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

时间:2023-10-11 16:23:48

导语:在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

第1篇

一、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然而因现有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都没有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接受计算机专业学习、担任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前,也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一)根据市场需求及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确定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

高校如若提升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必须要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首先,高校应大胆突破原有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制约,克服行政化倾向,充分行使办学自,积极主动的推进专业建设。其次,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如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用人单位用的好、用得上的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做好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制定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高校自身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进行周密细致的市场需求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的形式,通过建立由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学带头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相关人员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市场需求及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确定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高校只有明确了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整个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就有了方向与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探索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联合培养人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为我国高校创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方向引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规划内容,结合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大力探索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外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互利共赢。

(三)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职业规划

【中国分类号】G23.58

在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前提下,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在这种大方向的引导下,市场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国家对于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然而,从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效果却不容乐观。

1.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逐渐向一种信息对等的方向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了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文化教育模式导致了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不足,高职教育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学生没有学上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更愿意认同那些来自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选拔人才上把学历作为门槛,那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可能还没有参与战斗就被拒之门外。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入职场的过程中并不顺利,而想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1.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的整体实力培养不足

在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下,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能不仅仅是成绩,一个好的职场人同样需要更多的自身因素作为支撑。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模式主要放在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和特长的挖掘。要想取得在职场中的胜利,单纯的智力因素是不够的,企业在最终选拔人才的标准上看重的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很显然,当前的高职教育并没有将这一项作为学生敲开职场大门的钥匙。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式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对技能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培养来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1.3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这是当前所有毕业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步入社会上受到挫折之后就会打消自己的自信心而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他们往往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2.1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思路的革新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更要发掘本专业的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未来的高职教育必将是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首先要清楚这一点,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转变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为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性技术人才应经成为当前教学思路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可以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运营和管理能力,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另外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也应用到了媒体广告的制作上,各种软件更新速度之快,各种创意在市场上涌现。高职计算机专业也可以在这方面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学习动画制作,广告制作以及影视剪辑等等,这一方面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可以认识到这一点,相信在未来学生的职业生涯上无疑是有益的。

2.2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就业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都不能准确的选择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大多数人在毕业找工作是的迷茫焦虑。高职院校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适时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指导。通过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不足来准确的定位,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在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就业指导课,或者请专门的讲师为学生讲座和答疑,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等。

2.3学生要认清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在认清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同时,分析市场的需求,了解大的就业环境,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行业需要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择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4高职院校注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

高校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正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适应性强的技术性人才。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合理的安排课程,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可以结合专业设置一些人文素质课程,同时引入实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当中提高自身适应企业的能力。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适用性人才。

3.结语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和计算机专业趋于饱和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与学生需要在共同的努力下克服当前的困难,掌握良好的知识技能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延萍,赵娟.关于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D].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第3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基础知识 现状 相关对策

一、中技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现状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好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这已经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中技生也不例外。技工学校对培养中技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往往也比较重视,在开学之初,技工学校即将新生编成二三十人的小班,对其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实习培训,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分工负责,指导中技生熟悉键盘、训练指法、学习五笔输入法和二笔输入法等基本知识。随后在两至三年的学习中,技工学校还依据全省计算机统考考纲,结合社会上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安排300节以上的教学课时,对中技生进行WindensXP、Microsoft Office、Photoshop、Access、Flash、Premiere等软件的教学。中技生在学校的安排下,一般能够做到按要求上好理论课,至于实操课,则由于限于技工学校电脑设备老化和短缺的问题,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对于互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技工学校一般也会比较重视,通常安排专人在教学区域内组建校园网,然后再将校园网与外网进行互联,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聊天软件和浏览器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然而,对于计算机日常维护、计算机系统工作环境、打印机和图像扫描仪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特别是计算机组装方面的知识,没有对中技生做好引导和普及,使得中技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当中,会由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缺乏而遭遇职业瓶颈。

二、中技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技工学校中技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从初期学习效果来看,总体上来说并不理想,引发这种局面的原因多样而复杂,笔者综合各种因素,认为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技工学校的生源在近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相当一部分中技生来源于各初级中学的分流生、中考的落榜生、偏远山区的贫困生或社会青年中的打工人员,绝大部分中技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往往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时期,见都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用说有什么计算机文化根底了,即使是来自城镇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初中时期贪玩,较少地接触计算机。所以总体上,技工学校中技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都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中技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强。反观技工学校,往往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依照固有的教学进度,对全体中技生实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容易直接造成教学分离或教学互不相干的局面。

