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

时间:2023-10-11 16:23:28

导语:在高中语文常识积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

第1篇

高中学生正开始处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也容易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有效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有效的学习方法一 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二 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 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 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 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高一怎么提高语文成绩1.整理语文知识点

知识整理笔记是用来记录高中语文知识点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语文的学习,绝大部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和语言现象都有接触,但限于理解能力,很多的高中生是一知半解,支离玻碎的,等很多的学生进入高中的时候,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用一年的时间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字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

2.逻辑答题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高中语文的答题背后还是需要很多的实用技巧的,虽然说语文不等同于数理化方面,只局限于一个答案,高中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些也不能够成为在大腿方面的主要部分。学生们还是需要找到内容背后的答题逻辑,根据逻辑来判断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更好的进行答题,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3.找到自己的不足

很多的高中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过程中,高中生想要找到自己在高中语文中的不足,并且这些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但这些方面的改正需要高中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每个人在面对自己不足之处的时候,总是会有意识的避开,所以,想要让高中生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将这些不足的地方改正,对高中生来说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为了能够让高中生提高自己的高中语文成绩,这是都是必须都得做到的。

怎么提高语文成绩1.作为高中生,应该多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只有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程度,语文成绩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2.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就应该上课多听讲,因为老师的经验毕竟比你多,他概括出来的一些做题方法和一些结论是很重要的。

3.文言文方面,应该多积累一些文言常识。

因为高中的考试中不乏有一些固定的文言常识在考试中占有挺大比重的。把这些记牢,可以保证不会低分。

4.想要提高语文成绩,作文是一个重头大戏。

课余时间应该多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然后多练笔。只要坚持就能看到效果。

5.练就一手好字的语文就成功了一半,你的字体会影响评卷老师对你的评分。

因此练成一手好字十分重要。

6.提高语文成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教学 师生互动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全面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的新型教育活动。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学的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意自主和创新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和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自主的发展和提高。只有自主和创新做到完整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创的精神。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则加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回到积极、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给予更多的鼓励、赞扬,并善于发掘,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地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三、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以简单的活动次数为尺度,也不是以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标准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高效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时,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还是颂秋,学生兴趣大增,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后,形成了两派意见,支持悲秋的学生提出了以下论据:(1)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2)文章整体的风格是悲凉忧伤的。持颂秋观点的同学认为,作者不远千里,辗转回到故乡,其目的也在品尝故乡的秋,再从结尾看,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国之秋,其对秋的眷恋、热爱、颂扬可见一斑。学生见仁见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适时引导,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维视角,联系到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形成了忧郁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然是苦闷而消沉,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因而郁达夫的悲是发自内心的悲,即便是笑,那也是一种苦闷、恼人、悲到极点的无奈的笑。经过这样的引导、思考,学生终于达成共识,文章是悲秋的颂歌。

四、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知识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而语文学科的积累又大致可分为积累字词、积累素材、积累常识、积累方法、积累思想等方面。其中字词的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却又是容易被师生忽略的地方。想想我们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互动,迭起,热闹非凡,但一节课学完了,却少见有关字词的教学或练习;日常学习尤其是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完成所谓的任务后无所事事,可稍加检查就会发现,学生可能连文中的字词都掌握不准确,也许在很多师生看来,字词的学习、积累太“小儿科”。字词教学固然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但字词积累却是不可忽视或轻视的。没有字词积累的扎实根基,就无法建起语文能力的摩天大厦。

总之,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活,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以创新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人,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优秀的民族,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 精制导学案,力推课前自学

自学目标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方向标,笔者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发挥年级备课小组中教师群体智慧的作用,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经理性分析、深入探讨得出适合本年级的导学案,并以此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蓝本。如笔者编制的《伶官传序》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手中资料、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或通过电子阅览室查阅网络资源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作传的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等)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并利用文中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文。学生还可充分利用6人学习小组的作用,将预习任务分工,一人完成一项,最后形成小组自学成果,这种方法异常高效。就拿《伶官传序》的课前自学而言,某班第三学习小组是这样完成自学任务的:1号同学专攻文学常识积累――如作者欧阳修简介、解题、时代背景;2号同学专攻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如古今异义词辨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号、4号同学专攻疏通文意――如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词句的翻译、全文的翻译;5号、6号同学专攻文意通读――如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

