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移动通信领域

时间:2023-10-12 09:45:49

导语: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移动通信领域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移动摘要;最大重复串;编辑距离;层次型摘要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移动摘要是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自动摘要技术。移动设备本身在显示与处理能力上的有限性决定了与传统的自动摘要技术相比,移动摘要对于字数上的要求更加严格,摘要的难度也随着文档长度的变大而变大。

从2001年开始,国外就有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两种对网页的各个部分进行摘要的方法,每个网页被切分为可以被隐藏、部分、全部显示或摘要的语义文本单元(Semantic Textual U-nits),以适于在手机屏幕上显示;为了引入更多的知识,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与网页结构分析的分形摘要模型(Fractal summary Model),该模型首先生成摘要的框架,而摘要的详细的内容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这种方法生成的移动摘要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的生成相应的摘要,然而其用于生成摘要框架的分形树的算法复杂度较高,并且生成摘要的可读性不强;提出了针对中文领域的移动摘要技术,在衡量句子的重要性后,找出句子与标题的相似点,结合生成摘要,生成的摘要在满足字数上的限制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然而其并未考虑文档的篇章结构,对于具有一定层次性篇章结构的文档,其生成的摘要在内容的覆盖性方面尚有欠缺;提出了一种新的适于移动终端的层次型的文本摘要方法,通过对内容的渐进显示,一方面节省了显示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数据的传输量。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面向中文新闻领域的移动摘要系统。该系统根据新闻文档的自身特点,提取其中的最大重复串作为其关键词集合,以评估文摘句的重要性;借助于编辑距离将标题与关键文摘句进行结合,生成适于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的摘要;考虑到部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文档,系统以层次型的摘要结构对该类文档进行摘要,以提高文摘的覆盖率,并用基于Q&A的评测方法验证了层次型摘要结构对该类文档的有效性。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2节将介绍本文采用的基本方法及移动摘要系统的设计;第3节给出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最后一节做出总结并给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2 基本方法及系统设计

2.1 最大重复串与句子权重的计算

提出了用于提取文档的最大重复串(Maximally Repeated strings)的Tseng算法。Tseng算法能够在不利用任何资源,如文档集、词典等的情况下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短语,对于新闻类文章能够达到86%的准确率,考虑到新闻类文档的覆盖内容较广以及常规分词算法的准确性问题,本文采用Tseng算法提取的最大重复串作为文档的关键词集合,以此对句子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关于Tseng算法的详细流程。

由于提取的初始结果中含有部分噪声词汇,因此,本文对Tseng算法得到的初始结果作进一步的处理,利用常规的构词规则和一个停用词表,过滤掉一部分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过于常见的词和短语,使得集合中剩下的元素能够更合理的反映文章的主题。

为了衡量文档中的句子的重要程度,除了要考虑由Tseng算法所提取的关键词所反映的主题特征外,还要综合考虑句子的位置、长度、语气等特征,以合理地评估句子的重要性。为此,本文设计如下的句子权重评价公式(1),句子i的权重Si为:

这里C代表Tseng算法提取的文档的关键词集合,j代表句子i中的关键词,ti代表关键词j在文档中的出现次数,tfmnx代表文档中的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的出现次数,Li代表句子i的长度,另外,公式中还有三个加权系数:

μ1:若句子为文档的第一句话,则取值为1.3~1.5,否则为1。

μ2:如果句子为段首句(不含文档的第一句话),则取1.2~1.4,如果为段尾句,则取1.1~1.2,否则取1。

μ3:如果句子为陈述句,取为1,如果为感叹句,取为0.8~0.9,疑问句取0.7~0.8。

提出了编辑距离的方法,通过计算两个字符串的编辑距离矩阵以定位两个字符串中的相似部分。本文利用编辑距离实现新闻文档的标题与关键句进行结合,以结合后的结果作为其中一种形式的移动摘要。

在计算出标题与关键句的编辑距离矩阵后,考虑到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因素,本文设计了如下所示的摘要生成算法,实现标题或子标题与关键句的结合:

