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区别

时间:2023-10-11 16:23:27

导语:在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区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区别

第1篇

广电视频网站的优势

广电传媒视频网站虽然在发展时间上落后于商业视频网站,但其依托于实力雄厚的广电传媒,在政策、节目内容等方面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政策支持的优势。在视频网站发展伊始,视频网站的创办基本上没有进入门槛,随着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始介入,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视频网站行业。2007 年,广电总局颁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络公司必须向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获得许可的400 多家网站中大部分是广电传媒的网站。2010年,广电总局发放互联网电视牌照,只有拥有牌照者才能从事互联网电视业务,第一批互联网电视牌照的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及杭州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三家国有广电传媒集团。这些举措一方面对网络视频市场起到了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严格限制了视频网站的市场准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对广电传媒的视频网站经营具有政策上的保护作用。

视频内容专业性和原创性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统媒体制胜的法宝,在网络视频领域,面对激烈的竞争,更加需要网站提供的视频内容具有专业性和原创性,而广电传媒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用户观看比例分别是92.6%和87.2%;新闻、资讯、时事类的视频节目观看比例为74.5%,居第三位。 以上数据表明,丰富、专业、原创的电视节目内容在网民的视听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优质的内容更容易受到网民和广告商的喜爱。

经营上的低成本优势。视频网站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内容、宽带和服务器。在我国,商业视频网站发展之初存在着大量视频内容侵权现象,随着政府开始整顿互联网版权问题,依靠侵权维持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商业视频网站除了应对带宽和服务器成本之外,还要支付大笔费用购买正版影视作品。据优酷网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优酷网花费了近30万美元解决版权问题,涉及的版权纠纷诉讼案件达到了488件,这些必然会加重商业视频网站的经营成本和负担。与商业视频网站购买内容的成本相比,广电传媒视频网站由于依托于广电自身的节目资源,无需支付高额的版权费用,在经营上具有低成本优势。

范围经济优势。由于进入规制的限制,商业视频网站难以进入传统媒体领域,往往是单一的网络公司,而广电传媒集团拥有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传播载体。视频网站实际上是传统广电在传播方式上的延伸,这种跨媒体优势使广电媒体可以在视频网站和其他媒体之间共享内容资源,从而实现范围经济优势。

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电传媒在政策、内容、经营成本方面有优势,但是在流量、市场经营等方面则落后于商业视频网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验和经营灵活性不足。网络经济的特点是,收入和成本都比较低,确切地说是成本曲线被拉长了,启动媒体业务所需的高昂的原始投资减少了,这为以低成本吸引成千上万受众的小网站创造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网站的创新变得非常重要,但任何网站的创新由于非常容易被模仿,所以不可能长期保持经营上的优势地位,这就使得网站在创新的同时需要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快速反应与迅速适应的能力。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虽然广电媒体视频网站具有诸多优势,也可以通过政策保护的方式塑造市场壁垒,但这种保护和相对较小的压力也导致广电媒体视频网站的危机感和竞争动力不足。与商业视频网站相比,缺乏足够的市场敏感,在适应市场变化和经营的灵活性等方面落后于商业视频网站。

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的不同在于,视频网站不仅是一个节目内容传播和欣赏的平台,还是一个交流、交友、交易平台。因此,国外视频网站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视频网站门户化,国内视频网站也在此潮流下将交友、娱乐、游戏等功能与视频观看、下载等服务结合起来。优酷、搜狐视频等网站凭借网络服务功能多元化,始终处于视频网站前列。与之相比,广电传媒视频网站主要是单一的视频网站,提供的视频基本上都是电视台的节目,缺乏与用户的交流和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在用户体验、终端技术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不如商业视频网站。

与广电传媒视频网站经营模式单一相对应的是其盈利模式的单一,盈利现状不容乐观。在美国,Hulu为用户提供正版内容,优化页面和宽带功能,还开发Hulu Plus视频订阅服务,通过降低订阅费的方式吸引更多用户通过iPad等移动终端收看Hulu的视频节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Hulu营收达4.2亿美元。在我国,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在盈利模式上基本没有创新,在依靠广告实现收费这一模式上也落后于商业视频网站。

发展对策

面对市场、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可以从内容、渠道、营销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应对商业视频网站竞争的策略。

第一,渠道战略。新旧媒体的竞争首先是传播渠道之争,在渠道布局完成之后,媒体之间的竞争将会重新回到内容的竞争上。广电媒体在内容方面比商业视频网站更具先天优势,因此,广电媒体必须坚持在保持内容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对渠道的占有,在视频网站、有线、无线、户外、移动等新媒体的培育期及早介入,通过渠道扩张提高用户的覆盖率和接触率,降低用户的接触成本,培养用户的“黏度”,以加强市场控制力。

在拥有节目内容资源优势和向新媒体平台战略延伸的前提下,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发展的关键在于对内容资源和传播渠道或多种新媒体平台的整合。《2011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分享的用户比例达到49.4%,有 35.5%的网络视频用户会把值得推荐的视频分享到博客或个人空间类产品中。在这种情况下,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可以通过有效整合SNS、微博、手机等平台,使网民最大限度地接触到内容,实现内容资源多次售卖,提高节目内容的附加值。

第二,内容发展策略。在媒体融合时代,虽然渠道扩张是媒体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内容始终都是吸引网民视听的根本。因此,广电媒体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并加强广电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地位。

目前,网络视频内容领域的竞争已经出现了“自制内容主流化”的倾向,商业视频网站在购买正版影视节目之余,加强了对自制节目的投入,包括优酷、土豆、奇艺、搜狐高清等在内的视频网站纷纷推进“自制剧”战略。如奇艺宣布2012年“奇艺出品”将投入近两亿资金进行网络视频节目的制作。针对这种趋势,广电媒体可以通过自制优秀节目、收购优质节目制作公司或与好的节目制作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等手段加强自己在内容领域里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打破了专业制作者对内容制作的垄断,从视频网站的发展来看,分享类视频网站的兴起即在于充分利用了网民自制视频的热情。Hulu模式和Youtube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传统媒体生产的专业内容为特点,后者则是以UGC为主。即使在定位上有此差别,但两家视频网站目前都在着力发展UGC业务。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降低视频网站的内容生产成本,还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网民的参与度和对网站的粘度。

新媒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信息传播与接受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视听时间,使得传统上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参数的市场划分体系转变为以消费偏好为主要参数的市场划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消费偏好的用户会寻求与其需求和偏好相应的终端、载体。由此,根据用户使用终端、载体和消费偏好的不同,制作并播放适应不同终端的节目以及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便成为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应有的选择。

第三,营销策略。要解决经营模式和收入来源单一化的问题,广电传媒视频网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的收入。

以内容和用户为基础拓展多种盈利模式。“免费内容+广告”是传统媒体也是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其合理性。对于广电传媒视频网站来说,除了广告之外,还可以根据内容的质量、时间和用户的细分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拓展多种收入来源。

以平台为基础的多种盈利模式。网络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虚拟的平台,信息或节目内容的获取、发送、分享以及信息或物品的交易等皆可在此平台上实现。因此,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应该突破“内容提供商”的传统角色,转型为“平台运营商”。这就意味着,除视频业务外,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可以探索电子商务、网游、SNS网络购物等多种业务模式,实现经营模式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以载体为基础拓展多种利润来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新的传播载体,也带来了新的经济模式。广电传媒视频网站应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不同的载体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以拓宽收入来源。例如,在手机上网日益普及和手机付费习惯更易形成的今天,广电传媒可以通过与iPhone、iPad、电子书等终端提供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收费内容,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用户付费”盈利模式。2012c

第2篇

关键词:学生创业 商业盈利模式 收入 成本 利润 边际成本 最低保本销售额

创业从2014年始已经上升为国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创业热潮再度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学生创业热此起彼伏,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少?仅占2%到5% ,统计口径不同,有的达到20%左右。导致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却是共同的:即创业之前的市场预测是否准确,也就是说商业盈利模式测算和评估是否准确和可行,即经济学上的最佳模式选择。

盈利模式测算工具很多,本文以利润表为基础。进行实操测评验收和鉴别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初创企业有多大的成功可能会顺利获得市场回报――实现盈利(利润为正数)。辅之以最低保本销售额测算,进行对比和评估。