2.技工学校存在计算机教学设备老化、短缺的情况

技工学校由于教学专业众多,特别是预留给数控加工专业、模具与机加工专业等专业的设备购置款项偏多,往往造成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的情况。在有些民办技工学校当中有将近一半的教学电脑的cpu运行速度还是256型号的,有的电脑只能运行很简单的QQ软件。诸多技工学校也难以在计算机方面确保学生人手一台,而只能对计算机机房实行三班倒的值班、用机制度,甚至与校外网吧合作,定期定时租用网吧的计算机来进行日常教学。另外,有些公办学校更换计算机配置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学用的计算机配置往往要落后于社会上实际发展水平三年以上。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用计算机配置方面的短板状况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了中技生的学习效果。

3.技工学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笔者认为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对中技生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时,没有遵循先理论后实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并且,笔者注意到,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罔顾一个事实,那就是用作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电脑里面,均装有或多或少的计算机网络游戏。笔者认为,这些网络游戏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中技生来说,可谓贻害无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电脑游戏分散了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消耗了中技生群体的部分精力,进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中技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三、技工学校中技生有效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相关对策

技工学校中技生要有效掌握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需要从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中技生三方面同时入手,制定并落实好相关对策,才能有望彻底改变中技生目前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被动局面。兹将相关对策列举如下。

1.技工学校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

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完全可以参照针对数控专业、模具与机加工专业的做法,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下定决心,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上,制定好两年规划或三年规划,拨出专款,添置高清高配置电脑、质量完好的电脑桌椅、质量上乘的空调、装修到位和防盗系数高的电脑机房,配装好一流的监控设备,安排专人负责,搞好日常管理,搞好防火和防盗措施,努力做到对中技生的计算机学习的高度负责,为中技生搞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强劲的物质保障。

2.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尊重教学规律

针对中技生的实际情况,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以客观的眼光和独到的心态,切实尊重好教学规律,按照先理论后实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赶进度的教学理念,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多与中技生进行交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中技生在计算机知识点方面的领悟能力,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良性发展的师生关系,为确保中技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中技生要把握好学习环节,自觉抵制电脑游戏

第4篇

论文摘要: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受学科劣势、用人单位对传统农业院校的认识不当及学生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传统的、通用性的就业指导模式已很难适应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需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引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讨构建目标定向机制的就业指导模式。

作为高校本科专业中人数最多的计算机专业〔,,,业界发展高速,专业知识更新速度也随较其它行业迅速,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更新速度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传统的就业报导模式也不能快速传导市场信息,故在计算机类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信息失衡的问题。广东省虽然是我国计算机专业人长需求最大的省份之一,但广东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及其它省来广东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也相对较多。作为传统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受学科劣势、用人单位对传统农业院校的认识不当及学生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因此,传统的、通用性的教学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已很难适应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需要,就业指导应改变过去单纯的就业技能、就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模式,与高校的教育模式紧密结合,互为指导,贯穿到学生的培养计划、综合素质拓展、就业观念、职业意识构建和就业技巧等方面。同时,就业相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我成才、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目标动机气氛,为学生提供全程性的指导与教育,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本文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引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试图为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统提供新的视野和工作框架。

i当前学生对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的认知与现状

为了了解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知情况,为构建目标定向机制的就业指导模型提供感性的认识,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新思维,针对zoos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 1)毕业生就业仍不够积极主动。调查结果显示16. 8%的学生通过供需见面会获得就业信息,48. 4%通过网上,14. 7%通过亲友介绍,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帮助获得就业信息。这说明了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欠缺主动,就业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与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不相适应。

(z)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在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认为个人最大优势为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新精神的比例依次为16%, 12%. 56%及14%,认为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新精神是个人最大劣势的比例依次为为16%,64%. 6%及22%。这说明大多数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继承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足,应是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有调查显示缺乏对社会和IT行业的了解及自身专业知识匾乏,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因素之一〔n。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就业指导模式的限制,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业界的机会较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业界的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的介绍也较少,致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规划造成一定的滞后。与此同时,学生主动参专业技能锻炼活动的积极性也严重不足,如表1所示,绝大多数毕业生很少或基本不参加“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