本文设计的移动摘要系统,以Apache Tomcat作为后台的服务器,以JSP+WML来构建WAP页面,在前台用模拟的支持中文显示的WAP浏览器Nokia7210来模拟真实的手机环境,使用户在该浏览器中直接浏览生成的摘要,对摘要进行评估。

该系统主要划分为四个模块:网页去噪模块,关键词提取模块,分句模块及摘要模块。网页去噪模块主要利用开源的工具包HTMLParser对新闻网页进行正文及篇章结构的提取;关键词提取模块利用Tseng算法进行提取文档的最大重复串作为文档的关键词集合;分句模块将文档切分为各个句子;摘要模块结合文档的篇章结构主要生成两种形式的摘要,一般形式的摘要与层次型的摘要,输出到移动终端。四个模块的处理都部署在服务器端。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的测试语料集来源于新浪中文新闻网站.cn上爬取的新闻,涵盖了军事、科技、体育等十个类别的文档集,在每个类别中随机抽取10篇新闻。这样共得到10个类别的100篇文档,其中含有子标题的文档约占40%。

3.1 内部评测

在内部评测中,主要对摘要的可读性、覆盖性以及概括性进行评测。

对于可读性的评测,主要是从摘要在内容、语句、时空顺序上的连贯性(Cohesion),还有语气的流畅程度等方面加以评估。评测人员在通读摘要后,对生成的摘要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好、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对于覆盖性的评测,由于本文设计生成的两种 形式的摘要中都包含了标题的信息,所以,对于生成的摘要,主要考察其除了标题信息外的内容覆盖性。在这里,也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1.好,摘要中标题之外的部分与标题无冗余,能够很好的辅助标题并能带给用户一些额外的信息;

2.可接受,摘要中标题之外的部分与标题的内容有部分重叠,但也能够提供给用户一些额外的信息;

3.不可接受,摘要中没有带给用户除标题以外的任何信息。

对于概括性的评测,考虑到移动摘要本身对于字数的严格限制,以生成的摘要的绝对长度来衡量。在这里,以常用手机屏幕的两种字数显示上限40个和70个中文字符为分界点,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1.好,小于等于40个中文字符;

2.可接受,大于40个而小于等于70个中文字符;

3.不可接受,大于70个中文字符。

生成的摘要分别在可读性、覆盖性与概括性三个等级上的数量分布如图4所示。

由该分布可以看到,生成的绝大部分摘要在可读性上都能够满足可接受的要求。

另外,大部分摘要的绝对长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保证了能够在一个单独的手机页面中显示其所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摘要的覆盖性,其不可接受比例已超过25%,为此对这些不可接受的摘要进行反馈,发现这些摘要大部分都是在由标题与关键句进行结合时,由于在关键句中没有找到与标题在词形上相似的部分,按照摘要生成算法,标题将完全替换关键句,而出现上面的情况。

3.2 基于Q&A的评测

对于系统生成的部分层次型摘要,本文除了对摘要本身进行内部评测外,考虑到该类型的摘要一般需要用户的交互的特点,所以在这里对其也采用基于Q&A的信息性评价,对于该类型的文档,除了得到其层次型的摘要外,还通过摘要生成算法得到其另一形式的摘要,即由标题与关键句生成的摘要,以作比对。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源于语料的问题集及相应的标准答案,让评测员分别在阅读全文、阅读由标题和关键句生成的摘要和阅读层次型摘要三种测试环境下,对比其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和准确度。表4为三种测试环境下的结果。

由表4得知,阅读全文所用的平均时间最长,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型摘要准确度稍有降低,但所用时间缩短了一半;阅读标题与关键句结合生成的摘要,虽然所用的平均时间是最短的,但准确度也是最差的。相对而言,对于此类具有一定层次性篇章结构的文档,层次型摘要能够更加全面的覆盖文章的主题,从而在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与阅读全文的准确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节省了用户的浏览时间。

