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5:42
导语:在实体经济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林下经济;问题;发展对策;资兴市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根据生态学原理,林下经济主要以林地资源为基础,并将农民收入增加,林地资源增长以及生态和谐为主要目的,并且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最大化的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林木资源,合理发挥林下以及林荫空间的作用,通过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以及景观旅游等方式的全面综合性的生产经营形态,逐渐延展林业经济的产业链,促使林地资源的最大化的利用,在林地产业附加值的作用下,努力构建多层次、多种群、多序列、以及多效益的发展模式,并且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以及长期稳定的经济体系,实现林业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资兴市正引导全市林农改变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转型,为资兴生态环境改善,林农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1基本概况
资兴市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南端,东经113°09′~113°44′;北纬25°33′~26°17′。全市南北长约80km,东西宽约60km。总面积为27.16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1.4万hm2,占总面积的78.86%。森林覆盖率74.35%,活立木蓄积量1188万m2。森林年生长量95万m2,年森林采伐量15万m2左右,年蓄积增长量为80万m2。
2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资兴市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80%,林区农民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林下经济发展也从原始的采摘收集林下产出物,转变为科学发挥林地的基础条件,进行植物、动物以及菌类等各种生物的等进行林下种养,到现阶段的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旅游等比较完善的林下经济体系的过程。
2.2林下经济发展类型
全市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4大类16个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
2.2.1林下种植
2.2.1.1林菌种模式
根据林地林荫下水分和氧气相对充沛,太阳辐射低以及白天与夜晚温差较小的特点,在合适的林下封闭的地区种植平菇、木耳、银耳、以及香菇等常见食用菌种。
2.2.1.2林药模式
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茯苓、草珊瑚、白芍等品种,或间种耐旱的金银花等。
2.2.1.3林花模式
在林下种植耐荫性苗木花卉和观赏花草植物等。
2.2.1.4林草模式
即在郁闭度0.70以下的林地,合理种植各种不同的优质牧草。
2.2.1.5林粮模式
在林下间种矮秆农作物,如绿豆、豌豆等小杂粮品种。
2.2.1.6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各个地区光照强度的差异性,并根据各种蔬菜在需光性上的不同,在各个林下地区种植合适的蔬菜。
2.2.2林下养殖
2.2.2.1林畜模式
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肉羊、奶牛、肉兔、奶牛、肉羊、肉牛等家畜,并按照每公顷放羊75只、放牛75头、兔450只的规模。
2.2.2.2林禽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多与杂草密集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生态鸭、鸡、鹅等。
2.2.2.3林蜂模式
利用森林放养蜜蜂,发展绿色养蜂业。
2.2.2.4林下珍稀动物养殖模式
利用森林林下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人工驯养繁殖野鸡、孔雀、毒蛇、虎纹蛙等野生动物。
2.2.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开展野菜、野生菌、野生中药材、竹笋、松脂、其它工业原料等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附加值。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组织形式,通过增强组织规模和提高对抗市场风险能力。
2.2.4森林景观利用
依托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旅游发展优势,利用林区自然景观优美、生态和谐宜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林下无公害产品,合理布局城郊林家乐、生态家园休闲和林下旅游精品景区。
2.3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初具雏形
据初步统计,2013年资兴市林下经济从业人数为25000人,经营面积达到6.3万hm2。林下经济产品潜在价值10.5亿元,实现总产值约6.0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持续增长,林下经济规模及综合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资兴林下经济6.0亿元总产值中,林下种植业0.2亿元,占3.3%;林下养殖业2.48亿元,占28.0%;林下产品采集加工0.32亿元,占5.4%;森林旅游3.80亿元,占63.3%。林下经济各产业内部产值构成如图1。图1资兴林下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图
林业产业实体逐步发展壮大。到2013年资兴林下经济实体达到30多个,其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4个,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达8000户,涉及林地面积6.3万hm2。建成林下经济产品初级加工企业6家,年处理能力达2万t。在重视林下经济资源培育的同时,按照产业的标准,通过商标注册、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质量认证等方式,培育了像“瑶山春”、“故园”、“东江湖”等资兴名、特、优林下经济产品品牌。野生香菇、木耳、玉兰片(竹笋干)、干制林蛙等林下种植、养殖产品已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代名词,市场销售价普遍较高。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资兴市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产业经营化水平有待提高
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林下经济产品多为农户自主经营,采用标准化生产的不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质无保证;市场组织没有健全完善,尤其是没有专业化、统一化的行业协会。导致农业订单分散,各个林农没有组建规模化的组织,在产品上以自产自销为主,在价格上没有强大的竞争能力;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服务指导和技能培训教育,所以林农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造成病虫灾害的经常出现,不仅提高的林业种植及养殖的成本,还降低了产业的经济效益。
3.2资金投入不足
林下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它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被社会广泛熟悉,对于相关投资机构来说,在没有见到明显的效益之前也不会轻易的投资,再加上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完善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更造成了林下经济没有明朗的市场前景。政府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在银行贷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也没有较多的扶持,使得林业经济很难开阔完善的融资渠道;林业经济需要相对巨大的前期投入,而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农民很难集中到足量的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林下经济由于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所以自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加上没有社会的广泛熟知和认可,社会资金流入到林下经济的相对较少。
3.3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虽然资兴市的林下经济模式已经发展到4大类16种不同模式,但是没有加强不同生产经济模式的优化组合,导致林业生产经济模式不能根据林地、林种以及林相科学合理的优化搭配,并且在具体的技术标准以及操作规范上不明确,不能达到农民简单易行的要求;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没有深入的实践化,在栽培、采集、种植以及景观上的技术没有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去,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而且科技研究有和现实脱节的情况;农民在技术素质上整体偏低,大部分无法利用技术来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并且技术技能不健全,相关培训制度也没有严格执行。
