能培训方面多投入些,实训室设备软件多完善些,培训的教材能更实用。要以应用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企业喜欢。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将实训实践贯穿于会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9).
[2]陈立群.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几个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
[3]韩延林.中职会计技能培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师.2012.(3).
[4]何堂飞.中职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标准及提高方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