通过将自学任务分解,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又能通过小组的合力使自学成果最大化,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课前自学中享受到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成效的成功感。

二、巧设课堂对话,着力课间导学

语文课堂活动是联系主体学生与客体教学的桥梁。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应努力为学生的课堂活动提供保障,课堂设置中应重视协调有利资源,增加课堂直接对话分量。学生们与教师的直接对话本质上是共享知识、共同探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好奇心、参与意识都得到了增强。意见不一致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对话环节,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并能在课堂内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也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听客”,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是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进行科学探究,并在探究中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就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对话环节的有效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而不是做课堂的“听客”。本节课堂上对话设置如下:(1)本文作者描写的景物可以组成几幅“秋景图”?(2)这几幅故都秋景图是分别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如写秋花,作者侧重写了牵牛花的哪个方面?(3)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4)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5)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在这节课的教与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很好地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本文的含义。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学质效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面,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视,从教学设计到活动组织都精心准备,但是教学成效并不明显,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环节拓展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构建起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开展课前预习,前移关口培养学生自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快节奏学习中,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方面下功夫。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切知识点都要经过自己讲解才能够放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思维惰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堂教学之前,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划、做”三步预习方法进行,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与思考,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认为应该重点强调的重点做上记号,便于学习时候强化记忆,在预习活动结束后还要自己尝试做一做,检查预习成效。

3.搜集预习的难点信息。在预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考题的时候加以吸收,进一步提升思考题与学生学习实际的结合程度。

二、开展课堂探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组织探究学习。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传授为指导点拨,以探究题为主要线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以探究思考题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我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三天的活动表达了海伦怎样的内心世界?分别找出具有代表性或是意义深刻的语句。海伦最希望看到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一句话或是一首曲目来形容海伦的意志和精神,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些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及时地给予难点点拨,帮助学生领悟其精神境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维拓展,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教学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其思想教育意境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环节拓展活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教学《祖国山川颂》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搜集一些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语段、照片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讨论,为教学活动增添生动素材,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育成效。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也是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针对学生对职业选择与未来规划方面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活动,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交锋中逐步纠正片面观念,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巩固教学成效。

3.开展角色互换。在一些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思维引领作用。例如在古文复习教学时,我安排一些语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开展复习内容讲解,从文学常识、重点字句理解、古今互译、重点语段分析及思想主题感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个主题,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教学生复习巩固,其中一些技巧与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增强掌握的效果,如学生总结出文学常识联想记忆法、重点字词归类记忆法,对于其他学生的帮助作用非常大,将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自我总结进行处理,增强记忆的深刻程度,提高思维水平。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深化语文教学成效。

1.组织专题研究活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一至两个教学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文言文翻译技巧、语法知识要点等,通过这些深入研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如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评比、古诗词背诵竞赛、语法知识竞赛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竞赛活动中巩固教学知识理解,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积累学习;研究;对策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积累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

一、新课标下的积累观

1.积累是一种态度

积累不是局限于知识上的学习积累,还有思想上的积累完善。语文学习要具有正确的态度。首先对积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其次,语文学习积累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有清晰的积累方向。第三,语文积累不能无止境地一直进行,要对积累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整合。第四,积累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要注重积累知识的提高和完善。最后,积累不仅限于知识还有生活方面,不仅是能力上还有思想上,所以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创设不同的积累途径,把积累学习从书本、课堂,延伸到生活、社会、自然当中。

2.积累是一个过程

积累是知识的不断延伸、创新的过程。语文积累学习是对应用、探究与审美方面的培养,这个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理论堆砌,也不是经验的随意搭配,而是不断实践总结的过程,是对应用、审美、探究这三方面的不断实践、分析、总结,最后再进行积累。

3.积累是一种方式

积累在学习语文方面具有综合性特点,它能够通过对知识的观察、分析、记忆、比较、整合等步骤去学习,也是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具体表现。积累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语文积累学习实施的具体操作

