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3-10-11 16:23:30

导语:在地理教学研究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地理学习 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53-01

经过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实践,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当前学校在初中阶段都会开设一年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必修课程,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初升高的升学率,都忽略了地理教学,甚至于用学校认为更加重要的“正”课来替代被认为是“副”课的地理课程,这样直接导致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为浅薄。

其次,地理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地理教师严重缺乏,地理课程是一些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平衡工作量的“搭头”课。这些兼职教师业务水平低下,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地理基础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高的教学质量了。

另外,教学设备落后。目前,很多城区的教师都在使用地球仪、挂图等教学用具,但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只有少量的教学挂图,有的还残缺不全。

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首先,增强对地理教学的认知。进入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地位的认识已经有所提升,比如高中的地理会考和高考都是促进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我们要从根本上将这种外部学习动机转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强烈欲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讲到高压低压时,就可以用简单的道具针管让学生形象的了解,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讲解哪些是高压低压现象,想象一下夏季闷热天气时,水里的鱼儿为什么会浮出水面?夏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太饱?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的讨论都可以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时不仅仅依靠记忆,而是真实的感受,感觉到地理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从感官上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记得在农村我们上地理课时,都是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照本宣科的教学。教师有时候都感觉乏味,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连宣读的兴趣都丧失了,学生当然就更不愿意学习了。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也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或者电视机、放映机等教学设备,因此,我就将很多“死教材”转换为形声俱备的影像,给学生带去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另外,也可以使一些原本传统教学不能或者很难讲解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用图像、动画的效果给展现出来,比如季风的形成、褶皱和断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

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同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基础素质较差,受到原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可能会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不能将教学目标确定的太高、太快。对于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同学,不能盲目地让他学习新的地理知识,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吃力,从而丧失信心和兴趣,造成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最后,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最终目的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些地理知识很多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太阳高度角计算时,我们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带着同学们走进蔬菜大棚去了解在农业生产中,冬天农民都是利用玻璃房子或者塑料大棚来栽种花卉、蔬菜,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教材上常说的温室效应,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了解。

乡土地理是指本地区的地理面貌、气候变化、天文观察、环境保护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野外,将封闭式的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根据自己区域的地理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比如了解各个地区的水域情况,开展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等活动。通过将地理教材理论和乡土地理联系起来,无疑会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更加爱护家乡,并能将地理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勤提问,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目的。

诚然,要想改变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还要追溯到源头,那就是改变初中教学中只注重语文数学教学的观念,增强师资力量,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根据不同区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方法不失为一个“亡羊补牢”之举,也能起到完善地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

初中教学里,地理这门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地理以前作为会考项目时甚至都不开课,近十年来,地理在我市已不再被列入中考的范畴,虽然学校一直开设有地理课,但地理课被随意挤压的现象经常出现,学校在地理教学相应的方面设施也不足。没有基本的地理教具,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不能做简单的演示。

2.师资力量不足

初中地理老师年龄老化严重,教学精力有限。而年轻的老师们,毕业于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比例小,很多时候“照本宣科”,真正的专业知识反而不足。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不是不无道理,可大部分学生们以为只要背背就足够了,对地理缺乏探索和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学生们在教学里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们习惯于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时很被动,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考察方法只有考试这种途径,让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限制。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老师们有着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心态和接受程度用心研究。

1.多种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地理,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的心理阶段,对新生的事物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点拔和引导,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自然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并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几个颇具趣味性的问题立马就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会产生求知欲,希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求知欲会让他们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有积极性。当然对于教师也有要求,尤其是幽默的说话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和谐师生的关系,往往可以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可见兴趣会带着学生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样就比被动的学习效果强很多。

2.游戏教学的巧利用

地理游戏教学是指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使用很多和地理相关的教学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游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这种游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且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还减少了很多的学习负担。首先,可以采取猜谜的方式,如四季如春(长春),这种简单的谜面,可以加强孩子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再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拼图,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候,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形状是记忆的重点,如果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们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游戏的方式简单轻松又很高效,学生们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完成。

3.合理利用书本上的图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很多的图,学好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让学生们记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很容易,可是让他们在说起名字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这些事物的位置、形状以及彼此间的关联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让他们单纯地去看这些图,还不能深刻地记住,不如改成画下来。例如在讲到大陆板块运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再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去画不同的大陆轮廓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派代表上黑板去演示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手会让大脑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固。再例如学生在学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时,可以把这个铁路干线图画在我国的行政区域分布图内,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铁路干线之间的交叉分布情况,另一方便也方便更直观记忆铁路干线沿途经过的省市有哪些,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里的常识问题帮学生们巩固这些知识,并且这也训练了学生们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给学生们五分钟

