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5:54
导语:在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资金安全及信息完整。医药流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了筹资、投资、库存管理等方面的财务风险,受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存货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只有基于内控视角采取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才能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受行业特点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影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差异性。医药流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了筹资风险。随着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当国家经济环境或筹资来源结构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将产生资金短缺、贬值等财务风险。当医药流通企业投资者在项目投资时过高的估计了投资收益,受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不符,或者出现企业投资资金无法回收等情况,将导致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在于企业未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加大产品的采购量,造成产品在经营中的滞销现象,由此引发经营风险。库存管理作为医药流通企业中产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当管理人员对医药流通企业中的药品管理不当,导致药品过期、损坏或丢失现象发生,都将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医药流通企业的经济负担。
二、基于内控视角的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阻碍了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医药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保护内部审计、企业文化、权责划分等内容。但是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制约,当前大部门医药流通企业面临内部监督不全面、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监控发展。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药品种类增加。原有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难以满足现代化医药流通企业的运营。(2)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产生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增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才能采取最具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及应对三方面。当前我国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到位,无法有效把握风险的方向,进而未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造成财务风险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不良影响。(3)存货管理难度较大。医药流通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内的企业,在存货管理上具有相对特殊性。医药流通企业的库存必须根据国家规定且结合药品特点进行妥善管理。根据药品的温度、湿度等进行仓储,部分冷藏药品在配送时还需要配备冷藏装备车。医药流通企业中的仓管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可上岗,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存货难度较大。由于部分医药流通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际存货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增加了企业存货管理的各类成本,也加大了医药流通企业存货管理的难度。
三、基于内控视角的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1)构建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药流通企业需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健全医药流通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将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有效的结合起来,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的规避风险能力,形成良好的经营模式。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明确各股东的权利与义务,通过股东大会机制限制股东的权利,保证利益者关系的协调发展。通过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将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化,进而达到提升医药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内部财务制度,达到提高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内部财务制度的指导下,提升财会信息的质量,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构建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强化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促使财会人员积极的应对当前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及时解决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对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企业各部门人员响应号召,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2)提高医药流通企业风险评估能力。应对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提高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应对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实际的风险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实时的信息数据,确保医药流通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起到降低企业流通损失的目的。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做好相关风险评估基本工作,找出最具针对性的对策,科学的规避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医药流通企业当前面临的筹资、投资、库存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做好相关风险管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需要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家规范管理医药行业的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的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等开支及收入得到全面的管控。企业对自身的经济活动做好相关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基层及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安排事前和事后的监督任务,保证监控考核的科学性。医药流通企业需要做好票据审核工作,构建业绩考评机制,通过加大市场营销等手段实现费用的可控,进而合理的规避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3)强化医药流通企业库存管理工作。结合医药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对入库、保管、出库等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做好药品盘点、报损环节的各项工作。人工管理医药流通企业的库存药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企业需要,强化医药流通企业库存管理工作时需要引用先进的管控系统,促使企业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设置存货盘存制度,及时对库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和记录,做好相应报表后交由仓库主管审批,确保各环节内容的准确无误。对于盘点账实不符的现象,进行严厉调查,追究个人责任。为提高医药流通企业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库存管理的内容与员工薪资挂钩,通过奖惩分明的方式,激发员工参与库存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医药流通企业要想谋求发展,需要正确认识自身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发现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存货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内部控制手段,采取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强化库存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予以应对,以此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风险控制
一、前言
高科技企业由于其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难度及不确定性,在经营和财务上存在高风险性。本论文根据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财务报告,研究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数据,并与一般企业财务指标标准值相比较,总结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特点,为高科技企业财务结构优化与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样本及财务指标的选取
