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基础概念

时间:2023-10-11 16:23:35

导语:在云计算基础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云计算基础概念

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流平台;建设;发展

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可贺的成果,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难题,比如说在建设信息平台时所投入的成本要求过高,需要购买先进的技术装备,工作运作中长期维护更新,这也都要求对技术人员的重新培训与分配。更为令人头疼的是很难达到与信息系统的服务多元化要求。尤其是最近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后,迫使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能很好尽快地适应需求。所以在这个大前提环境下,利用云计算运作模式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云计算概念

随着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计算、效用计算和Web2.0等计算概念与思想模式前后出现在人们视野后,计算机与学术界领域又阐述了一种新的云计算模式,运用这种新的模式,无论是泛化还是商业化,都可能带动整个领域服务模式的彻底改变。云计算借助快速的网络传输功能,将个人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嫁接到互联网的大数据计算机群中。而这个大的计算机群是由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控制,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极为标准的工业数据服务器构成的。云计算模式换言之是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另一种理解为,借助云计算,人们可以不需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也可以不用建立个人的数据库、机房、服务器中心等,只要向云服务厂商或者云端配置相应的服务,就能获得由他们提供的基础架构、服务和软硬件设备等。因此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信息平台建设所需的成本。整个云计算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可以不由人去看守,自动监控资源的程序运行、动态部署、分配资源,自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观测。

二、云计算在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模式

在云计算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最终目的的是为了达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客户对物流信息的需要,根据生产要素到达消费者手中所需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可以灵活处理在生产、传递、包装、存储、改造、拆装、配送等诸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能够将信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第一时间传递给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的政府单位、公司、物流企业和普通用户。这个服务平台突出的的优势是成本低、可靠性强、可用性大和扩展性广。已经是每个现代物流企业所信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云计算在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模式包括:(1)在云计算模式的业务平台基础上,通过研究处理的感知数据,借助Web浏览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特定应用与服务,如监测型服务、咨询型服务,管理型服务,跟踪型服务等。(2)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存储中心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传感网数据的海量检索、查找、分析、处理、传递以及在感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过程,以业务平台的服务理念为主要思想,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自动分配、处理和流通等。(3)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监控基础上,建立平台服务,这个平台是一种既可以在全国中心控制,也可以分散于各个省份中心控制的服务,有利于对物流信息的全面监控。它可以直接面对面的向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为用户配置中间件硬件服务、统一认证的服务等。(4)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集成基础上,建立云联邦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为了实现跨云的服务集成。同时也是实现私有云和公有云相互操作形成统一的关键所在。这种服务以Opt.API的形式向外提供抽象化的应用服务。云联邦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是将不同的本地物流系统、计算机应用服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连接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服务。(5)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传输基础上,建立SaaS平台服务,这个平台可以直接为终端提供需要的应用服务。此种服务中包含政府单位中数据交换SaaS服务、货物监控SaaS服务、智能送货SaaS服务、库存控制SaaS服务、物流索取状态SaaS服务和财务管理服务等。

三、总结

在云计算理念的环境下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有助于推动当前物流产业的全球化、自动化发展。降低之前模式的大量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节省经费。有利益公司扩大发展模式,巩固经济实力。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模式还能巩固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更为有效地交付应用程序和服务,能更减少经营费用。由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物流公司和普通用户等现在都有之前一直沿用的信息系统,所以很难一下直接的转入云计算服务模式中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将这种平台的理念、优势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纳它,并乐于利用它将它发展壮大,这是当前局势迫使我们肩负的重任,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完成使命。

参 考 文 献

[1]乐天.存储领域的新角色:云计算[J].计算机世界.2008(8)

第2篇

关键词:关键词:云概念;云技术;IT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云概念”就是云计算概念的一个外延,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服务方式,它将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变成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处理方式,利用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给整个企业局域网络中的互联用户提供了IT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计算、存储以及软硬件的服务)。基于“云概念”的企业IT服务能够将传统IT服务模式进行完全的改变,实现IT基础设施资源的自动、按需分配,明显的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基于“云概念”的服务模式在技术上能够将一台服务器虚拟出多个具有不同计算能力、相互隔离开来的服务器,供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使用。俄而且这些虚拟机器能够容易的实现资源的分配与回收,极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1. 基于“云概念”的企业IT服务模式需求分析

    基于“云概念”的IT服务模式能够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来自动的提供各种IT服务,包括软硬件资源以及计算能力等,而整个具体的实现过程则完全由系统来予以完成和实现。使用过程中,用户只需要将需要申请的资源完全准备完毕,之后通过远程登录到其所申请的资源上就可以进行正常的使用。

    为了能够满足更多的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资源的定制和管理等,该模式在制定的过程中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用户能够通过Web界面登录到远程服务器,然后根据自己账户的所有权限来进行定制和管理。这里根据企业用户对IT服务的总体需求、用户的角色、角色划分以及功能等流程进行分析。