同时,层次型的摘要,其隐含的部分只有在用户做出选择时才被发送到客户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传输的负荷,更适于手持设备。

3.3 尚存在的问题

编辑距离矩阵的计算,实质上是借助于一种词形上的近似,这种词形上的近似在部分程度上代表了语义上的相关性与相似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词形上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为此,在计算编辑距离矩阵之前,利用语义或同义词典,对于关键句中的部分关键词进行同义替换,将替换后的若干句子再与标题计算其编辑距离矩阵,则可以加大成功寻找相似部分的概率,从而提高摘要的覆盖性。所以编辑距离算法的进一步的改进可以考虑引入语义资源。

本文是根据网页的内部结构来获取文档的篇章结构的,但这也只适用于一些文档格式较标准的网页,而对于那些虽然含有多个主题区域,但并没有明确的指示标志的文档,可以引入进一步的篇章分析,但出于效率的考虑,本文并未对其做更多的篇章分析的工作,因此,更加高效的篇章分析算法的引入对本文的摘要方法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

第2篇

1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通信新技术研发方向,决定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其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更是企业开拓更加广泛市场的法宝。而专利拥有量的多少是表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图1是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发展趋势。表1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逐年发展趋势一览表。从图1和表1 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研发一直处于低靡状态,专利申请量很少,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起步阶段。进入1995年后,人们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研发热情逐年走高,专利申请量也是逐年上升。1995年的年申请只有101件专利,而到2006年,其年专利申请量高达1877件,是1995年的18倍。这说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进入1995年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至今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黄金期。

2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的国、省分布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7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7083.5万户,达到92983.7万户。12月份,全国德律风用户净增961.8万户,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13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091.8万户。全年累计净增德律风用户11802.4万户,总数到达 12.71亿。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922.6万户,到达2.85亿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1076.2万户,到达1787.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2725.1万户,到达9.86亿户;3G 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8137.2万户,到达12842.4万户。如此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无疑加剧了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竞争。表2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前十强国、省专利拥有量一览表。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广东和北京申请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均超过了韩国和日本;位居第一和第二名;排名第五的上海专利拥有量也超过了美国、芬兰、瑞典;浙江和山东位居前十强的第八和第九名。由此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掌握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强国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垄断。就拿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来说,这些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主要从事的研究有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图像通信等方面,其代表性的专利有:在移动通信中协助导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一种移动网络电话系统及无线接入点;电视系统、移动通信终端与电视系统的通信方法;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通信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接入系统及方法;对本地IP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基于WCDMA核心网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及终端接入方法。

3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分布

移动通信行业主要有通信标准制定、芯片制造和协议软件、电路元件供应和系统组装三个环节。所有关于移动通信的技术研发都是基于以上几点进行的。表3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一览表,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主要研发方向和热点是:H04Q (选择);H04B(传输);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M(电话通信);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J(多路复用通信);H04N(图像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G01S(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H05K(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其中最为活跃的研发领域是H04Q(选择),其代表性的专利有;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接收 MBMS业务的方法;第三代移动通信协议栈系统中防止 RRC资源配置冲突的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监测终端一种移动通信自动巡检拨打测试系统;一种基于信令中继技术的移动通信号码携带的系统及方法;移动通信终端机;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声光告警系统。

4 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4G 移动通信 宽带技术 创新发展

一、4G通信技术概述

如今的4G系统以超过100Mbit/s的最大传输数据速率,提供和固网宽带一样的网速和高质量的通话,并且在计价方式上较为灵活,和固定宽带网络相差不大。此外,4G也可以部署在没有覆盖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的地区。

二、4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移动互联通信技术有一展为如今的四代,经历了从一代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技术的限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漫游等。