4发展建议及对策
4.1出台相应的政策,有效地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健全完善相应的林下经济领导制度,以市级领导为核心,以林业、财政、发改委、农业、保险、交通运输、金融、水利、扶贫、旅游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为基础,并在林下经济发展领导组织中吸收各个不同部门的人员;在林业部门的带头组织下,协调有关科技部门和单位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有关技术的转化应用。金融、保险业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农业保险试点,降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风险;为林业经济谋求更多的融资渠道,用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投资,突显银行的融资作用,实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发挥优惠和扶持政策的引导性,对于林下经济的产业经营组织给予必要的贷款和补贴支持。
4.2统筹规划,政府引导
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展优势,求真务实”的指导原则,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设思路和目标。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水利、金融、技术等相关产业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合力解决产业存在的关键难题和制约问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村屯、林间地头、交易场所等调查研究,建立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资兴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农收入。从2013年起每年新增0.7万hm2林地发展林下经济,至2020年使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到8.5万hm2,年产值达20亿元;通过林下经济达到人均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的目标,受益农民累计达到10万人。
4.3强化服务,推动发展合作组织
4.3.1搞好信息技术服务
全面收集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引进适合林下种样的技术和品种,普及推广林下经济种养方面的科学技术。
4.3.2培育市场发展林下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辅导员队伍。促使农村合作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服务能力。不同模式合作社之间相互合作,改变单一模式,共同发展,争取效益最大化。
4.3.3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培育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认定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执行“扶优扶强”政策方针,吸引外界的规模企业进入,并培育本地的专业化企业,在政策上照顾和扶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优惠的银行贷款;对于林畜、林禽、林菌、林药等专业化的合作组织,政府不仅要扶持更要积极引导,力争在5~8a之间组建50个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在为林下经济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管理服务时,还要加强林下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林业规划设计、林权流转、政策指导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4.4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
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目标,规范和加强林地流转,将林下经济适宜发展林地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流转;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机制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积极引进专业的林业建设人才,推动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经营,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带动资兴林农致富。
5结论与讨论
林下经济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养及旅游观光立体复合性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诸特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能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林区群众增收渠道,起到巩固生态成果又解决林区群众生计的效果;是资兴市实施生态发展战略、成功创建森林城市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需进一步发掘多种多样的林地资源,逐步完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经济 现状浅析 产业机构 人才培养 开拓市场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浅析
1、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的重要决定要素之一,其结构分布和规划的合理性对于体育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本土体育外围产业败于国外对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等现象,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增长和完善。
2、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给予体育经济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也相继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攀比规划等宏观调控失调的现象,且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导致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
3、民众体育消费欲望较低,影响体育经济增长。我们都知道,体育市场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媒介和动力,然而在国内媒介以及体育企业的数量增长中,民众真正需要的体育产品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也没有深入人心,阻碍了体育经济的进步。
二、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探究
1、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经济发展。提高体育产业效益以及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推动体育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首先要完善有关体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以及征收年限等,保证体育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其次,深入开发具有价值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强大动力来扩大内需,从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带动产业升级;再者,要按照市场需求采取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扶持明星企业以及名牌产品企业等措施,在提升产品品位的前提下增强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地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相关体育企业的发展,加大开发本土体育文化以及产品的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产品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总而言之,通过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开拓了更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2、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体育发展需要。