    该服务模式形成的方案可以分为这样四个主要的部分和功能模块:针对用户角色的管理、云管理(Cloud Management)、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以及操作系统的部署(Provisioning)。IT服务模式的总体需求功能模块如下图1所示。

 

                                           图1 模式总体需求功能模块图

     在这个服务模式当中,针对用户角色进行的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陆、角色的具体判断以及根据角色用户需求等而分别确定的用户管理权限等。而云管理功能则主要是整个模式,即系统的管理员与云管理员(Cloud admin)在其管理界面才能够看到,并且能够使用的,该部分功能主要是负责云计算服务器区域当中的所有计算资源和项目的管理工作。而项目管理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用户角色、项目成员用户使用,或者是具体的项目执行与参与人员才能够看到并使用的,该部分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对项目中计算资源与预订时间的管理。额自动化部署功能则主要是项目成员或者是项目管理人员才能够可见和私用,该部分功能主要是实现对计算资源操作系统的部署。

    2. 基于“云概念”的企业IT服务模式的实现

    2.1 物理硬件层的实现

    该层的主要硬件包括PC机、数据存储产品、IBM X Series服务器以及交换设备等。其中,PC机主要是给提供直接的物理计算资源;数据存储产品则是给虚拟化层提供一个虚拟的存储空间,实现各个特定的虚拟格式文件的存储;IBM X Series服务器则是虚拟化物理硬件的载体给虚拟化设备提供诸如CPU、内存资源等的虚拟化。

    2.2 虚拟层的实现

    虚拟化层的实现主要是利用VMware公司设计的相关产品,包括:ESX Serve与Virtual Center。下图2是虚拟化层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 虚拟层体系结构

    其中,Virtual Center是一种虚拟机管理软件,通过具体的配置可以对多个ESX Server中的虚拟机进行管理。它架构于C/S(客户端/服务器)之上,通过客户软件与之相连,这样就能够在同一个界面上对多个虚拟机进行管理,其操作包括虚拟机的创建、启动、删除、停止、挂起与恢复等。而ESX Server则主要是用来对虚拟化的功能予以实现,其在各个虚拟化的IBM XSeries服务器上进行安装,在各个系统之间嵌入一个虚拟化层,在多台虚拟机实现了物理服务器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硬件的使用效率,节约了成本。

    3. 基于“云概念”的企业IT服务模式应用前景

    采用基于“云概念”形成的企业IT服务模式,用户只需要在客户的使用终端登陆上这个系统,在Web页面上对需要的计算资源进行申请,并向操作系统部署对应的请求,系统就能够自动的对计算资源进行响应、分配,而且用户还能够对部署与配置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系统来自动完成的,管理员基本不需要加以干预。

    应用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所有的IT服务项目都交由系统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各个用户只需要在其客户端进行操作就能够进行预订、使用等,而不需要管理员的介入。同时,IT服务在用户所申请的时间到达之后将自动的归还给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定期的对系统进行维护与监控,保证其正常运行即可。

    基于“云概念”IT模式中的虚拟计算资源处理通常在5~10分钟之内就能够完成,这根据虚拟机文件的大小而具体的决定,同时也和虚拟机的硬盘大小以及ESX Server的处理能力相关。

    最后,该模式下,服务器的CPU具有极高的利用效率。可以根据计算能力的大小而将之分割成为很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机工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当不再被使用时可以对这些资源予以及时的回收。实现动态的调节,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这种模式还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的响应需求,不需要人工参与。

    4. 结语

    文章基于“云概念”提供了一个企业IT服务的基本模式,并为其具体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途径,并针对其优点分析了其应用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模式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66-04

引言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其影响至今尚未消除。世界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积极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其中,云计算产业同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一起迅速成为全球各界的关注焦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能够节约用户数据中心建设费用、计算机软硬件购置费用,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因而,云计算产业被视为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革命性变革之一。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在2015年之后将进入成熟期,云计算模式将会被广大用户接受[1],未来市场非常广阔。中国各级政府、电信基础运营商和云计算应用开发商纷纷向云计算产业进军,以便在新一轮技术发展浪潮中抓住战略机遇,占据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基于此,本文在对云计算、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云计算价值链与服务模式介绍,归纳与总结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制约因素,并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云计算与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

(一)云计算的定义

尽管云计算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国际IT企业如IBM、Google、Amazon等也纷纷从各种角度诠释云计算。但云计算至今尚未出现确切的定义。

维基百科(Wikipedia)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的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中国赛迪顾问认为,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眼中是随时可以获取、按需使用,随时可以扩展、按使用付费的。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云计算是一种信息技术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计算机软硬件与数据处理等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网络上进行流通,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需的相应资源;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云服务提供商将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按需的服务形式。

(二)云计算产业

业界专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现有研究只是形成了对云计算产业的产生路径、基本特征和范围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

关于云计算产业产生的路径,祝小云(2011)认为,云计算产业由传统的IT产业、通信产业、广电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产生[2]。云计算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术和资源实现了整合,因而具有具有资源整合性和垄断行的特征。