当然,最后是对预测结果的评估。表面看来该鉴别可要可不要。其实,这个过程一定不能省,而且非进行不可。因为,测算完了,究竟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市场前景预测)是否准确可行?再进一步通过本验收环节,按客观评判标准进行鉴别,这样结果的可靠性、可行性乃至科学性都会进一步提高。

一、创业盈利模式及其重要性

创业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经营并最终取得利润的方式和具体渠道。创业过程中因为商业盈利模式选择准确取得成功的有,而因为商业盈利模式选择错误,导致失败的却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淘宝和易趣。淘宝的成功主要原因:商业盈利模式成功――不收费;易趣始终坚持收费的原则,使它错过了头4年的最佳发展时期。当然,有人曾经反驳说是淘宝遇到了“非典”创造了唯一的淘宝。这样的提法是不太符合逻辑思维的,反推:难道非典只适于淘宝,而到了易趣门口就消失啦?!可见不是非典,关键因素还是盈利模式或者说是服务模式的区别带来的不同结果。因此,请认真的确定和测算你的创业盈利模式。后来,易趣放弃了国内市场,转而主攻国外市场,但毕竟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份额都已经被淘宝稳稳的占据了,B to B老大的位置,毫无疑问肯定是淘宝了。易趣或者是其他企业要想翻转,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是有更新更适合市场的商业盈利模式出现。

盈利模式:实现持续营业的收入大于成本的经营模式。

特点:第一是固定性,能复制;第二是利润保障性;第三是 保障成功性。

二、创业盈利模式测算的方法和技巧

创业盈利模式测算的方法有很多种,一种是完全人工评估,不使用任何公式,即拍脑袋,靠经验的模式,一直在学生创业实践中相当流行。但恰恰学生们最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因此,想当然的预测结果必然带来很大的误差,最终导致创业开店实践的惨败。偶然也有误打误撞成功的案例,但微乎其微。还有另外两种,是依靠财务公式,然后结合实战经验,准确预测销售数据并各自营业成本和税金,最后,得出商业盈利模式的测算结果并按行业规律进行评估。此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但笔者从简单、实用以及可操作性强、便于掌握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利润表预测模式更适合学生使用和掌握。而就预测准确率而言,二者旗鼓相当,因此,本文推荐以利润表预测为主,以最低保本销售额的预测为辅,下面就分别进行介绍和剖析。

1.利润和利润表的制作

(1)利润表制作步骤

步骤一,预测销售额;步骤二,核算成本;步骤三,预测税前利润、毛利率;步骤四,测算净利润;第五步,表格汇总。

(2)利润表的制作财务公式

销售额=销售数量×单位售价。

成本=销售数量+单位进价+水电费+杂用+员工工资+管理费用+广告费。

税前利润=销售额-成本。

净利润=税前利润-税金。

(3)如何利用利润表进行创业盈利模式测算并评估

第一,测算。

案例一:假定你开始做一笔卖帽子的生意,这个月,你以50元一项的价格买进10顶帽子,并以100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在此期间,你花去200元制作海报和宣传单,花去水电电话费用共40元,并缴纳5%流转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请制作利润表进行财务分析。

只有当收益(净利润)大于成本,才建议你开办你的创业企业,相反,则应该放弃,以上测算结果该笔帽子生意属于该放弃行列。

案例二:假定你开始做一笔卖帽子的生意,这个月,你以50元一项的价格买进50顶帽子,并以100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在此期间,你花去200元制作海报和宣传单,花去水电电话费用共40元,并缴纳5%流转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备注:政策链接创业大学生税费是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只有当收益(净利润)大于成本,才建议你开办你的创业企业,相反,则应该放弃,以上测算结果该盈利模式符合受益大于成本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开办该企业。

第二,评估。以上两种不同的销售预测,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创业盈利模式。差别来自于对销售额的预测不同,成本基本是相同的,因此,盈利模式就不一样。前者表现为亏损后者表现为持续的盈利。显而易见,第二种高销售额的盈利模式是可取的,即能够开店实践。

2.最低保本销售额和最低保本销售产品的核算。

确定保持该手袋厂生存所需最低保本销售量(边际销售量)。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该手袋厂的固定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原料+直接人工+工厂维护+水电+税收+财产税+厂房+折旧+设备折旧+专利费用+工厂维护=300+300+1+30+100+7+2+1=741(万)。

管理费用=间接人工+工厂用品开支+车旅费+交际运筹费=60+3+10+15=88(万)。

单位变动成本=每件商品的平均成本-每件商品消耗的人工平均成本-每个包消耗的管理平均成本=3000000/1500000-3300000/1500000/100-66/1500000/10 =2-0.022-0.000044=1.977956

保本销售量=7410000+8800000/(250-1.977957) =16210000/248.022043=65357.09(元)

补充公式:

每件商品的平均成本=所有商品消耗的总成本/商品总件数。

每件商品消耗的人工平均成本=直接人工/人数/商品数量。

每件商品消耗的管理平均成本=直接人工/人数/商品总件数。

计算该手袋厂的最低保本销售额(边际销售额)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65357.09/250=16339272.5(元)

从以上测算可以看出,对张建的手袋厂而言,要确保2010年能够持续生存下去,最低的保本销售额是一千六百三十三万九千二百七十二点五万员人民币。如果达不到这个销售额那么手袋厂就会亏损和倒闭。当然是否仅仅只要达到这个销售额就万事大吉啦?否。因为保本销售额只是该厂的盈亏临界点,即此时的手袋厂还是零利润时期,必须要努力促使销售额持续扩大才能开始赚钱,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之路。

以上两种测算模式:利润表和最低保本销售额的测算,各有千秋,利润表简单易行,最低保本销售额适用于开业1年以上的企业。两种测算的结果准确度相差不大。

三、创业盈利模式评估的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

第一,毛利率(较高的毛利率)。

毛利率=(销售收入-营业成本)/销售收入⑹×100%。

第二,成本控制较好:相对少的费用、相对销售额而言客观收入;净收益(至少为正)。

成本销售额的比重(越少越好,赚钱越多);净利润/总成本(比例越高越好,越赚钱)。

第三,销售波动幅度:当不能准确预测每月销售波动幅度时,参考其他指标。

第四,适当的现金流和净利润数额大小:

净利润数量越大,商业盈利模式越好。

现金流≥短期债务(不会短期内倒闭)。

短期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

2.参考值

第一,毛利率 20%-50% 容易实现盈利。

第二,净利润/总成本 ≥ 50%(最佳)。

备注:如果每月销售额基本不变,这个比例可以小些。

总之,最佳盈利模式评判标准是下面四条:第一,较高的毛利率。一般来说毛利率越高创业成功几率越高,但仅仅只看毛利率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考察成本指标的高低。 第二,成本控制较好。盈利究竟如何,关键还得看毛利率减去成本后的净收益如何?只有当成本控制较好,才能带来最终较高的净收益,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才是良好的可行的。第三,现金为王。创业企业要特别关注现金流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否则,很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短期内快速破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销售波动幅度,它与盈利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创业企业必须引起重视。销售波动幅度的大小对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的影响不容小视,例如零售行业,销售波动幅度虽然较小,但由于其毛利率较低,所以,稳定的持续不变的经营策略和服务模式,是保持该类创业企业实现盈利的最佳策略。相反,例如化妆品行业和奢侈品行业,销售波动幅度较大,但其行业毛利率很高,所以,灵活变化的市场价位和经营策略是实现该类创业企业盈利模式的关键点和具体策略办法。

盈利模式是否正确对创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盈利模式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阶段的成功不能带来终身的成功和胜利。因此,盈利模式又必须与时俱进,时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革新。

参考文献

[1]马云.我的成功不是偶然[M].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9

[2]查振祥.企业二次创业研究[J].特区经济,2006(4)

[3]曹垣亮编著.草根创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美)D.C.科多瓦,卡罗尔.戴萨特,林伟贤著.创业者的赚钱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 广电 经营模式

进入新世纪,随着宽带网络技术、无线通信传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指的是传统三大媒体之外的有线付费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IPTV(接收终端为电视机的网络电视)、楼宇(户外)电视等,它们大多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媒体,在媒介形态上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以内容多样化、传播渠道多样化、接收终端多样化、需求种类多样化、消费模式多样化等得天独厚的特质开辟了全新的数字化传媒时代,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拟以媒介产业经营为研究视角,探讨在新媒体全新经营模式的刺激下,广电产业将探索发展出不同以往的新的经营模式。