1.样本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本论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方法》的修订文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所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范围、大专学历以上人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研发费用占企业总资本的比重。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沪、深两市中选取了83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并将这些公司按行业分为四大类:电子类(21家)、计算机类(19家)、通信类(21家)、医药类(22家)。根据这些公司2004年年度财务报告所公布的资料,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和比较。资料来源于由中国证券报监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2005上市公司速查手册:年报大全》。
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本论文决定采用如下评价指标(括号内数据为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
三、高科技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根据上述公司2004年年度财务报告所公布的资料,计算得出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值,并将其与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1.高科技企业整体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特点
(1)盈利能力来看:绝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都低于一般企业的资产标准值,但绝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大于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主营业务利润率大于0.1企业仅有14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6.9%,其中电子类企业有6家,相对其它行业企业而言主营业务利润率最高,而通信企业只有1家住营业务率超过0.1,可见高科技企业虽然主营业收入虽然很高,但是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却不是很高。
净资产利润率大于0.08的企业有1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8.1%,其中仍然是电子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医药企业只有1家,由此可见高科技企业的权益资金不能带来很高的收益。
但绝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大于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超过标准值0.15的企业达到62家,占企业总数的74.7%,其中医药企业就有20家超过0.15,所占比例最高;但是计算机企业只有8家。由此可见高科技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2)从偿债能力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低于一般企业的资产标准值,但绝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却低于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
根据上表发现资产负债率大于0.7的企业仅有5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可见高科技企业负债率都不高,也就是说高科技企业的长期偿债风险不是很大。
流动比率大于2的企业有18家,仅占企业总数的21.7%,计算机类企业有7家所占的比例最高,医药企业却只有2家;速动比率大于1的企业有36家,占企业总数的43.4%。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高科技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都不是很高,可见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强,即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
(3)从资产管理能力来看:多数高科技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低于一般企业的资产标准值,但其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却大于一般企业设立的标准值。
总资产周转率大于0.8的企业有17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5%,其中计算机类企业有7家,相对其他行业企业而言比例最高,而医药企业却只有2。以上数据说明高科技企业的销售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高科技企业存货周转率大于3的企业有53家,占企业总数的63.9%,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于3的企业也有58家,其中医药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以上数据说明高科技企业的存货占用率较低,流动性较强,存货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也比较快。
(4)从现金能力来看:多数的高科技企业的现金能力比较差,其经营现金流动资产比、经营现金总负债比、经营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比、经营现金总资产比低于一般企业的资产标准值。
仅有4家高科技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动比率超过0.5,占企业总数的4.8%,这说明高科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太低;经营现金总负债比超过0.25的企业只有6家,占企业总数的7.2%,由此可见高科技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不是很强;经营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比超过0.2的企业仅有7家,占企业总数的8.4%,此数据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不高。
2.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
(1)盈利能力。电子类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相对其它行业企业而言是最高的,而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却相对较低,可见相对其他企业而言,电子类企业主营业务所带来的净利润比较高,而且其权益资金所能带来的收入较高,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医药行业情况恰好相反,通信类企业与计算机企业居中。
(2)偿债能力。没有一家计算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0.7,可见计算机企业的长期偿债风险不是很大。在四类企业中,计算机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最大,可见其短期偿债风险最小,而医药类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最大。
(3)资产管理能力。计算机类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其它行业企业而言最高,而医药企业最低,这说明计算机企业销售能力较强,而医药企业的销售能力却较差。
在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方面,医药企业比率最高,通信企业比率最低,这说明医药行业存货占用率最低且流动性较强,存货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也比较快。
(4)现金能力。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现金能力水平基本一样。
四、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发现导致我国高科技企业较高财务风险的原因。为了控制高风险,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其主营业务收入、权益资金的管理,提高高科技企业主营业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使高科技企业收益提高,并有足够资金用于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2.加强流动资产管理,优化流动资产结构,提高流动资产的营运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来说,应适当降低现金比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切实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3.加强企业销售能力,提高企业总资产周转率。
4.加强企业现金管理能力,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以提高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以及高科技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军 王 韬: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理论探索/四川会计,2001(10)
[2]韩志丽:高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与防范.商业研究,2006
[3]达潭辉: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特征统计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10
[4]李道波:科技型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关键词:财务管理;医药企业;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098-0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也都相应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国有医药企业,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逐渐加大,急需构建合理、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改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筹资、投资、运营等各个环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和龙头管理作用。企业的财务目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有经济行为主要受国家利益、公司社会责任、职工利益和权利等方面的制约,选择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协调着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政府、职工、公众等各方的利益,可以达到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上保持平衡状态。