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主要采用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2.5G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WAP(无线应用协议)、EDGE(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蓝牙(Bluetooth)、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POC(CSP架空封装)等技术,是第二代至第三代的过度技术,这些技术的传输速率理论上也可达100KB/s以上,实际应用基本可以达到拨号上网的速度,因此可以发送图片、收发电子邮件等。同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FPLMTS和UMTS技术,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则是使用国际主流的技术标准TD-LTE和FDD-LTE,具有100Mbps(Mbps是电信部门衡量网络带宽的单位)的数据下载能力,且传输的语音、图像质量较高,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要。

2.2我国4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4G通信行业已凸显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以消除或降低无线信号间的干扰来提高无线传输效率的OFDM技术以及利用分集系统提高系统容量的MIMO技术等4G核心技术领域。从技术功效矩阵图来看,4G领域的调制解调技术还有提升空间,在频谱利用率、传输密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发,天线技术领域也存在较大的专利空白,说明该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日益弱化,多家企业正在转变为形成技术联盟的格局,通过分析近四年来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可以将接入密度、流量密度及“多流汇聚”技术作为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三、移动通信企业在4G技术领域的发展建议

3.1注意加强移动通信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1.持续加强自主创新意味着持续性、高强度的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的投入,而这些也正是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和发展障碍。

2.技术研发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项目选取的失误或技术研发失败等情况;在市场推广及运营阶段,也有可能面临同质产品的出现或市场反应冷淡等风险或因国家政策变动而导致的市场风险。

3.持续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决策者具有敏锐的技术判断和市场判断能力,要在充分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及市场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技术研发决策,尽可能的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3.2注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网络体验,因此,技术的创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的功能为导向。

如我国中兴在MIMO技术领域中占有优势,而利用MIMO信道可以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强。因此,中兴通讯提出Pre5G创新理念和技术路标,其研发的Pre5G基站采用Massive MIMO技术,大幅提高频谱效率,极大的改善了用户上网的效率和品质,因而会具有较好的市场效应。

第4篇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 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

一、5G移动通信的概述

5G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要移动通信技术,在2020年以后将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2G移动通信和3G移动通信到现在的4G移动通信,近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不同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都各自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和技术特性,未来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延伸,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和关键技术指标已经基本得到确定,国际电联将5G移动通信的应用前景分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两个方向,各个国家均认为5G移动通信除了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会解决机器海量无线通信需求的问题,极大促进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5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5G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基础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以后各种技术的基础性平台。现如今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基础,进而给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更高的质量传输质量和系统效率要求。其中,5G移动通信技术将在三个主要方面得到提升,第一点就是无线传输效率,扩宽了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段到高频率;第二点是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和系统吞吐率,在新的体系构建和智能化能力的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第三点是无线通信频率资源,相比4G移动通信技术资源利用率提升高达十倍左右。5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目标在于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系统,与传统的2G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和4G移动通信相比5G移动通信有了更高的用户体验,在虚拟现实、交互式游戏和3D的支撑能力等技g方面进行了革新,有了更强的用户体验。5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在室内移动通信业务上得到大规模的提升,从无线覆盖范围的扩大提升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在通信业务中的地位。

三、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大规模的MIMO技术。多天线技术是提高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的有效手段,已经充分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大规模的MIMO中,基站需要配备数量巨大的天线并且把这些天线集中的配置在一个基站上。这种做法发优点在于可以深度发掘空间维度资源,进而提高频谱效率;将波束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减少其他干扰;大幅度的降低发射功率,进而提高功率的效率;在天线的大小达到要求时,其线性编码和监测会达到最好。这四个优点可以使大规模MIMO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从现有的信息可以得出天线的数量与频谱效率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

2、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技术。5G移动信息系统中,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目前通信系统所使用的 OFDM技术虽然在对抗多径衰落、频谱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对于无线传输系统大范围带宽中的一些空白频谱的缺乏应用能力。FBMC 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系统多载波方案的重要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研究兴趣由于在FBMC技术中,多载波性能取决于原型滤波器的设计和调制滤波器的设计,而为了满足特定的频率响应特性的要求,要求原型滤波器的长度远远大于子信道的数量,实现复杂度高,不利于硬件实现。5G移动通信发展符合要求的滤波器组的快速实现算法是 FBMC 技术重要的研究内容。