第3篇

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下面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几点看法。破思维习惯,激发创新思维习惯的思。

2 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创新

2.1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演讲、游戏等形式,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可以组织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愉快;也可以运用幻灯、电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究科学、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多样方法灵活教学,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多向启导,在思维活化区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2.2 激发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性,于无疑处,导其有疑,在教学中,创设愤悱教学环境与氛围,诱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多设计发散思维的教学类型,改变常态训练方式,对一些习题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将已知未知相互对调,引导学生用正向反向思维去解答,或从所求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极度“困惑”与“激励”中,激起思维波涛,唤醒学生创造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2.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设系列提问,引疑启导。教师不单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还应注意多设计系列问题。系列问题是根据学生思维坡度编创的,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用问题链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流畅性,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否定常规“定论”。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自行解决。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这是促进学生思考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一方面热情鼓励学生读书时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计好问题,诱导学生质疑,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3.1 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在个性的积极思维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也因此体验着团体共同设计教学,共享思维的乐趣。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

3.2 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以兴趣为出发点,只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形成创新性人格。创新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是个人智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马斯洛说“创造首先强调的是人格,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主、自由、明晰、整合、自我认可等,或者说创新性的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并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认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思维进一步激活、拓宽,因此每次讨论,辩论之后,都使部分同学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也因此激励学生更好地为下次辩论的成功做准备。地理学科知识中,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内容,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同学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例如,学习《长江》一课,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画卷,配以《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长江的雄壮与伟大之美。之后,教师运用板图绘制长江干支流水系图,使学生感受干流“V+W”的形体之美,最后,在探讨“黄金水道”知识中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快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调查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做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一步探求新知,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才能活跃起来。

3.3 开阔视野、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学习地理知识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但要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还必须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会学,从不同渠道,如书刊、影视、生活等渠道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检验思维的科学性。

4 结语

总之,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创新与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改革精神[J].课程.教材.教法

[2]孙景沂.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辅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王琼.处理好新大钢与新教材的几个关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第4篇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基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品质、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自己教学的策略。

三、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地理教育使命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使命的途径,组织好一堂课,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和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地理课堂的效果如何,常常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有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结构,在课堂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观察、实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从而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1、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识,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以帮助学生收到以纲带目的良好效果。

2、遵循认知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该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

3、节奏主次分明。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教师要使得地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要注意难易交替,“张”“弛”交替,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来落实,活泼的学案过程编制是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安排节奏鲜明的学习流程。

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

2、引用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却不知,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我在每一节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四)经营有序课堂,构建有效教学

有序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反过来更能促进有序课堂的建设和经营。在构建有序课堂方面,主要特别注重以下环节:

1、认真对待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地理课,负责任地上课,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

2、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用心上课,给学生传递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魅力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可完成的感觉和成功感觉

4、真诚热情地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你的正直、严肃、公平、真诚和热情

5、不放任每一个必须干涉、纠正和教育的环节

第5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63-02

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沿袭了传统培养模式,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式发生脱节,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发现学习与职业技能相差甚远,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质疑[1]。掌握更多实践技能,是高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科教育由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当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的需求产生矛盾时,必须对不适应经济发展或不适当、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多年的学科建设当中,一直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初步形成了适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自主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践课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技术难度大,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C上所述,如何对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这是每一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结合实践调查,探讨在新常态时期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2,3]。

一、产生在实践教学里的互动教学模式

Lloyd[4]在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障碍时,将障碍划分成技术性因素、教师训练和适用教材不足、其他教学环境因素三种类型。多年教学经验得知,仅仅把抽象理论和技术规则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不明白用处,因此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效果不好。

1.教学方法单一。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认知性、验证性实践内容为主,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预定的实习计划,按照实验指导书原封不动地模拟一遍,缺乏分析性、综合性的实践内容。这种仅以知识或技术方法的验证、再现为目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此外,GIS实践内容一般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完成,不注重培养团体合作意识[5]。