二、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对资金的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具有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决策准确性、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基本命脉,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战略导向作用,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其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总体提升。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三、国有医药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总产值、生产企业数量、流通企业数量发展迅速;多数医药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布局分散,各自为政;产品上马盲目跟风模仿,产品关联度较低,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主要以仿制为主,创新项目不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使业界的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由欧美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通胀加剧,外部需求下降,商品出口明显下滑,使中国医药行业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严峻考验。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给企业带来挑战: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竞争加剧;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使企业丧失了对价格的决定权,必须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以对冲降低的产品价格空间;药物的招标使价格降低;医药生产与配送在全国范围的公开招标采购,将造成寡头垄断对中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新医改方案以及包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五个配套方案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使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新的转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政府对非经营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性财政资金也在加大;新医改将促使医药流通渠道扁平化,销售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第三终端市场将会高速增长,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四、加强国有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一)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树立“全员财务”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企业为了完成经营目标对市场总体目标效益进行的预测,对筹资、投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分析,对成本费用进行的有效控制,都离不开财务核算和测算,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树立“全员财务”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完善管理环节,优化运行机制,才能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使财务管理成为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心。
2.以价值形态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种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种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财务管理思想来指导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为重心,围绕绩效考核,兑现财务政策;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绩效相结合,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价值形态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
(二)强化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任务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现代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药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促使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新产品开发、开拓新市场的成本支出已经大幅提高,加强成本管理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部门利用了解各种翔实数据信息的优势,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观念,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运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合理测定最低成本、最大利润的产销量,减少无利润生产经营。首先,对企业所需各种原材料要全部进行招标采购,建立供应价格信息体系表,加强与供应商合作,最大限度地节约控制采购成本。其次,生产车间实行计件责任制,按限额发料,提高各工序成品率;优化车间班组劳动组合,合理控制工资性支出等的生产成本。再次,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中心,按定额和预算来控制成本,把成本费用与实际经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对管理和营销成本实行动态控制。最后,建立目标成本绩效奖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以企业所经营业务为主要对象,采用网络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信息收集、财务核算、数据分析、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的过程。通过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企业财务、业务、税务所需信息,可实现自动化处理:企业可以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财务数据,使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减少了财务结算周期;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远距离财务监控相关联企业,使企业财务资源得到整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协同化,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共享”,财务管理由静态变为动态并实现在线管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订货、采购、销售、结算、报税、报关等相关活动都可以实现网络化办公。
(四)加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现岗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1)加强管理层的培训。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经营效果大都是由企业高管的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决定的。加强对董事长、总经理等企业高管的财经法律知识培训,可以增强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避免财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企业高管本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2)加强普通员工的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不但注重学习法律、法规、财税政策及相关业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对提高资金运作、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财务信息资源的分析、评价、运用等能力水平的培养。
2.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新进的人员,不但考核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除外),而且还要考核相关的会计、财税、金融、法律以及计算机使用等知识,择优录取。对在职的人员要定期考核,对于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务熟练,工作敬业,作风踏实的员工予以奖励;对于知识匮乏,经验不足,业务差劲,工作懈怠,作风散漫的员工予以惩罚,或实行转岗、待岗、分流。
3.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建章立制,防止出现漏洞;其次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财务纪律教育,做到防微杜渐。建立一支严格执法,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综上所述,现代国有医药企业只有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加强财务管理,构建合理、高效、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企业的生产经营才可能出效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 荆凌.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89-90.
[2] 杨琦.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0,(2):88-89.
[3] 荣敦河,付衍梁.试论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J].经济师,2003,(3):173-174.
[4] 黄则胜.关于中国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11):50-51.
[5] 王启东.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160-169.
[6] 匡平,李海龙.浅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中国商贸,2011,(1):106-109.