3、双全工技术。双全工通信技术是同时、同频进行双向通信的技术手段。现如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被网络侧和终端侧中存在的固有发射信号对信号接收的信号的干扰,向线路是通过频率或者时间进行区分,同时、同频进行双向通信技术还不够完善, 因此还不能实现同频且同时的双向通信。所以,现有的通信手段在无线资源上有非常大的浪费。因此,同频同时的全双工技术是5G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传输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全双工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无线资源的浪费,可实现更加灵活的频谱使用。全双工通信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同频的双全工技术的发展将在5G移动通信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完全的应用。

结束语:从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不难看出一些固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5G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一定会研发出基本轮廓得到广泛的使用。5G移动通信的技术需求和关键功能都会得出一个完整的指标,进而提升移动通信的整体水平,结合相关技术促进5G移动通信的实质性进展。

参 考 文 献

[1]潘志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技术.2014.11

第5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智能天线 应用研究

一、前言

对于移动通信设备而言,天线是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在移动通信设备的正常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天线在信号传输质量和信号传输速度上都难以满足通信要求,研发新一代适合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天线成为了必然选择。当前,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对提高移动通信设备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结构原理来看,智能天线具有定向和形成波束能力的阵列,主要是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利用数字信号,产生定向波束,确保用户信号可以通过固定信道到达定向位置,并通过零陷或旁瓣抵制干扰信号。所以说,智能天线相当于空间滤波器,通过发射机与接机相连,发射高增益波束,既可以抗干扰,也可以增加通信距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DOA(波达方向)和波束成型。当前智能天的技术属于附加领域研究,其功能远远没有被完善,有更为广阔的开发空间。

二、智能天线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2.1 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在移动通信中,干扰信号的产生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屏蔽并抑制干扰信号,将会影响移动通信的整体质量,使移动通信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智能天线的研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干扰信号产生了有效抑制,不但提高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还满足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要求,达到了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标。

2.2 抗衰落性较好

在移动通信中,高频信号衰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信号衰落之后不但会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影响移动通信设备的通话效果。而智能天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智能天线通过控制信号接收方向,采用分级技术,抑制了高频信号的衰落,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

2.3 能够有效实行移动定位

相对于传统天线,智能天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移动定位,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具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目前这一功能依靠2个以上的信号传输基站即可实现。智能天线提供的移动定位功能对提高移动通信的功能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天线通常包括多波束智能天线和自适应阵智能天线。它是由N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个天线单元有M套加权器,可以形成M个不同方向的波束,用户数M可以大于天线单元数N。智能天线的划分是根据其天线方向图形状的(图1)。

多波束天线利用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线元数目而确定。随着用户在小区中的移动,基站相应选择不同的波束,使接收信号最强。因为用户信号并不一定在波束中心,当用户位于波束边缘及干扰信号位于波束中央时,接收效果最差,所以多波束天线不能实现信号最佳接收,一般只用作接收天线。但是与自适应天线阵列相比,多波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无须判定用户信号到达方向的优点。

基于智能天线的优点,目前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在提高移动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满足基本的通信要求,同时有效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对智能天线的应用有正确认识。

第6篇

关键词:3G技术;人际传播;影响

3G(3rd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2009年1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3G牌照,标志着移动通信市场的3G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在中国拉开帷幕。它是将无线通信、互联网等和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是2009年至今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往往改变一个时代。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往往也是媒体产生变革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几百年来人类传播领域的变化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印刷术的推广使报纸由少数人的消遣成为大众传媒;电报的出现让通讯社得以产生并发展到今天;无线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受众由读者变成了听众,广播也因此成为了它那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媒;近十多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而且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而现在3G业务的风靡全球,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位人际传播,进一步分析人际传播媒介变化对人际传播造成的影响。