(3)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模糊,缺之职业生涯的规划。据调查结果显示,热爱所学专业的有占42%,感觉一般的占48%,余下则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直观的说明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度一般,在这样的消极的“掌握回避”动机当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好专业既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的目标定向。同时,造成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是有两个原因的:一是在教学当中,缺少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以及没有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二是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和成就趋近目标的教育。这都使得学生对与本专业产生消极的情绪,继而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z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动机是个体活动的主观意图,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与成功、失败以及成就追求的相关研究中,特别是志向水平与目标定向方面的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中心〔2}。对于目标,一般认为,目标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不同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认识,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如具有较强目标定向者有利于自己建立适应的动机模式,对活动有积极的态度与认识,在面对困难时有较强的意志力:而自我定向者则反(3]

譬如,学生在掌握目标(成才)动机气氛下,学生提升对自身锻炼(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力,并在实际行动中主动地认知和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相反,学生失去了目标的导向,削弱了其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破坏了自身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体系当中,我们分析了传统的教学和就业的需要与不足,总结出教学和就业指导的互为指导的观点,并提出了“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见图n。

该模型将学生的目标定向和学校的教学与就业指导分成了四个阶段,表明了“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过程。模型的每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掌握目标与掌握目标动机气氛、成就目标与成就目标动机气氛、成就目标长期效应与专业目标动机气氛以及职业目标与职业目标动机气氛等四方面的就业指导意义。

3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棋型分析

3.1掌握目标与掌握目标动机气氛

学生在高校里面对新环境、新专业、新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需求、背景以及环境因素下进行目标定向。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学习任务定向者有利于自己建立适应的动机模式—掌握趋近,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追求,在面对新环境和困难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掌握了对活动的内在兴趣。而自我定向者则反,其动机模式表现为掌握回避。但无论是任务定向者还是自我定向者,都需要学校透过本专业认知教育、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拓展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掌握目标动机气氛,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定向,正确地认识专业,认识人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后续学习定好基调,打好基础。

3.2成就目标与成就目标动机气氛

学生在掌握趋近的目标定向下,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再学校运用得任务定向机制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成绩趋近的目标定向模式,全程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能力目标的追求。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个体的情绪、行为(如学习策略)等特征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在这过程中的目标定向发生偏离。

在实际当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人生追求的态度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出现存在两极走向,在活动中表现出一些非适应性行为,对失败做出消极的能力归因,不愿学习新知识或完成挑战性的任务,回避表现出低能的情境t创。此类现象就是所提到的目标回避。这时,学校应该为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分析,不应以同一的动机气氛要求学生,激励其在自己的目标定向气氛当中“量力而行”,使其渐进式地融入成就目标动机气氛。

3.3成就目标长期效应与专业目标动机气氛

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显然是成就目标定向的深入发展。因为在目标定向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是否一致,是存在着个体目标坚持度和情境认知不同的差异性。因此,在此阶段中,特别是相对于计算机这样注重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我们应该以能力定向的模式来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来营造专业目标动机气氛,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发展的认知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认识得到提高和充实。

在此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加强,在教学和实践环节当中适当于业界需求进行结合,合理的及时增加当前人才培养计划中不足的部分。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动机气氛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的定向,继而做好对面向职业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并且能保持成就目标定向的长期效应。

3.4职业目标与职业目标动机气氛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目标定向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水平较高,但学生还会面对着择业心态、就业成败归因、就业技巧不足和就业信息缺乏等方面的影响。这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向学生提供就业技巧培训、择业观教育和就业信息等相关服务,让学生在职业目标动机气氛下,保持对就业的正确择业观、积极的就业态度。

4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式的关键点

4.1就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统一化

目标定向的就业指导模型是建立在就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两者互为指导,在高校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就业市场的态势、学生的需求、学科知识的更新情况作出适应当前阶段的教学与就业指导计划。这就需要在这两项工作中,统一领导,加强沟通,统一规划。

4.2就业指导部门规范化、专业化

第5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问题映射;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87-02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胜任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也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能将本专业需要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的问题提炼出来。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培养目标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层次不同,要求也不同,而目前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数借用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然后降低一些难度,应用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这是不合适的。