广电产业应不再单纯依赖广告收入,而是依靠多种方式获得利润。

传统的广电媒体以广告收入来支撑整个媒体的运转,因为有95%的收入来自广告,必然对广告商产生很大的依赖,在广告商施加的压力下。媒介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广告作为服务行业,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广电媒体过度依赖广告,将带来媒介的不稳定性。例如,近年来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成为广告投放的前两名。传统的广电媒体获利很多,而在2005年之后,随着户外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房地产广告主要投放在了户外媒体(如楼宇电视、户外电视),这种变化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大大降低。目前,广电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依靠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利润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新媒体除了广告收入之外还有多种收入来源。一是来自用户的主动订阅或者购买。例如,用户定期缴纳数字电视订阅费:手机用户付费向内容供应商订阅新闻、游戏、图片、铃声等;如果要使用大容量的网络邮箱也需要付费;还有在网上普遍存在的视频点播和资料下载,都是以用户付费为基础:网络游戏则完全依靠用户付费盈利,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集团总裁陈天桥因此登上中国富豪榜。二是增值产品售卖,指的是将媒体资源通过二次开发。延长产品链。例如,腾讯企鹅的形象被印在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杯子、手表等商品上,并且还成为品牌服饰的商标。新浪则将网站的原创小说结集出版,这种先网上发表再出版成书的方式越来越普及,能够实现作者收益和网站收益的双赢。此外还有网上流行的表情符号。被印制在各种毛绒玩具上,很受欢迎。这些都说明了媒体的附加值具有很好的盈利前景。

新媒体的发展为广电产业依靠多种方式获得利润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一是付费数字电视,即用户缴纳一定费用后收看相关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二是互动点播节目,即用户缴费后可随时从节目库中点播收看节目。实现收看时间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三是各类生活服务类收费,即通过数字电视网络或电视台专业网站为用户提供购物、订票、旅行、银行缴费等电子商务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四是为政府部门、商业机构提供远程专网通信类服务。以上几种盈利模式尚处于市场探索阶段,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它们将给广电产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广电媒体应重视内容开发,加强互动性,拓展生存空间。

“技术为先,内容为王”,用内容吸引高端用户,培养自身的核心优势是媒介经营新模式的重点。广电媒体虽然意识到内容开发的重要,但付诸行动却很少,例如电视媒体仍然充满了雷同的节目,一到黄金时间就充满了面容相似的综艺节目或者是同一部播了又播的电视连续剧。而新媒体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力。例如腾讯公司在QQ聊天软件的基础上,推出了QQ群的服务,旨在和搜狐的校友录竞争,为了迎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又开发出企业QQ,此外还开发出QQ家园、QQ秀,营造网上虚拟社区,同时还涉足游戏,推出包括连连看、各种牌类、棋类和网络游戏的QQ游戏,吸引了众多用户,这些服务全部都可以通过一小块电脑界面来操作。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得QQ成为国内即时通讯媒体的老大,也树立了腾讯“娱乐”的核心竞争力。再如数字付费的电视频道可以提供各类型电视节目并使受众进行自由选择,IPTV则能实现受众在电视机接收终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点播,随时点击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电视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媒体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内容开发将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内3G的应用。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现在国内多家企业都在准备3G的全面上市,其中就需要很多内容提供商。2004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成立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负责手机电视的内容集成和节目编辑制作及相关的增值业务运营、市场推广等具体工作。2005年3月,SMG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手机电视全国集成运营许可。2005年11月上海文广与东方明珠投资2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运营数字多媒体移动广播(DMMB)手机电视项目。该项目通过广播的方式直接将节目信号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今年以来,北京、广东、江苏也启动了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项目。再以日本的3G为例,他们就很重视内容开发,不仅有专门为手机定制的音乐剧,还有专门的手机杂志,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国内许多SP(Service Provider)已经通过手机彩铃、天气预报等初级服务尝到了内容开发的甜头,将来的3G将会给新媒体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受众与媒体的互动交流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显著特征。传统广电产业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沟通,一方面使得受众收看电视受到“单向传播”的限制,另一方面电视台无法及时得到受众方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节目内容设置。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互动性不足的瓶颈,在具体的节目制作方式上也有值得广电媒体借鉴的方面。一是通过栏目策划制造新闻热点。鼓励观众通过宽带网络终端、互动数字电视终端、手机短信等方式参与。二是由观众“决定”节目的进程。在资讯类及娱乐类节目制作上,由观众发表评论、投票,甚至观众通过视频参与到节目中来。在影视短剧制作过程中。根据观众的投票、投稿体现出的喜好、意愿来决定剧情发展。三是由受众制作节目,把有兴趣参与节目制作的观众调动起来。数字化时代,受众与广播电视媒体互动的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各种互动形式将不断创新、层出不穷,从而吸引受众,增强竞争力。

广电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展多媒体经营,实现战略意义上的营销转变。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广电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媒体之间互相隔离的关系。带来了“聚合与共享”的全新理念。新媒体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互相链接比较容易。互连互通可以使其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充分利用。例如2003年之前互联网一直没有盈利,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收费途径,直到2003年手机和互联网实现了互通,才扭转了局面,用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手机账户缴费。现在,手机短信和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给互联网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收费渠道。新媒体经营模式有利于各种媒体之间的互连互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网络与电视结合就产生了IPTV(网络电视),手机与电视联姻则成了手机电视。

在信息化时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实际上是互为平台、互为载体、互为终端的。彼此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因此,广电产业应考虑利用铺设到千家万户的有线网络资源,开展多媒体经营,拓展业务空间,积极谋求营销方式的转变。

第一,有线电视系统具有垄断性的特征,有线网络运营商可逐步将其改造成多媒体服务平台,使有线电视用户家中的电视机成为类似电脑终端的接收装置。在此基础上,开辟节目存储、视频点播、点击购物、远程教育、银行缴费、旅行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增值业务,用户在家中通过电视遥控器即可享受到信息化远程服务。

第二,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开展宽带接入服务,与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争夺市场。有线网络在带宽、传输速率、信号传送量等硬件方面毫不逊色。在网络铺设方面还具有相当优势。广电网络凭借其带宽的优势和大量影视节目资源,个人用户规模将不断扩大。

第三,可考虑进军手机电视、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市场。手机的5亿用户和便携的特点使得手机电视这片市场前景十分诱人,预期盈利空间十分乐观。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发手机电视业务面临着节目资源缺乏的难题。广电产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节目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自身的技术支撑,抢占这块市场份额。移动运营商与广电部门一方是终端和电信通道的控制者。一方是音视频内容的提供者,二者都是手机电视业务所必须的。这注定了手机电视业务领域将存在广电和电信两个部门的博弈。事实上,无论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流媒体手机电视,还是基于无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播手机电视都需要广电、电信的合作。从政策层面讲,广电部门握有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和手机电视节目版权,而移动运营商掌握着承载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目前两大行业互相不能进入,唯有二者合作,手机电视才能开展起来。从业务层面讲,移动运营商开发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需要广电部门内容的支持:广电部门推出的广播手机电视尽管不需要通过电信网络来传输电视信号。但仍然需要借助运营商提供手机用户管理系统,以便完善业务计费、客户维护服务等功能。因此,采取电视台提供节目内容、通信运营商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双方利润分成的形式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共同发展手机电视目前看来是一条共赢之路。此外,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具有收视人群密集、广告到达率高的特点,广电产业可积极介入这个市场,制作出符合移动电视收视规律的节目,和广告运营商合作,做好移动电视的内容供应方。

广电产业应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提升有线网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广电媒体多数掌控着“广电有线网络”,拥有庞大的内容资源和网络资源,面对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所开发的网络电视的挑战,应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根据AC尼尔森媒介最近研究的样本数据,我国一些城市的数字电视渗透率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杭州、南京和深圳分别以93%、88%和49%排在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占有量的前三位,而其他地区的数字电视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体现了稳步上升的势头。预计到2015年,现有的模拟电视系统将全部关闭,全面实现数字电视。此外,将有线网络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互”方式转换,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功能,促进IPTV的进一步推广也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极大地提升了有线电视网络的科技含量,不但带来了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资源的扩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而且为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解构和营业收入转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前文提到过,对于传统的广电事业而言,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广告客户的开发上。但是在数字电视时代,广电经营的终端用户,甚至海外用户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盈利点,不仅是收视费的来源,也是广电开展多元业务如电视会议、电视银行、电视购物、电视短信,收取各种服务费的来源。但这一现象对广电事业来说也是一种“幸福的折磨”,因为用户的观看时问是有限的,在盈利模式增多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吸引用户。