笔者认为,云计算产业是传统的计算机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提供云服务,具有强大的汇集整合资源能力,为社会各个部门提供软硬件资源与信息处理能力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条与服务模式

(一)云计算产业的价值链

一般认为,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运设施提供商、云平台提供商、云应用开发商、云服务运营商以及云系统集成商云计算产业价值链如图(见图1)。由此可以出云计算产业价值链涵盖了诸多传统IT产业,包括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设备、存储等硬件设备,到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厂商,到IT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商,再到电信运营商,最后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用户。

(二)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

根据目前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实践,云计算产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服务模式,即IaaS模式、PaaS模式以及SaaS模式。其中:

1.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为用户提供基础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相对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其典型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

2.PaaS(P1atform-as-a-Service):平台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其典型代表产品有的、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的Azure(微软云计算平台)。

3.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模式。该模式面向用户提供简单的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交互接口等,如同一种软件分布模式,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其典型产品有、NetSuite、Google的Gmail和等。

三种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由低到高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从不同层次上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见图2)。

尽管PaaS、IaaS和SaaS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经济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网络硬件、基础架构软件和/或应用软件的人力成本。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它们都试图去解决同一个商业问题——用尽可能少甚至是零的资本支出,获得功能、扩展能力、服务和商业价值。当某种云计算的模式获得了成功,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就会进一步模糊,成功的SaaS或IaaS服务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到平台领域[3]。

三、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计世资讯提供了一种包含搜索引擎与网络游戏的口径较宽的统计数据,认为2009 年云计算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403.5 亿元,比2008 年的315.2 亿元增长了28%。另外,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结果,200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2.23 亿元,比2008 年增长26.85%。根据赛迪顾问2012年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初步估计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为606.78亿元,相对于200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92.2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4%。由此可可见,中国云计算产业正处于市场起飞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云计算服务模式相对单一

云计算服务分为硬件层的基础架构云(IaaS)、平台云(PasS)和软件应用云(SaaS)三个层次,从长期来看,在云计算的产值中应该呈现均衡发展的格局。但是,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大多数的云计算服务主要以PasS和SaaS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在IaaS层则主要依赖于技术实力强劲的IBM、谷歌等国际公司。计世资讯的研究提供了云计算应用的细分市场结构,其中,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代表的云应用服务所占市场比例最大,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的主要方式。2009 年,SaaS 在云计算服务中所占比例为87.8%,平台即服务(PaaS)所占比例为11.8%,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占比例为0.4% [4]。这表明,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基础服务领域非常薄弱,对国外企业的过度依赖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

(三)云计算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考虑

尽管云计算服务在中国尚未真正全面普及,但是国内地方政府对云计算产业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各地纷纷建立云计算中心,投入相当高,动辄是几千万或者是上亿元;初步统计,中国正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很多省市都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发展战略。这种一哄而上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局面已经严重偏离了云计算的本质。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云计算中心吗?这些云计算中心真的能够高效地为我们提供服务吗?大多数的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不但未能对已经过剩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为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IT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发展云计算产业,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统一考虑,参考各地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四)公有云难以“落地”

公有云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地区已经大范围普及,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公有云在中国一直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户接受程度。根据埃森哲公司对100 多位IT 高级管理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已开始探索使用云计算,但在态度方面依然谨慎,目前更倾向于创建私有云,而不是使用公有云服务,只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构建和运行私有云平台的比例要更高,愿意把核心应用委托给云服务商的用户极少[4]。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环境不成熟。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环境以及政策管制等都是公有云发展的绊脚石,国际上成熟的云服务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Rackspace等移植到中国困难重重;国内土生土长的阿里云和盛大云等,不仅面临政策上的限制,也面临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四、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影响云计算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也是云计算服务用户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云计算安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户层面的数据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计算系统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黑客攻击隐私泄密,以及竞争对手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等。另一方面是国家方面的数据安全问题。公有云计算环境下可能导致有关国家经济、军事、政府部门的敏感数据以及科研成果失窃,从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安全。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面对这些潜在危险,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得不放弃云计算服务。

(二)标准问题

标准问题是云计算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国际统一标准的缺位。虽然目前云计算在国际上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热点之一,但多个标准化组织互有交叉和重复,云计算标准还处于草案规划阶段,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国内云计算的标准工作刚刚启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相比较严重滞后,在标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总体来说,云计算服务标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一致的标准才能使得云计算的应用更加广泛。

(三)人才问题

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软硬件人才在数量上供不应求;二是质量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层次、复合型、交叉型、国际化的综合人才。 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们缺乏创新的基本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其次是人才竞争问题。对于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国际大公司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力,优秀的毕业生首选外企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云计算企业人才短缺困境。

(四)网络带宽问题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应用,网络的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质量。足够高的、可靠的、低成本的、容易获取的带宽资源,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和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中国互联网带宽差距较大,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超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使用4M宽带的用户中,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宽带平均速度在200KB/s以下的占83.5%;使用1M宽带在100KB/s以下的则占67.6%”。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交互大幅度增多,互联网流量呈几何式增长,会给本来就发展滞后的互联网进一步增加服务中断、网络延迟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五)资金问题