纵观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最开始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而开始的。因此,开展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阵营里转换过来的。他们很容易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套方法应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身上。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摸索,在如何降低难度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接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应用需求。因为我们站在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没有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站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用计算机做什么。其实,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手段,他们希望的是能用计算机解决他们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两个层次:(1)问题映射,即提出本专业的问题,并映射为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可以交给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解决。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只需要学会问题映射就可以了。现在的培养目标没有按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将问题分为两个层次,倾向于直接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自己解决本专业的问题。那么问题都没有提炼出来,该怎么解决呢?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懂其他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去提炼,因此,只有将非计算机专业问题分解为两个层次,才能更好地结合和发挥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2.课程内容设计不符合社会对非计算机学生的需求。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我国成立了很多组织,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C9联盟等,也指定了一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白皮书。这些白皮书确实指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一个大致课程内容设计,以及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但这些白皮书内容的制定是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是,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混在一起,虽然授课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主要的区分是在难度上,要么不开某些比较难的课,要么开同样的课但降低难度。主要原因是各大高校大幅缩减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时,却并没有提出一个完善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而任课教师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系,对其他专业的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要改革课程内容,还需要深入到各大非计算机专业领域去,了解这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的以“学生”的未来需求为中心,才会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目前各大高校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文科非计算机专业。除了编程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科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程序设计。他们毕业后就业不可能亲自去做编程,可是他们的行业需要用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所以学生们为了学分也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罢,最终都会很努力学习,但却无法真正调动起学习兴趣,因为他们不明白计算机能为他们的行业做什么。这正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的是,他们的每个行业可能涉及到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进行哪些处理,至于怎么进行处理,可以由相应的IT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进行。

因此,要想真正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真正走出自己的圈子,去了解其他行业的应用背景。

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现有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不同领域的不断深入,社会更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将本专业领域的问题映射为计算机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按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培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专业课,计算机技术只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只要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问题映射,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给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解决。

2.以问题映射为主,重新规划课程内容。现有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简化版,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而且不清楚学习目标,很容易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然培养目标不是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学会问题映射,那么课程内容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例如,程序设计课程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实现具体的算法,而是教学生每个算法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技术能为他们的专业做什么。这样设计课程内容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再为了考试和学分而学习。当学生毕业后遇到本专业的问题时,首先对问题进行提炼,用计算思维对问题进行描述,然后就可以找专业公司去解决问题了。

3.分专业设计典型案例。现在比较提倡案例驱动教学,在大多数论文里面都有提到。案例驱动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合适的案例,大多数论文里没有涉及。很多教材中的案例比较大众化,而案例的设计应该与专业有关,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人文专业要研究文学作品的特性。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案例,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用词的特征,来得出哪一部分是曹雪芹写的,哪一部分是高鹗写的。首先需要人文专业的学生将此问题映射为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曹雪芹喜欢用哪些词?哪些词的频率高就代表是曹雪芹写的?可能会用到哪些分析算法等。

四、总结

本文从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特性入手,提出了问题映射的概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但要真正实施,还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这也是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高枚,龚沛曾,孙丽君.构建多层次思维培养的C/C++程序设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6,(1).

[2]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3]王海丰,王移芝.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4]鉴萍,陈宇峰,李凤霞.程序O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7).

Student Centered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Reform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开放型 计算机实验室 教学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而计算机实验室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重要场所,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变革选择恰当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以及管理模式,加强对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管理,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及时展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段的选择问题

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段是保障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就目前高校课程安排来看,由于教室等方面资源的限制性,计算机专业课程安排并不十分集中,且不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表安排又有所不同,再加上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在实际的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型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验室预约学习分布出现明显的峰谷段现象,给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管理及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

1.2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型教学指导教师的安排问题

在我国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指导是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来看,在实际的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任务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或者是教师私人事务等方面原因的存在,多数教师并不倾向于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学习的效果。

1.3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型教学学生行为的约束问题

我国高校实验室开放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硬性的学习条件,即为其提供可供实践操作和学习的计算机设备及资源,而学习效果则最终取决于学生的“软性”条件,即其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及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

二、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问题的相关策略

为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校在实施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以下相关策略:

2.1合理规划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段

在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段的规划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要合理调节高峰时间段以及低谷时间段的学生计算机实验室预约学习。为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课程表的合理规划与安排,尽量将部分专业的课程安排集中在上午或者是下午、晚上等某一个集中的时间段,以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实验室学习时间段;另一方面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将计算机专业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规定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及预约学习时间段,以有效调节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人流分布。

2.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指导教师的选派

在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指导教师选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选派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即选用高年级计算机理论及操作能力较为扎实的学生作为兼职指导老师,以便于在学生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以分担全职计算机教师在课余时间段承担的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指导的压力,有效缓解其教学指导及教学时间、任务等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较好的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效果。

2.3制定规范性计算机实验室学生行为约束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在实施开放型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完善的学生行为约束制度,具体包括:一是制定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在计算机实验室开放阶段,只允许进入校园内部网络,限制外网的开放,以有效约束学生其它网上娱乐行为的发生;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计算机网络登录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网上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三是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监督及学生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实验室行为的管理以及学习成果的考核,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三、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多数高校开始探索开放型计算机实验教学及管理模式,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参 考 文 献

