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23:42
导语:在管理学相关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家长和师生的支持,为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学校设置校长电子信箱和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以便社会各界、家长、师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随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一、校长电子信箱。社会各界、广大学生家长、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教师个人不良行为的举报,均可通过校长电子信箱进行交流。(实验小学校长电子信箱:*****。
校长对群众的邮件,逐件查阅整理后转送分管校长,并提出处理意见,责成职能部门核实处理解决。属普遍性的问题,由学校作出集体解答,属个别现象,只向投诉人本人解答,并为投诉人保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二、校长接待日。每月双周二为校长接待日,社会各界、广大学生家长、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意见及本人的要求、问题,一般应按逐级负责制反映,个别必须要向校长反映的问题,可通过校长接待日直接向校长反映,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做到给来访人满意答复,使其舒心而归。
接待地点:校长办公室
电 话:0***-8888888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则是促进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自觉,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关于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是实际操作过程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普遍缺失。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制度尤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首先源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准确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学生获得较为系统、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 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以社会为场所,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它要求大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和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与参与, 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 它“把实践教学与社会 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实践状况,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只表现为实践性, 而是强调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理论为基础和理论载体的, 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实践性特点外,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 主要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 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类课程要求学生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课程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善于总结和思考,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高校只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才能制定科学的课程规划和进行完善的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受益。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建立常规的管理制度和协调组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组织和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和教学单位,需要多方协调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比如,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等课程,教学对象包括大学一二年级的所有本专科学生,人数众多;它的教学任务一般由各高校专门的“两课”教学单位承担,而学生则分别由不同的院系进行管理。由一个教学单位与全校所有的平行的教学管理单位进行协调组织,其难度可想而知,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因此,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有序进行,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两课”教学单位和各院系以及团委、学生处、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科研处等相关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制定严格的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细则,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每学期高效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使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2.设立专项活动基金,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开支
长期以来,众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中,每年仅有的开展得几项较有声色的活动也与大多数学生无关,参加者多为学生骨干,而且多利用寒暑两个假期突击搞,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教师的现场指导或及时沟通,课题或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不能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很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经费。没有经费,授课教师徒有好的教学计划和活动规划,难以组织调动人数众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没有经费保障,各院系也就觉得属于公共课的这些实践活动可有可无,在人员和时间协调配合上就不那么重视,多数实践教学计划就这样被搁浅;没有经费,学生参观访问、实地调研、宣传报道、成果交流和展示、成果汇编和出版、优秀调研成果的奖励等都没有办法很好的实现,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
因此,高校必须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保证实践教学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到专款专用。
3.设立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选择好适当的实践主题和实践场所。否则,非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会趋向相反。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方向的基本问题,涵盖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这类问题在认识上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但在实践中可以从某一个具体方面入手,比如,一个地区、一个乡镇一个村落、一个社区、一个具体的单位或某一项具体的社会公益后动等。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学院应积极主动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互动,取得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从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适当投人,本着双向受益的原则,建立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轮流到各基地或相关单位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研与社会考察。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就新农村建设、街道社区、企业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见解,写出有价值、有收获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但使广大学生通过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促进、检验、落实了实践教学成果,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
4.提高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实践环节开展的好坏,对广大的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首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改变单纯地讲好课本知识,和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做到在理论上讲清问题的同时,能够深入地了解社会,把社会现实问题或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实践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还要求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指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因此,高校必需加大力度提高“两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尤其要提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战能力”,全面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多重需求。目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时刻把握学科新发展,深入社会,研究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水平,加强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要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教师的培训、交流、进修、调研锻炼等,使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教学素材,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高校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从而完善自我发展的自主创新性,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已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高校和教师的重视。