第4篇

然而,为何国内众多电商企业,无论是厂家还是专业的B2C,基本都难以获利,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不足,规模越小,却无法获得更多利润。

2011年中国B2C零售商市场交易规模前十排名分别是天猫、京东、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QQ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1号店、易讯网、库巴网。天猫的年交易规模达到920亿,库巴网的21亿,交易额年增长率最大的是苏宁易购,达到490.0%,最小的当当网57.1%。有着如此交易规模的各大企业,而盈利能力却普遍低下。

再看国内一众品牌厂商,如美特斯邦威、百丽、达芙妮等都因电商经营乏力,有些还亏损严重,近期的达芙妮更是全部裁撤电商业务的核心经营团队。

电商的市场空间无可预设,但进入者却获利微薄,甚而持续亏损,究其根本,主要是顾客流动性超大,重复消费率太低,而且网络承担的所经营产品的价值体系极度缺失,绝大多数只关注2点,即产品种类与超低价格,如此电商模式,怎能真正承载顾客的深度价值。

为何创造不了相对稳定的顾客购买频率及深度价值满足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对网上消费特点的理解不足,赢利模式设计的简单化,营销推广策略的单一与浅显,专业化程度低。

下面,我们将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系统阐述电商经营的赢利模式设计、营销方法论及实战要点。

网上消费的“六性”特点

电子商务的经营首先是对网络消费特点的深层理解,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是很难获得消费群持续消费热情的。一般而言,网络消费的基本特点在于6性,即便利性、独特性、专业性、丰富性、娱乐性、互动性,这是一切电子商务经营的核心和出发点,无视或偏废其中任何一性,都难获得相应的赢利预期。

1、便利性:一般电商对便利性的理解仅限于顾客在网上浏览和实际发生交易的过程相对简单,以保证顾客无需占用太多时间履行繁琐手续,当然还需送货速率越短越好。然而一个高效强大的电商企业要做到真正的顾客便利则需要在减少顾客搜寻成本、在线购物精准、在线交易过程顺利、快速获得所购商品等整个消费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并设计一个购物的清晰流程,保证顾客的体验轻松愉悦一气呵成。美国知名的母婴用品垂直网站Diapers.com就是通过这一超强的便利服务自2005年成立始终雄踞母婴用品的销售榜首,仅在尿布这个单一品类一年就卖出了5亿包,该网站联合创始人洛尔说,聚焦某种单一化商品所产生的效率非同一般,这样的成功模式即使亚马逊也可能无法复制。最终,在尿布品类及整个母婴用品的销售上一直落败于Diapers.com的亚马逊以5.4亿美元收购了它。

2、独特性:电商经营的独特性相当于线下品牌的差异化,因此要像线下品牌一样经营网上产品,但又不仅限于此,因为对线上品牌独特性的创意展示需要以更细致的体验为目标,用以增强顾客的吸引力和消费粘性,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特点,通过视觉、听觉等的多重作用,强化品牌产品的独特之处。比如美国的一家经营婴儿尿布的垂直网商,通过充分的展示其产品的独特性和别致的网站风格,使得亚马逊的婴儿尿布一直做不过它,眼睁睁地看着这家电商成为婴儿尿布交易领域的强势品牌。

3、专业性:经营电商已经不再是单纯利用网络便利就可以轻松获得销量和利润的,在这种区别于传统渠道的交易平台里,依然需要所经营的品牌产品的专业度,如今的网络平台承载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品牌体系,就如同把网络当做传统品牌的一个直营店那样,罗莱家纺用这种线下品牌的经营模式移植到线上的方式,使得其在进入电商的第一年就取得1.1亿的销售业绩,这种类似于线下专业品牌的经营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

4、丰富性:产品类别应趋于丰富多变,产品线的适当长度和宽度能保持顾客在网上浏览的时间和对新产品尝试的兴奋度,而且产品的创新速度也能让产品的丰富程度处于高指数状态。美国的一家专为孕妇提供服装租赁服务的在线零售商MineForNine.com在网上提供包括礼服、泳装、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千余款量身打造的孕妇装,在美国的孕妇群体中获得了极高的口碑评价。而且基于网上购物特点,持续的畅销产品、新产品推介和促销活动,同样能增加顾客体验的丰富感。

5、娱乐性:网络体验的一大特点就是娱乐性,因此,在顾客消费的过程中制造以娱乐为形式的话题或活动,能极大地吸引顾客的参与热情和消费喜好,例如凡客诚品用90后的语言方式表现内心所想所欲,SaltLife.com通过建立网上社区推出诸如冲浪、钓鱼、潜水等活动,使人能够充分感受与海滩有关的乐趣与兴致,许多网上促销进行秒杀活动,罗莱家纺在设计促销活动时,规划了3折区、5折区和正价区,这些带有玩乐性质的促销设计无疑增加了顾客购买时的喜好度和争先恐后的体验乐趣。

6、互动性:消费互动是网络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商品牌最为核心的资源就是即时了解到顾客的心声,通过网络的即时沟通和交流,能充分理解顾客的所思所想,乔布斯能开发出苹果ipod及iphone系列产品,主要也得益于长期建在在网络上与消费者深入够用和交流,美国的在线珠宝零售商Gemvara.com通过让顾客在页面上自行选择各种金属玉与宝石相配,并与参与设计自身所需的首饰,最终用3D效果、360度全视觉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顾客在完美互动的消费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近乎极致的创意体验之旅,其效果可想而知。

“1+1+N”盈利模式

一个电商经营者的盈利模式首先应该立足于线下品牌盈利特点,然后兼顾网络消费,因此,在设计电商赢利模式时应该把握以下3点:

1、基于产品价值体验的品牌力驱动:网络是一种渠道模式,但其承担的内容却又是整个品牌,因此重视对品牌力的打造同样是经营好电商的主要赢利点之一。

2、基于产品类别的单一化经营特色:亚马逊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聚焦于单一品类——书籍,在经营过程中,积累和发展出一整套专业的网络交易模式,并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之后再向多品类延伸,并能保证在每个不同的产品类别经营中努力维持和开发先进的消费价值点,竭尽所能做到不同类别产品的各自特色。

无独有偶,在美国,尽管有亚马逊这一电商巨头高高在上俯瞰一切,但还是有很多经营单品类的电商企业获利丰厚,甚至都让亚马逊的同类产品望尘莫及。

3、基于消费范围扩展的平台整合:积极寻找专业的网站平台及综合类网站寻找更大规模的顾客群,这些专业的和综合类网站,虽然顾客群庞大,但对品牌产品的识别度和转化率都非常高,而在增加相应成本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却不是很高,因此,持续整合多种商业网络平台以达到相应程度的规模化是获得盈利的根本保证。

根据上述原则,电商企业品牌的盈利模式设计就可以如此设计:设立一个独立的网络交易平台,一个垂直化的品类交易平台,多种网络交易平台的联合,及“1+1+N”盈利模式。

打造独立的网络交易平台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独立级的电商平台,是否多此一举?绝非!在线下,品牌直营店的销售业绩一般总是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而品牌加盟店却很多处于盈利不足甚至亏损,这种现象同样适合线上,因此设计一个独立的电商平台能够很好地主导品牌产品的价值体系在线上完美兑现。罗莱家纺自身的独立交易网站为企业的电商经营利润贡献很大,其线上的品牌模式基本上按线下模式进行复制,相当于把网络当成一个线下的终端直营店,关于品牌的所有策略都能完整执行,当其他网站的众多品牌产品在进行不计成本规模庞大的价格战时,罗莱家纺的独立商业网站只是针对过季产品进行一定折扣促销,正价产品一律不变,基本维持了品牌的高价值形象,反而获得顾客青睐。