关键词:医药 企业营运 管理 资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流通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是每一个企业财务工作者均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渗透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的营运资金管理,其风险性、安全性及收益性能否得到有效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其健康、稳定和高效成长。
一、营运资金及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营运资金的基本概念
企业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是以现金作为起点和归宿并不断进行着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循环,而维系这一循环的资金链便是企业的营运资金。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营运资金管理是指在一系列合理、科学的理念指导下,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和效益三大指导理念,对灵活并复杂的营运资金进行有序的管理,即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及规划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令企业保持良好的获利及偿债能力,从而实现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核心的控制。
二、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国内医药企业流动资金被无效占用或闲置
例如节假日时期医药零售店销售效率良好,而银行网点却放假休息,医药零售店门店解款需求与银行的作息时间存在差异,从而造成部分门店流动资金被无效占用的现象。同时,由于国内医药企业没有设置货币资金闲置及其使用效率的指标考核,造成医药企业忽略了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出现流动资金被闲置的现象。
(二)国内医药企业库存周转周期过长,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医药企业由于对不同厂家或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产品重复进货,造成库存分散、品种繁多的现象;同时,由于库存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EPR系统管理软件尚未得到完善、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存在困难等等,均会导致医药企业库存周转周期过长,从而影响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
(三)医药商业公司资金营运中来自上、下游的双重挤压
国内医药商业公司面对的终端客户是医院,而医院客户的平均回款期较长,而上游供应商对于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这造成了国内很多医药流通企业在资金营运方面受到来自上、下游双重挤压。在这种情势下,部分医药企业开始大量使用保理、票据贴现等银行融资手段,在国家货币从紧的政策下,这种方式让医药企业承担了大量的资金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三、医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实施要点
实践中,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通常使用加速资金回笼,适当减少采购、库存资金占压等手段实现公司营运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配以诸如短期借贷、应收保理、票据贴现等银行信用融资手段作为补充,来减少公司负债及合理地控制财务风险。
从目前国内医药商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许多公司已经将营运周期和经营活动资金流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但实际的资金流运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使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合理,是我们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面,就在医药企业工作实践出发,探析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对企业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
(一)财务人员的角色转换,延伸财务管理触角,解除财务、业务壁垒,深入了解业务
这是完善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前提,财务管理者只有冲破公司中财务与业务间的壁垒,真正深入到业务一线,建立起与业务部门,业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本公司业务特点,业务需求,业务发展方向,以及其间的资金运行规律,才能设置和完善符合公司业务特色,业务发展方向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有利于营运资金的管理。
由于财务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财务管理者仅仅用指标、报表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法去寻求解决营运资金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却忽视了对公司所属行业、公司具体发展业态及具体业态的特点等的深入了解,未能根据公司具体业务特点去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从而导致财务管理者出现管理瓶颈,造成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实际经营业务特点脱节,甚至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使得营运资金管理收效甚微。
通过对多个公司业务实际运营方式、业务特点的深入了解,并对其资金运营方式及运行规律加以总结,这里提出几点有助于财务管理者深入业务的办法。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与公司业务部门的日常沟通,如适当组织财务人员参与与业务部门的联谊活动、月度例会等,以便了解业务需求和不同业态的资金运营特点;其次,在对客户的收账、付款管理中,可以采取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对接管理的措施,即每位财务人员负责与对应公司的业务员进行沟通,定期与相关的客户进行接洽,参与客户的对账、款项催收等工作;再次,建立财务人员与公司运营管理部门月度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分析例会,及时将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向各个业务部门展示,进行沟通,以期能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加以跟踪和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管控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对于下辖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化企业,应通过整合公司资源,发挥集团规模优势,建立企业“资金池”等方式,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管控能力,实现企业集团对资金的整体调动和安排。这样,对集团公司整体而言,对外能够取得良好的信用评级结果,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融资额度;对于下级子公司而言,在企业“资金池”管理模式下,可以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融通资金。