一、问题提出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先修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艺术、管理行为、管理方法等各种管理知识和管理活动内容,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为支撑,其理论和概念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对经济管理类其他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因此,多数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学习。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从紧张繁忙的被动学习生活中步入自我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引导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直接有效的引导方式则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另外,从小学到高中,多数学生已习惯了课堂中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习惯了课后埋大量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思想理念和意识不强,课后主动围绕课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此外,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对《管理学》涉及学科的综合知识掌握和了解较少,企业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经验较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管理学》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的现象。
对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须要借助管理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而抽象复杂的管理实践活动单靠教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各高校《管理学》教师探讨的目标。经过笔者近十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多年的《管理学》授课方法探索研究发现,《管理学》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兼顾了《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又兼顾了大一新生的学习特性,是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该方法融学生的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完全符合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只有灵活地将《管理学》知识与组织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情境参与、讲授与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考与训练、管理实践等多种形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教学模式,竖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到管理实践,在参与教学中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原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课堂自主W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积累、理解和掌握。
为了保证《管理学》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尽量采用小班上课。班级人数以45人左右为好,在上课过程中,首先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在此基础上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一)组建“公司”模式的“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参与到团队管理活动过程
由于大学生没有企业一线管理的经验,所以对管理活动的认知较为抽象,为了使学生对管理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公司的形式代替平时学习中的简单学习小组,一般5~6个人为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扮演公司管理者角色,并由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命名,推选最高层管理者为公司负责人。
当每个学生的管理角色确定后,所有学生的公司组建也已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管理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而由学生制定所在公司本学期《管理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明确公司内管理者的工作分工,并最终形成书面材料在班级评比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思路,制定出最优的“公司”目标和学习计划,形成积极参与式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围绕目标展开对管理学的学习和认知。
通过公司组建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体会管理者的日常活动,也可以了解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奠定基础,激发了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和期望。
(二)实施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1.情境参与:主要通过模拟组织管理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使用。例如在进行组织部门化学习中,面对多种部门化设计,如何让学生既能轻松识别不同的组织结构,又能指出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同时也能根据项目的需要由学生亲自设计出简单的组织结构。这时可以把原来班级中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整合成一个“大型集团”,教师作为CEO,可以设定多个不同的项目,由学生共同参与,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进行不同部门化的设计与组建。最后再以已建立的“公司”式“学习型组织”讨论对组织部门化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思考:《管理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抽象,有时不容易理解,教师讲授必不可少。但枯燥的讲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在概念和理论讲授时除了多引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帮助理解外,还应多穿插一些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学习,最后与老师诠释的解答相比较,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差距。该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参与到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多搜集管理学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管理学知识,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管理活动抽象性较强,需要用管理中的案例来呈现,案例分析是最好的参与式教学辅助手段。案例有简单案例和综合案例之分。在讲解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多穿插几个简单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每一个单元穿插综合案例,以“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在课堂中进行公布,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点由每一个“公司”搜集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分享。
4.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法主要是由老师提出管理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该方法分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两种,课堂讨论主要是教师在授课前围绕着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学习当中进行思考。当教师知识点讲授完毕,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分析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回顾,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讨论主要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以公司为单位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答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太过简单,而且要尽量以发散性问题为主,且问题要来自于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有一定的启示性。
该方法使用时,如果教师所提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自觉查阅管理学相关书籍,拓宽管理学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管理能力。
5.角色扮演: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管理活动中的某些角色,加深学生对管理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体验管理者领导方式的运用。
该方法在使用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好《管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时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该方法后,由教师布置和安排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在该场景下尝试利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管理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的使用,就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单位,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并做出最终决策。
