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3-10-11 16:23:44

导语:在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占了主体地位,大部分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背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一节课甚至连续不断几节课,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仅使得课堂沉闷,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长期以往,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收效甚微的弊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广大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标的理解,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掌握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学习内容来设定情景教学,增强学习效果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出于习惯主导课堂教学不愿创新、想要创新却又担心学生无法跟上情景教学诸多方面的考虑,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融入情景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灵活掌控课堂,在充分掌握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以增强语文学习效果。设定情景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课堂入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除了进行情景教学,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探索和改进。要想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有必要引入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师腾出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只需对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再对老师整堂课程讲解的反感,而是成为学习的主角,更加主动地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任务,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网络资料、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课堂上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学得语文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要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不仅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自觉地完成课堂外的学习,更加考验教师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学设施的完善,农村小学教室也引入了多媒体,那么如何最大效果的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的现状。一是要加强学习,教师自己要熟练地操作多媒体,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能够掌握和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必将被社会淘汰,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二是要将语文课本上的重点、难点通过PPT汇报、视频讲解等形式,用动画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以增强学习效果。实践证明,纸质的课本学习没有视频教学那么直观和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倡课前发现问题,课上解决问题,课后巩固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特长。那么,除了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之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个新的学习模式,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主动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并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教师组织学生们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再巩固提升的方式,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形成良性的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给学生的影响深远,给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基础性知识,更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07)

[2]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6)

[3]毕胜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 ,2014(05)

[4]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04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彝区 小学语文 教学

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来说,课程标准起着指导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彝族聚居区的学生来说不仅是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入门的学科。语文学不好,学生很难学习其他学科。对于教师来说,要在以彝族学生为主的环境下教学,不仅要熟悉所在的社会人文环境,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有效的民族区域教学,以期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我们少数名族地区的老师更要重视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特别是从事一线教育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在这里,我们来结合新课标中说说彝区语文教学中的的几点。

首先要具体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应该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在实际中,常常忽略这一点,因为我们主要是教授文化知识。本区域的学生首先文化知识匮乏。这个匮乏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的匮乏,学生个体在思想上、行为习惯上都缺乏指导性,显得很盲目。所以老师常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输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强调,忽略在理论下的教育教学。学习新课标,可以具体的了解在教学中老师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理论的指导,这是经验的总结升华。实际中,我们是以自己所学、所教、所见的经验进行教学,缺乏高度性与理论性。教学中闪现的教与学的问题和现象都认为是学生的个体因素或者客观因素,这样就缺失了站在理论的高度去看待。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经常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这样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论”,论文也就这样诞生了。其次,深入研讨彝区学校课堂教学的乏力。

第一, 教学用语难以发挥其交际功能。由于学生不懂汉语或汉语水平很低, 教师用汉语传授的思想和知识, 学生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 反复翻译、讲解、收效甚微, 无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教学用语难以发挥其思维工具的功能。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只用汉语的条件下, 学生汉语水平因缺乏基础难以提高,彝语能力因不用于教学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两种语言受阻的结果是,思维活动的运行, 缺乏熟练的语言工具,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教学内容逐步加深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学习中长于死记,短于分析推理,文科成绩较好而理科成绩普遍较差。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汉语交际,并且持之以恒,借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汉语言交际和理解能力。

