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时间:2023-10-12 09:45:50

导语: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甘肃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畜牧业的科技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化经营和结构不断优化,而且当地的家禽产业、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规模都位列该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 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其发展历程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种植行业相比,畜牧业具有投资小、回报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相关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因此,其在振兴农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农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2 畜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求平衡,这些都要得益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畜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尽快的速度实现三元结构。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2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1 农牧结合的生态发展现状

农牧结合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保农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开展畜牧业,利用畜禽的粪便来肥沃农作物,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最近几年,加快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通过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的,这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与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畜牧业推动了区域化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同的地区其经济条件和畜牧业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饲料水平、饲养成本、饲料生产状况、畜禽生产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平凉市畜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以尽可能发挥区域化生产的优势,促进当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了平凉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缓解了畜牧业生产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平凉市崆峒区是甘肃省最大、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思想。下面将会对平凉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平凉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

平凉市崆峒区政府部门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该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平凉市各个部门坚持“正确领导、依靠科学、果断处置、依法防治”的方针,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畜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平凉市政府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3.2 加快畜牧产业化的进程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产业化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从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平凉市的产业化体系。主要从扩大规模化养殖、健全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新的畜牧企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提高畜牧业的经营范围、扩大饲养规模,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对其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还可以根据该地区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培养一批有潜力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引进或培养一批企业化管理人才,尽可能打造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畜牧业养殖基地。

3.3 加强畜牧业的动植物防疫和食品安全

要想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疫情监控和警报系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理的目的,而且还要具备应对突发性动物疫情的处理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定期进行相关技术交流,努力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疫情防范体系,从而降低动植物疫情的发病率。加大对兽药和饲料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在兽药或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桂兰.中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1,4(05):34-35.

[2] 尤全胜,刘风民.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4(07):49-51.

第2篇

(兵团第三师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1)

摘要:近年来,五十三团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五十三畜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五十三团;畜牧业发展;对策

根据师市《关于加快推进2013年师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的要求,2014年五十三团党委严格按照师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中提出的要以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基础,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的路子,通过托管、寄养等方式的转变和安排部署,团领导班子对畜牧业发展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1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三师五十三团是第三师主要的肉羊生产区,2013年末羊存栏数达到5.7万只,是第三师养羊规模最大的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也是第三师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团,团场职工本就有畜牧养殖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十三团辖区,职工庭院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0%。羊在全团牲畜存栏中占91.93%,对提高职工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兵团和第三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和要求,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扶持政策和对口援疆工作的逐步开展,五十三团畜牧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五十三团把畜牧业发展重点放在推广引进肉羊优良品种,按照“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条件进行生产,通过增加能繁母畜存栏数量,提高出栏率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是发展经济、调整五十三团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巩固了畜牧业在五十三团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为此,五十三团确立了“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把畜牧业从农业中凸显出来”的发展目标,把畜牧业纳入加快推进五十三团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当中,按照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的经营要求,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畜牧业养殖规模和效益。通过畜牧养殖2013—2015年产值分别达到1.05亿元、1.8亿元和2.25亿元,实现纯利润4 200万元、7 200万元和9 000万元的总体思路。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师市党委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五十三团作为兵团贫困团场,兵团将在政策、科技、产业化和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扶持。(2)畜牧主导产业日渐突出。2012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0.23、6.58、0.18万头(只);肉、蛋、奶分别达到1 300、133、800 t;全团畜牧业产值达到4 89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8%。通过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达到7.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4%。(3)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五十三团争取畜牧项目资金400万元,完成了3个规模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建设;二是养殖小区设施不断完善。全团共建成养殖示范户400个,每个养殖示范户能够养殖羊100 ~ 200只;三是采取生态放养与集中育肥相结合、特色养殖与风情旅游相结合,到2015年肉羊养殖规模达到年存栏20万只,为实现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五十三团畜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五十三团仍存在一些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五十三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兵、师、团大力推行产业优化调整和连队转型的大环境中,探讨畜牧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发展现代畜牧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如下弊端:(1)主体不明确,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削弱了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的比重。(2)农牧合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实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多年来,畜牧兽医站都是在团农业科的管理下发展。这种将畜牧业并入大农口的做法,反映了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处于附属(副业)地位的传统农业观念,忽略了农业与畜牧业互补可循环发展的特点,结果必然制约生产力发展,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2 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一是五十三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懂管理、会饲养、专业技能强的带头人,制约了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农牧职工还是沿用传统粗放饲养的养殖习惯,饲养各阶段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 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企业和农牧工利益联接机制不紧密,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了市场竞争乏力,产、供、加、销衔接不畅,影响了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严重制约了五十三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4 养殖小区建设管理有待加强