1.在阅读审美中积累

阅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积累的关键途径。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要充分体现积累的思想,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积累目标与方向,同时设计出积累学习的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时,不仅要学习诗歌本身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还要积累相关的诗歌规律知识和古代的文化常识。这些积累教师可以融入课堂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将其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积累学习,在学生不断拓展阅读鉴赏内容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鉴赏品味。也可以选取比较典型的阅读让学生写读后感,写下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

2.在交流学习中积累

语言知识、感情、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积累都对人际交流有重要的作用。人的语言表达是最能够体现积累不足的途径。积累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促进其掌握熟练的表达方式,促进交流的顺畅。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讨论、演讲比赛等都是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讨论、演讲的不断磨炼,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通过互相了解,使其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从而积累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3.在实际生活中积累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单靠课堂上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家庭、社会的生活。高中生正处在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并且独立自主意识较强的阶段,如果把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那不仅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层面,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受到限制。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语文积累学习的领域,不断为学生开发课外积累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并且教师还要注意多把语文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行积累。

积累是学习任何学科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方面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写作需要的素材,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进步,才能在进步中不断发展、创新,拓展出教材外的另一片天空。

第6篇

一、完善作业设计,提高学习系统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作业多是以课后完成辅导书或是讲义上的习题为主,还有就是布置各种背诵、积累的任务。然而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下,课前作业和课堂作业的设计也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善语文作业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来完成,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转化,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在教读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李将军列传》时,课前我设计了预习导学案。首先是知识回顾,设计四到六个词语解释以及两句文言句子翻译,回顾之前所学;其次是关于本篇文言文的知识背景介绍,以及部分相关的历史文学常识的填空;再次是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填空,还包括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子以及句子翻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行根据课本依次填入即可;再就是分析该篇文言文的结构层次,我以树状图的形式,根据文章内容建立好框架,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文章的结构,最后设置一个思考题:思考李广悲剧的成因。通过这样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标和方向,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少教多学”课堂奠定基础。

再如,课堂作业的布置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限时完成,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布置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完善高中语文设计,让语文学习更具系统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开放的作业设计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灵活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之前,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课外资料,研读课文,交流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值得探索的地方,自主设计问题,小组内部汇总,整理出有价值的或者组内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将自己的见解预先写下来。在课堂教学时,我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答疑环节。首先,由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接着,大家共同思考,由其他组回答。然后,提问小组再给出组内思考的答案,对回答内容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内容,阐发或拓展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集全班的智慧解决问题,让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自主。课堂答疑环节十分精彩,学生的问题既有发人深省的,也有另辟蹊径令人眼前一亮的。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背景下,开放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文学习取材于生活,也要用之于生活。此外,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书面作业这一种形式,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发展一致,使得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社会时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例如,实践性作业是要教师走出纸质作业的局限,在设计作业时侧重以活动为主体,以活动的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在李密的《陈情表》一文中,主要有三个角色,分别是祖母、君王和李密。这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自然,作者融情于事,既表达了自己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抒发了自己与祖母之间深厚的亲情。其笔调真切感人,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角色,以君王、祖母、李密的口吻对相应的段落内容进行复述。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进行调查访问,询问他们在面临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时,是怎样选择的,当时又有着怎样的心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设计丰富的实践性作业,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化,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第7篇

一、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对于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忽视,导致了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所花费的课时就更少的可怜。有的老师在讲语法时,直接拿着练习习题上的例子讲解,一带而过,只是停留在表层,并不深人,不告诉学生这个错误在哪,为什么错的,只是习惯性的读答案,让学生课后去自己学习,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云里雾里,模糊不清的就过了辨析与修改病句学习的课时;有的老师更是奇葩,在考试之前,给学生恶补一把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学习,挑取考试常考的几种类型,有针对性的学习修改病句,对于学生培养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非常不利,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迫不得已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内容