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公司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充分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对资金流量进行测算,并对长期和短期资金需求量加以分析,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其具体操作流程是,第一步,编制企业年度资金预算,以便企业能有效的掌握和控制下级公司资金使用情况;第二步,由集团核准预算,集团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好闲置资金,进行有效协调;第三步,医药企业再通过核准的资金预算,将最高临时性资金需求测算出来并向集团上报以申请资金透支额度;第四步,由集团匹配银行资源,对该资金透支额度进行核定;第五步,至于资金差额的部分,可以由医药企业自身安排短期融资计划进行筹备。
其次,对投资融资管理的完善,这就要求公司合理配置资金结构,对融资方式及投资需求相匹配的操作方法加以规范,并当企业资金的盈余难以令长期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时,需要采取中长期借款的办法;同时对资金的机会受益及机会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能更进一步使采购的成本得到降低。
(三)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分解预算指标,设定合理适度的考核指标体系
在建立公司全面预算体系中,对于公司各业务部门责任中心的确定,可以根据传统管理需要确定为利润或成本中心,也可以根据资金管理的需要设置“模拟经营现金中心”,如:在销售部门中设置模拟现金中心,一方面要求销售部门负责部门年度销售回款金额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另一方面,还要销售部门对自己的营销费用、销售返利规模、超期应收占压资金成本等进行合理的安排。最终,构成销售部门自己的“模拟经营活动现金流”,以此作为销售部门的指标进行分解及责任落实。
此外,对于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司在坚持过去注重财务、运营等量化指标考核维度的同时,可引入对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及部门领导管理维度的非量化指标考核,例如,在采购部门中增加库存警戒线、重点供应商维护等管理维度指标;在销售部门增加重点客户维护、新增客户数量维护、经营预算编制及分解的准确度等管理维度考核指标。通过这些尝试,可以有效地监督并激励公司的各职能模块,加强对各岗位的管理,促进了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及收益。
再者,由于医药商业公司的经营业态具体又可分为医药直销、全国分销等不同业态,每种业态的特点及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因此,公司对各个业态的期望、资金支持以及资源配置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设定各责任中心责任目标时,应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差异化设置。
各责任中心的指标差异化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责任中心的指标内容的设定的不同;其二,即便是相同的指标,公司对其考核时所给予的考核权重不尽相同。例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对于公司中传统的优势业态,公司可能会给予较大的资源、资金支持,力求维持并扩大该业态的市场份额,同时,对其“经营现金”方面的考核权重便会有所降低;而对于公司中已从成熟期走向衰退期的业态,公司秉承力求减缓其市场萎缩速度及毛利率下降趋势的指导思想,通过规模效应来保证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因此,对于这种业态,公司将会给予较高的“经营现金”考核权重。
(四)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配套措施
完善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配套措施,一是有关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流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二是不断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技术手段。比如,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目前,在企业中被广泛运用的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就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工具。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及统计功能,强化财务在数据统计分析职能,使得财务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分解到各部门的相应预算指标进行跟踪分析,例如对于销售部门,财务可以跟踪到每月、每个业务员、每家客户的每笔销售、返利、销售毛利销售回款情况等等。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可利用信息系统数据实施地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与分析,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以促进预算目标的达成。当然,在条件成熟时,公司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管理的自动控制,从而提高公司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实现公司对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改进营运资金预算管理指标的体系、加强完善医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及应收账款管理规范等等,从而加大了对医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各方面的改进,使得医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得到有效的提高,实现了医药企业的健康、稳定和高效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翠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2
[2]张玉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之初探[J].价值工程,2011