云计算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高技术产业,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云计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必须依靠风险资本的运作来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可事实上,中国目前扶持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化的环境还不成熟。在美国,一项创新技术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顺利地实现商业化;但是在中国,同样的技术却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资金问题也将会严重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云计算产业相关概念界定以及云计算产业价值链和服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布局相对缺乏统筹考虑、公有云客户发展滞后等问题,而安全问题、标准问题、人才问题、网络带宽问题以及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关键因素。

(二)对策建议

1.关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政府要积极制定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构建宽松的发展环境。例如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标准,细化云安全、云可靠性和市场准入机制。 其次,提高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尤其要提高中国宽带网络的速度和可用性,做好最基本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保障工作。再次,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例如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以及云计算产业的相关项目;政府率先应用云服务,支持诸如“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的建设,起到行业表率和带动作用。 最后,做好国际对接工作,构建宽松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国际环境。例如,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上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标准的起草,确保中国具有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鼓励中国企业和国际领先企业交流、合作,吸取国际云计算应用和服务的成功经验,避免中国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

2.关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云计算企业要致力于云计算理念普及,提高用户云计算接受程度。云计算企业可以借助于各种技术论坛、产业峰会、高峰对话等活动,向潜在客户展示先进技术理念,可靠、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扩大企业在中国云计算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培育潜在市场。其次,中国云计算产业要形成云计算产业战略联盟,壮大中国云计算产业实力。云计算产业企业可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形式,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例如,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策略、规划及政策建议,积极维护联盟的合法权益,引领行业自律发展等。最后,积极开展云计算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中国云计算产业还在发展初期,成功的云计算应用案例还不多,经验与技术的等方面都不成熟。可以借鉴国外政府、交通、教育、物流、制造、流通等各个行业的云计算成功应用案例,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等.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电信科学,2010,(8A):1-5.

[2] 祝小云.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2011,(9):61-64.

第4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119-02

作者简介:刘培(1995-),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云计算和信息技术;何彤宇(1985-),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

0 引言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分散,调配困难,重复购置严重,利用率低下。由于各个管理平台的开发环境和技术标准不一,导致共享程度差,更新速度慢,缺乏统一管理的基础架构,改进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云计算概念对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新的思路[1]。

1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按需分配、形式便捷且易拓展的信息提供服务,通常也称为云服务。云计算中的“云”可以说是一朵大小自如,无拘无束的云,这也间接反映了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的高度透明性和伸缩性。云计算的基本内涵可从系统和技术的视角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①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主要指各种可供云用户直接使用的应用软件;②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主要包括平台的开发和运营;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主要包括储存、计算和网络等设备的建设。云计算的核心在于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以及高速网络。

2 高校信息系统现状

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人事管理、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提升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以下问题:

2.1 数据储存和管理压力

高校运行的科研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了数以T计的数据量,给数据库的管理和存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比如选课节点系统,常常因为系统服务器无法承受高访问量导致选课出现拥堵现象,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2 软硬件资源使用率低,共享程度低

因为开发环境和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同,管理信息系统在兼容性和协作性方面有较大局限性。平台的差异导致部门之间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各部门重复采购软硬件设备和相应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原有管理平台面临淘汰风险[2]。

2.3 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系统之间功能单一,数据库采取集中式架构,导致无法共享数据。下属单位无法根据自身需要做到二次开发,导致数据使用价值和效率低下,影响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如一座座信息分散的孤岛。

3 云计算在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优势

云计算的高扩展性、高可靠性、共享性、虚拟化等特点能够科学、高效地解决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弊端,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节约软硬件成本

云计算节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成本。一般物理服务器的内存使用率只有20%~25%,大部分的时间和资源被闲置。如果采用时间、流量、带宽的综合计费方式来租赁云服务器,将极大节省软硬件成本和人力资源。

3.2 高效、安全的数据储存服务

云计算拥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其提供的云储存服务能够借助互联网,将各个地区分散的不同类型储存设备联合起来协同工作,通过应用软件共同对外提供数据的获取、储存和业务访问等功能。所有数据都通过云端服务器统一管理,极大地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的维护管理服务,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3.3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和分享

基于云平台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部门间数据都由云端统一管理和提取,避免了各部门间数据不统一和独立的现象。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进而改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时间过长、工作交叉重复等问题。同时,利用云计算的超强管理机制、自动化部署和高虚拟化等特性,可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各部门间最大化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3]。

4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模块设计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不仅要结合实际需求,而且要兼顾整个云平台的拓展性和高度伸缩性,平台功能模块要求如下:

首先是能够实现动态迁移和负载均衡地计算资源池。因为需要对基础层资源进行智能供应和回收,至少需要两台服务器,即用于管理基础层的资源数据储存服务器和作为计算节点的云计算服务器,当然节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其次是云储存资源池,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基础层设施进行虚拟化管理,进而科学计算基础层资源的最优承载量,即计算出能够服务多少个信息管理系统;再次是能够解决现有网络规模局限、流量拥堵、成本高昂等问题。

5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总体架构

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分为3个层次。

5.1 基础设施层(IaaS)

第一层是处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层(IaaS),主要分为物理硬件子层和虚拟化子层。IaaS 层主要通过虚拟化技术,规避差异影响,整合分散软硬件资源,进而形成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监察和安排的资源池[4]。主要包含网络资源、服务器资源、硬件资源,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备份、计算等服务。

5.2 平台服务层(PaaS)

第二层是位于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之间的平台服务层(PaaS)。主要通过整合各种服务中间件,以管理需求为导向,构建对基础层资源进行按需动态分配的开发平台[4],基于用户需求提供一系列的认证管理、事件记录、内容备注、数据流转等服务。

5.3 软件服务层(SaaS)

第三层是处于顶层的以终端用户为对象的软件服务层(SaaS)。主体功能是对资源进行动态和智能分配,进而对各类服务请求作出快速响应和支持。为校园内基于云平台集成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如行政办公系统(OA)、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后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 云安全;安全策略

基金支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业务中的应用》(2011.1-2013.8, 项目编号:2011J510000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本文首先阐述云计算概念和面临的安全问题,然后探讨应用安全的策略。

1.云计算的概念

2006年8月9日,Google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该概念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模式可以认为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平台即服务),Software-as-a- Service (SaaS,软件即服务)。

IaaS指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2.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一份名为“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虽然云计算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前景,但对于使用这项服务的企业用户来说,云服务存在着七大潜在的安全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

针对“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的七大风险,可得出云计算用户的安全需求:

(1)特权用户的接入:云服务提供商(CSP)提供和监管享有特权的管理员方面的具体信息以及控制访问方面的具体信息。

(2)可审查性:CSP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遵从相关法律法规。

(3)数据位置:CSP给出合同承诺,遵守相关数据管理法律法规,提供数据存储地点信息的查询服务。

(4)数据隔离:CSP按照不同数据,提供数据隔离存储服务。

(5)数据恢复:CSP有能力对数据进行快速全面恢复。

(6)调查支持:CSP以合同承诺来支持特定的几种调查。

(7)长期生存性:CSP提供长期发展风险的安全措施,譬如用户如何拿回自己的数据,以及拿回的数据如何被导入到替代的应用程序中。

目前,各个公司所部署和开发的云计算业务运行并不稳定,部分云计算提供商比较频繁地出现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典型案例有:2009年2月24日,Google Gmail邮箱爆发的全球性故障,2011年3月,Google Gmail邮箱再次爆发的大规模用户数据泄漏事件,及2011年4月22日,亚马逊云数据中心服务器大面积宕机事件。这些事件让用户对云计算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云安全”概念(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随之也被提出、被关注和重视。

3.云计算应用安全策略

因为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问题综合而产生的,因此,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云计算安全的成因,需要多管齐下,需要从技术、标准、法律以及业务监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传统的安全需求,如授权合法性、信息完整性、不可抵赖性、身份真实性等问题,但是云计算的操作模式是将用户数据和相应的计算任务交给全球运行的服务器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用户数据的存储,以及用户数据的处理和保护等操作,都是在“云”中完成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户的数据处于一种可能被破坏和窃取的不安全状态,并且也有更多更详细的个人隐私信息曝露在网络上,存在非常大的泄露风险。

从云计算的发展来看,用户数据的安全、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数据的异地存储以及云计算自身的稳定性等诸多安全和云计算监管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了云计算业务被用户的接受程度,进而成为了影响云计算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从技术、标准、法律以及业务监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后,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上给出解决办法:兼容性的风险管理、身份验证管理、服务完整性、信息安全等。

首先在兼容性的风险管理上,可以由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团队和提供云服务的供应商共同实施,将特定的级别流程透明化来实现。其次,在身份验证管理上,由于云计算的复杂性,所以需要了解身份提供者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级别,使用强证书的数字身份系统能够验证来自于自有平台和基于互操作声明的云提供商的用户,可以加大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在服务完整性上,主要是在服务的设计与开发、服务的交付。那么设计与开发提供商在此阶段如何将安全和隐私保护融入其中,是要考虑的问题所在。在交付方面,就要考虑服务要以怎样的运营方式才能满足合同约定的可靠性与服务支持的级别。最后在信息安全上,对应用数据的分类是非常重要,哪些是可以共享的,哪些是私有的,共享的也要让被访问者知道哪些信息被谁访问过等等,这样有助于确定云服务所需的那些数据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来监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云计算[EB/OL] baike.省略/view/1316082.htm

[2]J. Brodkin. Gartner: Seven Cloud-Computing Security Risks[R]. Network World 2008.