这里将沿着马克·波斯特思考媒介与文化论题的思路,讨论3G技术应用在人际传播方面所带来的信息存储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交换构型的改变。对此,一个可行的方式是从过程的角度考察人际传播,并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认知过程和行动过程。对认知过程的考察有助于理解交流双方如何用3G手机来传输信息,传输了什么样的信息,又对彼此的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对认知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综合考察则有助于理解依靠3G手机所建立的交流构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而闻名于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由于其诸多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对全世界电信行业工作者及信息社会越来越具吸引力”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导技术,近来发展迅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技术标准中,最具竞争力而迅速的发展。相比于2G、2.5G等通信技术,3G通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智能化、多媒体化趋势明显

由于3G网络能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下载业务等,因此,对3G终端而言,需要对其配备更大、更清晰和3D显示效果更逼真的显示屏,以便用户更好地欣赏移动多媒体业务要配备像素更高的摄像头以拍摄更清晰的图像,以增强图片的感观效果;要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储蓄下载而来的更多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等。总之,以数据业务功能强大为特征的3G业务对其终端的要求将日益苛刻,3G要真正实现所预期的业务发展效果,加强3G终端的研发将一直成为3G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之一。

(2)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

多种3G技术体制并存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第二代移动通信不会在短期内退出市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未来的移动终端必将是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已有GSM/WCDMA、GSM/cdma2000、cdma20001X/1XEV-D0双模终端;随着TD——SCDMA标准的正式商用,未来支持TD-SCDMA网络和其他网络的双模手机或多模手机也可能会出现。对3G终端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3G的技术特性,决定了3G网络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业务,这就要求3G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增强。不仅要支持现有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窄带数据业务等,同时应支持以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宽带通信业务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互式业务,包括网络电话、移动银行、可视电话和可视会议等;(2)点对点业务,包括多媒体短信、电子邮件、WEB、远程医院等;(3)单向信息业务,包括数字报纸、出版、远程教育、视频购物、移动音频播放器、移动视频播放器、视频点播和卡拉OK等;(4)多点广播业务,包括信息递送、GPS汽车导航、移动收音机和手机电视等。从中可以看出,3G不仅给手机带来新的人际传播方式如可视电话、多媒体短信和电子邮件等,还同时使手机拥有了手机电视、数字报纸、出版和信息递送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3G技术应用和人际传播的变化3G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在人类传播媒介的使用上有了直观的体现,但是,在社会层面,它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目前,从人际传播出发,是研究3G这种影响力的一个捷径,而首要的问题是认识理解3G如何影响了人际传播。理解人际传播认识理解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一个概念在表象上纷繁复杂,正是来源于其多面性的本质。在对既有研究成果详细梳理之后,根据所研究论题的需要,从概念的一个侧面入手,提出一个具有连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21世纪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将有重大影响的科学领域之一。

第7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4G 高速高效通信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移动通信技术有着一段不俗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特点是业务量小、速度低且没有加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90年代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G,其后又逐渐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GPRS等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正在走向成熟,其发展应用前景毋庸置疑,因此,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形

成研究热潮。随着3G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广大用户在视频通话以及使用手机电视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视频通话效果不佳、信号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越来越期望可以有新的解决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4G移动通信被创建出来并逐渐成为通信领域的发展大趋势。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

4G移动通信技术是通过接入多种技术而成的综合系统,在一个公共平台之下,实现各种通信技术的无缝对接。4G移动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宽带及容量和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便使得4G比3G更加与个人通信接近,并且在技术上4G移动通信比3G更加完善,且系统容量是3G系统的lO倍以上,是集各种功能与应用业务于一身的移动通信技术。

(二)4G技术的领先优势

未来的4G 通信提供给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甚至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4G 通信具有下面的特征有:首先,通信速度快。无线蜂窝制式2G 标准下的GSM、3G 标准下的CDMA2000、TD-SCDMA、WCDMA 下行速率分别为384Kbps、3.1Mbps、2.8Mbps 和14.4Mbps, 上行速率分别为118Kbps、1.8Mbps、2.2Mbps 和5.76Mbps,而4G 通信的TD-LTE 和FDD-LTE 的下行速率分别为100Mbps 和150Mbps;上行速率分别为50Mbps 和40Mbsp。与2G、3G 相比,相差悬殊,显而易见。其次,网络频谱宽。估计每个4G 信道会占有100MHz 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 网络的20 倍。再次,通信灵活。高速传输多媒体数据,实现多业务融合。最后,智能性能高且兼容性好。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 通信。

