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

时间:2023-10-12 09:46:38

导语:在国家综合素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中学生

国家要富强,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说到教育,人们表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了。中学阶段全面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全面普及中等教育以及社会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占有、使用、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再生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引导[1]。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

综合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二.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里,90%以上的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30.2%的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表示比较满意;50.8%的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现状表示担忧;17%的学生则对自身综合能力表示怀疑,没有自信。这表明,中学生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综合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专门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但是,我国长期对于人才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仍以成绩、升学率作为考核机制,导致了综合素质教育在整体教育环节的弱化。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看重升学率,看重教育的结果,忽视教育过程,重视统一规格教育,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在呼吁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也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较大的距离。

中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人才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对人的教育是系统性的,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如何做人。家庭教育观念对于一个人影响却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很多家庭在教育的观念上是重呵护、轻锻炼,重知识、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有的甚至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都是家长全包。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理念具有了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效果。

(三)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严重脱节。

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涵盖是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净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公正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其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能力。但是,随着社会上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使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了良知和道德,这就给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教育资源不平衡

从经济格局来讲,自此改革开放以来,就形成了沿海高于内地,东部高于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国家近几年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设备、人才建设方面都投入不少,但总体还是西部条件较差。即使是一个地区,也存在着不平衡,其中教师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效果。

三.实现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综合素质教育,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政府、学校各方通力配合,积极合作。

具体说来主要途径有: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价值导向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对物质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同时西方追求“人权”“自由”“金钱万能”的价值导向的渗透,加上网络文化迅速的传播渠道,加剧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面对纷坛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不能沉浸在理想的教育教学中去实施对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容易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产生认同危机感,此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行价值导向教育,本身人生目标不很明确的大学生就更容易迷失自我。

(二)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是要靠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采取的是正面引导,积极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人格结果影响深远[2]。社会风气的世风日下和整体道德的急速滑坡,以及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的现状都是用实践验证着我们教育的无力,我们必须让社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到家庭和学校的认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氛围,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人的发展立足,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从人自身发展去实施教育,尊重环境,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并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上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考评手段,才能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知识、升学率,而应该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将来立足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教育的不平衡,教师素质和水平也曾次不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政府和社会就应该多给予扶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一来可以改善教育效果受制于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限性;二来提高了人才质量,也能为社会提高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举措。这些都是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深化教学改革,加大“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根据中学生所具体的共性和独特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采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学生的认同。多利用“第二课堂”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注重创新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念书和考试,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生存技能,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奕杉.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2012第44期

[2] 岳霞.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反文化现象浅析. 中国商界[J].2011. 10(上)

[3] 曲士军.谈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 新校园(下旬刊) 2009(5)

第2篇

职业教育要做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一系列问题常常让职教人反复思考,学术界与实践界的观点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读了尹伟民先生蔚为大观的专门阐释现代职业素质教育的力作《职业教育素质教育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版)顿然有拨开迷雾见庐山之感觉。

全书选题新颖,立意高远。作者首先从问题剖析入手,基于职业教育旁观者的立场审视现状和问题,直击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时弊。

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倒逼”。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各国纷纷在增强自身综合国力上下功夫,而增强自身综合国力首要因素是经济,经济靠人才,支撑增强综合国力的人才必须具有综合素质。这对于让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秘密武器――职业教育来说,其使命无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单传授给学生技能。作者放眼世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点职业教育,让读者看到“职业教育系于国家生存发展”并非空穴来风、茶余饭后的笑谈。西方不少发达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是得益于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德国人曾经说:中国人,你们只是学得好能拿到奥赛金奖,但是你们国家最终还是要买我们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道理即于此。职业教育应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这一要着,对于起点低、起步迟的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不能不说是被遗忘的“法宝”。不是吗?我国古代先有了四大发明,但其成果始终未被继续有效开发利用,后来火药、指南针等成果被西方人创新运用,造成坚船利炮――西方人掠夺世界特别是落后国家(包括中国)财富的有力武器。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国民素质不高的有力证据。今天,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更应为综合国力提升担当责任,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正如总理2014年6月23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职业教育应大有作为,培养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作者法眼,让人叹服。