在高校GIS的实验教学中普遍采用ArcGIS软件作为学生的上机应用实验平台,但这样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即学生对GIS的认识,仅停留在对ArcGIS软件的认识程度上,本应该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却成为教学主体,导致学生对GIS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理解,GIS基本操作技能也仅停留在软件操作上,没有掌握GIS课程的本质和精髓[6]。

2.实践没有针对性。GIS基本理论是固定的,针对不同的专业其应用有所差异,应用原理有可能是相同。如"地理、测绘、水利、地质等专业中,他们各自对GIS认识、理解和应用各有侧重[7]。而目前状况是讲授GIS课程的教师,很可能由于对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不太了解,发现GIS与此专业的结合点,更好地将GIS与相关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掌握GIS这项技能与否,均不能在实际中有效地使用GIS技术。

3.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时,没有或很少经过地图学、测量学训练,尽管在以前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过一些有关地图学的基本知识,但还是不能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知识的要求;尽管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缺乏地理学、地图、测量学的相关基础知识[8],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从客观上来说处于被动的状态;使学生从教学形式上也处在被动的状态;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比较抽象[9],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课堂单一形式的讲课,容易造成学生概念模糊,不理解其目的和意义,因此提不起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主观上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在该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实践性非常强;是培养学生GIS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解决科研与生产中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有极大的意义,使学生都乐于去动手操作,善于思考和提问。

1.针对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目前的GIS实践教学多以软件应用为主,但简单地跟着老师进行机械操作是万万不行的。实践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让学生主动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并不是盲目的随便设计,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和想要学习的技术技能,这三个方面来设计自己的实验内容,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设计的实验一般都是五花八门的,教师拿到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统筹归纳,然后根据统筹的内容,给学生引导式地讲解。

2.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不懂的地方,会主动去查询资料,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要求,加上教师不断地引导和答疑,抽象、枯燥的实践教学会变得不仅简单而且活泼。

3.重新定义教师角色。一般来讲,在教育形态上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受体;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然而这种“饭来张口”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学生无法掌握GIS的基本技能,更不能把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如果教师不作为主体,而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自己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去完成,这时候,则会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会主动去学习,学习效果会有显著提升。

4.多重并e进行指导。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单一问题,应采取多种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多种模式交叉、变化、互通,专题式、讨论式、活动式、范例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交叉运用。针对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假设、尽情发挥、自由思考,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GIS提供多种手段,用所学到的GIS分析手段解决专业领域实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实例来,应用案例阐明抽象的GIS知识,如最优路径分析、商场选址、资源分布等,都可以用很大案例来讲解,这样又形象又直观,而且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是GIS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将来创造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高歆,薛睿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5,(1):119-120.

[2]安庆大,魏莉,刘娜,等“.产学研”三联动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62-164.

[3]刘永,韦寿莲,梁巧荣,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152-153.

[4]LLOYD W J. Integrating GIS into the Undergraduate Learning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Geography,2001,100(5):158-163.

[5]岳书平,闫业超.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学方法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4):176-179.

[6]王小东,张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8):4-6.

[7]田雨,卢秀山.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海洋测绘,2002,22(3):55-57.

[8]贾泽露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J].测绘科学,2008,33(5):230-232.

[9]吴政庭,严泰来,洪本善,等.互动式教学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5,(2):129-132.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WANG Jia-qiang,LIU Hui,LIU Wei-yang*

(Tarim University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Alaer,Xinjiang 843300,China)

第6篇

关键词:DSP;体系教学;层次递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64-02

DSP是指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其强大的乘法及乘累加运算和并行处理能力,使其在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自动控制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掌握DSP技术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有强烈需求,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是高等院校电气、电子和通信专业的本科重要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都开设了DSP技术课程。为了培养高能力的DSP技术人才,适应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要求,我们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前修课程中为DSP技术课程相关的内容作好铺垫,在DSP课程授课结束后,紧接着安排DSP技术课程设计,形成DSP技术课程体系。本文总结我们在DSP课程体系方面的探索成果。

一、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现状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以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算法为基础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应当包括:计算机原理基础、C语言编程、嵌入式ARM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如果说,MATLAB等仿真工具可以应用于像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理论被形象地呈现出来,DSP原理及应用则让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得以实现。MATLAB可以作为一种简捷、易用的编程语言来学习,DSP则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通用处理器来学习,因为那样会让学生困惑:已经有了单片机处理器、ARM处理器和通用的8086系列处理器,为什么还需要DSP呢?可是,DSP原理及应用教材往往将这门课程看得相当独立,像单片机技术、微机原理或嵌入式ARM技术一样,将DSP看作一种处理器,从硬件结构开始讲起,接着讲汇编指令集,再接着讲C语言编程,然后讲集成编程环境、外设和应用。