1.辨析病句

病句的辨析是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综合考察,它涵盖了语法,逻辑、修辞等几个方面的知识,要点多,细节复杂。学生又麻痹大意很不容易发现病句的存在,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塔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表达意思不明、不符合逻辑、结构混乱等。例如:“根瘤菌具有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并将其作为养料提供给作物”这个句子读上去明显不顺,感觉别别扭扭的,仔细分析,它属于成分残缺病句里的一部分,属于缺少宾语,在“固定氮”后面加上能力或功能,这个句子就完美了;

2.修改病句

能把句子的错误找出来,它的下一步就是对它修改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要觉得只要把病句找出来就可以了,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字加以修订,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缜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强。

三、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教学方法

1.总结相关语法的规律进行教学

理论是指导实践正确的基础,高中语文的辨析与修改病句也是一样,也需要理论作为指导。老师要对高中语文中适合学生语法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方便学生学习。老师在提高自身语文修养的前提下,总结出的语法规律一定要浅显易懂,并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2.语感质疑法--朗读教学

语感质疑法是通过我们日常积累的经验,找出毛病并改正。一般情况下,大声朗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并让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深处的病句,例如:“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啊。”这个句子乍看上去不会发现毛病出在哪里,但根据我们的常识就可以发现了,因为月朗星稀,怎么可能在“明月高悬”的天空中,又出现“繁星满天”的景象,要是我们不重复地读,还真难发现这个句子的病理所在。在平时的作文课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体会其中的用词、用语是否恰当,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交换修改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3.提取句子中心思想针对长句病句教学

对于字数过多,语句过于繁杂的句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提取句子主谓宾的游戏,看谁提取的又快又准,先看句子的主谓宾是否正确,在对修饰主谓宾的定状补进行排査,先整体,后局部,很容易就能找出病因所在了。例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从这个长句子里,我们提取出主谓宾--我看到了乡亲、茅草房子、山道、乡音、笑声,一提取我们就发现了病理所在,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去掉“乡音”和“笑声”换成别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听到这个词,使句子比较完整。

4.逻辑分析教学法

有的病句病理藏得很深,光靠语法是找不到的,这是就得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运用逻辑分析句子的病理在哪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在这个句子里,在反复通读几遍之后,还是发现不了句子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推断词语的运用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前后的顺序、其中的关系是否合理,当学生从这些角度,全方位的推敲之后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了,“设施”和“通道”在词义上有重叠和涵盖的成分,只要去掉“通道”就可以了。

第8篇

一、分“本”设计,配合教材,构建动态“真”语文课程资源

笔者在学生高中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从宏观上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并对此进行了分点细化,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具体落实以下十大能力与素质要求:1.工整的卷面书写;2.良好的思维品质;3.清晰的逻辑思路;4.准确的概括能力;5.流畅的表达能力;6.灵活的迁移能力;7.规范的答题能力;8.开阔的阅读视界;9.丰厚的文化积淀;10.辩证的理性思考。先宏观要求,再在字、词、句、段、语、修、逻、文等微观方面具体落实。为配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学习,笔者分“本“设计,学生分”本”落实,从高一到高三一以贯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点滴积累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模块,笔者的分“本”设计按高考考纲要求的“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五个模块进行。学生从高一起就准备几个笔记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名言名句、妙词美句等用一个本子,名为“采英撷粹本”;为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课堂上定期举行“表达交流”活动,有相关的跟进训练题,名为“文才比拼本”;古诗文阅读采取“分散学习积累法”,安排每节课前由学生将课外阅读的古文语段或古诗词抄在黑板上,由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老师适当补充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文言提升本”;设计“一周一阅读”活动,由老师精选美文印发给学生,一方面作为早读课的诵读材料之一,另一方面学生进行“旁批点评”,小到字词句的妙用,大到思想内容的概括、篇章结构的安排、表达技巧的赏析等,都由学生首先进行阅读鉴赏,然后交上来让老师批阅,评讲则安排在周六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半个学期进行一次装订,这是“点评装订本”;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学习不可偏废的两个车轮,写作也占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评判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高低的关键,“作文随笔本”不可或缺。语文学习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点滴积累功”,大家可以想见三年下来是很丰富丰厚的。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笔者就是通过这五“本”解决方案来真刀真枪地从事着高中语文教学,想方设法切切实实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