6.管理实践: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管理情景的再现,让学生在该情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学会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该方法在使用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某一环境下,展现管理活动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再由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该活动,然后根据所学有关知识,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例,去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本公司的解决方案,最终进行各公司间解决方案的展现,评选最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由教师以学生组建的公司为活动情景,由学生提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并制定近期内可能要招聘的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数量,引导学生面对本公司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出不同人员的招聘、培训方案,并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过程孕于到真实的管理情景当中,使学生在参与当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在今后的管理学学习当中学习方法的改进。
(三)加强校企合作,学生走出课堂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提供平台,更好地促进学校理论知识的转换,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该方法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开展。第一种方式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管理工作,为学生展现工作中经常面对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办法,寻找《管理学》课程中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方法;第二种方式是邀请企业家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再由学生以“公司”为单位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和企业家的解决方法作对比,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找出差距,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在学习管理学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种方式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亲自到企业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了解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面对的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种方式可以安排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实习,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以实践解读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加深对管理学的认知和学习。
(四)改变考评模式,采用综合考评方法
要想使参与式教学方法顺利开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评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综合考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平时成绩定为40分,期末考试成绩定为60分。
平时成绩主要用来鼓励学生平时对课程的积极参与,可以分为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情况、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其中出勤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参与课堂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5%,满分为10分;以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占平时成绩的50%,满分为20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期末考试成绩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可以由老师自行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对学生相关知识点进行出题检查。
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检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不仅对《管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动性为教学重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并且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1]。面对民办高校的这种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管理学主要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过程。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现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的现象。
(二)大班授课,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的普遍比较盲目,学习一门课程主要以拿学分、不挂科为目的。在管理学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考试时临时应付。另外大班授课,教师如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授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环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平性和严肃性。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强制性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了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实行,将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般有四个环节。第一步是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学生阅读案例,并围绕案例进行查找资料;第三步是案例讨论,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升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分组并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学生参与和讨论情况的印象与评价。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实用,且非常难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以管理学中组织职能的过程为例:通过理论可以了解到组织职能是围绕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维护和变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职位设计、部门划分、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协调等内容,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知识较少,所以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将这些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对这些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过程,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促进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是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查阅案例讨论中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种授课方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也达到了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这一步骤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另外,在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为了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看法,教师必须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以案例为媒介,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也将新的知识融汇到了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恰当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和时间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一方面,案例教学材料内容翔实且具有典型性。管理学课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有成功企业的案例,也要有失败企业的案例;既要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实践的案例,又要有小型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内容必须要经过仔细选择。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管理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着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来展开的,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案例的设置也要重点围绕这四大职能来实施。另外,案例的难易程度也要适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学生感觉案例内容简单、案例内容没有意义,学生就失去了收集资料和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如果案例内容过于复杂,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身就不高,难度过高会使得学生出现缺乏兴趣、望而却步的现象。