第三, 学习中难以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如感情、积极性、注意力、意志力等都是影响学习重要的因素。凉山彝族学生从小说彝语, 不懂汉语,初接触时有新鲜、好奇感, 但长期听不懂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老师上课时又要求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用他们不懂的语言讲课, 是根本不可能的。时间一长,学生有挫折感,这也造成了彝族学生大量的流失。再次,说说阅读教学新课标对学生的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彝族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彝族学生需要两次理解才能读懂内容,一次以汉语来认识内容,再在头脑中译成彝语去理解。老师认为是难点,学生亦认为是。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解教科书。新课改中,提到学生应钻研文本,提倡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重在指导,引导、点拨,防止过度分析。这些提法很贴切实际,在教学中要调整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去读,只要学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就可以。不再强调文体,不坚持是否一定要把握主要内容。在阅读上给学生一些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阅读必须要有成效,即使学生以他的经验来谈谈阅读体会,能用汉语说出来就是一个进步。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在文本教学或是课外阅读引导上,要注重相关材料对学生的品性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成长中明辨是非。在诗歌古文的教学中在教学中强调诵读,在诵读中理解与积累语文知识与思想情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授古诗文没有赏析,不能只讲“功利性的”基本知识和要点,还应该带着学生赏析古诗文,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最后,教育中的“成材与成人”。要教育学生成材与成人,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困扰不能成材,但是,我们要让他们成人,这是最基本的。作为一个在成长中的少年来说,正确的引导也很强的导向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特别是对于本区域的学生。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教学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在语文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中强调了思想品德与规范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山区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上课下课做好本职工作外,也应该关注学生个体本身的发展,多去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和社区情况,不少彝族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或者不想读书或多或少和他们家的环境有关,了解关心学生要从“心”去了解和理解。综上所述,地处彝族地区的一线广大教师要把新课标和实际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合理恰当地施教于学生,指导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和推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在工作中,要教给彝族学生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汉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第3篇

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师生在教学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语文

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且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创

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

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起到一

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1]。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2]。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3]。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90-91.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艺术;小学生;生活;教学情境

一、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特点

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创造性。语文教学在于创造,因此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主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首先,语文备课要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课堂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其次,要提升课堂的应变能力,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借鉴。此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2)表演性。表演性是小学语文课堂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仪表风度的塑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模仿以及深入浅出的剖析,进而感染学生。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还要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感召效应,即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智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审美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审美性,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转移,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做到情理一体,另一方面要做到多样统一,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学会欣赏学生。

(4)技巧性。小学语文课堂艺术还体现在技巧性,即教师要将语文教活,真正的让学生做到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包括多种技巧,如引导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等。可见,教学技巧对课堂教学艺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现途径

鉴于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后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需要借助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要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做一个民主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引导,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差异性的重视,加强对实践操作活动的重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讨论,给学生提供发展自身才华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对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去探索和发现,真正的领悟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

(4)运用激励手段,进行科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激励手段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激励的语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同时还注意非语言激励手段的应用,如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更喜欢教师点头赞许。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投去信任而期待的目光,更能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钱梦龙教师说过:“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的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感受力和感悟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为语文教学体现文学艺术之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艳明.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10)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 “关系论”

新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于课程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新课程的改革犹如一场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吹进了每位教师的心田。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呢?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一个概念,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非同步,知识的接受与能力的发展也非一个层面,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把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甚至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一对矛盾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强调小学阶段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我们需要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学好口语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和掌握、运用书面语言(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也就是新课标谈到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我们应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要把教育意图蔽隐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戒除裸的人文性教育,更应反对直通通的心灵拷问,而是要用真实的、自然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辉,得到无痕迹的心灵教化。但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也即是以人为本。

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预设,指的是教学的预先设计,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内容、方法、环节,但课堂的精彩,是无法“预设”的;语文教学中的“生成”,指的是在教学流程中自然地形成,这种“生成”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又是思维与理念不断碰撞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的文化和智慧就是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获得、积累、丰富和发展的。有亮点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才是精彩的语文课。

4.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我们应让他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本身布满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但语文教学应该超越田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语文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语文。语文教学本身有自己的课堂生活,它是生活的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应求得文化上的平衡,语文课不能丢掉自己的神经。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