第6篇

进入2015年,云计算的革命将继续。随着云计算产业链的各各方面都已经意识到云计算的威力,2015年的云计算市场将更加热闹。

1、互联网企业将继续打头阵,IT基础设施云化加速

云计算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的骨子里流淌的鲜血。由于大规模的服务需要有足够弹性的支撑,云计算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云计算最早是由谷歌提出来的概念,其核心是将IT基础设施互联网化。用户不用再关注底层硬件,只要关注应用层面的实现便可以快速部署所需要的应用。虽然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谷歌提出,真正的将云计算很好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公司是亚马逊公司。

无论是谷歌还是亚马逊,云计算的主导企业一直是互联网公司,而非传统的IT企业。这一点在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仍然是一样的。

国内云计算市场的老大,目前公认的是最早布局相关领域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提供了国内最全的云计算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最高,这种优势短时间内估计没有其他哪家可以撼动。

云计算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没有规模就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要实现规模就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国内有能力跟阿里巴巴玩的,估计也只剩下腾讯和百度了。

腾讯已经在2013年将腾讯云独立出来,专攻云计算领域。腾讯云主要脱胎于腾讯此前为其游戏服务商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在游戏领域配套比较完备。开放以后,2014年,腾讯还发起了几轮价格战挑战阿里云。依托腾讯雄厚的背景以及游戏领域的专注,腾讯云其能力也不可小觑。

百度此前在云计算领域并没有直接进入底层的IAAS层,百度在SAAS层提供了大量的开发者服务:定位、云推送、云存储等。这些服务在开发者中被大量应用,但并没有形成强力的云计算品牌。不过登陆百度开放云网站发现,百度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云计算上也已经准备好了,其IAAS、PAAS层云服务已经大批量的开始公测:云服务器、负载均衡、CDN、数据库、对象存储、消息服务一个都不少。甚至还有MapReduce大数据处理服务。

除了BAT之外,金山、京东、盛大等都推出了自家的云计算服务,类似青云、Ucloud的创业云计算公司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领域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2015年互联网派将继续成为云计算领域发展的领头羊。

2、传统IT企业将快速跟进,卖货、服务两手抓

在云计算大潮中,最忧心忡忡的肯定是传统的IT企业了。云计算现在多是以资源的租赁的方式实现,传统的IT服务模式正在被打破,传统以卖设备、软件授权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在云时代不再奏效。

卖服务和卖设备、授权的模式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模式。此前的IT服务商总是希望客户采购更好、更先进、更多的设备,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更新设备和软件,从而从中获得巨额的利润。

服务租赁模式则完全不同,客户总希望可以用最弹性的方案来满足自己的业务需要,不浪费成为IT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服务的持续升级已经成为客户之所以选择相应服务的必要选项,而不能成为额外收费的理由。

传统IT厂商并不是没有市场,其实从市场规模来看,传统IT厂商,特别是硬件厂商,其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4年浪潮、华为、联想外,曙光、宝德等服务器厂商业绩提升都很大。但其客户很多时候却已经不是原来的一家家普通企业了,他们的客户变成了上面所提到的互联网云计算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大批量采购或标准化或定制化的设备为其他企业提供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IT厂商从直接供应商变成了间接供应商,主动权变弱。

要打破互联网企业对云计算平台的控制,IT厂商就需要自己出来做云计算解决方案,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看到,华为、联想、浪潮等主要的IT厂商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公有云服务,不过和互联网企业比起来,这些企业的云服务都还在试水阶段,离大规模商用距离还比较远。

2015年,传统IT企业必将会大力投入来建设自己的云服务平台,以期掌握和客户直接接触的主动权。不过左右互博的的传统IT企业在做起相关业务的同时,显然没有互联网企业来的那么轻快。

3、IDC等基础服务商将被整合

IDC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可以说多年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对于大多数IDC企业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卖域名、卖(租)虚拟主机、卖(租)独立主机、主机托管、域名邮箱等常规业务。而这些业务在云时代却正在失去吸引力。除了域名注册以外,大多数云服务无论从使用体验还是价格上已经可以替代传统的IDC服务。

当然,和传统IT厂商一样,IDC提供的基础互联网接入和托管服务是任何接入互联网的企业都必须的,特别是在IDC牌照稀缺的情况下,IDC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IDC企业的角色将发生很大变化,IDC也将会越来越少的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而成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的供应商。

2009年阿里巴巴已经将中国万网收购,目前万网已经成为阿里云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传统IDC业务已经开始渐渐退出。

2014年底,小米金山3亿美元入股世纪互联,为金山云和小米云服务打基础。世纪互联还是微软云服务Azure在中国的运营商。世纪互联也像万网一样渐渐转向成为云计算中的一环。

而相比于万网和世纪互联,西部数码、美橙等传统IDC厂商的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也顺应时势推出了相关云主机等服务,但总让人有种将虚拟主机/VPS新瓶装旧酒感觉。