二是应试教育的误导。作者谙熟教育,透过我国传统教育审视职业教育的不足。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大受青睐,动辄就考试,这是应试教育不二手段。因此,各类学校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往往以一张试卷确定学生成绩,不管学生平时学得怎样,其他方面如何,只以一张试卷决定成败。在传统观念中,只有考出好成绩才是理想的教育成果。殊不知,应试教育误导人片面发展,让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死读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扼杀了很多人的主观能动性,挫伤了不少青少年的自尊心。经常有中小学生因为作业没完成、教师处罚受不了而自杀的事件就是有力证据。当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亦未脱此窠臼,应试教育于此大有用武之处,因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是应试教育的忠实传递者。他们对于学业考试(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等)轻车熟路,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游刃有余。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学生在学校考过的东西到社会上用处不大,因为当下知识更新频繁,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者谈此如数家珍,因此高举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大旗。这足见其对职业教育使命的透彻认识。

三是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盲目性。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大规模发展、被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所重视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相对于西方职业教育来说,可谓是姗姗来迟。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到底应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问题颇有异议。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就应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有了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施展才华。于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等让学生头昏脑涨。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既然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的教育,那就要让学生学好专业技术,好到社会上派上用场。于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是学生学习技术的时空,学生毕业进了工厂也就成了机器人(殊不知有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只是综合素质的冰山一角)。还有的只关注优生、不理睬学困生,早已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抛掷脑后……作者列举职业教育的种种怪现象、澄清各种不妥言论,正说明职业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并非各执一端的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精英教育等。这也足见作者对职业教育实践考察的透彻。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作为初中后教育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的阶段,无疑应该坚持中职生奠基性的素质养成教育。素质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相对于西方职业教育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渐有自己的学术阵地。不少学者的成果视角新、观点新,从而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发展。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上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着意我国职业教育所为,涉猎主要问题,指点迷津,囊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知识,最终立意,可谓深刻,给力。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相继颁发,对素质教育都作了重点强调。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作出了重要批示。他在2014年6月23日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者在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准确立意,对于盘活我国职业素质教育资源,用好有限资源,发挥职业素质教育的正能量具有现实意义。作者的观点正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要义所在。

全书不仅学术立场和观点鲜明,论证也十分充分而有力。作者在占有大量前沿成果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点面结合,纵横开阖,谈古论今,比较中西,论证有力。作者从主体发展论、人本主义教育论、素质模型理论特别是“冰山模型”理论,我国古代孔子与墨子的人才培养理论、西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国际上有影响的教育理论中析出论点,有理有据。作者又瞄准我国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节点,深入考察我国教育实践,从教育本身、企业需求,特别是从全国各地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验证自己的观点,有证有力。作者在理论与实践面前,斟酌职业教育要义,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促进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渐进过程,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到渐近成熟的规律。研究本身也是客观的,是具有理论与实践引领作用的,是能使职业教育永远在路上的,给力的。如前文所述,作者基于实践指出了当下我国职业教育中或只注重灌输学生专业知识,或只偏重培养学生技能,或只倾向于其中的精英塑造等种种不足,然后点出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使命,会让职教人头脑清晰:素质教育才是职业教育的主题。

全书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多层面宏大叙事,但整体架构合理而有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一是逻辑性强。作者把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等内容用“素质教育”这根红线一串到底,使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结构清晰,有血有肉。对于每一章节的结构布局,作者也颇用心,往往按或从理论到实践、或由浅入深、或由过去到现在与将来、或由学校到企业等顺序,有条不紊。每章伊始又安排了本章内容概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每节内容安排也是条分缕析。二是内容丰厚。作者围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既有从内容到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的宏观架构,又有课程教学、企业实践、素质拓展的微观操作;既有素质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队伍的打造;既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有序梳理,又有教育主体――职业院校的实践呈现;既有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借鉴,又有国内职业教育不足之处的审视……古今中外教育家(如孔子、墨子、、黄炎培、陶行知、周济、柳斌、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卡连柯、梅腾斯等等)的教育理论、学说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更有当下众多专家学者的成果为作者的著书立说贡献了力量。这让作者立于巨人之肩,登高望远。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尽入作者胸怀,人文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尽呈作者笔端,东西方教育尽收作者眼帘,足见作者教育理论功底之深厚,教育实践经验之丰富。如此可以结论,著作非泛泛而谈、空洞之物,而是立体的丰满的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可读之作,因为它是职业教育过去的回顾、现在的扫描、将来的展望。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05-02

长期以来落后地区小学生的教育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国家不断完善建设落后地区的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提高落后地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仍旧是一个难题,在保证落后地区小学生能接受到基本的教学培养的前提之下,做好落后地区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

笔者发现当地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但课程安排严重不符合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很多学生喜欢唱歌、跳舞、主持、手工等文娱类课程,但平时课程中没有安排,导致学生们只是喜欢而实际能力有限,而科学类科目的欠缺也导致当地学生对外界认识严重不足,在做人、学习、做事、玩耍四个方面都逊色于县级小学生,当地学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甚至出现说谎,偷盗等陋习。