只有谙熟体育经济运作流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将商机逐渐转化为产业的高级体育管理人才,才能为推动体育的发展注入更加新鲜的活力,加快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要根据我们体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等信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在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升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依据实际情况优化培养途径和方式;改变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理念,拓宽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领域,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加强体育人才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注重的是,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和满足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探索有效的市场开拓途径,增强体育经济消费市场。体育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消费作为基础的市场,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开拓体育市场,提高消费率,是体育经济飞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实现:加强有关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广大民众中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方式,让体育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引起其消费行动;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消费者的需要倾向,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将已进入竞赛表演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联赛作为优化发展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吸引大众的眼球,激起大众消费的欲望;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企业践行常规体育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型体育娱乐项目想结合的开发方针,大力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体育产品以及项目等,拓宽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的媒介的领域,从一定意义上稳定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由于发展实际以及具体情况的不同,各地区各企业在开拓市场的途径上市不尽相同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结束语
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力注重体育经济领域的开发和完善,不仅是保证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是一项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尝试、改革、创新,为体育经济开辟出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
[1]周清明.《浅谈体育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2)
关键词:县域经济 现状 问题 建议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财政实力迅速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仍然存在,并阻碍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加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荥阳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郑州的辐射和带动,通过城镇化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通过工业化夯实城镇化基础,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反哺农业,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8.8亿元,年均增长11.9%。全市12个乡镇有10个跨入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成为全省百强乡镇最多的县(市)。综合实力跃居河南省第2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二)工业发力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全市在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存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工业名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少林汽车、博大挂面先后荣获中国名牌,高山阀门、三一面粉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另外还有5个省级名牌、6个省级免检、8个省级优质产品,拥有名牌名优的总数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三)收入增长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92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547元,年均分别增长12.6%、13.4%和14.5%。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29.4%,居民生活水平已从过去的温饱型上升到现在的小康型,并逐渐向富裕型转变。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资金、土地仍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两道难题、两大“瓶颈”。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深受“失血”之痛、征地之苦、发展之难,致使一批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一批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或按时投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扩张效应。
(二)部门权利交叉、政策不协调,导致县级政府执行难
国家各部门、各行业出台的所有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最终都要由县里来具体落实。但一方面,现实中各部门、各行业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出台的法规或政策时有矛盾或冲突,没有很好地协调起来,到县里具体执行时则无法操作。例如,《土地法》与《森林法》之间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工商、食品卫生监督与技术监督的职能都有很多界定不清的地方等。另一方面,当各部门给县里布置的任务发生冲突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协调,从而影响工作开展。
(三)对县域投入不足,县、乡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很少直接投资,主要靠县、乡政府多方拼凑和农民集资来解决,乡村道路、用电、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欠帐太多,农民享受不到起码的国民待遇。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乡统筹、村提留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断了来源,加上县乡财力有限,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越发突出。一些原来建好的乡、村道路和农村小学的维修也难以为继
三、建议
(一)建议以新的视野发展县域经济
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看待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城镇是中心,农村是基础。县域经济大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也离不开“三农”的发展和农业基础的稳固。从荥阳的实践看,这几年我们以新农村建设、农村创建等工作为抓手,努力构建“城乡互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但具体以工促农怎么促,以城带乡怎么带,我们还在摸索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比县城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二)建议以新的导向发展县域经济