当前作为实现人畜分离、规模发展的主要途径,五十三团养殖小区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较快,促进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但在养殖小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生产和建设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疫病防治措施不严格、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环保投入少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出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5 科技水平有待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畜牧生产小农经济意识以及政策性科技投入少等因素,致使难以开展具有商品生产价值的科技工作,畜禽良种繁育、健康养殖和科学防疫等方面存在与良种、良方不配套等现象。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科技贡献率不足20%,畜牧业发展提高空间还很大。

3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 抓好组织结构建设

畜牧业是团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团党委的充分重视,团党委应该对畜牧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心;要抓住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解决好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机构完善、人员配置、福利待遇等问题。为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保障,通过与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或以新办教育基金为本团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畜牧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2 抓好标准化场区建设

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加快建设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畜禽生产基地。用活用好兵团、师市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引导养殖场户和社会资本依托龙头建设基地、围绕市场建设基地,新建场区一律按照标准化生产设计,同时引导中小饲养场户向标准化场区集中。引导龙头企业与场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3 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原则,加快发展合作社等各类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为养殖场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撑和销售服务,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经济在畜产品市场营销和开拓中的中介作用,积极做好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销地市场签定购销合同的工作,组织联络开展畜产品的远距离运销,稳定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空间。

3.4 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新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新科技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农牧职工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管、防、检、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牧工的典型,使五十三团畜牧业呈现“管理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五十三团畜牧产品走出本团、走出三师建立绿色通道。

3.5 积极培养自有专业技术人员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五十三团现有技术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养殖小区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养殖繁育上必须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聘请师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专家进行培训和大专院校签订服务协议,来培养适合团场畜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十一)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十五)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区畜牧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普遍认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最佳选择。那么,现阶段农区推进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加快发展畜牧业。

一、农区畜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1.农区畜软业承农启工,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可辐射城乡经济

    一方面,畜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并将大量粮食、秸秆、饼粕等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另一方面,畜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随着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一批现代化的畜产品加工及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群也将随之建立,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链条将延伸到小城镇和村庄,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区畜软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

    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对大自然和土地资源的直接依赖很小,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能较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有效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畜牧业发展不仅直接吸纳了大批的富余劳动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更大空间,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进了城镇化进程0 2000年畜牧业在国内曾提供了8000-9000万个劳动就业机会。尤其是奶类,如果人均占有量按全国平均水平算,也就是每人每月喝0.5公斤牛奶的话,一年中单单一个河南省就可安排20多万城乡劳动力参加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环节的工作。

    3.农区畜软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畜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增加农民收人方面有其独具的优势。一是畜牧业搜盖面广,不同地域的广大农户都可通过发展畜牧业增加收人;二是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从而是农民现金收人的主要来源;三是畜牧业对土地依赖度低,单位面积产出较高;四是畜牧业与农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既可使粮食转化增值,又可增加有机肥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降本增效,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据调查分析,2001年农户饲养1头猪可盈利70元左右,1头奶牛盈利2500元,1头肉牛盈利370元。河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加额37.46元中,来自畜牧业的为26.18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0’0,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

4.农区畜软业的超强发展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化农业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在3:1以上;农产品的商品率在50’/o以上。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可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业省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30%左右,发展畜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二、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对策思考