(三)对4G技术的综合性分析

4G移动通信系统针对各类业务的接入系统,借助于多媒体在基于口的核心网中连接接入。以I 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结构能够使用户在固定网、W L A N、3G、4G之间的无缝漫游实现。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4G网络结构划分成为应用网络层、中间环境层以及物理网络层。其中,物理网络层所提供的主要是路南选择功能和接入功能,而中间环境曾则具备着完全性管理、地质变换和网络服务质量映射等功能。中间环境层与物理网络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为开放的接口,这便使得新服务的提供及其发展变得更加容易,可以提供高数据率无缝的无线服务,同时在多个频带运行,该服务能够与多模终端及多个无线标准相适应,在多个服务商和运营商之间跨越,进而将范围更大的服务予以提供。

二、4G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4G技术的发展现状

发展4G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移动电话和其他手持终端无线网络的速度,因此,4G技术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传输率为100Mbps,这个速率大约是当前3G网络的50倍,回望第一代模拟手机只能提供语音服务,2G网络时代,手机的网络传输速率最高是32Kbps,而3G也不过只有2Mbps,与“前辈”相比,4G传输速率可以用“磁悬浮”来进行比喻。

(二)高效高速传输的技术瓶颈

4G移动通信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来看我国4G通信发展速度虽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对于4G领跑者中国移动来说,即便牌照2013年内发放,参照3G的发展速度,全面商业化TD-LTE 的时间也要1年多,期间及以后投入的增加将影响其近几年净利润的增长。对于研发者来说,更愿意继续完善现有3G网络,自然演进到FDD-LTE,若采用TD- LTE 标准,会增加很多投入,是否仍会有3G时代的竞争力,如何做好流量经营、更好的化解OTT (Over The Top) 在4G时代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更大冲击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三、4G通信技术发展战略讨论

作为4G通信标准的FDD-LTE 和TD-LTE,两者都是LTE的TDD模式。按照双工方式,FDD-LTE是宽带码分多址的演进和发展;TD-LTE 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演进和发展,两者有其自身存在的不同优势。对于我国采用哪项标准,引起了研究者的热议。首先要考虑到让我国主导的TD-LTE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要兼顾已有资源不浪费,且有利于技术竞争和通信科技进步。

四、结束语

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目前来说还仅仅是一个雏形,虽已推出但仍然有更宽广的上升空间,同时,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扔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定义尚且有待明确,但是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新型移动通信技术,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实现人类高速、高效的个性化通信之梦。

参考文献:

[1]胡智海.中国移动胜出3G竞争的四点建议叨.通信世界,2009,(20).

第8篇

由于3G网络能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下载业务等,因此,对3G终端而言,需要对其配备更大、更清晰和3D显示效果更逼真的显示屏,以便用户更好地欣赏移动多媒体业务要配备像素更高的摄像头以拍摄更清晰的图像,以增强图片的感观效果;要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储蓄下载而来的更多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等。总之,以数据业务功能强大为特征的3G业务对其终端的要求将日益苛刻,3G要真正实现所预期的业务发展效果,加强3G终端的研发将一直成为3G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之一。