[3]尚艳秋.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药集团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4]王婷.多元化战略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10
[5]徐强.改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J].商业会计,2009
[关键词] 制药企业 资金管理 资金运用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制药企业就已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发展到目前,我国共拥有制药企业近7000家,生产中、西药品达1万余种。但从效益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制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背景
我国制剂的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但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 44%~60%。我国的制剂类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竞争性较差,97%的药品为仿制品,制剂产品仅占出口额的10%。我国制药业由传统单一的国有独资正向多元化、股份化转变,由“多、小、散、乱”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由于实行 GMP 认证,使得不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不得不关闭。制药行业的兼并、资源整合此起彼伏,整个制药业的收入、利润等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企业规模经营步伐加快,销售收入、利润占前100名的厂家占整个行业的收入及利润的比例在快速上升,对仿制药品的测试方法的改革、印度制药业的快速崛起,使得我国药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制药产业在我国发展较快,多数制剂类制药企业财务结构不佳、销售与资产比率低、营运资金比较高、股东回报率低,由于制剂类制药企业本身的特点,达到上市资格的公司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同时生产原料药或为上市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除了部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配股得到大量资金外,大部分的企业因为制剂类制药企业本身的特点(购原料时需立即付现,应收账款回款期长,需垫付运费、产品品种多无法产生大的规模效应而使得成本较高,市场开拓及广告费高等),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融资难问题。
因此,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提高现金流转效率,合理组织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间的匹配关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现金流量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现金获取能力,而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收付实现制核算得出的结果,不受财务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和剂,现金流量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并合理使用,才能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并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资金管理的好坏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以甲公司为例如何加强和完善制药业资金管理的问题
1.甲公司的资金状况
甲公司财务结构不佳、销售与资产比率低、营运资金比较高、股东回报率低,是典型的制剂类制药企业,其组织结构、资金状况、发展情况、与关联企业的关系等大都与我国现有的大中型的制剂类制药企业所碰到的状况类似,存在着较大的共性。甲公司是纳入上市公司HY集团合并报表的子公司,HY集团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一部分原来通过外部渠道解决的问题纳入企业内部,成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B公司对所有下属子公司执行财务公司的职能,即:该公司对所有的子公司及外部公司进行投融资业务。就甲公司而言,由于被上市公司收购,收购方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其闲置资金较多。甲公司现象也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及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在大量配股的情况下的普遍现象。
2.甲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的管理运用中没有充分考虑资本成本的影响
甲公司使用财务报表指标如税后净利润和净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应收账款周转周期、毛利率等来进行项目和企业业绩评估及其他一系列的经营决策。但企业在计算过程中始终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或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因此它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效果或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2)传统激励政策易促使管理层对筹融资项目做出次优化决策
传统的激励政策常以净资产报酬率、利润、收入等来进行考核。如仅以净资产报酬率进行考核时,管理层将放弃收益率远高于公司的资本成本但低于部门、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的投资机会。
(3)甲公司奉行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造成资金收益率较低
确定营运资金持有量实质上就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使得公司持有较高的营运资金,其收益、风险均较低。鉴于集团公司有相应的执行财务公司职能的子公司及结成战略同盟的多家关联公司, 甲公司可以实行适中偏紧的营运资金政策,综合利用成本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来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即: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并定出持有成本相对最低的现金持有量,使企业拥有相对较低的总资产拥有量和较低的流动资产比重,以提高资金的收益性。
3.资本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1)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的经济学含义为投入新项目的资金的机会成本。在财务决策中,体现为所有融资来源(包括债务、优先股及普通股)年要求的收益率,又称为资本加权平均成本或资本加权成本,通常称为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由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组成。