    1.改造或扩展种植业结构,建设畜软农业

    畜牧农业是较种植农业更高级、更为完善的农业形态,它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先导的一种产业体系。建设畜牧农业近期最具现实意义的就是可以有效缓解农区当前人畜争粮的矛盾。农区种植业结构试图由“粮+经”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的三元结构已历经多年,但由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滞后,“饲料作物”要同粮食作物争面积、争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实施阻力较大,效果不甚明显,对此应在粮食生产指标上实行政策性倾斜。同时,重点采取种植业内部改造的办法,即转变生产经营观念,打通粮、经、饲三种产品相互转化的渠道,既注重三者比例,更强调“三位一体”的藕合作用,把目标由亩产多少粮食转变为亩产多少蛋白质。改造普通玉米为高赖氨酸玉米,提高高蛋白玉米产量,提高玉米饲料报酬率。此外注重种植业的外部扩展,加强“营养体农业”建设,即农业生产不以获取作物的籽实部分为目的,而是以收获作物的茎叶等营养体为目的以获得经济产量,充分挖掘非竞争性农业资源潜力,从而为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物资基础。

2.以发展扔业为重.点推进畜软业结构调整

    农区畜牧业要大发展,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快发展牛羊等食草型、节粮型畜牧业,把发展奶业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肉蛋产品人均生产量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奶类人均生产量却仅有6公斤左右,与亚洲国家人均47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左右的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要积极稳妥地引进、推广先进饲养和繁殖技术,挖掘出提高奶牛的增产潜力,在不断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加强品种的改良,建立优质奶源基地,提高整体产奶水平。生猪生产应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猪群结构,增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的比重。禽蛋生产要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禽肉生产要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牛羊生产,加快肉牛的品种改良、后期育肥和产品分级等技术推广;加快肉羊品种改良和山羊的肉用化进程。

第5篇

摘要:介绍了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总结了其发展模式,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嘉善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循环经济;意义;发展模式;对策;浙江嘉善

畜牧业是嘉善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嘉善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定点推算,2009年末全县生猪总存栏45.73万头,其中母猪3.79万头、仔猪22.72万头、肉猪19.22万头,同比生猪总存栏减少6.18%、母猪存栏增加10.82%、肉猪减少8.48%;全县家禽总存栏277.23万羽,其中鸡62.51万羽、鸭206.49万羽、鹅8.23万羽,同比总存栏增加9.16%、鸡增加0.34%、鸭增加13.89%、鹅减少20.56%。据初步统计,全年生猪出栏76.85万头、同比增加1.94%,家禽出栏640.68万羽、同比增加1.59%;年末嘉善县獭兔的存栏量增加、长毛兔的存栏量减少;其他畜禽存、出栏状况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日益增多、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重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此,近年来,嘉善县畜牧兽医局在县农经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循环化”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嘉善县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也给水体、空气、土壤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各种病原菌的滋生,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压力明显增大。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1]。

1.1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污水其有毒、有害成分甚至会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而嘉善县畜禽养殖量大,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这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会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导致育雏死亡率和育成死亡率升高,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嘉善县畜禽养殖面广量大,散养户养殖存在着面散、量少、意识不强的特点,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2]。

1.3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嘉善县畜牧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初步推算,全年仅生猪养殖就产生18万t粪便和36万t污水,全年畜禽粪污所产生的能量折合标煤1万t左右,沼液沼渣折合尿素逾2万t,可促进农民增收5 000多万元。

2主要模式

2.1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应用最为广泛的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从作物种植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最后畜禽粪便和尿液经过简单的三格式或者发酵处理而直接还田。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应用方便,环节较少,对生产设施的要求简单;其缺点在于受种植业季节性的影响和土地消纳能力的影响,易产生土地过肥现象,处理能力有限。