建立垂直化网络交易平台

对于跨品类经营的电商企业,首先必须着眼于一个单一品类的垂直化经营,原因有三,一是能够在单一品类经营中逐渐建立专业口碑,二是能够使自身特色更加聚焦,避免宽泛的品类范围导致顾客群的高转换率,三是积累和开发更好的顾客体验模式。一个没有经过单一品类经营洗礼的电商企业很难在日渐专业化的竞争和理性的顾客消费中获得预期的良好盈利,何况垂直化经营都未必能够做到收益良好。只是为了片面追求消费的规模效应而无视顾客线上消费的本源价值必将付出面临生死压力的惨痛代价。

实施跨网络交易平台的横向联合

通过独立的交易网站建立品牌专业形象和价值口碑,其次在行业内的专业网站寻找到更多目标群体的关注以延伸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产品的价值体验,然后就是再进驻综合类的大型交易网站,依靠其更大规模的顾客群和超高人气,来继续扩展品牌所需要的市场空间。在三种类型交易平台的交互作用下,品牌价值和消费规模能够快速成长,亚马逊的最初崛起正是通过与其他众多单一和综合类网站的联合,产生了庞大的顾客浏览量,使得亚马逊的图书交易得到迅猛发展,消费规模一路狂飙。

双向价值传播的营销驱动

电商经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对线下和线上两个方向的品牌价值整合,偏废任何一个方向都会使电商经营出现捉襟见肘、盈利不足甚至崩溃落败等问题和结局。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电商品牌经营的价值体验效应甚至更胜于线下,因此,电商品牌的营销策略需要从两条战线上进行顾客价值的开发、定位、传播、裂变、互动和融合。   线上品牌的线下品牌策略模式

1、品牌价值特色的开发与定位。

从最早的PPG,到现在的凡客,由于两者的线上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类似,即都只注重线上的经营和营销特点,从而使得真正的品牌价值体系先天残缺,就算运用低价和大量的广告效应能在最初的时间段上吸引多数眼球和消费尝试,但这些宽泛的即时性的促销式伎俩代替不了真正的品牌价值体验,这些刻意制造的外在的消费繁荣只是一场品牌内核空虚的泡沫造势,因此,如今的凡客应该首先弄清楚其品牌的真正价值内涵在于什么,如果还是在顾客没有形成单一价值特色之时把整个网站弄成低价服装的大杂烩,它的发展很可能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其结局就是要看资源持续投入的可保障性,以此来维持,否则岌岌可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个真正弄够打动顾客的就是你的价值特色,而且是在注重体验层面的价值特色,何况是服装这种先天的时尚品。因此,对于线上经营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开发基于现有品牌或产品的品类资源,找准你的品牌经营或品类经营的价值特色,加以精确、聚焦式的定位,比如凡客,在最初的营销策略上,可以先以定位成某类风格的服装网上提供商,或在经营的产品品类上形成一个独特的产品特色,力求在品牌或品类的特色上形成顾客认知和认可,然后在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再扩大品牌或品类范围,如此,对于凡客,服装超市的经营模式就会是在此一基础上的自然发展之路,或是另外一条,即亚马逊模式。

2、品牌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展现。

一个品牌网站,需要承担基于核心差异的整体品牌价值信息,即线下品牌的6个层次:品牌定位、核心价值、传播概念、文化体系、个性风格、销售诉求,因为内容丰富的品牌价值信息也正是顾客在浏览和查找心爱之物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和畅受,从这个角度讲,网络消费体验的满足与否基本等同于顾客在线下实体店中所需能感触到的接受度和喜好度,二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体验要求不会因为不同的渠道而大相径庭。

开放与循环式的价值传播效应

1、线下主动传播。

网上经营可以通过线下的传播活动来产生足够的消费关注,而不是仅靠顾客需要在网上才能被动地接触到消费或与消费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讲,线下的传播活动主要是在顾客不知情或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话题的提出与探讨,或直接引起顾客的关注和信心,比如最近刚熄火的国内电商三强京东、国美、苏宁在线下媒体进行的价格攻防战,在顾客毫无意识的情形下,运用强大的爆发力瞬间在社会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消费热潮,尽管事后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被开出因涉嫌价格欺诈的罚单,但就事件本身而言,这种主动传播效应更能有效达到扩大消费规模和刺激即时消费的双重目的,属于主动创造顾客的营销传播活动,相对于网络本身,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线上被动中的主动传播。

从顾客的角度在线上的价值传播活动基本都是出于被动的,因为顾客需要去网上浏览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然而在这种被动的价值传播中可以针对顾客在指定消费某类产品的前提下设置一个主动引起顾客兴趣的传播场合和内容,这样,能够使顾客在基于网上消费的条件下传播更多相关的信息,因为在网上消费的漫步随机性基本类似于在实体店比如KA卖场的购买模式。因此,被动中的主动价值传播就成为网络传播活动的重要一环。

主动传播主要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

(1)、进行泛网络平台的横向传播整合。

分2种情形,一是当顾客处于无意识消费某类品牌产品时,就需要通过了解顾客在线时间、上网原因和具体内容,以及所在的场合(即具体网络类型),然后进行多网络媒体整合,利用弹出广告、微电影等形式创造一个品牌信息,引起顾客关注并了解品牌的相关价值。二是利用线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策划与品牌价值相关的信息,例如社会事件、公益话题等,嫁接品牌价值观和理念,形成品牌和社会话题的融合,激发消费群主动了解和体验品牌。

(2)、通过专业网络平台的纵向传播整合。

针对既有的目标消费群,利用专业的网媒进行基于品牌价值的核心话题策划,并策划一系列延伸故事,可以通过直接基于专业价值的讨论,也可以制作微电影等娱乐形式表现品牌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生活方式。兰蔻在首次推出针对雅诗兰黛的小棕瓶的小黑瓶——精华肌底液时就在专业时尚网络上大做年轻在基因里的话题文章,在一系列的主题价值挖掘和延伸的过程中,引起了极大的消费热潮和实际销售业绩。

3、线上指定传播。

指定传播主要指固守品牌产品的自有信息内容,寄希望于顾客产生购买动机时实施的网络搜索,并在基本的搜索类网站上做相应的信息传播活动,二是在综合类网站上做相应的传播,这些都是属于守株待兔型的,基本处于被动营销的境地,只能作为再次之的传播辅助。

整合上述3个层次的价值传播,就能使电商经营在实施营销驱动的过程中既可保证传播活动的开放性,又能做到传播的循环流动。

深度传播的裂变效应

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于某种特定或主流信息短时间能够内产生惊人的转载量和大量的相关性话题(深度分析、评论、褒贬等),并基于各种层层衍生的信息点形成裂变效应。一个网络品牌产品不仅需要在覆盖率层面形成大量传播,更需要在到达率层面形成具有裂变效应的深度传播,欲达此目的,需从3个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创意:

1、设计价值信息的主题和阶段。

根据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信息进行主题分解,充分挖掘由核心价值所表现和延伸出来创意性主题,并规划出相应的传播阶段,保证价值信息传递的持续性。

2、利用价值信息引发相关话题探讨。

在相关网络媒体及微博上设计由价值信息展开的相关话题,引起众多目标群体的跟进和讨论,并对所有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一定数量的焦点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3、价值信息的线下延伸。

把网络上的价值信息演化成线下的主流或非主流新闻,通过线下媒体的新闻性报道或软性广告,使品牌产品所倡导的新的生活理念呈几何级的裂变效应。

制造价值信息传播的最终落点

一个完整的价值传播方案不仅仅要在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制造话题,引起尽量大规模的群体参与效应,而且还要在最终价值信息的回归上制造顾客积极的互动和适当的奖励活动。双向价值传播方案的真正意义在于顾客参与的完整性,即价值信息与价值体验的对等性,只有价值信息的传播而无切实体验,以网络为消费的特点就体现不足,只有硬性促销类的产品价值体验而无传播过程的高度参与持续的信息沉淀也很难激发顾客的产品价值体验热情。因此品牌产品价值信息的整体传播最后一环就必须充分创意设计顾客希望进入切实的产品价值体验之时的主动激励方案,于此,电商企业及品牌在与顾客的深度互动中获得了阶段性的融合,品牌价值及市场业绩得以提升和攀高。

高度专业化锻造极致的顾客体验

电商经营的核心如同线下品牌经营一样,核心不在于市场和交易规模的大小,而在于顾客从品牌产品的购买和实际价值中能获得怎样的体验预期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体验惊喜,就像亚马逊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网络零售商,而是一个网络技术和服务商,这样的经营导向能够精准地达到顾客需求的本质,这就是电商经营的精髓所在——高度专业化。