最后,选择的案例内容要真实、贴近生活,这样的案例可能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将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问题,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感到对以后的生活或学习有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材料,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应适中,一般占1/3比较适宜[2]。如果案例教学活动所占课时过多,理论知识就会掌握不牢固,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好引导、激励工作为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做好引导、激励工作。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查找案例,熟悉案例内容并明确在案例讨论中需要用的相关理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也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小组成员控制在6-8人,并找出小组组长,在案例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虽然案例讨论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学生也不能人云亦云,主观臆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做出自主判断并说明原因。对案例讨论中容易引起争论的知识点,教师应控制争论的时间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提示,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发散,偏离主题。如遇到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也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如将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案例的整理工作,并撰写案例讨论报告。通过案例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检查预先个人分析的优劣,为进一部分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丹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素质教育观 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3-02
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态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质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更新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其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管理学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于是,案例教学成为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将原有的教学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纳入课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角色的扮演中,对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常见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论依据的选择漫无头绪的时候,学生一般会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凭直觉入手,使得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大打则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选择出现了问题。案例选择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选择不科学,不仅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考。案例选择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选择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案例教学虽然也关注案例选择,但是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角度来选择案例。学生不能系统认识和把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是对课程案例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将单个的案例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有的教材虽然考虑了案例的组合问题,但是各个案例之间、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呈现给学生的是单个的、分散的几乎没有关联的案例。
1.2 案例选择脱离实际
常见的案例教学容易脱离实际,既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联系我国实际国情,有的与教学知识也没有紧密联系。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引用现成的西方案例,脱离了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环境。有的教师引用经典大型综合案例,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讨论,导致案例教学困难重重。
1.3 案例选择过于陈旧
在案例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选择的案例过于成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案例,虽然说有些知识点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颖难有吸引力,学生看到过时的案例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案例所处的时代环境特征不同,根本就无法实现案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选择数量不足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既要考虑教学的整体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得兼顾案例自身实用性。考虑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就会受到限制,导致案例选择数量严重不足。
2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案例的质量,关于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国内外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来,案例选择有四条标准:案例的现实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实践性。国内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从单个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用。这些观点所讨论的案例选择原则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案例的组合问题。总的来说,案例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
2.1 案例的目标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相关管理知识,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滥竽充数。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以利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2.2 案例的现实性
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要贴近生活。管理学案例的选择,要接近现实生活,有血有肉,真实可靠,不能胡编乱造,同时案例要尽量从本地出发,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觉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案例很好地体现相关知识,必要的加工处理也是允许的。案例内容结合教学知识,提炼加工,做成经典案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对学生来说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有利于管理素质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复杂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管理学案例必须考虑学生没有经验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贴近现实的、与理论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小难度案例的案例。学生易于学习讨论,有利于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5 案例的新颖性
陈旧的案例让人索然无味,新颖的案例让人兴趣盎然。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焦点的全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管理领域也不乏经久不衰经典案例,但是选择经典案例时也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特色。一句话,管理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2.6 案例的关联性
案例的关联性不仅是指案例与知识的关联,也指案例之间组合逻辑。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几个专题,案例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比传统的单个分散案例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3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法
3.1 总体教学规划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要找到现成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实效性,需进行总体教学规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总体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安排,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
案例的总体教学规划,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管理学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体系(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直接相关,每个专题之下的案例赋予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具体案例安排上,每章每节应该有一个难易适中的开篇案例,学习之中,结合简洁的案例进行理论学习,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应该有一个相对难一些的案例强化理论的学习。虑到管理学教学对象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低年级大学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案例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2 单个案例的选择