2.2种植-饲料-生猪养殖-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仅有数家养殖场应用,从种植作物开始,通过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以用来饲养蚯蚓等特种经济动物,这些特种经济动物又可以作为重要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其排泄物等可以直接还田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彻底,在增加养殖效益上作用明显;其缺点在于对饲养管理和养殖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饲养成本有所增加。以蚯蚓养殖为例,在养殖蚯蚓的土地上套种丝瓜等蔬菜,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系统,产量高且属于有机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明显。通过调查,进行蚯蚓养殖每年可消纳生猪粪便1 200 t/hm2,产蚯蚓37.5 t/hm2,产蚯蚓粪600 t/hm2,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5.25万元/hm2。

2.3种植-饲料-生猪养殖-肥料制作-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嘉善县目前着力推广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作物种植来生产饲料,将生猪产生的粪便进行收集,通过肥料制作之后用于种植业,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有2种肥料制作方式,一种是由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收集生猪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原料加工之后生产有机肥,目前嘉善县建设完成并运行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共8个,年成产有机肥可达4万t;另外一种模式是农户将生猪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制作土杂肥,这种模式在杨庙镇雪菜种植中广泛应用,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2 000 t。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可生产优质农产品,同时可以降低化肥等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最为彻底;其缺点在于生猪粪便的收集存在难度,对设施要求较高,运行有一定的风险[3]。

2.4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沼气-水产养殖-种植模式

该模式在嘉善县水稻种植区域内广泛应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建立起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循环系统。循环模式主要有“猪—沼—林”、“猪—沼气—食用菌—蚯蚓—畜禽”、“畜—蝇蛆—畜禽—种植”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资源化利用明显;其缺点是处理量较少。

2.5其他模式

目前,围绕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模式日益灵活,出现了 “鸡—猪”结合、“猪—鱼”结合等生产模式,目前嘉善县在这些模式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空间[4]。此外,对于其他畜禽种类而言,由于养殖量小或者粪便产生量比较小,基本采用“种植-养殖-种植”的模式进行循环发展,出现了牧草或秸秆—养殖—蘑菇—蚯蚓—畜禽—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种植等模式。以姚庄镇兔业养殖为例,通过种植黑麦草等为家兔提供青饲料,家兔的粪便用于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这样形成种植-养殖-种植的有机循环。调查发现,该模式生产的葡萄等作物品质较好,成本大幅降低,效益明显增强,仅化肥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2.25万元/hm2左右。

3对策

3.1以产业化为导向,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嘉善县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形成畜牧生产产业链。按照精品农业建设的有关要求,牢牢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规模生产,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畜禽养殖小区或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从而逐步改善人畜混居、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饲养环境差、综合效益不高等状况。三是强化沼气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把沼气生产与利用引入产业化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极大地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3.2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开展沼气贮存、运输、发电与供热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沼气利用的“瓶颈”问题,使沼气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配套产业技术的培训、推广等工作,加快良种繁育、环保饲(肥)料开发、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性技术的组合配套,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3.3以长效化为导向,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长效化为导线,积极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必须各部门树立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和推动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沼气产业化经营,保障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之路,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走“畜禽—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之路,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又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既减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省用水、饲料和劳力,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 章红兵,赵青,钟土木.浅谈畜牧业循环经济[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33-35.

[2] 范梅华,王桂朝.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2):106-107.

第6篇

关键词: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03-03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cycling Economy of Animal Husbandry

Hu zhongying et al.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livestock industry has a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to the agriculture,but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raising still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Firstly,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breeding in our country. Secondly,retrospects the connotation and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circular economy,and points out that circular economy is a sustainable economy achieving both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domestic livestock farming. Finally,gives a brief 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The circular economy;Mode;Develo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从缓慢发展到全面快速发展,再到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增加,使畜牧业从农业补充地位上升为农业支柱地位。现在的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某些省份甚至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已由传统农村副业成长为独立产业。在个别地区甚至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和核心产业。在市场需求的大力推动下,畜产品消费不断增加,予计,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有望在2020年达到45%以上[1]。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之后,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大农民致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社会的稳定团结,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养牲畜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环境对畜牧业的承载力度,在部分省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寻找更为健康绿色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其中循环经济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最早由K・波尔丁(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经济为本质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根据后者对它的研究可以将它的内涵概述为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社会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排放,将社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狭义和广义2个角度来定义循环经济一直都是学术界的普遍观点。