就是在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中,要更加鲜明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重城镇更重农村。县域经济指标评价要把反映农村发展水平的比重放大,着眼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难题,更好体现关注民生。要重速度更重效益。确保一定的发展速度是必要的,但要坚决摒弃唯速度论,更加重视对经济发展质量指标的考核,引导GDP科学增长,避免盲目投资上项目,超越承受能力强行发展等,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相应满足。
1前体药物胶束
前体药物是指具有活性的药物分子基于某种目的进行化学改造而得到的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复原成原型药物分子。该法中药物的释放有两个限速过程:前体药物从胶束中释放和前体药物转化成原型药物。Forrest等[1]合成了紫杉醇棕榈酸盐(PAX7’C6),并制备了PAX7’C6PEG-b-PCL胶束,与PAX7’C6甲醇溶液相比,PAX7’C6胶束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2周内药物的累积释放量不到50%。2药物-聚合物结合物胶束药物分子与聚合物的疏水链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将药物共价结合在聚合物上,从而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在该制剂中,药物是通过水解加扩散的形式释药,水解后游离的药物以渗透的形式从胶束内核向胶束外水相扩散。Yoo等[2]将阿霉素(DOX)与PEG-PLGA的疏水段PLGA相连接制备了DOXPEG-b-PLGA胶束,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用化学方法制备的胶束16d的累积释药量为60%,而用物理方法制备的胶束4d内即已释药完全。在该载药胶束的释放过程中,先是嵌段共聚物的骨架在释放介质中水解,胶束结构被破坏,形成DOX与PLGA寡聚体的连接体,随后DOX与PLGA寡聚体间的化学键水解释放出游离的DOX。
3新型聚合物胶束
具有较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聚合物,形成的胶束在体内不易分解,稳定性较好,从而延长了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胶束的内核是疏水药物的结合部位,疏水段的性质直接影响着胶束的稳定性、载药量及药物释放特性等。当亲水段一定时,增长疏水链的长度,形成胶束的CMC明显降低[3]。
3.1嵌段聚合物胶束
良好的胶束核与药物相容性以及胶束核与药物之间具有强的氢键作用力均可明显地延缓药物的释放[4-8]。聚合物与药物发生疏水相互作用,胶束的疏水核可阻止药物游离到介质中,从而达到缓释的效果。这意味着释放特性不仅仅与胶束的性质有关,同时还受聚合物和药物性质的影响。Xu等[4]制备了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胶束,胶束中药物的释放与疏水基的取代度有关,这说明辛烷基链与药物发生了疏水相互作用。Satoh等[5]制备了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聚合物胶束,用于包裹Am80和LE540。与Am80相比,LE540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体外释放结果显示,4d内Am80胶束几乎完全释放而LE540胶束仅释放了10%。药物与胶束的疏水核之间形成氢键可延缓药物的释放。Yang等[6]分别合成PEG-b-PLLA和PEG-b-PCL嵌段共聚物,并考察了疏水性药物槲皮素的体外释放情况。释放160h后,PEG-PCL胶束中药物的累积释放量低于PEG-PLLA胶束,这是由于PCL与槲皮素形成氢键的程度高于PLLA。
3.2接枝聚合物胶束
在胶束材料的研究过程中,接枝聚合物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Duan等[9]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并采用冻干法将疏水性抗肿瘤药物SN-38载入到CS-g-PCL胶束内部。体外释放结果显示,游离的SN-38在24h后基本释放完全,而CS-g-PCL/SN-38胶束中的SN-38能持续释放1周,这说明CS-g-PCL/SN-38具有持续释放药物行为,并且PCL接枝比例越高,与疏水性药物SN-38之间的作用越强,释放速度越慢。
3.3氨基酸类聚合物胶束
聚氨基酸均聚物以及双亲性聚氨基酸共聚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自组装现象[10-11]。Wiradharma等[10]合成了一种寡肽来传递DOX,该肽由三部分组成:6个丙氨酸残基,5个组氨酸残基和15个赖氨酸残基。在该胶束体系中,40h内DOX的累积释放量大约为35%。Wei等[12]合成了一种具有pH敏感性的三嵌段聚合物聚谷氨酸-聚环氧丙烷-聚谷氨酸。在高pH环境中,聚谷氨酸链段形成卷曲螺旋构型,而在低pH时则转换成α-螺旋构型。因此在低pH环境中,药物会发生泄露。药物DOX在pH7.4环境中可累积释放至168h,而在pH4.0环境中,72h后累积释放量即达到96%。
4温度敏感型聚合物胶束
这种聚合物在较高温度(如人体温度)下会形成凝胶状结构,可利用聚合物的这个性质来制备胶束。胶束进入体内以后,即转化成凝胶状结构,使药物贮存在核中,从而达到缓释效果。Yang等[13]通过改变聚乙二醇(PEG)和聚丙二醇(PPG)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PEG-PPG共聚物。这些聚合物在室温下具有较低的粘度,进入人体以后,粘度迅速增大。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与普通羟喜树碱溶液相比,该体系可明显延缓药物释放。
5多层膜系统
与其他方法相比,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多层膜系统可更有效地延缓药物释放。向AB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能够与A或B嵌段形成弱键相互作用的C嵌段,通过该弱键相互作用可自组装制备具有潜在药物传导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多层膜。Kim等[14]利用PEO-PCL胶束与聚丙烯酸(PAA)之间的氢键作用层层自组装形成多层膜,PAA的羧基发生交联延缓药物释放。普通PEG-PCL胶束中的药物120min即已释放完全,而交联后的胶束,药物释放时间可延长至15天。
关键词: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我市
自1994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以来,体育经济总量逐年递增,作用越来越大,体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但是,我市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下面就我市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发表一些看法。
一、我市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
1、我市体育设施陈旧、狭小、落后,使江苏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目标在我市实施受到制约;2、竞技体育发展资金仅靠政府和系统内部的财政拨款,没有利用竞技体育项目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3、体育经济发展没能和电视传媒有机结合起来;4、新体育设施筹资方式单调,建设资金紧张,没有充分发挥新体育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分析与研究:
1、1990年,我市党委和政府向我市人民发出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共创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号召。1994年,我市完成了当时苏北一流的三大体育硬件设施:封顶体育馆、双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带有露天草坪足球场的田径场,并被国家体委评为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当时我市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市体育局领导适时提出了搞好县级体育局经营创收加强自补能力是现阶段发展重要环节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在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使用方面,我市体育局领导提出了四条原则:全面为体育服务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的基本原则;严格管理确保场地不受损坏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经营创收,以场地设施养场地设施的基本原则。我市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在这四条基本原则指导下,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和技术、人才组织竞赛与出租,开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办展览、舞会,开辟体育游艺场所,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满足群众需求和创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1994年至今,我市城区人口增加了7倍多,城区范围向西延伸了约10公里,我市体育场所不仅没增加,田径场却由于各种原因变成了人民公园的一部分,建起了假山、池沼。