综合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在落后地区开展素质教育更是刻不容缓,那么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增强教育系统的保障

1、逐步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将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落实综合素质的要求下,要有规矩可依,所以要不断去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心中,让各位老师能从心中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待时机成熟一些时,可以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评比中,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此的重视程度,能够让教师深入贯彻进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2、增强硬件设施的完善

在大多数的落后地区,小学的教学设施都很不完善,我所在的当地小学仅有几间教室可以使用,而其中的教学设施更是严重落后,基本的椅子凳子都欠缺。学生想开展进一步的活动都没有地方,整个学校也就只有一个乒乓球台,连操场都没有,所以进一步增强硬件设施刻不容缓。

3、实行校长激励政策

我们不能忽视落后地区发展缓慢的现状,更不能无视落后地区小学生综合素质急需提升的事实,所以要在各个学校内实施动员,实施校长激励,将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评比和激励的因素,激励校长积极主动的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很好的学校校长实行奖励。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一个学校要想做好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上到下保持一致的思想,从教学主任到班主任再到任课教师都应该为课程的合理设置尽一份力,很多小学没有那么多的机构,就更需要校长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合理设置课程,并且鼓励教师在有精力、有时间并有相关特长的前提下担任一些文娱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保证学校不必为此再耗费财力。

2、对教师进行培训

由于落后地区的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教学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入,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能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精髓,可以组织对素质教育比较熟悉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

3、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估体系,将素质培养结果纳入教室评估之中

为进一步保证教师对此的重视程度,可逐步将素质教育结果纳入教师评估体系中,学生的素质培养结果将会与教师的奖金、职称评比等相关,让教师对此更加用心,这样也可以保证在开始素质教育之后,教师评比的公平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1、多组织活动,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

虽然设施有限,但是可以挑选并不需要特别的设施的活动让学生们参加,仍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点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就可以看出,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给与孩子们这样的机会,这样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们会有成就感,也能从中体会到合作的益处,能促进他们课后的合作,通过活动能增强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道德教育

由于身处落后地区,当地多数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又常年在外,爷爷奶奶更难以担当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学做事、学做人方面自然会比其他地区的学生差一些。学校此时就应该承担德育的责任,对孩子日常行为进行纠正,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改正,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并对正确的日常行为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

3、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也很少会与孩子沟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就很难解决。能够增强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就会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室如果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就会增加,孩子与老师做朋友,就会述说心中的困惑,有助于他们的发展,无形之中整个班级的凝聚力都会增强,这种环境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能缓解落后地区教师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4、完善学生激励制度

在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能及时激励学生,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素质教育开展的前提之下,要奖励在不同方面优秀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信心,让学生能够一直被激励着努力下去,最终达到学生各方面可以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从上到下层层落实也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尤其是身处落后地区更需要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育机构、学校、学生三方面同时入手,逐步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程度,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学生素质提高对于国家的意义,清代国学前辈梁启超的“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足以概括。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职教生低技能观念,技工院校转换角色、提档升级,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出更多有技能又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劳动者,让每个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故此,笔者就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列出了主要途径。

关键词 :学生素质提升

一、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技工院校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较不稳定。同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惑、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家庭教育的缺位、信仰缺失、盲目从众以至价值追求的迷失,独生子女增多加上邻里关系的淡漠,以及留守子女造成学生亲情冷淡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学生迷茫、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缺乏责任感,造成思想道德缺失、人格的不完整、对社会认知感不完整,适应社会能力不足。同时,我们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观念的局限,对青少年的关怀、帮助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2.提高技工院校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需要

技工院校教育与全日制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培养的目的是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建设者。因此,必须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来认识和对待,才能培养合格的技工,才能最终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我们技工院校学生这个青少年群体,其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前景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为他们是产业大军的后备军,是“中国制造”能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保证,只有一流的技工才能造出一流的产品,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

3.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校品牌的需要

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随着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产业的调整,急需高素质的技工人才,这为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必须把握机遇,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增强毕业生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出技工教育之乡这个品牌。

二、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现代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方法的教育,在当前全国职教发展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职教生低技能观念,使技工院校培养出更多有技能又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劳动者,让每个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具体的目标包括体能、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1.传统儒学精华的教育

在平时的德育课中可增补传统儒学精华的教学,以仁爱(爱国、爱家、爱业)教育为核心,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评价准则,弥补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2.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老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提高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高深的行为文化是目的。而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包括了老师的师德建设、校园的公德意识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等。