①债务成本
甲公司自从被收购后,不再从银行直接贷款,其投资项目的贷款均由执行财务公司职能的B公司给付,货款利率定在6%。2003年与2004年,甲公司没有新的贷款项目。同时,考虑到利息税盾的因素,因此,甲公司税后的债务成本为6%×(1-15%)=5.1%。
②权益成本
权益投资者往往面临比债权投资者更多的不可控因素,相应要求高一些的回报率。其计算也因风险因素的引入而变得复杂,现行存在多种估算股权资本成本的模型,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风险因素加成法、现金流量贴现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计算公式如下:
Ks=Rf十β× (Rm-Rf)
Rf是无风险报酬率,国外一般采用短期国库券利率或者银行存款利率,我国流通国债市场规模较小,居民的无风险投资以银行存款为主,因此可以用三个月整存整取的银行存款年利率 1.71%来代替。
Ks是权益成本,是股票的风险系数,反映市场对企业投资风险程度的认定。系数越大,说明投资者投资于该公司股票时,将承担相对其他投资机会更高的风险,他们自然要求企业支付相对多的报酬。
Rm是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或称市场报酬率,(Rm-Rf)是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组合相对于无风险报酬率的溢价。β× (Rm-Rf)是股票的风险报酬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权益资本成本是建立在半强式或强式有效市场假设之上的,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得贝他系数(β)。β的计算方法及风险酬金的计算值在国内外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国企业在计算时应注意其使用条件。我国尚处于证券市场初期,属于弱式有效市场,不能完全套用该模型,而用竞争对手的平均净资产报酬率来替换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的风险报酬率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下面用甲公司所在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净资产报酬率来进行计算。
据2003年报的制剂企业来看,2003年1月9月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低于2003全年,但高于2002年历史同期。由于近几年制剂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同时考虑到非典及其他异常事件对药品销售的影响,故选取2003年1月~9月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甲公司的权益成本=1.71%+13.62%=15.33%
(2)资本成本计算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税前债务成本×(1-T)×债务总额/资本投入+权益成本×权益总额/资本投入
这里,资本投入是指平均资本投入,T 是指公司的所得税税率 15%。
4.甲公司对资金的运用
(1)利用资本成本考核投融资项目的可行性
以前,甲公司对投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仅考虑了资本的债务成本,没有考虑企业的股本成本。这样,当净现值 NPV>0 时,如果进一步考虑了股本成本,则会发现可能出现 NPV 转而<0,即:此时该项目的报酬率大于债务成本但小于资本成本,也就是说,企业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损耗价值。
在以资金成本为投融资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管理层做出次优化决策(即:对高于资金成本率但低于企业或部门利润率的投资进行否定),从而优化企业的投融资决策。
(2)利用银行对利率管制和分业限制的规避来获取资金收益
下面分两方面来进行探讨:资金闲置及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甲公司应如何进行资金管理:
当资金闲置时:
①可将企业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因为同业存款利率远远高于企业存款,且不需要交利息税,因此就直接提高了存款利率。
②可购买提供隐性的保底收益、引入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或其他特殊制度安排等以提升产品信用度的金融产品,达到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目的。
③可购买金融机构提供的共享债券,这种共享债券通过在企业债、国债提供的利息基础上(实际是提供一种保底收益)进一步给予流动性和部分投资收益,从而提高投资者总体的投资收益。
④可通过委托账户管理提高企业存款利率。
⑤可对开放型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其收益远高于购买国债,在需用时又可很方便的赎回。
当资金不足时:
①企业可以利用银行、信托公司通过投资收益、费用转移、委托贷款等方式降低贷款利率的机会获取低息贷款。
②企业可以利用银行突破利率管制退还法定利率浮动幅度与普通浮动利率之差的机会来降低贷款利率。
(3)利用票据市场、保理业务等来融通资金和获取资金收益
①对畅销产品可以使用民生银行的买方贴现票据业务以帮助企业节约财务费用,挖掘资金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
②保理业务是指针对客户的应收账款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业务。企业可将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卖断给商业银行来进行融资,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获取新项目的资金使用收益。
③可以利用工商银行的法人账户透支业务来获取一定额度的临时性周转资金。
④当企业想进行证券投资时,出于谨慎性原则,可以利用民生银行的新型债券业务来降低投资风险,当债券利率低于资金拆借利率时,企业可以及时将债券返售给银行以降低投资风险。
5.运用效果
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票据业务、保理业务等的创新力度。企业利用票据市场、保理业务、银行对管制的规避等来融通资金可以达到降低贷款利率和投资风险、提高存款利率、进一步获取资金收益的目的。在投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审核中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因素,可以使企业避免做出损害股东价值的决策。 预算会计应简化各部门在资金预算范围内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但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超出部份应进行重点的监控,如要求超出部分需报批、分析其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审核和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崔红:投资分析报告:以中国现代生物制药业为例管理技术,2000.5
[2]陈金术王大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R&D投入分析及对我国制药业的启示,特别关注,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