[1]刘子新,詹璇.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1).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育 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也处于了关键时期,职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稀缺人才,为了更加迎合社会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更加贴近社会市场需求,加强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遇。但据调查显示,从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并没有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进行深化改革,传统式的教育方式仍旧存在,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而言,教育教学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计算机教育缺乏专业性,计算机专业理论性高于实践性,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等等,种种教学弊端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对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

1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也开展了很多的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教材改革更加贴近中职生的职业性,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取缔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等等,各地职业院校都提出和实行了许多创新思路、改革方法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如海南经济职业学院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改革效果。

然而改革成果显著的背景下,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忽略了计算机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忽略了计算机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因此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和企业上岗就业做好铺垫,加上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停留在较低水平。

对此,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各大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2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现阶段,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与专业应用结合不够。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技术专业性、加强培养中职生计算机技术水平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而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则是过于理论化和通用化,没有根据职业技术学校不同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贴近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缺乏内容创新,惯用的通用化计算机教材,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没有任何专业实例、案例,根本无法调动起中职生学习能动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性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内容更新,并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问题。

2.2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不科学,特别是针对于专业应用方面的教学需求并不明确,导致计算机专业内容学习根本无法与中职生社会实践就业相融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并没有十分重视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学科与学习者的结合、学科与学科的结合,仅仅重视的是计算机学科内的结构完整性,使得计算机课程结构过于单调,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僵化封闭,不合理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必然会影响整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让中职生感受到计算机在自己专业应用中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2.3计算机专业理论性高于实践性

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实践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很多计算机教师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以理论课题教学为主,附加上机练习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导致中职生计算机操作动手能力较差,没有体现出中职生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实操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大降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自然也不会提升。

2.4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发展,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甚至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并没有完善的、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考核中职生对计算机掌握情况,依然沿用传统的纸面笔答,导致学生更多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应付计算机考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形式,必然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3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涵各色各样的技术专业,由于技术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学生的技术侧重点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就不要大同小异,而是要以每个专业学生的特点为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有专业针对性来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补充性教学。

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计算机专业内容时,可以侧重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这样可以更加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日后单位中的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

3.2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从企业的专业应用方向为标准,将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更为开放,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如有些中职技术专业可以对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做相关的改进和置换,特别是对于一些与计算机专业更为密切的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专业,可以打破学科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划,增加数据库等其他课程的开设,增强和扩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管理能力。

3.3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要坚持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板教学方式,应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和完善计算机基础职业教育,倡导、实施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实行专业模块化、软件智能化的教学方法。

如对于建筑、安装专业而言,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时,可以采用软件智能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各专业应用的核心课程,制作出智能化的教学软件,可以把整个装饰工程中的各个工序通过计算机展示出来,这样的呈现会使教学效果更为清晰和明显,生动的画面模拟,让学生更加了解了装饰工程各个步骤和环节。

3.4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核制度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制度,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要不断的改进、优化考核方式,为了实现考教分离。可以将计算机专业的考试分为基本能力+日常学习状态+专业案例应用考试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占学生总评成绩的一定百分比例,按一定百分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核制度,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基本知识,还可以考核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大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大专业案例应用考试成绩的比例,可以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重视,能够使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4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需要中等职业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化改革,坚持以中职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更加突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和专业科学性,建立健全教学考核体系,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方式将计算机教学融入到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输入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致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计算机科学,2010年11期.

[2]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年35期.

[3]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13年01期.

第8篇

关键字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8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都逐渐加重。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普及,电子商务也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企业对于熟悉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加大。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上。

一、 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有学习能力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基础性和通用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和和生活状况进行系统的规划。因此,课程改革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相较于其他的专业来说,计算机专业的难度较大,因为教学模式会依据教师课程的设置和授课内容的选择而不尽相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传统的学科设置并无二样,其设置的内容大体上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在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操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和各行业的特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某一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这样可以打破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单一的弊端,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专业化和行业化,并和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中等职业学校要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在就业上趋于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网络设计,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熟悉网络设备工作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局域网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安装、调试和配置网络设备

其次是网络营销,要求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技巧的基础上,熟悉网络软件和网络硬件的使用环境,实现网络上推广产品的效果。