1994年至今是我市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迅猛增加的时期,也是国家实行双休日、增加节假日的时期,我市人民体育需求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今年苏北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体育局提出了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构建苏北沿海体育带就是要在苏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丰富旅游资源快速开发的同时,快速创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与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这个体育产业与公益性体育设施相结合的建设项目,应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国家政策引导,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育、规划、园林、城建等多部门联合建设,多元投资,整体规划,分地区、分步骤组织实施。我市现有体育设施仅有旧体育馆、游泳池和一些健身点,没有田径场,新奥体中心一期工程刚刚开工。体育旅游业在我市是个空白,体育部门从未与任何部门进行过发展体育旅游的探讨。江苏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在我市难以有效实施。
2、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多年来我市体育工作者没能向其争取到更多竞技体育经费,省市体育系统支持也很有限,这表现为不固定和数量少。事实上靠拨款来维持训练和竞赛在如今江苏只有少数运动水平落后地区采用,大部分地区同级财政对竞技体育投入增加不多,注重企业文化的大企业对竞技体育投资大幅上升,如江苏省男子蓝球队就是由南京钢铁厂长年全额承担全部训练、比赛费用而命名为“南钢队”。这些企业将高水平竞技队伍推向了市场,参加各种高水平比赛,收取高额出场费,而组赛方通过门票、赞助等方式也赚取了高额利润。本身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市由于没有主动与市场对接造成了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
3、体育经济发展是跟电视传媒发展紧密相关的,只有发达的电视传媒才能充分展示体育魅力。我市体育经济处于非常低的初级阶段,发展我市体育经济必须要有电视传媒支持,电视传媒发展一定会带动相关广告大幅增多,从而带动体育经济发展,使得高水平队、高水平队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另外电视在体育界的传播靠的是明星效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体育方面运作成功的一点就是能够创造超级运动明星,提高观众收视力。我市在这方面还没有开展工作。我市有很多优秀运动员,也有很多优势项目,只要方法得当,前途将会非常光明。
4、我市体育中心刚刚开工,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拨款和省体育局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只对建筑业的发展起拉动作用。由于省体育局只支持了600万元,地方财政暂时无钱拨付,计划投资1.2亿元的体育中心一期工程靠施工方垫资才没误工,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我市完全可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采用多种筹资方法:商业银行贷款、体育赞助、BOT融资等。这些筹资方法不仅可大大缓解体育中心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还可带动银行业、广告业、售货业、体育产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好拉动作用。
三、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我市体育局领导要千方百计做工作推动新体育中心加快建设,与此同时围绕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建设的战略决策,我市体育工作者要积极争取我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紧与规划局、旅游局、大丰港经济管理委员会、滩涂局、公路局、农业局、民政局等单位合作共同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下功夫。我市麋鹿保护区闻名遐迩、面积广大,完全可以发展马术、射箭等体育项目,这既可以填补我市无马术、射箭项目的空白,又可大大丰富麋鹿场游客的旅游生活。我市大丰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水域广阔、配套设施齐全、客商云集、船员流动频繁,可以发展皮划艇、快艇、摩托艇、高空滑板、U形滑板、自由式摩托飞跃、休闲健身等项目,丰富客商、船员生活,为来大丰港观光的游客提供体育旅游服务。我市滩涂面积广大、土地价格很低,适合建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旱地雪撬滑道、旱地雪撬训练基地、健身自行车道、溜马场、自行车轮滑赛道、伞塔基地、跳伞训练基地,发展相关体育运动,这些运动项目,有的高雅、有的时髦、有的刺激,发展起来能大大增强我市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力。我市沿黄海公路地处风景怡人的海滨,周边即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大丰林场,空气清新,是做有氧运动的好地方,非常适合在公路旁建观光自行车道,发展观光自行车项目,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沿黄海公路自行车比赛,为我市体育旅游业增加新亮点。我市斗龙庄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黄海之滨国家级麋鹿保护区、丹顶鹤保护区的中部,地处大丰市斗龙港南侧,占地面积10600亩。其中水面养殖10000亩。如果利用斗龙庄园的名气和养殖资源举行几次全省性乃至全国性大型钓鱼比赛,在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作用下,斗龙庄园在业内影响力会更大,而且可以增加一个为它带来很好收益的固定体育旅游项目―钓鱼比赛。我市银杏湖公园因银杏树而得名,半个世纪前种植的5万平方米鳞次栉比的银杏树保存完好,我市在此基础上改造、建成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银杏湖公园。银杏湖公园是我市旅游业的一道亮丽风景,这里有海浪舞台、园形广场、露天舞池、儿童天地、蛙声十里等娱乐场所,有烟花九月、花海麦浪、景观桥等人工景观。我市完全可以定期在银杏湖公园的海浪舞台、露天舞池举办高水平舞蹈比赛,在大面积人工湖面举办赛艇、划船比赛,在各种新闻传媒作用下,银杏湖公园内体育旅游项目一定会生机勃勃发展起来。
2、我市由地方财政拨款和省、市体育局支持所得到的竞赛经费有限,只能用于抓好各种体育项目的启蒙教育,这些运动队一旦参加省、市比赛有了成绩,便可由感兴趣的大企业接受,由这些企业进行长期培养,用于发展企业文化。当然企业也可把运动队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水平,经常参加各种有偿比赛,长期为企业挣钱,实现竞技体育与企业利润的双赢。
3、我市的乒乓球、羽毛球、蓝球、跆拳道等项目群众基础很广、高水平运动员很多,我市电视台应对这些项目的重要比赛进行直播或转播,最好是直播,为照顾电视观众,比赛队员可以做些牺牲,如在中午最炎热时候打球,在最不兴奋的早晨比赛。众所周知,比赛时的电视广告对商家的作用是巨大的,直播或转播重要比赛可为电视台带来巨额广告收入。我市体育观众崇拜的优秀运动员很多,可现在重要比赛都是免费观看,有了电视传媒介入,重要比赛必须买票才能在现场观赏。在我市重要比赛成为商品的情况下,我市优秀运动员由于影响力大小不同,所得到的报酬肯定会有一定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市肯定会不断产生影响力大、收入多的明星,我市体育市场也会日趋成熟。
4、我市体育局现拥有一个老体育馆、一座旧业余体校大楼、一个温水游泳馆、一层办公楼,这些设施共计价值1500万元左右,我市体育局完全可以用这些旧设施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新设施建设,待新设施建成后再拍卖抵债。新体育中心是政府设施,建设欠款由财政偿还,是有保证的,我市体育局应很好利用这个优势请体育中心主要施工单位―我市承建投资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我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苏宁电器公司等长年支付巨资做广告的大企业很多,我市体育局可与这些公司签订合同,让它们出资支持新体育中心建设,体育中心建成后,将长年为它们挂牌做广告,或使用大型电子屏幕长年为它们做广告。我市大超市很多,我市体育局可与它们签订合同,让它们出资支持体育中心建设,待体育中心建成后,出让非体育用场地给它们开分店。我市体育局可使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融资,将各待建体育场馆分类,对外招标,让出钱多的巨商付钱支持体育中心建设,体育中心建成后,这些体育设施给他们经营8年或更长时间后再移交我市体育局。
若能认真实行以上对策,江苏省体育局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将会在我市顺利实施,我市竞技体育将会有很好发展前途,我市体育市场的开发将日趋成熟,我市体育中心建设速度才能加快并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很好拉动作用,我市体育经济发展才能成为我市社会发展真正有效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晓灵.《体育经济学》.2005年.
2、张贵敏.《体育市场营销学》.2006年.