精细化服务创造顾客购物的终极理想

创立于1999年的Zappos2010年的网上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拥有整个美国鞋类在线零售25%的市场份额,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鞋类零售网站,一度被《时代》杂志评为“你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25个网站之一”,其创造顾客极致体验的实效方法论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库存多样化与高度人性化的对立统一,即打造超高效率的仓储物流系统,库房移居美国运输中心USP的世界港枢纽旁,为70%的顾客提供48小时内的免费服务。二是满意的顾客选择,为了顾客在选择产品时能够准确有效,Zappos用2种方法来保证,1、为每一个库层产品拍摄8个角度的照片,尽量保证顾客能全方位看到产品,2、顾客每次订单可以选择三款产品,收货时从中再选出最中意的一款。三是强有力的顾客情感维护,鞋子属于相对比较特殊的商品,因此Zappos能保证顾客随时退货,而且Zappos专业娴熟的服务团队在每次与顾客交流和沟通中,不是以接电话频率的多寡来评判服务水准,而是通话时间,最长的甚至达到8小时。

创意化管理点亮顾客的专业渴求

创意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一个电商企业及品牌着眼于创意化管理必将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和玩家和铁杆粉丝。一般而言,创意化管理有2种形式,一是顾客参与设计的产品创意模式,他能让顾客在设计过程中既能根据自己所需设计定做的产品,又能在于专业的设计师的通力合作下获得宝贵的创意知识,前面讲到的珠宝网络零售商Gemvara.com就是典型案例。二是通过创意手法来展现产品的专业性能,激发顾客的专业需求。例如Skis.com,它是一家以销售滑板为主的零售网站,如果只是基于滑板产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销售,顾客内心的热情和潜在的专业需求很难被激发,Skis.com别出心裁,用创意化的展现手法来激起顾客参与的高度兴趣,他们雇佣的销售人员,基本都是滑板的超级玩家,专业化的理解及无以数计的滑板玩法使滑板销售成为了一场场专业演示和创意展示的宏大“盛宴”,他们自己录制视频来介绍滑板,最近一次在网上展示的各种购买引导和尺寸选择的评论视频多达750个,这些专业视频包含了各种滑板的测试、效果和专业玩法,顾客由此获得最为专业的挑选指导,如今,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滑板少年交流滑板技巧、分享玩家经验的集散地。

第5篇

从接触龙虎网第一批业务客户开始,我们才真正以新媒体人的身份而存在,真正体验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经营情况;了解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及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数字娱乐、无线增值及搜索引擎等业务应用。而伴随龙虎网的发展,我相信,每位龙虎人也在迅速成长。

任何形式的媒体的运营,首先是为了追逐利润,而媒体利润的重要来源之就是广告收入。网络广告自然成为网站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媒体中,以传统商业与金融行业为例,前者更着重于提升促销活动能够带来的销售,后者更着重于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行业根据需求细分,自然体现的广告宣传重心不一。受一次贷危机影响,国内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今面临的已经不再是“坐等收钱”的好日子了。而金融行业比传统商业的目标受众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上更为理性,这就导致金融行业与传统商业的广告宣传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金融行业宣传上除了利润之外,更注重安全、可靠性,而传统商业则更注重冲动消费心理。

国内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基本上通过打造一个好的内容吸引受众,把受众卖给广告主。电视、平面媒体、广播三大传统媒体,基本上属于这样的模式。而新媒体经营模式,则摆脱了这种束缚,通过媒体渠道的搭建,获得信息的传递。就是说,并不是通过内容的吸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而是通过特殊渠道的获取来赢得受众的注意力,然后实现广告的一种商业模式。

可以说,网络媒体是目前消费者取得商品信息的最佳来源。网络媒体也是迅速建立品牌影响力、了解网络客源行为与趋势、开发潜在客源以及电子商务应用的最有效、最快捷、最廉价的营销手段。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其最大优势不在技术上,而在心理上。

第6篇

然而,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员工加薪、低碳经济、员工调整等,使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展现出民企无比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勇明确表示,民企要转型升级,要焕发新春,必须进行价值观的重塑。

民企发展的春天结束

经营企业10多年的赵勇指出,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已经结束,比如温州传出的民企老板“跑路”事件,表面上看是所谓的民间金融借贷问题,其实际说明的是中国民营企业阵营正在发生两极分化。

赵勇进一步分析到,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正面临“四大瓶颈”:人民币升值、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管理层与员工层冲突加剧导致管理成本持续上升。发展瓶颈的产生表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已经来临。

其实,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已经不是才发生的事情了。赵勇表示,早在2006年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次整体性危机,遗憾的是这一次危机并没有引起企业家足够的重视,相反现实的危机倒是触发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进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业的爆发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应当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民营企业正好可借助金融危机的力量,完成产业升级与赢利模式的转型,但随着国家力量的出手援助,在四万亿资金的刺激下,宏观经济快速复苏,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再次被掩盖。

2011年所出现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企业困局,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延续,但并非是危机的再爆发,而是前期发展危机被一再掩盖忽视的恶果。因此,赵勇表示,民营企业是到认真思考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了。

人才和机制是核心资产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民营企业必须做出转型升级的选择,而这种转型升级恰恰也是企业家价值观的重塑过程。

赵勇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提倡的是“天道酬勤”,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但在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越做越累,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周期的出现、产业的发展变化、产品服务落后、市场竞争加剧、内部矛盾恶化、团队激励缺失、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重等等。但回归本源,民企缺乏的是创新与对人才的尊重与保护。

赵勇指出,民营企业家长于设备投资,短于系统架构的建立。因为设备投资具有投入产出快、运作简单、风险易于控制、投资看得见等优点,加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于是,众多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走的都是一条低成本扩张之路,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远离终端客户的“产品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其实更多的是成本竞争力,而不是“客户竞争力”。企业的“肚子”越来越大,但市场没做大,越做越累已成必然。

正是因为短于系统架构的建立,企业转型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机制土壤,对此,赵勇提出,要改变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式,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到追求“质”的增长方向上来,要将企业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核心团队等软实力纳入企业的核心资产。赵勇认为,公司与公司的区别往往在于软实力的不同,人才、客户、服务、市场、系统、文化,这些才是基业长青公司的真正价值所在。

民企转型“变革先变人”

民企的转型升级,仅有企业家自身的价值观重塑是远远不够的,赵勇提出,民企转型“变革先变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首先从“人”开始。“人”不变,产值、利润、技术、设备、现金流量、新产品研发、市场占有份额及产品质量都不会有任何变变;“人”一旦改变,所有的一切全部随之改变。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素质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民营企业老板往往在企业转型升级时不敢或不愿意首先从“变人”开始变革,从而造成重复变革,原地踏步,也造成了“招不到,用不好,养不起,留不住,伤不起”的人才困局。

第7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第8篇

当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营销战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营销战略只是企业的一种职能战略,绝不能代替企业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一、战略有层次

什么是战略?不少人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和轻率了。其实,我们所谈的战略是有很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战略,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也是不同的。其中,人们十分重视的营销战略只是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任何企业的营销战略都不应游离在公司战略之外。营销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公司战略范围之内的一个职能战略,难以顶替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的关注点是什么?主要是建立和管理好一个高业绩的业务单元组合,比如购并公司、加强现有业务的地位、剥离那些不符合公司计划的业务等。它会建立相关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确定投资优先排序,将资源集中到最有吸引力的业务单元。同时,也评价、改进、统一业务单元重要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公司战略的直接负责人是企业董事长。

营销战略的关注点是什么?简单地说,设计恰当的营销方式和行动方案,以取得竞争的成功,获取竞争优势,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以支持公司战略,完成其职能和部门业绩目标。同时,还评价、改进和统一低层管理者提出的与营销战略相关的行动方案和销售、推广策略。营销战略的直接责任人却通常为营销副总,顶多是总裁。

这样,我们就很清晰地了解营销战略的位置和职责了,它的诞生和职能作用都与公司战略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异,从时间顺序上讲,在大多情况下,应该先有公司战略,后有营销战略。