狭义循环经济之所以定义为狭义,主要是因为它将经济的循环单单立足在对自然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简单的层面上。最具代表性的有诸大建的“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活动组织模式理论。他认为只有让所有能源和原料能在社会生产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才能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2]。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3]。

广义循环经济的广主要在于它将经济发展融入生态与社会发展之中,追求三者的最佳理想组合。广义循环经济不再单独讨论经济发展,而是经济发展纳入生态发展,社会发展之中,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准绳、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冯之浚认为发展从强调人力生产提高转变为重视资本的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因为它与生产末端治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4]。

专家学者在对工业循环经济进行研究时提出3条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通过在生产过程的输入端减少自然资源的投入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再利用原则。即在生产的中间环节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和增加服务强度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再循环原则。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从生产的终端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在生产过程中全方位的环保原则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例如徐匡迪提出“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5]。催何瑞提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4R”原则[6]。李干顺在此基础上提出“6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再生+可替代+可恢复重建[7]。无论是“3R”原则还是“4R”原则,甚至是“6R”原则,虽然它们表面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国外研究动态

循环经济理论自提出后就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中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际。发达国家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前提是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法制化推动社会化。美国在世界循环经济立法中处于领头地位,现在全国大约有50%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有关法律法规。德国现有约8 000部环境法律法规,所以一直处于世界循环经济立法的前列。日本循环经济立法虽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在日本[8]。欧美地区饮食以畜产品为主,自然畜牧业发展优于我国,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成熟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北美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机械化为主,密集使用技术、资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大农场道路;欧洲地区则走以机械作业为主,密集使用技术、资本的具有欧洲特色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避开土地、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劣势。将其细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模式(美国、加拿大),农牧结合、环境有好的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模式(日本,韩国),以天然或人工草场为基础,现代化围栏放牧畜牧业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

发达国家为增强本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化畜禽产品结构、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补贴畜禽生产者,关注环保与动物福利,重视以畜禽科技进步带动畜牧业发展。

3 国内研究动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之关注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崛起都以畜牧业的发展为前提,所以余在岁在对安徽省畜牧业进行研究时提出要进一步摆正畜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村各级领导真正把畜牧业摆在应有位置,努力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切实保障畜牧业发展[9]。但是,现阶段我国畜牧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张晓辉,梁森在对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和展望研究时提出,由于缺乏对动物疾病的严格检验和优先防御机制,导致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甚至国内的消费者对畜产品的消费信心都不高[10]。我国许多地方畜牧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为主,随着直接导致了少数地方出现的人畜资源相争的局面。畜禽粪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数量不断增加畜禽排泄物也不断增加,但是对畜禽粪便的跨区域运输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只能在本地区自行消化。而土地对畜禽粪便的吸收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随雨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地氮、磷严重富集化污染环境。

学者们在针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解决如何发展我国畜牧业这一命题。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民进行绿色生产和消费。在产业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以产业化为主的当下畜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需以产业化为导向,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供、销一体的产业经济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科学技术以科技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畜牧业高新技术,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畜牧业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畜牧业的发展要走生态道路以长效为目标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畜牧业的长久发展;要以点带面,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韩洁,焦钢,蒋永宁在对云南畜牧业进行研究时得出以下结论:云南省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足。所以,推进云南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了解减小循环经济推广的阻力,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不健全,所以云南省当下急需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监管;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要想发展就必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养殖[11]。