由于认识到在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全球影响下,媒体融合已超越言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承载国际政治经济角逐、影响国内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历史趋势,北美学者也因此给于媒体融合足够的重视,对这个历史进程在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机构和权力分配中起到的有机作用做了全方位的研究。
1 什么是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最早是由MIT政治学学者IthieldeSolaPool提出的。他在1983年的专著TechnologiesofFreedom中,把媒体融合描绘成一股未来趋势。这个概念泛指由数字技术所带来多种媒介载体相互融合的技术演变。根据这个概念,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信电、电话、电报、大众传媒之间原有的行业隔离与技术区别正在逐步消失。未来,某一物理媒介―无论它是无线还是有线,无论是电波还是电缆―将能承载所有的语音、图像、数据、以及视频的传递;同理,原本只能由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未来主义把“新科技”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放大到绝对主导的地位,但是伴随着国际资本和西方发达国家实实在在的推动,媒体融合已从主观预测转变为有自我实现能力的潮流,因而有了超越话语范畴的现实影响力。在自由化的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垄断集团通过融合强占先机,以期制定规则,主导转型。可以说通过迎合跨国垄断集团资本扩张的本性,这一历史性改革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机制的兴起,其深远的影响力波及了整个国际传播体系。
当然,不同的学术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也不尽相同。首先是机构研究。机构研究以引导机构改革、促进融合为目的,着重分析和评估融合的具体政策和现状。这类研究默认并接受了主导媒体融合的商业逻辑,其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完善并促进资本主义技术改革,推进在“新自由主义”引导下的全球信息体系的重组与再造。从这个意义上,媒体融合说明资本逻辑渗透全球传播体系的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张。有别于机构视角,批判政治经济学往往突出国际资本活动所起到的隐形的,但实质上相当核心的主体导向作用,并且描述这个复杂历史过程中所上演的种种矛盾、斗争、控制,进而说明社会变革的根本性质和方向。
2 新媒体政策与融合经济
毋庸置疑,媒体融合给行业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信、广电和信息产业原本是在相对独立的监管制度下发展的。具体的说,在欧美地区,电信监管政策强调对基础设施硬件的管理,但视内容为超出监管范畴的私人问题;出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维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广电的监管则侧重内容管理;同时,信息与网络产业则是在相对无监管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Blackman,1998).但是面对媒体融合,原来各自分立的行业监管不得不重新调整,不同利益和理念之间的争论与冲突不可避免。对于这些争论的记载和分析有助于说明媒体融合的多重主体性与复杂的内在矛盾。
首先,在基础设施这一层面,就存在许多关于发展趋势的争论。在媒体变革的过程中,种种有关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以及行业准则的监管政策都将影响未来媒体格局,因而至关重要。
其次,媒体融合还促使了许多新型终端和新型服务的出现;虽然传统媒体并不会彻底消亡,但却经历巨变。重要的是,这些剧烈的变革鼓励社会各界重新审视貌似永恒不变的媒体结构和媒体权力分配,因此孕育了大量的争论和动荡。但是,往往正是这些极有益的技术特点使得资本通过全球传播体系实现利润积累的过程受到冲击。
总之,如何创造新的盈利方式,如何控制乃至扼杀不符合资本积累的技术应用,如何打开并开发利用新兴市场,如何创造新的需求不仅对于资本逻辑下的媒体行业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剖析现代资本经济组织演化也有关键性意义。
3 媒体融合的社会影响
由媒体融合引发的全球传播体系的重整对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本身有深刻的影响。当新媒体社会学和新媒体文化学的研究从大众“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媒体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则又回归到媒体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交点,那就是媒体融合对劳动者、劳动关系和劳动状况的影响。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各种机构中的渗透加深了资本主义体系对劳动者的监视、控制和操纵,在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下,当全球数字化与经济全球化相融合,媒体融合更促使国际产业链的扩张和调整,因而对世界各国的就业结构和劳动状况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带来了鼓励劳动者主体性和承载集体维权活动的空间。这一对相互制衡的矛盾趋势将怎样影响数字劳动、创造性劳动和知识型劳动?面对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媒体产业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广义的媒体工人是怎样应对的?在信息产业全球化,媒体行业的工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性的组织调整?可以说,关于广义的“知识劳动”与“创造性劳动者”的研究是一个的新兴领域。这个视角再次把媒体融合的现象设置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全球扩张和自我更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4 总结与未来趋势
前言: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里除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因素外,也包含课余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而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就青少年人群来讲,学校体育的范畴更广,包含的内容更多。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体制上分属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沟通协调,从而导致目前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本文力图通过阐述来表明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的重要性,供有关部门与专家同行参考指正。
1. 关键词: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2. 研究方式:走访法 数理统计法 资料法
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3.1 主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是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不力的最主要因数
学校体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局,以大纲教学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和增进健康为主,是唯教育论。而竞技体育的主管部门是体育局,其追求的是比赛成绩,是唯金牌论。两个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成绩,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群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只顾着学习,除了大纲规定的体育课程以外,几乎见不到课外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更不要说运动队训练了。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导致我们的学生体质连年下降。而体育局只顾在青少年中早早挑选出所谓的苗子进行集中制的少体校训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极少数的人群中,以期这些苗子快出成绩,为那些主管领导们增加政绩。我们的主管部门说到底都不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是只顾自身利益的狭隘者。
要改变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不协调的关系,必须从主管部门的协调开始,最好能合并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育事业的管理机构。
3.2 基层单位执行不力是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不力的另一因素