二、营销战略为什么那么受重视

搞清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关系,我们再探讨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层次的战略?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到企业存在的目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存在?可以有很多答案。诸如配置社会资源、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等等。但有一个目的是最根本的,就是持续赚钱。怎么赚钱?也可以有很多答案。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获利是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来了。谁负责与消费者沟通?谁来挖掘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这个任务非营销战略莫属。只有它把公司战略(包括业务战略)翻译成消费者能够看得懂、听得懂的东西,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获取合理利润。因为,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研究的是,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资源、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积累和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而营销战略研究的是,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如何细分市场、如何定位市场,如何开发和维护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何用合理的渠道接近消费者,又如何用恰当的传播方式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以更高的价钱更多、更长久地购买我们的产品等。

这就是它们的层次和功能差异。因此,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与消费者沟通的环节。没有营销战略,公司战略就像缺一条腿,难以实现目标。   三、在正确的领域做正确的事情

在实战中,如何把公司战略翻译成营销战略?如何保持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的高度一致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不少老板和经理人的心病。

在很多企业里,营销战略,要么与公司战略形成两张皮,要么与公司战略有冲突。比如,你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你的战略目标是为人类健康提供科学营养。为此你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找到最好的原材料,还要成立最完备的研发中心,并聘请了最杰出的研发人员。但你的某事业部为了取悦消费者,偏偏在产品中添加一些人工色素、蔗糖、人工香精等东西,还为了快速提升销量,擅自调整配方,降低品质,采取低价策略等。

类似现象比比皆是,怎么办?有句话说得好“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制定是非标准,做取舍。把公司战略翻译成营销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具体化,而不是分散化,通俗的说,营销战略应该在正确的领域做正确的事情。

1.翻译文化。

公司战略中总有一些看上去很虚的言词——使命。不懂行的人认为这只是逢场作戏,写给别人看看而已。没有必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因为他是外行。

公司使命,是一个企业最高是非标准,也是给企业画定的圈圈,不能随意突破。营销战略要做的事情只是将其翻译成离消费者更近的东西,而不是扭曲。审视一下,你的营销战略所涉及的品牌定位、诉求、性格和支撑点等东西,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公司使命。可能有些企业营销人员讨论品牌定位时,把这个问题早就扔在后脑勺,被广告公司小姑娘“搅和”得晕晕乎乎。

因此,以使命为代表的公司文化,作为营销人员一定要牢记在心,维护其尊严,在其允许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得更细。当然,这也离不开公司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的宣传战略工作。

2.翻译能力。

公司战略会在可能的前提下,为建立竞争优势而设计各项能力。这种能力有可能是低成本,有可能是差异化,也有可能两者兼顾。不管怎么说,老板这样设计能力肯定有他的道理。再说,他制定这些战略时肯定参考过包括营销在内的所有骨干人员的意见。

那营销人员干什么?就是要研究,在这样的能力组合前提下,如何细分市场,找到更加适合你的市场;如何定位,把最恰当的品牌形象传播给消费者;如何经营产品,把定位所提倡的东西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等等。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战略是低成本、高效率、短线服务。那作为营销人员制定营销战略时,没有必要研究如何进入长线市场,如何吸引那些顶级富豪来乘坐我的班机等。而其任务是寻找那些更适合乘坐我的班机的顾客,并用一种颇具创意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些能力的价值,赢得他们的认同。

3.翻译模式。

这里指的更多是盈利模式。公司战略设计能力的同时,不会忘记赚钱的问题。所以,肯定会提炼出一套盈利模式。比如不同业务怎么组合,盈利状况才算最好;同一业务如何摆布价值链上的合作关系,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等等。

营销人员制定营销战略时,也不能忽略这种模式的存在。因为,我们也不止一次、两次地讲,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持续赚钱。比如,公司总部认为,你的业务是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而不是无限度地扩大规模。这个时候,你的营销战略最好不要出现如何进一步开发新市场,吸引新顾客,不赚钱也得把量做上去等念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大的任务是如何提升消费者忠诚度,而不是尝试率。因此,盈利模式的翻译,对营销战略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翻译不好,就会背道而驰。

4.翻译目标。

第9篇

随着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站、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的出现,人们依照媒体产生的时间顺序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媒体。前三种媒体统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手机以及其他的移动终端可统称为新媒体。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界定新媒体的话,那么新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终端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新媒体最大的特征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存在。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表达方式,信息生产方式以及信息传输方式上的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在于载体的不同。载体的不同是表层化现象,其更深层次的背后在于技术驱动下的信息生产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同。新媒体信息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表达,而这些信息表达方式都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信息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信息的生产方式,信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故信息生产方式必定是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同时信息的表达方式也决定了信息的传输方式,信息都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故其传输是基于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其接受终端为计算机、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等数字终端。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以下优势:信息表现形式多样,信息生产方式灵活,信息传输便捷,信息海量存储,信息可灵活检索。新媒体虽拥有海量信息,但重复率高,信息芜杂,良莠不齐。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原创力以及公信力优势。传统媒体起步早,经过长期发展,在受众中已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传统媒体拥有成熟的人才队伍,原创能力强,生产的信息也具有良好公信力。

二、替代还是融合?——传媒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科技进步对传媒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传媒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印刷技术的发展,是报业出现的技术基础;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广播的产生;电子成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视的出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每一次传媒产业格局的变化都是新技术应用的结果。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对已有的媒体造成冲击,似乎旧媒体总也面临着被新媒体替代的危机,那么报业是否会被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新媒体取代?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不同于以往新的媒体的出现。它的出现冲击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更特别的是,新媒体可以整合包括不同信息表达方式的传统媒体于一个平台。如果说,原来新的媒体的出现是对已有媒体产生替代威胁的话,那么如今出现的新媒体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冲击是结构性的、颠覆性的。

新媒体发展势头惊人,发展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06年底,我国新媒体产业市值达1140亿元,占整个传媒产业的26.9%。其中,移动媒体总收入为888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并且增幅都在40%以上。截至07年底,我国网民数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也已突破5亿。另外,新媒体用户不但平均年龄比传统媒体年轻,而且日均接触时间也赶超传统媒体。②从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量以及新媒体用户年龄构成等方面综合来看,新媒体的发展潜力巨大,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并不难。

与新媒体发展势头相比较,传统报业发展增速减缓。不管是从广告市场还是受众规模及年龄结构,报业发展明显受到新媒体影响。从广告市场看,我国报纸广告已连续两年低于GDP增速,在广告大盘中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23.1%下降为2006年的15%。虽然传统报业仍然占据广告市场第二大份额。但报纸广告收入增长远低于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长,2006年,我国晚报都市报20强以广告为主的主营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1.3%,而互联网广告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9%。③从受众的规模及年龄结构看,报纸受众规模虽大但增长缓慢,特别是中心城市读者的绝对规模已接近饱和。而互联网网民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且增长迅速。同时,相对于网民年龄结构,报纸读者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根据对30个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的监测数据显示,15-24岁的读者比例为44%,而25岁以下的网民比例为51.2%,30岁以下的网民达到70.6%。④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不仅仅发生在我国传媒产业中。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21%的网络使用者已由阅读传统报纸改为阅读网络电子报,72%仍然维持阅读传统报纸的习惯,剩下的7%则两者都读。

面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报业首先做出的反应是应用新技术,引入新媒体业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许多报社建立了网站,在互联网上报纸的电子版,同时为受众提供一些服务信息;随着报纸电子版的发展,许多新闻网站开始采集整合报纸电子版新闻;在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商业门户网站成功的盈利模式的刺激下,许多新闻网站开始原创新闻,企图通过吸引更多的网民,以获得广告收入。与此同时,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用户的增多,许多新闻网站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报社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的合作方式,开发手机媒体。

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业务的引入对传统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辩驳,但新媒体业务在整个报业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极小也是事实。报业秉持传统发展思路,以传统业务为主,新媒体的投入较少,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业务现今占报业主营收入比例极小的主要原因。当然,报业体制对经营业务的制约以及内容渠道运营商的垄断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素。

新媒体不单单对报业有影响,对电视和广播也有冲击。但同报业相比,广播和电视都找到了发展突破口。广播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从交通广播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电视也从数字电视的崛起中找到发展的未来,似乎惟报纸前途不明。在这种形式下,业内开始就报业的主营收入曲线的高低变化讨论报业是否会出现以及何时出现拐点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是明显的,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所谓的拐点早晚会出现。当今,报业考虑如何重新配置资源以匹配新的产业环境,方是首要问题。可喜的是,报业已经开始探索通过产业融合在传媒产业变局中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数字报业”战略,并写入《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同时启动了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数字报业”的实质是通过传统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拓展传统报业边界,扩大新媒体与传统报业的交集,从而为传统报业寻找利润空间和新的发展模式。