二、里应外合,传承文化经典,增加古代诗文阅读篇目

王旭明社长在向“伪语文”宣战时呼吁“语文教材应加大古诗文比例”。据最新的语文高考改革方案可知,2016年的高考语文将增加分值,增加的部分可能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举措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语文教育的一次进步。如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又一次提上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日程。虽然笔者在前面的“文言提升本”的设计上已经谈到了古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分散学习积累法”。在这里笔者想谈一谈另一层面上的“里应外合”,增加古诗文阅读篇目的方法。

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为例,教材上“阅读鉴赏”模块有四个单元,其中第二单元是古诗――《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是古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很明显教材审定委员会是十分重视古诗文阅读的。必修部分每册安排了2-3个单元的古诗文教学,选修部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更是突出了古诗文阅读的重要地位。笔者这里提出增加古诗文阅读篇目,是指教师在完成课内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拓展迁移延伸阅读。如学习完贾谊的《过秦论》(上),可以将《过秦论》(中、下)作为补充篇目;学习完《兰亭集序》,引导学生迁移阅读《世说新语:王羲之逸事》以及《兰亭诗》(其一);在教学《孟子》选读时,适当增加教材外的篇幅。笔者不仅要求学生真正读懂读通读熟,还要求学生将这些补充语段抄录到“文言提升本”上。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大大扩展了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视野,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突出主体,打造有效课堂,多给学生活动交流机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笔者很受启发。在现代文“阅读鉴赏”课上,常常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学生在“预习交流”环节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展示提升”环节适当引导学生将主人公别里科夫身上有形和无形的套子进行一下归类整理;在“分组合作”环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的小组模拟现场进行人物采访,有的小组对“别里科夫恋爱事件”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在充分熟习文本之后,笔者只需要对“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艺术构思方面的特色”等几个难点问题加以点拨引导,确实只要10分钟左右。这里笔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就语文学科而言,现代文阅读由于没有字词句阅读障碍,教师点拨10分钟左右就够了,但文言文阅读教师的“点拨引导”时间可以多一点,不必拘泥于此。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关于“文言文”版块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文言文往往蕴涵丰富哲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考中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总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见文言文板块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的文言文章还呈现数量大、篇幅长、题材丰富的特点,这便给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注重文章诵读、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情感氛围这四个层面出发,简要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加诵读

文言文向来以韵律著称,引导学生对其多加朗诵,可以呈现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相关的辞赋骈文诸如《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将进酒》等,适用于学生诵读。以《将进酒》为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李白悲愤抗争、自信狂放的情感虽已在字符中呈现,但想要使得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还在于教师引导其进行正确诵读,通过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诗人内心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诵读”,并非真正的诵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真正意义的文言文诵读,还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之前,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为其设置任务。比如,学生在诵读文言文《陈情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作者所陈何“情”?为何要学陈情?陈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读硬背。

二、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拓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是教师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识的总结。

这类知识拓展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向学生推介《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相关书籍,使其对古文词句有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对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学常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介绍,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左迁”和“右迁”,前者表示官职降级,后者表示官职升迁;此外还有“拜”“除”“擢”“牵”等字,皆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对其加以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以减少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扮演着“翻译官”与“记录员”的角色。这种单向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关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精彩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相关文章背后更是充斥着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以介绍,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随即离去,阁中众人发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个字。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人说该填“水”字,有人道填‘独’字,却都觉得不够到位,于是当地都督遣人快马追上王勃,讨要该字,王勃的随从向来者说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写了”。当地都督果真携带千金,亲率一众文人前往,请王勃补全该字,王勃故作惊讶:“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众人诧异:“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道:“对,就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众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虽然戏剧,但对调动学生兴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空”字的妙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心智,鼓励其在文言文板块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辅资料和发达的网络技术,对相关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文章脉络进行自我学习和梳理,当然,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的总结和点拨,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进行剖析,解决学生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选择将基础词句的翻译和解读作为绝对的教学重点,把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感放在了次要位置。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的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