我们的主管领导们也知道问题的所在,也在推行各种方案来推动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的开展。其中,体教结合是一种目前来看可以实行的较为理想的方案。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的基层学校往往执行不力。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流于形式,导致了我们青少年体质下降和运动竞技水平低下的严重后果。很多的学校只是把这个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得分点来完成,在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是象征性的每个星期安排一到两次的训练了事,更多的只是挂个体教结合的牌子,临比赛时找少体校借人完事。从我们周边15所体教结合学校的训练情况统计来看就能比较直观地发现这一问题,见表。表中所体现出的数据很直观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竞技体育在学校中得开展很薄弱。没有一个数据的统计超过50%,扎实在干的学校只有区区33%的比例,就这33%中,还有2个是少体校放
置在学校的运动项目。更要注意的是,还有更多的学校连体教结合的项目都没有开展,这些学校的竞技体育更无从谈起。
要改变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里开展不力这样的局面,就要对学校是否开展运动队训练和体育竞赛进行督察,要问责。
3.3 青少年学生从事竞技体育后出路狭窄是导致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努力的另一因素
在当今的高考制度下,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把全部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学生的文化学习上,练体育的出路太狭窄了。就算进入专业队发展,将来也最多进入体育类大学,特别优秀的才能被特招进入重点大学,但比例太小了,无法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眼球。以2013年上海市17所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来统计,总约招650人,其中一半以上名额招退役专业运动员,而且都以外省市为主,能招的上海市生源不足300人,这300人中,绝大多数又是从小被招入少体校训练的相对专业的学生,真正从学校出去的应该不足区区的50人。以上海市参加高考约6万来计算,连0.1%的比例也不到,这绝对无法吸引有一定天分的学生去从事竞技体育运动,就算学生想了,家长也不会支持。万人齐走独木桥的结果必然导致桥的损坏,危桥只能是个别胆大的人才敢于尝试行走的,聪明的人都会绕而远之。
要改变学校体育里对竞技体育不重视的现状,就一定要拓宽从事竞技体育运动学生的升学面,只有看到了足够多的升学机会,才会吸引学生和家长去考虑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美国最大的59所大学每年为中学生提供大约10500个运动奖学金名额,平均每个学校200个。这就是美国体育运动水平和学生体质明显好于我们的一个最大因素。我们的大学可以多搞几个体教结合项目,甚至可以规定每所大学都要开设一个运动项目,并完成高水平运动员特招指标。只有这样,我们学校体育里的竞技体育这一块才不会缺失。
3.4 缺乏足够的比赛机会是让竞技体育无法在学校体育里应有开展的又一个因素
竞技体育的开展,如果缺乏了足够多的比赛机会,那就等于是光干活儿看不到成果。而我们的各种级别的竞赛少得可怜,一年一次就算不错了。NBA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其主要是得益于NCAA联赛的火热开展。NBA80%的运动员都出自NCAA,这完全说明了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里是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开展各种级别的比赛机会让那些有天分的运动员苗子崭露出来,从而能被各种级别的运动队看中进入相对专业的队训练,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竞技体育运动中。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4. 结论:
4.1 学校体育里包含竞技体育,主管部门只有通力合作才会使两者协调发展
4.2 基层单位要真正执行有关精神决议,努力在学校体育里开展竞技体育
并且对暖通风系统设计中气流组织与风口的位置、风管的设计和风机在实际中的选型中面临的部分疑难进行研究。
关键词:暖通风,洁净室,现状,研究
Abstract: through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of clean room faces set gas, water level and vertical disorders and difficult problem,
And the wind of hvac system design of air distribution and location of outlets, duct design and fan in the actual faced in the selection of part of the difficulty for research.
Keywords: hvac wind, clean ro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暖通风系统设计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加热系统在使用时会出现个别散热器不热、个别立管不热以及暖通风末端建筑物暖气不热的现象,从而达不到室内的设计温度;通风系统会出现室内温度出现梯度,气体扩散到每个角落的办公室的过程中出现冷热不均匀的现象,所以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风太大或小的问题。[1] 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应用。
2 暖通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采暖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另外一种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机械循环供暖系统是以循环泵为动力的供暖系统,这种供暖系统不受到锅炉房位置,高度和半径等因素的限制,管内的水流动速度较大,整个系统所带的管路也很多,这些管路让整个系统成为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热水网,因为管路很多,所以也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水循环系统。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以供应,返回的水的密度差异产生的压力差来克服系统阻力,总压头小,通常其管内水的流速较小。这种与生俱来的优点使得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易于平衡与调控。
1.1在供暖系统运行供暖期间,有个别的房间散热器不热,但是别的房间散热器良好。房
间立管和支管安装符合安置要求。原因研究可能是散热器内部出现集气。在热水系统中,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和氮气是最有害的原因。在系统充水前进入的空气和经过不严密处渗入的空气部分以及从水中分解出来的空气是热水供暖系统充斥空气积存的主要来源。当管道中有空气积存时,常常会影响热水在管道中的正常循环。同时空气要比水轻,空气大多数都汇集积存于系统的最高点,所以在进行采暖系统的设计和验证中,一定要在系统的高处安置放气阀对系统内的气体进行调节。如果出现个别房间散热器不热,但其他房间的正常时就打开散热器的放气阀,直到放气阀上有少量的水流出时再关闭阀门。
1.2 在使用暖气系统供暖时,整个供暖系统安置完后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如部分房间的温度偏冷,打开了散热器旁边的放气阀门,放出很多热蒸汽,整个系统的水箱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向外溢水,使的地面出现大面积集水等。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循环中,水在系统中的流动的动力是靠供水口和回水口的密度差产生的作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数值较小,如果供暖系统阻力增大会造成热水循环的有效压力差减小,使得部分房间的水循环不畅通从而导致温度不够,如果室内管道安装不合理,坡度不够,有的还会出现倒灌现象,使系统的排气不畅通,使得散热器内集气,再加上膨胀水箱的容积偏小,使得水箱发生溢水现象。增加供水和回水管径,尽可能降低供暖系统水循环的阻力;管道按设计的坡度进行安装。
1.3 房间的供热正常,但是无法达到设计的温度。
原因研究:(1)热负荷计算上考虑有忽略掉了一些因素,比如只计算基本耗热量,而未考虑外界从门窗渗入冷空气相当的耗热量;(2)系统的管道的材质性能差,达不到设计的传热系数;(3)供水口和回水口温度达不到设计的值。解决措施为增加散热器数量。热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全面;选择品质优良的保温层对维护结构保温;提升供、回水温度。
1.4 在暖气系统的末端建筑物暖气温度偏低。
原因研究:末端建筑物暖气偏冷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热网的水平失调。设计时水力的平衡因素考虑不周,造成离锅炉房的近端建筑物的流量过多,而流入距锅炉房远端建筑物的流量过少。解决措施一般是防止热网水平失调,它的主要对策是在设计时合理的部署整个管网,认真进行水力计算,在余压相对过大的建筑物的入口处安装平衡阀,把热网末端的管径适当的增加。
1.5 上行下给式采暖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上层过热但是下层室温偏低的情形。