5.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的关系

根据学生作业内容与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生的作业设计可分为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两大类,两类可以互为补充,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长时性作业是指学生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的作业。学生学习的时空非常广阔,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参与主体、作业答案与评价方式都是开放型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办报、小调查、表演,研究实验等,一般布置在课前或课后,在课外完成。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汉语言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藏族地区,其民族本身具有十分悠久的文化与历史,在语言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立足于藏族地区文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提升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很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较深,在汉语言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语文教材入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开展语文教学。教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作为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虽然现如今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但是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言。以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这一课文中汉字的阅读,并体会在发生地震时,这对父子发挥了怎样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实质性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进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二、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其教学对象主要为藏族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言语中获得激励,体会到汉语言学习的乐趣,进行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语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一个主要媒介,为了提升藏区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尽量避免使用方言。例如教师进行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当时圆明园毁灭的场景,教师也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用“你的答案棒极了”等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进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全面剔除,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以人教版五年级《小树与大树的对话》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树与大树,结合教材,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深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用和蔼、亲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因为在生活中\用本民族语言交流的情况比较多,所以一些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差,甚至听不懂汉语,而教师便要运用和蔼的态度面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语文学习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渔船瓜洲》教学时,因为一些学生的汉语不好,会不了解古诗的含义,教师便可以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不要将自己视为教师,而是作为他们的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便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创新 有效性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作为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更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显得更为重要。我认为,在教改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调整、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刻板地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生心理的需求,来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一、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传统语文教学仅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现代信息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源,了解课本以外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拓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视野,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调整

教师是在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角色,而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角色的调整上,要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学生的朋友,只有建立了这样“朋友”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权威者。而且,“朋友”式的教学会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得开。

三、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比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在新的教改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超越自我的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改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深入钻研课本,不断调整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接触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现代教育模式,提高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和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关注、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四、注重正确使用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师生双方的活动都是围绕教材进行的。一堂课成功与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当前的语文教材,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者要能很好地把握与驾驭教材,既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做教材的“奴隶”,又不能肢解教材、脱离教材、过分发挥,即要做到“深入浅出”。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教材,不仅要理解教材的表层意义,还要挖掘出其深层的意义,真正做到融汇贯通。

五、注重灵活驾驭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实践活动。因此,既要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要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与体验,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六、注重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具体说来,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运用生字卡片识字。根据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生字教学时,充分运用生字卡片,可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和复习巩固生字。

2、在生活中识字。识字教学的任务,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如:逛街时,可通过广告牌、商店招牌、宣传栏等识字;买零食时,可先认一认包装袋的说明等等。同时,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情况,比一比谁识的字多,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适用性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02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媒体设备成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适用性的教学媒体和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掌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根据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可以概括为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尽量真实地重现文学情景,加强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能力,并且通过开展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设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二、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课堂导入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媒体,采取视听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与心理层面上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制作相应的课件,将桂林的美景展示给学生,学生被美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进而集中注意力,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知识点的呈现。在对学生讲解知识点时,利用生动有趣的声音与图片,将知识点展现出来,如生词、表达手法等,从而让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有更为强烈、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人类对语言进行学习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以便对语言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该门语言。运用教学媒体可以避免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

3.与教材相关材料的呈现。教学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将与课文内容有关问题的呈现,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多形式练习题、加强小学生语言水平与技术锻炼时,能够有效加大学生的知识量,节省大量时间,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对成语练习进行设计时,可将其设计成计算机游戏,让学生在听时就好像在玩游戏,学生依据计算机所播放的声音材料,用鼠标将有数字的小球放入相对应的括号中,如果操作正确,计算机会显示“请勿骄傲”,假使操作错误,计算机将会给出“再接再励”。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三、适用性教学媒体的作用和意义

适用性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具有迎合时展、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个性比较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多媒体技术通过情景创造,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内容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fals的形式将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在这种情景教学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用性教学媒体运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八项服务,具体如下所述:教材内容的情景再现;课文的讲解;文章的朗读,词汇、句子及篇章的领读;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说明;知识点的介绍;相应练习题目的提供;各种和学生有关的游戏或者知识竞赛的提供;学生各项能力加强练习的学习渠道与手段。通过运用适用性教学媒体,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依据自身学习的层次或者是教师的要求,选择方式、层次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这种针对性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小学生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动画、正确严谨的教学以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这种情况下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寓教于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运用教学媒体还能将整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所罗列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和练习,从而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适用性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视音频、图片等形式,创造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与信息,开拓学生的眼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若谷.多媒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9,(30):211-213.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

一、转变角色,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设置情境,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任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精美的词句都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情感。利用文本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最后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教学的结尾时,我提示学生:故事还没有结束,小树叶落下去以后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躲在树妈妈的身体里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学生用稚嫩的小手画出了许多画面。接着让学生描述一下后来发生的事,学生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没想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绘画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