3.辅导员的核心教育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班级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无人可代。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校园文化得以最深入传播渗透的关键一环。学校物质文化的优化,制度文化的执行,行为文化的实施莫不是以辅导员的工作为基础。而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多地加强制度、法律、道德、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等意识形态的教育。

4.新的教育手段的应用

教育本身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所以新的教育手段应不断为我们所用,为教育服务,如利用网络工具建立校园网上论坛、网上心理咨询室、主题聊天室等,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设立发泄室等。

5.体能素质提升的途径

根据目前现状,学生体能素质提升可分为集中强化、日常考核和兴趣培育。集中强化包括入校集中军训,月度的体能考核强化训练、就业前强化训练等;日常考核有每日早操跑步、第二课堂、体育课加强体能达标测试项目等等,并从平时考核奖励制度、就业分配制度上增强效果。

四、小结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 专业设置

1 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1.1 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招聘者的角度讲,高学历的员工文化素质高,发展潜力大,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缺乏稳定性,吃苦意识差。同时很多具有一技之长的中低学历人才,可以从基层做起,但是综合素质差,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当前社会需要既有知识技能,又能学习进步和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承担着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的职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有技能,还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知识广博,眼界开阔,同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选择,还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前途和声誉;只有广大职教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2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终点就是学生就业,只要教给学生某种技能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就业,还要让学生就业后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要树立“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观念。

由于上述认识的片面性,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笼统模糊等,影响了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进一步落实,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某一方面的技能,但是文化素质还有待加强,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传统教育重知识,而轻技能和素质的培养。社会上不正确的用人观念、片面追求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认清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明确职业学校的办方向。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全面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2.2.1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适应今后工作的必备知识,并且能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走校企结合之路,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但要做到既重视专业课,又不忽视文化课,突出专业,兼顾基础,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有所创新。同时应该适当开设一些思想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的课程,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2 日常生活管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时间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个人素质体现在平时的各种生活细节上。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平时进行各项比赛和评比中,应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并且与班级奖励、个人奖励相结合,使学生形成遵时守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组织能力,还可以学到许多课程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2.2.3 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风气是学习和工作的催化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素质教育的贯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往往起着比课程学习更为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应该开设广播站、宣传栏,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报纸、刊物传播的新思想、新科技,适当开展文艺、体育和技能竞赛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由此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所熏陶出的素质,往往更牢固,更深刻。

2.3 明确职业教育工作者职责。教育工作者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师德能影响社会风气,促进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品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要言传身教,以制度规范学生,以班风感化学生,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身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学生终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校企联合的企业进行师资互换,将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请进学校,参与并指导教学,专业技能教师应尽可能参与生产科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跟踪学生实习并及时指导,将实践中得来的实际经验用于指导教学。

3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素质教育的贯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的特色,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扮演好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薛月.从五个方面做起,做好素质教育工作[J].河南教育,2009(12).

[2]赵忠民.对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J].河南教育,2010(6).

[3]王平.论素质教育在职教英语教学中的实现[J].职校论坛,2010(10).

第6篇

关键词 成功素质教育 国防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性,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系统完善的提高。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认识和实践养成的一系列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能够加强和提高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性,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系统完善的提高。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认识和实践养成的一系列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能够加强和提高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使学生在学校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是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新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学教育在人才素质结构上必须更加重视非专业素质。任何一种素质,如果人们停止对该素质的运用,则该项素质就会退化,甚至消失;如果人们不断地发挥该素质的作用,那么该项素质就会不断提搞水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四大规律为实施素质教育揭示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国防教育的认识

国防教育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它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国防教育则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的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国防教育的内容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方面。

国防教育目前在高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军训工作方面,军训工作又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最基本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这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职能不同。高等学校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座位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军地两用人才。

三、国防教育在国家建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别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首先,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意识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种有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其次,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军事科学知识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生观的过程。军事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军事理论教育是成功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火.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3]罗立新,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4]王乃新,孙卫平.浅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国防教育[N].青岛日报,2007-6-16(5).