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安徽省畜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产业带:城郊奶牛产业带、淮北黄牛产业带、江淮猪鸡产业带、沿江水禽产业带、皖西无公害生态养殖产业带。张藕香根据每个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和特点进行归纳,提炼出4种适合安徽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将畜禽的粪便作为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生物的食物来源;第二种,生态能模式。就是利用畜禽的粪便发电或生产沼气;第三种,生物发酵零排放模式。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畜禽粪便;第四种,禽粪膨化模式。先将禽粪晾干,然后再进行膨化处理以减少污染[12]。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当下的热点话题,而畜牧业作为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需协调好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第二,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能够协调统一好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共生共赢,而“龙头+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三,采用“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第四,理想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施行,这就要求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的代表性[13]。毛来荣认为,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模式,对排泄物综合和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生态型、设施型和环保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几种,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但对于许多地方农民采用的“立体养殖”的发展模式即“饲料―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鱼塘―底泥―农作物”的模式应该亮“红牌”叫停。他认为这种立体的循环模式会造成物质和营养的富集化,导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这种“鸡―猪―鱼”的跨物种行为给疾病的交叉并跨物种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病毒的变异和扩大了病毒的危害[14]。

4 结语

综上诉述,我国畜牧业循环经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就研究领域来说,成果大多集中在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的研究,对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较少。大对数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所走的道路是发达国家之前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所以对发达国家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学者对发达国家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较少。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此部分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双红,王济民.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禽业导刊,2008(03):24-25.

[2]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03):6-12.

[3]毛如柏.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11-03.

[4]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2004(10):4-12.

[5]李晶.未来工程科技应走绿色制造道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5/03/24(C02).

[6]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02):15-19.

[7]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河北大学学报,2002,27(03):37-41.

[8]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出版社,2005.

[9]余在岁.安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02:19-21.

[10]张晓辉,梁森.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和展望[J].农业展望,2007,1:41-44.

[11]韩洁,焦钢,蒋永宁.依托循环经济发展云南畜牧业[J].专家视点,2006,06:26-28.

[12]张藕香,李玮.安徽省畜牧业可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0,03:56-58,109.

第7篇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Abstract: twen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animal husbandry got rapid development, 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has the very big disparity. China animal husbandr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ha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poor,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animal products and animal husbandry foster technology the depth of the lack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main problems of key put forward some speed up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China, u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F4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畜牧生产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畜牧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大课题,这对于促进我国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畜牧生产现状分析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畜牧生产中出现了畜种结构单一、老龄牲畜比重过大及商品畜缺乏、特色水禽产量较少等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是由于在我国畜牧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国畜牧生产发展不快,畜牧产业发展不全。当前,我国畜牧生产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畜牧养殖,畜牧业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饲料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等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慢,同时畜牧业中介组织、市场体系等建设也不够完善。二是我国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以致带来诸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生产水平难以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产品影响力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我国畜牧生产安全隐患大,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近几年,一些影响我国畜牧生产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在畜牧生产中虽然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重大动物疫病仍然存在,并未能彻底消灭,可以说给我国畜牧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畜牧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畜牧生产未能得到严格的控制,使得各种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另外,畜牧生产需要方方面面提供完善的服务,可当前我国畜牧生产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各级财政用于发展畜牧生产的投入也很少,以致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上述,现阶段我国畜牧生产现状还不容乐观,畜牧生产中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发展。为此,认真、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寻找出加快我国畜牧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十分重要。

二、 我国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就是要以推进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和大力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主要有四点:第一,发展畜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剩余农产品,特别是能够促进粮食转化,解决粮食的出路。第二,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业的效益,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第三,畜牧业既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第四,畜牧业既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轻工和医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加快畜牧业发展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据测算,目前畜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的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可见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

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其自身的优势:

第一,畜牧业对资源条件的适应性较强,适应家庭经营。畜牧业受耕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制约较小、既可以转化粮食,又可以利用作物秸秆、糟渣、饼粕等农副产品。还可以利用广阔的草地。

第二,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较好。我国畜产品市场和价格放开较早,畜牧业生产引入市场机制也较早,农民在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体系建设均有一定基础,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

第三,我国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畜牧业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可以达到8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环境比较宽松。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大部分省、区将畜牧业列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产业。

四、我国畜牧生产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现状,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国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我国畜牧生产的政策引导