原因研究表明在单管系统中一般出现上层偏热下层室温偏低的情况。原因很多,普遍是在冷风往室内渗透时耗热量的计算,未考虑建筑物的热压作用,下层算的热负荷比实际相对较少,上层强度刚好相反。并且,在计算散热器的数量时,并未考虑管道散入房间的热量,错误地将房间的热负荷全部作为散热器的热负荷。而上行下给双管系统则因为是由于设计时有欠考虑,使得双管系统上层和下层重力水头的差异过大,从而出现垂直失调的情况。纠正对策为处理上行下给单管系统上热下冷现象,在计算散热器时,应扣除管道的散热量后再计算出散热器片数。并且应计算热媒的管道温降,做适当的附加。相比上行下给双管系统,主要在设计时应做水力平衡计算,特别要考虑重力水头的影响。
1.6通风系统的设计的风量达不到设计风量。
原因研究可能在于在工程设计中,由于建筑空间相对过于狭小,风管的变径或与设备的连接处的空间就不够,使得安装不合理,风管连接突然扩大或者突然缩小、弯头的制作不能有效符合规范等,造成系统地阻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使风量减少。一般对策是风管变径时,断面积顺气流方向分为扩大与缩小两种情况,一般扩大斜度≤150,而缩小斜度≤300。
在设计风管的系统时,弯头和弯头之间,弯头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时万不可以太小。太小的话会导致涡流严重,空气气流的分布不均匀,出风口的出风量达不到设计风量。
1.7 在风机安置后,在进行正式运转的时候发生其空气的流量时大时小的情形。
原因研究表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管网阻力实际值与计算值相差的过大。由一般管网特性方程式 H=KQ2(K 为阻力系数)可知,如果实际阻力系数小于计算值的阻力系数时,则流量增大;如果实际阻力系数大于计算值的阻力系数时,则空气流量减小。第二点是选择风机时没有考虑风机本身全压值偏差的影响,风机的铭牌上标定的性能是标准情形下风机的性能,各地区应用条件变出现变化那么风机在应用时就会出现偏差,当风机的实际全压为正偏差时则流量增大;而为负偏差时则流量减小。纠正措施是重新对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核算需要的风量,并配备相适应的风机功率。
1.8 系统的风机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出现空气的流量不足的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风机转速降低;管网阻力太大;同时有可能管网有漏风或者堵塞等情况;风机长时间运转后也会导致轴承磨损严重。解决措施是风机需要调整到额定的转速;或调整管网的阻力增加管得内径;或更换风机的部件使其功率达到所需要的值。
3 结束语
洁净室的采暖、通风系统中出现的难题往往会影响整个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2],笔者通过对采暖设计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研究,并对通风设计中气流组织与风口分布、风管设计和风机选型中面临的部分难题进行研究,同时给出了处理这些难题的一些参考方法,以利于同行业精英的相互研究学习。
同时,洁净室的暖通风和一般区域又有比较大的区别,那就是洁净区对空气的洁净度有要求,所有送入到洁净区的空气均需要通过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清洁,在十万级区域,空气中大于0.05um的尘埃粒子不超过3500000个/m3,大于5um的尘埃粒子不超过20000个/m3,万级区域则要求空气中大于0.05um的尘埃粒子不超过350000个/m3,大于5um的尘埃粒子不超过2000个/m3[3~4],所以,在供暖系统连接到洁净区的空气净化系统以后要全面进行评估,核算是否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金萍,李安桂.自然通风的研究应用现状与问题探讨.[J]暖通空调.2009(08):32-33
[2] 高文忠; 黄晨; 邹志军; 汤一平;软围挡洁净区的单向流三要素研究[J]建筑热能通
讯空调 2008(02)
[3]严德隆.ISO 14644-1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特点[J].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8(02)
[4]谭岳尧,方传志.固体制剂车间GMP改造中空调净化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医药
一、发展现状
2018年,孟州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744hm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2126hm2,秋粮播种面积15618hm2。全市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8647hm2,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262hm2,花生、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壮大,并建成5个标准果园。随着孟州市惠农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农技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全市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2018年,孟州市农林渔业总产值达到41320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378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5元。
二、存在问题
(一)个体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抗压能力弱
农村经济在社会化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市场冲击力度逐年增强,个体农户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个体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却很低。孟州市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经营收入,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空间小,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严重。
(二)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共赢体系持久性不够
企业和农户在收购环节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要逐步形成“公司+农户”或“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实现企业和农户共赢。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断链化”
孟州市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单一,精加工能力不强,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不多;规模化种植户没有好的保障措施,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独自经营、独自销售,合作途径狭窄,上下衔接不好,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的信息观念、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不强,对商品生产规律研究不够,只注重一次性生产,不重视产品加工转化;只注重卖原料,不重视产品深加工,不能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發展思路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一盘棋”的整体发展思路
主导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基地发展。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抓,上下形成合力,一如既往地给予资金支持和人才及信息帮助,建成主导和特色园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二)注重引进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和人才
资金的引进包括政府财政、税务以及货币等政策的倾斜,还有各种信贷和社会资金的流入。人才的引进包括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动员其他部门人才投入农村工作,引导农村全方位发展。
(三)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依托乡村主导或特色资源,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点,因地制宜带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蹚出一条产业致富之路,与时俱进地赋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含义。
(四)激发农业主体活力,培育农业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形成“成员拥有、成员控制、成员受益”的利益联合体。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合作社逐步探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产品初加工、产品包装等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建议有关部门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时,定位于“引导、服务、帮助”,不要强迫干预农民生产经营组建合作社产业群,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这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