最后是网络维护,要求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熟悉网络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网络的管理和修护。保护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秘密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根据以上的就业方向系统有效的设置教学内容,培养中职计算机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二、 解决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 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的收集有用的信息,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的需要进行,对于那些已经落后的、无意义的教学内容要果断摒弃。技术的应用性应该作为教学的原则被教师铭记在心。教师要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比重,教师应该把实践教学的内容按层次进行梳理和排序,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课件,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和结构概念构建,加强设计、制作、维护等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有若干项综合技能达到较为精深的程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标已经指出,中职阶段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和理论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进行一些计算机的操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竞赛,在竞赛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结合学生在竞赛中应用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激烈的探讨,这样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作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保证学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中掌握第一手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和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上的教学资金投入也要加大,好的教学环境本身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改善。首先要有足够的计算机进行实践教学,其次,计算机安装的各种软件和系统应该是比较新的版本。如果中等职业学校资金充裕的话,还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专业的机房,使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可以适应各专业学生,计算机的机房还应该全天开放,保证学生时刻能够进行计算机实践,而不是在上课的有限时间内才能进行练习。

(二) 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适宜创新的教学情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还处在少年期,他们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动自发的跟着教师的问题去学习。另外,学习的重点在于思考,思考大多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其次,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措施。对于教材中适合创新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以思考,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需要掌握最近的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时的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去,跳出课本,与学生一起探讨最新信息的情况,这样的教学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学研究,2010

[2]夏赞辉.浅谈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

[3]郭岚峰.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第9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98-02

一、前言

随着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作为培养计算机技能人才重要基地的中职院校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怎么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中职院校探索过程中,混合式学习实践教学就应运而生,探索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实践就成为必要。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1.课程教学方面。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进度十分落后,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改中课程结构变化不大;其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最后,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以教授知识为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对专业知识热情和兴趣不大。

2.学生素质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生产、技术、服务及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的初级专门人才。但是由于生源质量的原因严重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发展。目前中职学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现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大学教育的扩招,很多学生能进入大学进行学习,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一些初中和高中成绩较差的毕业生,他们普遍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文化知识也没有兴趣,整体上综合素质较差。其次,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性不强,只知道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对未来的学习规划和就业规划不明确。最后,虽然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抽象的课本知识为主,这就造成学生对枯燥的专业知识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

3.课程设置方面。近年来中职教育慢慢被重视,其实用性也在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FLASH及网页制作、数据库系统原理、BASIC语言等。首先,计算机专业课时增加,课外实践针对性不强;其次,计算机课程授课平台及软件应用版本落后;最后,教师进修机会少,主动更新知识能力弱。

三、混合式学习概述

1.混合式学习概念。混合式学习是指以增强学习效益为目的,在专业课程的教和学过程中,把面授教学同在线学习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综合地运用多种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利用媒体技术进行专业的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评价以达到教学目的。

2.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随着中职院校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所谓的瓶颈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也开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开始的信任慢慢走向迷惑,这就致使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不仅如此,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既非应试教育,又非专门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定位的模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中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难题,同时也给中职教学带来了困难。尽管当前我国人民学历逐渐地提升,但是,仅仅少数的人有着很强的职业技能,技能的学习也不能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来完成,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学应分为对口升学和专业技能。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现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和基础的应用上,伴随着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上更加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网页制作人才、程序制作人才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标准。

因此,中职院校面临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应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政策倾斜的优势,积极地探索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仅学得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学习更快乐,让教学更有效率.

四、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1.继续加强面授教学。面授教学是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教室里集中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询问并得到解答,这种面对面的教学能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例如:在使用IE浏览器的教学中,如何搜索并下载音乐、电影,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进行教授评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一般是带领学生到微机房里进行操作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老师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很容易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若是仅仅采取面对面的教学,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下降,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促使学生养成不去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的不好学习习惯。

2.增加网络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是很符合现在学生的心理的,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的作用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全盘系统地枯燥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混合式的教学对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上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来查找各种资料,同时也能根据老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不断地尝试各种计算机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利用图文影像结合方式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例如Flash和幻灯片的制作等,学生可以通过亲手制作的图文影像来发现和总结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

4.运用校园网平台实现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共享的优点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地方。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的建设也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快速上网,积极地利用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库和知识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同学之间沟通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运用校园网,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评价,推广好的作品,进行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5.使用新的交流工具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的交流工作不断出现,除了传统的腾讯QQ,微信、微博等新的交流工具的出现也对混合式学习实践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当学生遇见难题时,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群进行师生教学交流、学生直接进行沟通学习,这不仅能随时随地地便捷沟通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培养,进行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的方法运用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出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24).

[2]刘亚军.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1).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