按照总体教学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单个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习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来具体筛选单个案例。单个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现实、典型、新颖、可操作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问题,则应该围绕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分析思考。
单个案例的选择,不经要考虑具体内容结合简洁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则需引入综合案例。简洁案例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章节的主要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简洁案例应该源自生活、离大学生很近,而综合案例则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简洁案例的讨论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大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强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案例选择必须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六个基本原则,能有效避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案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78-79.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是将实证研究应用于教学以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MBA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增进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推崇和学生的喜爱,以在教学方法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医院需要一大批懂专业、善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种需要,医科类大学在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医院财务管理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针对医院管理的学科,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组织医院财务活动,处理医院财务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按照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通用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其中的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境和风险、时间价值概念等;通用理论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主要是从资金的流动角度进行划分,包括医院的筹资理论、投资理论和医院预算的管理。而特殊业务理论主要涉及一些非经常性项目的财务理论,例如医院的并购、重组等2。由于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是围绕医院开展的,所以,财务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源于医院的经营活动并进而指导医院的实际活动。因此,仅仅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观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桥梁。
虽然作为财务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医院财务管理学在我校卫生管理专业开设的年限非常有限,但是,作为北京市卫生管理与政策的研究基地,我们已经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鲜活案例。北京地区的许多医院也都自发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形成很好的经验。所以,目前总结医院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编写成有代表性的医院财务管理案例,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生以来,已经开展了5轮医院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从2009年开始,医院管理教研室的老师开始整理案例资料,编写案例集,2010年秋季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在学期期末就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评价实施效果,以利于今后的改进。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
要想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第一步就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开发成有教学意义的教学案例。医院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但是一个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要具有启发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必须能够在讨论中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透,掌握多方面、多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所以,根据以上分析,此次医院财务管理学案例的筛选力争既要重视代表性,又要体现描述性与分析性案例,专题性与综合性案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案例的多样性特点,经过反复的商讨,我们初次编写的教学案例集涵盖了5个章节的内容,见表1。
表1 案例集的题目及特点
案例所属章节 案例名称 案例的特点 案例资料来源
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1:北京市十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财务报表分析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 2005年——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妇幼保健机构评审。
医院筹资管理 案例2:北京仁和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员工持股计划。
案例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利用政府贴息贷款筹资的案例。
案例4:北京同仁医院利用商业贷款筹资案例剖析。
案例5:北京友谊医院融资租赁设备筹资案例。
案例6: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引入民营资本筹资案例。 体现了描述性、专题性和定性的特点。 2004年——2005年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研究所课题“医院筹资管理”。
医院投资管理 案例7:某医院放射科CT机净现值分析案例。
案例8:某医院胃镜室大型设备投资评价案例。 体现了分析性、专题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京友谊医院经济管理办公室。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医院的本量利管理 案例9:某医院妇产科病房的本量利分析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医院预算管理 案例10:某医院2009年度预算编制案例。#p#分页标题#e#
案例11:某医院零基预算管理应用案例。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医三院财务处、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案例准备、课堂上案例讨论与总结以及课后撰写案例分析。由于我们的本科生医院财务管理学仅有54个课时,任课教师需要拿出相当大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所以,本次仅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进行案例教学,而且不同类型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例如,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医院投资管理和医院本量利管理这几个章节的教学案例以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课上讨论结果为主要形式,而对于医院筹资管理的案例则以课后阅读和课上讨论为主要形式。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我们在期末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在实验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从学生的角度评价实施效果。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学生对本学期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全部案例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从3个方面打分,包括所选案例与该章节知识点的密切程度、所选案例对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的作用大小以及案例对学生理解医院财务管理实务方面的作用大小。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问卷回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从评价的结果看,约90%以上学生认为教学案例非常有实际参考意义,很经典,贴近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对于专题性的定量计算分析类案例,例如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医疗设备投资管理的案例以及医院本量利分析的案例,学生反映与该章节知识点比较密切,对于他们理解知识和医院财务管理实务的作用较大,案例学习后使得抽象的医院财务管理知识变得操作性更强了。但是对于综合性的案例,例如医院预算管理的案例,以及医院筹资管理部分的定性分析案例,学生反映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困难,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部分,由学生对本学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包括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时间安排是否合适。从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形式的反馈看,11%的学生评价非常满意,78%的学生评价比较满意,7%的学生评价一般,另有4%的学生不太满意。评价一般或不太满意的同学主要认为他们刚刚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直接应用到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对于时间安排的反馈是,80%的同学很希望能增加案例讨论课程,分小组汇报案例分析结果的形式很受欢迎。