可以说,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对转变畜牧生产增长方式、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在畜牧生产过程中,一是要加大领导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税收、贷款、价格等扶持政策,通过政策调节以保证畜牧业生产质量;二是要改革现有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抓生产的方法,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养殖中出现的问题。

2、大力发展我国畜产品加工业

一个地区畜禽产品加工发达程度及加工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对促进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各地要以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扶持饲料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等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此带动我国畜牧业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

3、调整优化我国畜牧品种结构

根据当前我国畜牧生产的现状,再加上目前我国生猪、家禽、禽蛋市场供应已基本趋于饱和,所以,今后我国畜牧生产的重点应转向草食家禽和优质水禽生产的发展上来。在稳定猪、禽等生产的基础上,以发展草食家禽为重点,并充分利用草地、秸秆等资源,重点发展牛、羊等食草节粮型畜禽生产。总之,各地可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优质水禽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4、完善我国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专业化、网络化、配套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政府应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将社会化服务纳入产业化体系,使之形成产业化利益共同体的主体之一。在信息、技术、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强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以形成多渠道、多功能的综合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畜牧业服务品质。另外,我国畜牧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疫病预防等环节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需要加强畜牧生产安全管理和监控,以此保证我国畜牧生产高投入、高质量,最终获得高效益。

结束语

总的来讲,我国畜牧生产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收益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在弄清楚畜牧生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促使我国畜牧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最终确保我国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风英、张瑞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生产》,《现代农业科技》,2007,(21)。

[2] 宋树才:《论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现代畜牧兽医》,2005,(11)。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畜牧业;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前行,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扮演着供应媒介的角色。滴滴打车、途牛旅游、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的畜牧业仍以传统发展方式为主,在新时代遭遇发展瓶颈。要想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依托互联网科技进行转型升级是新时代下一项可行的办法。

一、国内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支,长期以来和种植业共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间是畜牧业不断提升的过程。从事畜牧业的总人数呈上升趋势,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的总产值中比重慢慢扩大,占到35%左右。虽然畜牧业相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不尽善尽美,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养殖区域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大多数畜牧业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是企业和固定农户之间的交易,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市场。食品安全事故使得消费者无法直观的了解各类产品是否安全,对于各种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信心。这些问题影响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使之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1.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中国的畜牧业主要以放牧和舍内饲养为主,但是放牧和饲养的地区并不是一块块的集中区域。除了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大放牧区域外,个体养殖户也是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各个养殖户所在地区各异,使得中国的畜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无法获取完整的市场信息,在畜牧产品供应商的选择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企业只能被迫选择自身可接触到的养殖户的产品,这就会使得资源得不到最有效的合理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各个养殖户之间的产品无法进行互相比较,会对市场竞争造成阻碍,影响畜牧业优胜劣汰,进一步走向现代化。

2.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最初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近期的含磷猪肉,各种问题食品让消费者心有余悸。消费者在购买蛋、奶等产品时不免心生担忧,对我国畜牧业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畜牧业由于分散养殖,养殖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难以管理。消费者无法直观的了解各类产品是否安全,对于各种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信心。这种不信任不仅对养殖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更影响了中国整体畜牧业的发展。中国的畜牧业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口碑下降,难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高科技人才缺乏

由于畜牧业属于农业的一种,且大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就业环境较为艰苦,大多数高科技人才不愿从事畜牧业,更多的会选择高科技公司或科研事业单位就业。对于传统畜牧业来说,缺乏高科技人才,也就无法打破畜牧业维持现状,前行困难的局面。从事畜牧业的大多数人缺乏现代化养殖的理念,也不了解新兴的科技。这就造成畜牧业缺乏向现代化升级的基石。。

二、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行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运用使人们看到了更加多可能的世界。畜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必将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一次飞跃。

1.通讯技术

信息通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整个世界通过通讯技术形成一体,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地球村。通过4G网络,手机终端、电脑设备可以和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相连相通。实现对畜牧过程的良好控制,能够有效获取畜牧过程的各种信息,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大数据技术