尼葛洛.庞帝:“数字不再仅与数字有关,它将直接决定于我们的生存。”数字化会改变报业的内容生产方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报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及盈利模式,决定报业的兴衰。在数字化时代,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许多产业壁垒消失,产业融合后重新分工,最终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信息经济中的报业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与报业的融合,是纵向的和横向、内部和外部的融合。横向的内部融合是传媒产业内相同媒体或不同媒体跨平台的融合。如1997由《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三方出资创办的《北京晨报》以及2003年光明日报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新京报》。纵向的外部融合是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如渠道和内容的融合和重新分工。未来的传媒产业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同时传媒产业又对信息技术提出新的需求,推动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与传媒产业相互嵌入,边界变得模糊。例如,08年1月,美国有线商业网络CNBC和《纽约时报》(NewYorkTimes)联手结盟。根据协议,CNBC将向纽约时报网站提供视频内容,而《纽约时报》则将提供其商业和技术报道。

报业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信息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融合,是对原有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颠覆。我国报业从最初的新旧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到如今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最终会通过横向纵向,内部和外部融合,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条融合之路仍然在探索中。不但是我国报业,全球的报业也在新媒体冲击下探索着新的融合之路。例如,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甘尼特集团内部在06年开始进行传统编辑部向“信息中心”的变革,试图通过这种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的变革,在融合之路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变革要求传统报纸记者编辑向全天候、全媒体和全平台工作模式转型。并提出“MOJO”概念,即MobileJournalist(移动记者)的简称,MOJO没有办公室,但配有笔记本电脑、录音笔、数字相机及录像机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采访设备。MOJO每天深入所负责的区域,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采访,以第一时间完成报道并在受众喜欢的时间、地点、终端上。⑤

新媒体带来的传媒产业的内外融合,使得整个产业格局发生剧变,故有人称之为传媒产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报业应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从战略出发,积极地投入到产业内外的融合中,不能固守原来的一亩三分地,用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发展。

三、大众传媒还是分众传媒?——服务经济中的内容产业柔性发展

柔性是组织对顾客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有效响应的能力。⑥传媒产业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必须以受众为导向。传统经济服务化、服务经济知识化、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信息化,构成了国际性的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⑦传媒产业以这种逻辑演变前进,传媒经济数字化,数字传媒经济服务化。以受众为导向,旨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传媒产业不仅仅是内容提供商,最确切的定位应为内容服务商,包含内容生产,内容传播,以及内容运营等环节。基于信息产业的新传媒,是数字化的传媒,可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信息经济的产物。数字内容产业是“将文字、图像、语言、影像等资料加以数字化并整合运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传媒不但要成为数字内容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者,尽量向数字内容产业链的下端延伸,做好数字内容的生产和经营,通过多元化发展,成为数字内容服务商。

管理学家格罗鲁斯曾经说过,服务无处不在。认为价值是消费者创造的,不是企业,企业所能够做得就是帮助顾客创造价值。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由它们带来的利益。他强调,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都必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生成支持方案。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整体性解决方案。⑧全球许多知名企业一直秉持这样的服务观,始终将服务贯穿于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在产品生产中,以顾客的需要为生产导向。在产品流通中,不仅仅推销产品,而是以为顾客提供服务为宗旨。例如,IBM和HP公司。他们都是采用的服务先行,产品随后策略,销售产品的起点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他们面对客户时,首先了解客户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客户角度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最终给客户提供的是以服务为要旨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服务观不但能将客户的现有需求了解彻底,而且也能了解和引导客户的未来需求,指导企业的产品生产。同时也不会让客户感觉到企业总是站在自己角度,以推销产品攫取利润为目标,从而与客户建立长久关系。

有人提出报业要从媒体经营转变为经营媒体,笔者认为其本质是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过去报业是事业体制,经过第一轮体制改革,经营业务和新闻业务分离,成立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而今年发起的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报业面临的经营任务会更巨大。报业从最初被推向市场的被动媒体经营,发展到如今已经熟悉市场规则立于产业潮头的主动经营媒体。被动媒体经营时,是市场需求来找媒体,主动经营媒体是媒体找市场需求,找服务客户,提供服务。报业的客户分两类,一类是信息消费者,即受众。一类是广告客户。报业给受众提供信息,不是单纯地向受众推销信息,而是要了解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集合。同样地,报业在寻找广告客户时,也同样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实现的目标,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方案。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传统报业要从“泛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笔者认为其体现了以受众为导向的服务观,本质是通过与固定受众建立良好关系,为受众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增值,从而改变过去传统媒体仅靠广告销售获取利润的单一方式。泛众传播是大众传播,传统报业传播方式固化,对受众不进行精细分类。分众传播为窄众传播,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群,根据受众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背后是信息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是信息从规模化生产到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信息生产与汽车制造的发展路径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从中汲取许多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汽车制造就是在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的带领下,从早期的以“单品种大批量”为生产特点的福特时代进入到了“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精益化生产的后福特时代。在当今“个人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各种各种,为满足这种多元的需求,作为信息服务商的报业就要深入掌握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全方位地为受众提供服务。另外,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商品是一个坚硬的头部,而海量的、零散而无序的个性化需求则形成了一条长而细的尾巴。将长尾上的个性化需求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商品还要大的市场。根据长尾理论,传统报业也应该重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有些业内人士将传统报业归入大众传媒方式,认为其未对受众分类。笔者认为,这不完全正确。确切地说,传统媒体对受众是有分类的,但细化程度不够。自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第一家报业集团以来,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报业集团迄今已达50余家。这些报业集团都拥有一组报系,不同的报纸针对不同的受众,使报系形成立体网络,最大程度吸引受众和服务受众。同时,许多报业集团秉持服务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内容生产中,利用新技术优势对受众进行细分,打造为不同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例如,解放日报于2006年启动的4I———I–news,I–mook,I–paper,I–street,对受众进行细分。以手机报形式出现的I-news,主要受众为信息消费人群,以数码杂志形式出现的I一mook主要受众为时尚年轻人群,以电子报纸形式出现的Ii-paper主要受众为高端商务人群,以公众新闻视频形式出现的I-street主要受众为购物消费人群。

在产业融合道路上,报业始终要秉持将服务作为与受众保持长期关系的战略性要素的战略服务观,以给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好服务受众为原则,才会最终实现媒体融合之目标—赢得利润。

组织柔性是外部驱动的,是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和外部客户需求推动的内在转变。组织柔性的实现是以组织资源有效部署为特征的。动态变化环境和新需求促使组织战略转变,战略的转变需要资源的重新部署来实现,所以最终动态变化的适应和客户需求的满足都依赖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重新部署,即组织柔性的实现是以组织资源的应用为基础。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面对产业变局,不是仅仅通过应用新技术就能适应环境的,更需要的是重新配置资源,通过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信息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融合,改变报业原有的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激烈媒体竞争强化了受众需求,使受众对媒体期望不断上升以及受众需求不断个性化等因素,使得以受众为导向的服务观对报业未来发展尤为重要。管理学家科特勒指出: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已经迈向精确营销的境界,而大众营销模式已经不再奏效。故走向融合的报业要对受众进行精细划分,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服务作为竞争手段。另外,服务通常是以互动的形式来进行的。未来的报业发展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优势,与受众充分互动,建立长久关系,了解和引导受众信息消费。

注释

1Sanchez,R.Strategicflexibilityinproductcompetition.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5,16:135-159.

2赵曙光:《数字颠覆与报业创新》,《新闻战线》2008年第1期。

3李楠:《报纸不死内容为王》,《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2期。

4新闻出版总署传媒发展研究所:《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2007)》,《中国报业》2008年第1期。

5孙镜:《解读甘尼特的数字化改革》,《新闻导刊》2007年第3期。

6Sethi,A.K.,&Sethi,S.P.Flexibilityinmanufacturing:Asurvey.InternationalJournalof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1990m2,289–328.(100).

7朱河囡:《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文化产业走势》,《与现实》2004年第5期。

8[芬兰]格罗鲁斯:《服务管理与营销》,韦福祥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