第三部分是开放式的问卷,学生可以针对此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主要反映在综合案例中知识点的衔接方面以及案例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任课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编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可以说学生的建议对于我们改进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综合案例的能力,我们在每个综合性案例后面加注了指导语,帮助学生了解案例相关的背景、一些专业术语以及相关的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在案例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把疑问和他们觉得有争议的地方说出来,通过任课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们的讨论解决上述难点。
其次,为了增加学生对阅读性案例的兴趣,我们通过网络再遴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补充这一部分内容。这个过程我们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在遴选这些阅读性案例的时候就对案例本身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思考。此外,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所有被选中编入财务管理学案例集的案例上,都会标明参与案例收集、整理、编写的同学的名字。
最后,考虑到90后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望也很强的特点,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案例汇报阶段更多的采用小组汇报形式,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课时来安排这一环节。考虑到目前课时的限制,我们决定以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弥补案例教学法的时间不足问题,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在医院财务管理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将在案例集的增补、教学形式以及时间方面继续探索,使得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学的教学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8-0074-01
“卫生事业管理”一词的词组重心在“管理”二字,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管理人才,而在此基础上附加的医学知识才是其特色所在,才是体现出“卫生”特点的“管理”。因此,在专业设置中,管理学与医学这“一主一辅”的关系是绝对不可动摇的。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课程学时比重相对过大
培养目标是管理人才,而课时却以医学居多。医学课程相对过多,还将挤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将在有限的4年之内,阻碍管理学课程体系的形成,使人文管理学科体系结构出现断层,不足的专业课学时更难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管理思维理念。
(二)医学课程授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医学课程本身具有门数多、学时长、分科细等特点,这种情况对于从事卫生管理的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面对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章节分类细致的医学专业教科书时,大刀阔斧地删减压缩就成了卫管专业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这就破坏了正常的课程体系衔接,给学生的系统学习造成困难,让学生难以宏观全面了解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全面结构。作为一名卫管专业的学生,不应该把眼光只盯住个别散在的知识点,而应把重点放在基本的理论结构、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诊断的原则上来,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框架。
(三)医学课程缺少临床实践环节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爬滚打,才能真正胜任临床诊疗工作。而卫管专业由于学时所限,加之所学医学内容相对肤浅,尚不具备进入临床实习的能力。但卫管专业之所以开设医学课程,目的就是体现出其医学特色,就是要给日后在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带来方便。医学课程相关知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流程和临床科室的业务情况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是显然不行的,这对从事医疗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在医院的行政职能部门,缺乏临床实践知识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建议与措施
(一)控制医学课程的相对比重
医学课程对卫生管理本科的学生来说,是要形成对医学的初步认识,以利于今后在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工作,学习医学知识是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服务,相对于管理学,它具有辅助、辅佐的性质,管理学课程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有些院校考虑到将来学生毕业后,既能从医也能搞管理,故医学课程与管理学课程各占一半,在卫生管理专业开办初期,部分院校开设的医学课程甚至一度占到总学时数的60%,而管理学课程只占了不到10%,比例失调相当严重。医学课程的比重不应该超过管理学,而要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要迁就医学课程而缩减作为本专业主体的管理学课程,从而保证管理学课程体系的流畅完整。
(二)增加临床实践环节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三学年结束时就分别进入各个实习点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卫管专业仅仅四年的学时,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卫管学生储备的医学知识相对薄弱,尚不具备临床实习的能力。因此建议在第三学年的结束,也就是当全部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利用暑假两个月或三个月的时间进入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管理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分布主要临床科室,定期轮转,从事日常辅工作。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践经历,了解基层临床科室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流程,熟悉临床科室的基本业务,增加感性认识,为日后的专业实习和管理岗位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
0 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的目的是让组织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完成组织的目标,提高生产率。早在1987年, 国家教委就要求把“管理学原理”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1]。
但是长期以来,国内的管理学教育主要都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其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在讲课的过程中,又以理论上的条条框框为主,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理论化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上对管理类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成为当下管理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本文将根据文献检索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并加之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管理学教学方法。
1 管理学教学方法
1.1 案例教学法
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倡导在教学中采用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即案例教学法。该方法采用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案件进行讨论,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直到198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才收到重视,而在国内则是到了1990年后才渐渐得到广泛应用。
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学派”认为:管理是经验的研究,使用案例或比较研究作为教学手段, 能引出管理上的判断[2]。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的企业管理案例带入课堂,通过简单的案例阐述,让学生对案例有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基于课堂上讲述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最后得出结论。这个讨论是完全开放式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和点评。案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能更好地理解、吸收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更是能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而这也是管理学理论得到实际运用的一个表现。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1)选用适当的案例。管理学的案例千千万,而合适的经典的案例则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结果。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采用教材上列举的国外的案例,而由于国内外的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不透兀这样的案例讨论可能就进行得不那么顺利。(2)适当调整考核机制。目前学校的考核多数仍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分所占比例不大。这一点可以学习国外的学校,将平时分的比例放大,包括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发言的次数多少等。(3)教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不是给学生灌输这个案例就是好的或者坏的这样的印象,而是应当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赞许。