第7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护理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上培养和提高英语护理学生素质的四点建议。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更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急需的专业人才。而且,中国加入WTO后,涉外护理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国际医疗保健进入我国市场,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一方面,世界性的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交流的过程,缩小我国护理领域在护理理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与国外护理的差距,带动我国整个护理领域水平的提高。

在具体分析、比较和总结我国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与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国家护理专业人员素质所存在的差距及其历史和现实原因尤其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同时对英语护理专业这一我国护理教育领域的新兴专业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加强英语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对护理、文学、社会学、美学等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提高我国护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改善护理领域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才能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那么要提高英语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第一课堂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课堂,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作为高等院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按专才教育模式设置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加大文化素质课程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及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这种教学改革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席在1999年6月15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师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第一课堂的问题,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到英语护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不能让学生只学“哑巴英语”,即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与病人进行交流。

二、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发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讲演。讲座、讲演内容包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修养,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方法,追踪前沿科学的新进展,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介绍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发展机遇等等,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系列课外读书学艺活动,向学生推荐应读、应知、应看的中外各类名著、名曲、名画、名剧等目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形势政策、道德修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踊跃参加,积极接受英语交际应用的实践锻炼,如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节日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在观看英语方面的电视、电影、录像等娱乐节目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组织与第一课堂有关的其他英语交际应用的互助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而在有形或无形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加强校规校纪建设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英语教育的责任之一。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主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再学习、再深造,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往来、教学经验互补,学生教学、管理等工作研讨等),利用一切机会,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渗透综合素质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仅把扎实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以及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生活态度、优良的道德品质传授给学生。作为高校教职工,要努力为“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做出贡献,努力为每一个在校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总之,加强我国护理教育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加强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未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和英语两大主体素质的提高是根本的解决途径护理专业素质是其首先要具备的,而英语素质也是新世纪护理事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只有将其英语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使其随时了解国外护理事业的发展态势、紧跟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而在英语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和英语课程的教学的相互结合又是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1卷16期.

[2]李金奎,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英语辅导报,2003(7).

第8篇

[关键词]博弈论 囚徒困境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21-01

1.博弈论简述

博弈论研究的是“当结果无法由个人完全控制而须视群体的共同决策而定时,个人为了取胜而应该采取何种策略”的学问。局中人、策略、收益是最基本的博弈要素。

非合作博弈中最为著名的是纳什均衡。因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纳什均衡可能是高成本的。但如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改变规则,两个囚徒就有可能选择都不坦白。亦即现实生活中某些规则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低成本的新的博弈均衡。

2.大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既具有人的素质结构的普遍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不仅包括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高等教育特殊环境下,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拓展为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此,各高校在各自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社会实践教育、课外培养教育等模式探索着建立和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但是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严峻性,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陷入了“囚徒困境”。

3.用博弈论思想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囚徒困境”

大学生自身需求是希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宗旨。但就业难的现实让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必须先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有个好的就业前景是其期望收益。

由于在校期间的各种评价、毕业资格审核、以及社会就业面试评价大多以分数为主或有着一些刚性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因此只要获得高分就代表该学生是优秀的。

所以,在校大学生之间的博弈可设定为如图“囚徒困境”式博弈模型。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学生A和学生B代表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他们有提高分数,和提高专业、创新、职业素质两个策略。因为大学生都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因此在学校的培养体系、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状况方面拥有的信息的同样的,因此应属于完全信息博弈。尽管提高个人素质会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获得高分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都是最大的,因此尽管高分策略并不是最优策略,却是最终选择的策略。却也背离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初衷。

4.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多年来,我国为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出目前的困境已经做出了很多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摆脱这一囚徒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改变目前教育的博弈结构,就要去改变博弈规则,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博弈均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期望,应从专业能力的评价,转化为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评价,例如专业外,学生所获得资格证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各项活动的获奖证书等等,从根源上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素质 评价

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课程改革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则是素质教育改革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承担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就如何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明确“三个功能”

一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语文学习的某种学习方式被某种评价方式所肯定时,这种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当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被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时,就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感悟和共鸣。因此,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二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性的。传统教学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看作可以分割为独立单元的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方式自然也不会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展开。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在制定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时候,增加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只有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愉悦情感体验。在实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听、说、读、写等各种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培养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综合、全面的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要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最好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导向性。综合素质评价担负着导向、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功能。在构建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始终,体现未来国家人才需要,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方向明确目标。

三是坚持发展性。实施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评价体系制定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发展功能,突出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用一把精确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个孩子综合能力高低,而是要成为一把放大镜,努力找出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微小优点和潜在优点,并使之闪光发亮,成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决不能成为筛选淘汰或是评等定级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语文素质综合评价内容涵盖语文学习的多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师不是唯一评判人,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老师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和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反馈给学生,为其留下回顾和反思的空间,激励学生时刻保持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是评价结果立体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只有形成了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确保新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英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任春甜.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2011,(07).