按教学顺序安排的教学内容包括:DSP芯片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DSP芯片的硬件结构,包括总体结构、封装和引脚功能、CPU结构、寄存器、存储空间和I/O空间、堆栈操作、中断和复位;寻址方式和汇编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编程,包括目标文件格式、汇编器、汇编伪指令、汇编语言源文件的书写格式、链接器;集成开发环境(CCS),包括CCS的基本操作、工程项目的调试;C语言程序设计,包括DSPC语言编程基础、DSPC编译器的使用、C代码优化、C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应用程序设计,包括定标与溢出处理、基础算术运算、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片上外设,包括时钟发生器、通用定时器、通用IO口、外部存储器接口、多通道缓冲串口、模数转换器、看门狗定时器;硬件扩展,包括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扩展。

将DSP电路提前到DSP芯片结构单元中,虽然考虑了学生对处理器的硬件原理相对容易接受的实际情况,但带来的问题是不容易解释DSP外设寄存器的地址和寻址、配置,并且没有突出DSP的高速并行计算和高速乘加计算的特征。

DSP芯片结构设计满足并行处理和高速乘加运算的要求,以适应数字信号处理的线性算法处理要求,但也造成了DSP芯片结构复杂、指令十分丰富,从而需要进行混合编程和编程优化,特别是适应现代先进的项目工程理念,要求按工程单位组织程序文件,这些都给学生掌握和理解DSP造成了困难。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提出了改革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建议,但是没有提到和前修课程形成体系教学,也没有提到和前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因此没有涉及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顺序调整的问题。

二、层次递进的体系教学方法

鉴于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掌握难度系数较大,需要充分利用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前有铺垫、中有层次、后有强化。前有铺垫是指在前修的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及通信原理课程中,强调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如卷积、数字滤波)和数字调制解调、编译码等算法可用DSP处理器实时实现。中有层次是指在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学习的客观规律性,将整个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主要是与前修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通信原理理论等的衔接,并注意讨论单片机和ARM处理器不能做到实时性,通用处理器一般没有硬件实现的乘法,以突出DSP芯片的独特特色;以CCS(集成编程环境)下的C语言编程开始教学,辅以CCS的使用,FIR滤波器、卷积等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DSP上用C语言实现等课内实验,突出DSP做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功能;第二层次内容集中于DSP芯片的结构、寻址方式、外设、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编程;第三层次内容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程序优化、应用程序设计和C55X的硬件扩展等内容。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结束后,紧接着有两周或更长时间的DSP课程设计对学生所掌握的DSP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这样,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C语言编程课程及DSP课程设计等都纳入DSP的体系教学中。各层次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一)第一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教学内容要尽量衔接学生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一般在学习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原理基础、数字电路和C语言编程课程,学习过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处理器内部结构和汇编语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第一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安排: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概念、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及其基本操作、DSP C/C++语言编程基础,用两个C语言为基础的DSP编程实验结束第一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DSP的概念和特点,通过C语言程序在DSP上运行,让学生抓住DSP是一种处理器这一共性,并通过DSP运行,如FIR滤波的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让学生找到学习DSP的切入点。

(二)第二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

第二层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逐渐领会DSP的特色:并行处理的流水线结构、快速的硬件乘法。因此,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应该安排:DSP芯片的总体结构,包括DSP处理器的特点、多内部总线、中央处理单元、存储空间结构;片上外设,包括时钟发生器、通用定时器、外部存储器接口等,并安排相应的外设实验;接着讲授寻址方式和汇编指令系统、通用目标格式文件和段的概念、汇编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汇编语言编程实验;然后用汇编语言编程实验结束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

汇编语言在状态寄存器各标志位的应用方面很简洁,比如溢出的判断是C语言所不容易实现的。但是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体会到汇编语言对于DSP处理实时性复杂算法的必要性和汇编语言的高效性。