1.2 影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方法相比,已有不少优势。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阅读和理解案例的过程比较耗时;案例的情景感不强;案例的内容不够直观学生的兴趣不大等等。因此,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影视案例教学法。影视作品与纯文字作品相比,其形象更为直观生动,观众所获得的情境感也更为强烈,并且能够更快地加深对作品描述的事件的理解。
在影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播放一小段管理学相关视频,让学生参与到视频表述事件的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选取的视频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章节时,可以选取“2012美国大选第三场辩论中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奥巴马 vs. 罗姆尼)”作为案例材料,让学生参与讨论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与解决方案。讲述沟通章节时,可以选取网络搞笑片段“倒鸭子电话理赔”,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沟通的重要性。讲述领导章节时,可以选择“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的采访片段,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老总都是一个样。
在运用影视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的视频需要与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结合。应根据每次课讲授的知识点、重点的不同,选取相匹配的视频。(2)视频的时长应适中。未剪辑过的影视作品时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如果不剪辑就直接拿来在课堂上播放显然不合适。应选取影视作品中适当的部分播放,且一方面要注意时间不能过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丢失相关的背景阐述部分。(3)尽量选择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频。表现同一个管理知识的视频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师应从中精心挑选一些有趣的视频。这样在观看和讨论时,学生也会更积极。
1.3 参与式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化的教学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讲述的理论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
在课堂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成立虚拟的公司,每个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任务的分配、实践,去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3]。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即是一个公司,每个公司的员工根据自荐、讨论等方式推选出总经理、人事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等职位。制定公司的组织图、标识、广告语、主营业务等。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最后由大家评选出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司。并在每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分配给每个小组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当中。
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1)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开始是协调分组,之后是下达任务,最后是指导、点评。(2)这种参与式方法,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对于教师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3)有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沉默,不要歧视那些沉默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合到小组活动中,鼓励每位同学参与发言和讨论。
2 小结
本文阐述了管理学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的替论教学。理论教学仍然是管理学教学的基础,是案例分析和参与学习的前提。本文旨在让管理学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联通与共享:从个人信息管理到群体信息管理的模式建构与应用”(项目编号:AHSKY2016D7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华桂.也谈管理学案例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164-166.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育;管理技巧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现在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现在作为“90后”甚至是“00后”的中职生呈现出以下特点:他们大部分是头脑聪明伶俐、性格活泼、手脚好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只有很少学生平时比较好学,进取意识强,自我约束能力强。之前,教师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学生初中知识掌握差造成的。现在老师们经过交流后,发现学生的这种状态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1)性格叛逆,不服从管教。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小孩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造成性格叛逆,增加了管理学生的难度。(2)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他们上初中的时候厌学,造成初中知识掌握差,来到中职学校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3)诱惑太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4)国家法律对学生管理限制过于严格,造成教师管理学生束手束脚。部分违纪学生利用老师不敢轻易处罚他们的心理,不听从老师的教育管理甚至跟老师对着干。针对以上几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好课堂管理是一直困扰中职教师教育的难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对课堂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定位好专业技能需求,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中职教育每门课程上课前,老师都要花一节课时间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技能需求以及本课程在专业知识的地位和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首先介绍一下本课程的内容安排,然后通过与本课程知识有关的一个简单例子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进而向学生说明本课程学习和初中知识没有太多关联,打消学生担心学不会的顾虑。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二、规范课堂管理制度,树立威信
教学课堂管理最基本的是要做到管好课堂纪律,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能够合理解决教学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学生违纪现象有学生玩手机、开小差、伏台睡觉等其他小动作。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老师要在学期初上第一节课期间,根据校规制定相应的课堂管理制度。课堂管理制度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每次制定出来的制度要与学生讨论,了解大家能不能遵守,若可以说出大家信服的理由,制度可以更改,直到修改合理后待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再执行。这样,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好,而不是故意为难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一视同仁,按规矩进行处理,建立起自己的课堂威信,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的管理。
三、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水平
面对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老师不能像普通高中一样参考教参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到:首先摸清授课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备课。备课的时候,老师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找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产品例子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这样课堂纪律自然会变好,可见高超的教学水平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前提条件。
四、责任心是搞好课堂管理的基础
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比较难管理的,有一部分属于中间派,既不爱学习,也不捣乱,只有少部分是主动学习的好学生。这就需要老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去想方设法感化那些顽固的捣乱分子。在做这些顽固分子的思想工作时,老师要有宽大的胸襟和高度的责任心,对问题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绝不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是做好课堂管理。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制订适合自己教学的课堂管理办法。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重研究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社会的变化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班主任、学生管理处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搞好课堂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职业教育的课堂管理才能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