在现代社会下,信息就是资产。传统的畜牧业由于信息缺乏,生产者无法选择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依靠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畜牧过程中的饲养信息,动物健康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从而有利于生产者根据市场动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品种类。同时,有利于畜牧业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对接,促进畜牧业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可以让人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通过云计算,可以将大量信息资源在移动终端、电脑设备等进行分享,并完全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各种计算。从事畜牧业的企业和农户可以将养殖过程、加工程序、销售方式等信息展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根据真实的信息做出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选择,实现畜牧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生产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提高产业透明化程度,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对畜牧业的认识,打破以往由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不良印象,树立对我国畜牧业的信心。

三、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我国地大物博,畜牧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良好的畜牧产业基础。但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经营较为散乱,集中程度不高,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无法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最优产品。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个从事畜牧业的企业、个体农户都可以在上面信息,促进畜牧业电商发展。各个企业可以通过在畜牧信息平台上自身经营的畜牧产品的种类、价格,供消费者对比选择。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各个企业为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会努力提升自身畜牧产品的品质,加大科技创新,为我国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动力。

2.提供透明化的生产信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消费者健康和切身利益,而过去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消费者的信心,使他们对我国畜牧业产生担忧。要想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树消费者对于畜牧产品的信心。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把牲畜的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销售过程以完全透明化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是消费者对自身购买的产品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不会在购买畜牧产品时就会产生安全方面的担忧。每一个商家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自家店里进行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展示,利用信息平台促进消费者对于畜牧业的理解和认知。这种做法,使得品质不过关的商家无法浑水摸鱼,只能通过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培养专业化的畜牧人才

由于传统畜牧业给人就业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印象,导致无法吸引拥有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就业,造成了畜牧人才流失的情况。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畜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畜牧业智能化养殖,网络化销售的新型畜牧业格局。加大对新型畜牧业的宣传,以现代化畜牧业的新面貌吸引专业化的畜牧人才的加入。政府方面要应加大政策扶持,对于大学生从事畜牧业创业提供一定的补贴。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关于农业人才的科技培养,提高农业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建设一批农业人才专业队伍,才能为畜牧业的现代化打下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羽,刘斌琼.浅谈“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农I开发与装备, 2015(10).

[2]谢杰,,包荣成.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互联网+”畜牧业模式的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16, 52(10):43-48.

第9篇

(2008年6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县畜牧兽医局即将正式挂牌。在此,我代表温州市农业局、温州市畜牧兽医局对县畜牧兽医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关心、支持县畜牧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坚持奋斗在畜牧兽医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改革开放以来,县畜牧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大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畜牧兽医工作者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动力,切实做好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畜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县畜牧兽医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县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行政执法等方面迈进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但新时期畜牧兽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我希望县畜牧兽医局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积极、稳妥、高效地开展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现在,我借此机会讲三句话:

一、要下更大的决心,狠抓动物疫病防控,为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再作努力。当前,动物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奶牛结核病、布病、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刻都在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近期,猪“高热病”等动物疫病又在我市部分地区开始流行蔓延,从全市疫情的发生情况来看,县的疫情也不容乐观,形势也比较严峻。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明确兽医工作不只是防止动物疫病的流行,而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我国现有的200多种动物疫病,60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动物疫病防治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长期作战准备。要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切实加强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发展态势,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二、要谋更大的发展,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再创佳绩。近年来,县畜牧业发展迅速,已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新时期,畜牧业年产值已达2.2亿元,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尽管如此,目前县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畜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因此,我们仍要按照省、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总体要求,以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科技创新,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绿色特色品牌,突出可持续发展,走布局区域化、科技自主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努力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的步伐,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再创佳绩。

三、要花更大的力气,改善畜牧业发展环境,为我市畜牧兽医工作再作贡献。县畜牧兽医局的成立,既适应了建立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的要求,也满足了构筑农业大产业、适应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必将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养殖业环境污染等领域还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就越来越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要更多地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新的管理体制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要树立“依法治牧,依法管牧”的理念,要积极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业污染整治等多项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拓宽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新时期畜牧兽医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