(三)第三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

第三层次的教学内容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将所学的DSP知识升华,形成体系性的技能,为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安排的教学内容包括: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包括寄存器规则、函数结构和调用规则、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接口等内容;应用程序设计,包括定标与溢出处理、基础算术运算、FIR和IIR滤波器的混合语言编程;DSP硬件扩展,包括基本电路中的电源电路、调试接口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等的设计,外部程序存储器的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DSP与A/D和D/A转换器的接口等内容;安排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验,比如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DSP实现、自适应系统辨识的DSP实现等综合性实验。

三、后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展望

在紧接着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DSP应用课程设计中,安排DSP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安排了各种应用实验,从外设的相关实验,到数字图像信号处理、通信与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等综合性实验。也拿出通信教研室和电子教研室的相关科研项目,如“WLAN系统中的智能天线定位系统”等供学生探讨与研究。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采用了层次化的体系教学方法,由于遵循了教育规律,由易入难、由浅入深,把较难的学习掌握系数分摊到各个层次的教学中,避免了一开始就把学生吓住,从而变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持续匀速提升知识技能的学习,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教学模式指的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方法。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先学后教”这种完全创新的模式。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自助学习,在学生学习完之后组织和实施教学。总体来说,“先学后教”是指在地理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自己学习知识,教师在自学结束后引导的地理教学方法。这种模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每一个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步。“先学后教”打破了传统的秩序,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让学生用教师事先设计的案例和地理教科书和图谱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指导、反馈和评估的地理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更加主动地发现知识。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实现生活化,能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联系更密切,使学生真正掌握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活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领悟地理知识,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创造将来更完美的生活。中学地理生活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合作,齐心协力。将地理知识的学习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和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文章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并不全面,提出的解决策略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在未来,我将继续深入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希望能使学生学得容易,全面发展。

二、结论与展望

第8篇

在一所学校里,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课堂改革,无论是学校规划发展还是学生养成教育,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处事态度、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质量。而长时间单调、繁重的教学生活,或多或少的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成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提到调动教师积极性,很多学校管理者马上会想到通过多发奖金和物质奖品的方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这的确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有限的经费维持平时的办公开支还捉襟见肘,根本就拿不出用于奖励教师的“富裕”钱。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我们必须把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点放在精神奖励上,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去爱教、乐教、愿意从教。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们进行正面引导

目前国家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改变,例如:从提倡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转向鼓励中小学教师发展自我、成名成家;从大规模的合校并点转向区域化、均衡化的教育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科目的分值设置,改变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原生态。为了提高教师地位,对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职称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开始增加正高级职称的名额。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正面信息的传达让教师知道国家正在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工作。

二、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办学 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涉及学校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实情。2.组织教职工委员会讨论,拿出初稿。3.把初稿分发给教师并征求他们的建议。4.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提交教职工委员会再次讨论定稿。5.学校大会公布实施。

比如:《沙河五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在教师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并且随着学校实情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透明的,完全是由教师讨论并提出反馈建议,学校再组织教师代表整理建议,并依照大多数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发放绩效工资时,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分配结果教师也都能够欣然接受。.

三、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

1.借助榜样的力量。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做好。在道德标准、思想作风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教师生活中的楷模;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做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其次,从我校教师队伍内部找典型、树榜样,比如我们学校的崔然老师课堂教学理念先进,善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常有突破,就可以把她作为课改榜样;陈捧书老师,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工作得失,30年如一日,教学工作从未放松,可以作为师德楷模。身边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学会服务于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多为教师服务,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融入他们中间去,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直要求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大胆提出了“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工作第三”的口号。让教师看到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爱护,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心之后,反而会做到“工作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我想这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吧!

3.学会与教师沟通。教师是小知识分子,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在与他们沟通时要适时、适地、适度。对于个性特别强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要给教师讲明道理:要想获得自尊,就必须自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就必须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不实在、不踏实、不努力、不奋斗、不积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们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长年在学校里闭门教书,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初三教到初一,视野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有的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小有成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进而产生职业的倦怠。因此,必须要把老师从自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要为教师谋划专业发展之路,促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1.给教师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学校愿景的时候,要帮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例如:为了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学会沟通.找回自信。

第9篇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师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工作计划的要点,结合本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科学课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科学课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公开课、网上教研、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研究任务。

4、狠抓常规教学的管理与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督促每个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上好实验课,并作好记录。

三、具体措施

1、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本学期3---6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而且新任科学课的老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投入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去。

2、新教材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而且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教师在一起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将每一课都落到实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新教材是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各任科教师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材料,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各班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整体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