(2)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

多种3G技术体制并存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第二代移动通信不会在短期内退出市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未来的移动终端必将是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已有GSM/WCDMA、GSM/cdma2000、cdma20001X/1XEV-D0双模终端;随着TD--SCDMA标准的正式商用,未来支持TD-SCDMA网络和其他网络的双模手机或多模手机也可能会出现。对3G终端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3G的技术特性,决定了3G网络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业务,这就要求3G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增强。不仅要支持现有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窄带数据业务等,同时应支持以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宽带通信业务等。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互式业务,包括网络电话、移动银行、可视电话和可视会议等;(2)点对点业务,包括多媒体短信、电子邮件、WEB、远程医院等;(3)单向信息业务,包括数字报纸、出版、远程教育、视频购物、移动音频播放器、移动视频播放器、视频点播和卡拉OK等;(4)多点广播业务,包括信息递送、GPS汽车导航、移动收音机和手机电视等。从中可以看出,3G不仅给手机带来新的人际传播方式如可视电话、多媒体短信和电子邮件等,还同时使手机拥有了手机电视、数字报纸、出版和信息递送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3G技术应用和人际传播的变化3G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在人类传播媒介的使用上有了直观的体现m,但是,在社会层面,它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目前,从人际传播出发,是研究3G这种影响力的一个捷径,而首要的问题是认识理解3G如何影响了人际传播。理解人际传播认识理解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一个概念在表象上纷繁复杂,正是来源于其多面性的本质。在对既有研究成果详细梳理之后,根据所研究论题的需要,从概念的一个侧面入手,提出一个具有连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21世纪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将有重大影响的科学领域之一。

第9篇

当前,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元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技术升级是重要的选择。从3G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不但突破了2G移动通信技术的“瓶颈”,更实现了功能上扩展和创新。主流的研究结果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基于3G基础之上的4G。 

二、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MT-2000,其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及衍生的其他业务。在国内,以CDMA代表的3种通讯技术得到了较好应用及发展,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卖点。 

2.1 技术基本成熟 

从技术应用业看,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技术都能够满足IMT2000的发展要求,各有优势,能够拓展多种服务项目。CDMA2000具备良好兼容性,在1.25MHz的载波中不能够支持语音,但可提供多种分组数据业务,支持峰值速率达到2.4Mbit/s的数据业务;WCDMA以GSM网为核心架构,进行分码多重存取;TD-SCDMA利用半径15km/h的基站,最高运算速度低于240km/h,能够有效降低辐射水平。 

2.2 应用相对广泛 

3G移动通信技术符合发展主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的网络服务。3G业务主要是基于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形成适用于更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基于手机高速上网需求的移动宽带技术的发展,就是利用CDMA网络的传输优势,保证达到153.6KBps的传输速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基于3G技术产生的灵活的产品种类,可以让更多的人群能够用得上、用得起。 

2.3 发展日趋多元 

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所有的网络设施和功能设定都是基于3G技术而衍生出来的。如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流媒体业务,能够提供直播、点播和下载业务,其中直播包括电视节目、现场演出和重大比赛等;点播包括电影电视、精彩片断、电影片花和其他各类的视频;下载主要包括非在线的多媒体内容。另外,随着电脑、手机等上网需求逐渐增多,必将推动3G业务的再次发展。 

三、3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从当前3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来看,将会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G移动通信技术功能将会更加完善。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将3G技术与WLAN结合起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将会获得清晰度更高的影视产品,提供100Mbps的下载速度和20Mbps的上传速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网络需求;在价格上,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与宽带网络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另外,由于其具有较为优良的传播性特点,可以提供无源覆盖,优势比较明显。(2)3G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特点更加突出。3G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4G理论为主要发展趋势,除能够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宽的技术频谱之外,还能够提供更多具备灵活性、智能化和兼容性的产品和服务。如发展更多具备传输通信功能的小型化终端,让使用单元有更多的选择;智能化特点更为突出,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与其他数据终端实现多点兼容,拓展3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更多的增殖服务。(3)3G移动通信技术的战略性特点凸显。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始终被国家定为战略性发展领域,大力推动3G业务的发展。以“立体创新”为经营战略,由提品到提供服务转型,实现价值战略的发展。 

四、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技术,不但促进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还提高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质量。为此,我们应对3G移动通信技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个性化信息化终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陆之洋. 基于无线技术的电能监控系统的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