2015年,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传统IDC厂商将迎来一轮整合潮。有实力的云计算厂商为了保证自己对机房的控制以及获取客户,将会更多的考虑并购或者投资传统IDC。传统IDC的原有业务也必将受到挑战,但作为基础服务提供商,IDC的整体市场规模还可能增长,但其存在形式和此前打不相同,IDC等基础服务将被打包进其他厂商的云服务中,而不是直接售卖。

4、网络商的好日子到头了

在虚拟机/VPS时代,小型IDC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存在。这些企业自己不需要进行任何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的只是几个业务人员便可以开展业务。

传统的IDC基本上都会提供模式,在成为某家IDC的商以后,做一套网站皮肤,就可以开始做自己的IDC的生意了。IDC模式帮助IDC减轻营销的压力,分散了品牌风险,可以说是在IDC时代很成功的一种商业模式。

在百度里输入“虚拟主机”,你可以找到数不清的服务商。这里面大多数服务商会是一些大型IDC的商。不过在云计算领域,能想找到的服务商基本就那么几家。

第7篇

【关键词】云计算 安全架构 安全策略 保障体系

1 云计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云计算是随着互联网及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所发展的一种计算模式,目前关于云计算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但是目前所开发的云计算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基础设施的租用和网络资源的共享模式;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主要指基于网络的IT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可以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硬件或是软件、也可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或者硬件设施并不需要用户自行购买或者安装于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而是由专业的云计算公司提供,用户的数据也不是存储于用户本地,而是存储于硬件和软件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并由他们来维护和管理这些数据中心正常运转并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供用户使用。用户只需要支付相应的租金或使用费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实现随需随用。

2 目前云计算的主要安全问题

云计算从概念推出开始就引发了IT业的巨大变革,并被看成是IT业重新洗牌的机会,但是云计算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方面。其中2009年2月,谷歌公司位于欧洲的数据中心例行维护导致另一个位于欧洲的数据中心过载,进而影响到其他的数据中心,导致该公司的邮箱业务Gmail经历了长达4小时的服务中断。同年3月中旬,微软的Azure停止运行约22个小时。而在之前的2008年,亚马逊公司S3服务曾断网6小时。这些问题折射出云计算的安全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云端本身的问题,二是提供服务时的安全隐患。前者主要是指服务器、网络等硬件问题,后者则涉及到数据位置、隔离、审计、恢复、法律等等各方各面。

3 云计算安全架构的建设

云计算主要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化服务为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如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即服务(D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通讯即服务(Cass)等。云计算的安全保障体系架构主要分为,终端用户安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保障、虚拟化技术安全保障三个部分。

3.1 终端用户安全

用户作为云计算的终端,首先应当保证自身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的安全。由于大多数用户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应该在用户的终端上部署安全软件,包括反恶意软件、防病毒、个人防火墙以及IPS 类型的软件。同时注重自身账号密码的安全保护,尽量不在陌生的计算机终端上使用云服务。并且基于浏览器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主要应用程序,针对浏览器的攻击风险也逐渐加大,具体表现在各类插件和应用的强制或隐蔽安装上,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因此云用户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浏览器免受攻击,从而在云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3.2 用户数据与信息安全

数据和信息是云计算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云计算服务,用户最终的计算和信息存储依然在云端,也就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目前主流的数据和信息保障主要基于数据加密、用户访问控制等方面。

3.2.1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保障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对大规模云计算来说主要采用同态加密技术,同态加密是现代较流行的一种加密技术,主要对经过同态加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输出,将这一输出进行解密,进而验证其结果与用同一方法处理未加密的原始数据得到的输出结果是否一样。

3.2.2 用户访问控制

对于用户来说,云端服务器是用户数据和信息的提取地和最终存放地,但是相比银行的身份验证程序,云计算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仍不成熟,目前主要采用IBACC 协议(用于云服务和云计算的加密和签名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协议)该协议将有助于保护存储于云计算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及管理规范性。然而该技术的发展仍停留在数据加密和密钥开发技术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加强与个人信息库与IP地址的分析和互联查询上方面。

3.3 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

虚拟化和虚拟机技术是云计算概念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目前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当中普遍采用,这也带来了虚拟化技术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虚拟化软件安全和虚拟化硬件安全。目前虚拟化技术安全主要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

在虚拟化软件方面,虚拟化软件主要提供虚拟服务器的构建功能,包括服务器的创建、运行和销毁操作,所以必须严格限制任何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虚拟化软件层。云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限制对虚拟化软件的物理和逻辑访问控制。

在虚拟化硬件方面,必须建立基于主机的专业的防火墙系统、杀毒软件、日志系统和恢复系统,并雇用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更新和维护,同时并且对于每台虚拟化服务器设置独立的硬盘分区,用以系统和日常数据的备份。

4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目前只有短短几年,然而却迅速成为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云计算的安全保障是目前阻碍广大用户接受云计算的最大障碍,如何建立让用户接受的可信云,是云计算安全保障技术的最终目标。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安全保障架构仍会受到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敏.AB-ACCS:一种云存储密文访问控制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

[2]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

[3]张慧,刑培振.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

[4]Tim Mather.Subra Kumaraswamy.Shahed Latif.cloud securityand parivacy[M].O'Reilly Media.Inc.2009.

[5]石屹嵘,段勇.云计算在电信IT 领域的应用探讨[J].电信科学,2009.

第8篇

惠普、IBM、Oracle、SGI等厂商早就推出了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如今,国内厂商也开始大规模进入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世纪互联、北京云基地、浪潮、中兴通讯等陆续推出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在某些行业得到了初步应用。中兴通讯副总裁王炜预测,未来5年内,模块化数据中心将大规模替代传统数据中心机房,成为应用的主流。

在云计算的概念出现以前,许多企业用户已经开始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进行改造。而云计算概念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虚拟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管理化成为企业用户的必然需求。企业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发展的下一步就是云化。

从传统数据中心架构过渡到私有云已经成了所有企业级IT解决方案供应商谈论的核心话题。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都了自己的云战略和云解决方案,而私有云成了当前最可能实现,也是最可能让厂商先获利的领域。惠普以融合架构为基础,推出了混合云战略。HDS公司以存储为核心,为企业用户转向指明了通向私有云的途径――基础架构云、内容云和信息云。赛门铁克在推出一系列新的存储管理和高可用性软件后也宣称,帮助用户在不增加新硬件的情况下实现从现有存储基础架构向私有云的迁移。

有人说,云计算没有什么新技术,只是将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现有技术进行了重新组合。其实正是在技术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再加上云服务的理念,才让云落地有了可能。以前,企业用户可能习惯采购硬件或软件,现在用户不必再购买产品,只要购买云服务即可。正是看中了云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IT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通信厂商都纷纷涉足云服务市场。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服务,中国移动致力于“大云”的研发和推广。华为通过收购华为赛门铁克,弥补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存储和安全方面的短板。中兴通讯推出了云箱、云存储解决方案,并在SaaS、PaaS和IaaS三个领域全面出击。

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教学;分析

云计算是继大型机、PC、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自2006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以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云计算俨然成为互联网公司、IT企业以及商业的最大热词。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中国第一次引入云计算是在2008年。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教育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相结合的指示方针,云计算也将成为教育人才培育与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技术。

一、云计算教学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从对云计算的定义中可以获得这样的共识:首先,云计算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计算理念或计算模式[1]。它是基于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发展而来,同时由这些技术加以实现。云计算强调商业模型,所以能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云计算教学分析

(一)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内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文献从2008 年开始出现。而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在2009年只有3篇。但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与云计算教学应用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呈现出倍数攀升。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文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专家学者们对于云计算教学应用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2012年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新增23篇,数量增长最多。第二,源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易操作的、低成本的新技术设备使得很多教育机构能够轻易购买和使用。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其的研究也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相关研究还会不断地增加。

(二)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角度决定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构建各种云资源库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并试图通过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来充实其服务功能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2]。因此,云计算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等的应用是当前我国云计算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三)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实际情况,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机构以暨南大学、南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这五个研究机构发表文章数量最多。

(四)资助基金分析

在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中,仅有13.3%的文章受资助,其中受国家级资助的文章有9篇,剩下3篇是受省部级资助。这说明国家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的拨款还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五)关键词分析

在与云计算和教学相关的文献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云计算。另外,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教学资源、云计算辅助教学都是该领域最重点关注的领域。除此之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云平台、教育云平台和深度融合也在众多关键词中脱颖而出。从整体来看,除了云计算,其他排名靠前的关键词,频数最高不过10次,大多集中在3次,这说明在云计算教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研究范围不够集中,研究领域比较松散,整体上来说研究规模不够理想。

三、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研究较多,实用技术开发较少

由于云计算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炒作,各国家、各领域的研究学者纷纷关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目前针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者对其研究仍限于理论层面的概述,云计算教育应用的实用技术开发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的开发研究相对缺乏,如在选定的样本文献中,多数文章都对云计算的定义、特征和服务体系进行大篇幅的描述,而真正涉及实用技术开发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显得外强中干。

(二)高等教育研究多,基础教育研究少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云计算技术应用及其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其次是通用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分析其原因可知,一方面是中小学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他们对云计算平台以及辅助教育等前沿信息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较多关注书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一些新兴的技术或者教学模式关注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研究机构较为单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高校院系是研究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坚力量,但因为研究人员和机构比较单一,所以也容易导致研究单一、难以突破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从云计算研究方向的视角分析可知,多数研究者是结合云计算概念、服务理念以及教育原理进行应用模式的探讨,局限了研究者的开拓、发展和创新思维,让其很难做到更深层次的突破;第二,从云计算研究力量的视角分析可知,力量单薄,尚未取得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以至于除高校院系外,社会各界的其他研究力量非常微弱;第三,从云计算专门的研究组织出发分析可知,相比国外的多个组织致力于研究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仅有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等少数几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在从事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而侧重于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组织则更是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